如何看待名校把大部分研究生名額留給保研的同學?

很多名校把近一半的研究生名額留給了只佔10%~20%的想上研究生的同學,對於廣大考研學生而言,是不是很不公平?

另外,既然名校越來越傾向於把名額給保研的學生,本科生中擁有保研資格的人數比例卻並沒有明顯增加,使得很多各方面都不錯、適合讀研的學生都與保研失之交臂,這是不是也是不合理的?


作為一個失去保研資格四個月考研的人 這兩種心態我都經歷過

自己有機會保研的時候 看不上考研的同學 認為我每年獎學金 大獎小獎都拿過 考研的人不過是應試 怎麼比得起自己

後來因為學校的人事原因 痛失保研的資格 轉身加入考研 才知道 每天起早貪黑多麼不容易

政治多麼難背

其實即使自己每年成績第二名 原來也有那麼多基礎知識根本不知道

考研的幾個月 我甚至覺得我學的東西比四年學的還多

說了這麼多 我想說的是 利益的獲得者都出於本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無論是考研還是保研 誰也別看不起誰


利益相關:數學系,現在博士後。碩士也好,博士也好都基本沒入學考試,不是保送就是申請。我只提一下我碩士導師的意見,這也是他站在自己的角度講的,以下是他的說法:

第一,很多時候「考研」考的東西太偏離科研了,數學考研一般考的是兩門,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他們自然是基礎中的基礎,但是考試這事為了能有區分度和減少重複率經常向偏門的方向走。你能算出那些詭譎的積分,算出那些奇怪的行列式並不能代表什麼,科研也往往不需要你去算。很多時候,掌握一些奇特的解題技巧對你看paper是沒啥幫助的,而且你為了掌握那些東西往往需要花費幾個月去準備,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智力浪費。這個問題本質上是出卷問題,最理想的方法是各個方向的老師可以自己出題考,按照我老師的意思,估計他肯定是要考yosida那本泛函分析的,但是這免不了利益輸送的問題更別提出多樣化的試卷帶來的管理麻煩,在中國這個現實環境下,一刀切才是管理者的方便之法。中國的學校領導最怕的就是麻煩和擔責任,統一考試,統一的題目才是最保險的方法。

第二,第二個原因是「知根知底」。很多保送就是保送本校,這個學生上過你的課,和你吃過飯,你也知道他的基礎如何,他對科研是什麼感覺,你還知道他是什麼個性,能不能罵,你大概率知道需要不需要給他寫一篇文章畢業。而且他還能寫在你基金上,真的成為你的勞力。而且保送後的人,比起考研的人,他往往多出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如果是你本校的,你可以讓他直接來討論班,事實上我也在大四的時候補完了全部科研需要的基礎也完成了我的第一篇文章。不得不提的是,很多人考研的目標其實就是「洗學歷」,對科研壓根沒啥興趣。拼了老命把數分高代刷得高高的,可是入學後往往只會一些很基礎的大一大二課程,難一點的課程沒學過,基礎不好,只能惡補。最糟糕的是無心向學,浪費導師的時間,內心還指望老師最後水給他一篇文章這樣好畢業。這樣的學生不要多,只要一個老師收過這樣的學生,他/她自然就會多一個心眼。 如果是那些收博士生的導師,他估計更怕了。某個答案提到過的「防止踩地雷」才是這些老師的心聲。 值得一提的是,學得快忘得快是我們中國人的種族天賦,我也不例外。這一點也愁思了很多老師。

第三,還有一個問題,導師收學生是一種任務,如果n年招不到學生那就會撤銷碩士/博士導數資格。 因為這個很多導師收學生其實挺膽戰心驚的,他們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小小為上而已,招收自己最放心的,而不是冒險。

PS: 我個人不是要打擊考研的人,我只是展現一些老師內心的想法,對於這些考研的人,我的建議是:展現出「自己學過高級課程」,有科研的熱情,我希望各位考研的人考上去後好好做,你們做好了,你們的導師才敢繼續收人。


首先聲明,我也是"保研黨",TOP2。

我並不能認同有的人說"保研黨"比"考研黨"學術能力強的這個說法。感覺這個問題下面,基本是一些保研的同學自以為自己綜合能力很強,然後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和聲譽,詆毀考研的同學,認為他們只會應試,不會科研。

只會應試,不會科研,這個不僅僅在考研學生里存在,在保研學生和國外留學生中都普遍存在。相反,我覺得應試也是一門技術活,科研中很多東西也類似於應試 比如投文章的技巧。如果你掌握了應試的技巧,科研中的東西也可以慢慢學。

保研同學整體上科研能力比考研的強,我想這是客觀事實,在985學校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從事科研實習,從而更快地適應科研崗位。但是,就我觀察,很多研究生的問題不在於創新能力不足,而是基礎打得太差,專業課知識嚴重缺乏。尤其是沒有經過考研這一關的同學,很多人把大學專業知識基本忘的一乾二淨,對於數學,理論物理等專業,我對這種同學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

對於保研,我個人的想法是大大縮減名額。現在很多高校,尤其是985高校的基礎學科,保研率太高。基地班前80%的同學都可以保研,很多勉強保研的同學不僅應試不行,學術能力更談不上。上過大學的都知道,即使在985,後40%的同學是啥水平?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山東的學生是不是熱衷於考研?" 個人覺得高考大省的學生不是熱衷於考研,而是只有考研一條路。如果可以有選擇的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投胎在大城市中產以上家庭,從小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順理成章地考上211,985,然後輕鬆地保研,最後再站著說話不腰疼地批判其他省份考研的同學(考不上985也沒關係,多花點錢出國讀本科甚至高中,輕鬆申請上所謂的世界前幾十名的「名校」,然後回頭嘲笑國內的同學「連國都出不去」)。我建議大家可以查一下山東的省屬高校過去幾年在山東的錄取分數,他們不是能力不行,而是生不逢地,同樣的分數,在其他省份也可以去名校,也可以輕鬆保研。結果你現在連考研的機會都不想留給別人,這是什麼心態?"何不食肉糜?" 我看,現在中國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心裡想的只有自己的利益,認為自己得到的都是應當的,得到了好處之後還覺得自己應該的到更多。或許,如果有一天你在公平競爭中敗下陣來的時候,才會反思自己今天說過的話吧。(再次聲明,利益無關)

最後說點題外話,對於研究生(尤其是博士)來說,你所就讀的學校並不重要,你是考研還是保研更不重要。唯一能證明你水平的就是你的成果、論文,一切用實力說話,拋開學術成果去評價研究生水平都是耍流氓。所謂的「名校」博士頭銜沒有任何炫耀的價值,現在各國「名校」博士門檻都大大降低,湧現了不少「旅遊型碩士」和「體驗生活型博士」。拿著自己的博士學歷去申請知乎「大V」更實在是搞笑至極。


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本質是各大課題組的廉價勞動力。研究生招生與其說是招生,不如說是招聘。(當牛做馬才是研究生的本質,至於被你用來刷學歷那只是副產品)所以普遍的,大學教授們並不在乎你考幾分,你考400分也好還是300分也好,對大學教授們毫無區別。 不管你分高分低,反正進來一樣要做牛做馬的。

就像招聘一樣,大學教授們更在乎的是你幹活的能力————你的知識背景是否適合它的課題,你的動手能力是否適合在實驗室打雜,你的思維習慣是否適合去撰寫論文,你的英語水平是否可以去寫長篇大論。

至於你考幾分,大學教授們反而不在乎。

外校的保研學生就像是專場招聘會,可以繞過考研程序直接來面試。這樣和用人方有一個充分接觸的機會,當然是沾光的。對於本校學生來說更厲害,保研黨們一般要大四進實驗室打雜,相當於已經在這個課題組免費實習了一段時間了。顯然站在招聘的角度來看,這幫人是技能熟練的廉價勞動力,而不是毫無幹活經驗的新兵蛋子,而且已經不要錢為我干過一段時間的活了 。

以我帶的一個學生為例,大三進實驗室實習,然後就開始跟著我幹活,除了上課時間剩下時間都在實驗室做樣品做化驗要不就是打掃衛生,我動嘴他動手,他動手我動筆,斷斷續續給我幹了兩年活跟著我發了一堆論文。相當於一個學生還沒畢業就進公司實習了兩年。綜合素質有了很大提高,然後我把這些實驗數據整理成的SCI、EI論文給他拿去抄,他畢業論文一個字沒寫全是抄的我的研究生論文,因為本人寫作水平太高以至於他的畢業論文是校級優秀論文。

你看我倆, 一個動嘴一個動手,一個幹活一個寫文,四篇文章,這是合作的光輝典範啊。當然他也確實很能幹,非常有能力。

你問他後來怎麼樣了?

奧,這傢伙績點不夠,沒拿到保研資格。惋惜。

PS考研也沒過筆試線,現在跑去考研二戰了。

所以考研這東西看分數,保研這東西看績點。最後都是要看分數的嘛。分數不夠都一樣上不了嘛,一般學校一個班也就幾個保研名額,不是什麼阿貓阿狗想保就能保的呀

==========

本問題下答案排名又第一了,謝謝投票的


前幾天還幫學院整理今年保研夏令營的報名材料,清一色3.9以上GPA包攬國獎的「超級學霸」,各種社團和實踐的「領袖幹部」,甚至也有在各類期刊發文的「科研牛人」,港澳台美日韓各地奔波的「國際范」,簡歷的華麗程度讓辦公室一圈老師們都汗顏——「現在的孩子,不得了。」

昨天和導師聊暑假進度的時候正好他郵箱收到今年來「陶瓷」的學生髮來的郵件,附件是10M大的文件打包,郵件里還有五六個辯論賽的視頻鏈接,他讓我幫著看看。附件解壓以後是清爽有序的幾個PDF文件——簡歷、在校成績單、托福成績單、個人陳述、代表作品、研究計劃一應俱全,每個文件命名規範、中英雙語,訓練有素。郵件正文也言辭禮貌,情真意切。

然而導師掃了一遍文件名後,只點開「研究計劃」的文件翻了翻,兩頁的計劃陳述了四五個研究方向,各類經典理論信手拈來,但通篇不見一個書名或文獻。然後對著該學生的研究興趣去看了看他成績單,幾乎沒有上過一門相關的理論課和方法課,接著搖了搖頭點了窗口右上角的「×」。

其實研究生招生和本科、高中、初中招生的邏輯有很大的不同,導師招研究生大部分時候並不會有「優中擇優」的野心,因為他們深知本科生里真正有研究興趣已經少之又少,有興趣又願意做下去的更是鳳毛麟角,況且很多學生在本科階段的表現對研究生階段的成果沒有什麼預測力。很多人讀研究生只是因為不想本科畢業就找工作罷了。

老師們看本科階段的表現,其實看重的無非是紮實的基礎和良好的習慣(GPA)、一定得學科視野(選修課程)和比較好學術品味(研究興趣)。至於研究能力,都是進來後慢慢培養的。老師要求並不高,其實就是兩個字——靠譜。

為什麼?拿我導的話說,「不靠譜的學生太多了」。

研究生和本科不一樣,導師對你幾乎是終身負責。即便你二十年後畢業論文被查出抄襲,導師也難辭其咎。因此導師對於學生是十分謹慎的,但很多學生會忙著雜七雜八的事情把學校的事情擱一邊,結果就是導師催著他開題、幫他想選題、催著他交中期、催著他結題答辯,期間還求著他趕緊發一稿過來或者趕緊把上一稿改了。導師抱著找學生一起討論思路開展研究分擔任務的初衷,結果卻給自己徒增負擔。於是老師們不敢奢求「撿著寶」,但求不要「踩到雷」。

這樣來看,保研和考研相比,前者其實是降低了信息費用和風險。

保研的學生不僅要提交本科階段的相關材料,初審通過後還會來到學校現場考試和面試。老師們可以根據你的材料和你進行更多交流,對你也有更全面的了解。而考研大家通過一紙分數較高低,學生當然知道自己也很努力付出了很多,老師也知道你一定很辛苦很努力,但對於老師而言分數的背後其實是更多的不確定性,雖然也有複試的面試,但整體而言,沒有保研對學生的了解那麼充分。

此外,不得不承認,保研的門檻是高於考研的。各校保研資格認定基本的要求是GPA排名靠前,英語四六級合格,具體排名時可能會有科研表現加分等,除去個別學校或者個別招生過程中暗箱和黑幕,整體而言擁有保研資格學生的本科階段表現是各個學校中非常優秀的一撥兒。

有人把名校偏好保研解讀為「歧視」,覺得考研學生的努力沒有受到同等尊重,但回頭想想,保研學生他們也很努力,而且絕大多數在本科前三年比你努力比你優秀,他們的努力為什麼不應該得到尊重呢?

學校把更多的名額放到了保研上,背後是招生思路其實是向更人性化的方向轉變,包括最近開始的「博士申請制」,都是試圖把過去「一刀切」的分數線轉變為「申請-面試」的全面考察的制度。然而因為當前社會利益格局和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一個新的方案的上台常常伴隨的是更多的腐敗的滋生,到頭來讓大家覺得還不如「一考定終生」來的公平。保研資格的認定的黑幕、申請中的暗箱操作、錄取過程中的特殊政策和各種「照顧」屢見不鮮……而且越是名校,供求越是不均,問題也往往越集中。

最後說句實話,考試也好,申請也好,都是雙向選擇。沒拿到offer不代表你不優秀,只是雙方不適合罷了,興趣、意向、觀念、氣質,任何意義上。

不必因為一張紙抱怨社會,更不必懷疑自己。努力沒有早晚,收穫也不會遲到。

-------

找工作也是這樣,為什麼名企傾向於招名校生?絕對不是因為覺得名校的畢業生就一定比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專業能力強、社交溝通好、外貌氣質佳,而是通過學校的篩選可以幫他們選出一批至少是保險的、靠譜的、問題不大的員工,然後再從中一輪一輪選拔。時間、精力、成本有限,企業不可能對所有申請者一視同仁都一個一個面試篩選,既然已經之前有人幫他們篩過了(畢業院校、實習企業等),何樂而不為?

--------

評論區里我提出了「取消保研資格認定」這個想法,這個想法確實不算一個成熟的一個建議,在評論區看到一些非常中肯的評論,在這裡再補充回應一下:

1、為什麼取消?因為沒必要也不合理。保研其實就是「申請-考核」制度,雙方應當是「申請學生」和「申請學校」,和學生所在學校/院系並沒有什麼關係,如果一個A校的學生想要保研到B校讀研,A校只需要提供有官方效力的在讀證明,成績單等等資料,A校憑什麼幫B校決定這個學生符不符合保研的標準?這就相當於買賣雙方中間被人插了個隔板,學校想要的學生不一定能進入這個系統,而進入這個系統的不一定是學校想招的,最後就是人才的不合理配置。這是不合理之處。

2、評論區有人說如果人人都有資格,申請北大清華的人數就會成百上千倍增加,對於名校來說工作量大大增加。我認為這個是不可能存在的。(1)以高考為例,實際上每個人都可以報考北大清華,但真正填了志願的有多少?其實即便大家都有資格,學生也只會在自己能力範圍附近選擇學校申請,如果加以志願數量的限制,這一選擇的效果會更加明顯,根本不會出現大家蜂擁報清北的「亂象」。(2)即便放開保研資格後申請人數增加,工作量也不會多大。各校都有網上申請系統,學生填寫了各項資料後,如果第一輪申請人數太多,高校可以直接通過各項硬指標刷掉一批人,只是開個會點點滑鼠的功夫,而且還可以收穫申請費用,並不是虧本的買賣。這是沒必要之處。

3、還有人提到這樣「自由」的制度會造成更多的腐敗?政策的空子的問題一直存在,這點我不否認。但我不認為這是可以否認這個政策的原因,因為即便是大家印象中嚴格神聖莊嚴的「考研」制度,還有替考、漏題、發錯試卷等等bug問題,因此這些問題和自不自由沒什麼關係。

最後我想說一下,可能比較陰謀論。為什麼保研資格認定的權力一直握在學生所在院系而不放開到申請學校呢?我覺得有制度性的原因,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院系不願意放,如果高考時候你所在高中有認定你可以報考一本/二本/三本資格的權力,想必它們也不願意把這權力拱手他人。

當然以上只是從昨天到現在的一些想法,歡迎大家討論、批評。


這問題的傾向,取決於屁股坐在那裡。以前看過一個問題,叫做「本科讀985的我保研了本校為什麼會看別的二本三本學校考研進來的人不爽」。你看看,這個看別人不爽的人,就是題主眼中佔了985學校保研名額的人。

對於這條規定不滿意的大都是考研黨吧?對於不利於自己的規定當然不開心。我的是某985本科畢業的,我們學校保研率很高,每年也有很多外校學生考進來,但是,我們有些老師的原話就是「同等條件下,我們更希望要本科是本校的學生,自己培養的學生基礎比較紮實,外校的很多學生真的很多東西都不會啊,實驗操作很差」。我相信這不是歧視,而是多年帶學生的經驗總結。

也就是說,如果放開名額多給所有人競爭,只要本校的學生進線,比外校學生還是更有優勢的。你覺得高考考進985的學生,認真準備一下考研,會比其他人差嗎?而且出題目的老師,可能就是自己任課老師,考試的題目,可能就是他們期末考試題。。。

如果一個原校學生考研,就考他本科畢業設計實驗室的老師,他只要努力一點乖一點,你覺得同樣過線的他和外校學生,老師會更傾向於要哪個呢?

天時地利人和,這優勢不可謂不小。

說的有點殘酷了。。。但是公平永遠都只是相對的而已。在沒辦法改變遊戲規則之前,只能老老實實按照現行規則來,然後給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本校護犢子,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很多時候自家人更熟悉,如果都差不多,為什麼要冒險選擇不熟悉的呢?


ξ( ?>??)這是我對一篇獲得120+贊的回答耶!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有人看到我的回答了~

更不理解為什麼我的感謝+點贊加一起都木有收藏多~

嘿嘿 耐心看完的你們都是小天使( ′ ▽ ` )?我的微信公眾號叫「五分鐘成長學堂」,感謝支持~比心? ????

————————開始正文————————

選擇=歧視,歧視的本質是因為資源的稀缺。

本文共計2578字,建議閱讀5分鐘。

你可以收穫的知識要點如下:

「稀缺」是很多現象產生的的根本原因;

選擇=區別對待=歧視。歧視只是一個中性詞;

如果歧視的代價我們承擔得起,我們就會選擇歧視;

歧視產生的競爭規則可以幫助我們獲取更多信息,節約大量時間。

你會說:「我也很優秀,但因為沒有教授推薦,我就聯繫不到大牛導師,這不公平呀!」 是呀,真不公平啊,這麼優秀的人才就這樣被忽略了!但如果你往後看一看,你會發現有人是這麼說的:

「我科研這麼好,因為成績沒到前5%,就把我淘汰了!我要是進了面試,絕對比純學霸強!」

如果你再往後看一看,還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憑什麼因為我不是985,211就不給我面試機會,高考的分數就代表一切嗎?如果我給我次機會,我一定讓老師們震驚!」

看起來,高校中有不少「不公平」的制度,讓眾多學子感受到自己被「歧視」了。但這種「不公平」,在公司招聘、員工提拔等地方隨處可見。既然這種「不公平」的制度會導致錯失很多人才,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學校、公司、企業保留它們呢?

存在的事物必然有其存在的邏輯。今天我們不說制度「應該怎麼樣」,而講講制度「為什麼這樣」。

1.稀缺是很多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

我們先來看幾個現象:

明星舉辦演唱會,票價呈階梯狀,內場的票價比「外場」貴了好幾倍; 高峰時期,滴滴打車往往會提高定價倍率; 高考時,越好的學校錄取分數越高。

你可以停下來,思考30秒,仔細想一想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或許你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演唱會的內場票價高的原因是:明星想掙錢 滴滴打車提高定價倍率的原因是:滴滴趁機宰乘客,想撈一筆 越好的學校分數越高的原因是:想通過分數篩選出人才

總結的很不錯。但是,上面所有答案都不是「原因」,而是「目的」。正如「我去飯店吃飯」的原因不是「我想吃飯」,而是「我餓了」。

其實,上面三個例子的原因是相同的。這個原因,就是「稀缺」。

什麼是稀缺?簡單來講,就是想要的人多,東西不夠用了。

你看看,上面三個例子中所提供的「東西」是不是都很「稀缺」:

演唱會的內場座位很少,想要的歌迷很多; 高峰期滴滴的空車很少,想打車的乘客很多; 好學校的錄取名額很少,想去好學校的學生很多。

因為「東西」不夠用了,我們就只能選擇性的把它交給一部分人。那交給誰好呢?肯定是交給:最需要它、最能善加利用它的人。此時,就需要用一種方式來「選擇」出這樣的人。而上述例子中的「高價票」、「翻倍定價」、「唯分數論」就是擁有這些「東西」的人想出來的「選擇方式」。

2.選擇=歧視

當你通過「選擇」而決定將「稀缺」的東西交出去時,就會有人能得到,有人得不到。此時,你就對人進行了「區別對待」,這種區別對待,就是「歧視」。

當你今天中午拿著僅有的30塊錢,選擇了吃麥當勞,而不吃肯德基,你就是在「歧視」肯德基。

因此,在經濟學上:

選擇=區別對待=歧視。歧視只是一個中性詞。

這時候,你或許會說:「我理解名額有限,我也知道它很難增加。我不要求「名額的供給」變多,我只想要公平的競爭機制,讓我能和所有人在一起接受面試,而不是通過其他條件把我淘汰。」

「名額稀缺」是「需要選擇」的原因,但具體採用哪種標準來選學生,則還要受到其它「稀缺因素」的影響。

如果,有一個院校採用了「不加篩選,面試所有報名者」的方式來選拔人才,會有什麼結果?

結果就是,所有自認為有實力的人都會報名參加,面試者將成千上萬。因面試人數眾多,面試時間就會持續好幾個月。教授的時間是稀缺的,他們把原本可以用來做科研的時間都花在了面試上,浪費的時間成本太高。而學校的資金也是稀缺的,如果投入大量資金舉辦長時間面試,就沒有錢去做修繕校舍、購入設備等其他事情。若採用這種無差別的面試方式,學校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根本負擔不起。

誰都不想滄海遺珠,錯失人才。但如果為了「不錯失人才」花費的成本高於「錯失人才」所付出的代價,就沒有人會使用「不錯失人才」的選擇標準。所以,很多的公司、學校都會進行「選擇」、進行「區別對待」、進行「歧視」。只要這麼做的代價是承擔得起的,他們就不會改變。一旦有一天,他們發現現有的方式會錯失很多的人才,這個代價已經承擔不起了,就會改變自己的「選擇方式」。

高考的「唯分數論」公平嗎?不公平。人的很多能力是無法通過分數體現出來的。但如果要按照所謂的「綜合能力」選拔誰有資格進入大學,這種方式的成本可比錯失一兩個人才的代價高的太多了,國家負擔不起。

因此,沒有「公平」的政策,只有「高效率」的政策。公平的背後,是效率的考量。

3.嚴格的篩選標準是為不達標的人節省時間

當學校、公司確定了「選擇方式」後,相當於公布了一個「競爭規則」。而公布的的競爭規則可以幫「不符合標準」的人,節省大量時間。

曾聽薛兆豐老師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假如我們很多人在一起,現在有人告訴我們,100米外有一顆鑽石,誰先跑到鑽石就歸誰。你想要這顆鑽石,我想要這顆鑽石,他也想要這顆鑽石。但是,我們知道,只有一個人能拿到這顆鑽石,其他人都拿不到。那些拿不到鑽石的人,跑這100米的時間,就被白白浪費掉了。他們本可以拿這段時間去做別的事情,或許鑽石搶不到,但是可以搶到金子呢?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勸你別跑了。你會聽嗎?你不會聽,你會想:誰都不比誰差,憑什麼我就不跑了?

如果突然有人向我們宣布:「你們其中有個人是劉翔。」那麼除了劉翔之外,其他人還會跑嗎?不跑了,就讓劉翔去跑吧,我還是把段時間去干別的吧。

我們來看看那些或明或暗的「競爭規則」:

只要成績前5%的學生; 只要985、211的學生; 只要其他教授推薦的學生。

你看,上面的例子是不是相當於告訴我們:你的「競爭對手」是985的學生、成績很出色、還有其他教授為他背書,你來了恐怕也選不上。有這時間,還是去準備準備你能選上的吧。

所以,換個角度看「競爭規則」,哪裡有什麼「歧視」、「不公平」,它明明就是在給你傳遞信息,幫你節省時間,避免你去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啊!

http://weixin.qq.com/r/A0WnvwTE-1mArUDc9xA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公眾號叫「五分鐘成長學堂」

感謝支持~比心? ????


這才是開始呢,就業時你會發現比這歧視的還厲害呢?

憑什麼清北復交的研究生能成為省級機關選調生而你不能?太歧視了。

憑什麼985的同學出國更容易而你的學校沒人認可?美帝也歧視啊,

憑什麼985211在名企招名單中而你的學校不是?企業也歧視啊。

憑什麼名校學歷都能在婚戀市場加分,社會也歧視啊。

上面有個答案中的一句話很以為然——高中欠的債要用一輩子來還。

在某些地方比如上海江蘇等中考更為關鍵的地方,初中欠的債都需要下一輩人來還了。


如果不是教育部擋著,很多高校的心愿是0考研。


我不清楚那些具體的數字,但是我希望你區分一下,名校究竟是把60%~70%的名額給了「本科成績到達保研資格的占學生總人數10%-20%的學生」還是「10%~20%的想上研究生的學生」。這是個不同的意思。

但這事就不太重要了。

我猜測,假如題主是這感到不公平的廣大考研黨的一員的話。

題主關心的說穿了是,為什麼不把更多的名額留給考研黨呢?

嗯,且不說吧,如果考研占的比例多了,考研黨的規模也可能會增大,而且關鍵是會有更多名校前排的在這時變成保不到研的人加入到考研黨裡頭來,這事不見得會因此就變得很容易的。

假如中國改成只有考研沒有保研,我也不覺得這會是一個大家歡呼「我們有活路了」的世界嘛。我覺得結果似乎差不多嘛。

回歸一下:大家是覺得有什麼理由支持定名額分配時留更多給考研黨?

凡事都講個「憑什麼」的嘛。

你認為名額要佔得多些的理由,是因為「考研黨的讀研意願比保研黨更強」?還是因為「考研黨的實力比保研黨更強」呢?又或者是因為「保研黨多數是一本,考研黨還包括了二本、三本、專科和往屆,人數更多」呢?

我好像覺得都說不通。

「意願」這一塊,可能確實,考研黨的意願是更強——保研黨保研可能有很多確實是因為「既然資格到手,有得讀那就繼續讀吧」而保研的,若是保不到確實可能有很多人不會考國內。我們班就有同學本來是在艱苦地準備出國的,但後來拿到保研資格,權衡之下覺得這件事抵抗力更低,更好辦,就讀了。而他們拿到保研資格則一般都不是因為從一年級時就沖著保研在刷績點,而是因為他們或者說是本來就優秀,或者說是從一開始就因為「期望比別人優秀」這件事本身在努力著。

然而我認為,公平不是指「誰的意願更強,就把利益給誰」。

公平是指「誰的實力更強,就把利益給誰」。

高校收研究生,目的當然是「收實力更強的學生」。

我想這是個很有共識的觀點吧——比如說,我這個人就很想紅,很想有張佳瑋張公子的粉絲數和贊數。我覺得我不見得沒有張公子那麼想紅,甚至我猜測人家對於紅不紅說不定是個雲淡風輕的態度。然而,是不是公平起見,大家不應該去粉文章更好看的張公子,而應該來粉更想紅的我呢?

「實力」這一塊,我覺得好像就更不用說了。

撇除那些大部分人認為是實至名歸的國際級競賽獎項帶來的破格資格,那對大部分人來說,保研考研的面試都是差不多的面試,進面試的資格,你看著人家是死讀書——包括高數和毛概——刷績點,人家看著咱們是死讀書——包括政治和英語——搏初試合格,憑的不都是死讀書沒錯嘛。

你要是死讀書的能力當真贏過人家,保研資格那一下你都已經拿到手啦。

實際上,保研黨的能力平均而言真的要比考研黨強,我覺得這事好像沒什麼好爭的嘛。

不管拿「有保研資格的人和參加考研的人」比,還是拿「保研成功的人跟考研成功的人」比,好像起碼都不導向於後者更強吧。

哪怕有人跟你說「大家都一樣」你都會覺得這個人是個假惺惺的戲骨。

而且我都說了是「平均水平」,這有什麼好反對的嘛。

這種事情,拿個例來說,就沒得聊了啦。保研黨里難道全都是考試作弊拿百度搜答案的人來著?誰不知道個例總是存在的,但這樣的人在單個學校招生時要面對的全國範圍來算是佔到多少比例去了嘛。考研黨里難道真有很多一時失手擦掉灰塵就是金子的不輸給保研黨和本校黨的英雄?這些人是有,但這些人最後會拿前排高分,哪裡用得著為這些人增加名額啊。你就說嘛,你覺得一個學院裡頭兩邊各拿100個人出來比平均水平,究竟是那邊高嘛,你沒有條件作深入判斷的時候,從效率起見你選哪邊嘛。

我想,高校想把更多的名額留給那些看起來更可靠的、優秀成績貫穿著整個大學過程的人,把少一些的名額留給那些大學過程里沒那麼優秀、用這場考研的成績來證明自己在不那麼優秀的人裡面算得上優秀的人,有什麼不妥嘛。

這就像,一個985高校以結果而言把更多名額給了那些211出身的、在一個211而不是一個二本裡頭排到了10%的人,有什麼不妥嘛。

人家也只是給了四六開、三七開這個程度的「更多」,又不是把事情做絕了,一點活路都沒留下。

俗話說得好,你想怎麼樣嘛。

如果是一九開到二八開,那我也會覺得這是不是太過分了。如果是三七開到四六開,我總覺得還是可以支持的嘛。

如果你想五五開啊。我們討論一下。

你本科時闖不進前排,後來打一個1:10的考研打了一年左右,對手很多來自比你還差的高校;人家打一個1:10的保研打了三年,對手是自己的同班同學,這些同學在入學時跟自己是一個數量級的。你這樣看,你自己都不會覺得保研考研五五開會公平吧。

——對,順帶來說,考研跟保研的難度對比,你要拿「拿保研資格跟過考研初試」比,拿「保研面試錄取跟考研複試錄取」比,才公平。

怎麼樣就叫做是公平呢?

你覺不覺得,讀研這件事上任何人都可以說「不公平」?

考研黨可以說,讀研名額被保研黨佔了過半了,考研黨沒活路了,不公平。

保研黨可以說,讀研名額要分出三四成給保不到研的人去考,保研黨沒活路了,不公平。

985出身的可以說,你們本科不是985現在卻進來985了,沖淡我朋友圈,不公平。

普通一二本的可以說,你們本科都體驗過985了,還霸著位置,不公平。

報錄比高的時候,後排剛好落榜不遠的考生會說,報名這麼多,名額這麼少,太難考了,不公平。

報錄比低的時候,前排遙遙領先的可以說,你們比我少七八十分也跟我讀一樣的研究生,不公平。

研究生名額整體縮小,大家可以說保研考研那一下太血腥了,沒活路了,不公平。

研究生名額整體擴大,大家可以說這研注水了,阿貓阿狗都讀研了,社會評價稀釋了,不公平。

說真的嘛,你們想怎麼樣嘛。

其實你可能已經明白了:這是每一個人站在自己的利益和意願的角度談的「公平」,而不是真正的公平。

你真從這種角度出發想事情,極端時你甚至會出來「二本考生應該做一份難度更低的初試試卷」這種荒謬的結論。

你真這麼想時,你將心比心,985的老師和考生也可以認為「基於你所經歷的教育資源教育水平不如我們,你應該做一份更難的初試試捲來證明自己」。

你還可以出現另一個極端的情形,你努力考試爭取保研,最後差了兩個名次,你說不公平,比例不夠高,考研黨太多了,保研黨沒活路了。

然後你不就變成考研黨了嘛,你又話鋒一轉,說考研黨比例太低,保研黨太多了,考研黨沒活路了。

明白了嗎。

很多人說的保研考研這件事上的所謂的不公和歧視,其實都不是真正的不公和歧視。

我所理解的不公和歧視,可能是學生中的害群之馬用各種作弊手段拿到了保研資格,有錢有勢的人用權力拿了保研名額或者拿了考研初試試卷,可能是高校基於本校保護內定了把所有複試錄取名額都給本校考研的學生,可能是高校面對轉專業考生橫豎要把複試卷子打分打成不及格不放進來。

然而,只要不是這類。

你就不能因為「很難成功、沒有成功」而說「不公平」。你這麼說,才是不公平的。

由更強的人獲得利益,有什麼不公和歧視呢。

你該不會想說「我不夠強而你沒有遷就我那就是歧視」吧。圍棋的讓先,被讓先那個人感受到的究竟是關愛還是屈辱啊。

公平和平等、平均是不一樣的。何況吧,很多人的情緒,連平等、平均都不關事,說穿了只是覺得對自己來說事情的難度太大而已:要是這樣的人拿去丟進一個只有考研沒有保研的世界,他們就會把「不公平」的矛頭指向「到頭來不都給985的人考走了」;要是這樣的人對考研充滿著信心,巴不得名額比現在更少一些。

保研黨名額比考研黨多,歷年來都是這樣,你老早也該知道的了,大學期末考是公平的,你怎麼就沒有拿到保研資格啊。

考研初試是閉卷,哪怕初試過線只有前三名,你怎麼就不考前三名啊。

所以說嘛。你想太多了。

有一個意見說:只要是有名額的,哪怕只有一個,你足夠強,那也是你。

何況現實還過得去嘛,三七開或者四六開呢。

是吧。

10月份了,考研將至,請把心思專註在備考上,少想一些無謂的負能量的東西。

不要想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只想你能改變什麼。

很多人給我這個自認為中立得來也很節制情緒的答案點反對票,依然覺得它戾氣太重,這其中可能有些人是認為我站在了保研黨這邊,或者站在了985這邊,呈現出來的東西沒有給考研黨輸送到足夠多的正面情緒,就像是我當真有這樣的義務一樣。

然而你們可能不知道,我是答過這個問題的鏡像問題的。

我是985學校保送的研究生,看到其他同學很多都是三本考研過來的,覺得心裡不爽,這是種病嗎? - 陳鎧楠的回答

我本身是985出身的本校本碩。然而我也曾是考研黨,我還做了很多年時間的考研培訓和公益交流,從我甚至還不是本科畢業班學生時算起就幫助過不計其數的無論出身好壞的考生。我具備複合的身份,不站在哪一邊。而且,我站在哪一邊,對你們任何人來說,也都沒有意義。

你只要知道你怎麼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就可以了。

從來,正能量都不能指望由外界獲得,而要尋求從內而發。

因為,外界是given的,外界不因為你的意願而改變什麼。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也只有你自己才關心你自己的人生。

我在這裡為不依賴別人加油的人們加油。

此致。


只要研究生考試筆試外還有面試環節,你就無法避免這種情況。

只要研究生考試的專業課是自主命題,你就無法避免這種情況。

如果哪個學校能公布錄取人數及校外人數的比例,那麼已經是良心院校了,畢竟一般的都喜歡偷偷干,然後報考學子只能通過論壇和知情人士來知道錄取的名額數量,每年被哄去面試當分母的學子又不在少數。


利益相關,必須匿名。

不公平就是應該怎麼樣,但是不怎麼樣。題主的潛意思是,覺得保研黨不應該得到那麼多名額,這不公平。

我覺得我是最可以說保研不公平的人。不是你這種不公平,而是學校確確實實的,通過黑箱操作擠掉了我的名額,這件事情,在我畢業那天找系主任老師合照的時候,他親口承認了。

高校基於本校保護內定了把所有複試錄取名額都給本校考研的學生。——我覺得我也要理解學校的利益。也要理解他們會把二三十名但是有關係的同學一力保上研究生。

此處修改補充關於本校保研名額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表述哪裡出了問題造成了大家的誤解。如今保研是不分保內還是保外,統一都是獲取保研名額後可任意報選三所學校(包括本校。)換句話說,你如果拿到了名額但是不報本校,學校自己損失還是大的。

怕被評論區認出不敢多報信息,我們專業大約是有百分之十五的保研名額。九到十個。保研上的最後一名是第三十名,而我第二名沒保上,不光是我,第三名,第四名,想去外校拿到夏令營的被刷下去了好幾個,前十名刷下去了大半。十幾名二十名的留本校被提上來了。

但我還是不服氣的。

本科211,專業算是學校的王牌專業。我專業成績第二名,綜測第一名,發過論文,拿過省獎。

我被自己本校懟掉保研名額的時候,手裡握著五個學校夏令營預錄取的通過。包括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北大,你可想而知我的心情。

那我能怎麼辦?我就只能考研了啊。

在我知道自己沒有保研名額,倍受打擊,然後確定下來到底要不要考研,考哪裡的研究生之後。大概只有七十天左右,頂著壓力和糟透了的心情硬著頭皮上,然後我考上了,初試複試雙第一。

那麼我這七十天是在幹什麼呢?說實話,主要是在懟政治,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理科生,高中就沒聽過政治的人,我對政治真的是非常不感冒。很扎心。

我英語一直都還不錯,為了不浪費時間,只在最後做了五套往年的卷子找找手感。而對專業課,我的底子打的還挺牢。

用保研學校老師的話說就是:「一看基礎就很紮實。」當時去預錄取考完有和選的老師交流過,他點評過我的考試,評價中上,不是很驚艷,但基礎很牢。

不得不說,保研期間就和老師的接觸,交流,溝通。是佔有一定優勢的。而且老師也知道,拿不到保研名額,不是我的錯。但我的實力是足夠的。

那麼這個重點在哪裡?

兩個字,基礎。

基礎是什麼,是我從大一進來,就認認真真,不敢放鬆。知道自己不是什麼聰明人,那就努力,紮實的把每門專業課學好,才打下來的底子。在本科階段,我是覺得可能還不至於上升到要完完全全拼天賦,有些事情真的是要努力。

題主覺得不公平,你說你考研考的辛辛苦苦準備一兩年,甚至那些二三本的,一入學就在準備。那我們這些能保研的,哪一個不是一開學就在努力,刷各種績點,哪怕是毛概馬原近代史,一門課都不好放鬆,才能得到一個保研資格?

我們是不如考研黨努力嗎?

不見得吧。

而且說實話,優秀的學生基本都保研了,要考研的基本都是剩下的,考研黨彼此之間的競爭力並不大。

像我就屬於,本來可以保研,硬生生從考研黨手上搶走了一個名額。本來考研的名額就少,題主考研的時候應該也不太想遇到我這樣的競爭對手。

或者說,你要是真的有本事,保研保不了,你就懟著考,照樣能考上啊。

所以真的,不管名額多還是少,該是你的,就是你的。別的不說,好好努力。共勉。


看了這麼多 我總結一下貴乎的觀點

"考研的是真的垃圾 綜合能力是真的差 真的會yy

……balabala……

我不歧視任何考研黨 我不歧視考研這條路。"

excuse me?

你bb了這麼半天最後說不歧視考研?

好像顯得你很謙遜似的 這種虛偽的謙遜 高高在上的謙遜 噁心。

知乎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回答問題的地方 而是一個秀優越的地方


這問題真心答爛了。

我認識的能帶研究生的導師們,不分性別、年齡、專業、職稱、政治黨派、吃豆腐花加鹹鹵還是加糖水,都驚人地一致偏好保研黨。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要是他們可以選擇的話,基本上一個考研黨都不想要。

研究生錄取,本質上就是給導師們招募合適的學術勞動力,不是為了滿足學歷洗白需求的,更不是為了滿足鍵盤俠「公平」情懷的。

如果有一天,考研黨們可以證明(通過實力而不是嘴或鍵盤),相比於保研黨,自己能為導師和學校提供更多的價值,在國家政策不變的前提下,錄取名額一定會向考研途徑傾斜的。


保研比例高,提前說清,問題不大,我當年考研,某中科院研究所,對外發布是會保研百分之三十多,到考過後收到消息,很多985的學生都是只要過國家線就可以錄取,最終考研錄取只有不到10%,分數線達到變態的410(滿分450)。

當時很不忿,對中國的教育進一步失望,直接沒有調劑,出來工作了。還好,從現在來看,現在過得99%的概率會比上了研究生要好。

ps:認可保研的名校學生比我們這些2本學校考上的平均水平好;鄙視報名前不發布真實信息坑辛苦考研的學生的院校機構。


T大化學保研狗,現已畢業。

個人覺得:公平不等於機會均等,高考是最後一個機會均等的門檻,本科教育其實進一步拉大了通過高考後學生之間水平的差異。研究生雖然也有機會均等的選拔方式:考研,但由於其選拔標準和學校實際需要相差有點遠,學校更偏好於保研和推免這種更具自主性的選拔方式。

拿我們專業來講,研究生本校的都是保研上來的,外校的一般是走夏令營推免進來的,考過來的很少。

學生方面,拿我和我妹子舉例,基本都是本科進課題組,跟系裡各個老師混個臉熟,研究生一年級已經手握3篇SCI一作,這時候一般研究生課還沒上完。

我們當然知道自己上面還有很多比自己牛的多的同齡人,但能做的也只是利用好自己手裡的資源和機會奮力追趕,而不是去抱怨人家和自己的機會不均等。人家厲害,所以人家的選擇多。


真要換成「公平」的申請制,一沒導師、二沒同學、三沒器材、四沒環境,大部分考研黨拿得出什麼科研成果?不是分分鐘被刷的節奏嘛,到時候又要說被歧視了唄……

所以說,要換成申請制,大多數考研黨第一個翻臉不幹。你以為他們要公平,其實還是要利益。

很多考研黨自詡的「優秀」大多只是躲在考研高分背後的沾沾自喜罷了。我就不明白,要論考試能力,保研黨在高考時不是已經證明過了嗎?


T大計算機,電子,自動化。了解過一些。NB的老師,只要保研的(本校碩博,外校只要直博),除了知根知底的考研(本科TP大,工作後考研,or有NB老師引薦,or家裡有NB的人)外,寧可不招。


對於那些即將考研的和計劃考研的童鞋們,千萬別聽他們瞎逼逼,我所認識的一些保研的(CS/SE),水平也就那樣,二叉樹遍歷都寫不利索,C++的水平也就傳說中計算機二級(你沒看錯)編程題的級別(寫法還是C語言),上次碰到一個整天滿嘴「我要寫編譯器,你不懂」的小夥伴,求職面試時冒泡排序都沒寫出來。

當然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不管是考的還是保的。

再說說科研,常態是(不是全部)幾個博士帶著一群研一二童鞋們做些自己都不知道項目,反正博士讓你弄你就得弄,導師根本沒時間搭理你。你做的就是為博士們發paper做貢獻。有一次和一個小夥伴聊天,不知道怎麼的就說到Java上了,我就說了一句Java不難,他沖我叫囂說你不懂了吧,在我強烈要求他考考我之後他才問了一個問題,我當時心想著不會問到jvm規範上吧!我很虛的,Java我真沒太研究過,只是經常和C++做一些比較。感性上覺得不難,要是被他問住了,他可以鄙視我好一陣,沒錯,我那個童鞋就是這樣的

結果他若有所思的說了一句:給你說SSH你懂嗎?你知道叫啥不?

我趕緊裝著不懂的樣子,說這個還真不懂,你問到我了!(我實在是不想和他繼續聊天了,但又是同學,不好意思直接說),結果他總鄙視我,我想我應該不會為了不讓他繼續鄙視我而去研究SSH!這還是大牛導師的學生。

所以,導師喜歡選擇保研的,那是導師的權利,你更不用去和他們比較,甚至爭論,他說他厲害你就承認即可。考的保的終究還得踏實打基礎,熟練操作。一個導師,一所學校,一家公司可能會有不公平,但把範圍再擴大些,如果還覺得不公平可能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瞎逼逼了好多,就一句話:那些即將考研和計劃考研的壯士們,千萬別聽有些人所謂的好與壞,你努力上名校是你的選擇,不管結果如何都先去努力,差哪裡就補哪裡,我相信你不只是為了所謂的科研,不只是為了和保研的做朋友,和這樣虛的東西相比,在我看來,只要你說話不帶髒字,不歧視他人,不以貌取人,不隨便評價他人,不到處說他人問題,不故意疏遠同學,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誠心誠信,與人和善,信守諾言,就比絕大多說人優秀,如果這樣的條框太多了的話,那就一條:不說髒話!不說髒話!不說髒話!


謝邀!

目前看到的答案都是從學生的角度回答的,我作為老師來簡單說一下。

如很多答案說到的那樣,很多學校的導師或者領導層內心希望所有的研究生都是保送的,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學生的質量有保證,帶起來容易。以我工作的學校為例,績點前百分之五十的同學都可以申請保研。有一些老師多年的帶研究生的經驗,肯定不止是歧視這麼簡單,也是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而考研究生同學的情況,大部分報考的本來學校出身比較差,雖然面試的材料中績點第一第二云云,實際面試卻都覺得不如我們保送的。入學後絕大部分情況也是考研的不如保送的,甚至有一些怎麼點撥都很愚鈍。我們淘汰初試第一名第二名的情況都有。考研的有一些在做事情的規範上也差了許多。

還有一個情況,考研一般都考比自己本科好的學校,普通985都要去重點985,211要去985,最後招生報考的學生本來就比本校的學生是差一個檔次的。

雜亂說了這麼多,只是我自己的一個感受,絕對不否認有一些考研同學的優秀,但是也一定要意識到總體保送同學的優秀。有些人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其他有關保送和考研的回答:

如何看待和應對名牌大學研究生中「土著」對「非土著」的歧視和排斥? - 木夕武的回答

考研的你如今後悔了么? - 木夕武的回答

我是985學校保送的研究生,看到其他同學很多都是三本考研過來的,覺得心裡不爽,這是種病嗎? - 木夕武的回答

為什麼部分老師願意要保研的而不是考研的? - 木夕武的回答

一個普通二本的普通學生如何考上985學校的研究生? - 木夕武的回答

有關大學和考研那些事兒,請關注公眾號: Language-related.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很多女生學數學學不好,反而英語學得很好?
作為姐姐,和爸媽教育弟弟的方式不同怎麼辦?
教師應該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學生?
歷史地理學讀出來能當地理老師嗎?
幼兒園的痛點是什麼?

TAG:教育 | 大學 | 研究生 | 考研 | 保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