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音樂藝術鑒賞力是普遍偏低還是各有所愛?

就拿民謠和搖滾來說 。比如最近的南山南和二手玫瑰,李志對馬頔的音樂和二手玫瑰表示音樂水平很低很垃圾和形式音樂。都說藝術是有天賦的 ,在我的經歷我發現藝術的鑒賞存在先知先覺和後知後覺,就如同民謠近來的流行 在我們很多人眼裡似乎已經把這種本身質樸的樂種輕浮話,我看了李志和馬頔的微博我是十分贊同李志的觀點的 ,中國人的音樂鑒賞力普遍偏低 後知後覺 欣賞能力缺少內涵 並且十分不理智更沒有理解的感性,跟風潮流 。記得在剛接觸民謠的時候也很喜歡南山南這首歌 但是在接觸到更多音樂和自己的思考理解以後對這首歌不再有任何感覺。

第一是覺得民謠並不是詩詞不需要用華麗的語言表達無意義的事情 就像寫文章用了一大堆比喻和擬人手法修飾了一堆廢話。許多歌過於膚淺,太過矯情並沒有更多的意義。

第二是覺得一首的表達在於自己當時內心的情感表達 一首好歌不一定需要轉折反覆的語言去修飾 是需要真實的宣洩,即使是簡單的demo也觸動心弦。就像許巍的歌詞並非有多麼的華麗 可是再每一次聽完都內心澎湃 充滿力量。李志的歌粗糙但是總能觸動內心柔弱的地方。左小祖咒的口調從來難以捉摸但是聽完內心就似歷經滄桑。不但跟編曲有關也跟作詞有關。

許巍說英國的搖滾樂超前中國的很多,曾經並沒有覺得 欣賞的音樂多了從編曲和歌詞方面發現國內音樂不管是搖滾和流行還是民謠都存在華而不實的現象。

但是我卻又聽到人反駁 音樂是給大眾欣賞的 ,好的音樂是能讓更多人動情的。我想了想也並沒有什麼不對。這又讓我想到梵高的作品 在他死後才得到世人的賞識,我又想到小時候對許巍的歌從不欣賞和廣場上聽鳳凰傳奇的老大媽們,和在民謠里很多平常人不能欣賞的歌。我們欠缺的到底是時代性的群眾鑒賞力呢還是根據不同的人欣賞的方向不同呢?


因為普遍偏低,所以誤以為是各有所愛~~


普遍偏低,比如像題主提到的李志和喜歡李志的人就是。


我感覺你不是來提問的,你是來求認同的。


李志是個啥?我輸入法都聯想不出來這個名字,但是二手玫瑰可以


因為幾乎沒好歌(流水線),所以人們沒見過世面。

其實音樂天賦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但是需要啟發,不過中國的文化實在是。。。太貧瘠了,所以。。。


鑒賞水平普遍偏低也可以各有所愛,我國目前就是兩者共存的情況

…李志的音樂水平還沒高到瞧不起麻油和二手的程度吧?

…周雲鵬都沒說啥呢(逃


中國沒有審美教育,中國人普遍是不知道什麼是音樂。聽些搖滾民謠就自認為喜歡音樂了解音樂的,就好比只看漫畫手繪就說自己熱愛美術一樣。你可以說你喜歡手繪,喜歡漫畫,驚嘆於那些大觸的畫工,但千萬不能在對中西方千年繪畫雕塑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說自己喜歡,了解美術。音樂同理,流行音樂(廣義,包括所謂小眾的搖滾民謠)的根基還是在古典。從更廣闊的範圍來講,許巍和鳳凰傳奇的差別並不一定有你想像的那麼大。多聽聽吧


水平高的和水平低的各有所愛,不矛盾


感覺根本問題不是欣賞水平低,而是與世界脫節。

聽Beatles本身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欣賞水平,都是大俗歌,但我們的時代跟他們的時代是不一樣的,1966年Beatles到日本演出,所以你看東野圭吾、伊坂幸太郎、村上春樹這些作家筆下的昭和日本是和這些世界音樂潮流同步的,你當時把Beatles給中國革命小將聽估計他們也會淚流滿面。

現在再回過頭補課可就不一定都喜歡了,因為我們全面開放視野的時候恰好趕上了網路時代,這不再是全球潮流同步的時代,選擇太多了,音樂從精英向多元化、草根化發展,所以也形成了「各有所好」的現象。

流行音樂、搖滾音樂不需要什麼欣賞水平,需要的僅僅是青春、身體、熱血與記憶,大多數中國人不一定沒有童年,但他們多半沒有風騷的青春。


很低。我是一個音樂從業者,工作內容是向老百姓普及音樂,組織文藝活動。我認為我這類人最有發言權。這麼說吧,歐美國家尤其是奧地利德國法國這樣的國家,老百姓基本都識譜的,我們呢,音樂專業的還不能說百分百識譜,不識譜去談鑒賞能力就可笑了。

其實這一點我們國家完全可以做到,小中大學都有音樂課的,可是我們這些音樂課都是在教什麼呢,肯定有認真負責教能力的,但絕對是少數,我見過的大部分都是放一些音樂劇甚至歌舞青春應付了事,他教過你識譜嗎,教過你如何欣賞嗎?為什麼,因為中考高考不考音樂,你教的再好再負責,有用嗎?甚至不談考試,有多少人會覺得懂音樂會對自己有用?

什麼是音樂鑒賞能力?我記得我大學第一節聲樂課,我拿著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去找老師請教。老師問我,為什麼喜歡這首歌?我說好聽,老師又問,為什麼好聽?我說不出,老師又問,你最喜歡它哪一段?這一段旋律上有什麼特點?我還是說不出。

其實,很多小女孩會因為林夕方文山寫的歌詞剛好說出了她們的心聲而喜歡一首歌,這叫懂文章,能從旋律上談談為什麼喜歡這首作品的人,才稱得上略懂音樂。


就看學校的音樂課就可以看出來低不低,低得一比。民謠和搖滾圈普遍還是處於對國外的模仿,所以老被說成是土搖。


所以這類民謠,用二手煙比喻再好不過了,癮上來了,不捨得把歌關掉,但是聽多了自己食指日漸泛黃,身體還落得一身病。


二手玫瑰水平要高出李志很多


魚鉤太直


普遍偏低,因為中國人是高級文明族群,已經淘汰了靠聲音和體能獲取配偶和社會地位的階段(黑人和毛利人就是反例),在中國人群體中冒昧發出聲音和炫耀體格是非常失理的社會底層行為。音樂中國大部分人不懂你也不想懂你。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看不出來《大魚海棠》的問題?《大魚海棠》的劇本到底哪裡有問題?
什麼是實驗藝術?
藝術在一直進步,這句話對嗎?
梵高用怎樣的手法去表現色彩?
如何評價克里姆特的《朱迪斯》,和其他版的相差好大,感覺像是現代的畫。?

TAG:音樂 | 搖滾樂 | 生活 | 民謠 | 藝術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