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日本幕府是逆著歷史的車輪?

早期的尊王攘夷運動"主要是攘夷,就是破壞和外國通商,趕走外國人,像是久坂玄瑞等人火燒英國使館,在下關攻擊外國人,引來四國艦隊炮轟,卻死心不改仍舊想趕走外國人,但反觀一開始的幕府,自黑船事件以來,和外國簽訂開關協定,也沒有簽很多的買國條例,像是大老井伊直弼等人還一心想與外國通商,學習西方走上富強道路,結果被不幸刺殺(櫻田門外事變),吉田松陰等人隨提出三策論,指出發展前景,但至死理論中心還在攘夷上,若是沒有這些人搗亂說不定通過幕府改革和公武合體也可以走上近代化道路,結果說是攘夷,新政府一成立第一件事就是和外國通商,這不與幕府並無二致,還一直在前期阻礙幕府與外國外交,看起來就是單純的顛覆國家政權,說回幕府,最後三代將軍德川家定不清楚,歷史記載有點傻(不過看篤姬好像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家茂絕對有能力只可惜早死,如果他們沒有死,井伊直弼等人也沒有被刺殺,逆流的幕府還會被推翻嗎?


這真是一個問題,種種歷史事實都說明,幕府的德川慶喜實際是文明理智的領導人,而維新志士則是一幫極端分子和陰謀家的集合,其合作者公卿是比慶喜還頑固的老腦筋。

以外國平民為目標的襲擊,基本都是「志士」們幹得。至於前後反覆,陰謀詭計,互相傾軋,過河拆橋,處處都顯得非常的無恥,卑鄙。

但是這幫人卻贏了,而且贏的很快。

是他們高喊要攘夷,他們上了台,一抹臉,要履行「萬國公法」,要「文明開化」。

是他們高喊要尊皇,以天皇名義發布了十幾年的詔書,等大久保利通死了,忽然天皇要求「親政」,合著尊王尊了十幾年,和幕府幹得是一回事。

他們還真不如德川慶喜光明磊落,但光明磊落是一回事,能不能領導國家是另一回事。在岩倉,大久保這群權術精英面前,慶喜完全不是對手。

慶喜為自家宣傳多年的尊王思想所約束,在京都不敢下狠手,反之岩倉大久保西鄉等人毫無顧忌,藩兵一到時機就立刻控制皇宮,把天皇作為傀儡,詔書一道接一道的出,當然十幾年後天皇要求「親政」的時候,這些詔書的合法性已經不成問題了。

可笑一幫老腦筋公卿,為他人做了嫁衣。在倒幕軍事行動開始的時候,熾仁親王被捧為總裁,等幕府的最後堡壘被攻下,熾仁親王,還有明治的外公中山忠能,就都被趕出政府,去管理祭神事務去了。

比公卿還慘的是藩主,松平春岳,幕末賢侯,德川親藩,倒幕的時候識大體的加入了倒幕派,幕府一倒他沒用了,最後只封個伯爵,和井伊直弼那家一個層次。為什麼這麼低,誰讓他手下沒出息呢。


感謝邀請。

從本質上來看,薩長等強藩聯合,同「腐朽」的德川幕府,它們在所謂的道義上,進步性上沒有什麼區別。

倒幕派尤其是薩摩藩的最終目標,只是徹底幹掉德川家並取而代之,他們只是想成為第二個」將軍「。無關所謂的道義與天理,這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權力鬥爭。所謂的「尊王」口號,也只是將天皇敕旨當做了工具,將武士們的一腔熱血當做了工具。

早在黑船來航之前,薩摩藩藩主島津齊彬就已經與外國多有聯繫。並且在領地內大力修築炮台加強海防,積極學習西方的工業化思想,在薩摩藩內建成了日本第一個近代化的工業集群。而長州藩在那時更是誕生了一系列的思想先驅,比如吉田寅次郎松陰,與其師佐久間香山一直推崇著「和魂洋才」的觀念,開設學堂,教授蘭學,陽明學,炮術等知識,力求「師夷長技以制夷」。他們培養出來了一批優秀人才,比如高杉晉作,勝海舟等人。

可見,他們也絕不是只知攘夷天誅的野蠻武士,從一開始,他們就具備了開放的思想基礎。

但是到了黑船來航的時候,先前學習效仿的西方鐵船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衝擊了日本,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思想上,日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與混亂之中。在此時,在各藩深受武家教育的基層藩士都紛紛要進行攘夷,誓要殺盡洋人,火燒外國領事館。

底層藩士們的舉動,高層領導者們是不會不清楚的。比如薩摩藩的島津久光在掌權之後,藩內武士們思想不一,攘夷之風不斷蔓延。久光公知道,放任下去的話,一來,島津家奮鬥多年的心血將會徹底毀滅;二來,繼續讓攘夷派們借著公家的幌子來為所欲為,甚至要舉兵討幕,總有一天會把整個薩摩藩拖進泥潭,最終將與龐大的幕府正面對抗。

於是久光最終下令,誅殺薩摩藩內的攘夷派,於是便有了薩摩武士們自相殘殺的」寺田屋騷動「。

成功平息了藩內高漲的攘夷思想後,薩摩藩一直在幕府的麾下表露著順從的姿態,甚至還與幕府方面結成聯軍,在後來的八月十八日政變,禁門之變以及第一次長州征伐中一同對長州藩進行打壓。

在長州藩那邊,他們以天皇的攘夷主張為口實,早就擺明了與幕府對立的態度。他們所作出的一系列激進攘夷舉動,與其說是清掃國敵,在某種意義上這更像是在不斷地對幕府立威。到後來乾脆直接進入京都,籌劃武力倒幕,最終地下攘夷組織被會津藩下守護京都的新選組一舉搗毀,史稱」池田屋之變「。

在遭遇了由於過度攘夷而招致而來的外國報復行為——下關戰爭之後,長州藩迫不得已簽訂了下關條約,承諾放棄攘夷。

這樣的話,少了中間的」攘夷「來做幌子,長州藩與幕府之間面對面的鬥爭徹底地開始了。在下關戰爭不久後,長州藩開始發動大軍開進京都,認為早已站在天皇一邊的他們將會以」清君側「的名義打擊幕府,堂堂正正地發動戰爭。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之前,幕府內部就已經努力地與公家促進公武合體,以承諾攘夷的代價與天皇公家達成了和睦。

最後面對薩摩,會津等幕府管轄下的聯軍,長州藩佔據下風,本以為能以公家勢力為退路,然而曾唯一支持他們的公家也與幕府穿上了同一條褲子,讓長州藩吃了一個大大的閉門羹。徹底無援的長州軍隊如喪家之犬一般,四面受敵,最終這場戰爭以長州軍隊慘敗告終,領導人真木和泉,久坂玄瑞等人切腹自殺。長州藩也被朝廷指為朝敵。

所以說,薩長也好,土肥也好,他們尊王攘夷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在處於混亂當中的幕府政權中撈一筆,甚至取代它。

對於他們來說,這個毫無威信可言的腐朽的德川幕府已經無法再給他們任何好處了。哪怕是為了日本的發展,幕府也要除掉。

事實上,若沒有這些變故,一直讓幕府一家繼續統治,也的確無法拯救日本。幕府體制存在的弊端是多種多樣的,而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它們顯露得淋漓盡致。

首先,幕府是一個封建式的傳統武家政權,本身的階級制度森嚴,而御三家,御三卿的存在,更是導致權力都集中在了將軍及其分家。其他勢力難免對此心有芥蒂。等到了將軍家有難,那些與之毫無感情的西國各藩還會義無反顧的保衛德川嗎?如果他們強大了,形成割據勢力以後,會不會一同打倒這個「無用」的統治者呢?

而歷史正是這樣演變的。上一代的室町幕府也是同樣這麼滅亡的。

其次,在幕府末年,將軍家臣團的內部就以離心離德,意見不一。

這裡舉一個例子:

比如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繼任大老的井伊直弼,他本人是近江彥根出身,主張開國。在同時期的水戶藩主德川齊昭,由於世代的尊王思想,他一直反對開國,提倡攘夷,並且在井伊直弼上任之前一直多加阻礙。兩派的矛盾最終在井伊直弼就任大老後達到了頂峰。最終,井伊直弼羅列出了包括德川齊昭在內的武家各成員,以及一部分鼓吹攘夷的公家,以自己的權力將這些人全部治罪,史稱「安政大獄」,以這種暴力的手段掃清了不同意見,成功開國。

最終由於得罪了太多尤其是德川齊昭這樣的上流權貴,他本人也遭到了報復。在1860年井伊直弼在櫻田門外途中,遇到十八名浪士的刺殺,最終死於亂刀之下,身首異處。

耐人尋味的是,十八名浪士之中有十七名都是德川齊昭治下的水戶藩出身。

德川家的統治存在著很多致命的缺陷,但歸咎一下,它們根本是封建時代武家政權發展而來的弊端,面對新時代堅船利炮的來臨,武家現有的體制已經無法跟得上時代,除了對政權體制徹底改革,日本再無出路。

所以面對時代的浪潮,德川家之過就在於,他是德川家。

至於「逆著歷史的車輪」,在一切還沒有成為歷史之前,不會有人知道它最終的走向。

而由勝利的強藩書寫出來的歷史,作為敵人的德川家自然是阻擋過他們奪權的步伐的。

========================= ===========

想了一下,在新政府掌權之後還在拚命抗爭的蝦夷共和國,算是背向歷史而行吧。


早就發現這個問題了!中國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人云亦云地吹捧明治維新(尊王攘夷)!其實只是一場權力鬥爭。天皇撿了最大的便宜,而武士階層除了掌握政權的藩閥是最倒霉了!煽動了憤青對外國的仇恨。「攘夷攘夷!看著你們這幫攘夷派的蠢貨幫著貪得無厭的公家為難將軍家我就來氣!」《龍馬傳》中的山內容堂公如是說。但日本憤青不是鍵盤俠啊,所以他們發現新政府不攘夷之後,就把大久保利通等等官員刺殺了,大快人心!很多人支持倒幕,最後卻是藩主『』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武士『』秩祿處分『』。倒幕大功臣西鄉隆盛起兵而後失敗自殺,正如首創幕府的大功臣源義經也是自殺的下場。令人唏噓的同時也有那麼點作法自斃的趕腳……


推薦閱讀:

二戰前的日本和二戰後的日本有哪些文化、社會觀念上的巨變?
如何看待山東農業大學110周年校慶?
歷史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有什麼淵源導致現在互相看對方不爽?
如果一個現代人穿越到戰國時期那他的什麼知識對當時的幫助最大?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圍棋的趣聞?

TAG:日本 | 歷史 | 革命 | 日本歷史 | 明治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