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已經很古老了,可為什麼銀行,各種單位財務部門還是在用呢?


就像牛仔褲右邊口袋上那個小口袋一樣,當初是很有用的,今天幾乎成為象徵意義。在10年20年前,算盤還可以作為備用,我們蓋房子修了電梯同時也要修樓梯對吧?

一篇有趣的科幻小說:《追逐彗星》 [英]阿瑟·查理斯·克拉克

六個月以前,國際天體物理學年會決定派航天考察船「挑戰者」號近距離考察蘭德爾彗星。船員由科學家和工程師共20人組成,新聞記者喬治也參加了這次考察。

飛船從升空到接近彗星的過程都很順利。當接近彗星核心時,電磁干擾一次比一次猛烈,幾乎切斷飛船與地球的聯絡。「挑戰者」號正在緩慢而小心地「爬」進彗核。彗星的核心部分相對於整體來說極其微小,由鬆散的冰塊集群構成,相互環繞運行,沿著彗星軌道共同前進。和地球極地漂浮的冰山不同,它們不是由水凝結而成,不會映出耀眼的白光,而是呈現出髒兮兮的灰色,質地酥鬆,像半融化的臟雪球。冰塊上面還有許多孔洞,裡面儲存著凝固的甲烷和凍結的氨氣,吸收太陽的熱量之後,便會時不時噴發出磅礴的氣霧。那是一場視覺盛宴,但喬治沒有時間欣賞。

他正在對飛船上的備用品做例行檢查,他往電子存儲器中敲入幾個字元,確認一下結餘。當那荒唐的數字第一次閃現時,喬治以為是自己打錯了。他將運算結果清除,重新向計算機輸入信息。

「壓縮肉乾總量——最初:60箱;已消耗:17箱;剩餘:99999943箱。」

他再次重新輸入,結果還是錯的。他趕緊去找約翰博士。在迷你健身房裡他見到了博士。所有機組人員都要在這裡進行鍛煉,每天一個小時,以免全身肌肉在失重狀態下萎縮,約翰正同一組粗壯的彈簧搏鬥,表情猙獰,當喬治說計算機出了問題以後,他的表情更難看了。

「計算機出毛病了。」他們在做了幾組測試後,約翰說,「它連加減法都不會算了。」

「那我們該怎麼辦?」喬治問道。

「怎麼辦?我們死定了!」約翰斷然地回答,「我們就要完蛋了!沒有計算機,我們沒法測算返回地球的軌道。只用紙和筆,一大群數學家也得好幾個星期。」

「太荒唐了!飛船狀況良好,我們不缺食品,燃料充足——你卻說我們已經死定了!就因為沒法做幾道算術題?」

「幾道算術題?」約翰大吼起來,「這可是重大的航線轉換問題!我們要脫離彗星,返回地球軌道,光是不同的運算就要十萬多次。計算機完成也要好幾分鐘。」喬治不是數學家,不過憑他對太空航天學的了解,足以明白目前的形勢。飛船航行會受到許多大天體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太陽的吸引力。行星的引力相對較小,但也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飛船又推又拉。飛船必須克服這些引力和推力,還要對它們加以利用——這是一道極其複雜的難題。他理解約翰為何會絕望了。

船長召集第一次緊急會議,幾個小時後,大家終於接受了無法返航的事實。

透過籠罩在飛船周圍的迷霧,喬治看到熠熠生輝的木星。在幾個世紀以前,伽利略透過簡陋的天文望遠鏡第一次見到了木星的幾顆衛星,它們彷彿是串在無形絲線上的珠子,繞著木星往返穿梭。絲線上的珠子!喬治心中一動,一段幾乎遺忘的童年記憶突然炸開……

三天後。

「這簡直是個笑話!」約翰說。他輕蔑地瞥了一眼喬治手中的「玩具」,那東西由鐵絲和木頭製成,看起來很不結實。

「請聽我說,就一分鐘。二戰結束後,有一天,舉行了一場比賽。一方是美國人,用電子計算器,另一方是中國人,用算盤,就像這個。結果,算盤贏了。」喬治說。

「一定是計算器出毛病了,或是使用計算器的人是個笨蛋。」

「他用的是美國軍方最佳型號。不要爭論這個,我來做個示範——說兩個三位數,讓它們相乘。」

「呃——856乘以437。」

喬治運指如飛,串在鐵絲上的算珠上下飛舞,迅如閃電。鐵絲一共有十二根,這把算盤可以處理高達999,999,999,999的數字運算——如果分成幾個部分,還能同時進行若干獨立的運算。

「374,072。」難以置信,喬治不一會兒就得出了答案,「現在看看,你用筆和紙需要算多久。」

約翰最後的結果是「375,072」。用了三倍於喬治的時間,答案卻是錯的。

科學家的臉上寫滿了懊惱,驚訝,好奇。

「你是在哪兒學到這套把戲的?」他問道,「我本以為這玩意兒只能做加減運算。」

「這是中國古人發明的算盤。你知道的,乘法不過就是加法的疊加,對吧?我需要做的,是把856在個位檔加七次,十位檔加三次,百位檔加四次。你用紙和筆也是這麼算的。當然了,在珠算時還有簡便演算法。我算得快嗎?我只練習了兩三天,速度還不是很快。不過無所謂了,我只是讓你相信,這個辦法會管用。」

約翰拿過算盤,用手指輕輕地來回撥動算珠。

「我是這麼打算的——你幫我看看有沒有遺漏……」喬治把計劃詳細地講了一遍。約翰仔細地聽著,表情漸漸放鬆,過了一會兒,他笑出聲。這些天來,喬治還是頭一次聽到「挑戰者」號上有人會笑。

科學家說:「你告訴船長,說我們要重返幼兒園學習怎麼玩珠子,他臉上會是什麼表情?」

起初還有人懷疑,喬治做完幾次演示,便無人做聲了。這些人都是在電子時代里長大的,怎麼也想不到,只是由鐵絲和算珠組成的簡陋工具竟然能完成如此複雜的運算。簡直是奇蹟,也是挑戰,因為他們的性命全靠它了。生存的渴望再次高漲起來。

照著喬治手中的粗劣原型,工程技術人員又製作了好多個更加精緻的複製品,珠算班順利開課。解釋基本原理不過幾分鐘,真正動手訓練需要很長時間——他們一刻不停地練習,直到手指在鐵絲之間下意識地飛舞,好像不需要任何思考,便能將算珠撥動到準確的位置。通過練習,他們被分成幾個小組,相互比賽,達到更熟練的程度。最後,「挑戰者」號船員們可以在15秒之內完成四位數的乘法,可還是不肯罷休地繼續練習。

真正困難的部分屬於約翰,他必須忘掉爛熟於胸的計算機語言,重新調整運算方式,讓其他人的機械式勞動也能參與進來,按照他給出的運演算法則進行計算。經過幾個小時的工作,一條數學流水生產線便會將結果呈現出來。為了防止出現錯誤,他們組建了兩支獨立的計算小組,兩邊同時工作,定時檢驗對方的結果。

「我們的工作……」喬治對著錄像機說道,他終於有時間考慮地球聽眾了,「是用人力取代電子線路,重新組建一台『計算機』。別看速度只有電子計算機的幾千分之一,無法同時計算多個數字,還很容易疲勞——但我們還是成功了。雖然無法調整航線返回地球——但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變動飛船軌道,駛向無線電不受干擾的區域。一旦逃出電磁干擾區,我們就可以將所在位置傳送給地球,讓地球上的計算機告訴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我們已經脫離了蘭德爾彗星,不會隨著它飛出太陽系了。我們還處在彗尾範圍內,已經看不到那些凍結的氨氣冰山。它們正朝群星飛去,即將隱沒在無數『太陽』之間。而我們,就要回家了……

「你好,地球……你好,地球!這裡是挑戰者號,這裡是挑戰者號。收到信號請立即回復——需要你們對運算結果進行檢驗——在我們的手指磨到只剩骨頭之前!」


問為什麼之前先問有沒有,我工作過兩家銀行,工作四五年了,從來沒看到過用算盤的。


因為老一輩只會算盤,不願意學新的。願意"學習"計算器和excel使用方法的老一輩,算盤早不知扔那個角落生塵了。


為了保持職業敏感度和塑造職業氣質。

就像軍人。

剛入伍的時候要一遍遍地練習各類步伐,正步走、齊步走、跑步走。

還要練習站姿,一站就是幾個鐘頭。

還要練習體能,每天跑三公里、五公里、武裝五公里、強行軍。

還要練習口號。

這是為什麼呢?

就是為了你能形成這個職業的基本氣質和敏感度。

也是為了讓你快速進入狀態,這也是一種儀式。

當這種行為深入骨髓後,每當你接觸此類行為,你會條件反射地進入狀態。

有些商業銀行每天早晨練習半小時點鈔,目的是一樣。

你對數字形成敏感、對錢形成敏感,更重要地是由此你會不自覺地聯想到與銀行有關的職業要求、行為習慣。能保證你較好地觸髮狀態。

如今,也成為一種儀式。

就像丐幫幫主在新上任時必須被每個人吐痰一樣,這是一種儀式,儀式的背後是根深蒂固的文化、習慣、職業氣質。

有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號:行長也吐槽,不定時更新,純屬自娛自樂。


搞審計時,下過不少現場,幾乎沒有見過財務部門再用算盤。

和不少客戶的CFO撕過逼,大多財務高手,不少都是中美雙CPA,壓根不會算盤。

他們不懂財務了,還是不會算數了?他們甚至10幾秒看明細估算利潤總額。財務這一行,最重要的是對數字的敏感度。

財務這行,差距很大。同樣四十歲,有些還是企業應收會計,有些在銀行打打算盤,有些在四大做高級經理甚至做了合伙人,有些在企業當CFO,更有的從CFO轉型到CEO。

算盤,恐怕不能為財務生涯帶來多少榮光吧


我樂意啊……

你們不覺得打算盤聲音很好聽么?打獅子滾繡球真的很有意思啊。

還有一點原因就是我們副院長要求會計系各專業學習打算盤,雖然不強制要求但是珠算分數會在她的課程佔一定比例。

很多事哪有那麼多為什麼……無非就是我樂意,這也要強行站隊找一把優越感?單位里打算盤的老傢伙工資比我高一大截,反正我在他們面前還真找不來優越感~


「既然火器槍炮這麼厲害,為何我大清還要用弓箭?」

「你這麼說是因為你根本不懂弓箭,你去看看那些老的射手,槍能射中的箭一樣能射中,而且這些老射手射的還比槍更准更快呢。」

「對!騎射乃我大清立足根本,這種連發的火器有何用,誰問的這個問題,拉下去斬了」。

---------------------------------------------

評論和回答里很多人就是這種心態,都2017年了,甚至計算機已經不能算新鮮事物了,怎麼承認一下老古董不如高科技就這麼難。

---------------------------------------------

更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口水戰,我想說明一下我這條回答針對的是問題下有些回答和評論。並不是說算盤就一無是處,而是說一些單位或者人員使用算盤並不因為某些人說的「算盤更快」


我們銀行沒有見過有人用算盤。


從我入行到現在,從來沒見過有人用過算盤


平台決定工具。

如果你的會計工作,是天天算報銷,把每個人每張報銷發票的金額加和,那用算盤也未嘗不可。

如果你的財務工作,是財務分析、全面預算、成本考核等等偏向企業經營的工作,能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支持,那算盤基本就沒什麼用武之地了,EXCEL的優越性不言而喻,數據可以存檔備查,可以設計計算過程等等。


在銀行工作。單位里的年輕人都不會用算盤,計算完全依靠電腦。

但是,我所在的網點有兩個老員工,A叔叔和B阿姨,依然固執的用著算盤。遇到各種加減乘除,拿起算盤噼里啪啦就算出結果了,又快又准。第一次看到A叔叔用算盤做乘法,哇塞,簡直驚呆了。

他們叫算盤叫盤子,在A叔叔的櫃檯上,右手電筒腦後面固定放著一個算盤,緊挨著的就是B阿姨的櫃檯。這個盤子是他們兩個的專屬物品,我們每天打掃衛生擦灰,誰都不會去動這個盤子。哪天要是這個盤子不見了,那就要翻天了!!!A叔叔和B阿姨同時開始發飆,逮誰罵誰,哪怕是行長,一樣罵。分分鐘讓你覺得頭都要炸了。。。。

以前銀行都有技能考試,珠算是重要的一項。現在電腦完全代替了算盤,除了老員工一直固執著。堅持著使用算盤,年輕員工入職培訓不再學習珠算,甚至點鈔都不再學習了。。。。

講真,時代在進步,我們真的是越來越依賴電腦。可是算盤卻也是博大精深,逐漸落寞真的很可惜。

亂七八糟不知道說了些啥。。。。。偏題了,隨便看看啦。。。。


銀行培訓三大傳統業務技能:點鈔、算盤、五筆。

為什麼說這些是傳統業務技能呢?因為現有的科技發展基本已經淘汰了這些技能的使用,但這畢竟是銀行最初發展時的技能基石,所以直到現在都2017年了,大多數銀行在招聘後的培訓里,依然會安排這些培訓課程,以下我們分別說來:

點鈔,這個不必多說,銀行基層網點的工作,每時每刻都在和鈔票打交道,很多年以前還沒有點鈔機和驗鈔機,所有鈔票全都是人工手點,無論是幾萬還是幾百萬,要入庫全都得手點,因此點鈔的速度和精準度就尤為重要,因為這直接決定了櫃員辦業務的效率,那時的銀行職員,每天下班後都要再練一遍點鈔技能,正點、反點、單點八張,各種點鈔手法層出不窮,目的也是為了提升點鈔效率。

自從點驗鈔機出現後,銀行職員點鈔技能的重要性就弱化了,傳統的點鈔能保證錢數的準確,但很難保證同時識別出假幣,為了辨別錢幣真偽,所有入庫的現金都要在監控攝像頭的注視下在驗鈔機上過一遍,雖然點鈔技能弱化,但日常還是需要的,比如點破幣殘幣時,這類紙幣柔軟殘破,很難正常通過驗鈔機計數,通常都是人工手點,然後再分批用驗鈔機過一遍。

隨著科技的發展,點鈔機不僅僅要有計數驗鈔功能,還要能記錄冠字型大小,前幾年銀行櫃檯取出假幣的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為了進一步把控風險,追根溯源到每一張鈔票的流向,現在銀行的點鈔機都是能夠記錄冠字型大小的,點鈔機不僅僅是一台點鈔機,更是一台電子化智能設備,通過網路把鈔票信息直接上傳到數據中心的伺服器,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追責。

人工點鈔技能已經漸漸弱化,如果有一天破幣殘幣也能用點鈔機正常計數了,估計這個技能就真的要退出銀行基層的主流技能了。

算盤,鈔票點完入庫了,那麼就該做賬了,既然是做賬,就要進行算術運算,以前做賬都是手工做賬,連存摺都是手寫的,在電子化沒有普及的時代,利息都是要人工計算的,那麼算盤就是最好的計算工具了,有的人算盤打得很快,那麼工作效率就會很高;有的人算盤打的慢,那麼工作效率就會比較低,那時把算盤叫做鐵算盤,可見算盤的重要性,和點鈔技能一樣,銀行職員苦練珠算技能也是為了提升辦業務的效率。

二十年前,電子化開始全面普及,做賬工具也漸漸由計算機和計算器取代,算盤的功能也在弱化,現在很多銀行開展技能培訓,已經不培訓算盤了,新時代的大學生都會使用各類電子設備,對算盤這種古老的計算工具也比較抵觸,算盤已經基本被銀行基層的主流技能淘汰。

至於還是有一部分人堅持用算盤,這部分人大多是四十歲以上的老員工,用算盤更多是一種情懷和不甘,算盤可以說已經完全被計算機取代了,他們用算盤算了很久的結果,年輕人編個excel程序幾分鐘就能搞定。

五筆,銀行電子化剛普及的時候,五筆是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二十年前,拼音輸入法還沒有現在那麼發達,那時候打字主要是用五筆簡碼,那時候人們學打字,學的也是五筆,如果不會用五筆打字,銀行職員連正常辦業務都困難。

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網民也越來越多,新的智能拼音輸入法也越來越高效,從早期的智能ABC,到現在各種智能輸入法,人們的打字速度也越來越快,年輕人普遍都用智能輸入法,很少用五筆輸入法。

現在有些銀行開展技能培訓,已經漸漸弱化五筆輸入法,打字考試時,可以用任一輸入法,只要達標即可。然而,五筆輸入法並沒有在銀行真正退出歷史舞台,因為有些人的名字是生僻字,用拼音直接打不出來,這時五筆就派上用場了,基本可以打出所有的生僻字。

五筆輸入法,現在也基本是四十歲以上的人在用,和算盤一樣,也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年輕人即使學會了,也不會用,因為不習慣用。

我剛進行的時候,銀行還經常搞技能比賽,比的就是點鈔、算盤、五筆,有些人在比賽中獲獎後,還獲得了高升的機會,這幾年偶爾也有這些比賽,但再也沒見有人因為點鈔快、珠算快,或是五筆打的快而獲得機會提拔的,究其根本,銀行的業務方向已經發生轉遍了。

現在銀行網點智能化設備普及越來越快,櫃檯也越來越少,更多的基層員工被分配到了營銷條線上,以往的這些傳統業務技能三大項也漸漸被新的技能所取代。

新時代銀行網點技能三大項:

第一是挖掘資源。

第二是發展資源。

第三是挖掘發展成穩定資源。


主要是三個方面,基本功、傳統習慣和小數目的便捷計算

有人說如今有電腦了,再不濟手機里也有計算器還要算盤幹嘛,我不知道現在的會計專業還要不要學算盤但至少我當年是學的,順便炫耀下我是同屆生唯一一個四級算盤證書。這就像是九九表一樣,既然有計算器為什麼不把小學數學刪掉呢?同理,既然現在的網路搜索和電子書這麼發達,為什麼不把課本的古文都刪掉呢?各行各業的人士還要學習幹嘛,遇事不決就翻書啊就找師傅啊,當然算盤這東西確實沒有專業知識那麼重要,也就是一個小本事而已,多它不算多少它也不算少,但俗話說藝多不壓身,況且很多東西,不能純以功利角度去思考,有用的就學沒用的就丟棄甚至是唾棄,我也想反問一句,對算盤如棄草芥不屑一顧的人,你的人生做到事事有用的地步了么?

其二是傳統習慣,會計方面以不同以往,早年間沒有如今這麼多複雜的計算,加上早年間計算器也不是人手一個的工具,因此對於老一輩財務人員已經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了,就像是洗碗,傳統的家庭依然堅持手洗,新生代的都習慣洗碗機,這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

其三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在小數目的簡單計算上,算盤相比計算器更加方便,倘若真的需要進行大額以及複雜的運算,也沒有哪個腦子壞掉的老頑固堅持算盤的,照樣用電腦;但如果是一般數額的加減乘除,算盤還是有一定的優勢,至少人家隨時待命,不需要手機電腦那樣要啟動解鎖打開界面一隻手鍵盤一隻手滑鼠,如果是對比計算器,那就要看使用的熟練度。

誠然,算盤作為舊時代會計的象徵,或者說賬房先生的標誌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了,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也就消逝在風中了,在新時代的衝擊下必然是會有一部分傳統滅亡的,心中有悲但也要正面歷史的進程,但無論如何,作為一種文化,算盤至少會一直在我身邊,也會在我心裡。


大家有沒有看過江蘇衛視節目《最強大腦》第三季,裡面有一個叫陳冉冉的女生。

  在最後一場中日對抗賽中,日本隊隊長是日本心算小魔女辻窪凜音。《最強大腦》第二季中,這位年僅10歲的小姑娘輕鬆贏了中國選手,被陶晶瑩稱為「心算界神一般的存在」。

比賽中,辻窪凜音還帶來了自己的師父——曾獲得過8次心算冠軍的日本選手土屋宏明!這位連辻窪凜音都視為偶像的土屋宏明,在日本有著「心算大帝」之稱,連魏坤琳教授也感嘆,「他可是日本心算第一人啊。」

然而,他們遇到的是中國「心算超人」陳冉冉!

其實,因為在心算界無人能敵,陳冉冉已退出心算界多年,做了一名律師,過著平凡的生活,9年來,沒有再進行過任何的心算訓練。為人低調的她,為了中國戰隊的榮譽才選擇重新回歸到大眾視野。

因為看到《最強大腦》第二季中國心算隊惜敗日本隊的比賽,陳冉冉毅然決定前來參賽。雖然在個人戰陳冉冉勝出,但最後總分戰成平局。評委陶晶瑩這樣說:

  「陳冉冉10多年前就贏了日本速算冠軍土屋宏明,退役9年,再次迎戰土屋打成平手,讓土屋這10年等於荒廢。」

  讓我們回顧一下陳冉冉比賽時的部分題目:

  1、59437125乘以5806432

  2、371538275506853除以49136025786

  網友表示:「這簡直就是兩個QQ號相乘除啊!我連計算器都沒按好,她就算出來了!」

人人都想知道,這位「心算超人」的最強大腦到底是如何練就的?

  1988年出生的陳冉冉7歲便開始在老家浙江慈溪學習心算,學習心算的時間長達12年。

  小學五年級時,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心算隊前來特招,陳冉冉憑藉優異的心算成績進入該隊。之後,陳冉冉在心算隊生活了整整8年——白天進行正常的初中課業學習,晚上回到心算隊再進行一個多小時的專業訓練,每晚要做300餘道加減題。但高考之後,陳冉冉就主動退出了心算界。

軍事經濟學院珠心算隊主教練王衛達向記者介紹了珠心算的原理:珠心算是以珠算為基礎,將算珠轉化為大腦中的算珠映像,然後按照珠算的原理來進行。通俗的說,就是在腦子裡打算盤。訓練珠心算隊員,首先要學會用算盤進行珠算,然後漸漸脫離算盤,達到心算的程度。珠心算省略了打算盤的程度,因此計算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清華大學附屬玉泉醫院腦外科主任醫師周文靜主任認為,幼年時練習珠心算對大腦右半球開發更有效。

據清華大學附屬醫院腦外科主任周文靜介紹,面對複雜的數字計算,大腦總感覺應接不暇,覺得力不從心,它就會調動更多的組織來參與。但我們大腦的纖維生成是很慢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現在的纖維,胼胝體連接纖維,胼胝體連接纖維是連接右側的,所以這樣就好解釋了。

  我們正常人在做這種計算的時候,我們通過功能核磁表現出來主要興奮的是左側,頂葉後部這一塊。而清華珠心算隊這兩個孩子經過長期訓練之後,他右側頂葉跟它對稱的腦組織也同樣很興奮,這也就說明了大腦的可塑性與代償性。

  利用大腦反覆訓練反覆訓練,我們大腦自然地會去找最佳的捷徑,而對於這個大腦來說,最佳的捷徑就是通過胼胝體纖維調用對側的腦細胞,因為它有一個綠色通道,它同時可以工作。這樣不斷地加強計算,大腦的計算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左側大腦負責語言功能,所以人們就把左側大腦半球命名為優勢半球,優勢半球損傷會帶來語言方面的障礙。但是右側半腦通常就被忽略了,給人造成一種誤解,似乎右側大腦半球不是那麼重要。實際上,現在研究來看不是這樣的,很多更高級的更抽象的思維,特別是一些在某個領域有特長的時候,右側大腦功能會比左側更強一些。

大腦是由無數的神經元構成的,神經元細胞的生長速度在幼年時是最快的,幾乎所有的珠心算隊員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珠心算,甚至有些隊員在還沒有識數的時候,就開始了珠心算的訓練。隨著他們的大腦發育,算盤的印象和數字,構成了直接的聯繫,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左腦和右腦形成了默契的配合,從而造就了心算超人的出現。

  但是,陳冉冉一再強調,自己在上學時數學成績並沒有特別拔尖。不過她可以將心算的方法用到了背英語單詞上——做心算是在腦海里模擬算盤,而記單詞運用的是形象記憶,把單詞直接寫到腦海里。

速算能力雖然不等同於數學能力,但是我覺得只要計算機沒有完全取代人腦,算盤和珠心算就不會落伍!


當年我是全班算盤打最快的人,能一目七行,別人都是一目三行。考完級後發現 毫無作用,只是我的垃圾母校用來消耗我們精力而已。


迄今為止,在三位數以內的加減法計算速度上,計算器比不過算盤,不信可以百度一下,不服可以試試!


算盤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計算手藝,是值得以文化遺產的形式保留的

但是作為新時代的計算工具,早已過時N久了。

如果只是簡單的對比算盤和計算器,或許還有一拼,確實算盤可以做到比九宮格輸入更快。但如果對比高級的數字處理軟體(入門級的是EXCEL),算盤真是完全沒有存在價值。

在電子辦公的大環境下,數據均已電子形式體現,簡單點的複製粘貼就,複雜點的數據引用,這些足以解決大部分數據輸入的問題,接下來只需要利用計算公式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

電子化計算的主要優點有三點:

1.可以直接引用系統數據,之前也提到了,如果單純考慮數據錄入,算盤或許優於小鍵盤,但是小鍵盤輸入一遍可能以後會反覆利用N遍,但是算盤錄入一遍,如果再次需要用該數據計算,則還需要繼續錄入N遍。整個系統只要一個埠錄入數據,他人就可以直接引用,算盤在方面完全沒有可比性。

2.可以保存以往計算過程,這樣不僅方便以後驗算,同時也能夠清晰的體現計算過程,再輸出結果的同時也對輸出結果進行依次記錄。而算盤只能體現最終計算結果,你可以說你邊打邊記錄,但是記錄的過程會佔據大量的時間。

3.電子化計算可以設定公式進行從原始數據到最終數據的計算,如果原始數據有變動,可以第一時間得出最終結果,而算盤不行,算盤的原始參數只要有一個變動,那麼就需要重新打一遍算盤。

綜上,吹捧算盤優於電子計算的各位,我只能說不是說你們接觸到的業務面太窄,就是你們EXCEL水平太渣(更不用說其他更高級的數據處理軟體)。不然現代化辦公孰優孰劣工作一個星期就能體會出來。


看過一個故事。知道算盤的一個用處。

說是當年我們人民銀行的鐵算盤,這位老人家算賬從來就是一次清。沒有錯誤。而且他不但自己算賬算的清,還能知道身邊周圍和他一起核對賬目的人算的對不對。

後來問了老人家為何這麼厲害,一心幾用,算自己的還對人家的賬。結果老人家說:「哪裡有那麼神,無非是他打算盤的聲音節奏和我們都不同,就知道他算錯啦。」


我在銀行六年,一個算盤都沒見過


首先,現在在銀行基本也很少見到人用算盤了吧。

其次,算盤是和計算器相對應的,算盤是沒法和計算機比的。

最後,很多時候,用算盤是要比計算器快很多,也不容易出錯。

但算盤畢竟還是要學習兩天才能上手,而且現在銀行現在用到算盤或計算器的時候越來越少了,綜合之下,算盤就基本消失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固定資產從增加的下個月開始計提折舊,而無形資產當月增加當月開始攤銷?
關於負債的計稅基礎怎麼理解?
支票為什麼不可以折?
老闆主動打錢然後誣陷說非法挪用公款,該怎麼辦?
財務高手是怎樣煉成的?

TAG:銀行 | 財務 | 會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