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建築風格的特點?

有什麼歐洲中世紀的建築風格特點嗎 比較突出的是什麼? 有沒有仔細的細化的詳細的日子以小見大呢?


中世紀建築風格的特點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區域、不同時間、不同宗教、不同用途的建築的風格均有很大差異,卻又互相影響、交融而產生新的風格。我大致可以寫出一些宗教建築方面的特點,竊以為教堂也是中世紀建築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下面嘗試作答。

為了方便答題,我將中世紀時期的宗教建築風格粗暴地分為了Romanesque式、哥特式(西歐)、拜占庭式(東正教)、阿拉伯式(伊比利亞半島與中東伊斯蘭教文明),並將從不同角度比較它們的異同。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暫不算在內。

註:圖很多。

一、整體規劃

東羅馬帝國(拜占庭)

拜占庭為延續帝國舊都的輝煌,建築繼承了古羅馬時期的風格,在其上進行發展。古羅馬原有一種用於公共集會建築,名為Basilica,此種建築由於後來大量地被基督徒採用作為他們集會的場所而轉變為專指基督教建築的詞語。一個典型的Basilica規劃圖如下:

左側平面圖中,中間長方形寬敞區域稱為中殿(nave),而兩側的長條形區域為走廊/耳堂(aisles),走廊由一個個隔間組成,隔間相互連通,Basilica的特徵便是組成部分包括一個中殿及數個走廊。而拜占庭建築在沿用Basilica的基礎上做了調整,下圖列舉了各類拜占庭教堂的平面圖:

拜占庭教堂仍保留了方形規劃,但走廊結構更為複雜,且方形中由一個中殿與兩側走廊中隔間所組成的十字形較為突出。此外,教堂中心和四角的上方一般都會有半圓穹頂。

阿拉伯(清真寺)

無論是伊比利亞還是中東的清真寺,大多數也呈方形結構,只是方形建築中除了主體建築祈禱廳(prayer hall)外還套著一個露天庭院,祈禱廳頂端中心的半圓穹頂也是顯著的特徵,如下圖大馬士革的倭馬亞清真寺所示:

Romanesque式與哥特式

西歐的建築與拜占庭一樣,在古羅馬風格上做了改變,只是改變的方向不同。Romanesque風格顧名思義,脫胎於古羅馬風格,在中世紀早期不斷發展,鼎盛於11-12世紀的西歐,12世紀往後就是哥特風格的天下了──而哥特風格其實是Romanesque風格的衍生和發展。因而Romanesque早期整體規劃與古羅馬式的Basilica類似,後期則與哥特建築相像。Romanesque後期與哥特式在建築正面(fa?ade)一般有雙塔,建築形狀上的十字均非常明顯,且極為修長。下面先是Romanesque式的Cathedral at angoulême,後是哥特式的巴黎聖母院(均左側為正面):

二、拱

先放一張Roman、Romanesque、Gothic風格的對比圖,A=Roman, B=Romanesque, C=Gothic,發展順序亦為A---&>B---&>C:

慚愧地說,我有些時候並不能很好地區分Roman與Romanesque風格,我大致比對了一下,樓上答案中兩張50歐與最下面一張10歐上的拱應該是古羅馬風格,唯有第一張10歐上的是Romanesque,哥特式是最好區分的,因為它是尖拱。哥特式的拱與它的前任們相比有個優勢,即無須用到拱兩邊的柱石支撐,而僅憑拱頂的冠石(keystone)牢牢鎖住整拱,便能穩定住整個結構不使拱形塌陷。

東羅馬帝國(拜占庭)

個人覺得拜占庭拱大致上沿用了古羅馬風格,改變較小,下圖為聖索菲亞大教堂中的拱:

Romanesque式

哥特式

聖丹尼大教堂拱

可以說拱形是區分Romanesque後期與哥特式的較好方式,雖然兩種建築外觀大致形狀十分相似,但大家一般會感到Romanesque教堂比較圓潤,而哥特式教堂比較鋒銳,除去哥特式建築本身的確利用拉長比例追求高聳入雲的效果外,就是拱形的尖銳與否所造成的視覺印象了。接下來的兩張圖片,先是angoulême的教堂,後是Cutaway of Chartres,雖然形似,然而誰是Romanesque誰是哥特式還是一目了然的:

阿拉伯式

中東地區的伊斯蘭王朝可能是受拜占庭以及從前的薩珊帝國的影響,基本上還是規規矩矩地沿用古羅馬或波斯風格的,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清真寺拱就比較奇葩了,比如這個:

好吧,這些還稍微正常點:

西班牙阿拉伯建築中所出現的弧度超出半圓的拱形並非來源於伊斯蘭教本身,而是繼承了當地原有的建築風格。在伊斯蘭文明進入西班牙之前,伊比利亞半島由西哥特人(visigoths)佔據,下圖所示的拱門來自於7世紀時的西哥特教堂San Juan de los ba?os,從這個拱門的形狀,我們大概可以得知Cordoba清真寺中常見的的大弧度拱是從哪裡發展而來的:

三、承重技術

哥特式建築通過主體建築側面一排排從高到低依次豎起的飛扶壁(buttress)來抵消牆面向外側推的橫向力,由尖頂拱組成的肋狀高穹窿(ribbed vault)改進了Romanesque建築中的缺陷,使得兩側牆壁承受更少的來源於拱頂的壓力。

拜占庭建築技術革新中值得一提的是穹隅(pendentives),在「整體規劃」一節中提到,拜占庭教堂中心頂部一般有一主半圓穹頂,穹隅是此穹頂與下方兩座拱形曲線在四角所形成的空間,用以托起穹頂,將其壓力傳到四角的立柱上。

對於以上列舉的哥特式與拜占庭式建築的承重特點,怕麻煩的蠢答主在此附上了以前自己對類似問題的回答,這裡就不多說了哈~

哥特式和拜占庭式教堂在內部裝飾、雕塑、信奉對象等方面上有何異同? - 墨其家的回答

清真寺與拜占庭教堂一樣,都喜歡往自己頂上蓋一個半圓穹頂,但它繼承了波斯風格,採取有別於穹隅的另一種方式解決了承重難題──突角拱(squinches),即在屋頂四角分別加個填充料來支撐穹頂,後來西歐Romanesque的一些拱頂也採取了此種方式進行支撐:

四、內部裝飾

東羅馬帝國(拜占庭)

教堂上部牆面與天花板均有馬賽克鑲嵌畫,詳情見「承重技術」一節給出的鏈接。

哥特式

圓形玫瑰彩窗和彩色玻璃排窗,繪圖主題包括聖經故事與聖人生平等,目的是將基督教義普及給不識字的平民。下圖為坎特伯雷大教堂玻璃彩窗平面示意圖,主要講述了其主教Thomas Becket被刺殺的殉教故事:

坎特伯雷大教堂玻璃排窗:

阿拉伯式

受到拜占庭風格的影響,有大量鑲嵌畫,且一般為多柱式結構(hypostyle),即上面西班牙cordoba清真寺中那種殿中柱子林立的風格。由於伊斯蘭教忌諱偶像崇拜,內部裝飾多用阿拉伯文字書法。下圖為Al-hakim Mosque中的一個iwan(即方形空間、三面圍牆、上用穹窿籠罩的壁龕,經常在伊斯蘭建築中出現並用阿拉伯書法裝飾):

五、其他細節

以上提到的只是我力所能及可分析出的各個建築特點對比,然而每種風格仍有其諸多瑣碎的特徵,無法一一列舉,在此上兩個圖。

Romanesque

哥特式

總結一下,中世紀的建築總體起源於古典時期羅馬的風格。粗略來講,西歐由古羅馬風格演變為Romanesque,Romanesque達到鼎盛時又從12世紀逐漸轉化,成為了哥特風格。東邊拜占庭在古羅馬的原有基礎上做了改進,伊斯蘭教出現後,其教派建築集拜占庭與薩珊王朝的波斯風味之大成,而流落到伊比利亞半島的伊斯蘭王朝又受西班牙本土建築的影響而獨樹一幟。由於文化交流與軍事衝突,各種流派相互傳播,隨著時間流逝,實際上中世紀很多教堂清真寺內都已經融合了大量其他風格的元素,或者由於施工時期斷續,使得不同時期的風格得以在同一建築中體現出來。比如說查理曼大帝在亞堔建造的大教堂,其巨大的八角形圓拱頂就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室內門廊上的拱形又是Romanesque式的,形成了加洛林王朝特有的風格,而後來者又在其中補建了哥特式的唱詩廳。諸如此類的風格雜糅還有很多例子,在此不一一贅述。

希望答案有用~


看這本書別聽那些胡說八道的


瀉藥!

我真的不懂這個範圍的問題啊TAT……

不過我找了這麼個角度

歐元

歐元紙幣上的圖案濃縮了歐洲各時期建築風格

題主所說的中世紀當然也包含在內

比如50歐

文藝復興時期至近代的建築風格

10歐

中世紀早期風格

就醬……


推薦閱讀:

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有哪些書籍推薦?
有哪些洛可可風格歐洲貴族女性為主的片子值得推薦?最好場景華麗服飾的?
為什麼中世紀後期的法蘭西可以輕視教皇?
俄羅斯在中世紀以前默默無聞,為什麼到近代後突然變得這麼強大?
伊麗莎白二世和「征服者」威廉一世有沒有血緣關係?

TAG:建築 | 建築史 | 中世紀 | 古建築 | 歐洲中世紀生活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