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差分析時,交互作用不顯著就不能做簡單效應分析嗎?
我做了個2*2的方差分析,兩個因素(A、B)的主效應分別都顯著,但是交互效應不顯著。我運用了簡單效應分析,卻發現在A因素的一個水平下,B因素的兩個水平之間是顯著的;在A因素的另一個水平下,B因素的兩個水平之間是不顯著的。這個結果也是我想要的。
但是我查看了一些統計學的書以及在論壇上看到,都說只有在交互作用顯著條件下才能做簡單效應分析。 那麼,問題來了:1.有沒有可能交互作用不顯著,但是簡單效應卻有顯著性差異的?
2. 交互作用不顯著能不能做簡單效應分析嗎?如果不能,為什麼?3. 從平均數比較,我覺得我的簡單效應分析結果是可信的,如果交互作用不顯著不能做簡單效應分析的話,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讓我能夠做出這樣的結果?求統計大蝦指教
Q1. 這是個事實。在H0與H1條件下,都有正概率出現題目所述的情況。可模擬數據加以驗證。
Q2. 這是個沒有獲得心理統計同行認同的流行觀點。這個觀點雖然有若干心理學大領域圈子的同行附議,但沒有事實支持。我與若干心理統計的(小領域圈子)研究同行都持相反的觀點。
這個具體問題的爭論,更一般而言叫做「用一個假設檢驗的結果作為另一個假設檢驗的前提」。更有代表性也更常見、更簡單易懂的另一個類似問題:獨立三組均值比較,多重比較是否需要先有單因素方差分析顯著的結果在先?Wilkinson TFSI* (1999, p. 599)在綱領性的權威文獻中明確寫道: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strategies psychologists use
to handle multiplicity is to follow an ANOVA with pair-wise multiple-comparison tests. This approach is usually
wrong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 pairwise methods such as
Tukey"s hones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rocedure were designed to control a familywise error rate based on the
sample size and number of comparisons. Preceding them
with an omnibus F test in a stagewise testing procedure
defeats this design, making it unnecessarily conservative.
Second, researchers rarely need to compare all possible
means to understand their results or assess their theory; by
setting their sights large, they sacrifice their power to see
small. Third, the lattice of all possible pairs is a straight-jacket; forcing themselves to wear it often restricts researchers to uninteresting hypotheses and induces them to
ignore more fruitful ones.
其中的理由一足以回答Q2.,於是就沒有Q3了。
* TFSI: APA Task Force on Statistical Inference.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學圈子往往過度引用 APA 的出版手冊關於統計口徑的說法,卻對 TFSI 的這份權威綱領不了解。事實上,APA的出版手冊統計口徑的依據就是TFSI的意見。所引的1999年文獻開頭就解釋了APA的TFSI為何產生、如何運作、誰是成員,讀了自然理解為什麼它的權威性高於APA 出版手冊。理論層面我不懂,我只說實際應用。如果你真的覺得有交互作用,就做簡單效應檢驗好了,文章中在前面報告一下交互項不顯著就行。交互作用顯著從事實上看並不是簡單效應出現差異的充分條件,只不過有些人不希望有交互作用,他一看不顯著,也就不再去看簡單效應了。
進一步說,p=.06是顯著還是不顯著呢?假定H0不成立,你多測幾個人,p說不定能變成0.049。就因為加了幾個人,交互作用就從沒有(簡單效應沒有差異)變成有了?
你可以試試下面這個syntax, 前提是你在文章的前言里有足夠強的證據來支持你的假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