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時代真的在到來嗎?
共享經濟的時代真的在到來嗎?放眼望去,這年頭,是個物品就能被 「共享」 了。出行有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手機沒電了有共享充電寶,下雨了有共享雨傘,旅遊可以住共享民宿,困了可以睡共享床鋪…… 我們彷彿已經進入了共產主義。
然而實際上,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數「共享經濟」,不過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以共享為名做著租賃的生意。
從真共享到偽共享
「共享經濟」 原本也不是新鮮事物,這一領域最具代表性兩家公司 Airbnb 和 Uber 問世都已有 8、9 年之久。房東和車主們利用閑置的房間、車輛獲得收益,使用者可以用較為低廉的價格享受到服務,大家各取所需,那個時候的共享經濟還是很純粹的。
不少觀點認為,「共享經濟」 路子跑偏,要算在摩拜、ofo 這些共享單車頭上。但其實從 Uber 與滴滴、易到幾家的補貼大戰開始,共享出行的本質就已經改變了。大量的專職司機湧入平台,讓車主們利用車輛閑置時間賺取外快的說法也早已被人拋諸腦後。
前《21 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是這樣定義共享經濟的:
將冗餘所有權轉讓出來,讓別人擁有臨時性的使用權,從而為供給方和需求方同時創造價值,是謂共享經濟。
注意這裡強調的是 「冗餘」,即供給方所出租的資源,應是自己閑置的,從這一點來看,很明顯如今的滴滴早已不屬於這類範疇,認真對照來看,順風車倒是真正的 「共享經濟」。
而對於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後來者而言,「共享經濟」 四個字更像是一層華麗的包裝。
客觀來講,無論是無樁模式還是電子鎖,共享單車確實有其創新所在,也切中了人們短距離出行的痛點,因此才會有今天的火爆局面。但與此同時,它也成功地偷換了 「共享」 的概念。
小黃車 ofo 可能一開始還是抱著做共享的念頭的。按照他們在官網的規劃,ofo 希望在未來不生產自行車,只連接自行車,還鼓勵用戶將自己的單車加入 ofo,換取免費騎行權益。
然而,代工廠接到手軟的訂單顯示 ofo 應該是已經忘了自己說過的話了。前不久連大名鼎鼎的鳳凰自行車都成為了 ofo 的代工廠,拿到了一份 12 個月內不少於 500 萬輛共享單車的訂單。建議 ofo 還是把官網的理念宣傳頁的文案換成 「ofo 希望在未來不生產自行車,只連接代工廠與自行車」 比較合適。
(圖片來自:網易新聞)
其他的共享單車廠商也在做著拯救自行車製造廠的事。自打共享單車火了以後,各大自行車廠都開啟了瘋狂加班的模式,騰訊科技根據各供應商的產能,預計僅摩拜和 ofo 在 2017 年的投放量就將達到 3000 萬輛。
由企業集中採購車輛並將其使用權銷售給顧客,摩拜們的做法本質上與傳統的單車租賃企業並無兩樣,跟與 「共享」 二字根本不沾邊,但這卻為後來者指明了一條道路。不管三七二十一,似乎只要跟 「共享經濟」 掛鉤,就能搏得眼球,贏得資本青睞。
將商品放到線上,開發一個 app,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共享經濟大軍中的一員。所謂的共享雨傘、共享床鋪、共享汽車莫不如是。
(圖片來自:搜狐)
3 萬把共享雨傘押金 19 元,半小時收費 0.5 元,雖然投放了沒幾天,就全部被人拿回家,但這應該是一段經典的營銷案例,必將載入中國銷售史冊。
這是前不久新浪微博 CEO 王高飛(@來去之間)的一條熱門微博,雖然他據說的事情真實性有待考證,但卻也道出了這些所謂共享經濟實乃醉翁之意不在酒。
最有爭議的當屬今年以來在投融圈搶盡風頭的共享充電寶了。原本與 「互聯網 +」 沒有什麼關係的充電寶,就因為搭上了共享經濟的快車,瞬間成了下一個風口。
(圖片來自:鳳凰科技)
雖然模式與共享單車類似,各家企業也爭先恐後宣布獲得融資,但是在這個時候,關於這類經濟體實際是偽裝風口的租賃生意的言論已經日益增多,對於它是否為剛需的質疑也不時出現。
經濟學家郎咸如此評價共享充電寶:
這就是一種租賃,我沒看出有任何的創新。
為什麼企業都爭著上共享經濟的車?
精明的商家強行套上 「共享經濟」 之名,顯然不只是為了追趕潮流,更重要地是給投資人講個好故事。
Airbnb 和 Uber 為用戶灌輸了 「共享經濟」 的概念,而摩拜和 ofo 的成功則炒熱了這一概念。
共享經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眼下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絕對是如今最受資本青睞的概念之一。摩拜和 ofo 的估值均超過了 10 億美元,飽受爭議的 「共享充電寶」 中,小電科技、街電科技、Hi 電科技三家的融資總額達到了 7.5 億人民幣。
既然單車、充電寶租賃可以變成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那麼把膠囊旅館變成共享床鋪,把租書店變成共享書店,鍵盤試用變成共享鍵盤,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傳送門:如何評價「共享床鋪」的這種共享模式? - 知乎
(圖自:每日經濟新聞)
所以儘管形形色色的行業都在蹭共享經濟熱點的套路已經被識破,但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租憑服務還是繼續大言不慚地以 「共享 XX」 的名號相繼出現。
湯姆 · 斯利在《共享經濟沒有告訴你的事》對於共享經濟發展過程有過這樣一段總結:
起初共享經濟互換的是社區、人與人的交往、可持續性和共享,現在它卻成為億萬富翁、華爾街大鱷和風險投資家的遊戲場。
這不,連最符合共享經濟模式的 Airbnb,都在要求房東們按酒店的標準改造房子了,Uber 的司機都被法院判定為全職員工,現如今恐怕沒有什麼是 「真共享經濟」 了。
有知友在 如何評價「共享床鋪」的這種共享模式? - 知乎 這個問題下回復我們「誰說 airbnb 和 uber 是共享的?專職司機,專職房東可不少」,是的,現在專職的確是不少了,那只是因為,這些企業已經離原本的共享經濟越來越遠了。
規範化商業化不意味著變糟糕,愛范兒寫這些也並不是為了「唱衰偽共享」,我們只是想說清楚一件事情:共享經濟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離真正的共享經濟時代,還有多遠。
作者:吳羚;
編輯: @巫冬
「共享經濟」是什麼?恐怕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如果說Airbnb、Uber、途家等都是「共享經濟」的成果,那理解起來就容易得多。
最近,美國長途拼車服務BlaBlaCar獲得了1億美金的C輪融資,「共享經濟」再度成為一個火熱的炒作概念。從拼車、租房到寵物寄養,在全球範圍內,共享應用已延伸到諸多垂直領域,而相對地,其風險造成的抵觸情緒也在逐漸增加。
信息科技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我們可以把一件事分成好幾部分來做。
計劃旅程、看電視/電影、聽音樂、接收資訊……這些體驗開始變得支離破碎,我們得以最大程度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在不久的將來,你一天的工作就是:起床,在網站上挑一個任務完成。研究表明,目前有 40% 的勞動力都是自由職業者,或是短工。而最近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只有 47.6% 的人在做著全職工作。
打個比方,現在的職場,恰如俄羅斯方塊——一個黃色長方形掛在了求職網站上,一家公司恰好在短期內缺一個長方形,於是,這家公司便將這長方形放在了相應的插槽里。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在網上看到了一張桌子,正與你的房間的風格相配,那麼,你可以截一張圖,在 Zaarly 上,找到附近的木匠,讓他幫你做一個,或者乾脆做個更好的。
明白了嗎?「共享經濟」是指那些將閑置資源聚合共享的一類產品。eLance 論壇能夠幫自由職業者找符合自己專業的工作;人們亦可根據需求通過互聯網訂私房間、汽車、船舶等,甚至可利用自己閑置的物品賺錢。技術的發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並使得這種租賃、買賣變得容易許多。
「共享經濟」是互聯網帶給消費者便利的一個最新佐證。同時它也有缺失,最突出的就是監管問題。比如房間出租者是否應該納稅。規則制定者和公司應該去關注這個潛力巨大的新型模式。---搬運工
不用買車,自駕出行用滴滴
不住酒店,旅遊住當地民宿
不去餐館,工作餐選擇私廚
……
沒有一個房間也可以開酒店
沒有一輛車也可以開計程車公司
沒有一件商品也可以開商場
……
這個人人共享的經濟時代
正悄然走進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下面就隨辦辦一起來看看共享經濟是怎麼滲透到各行各業,影響我們的飲食起居的。
想了解更多共享經濟的知識,歡迎關注公眾號:辦辦學苑。
一.共享衣櫥
共享衣櫥的概念並不新鮮,美國最早有Rent the Runway,成立於2009年,從禮服租賃起家,2015年開始轉向日常穿著的租賃,推出「無期限」套餐服務,每月用139美元即可租到日常穿著及首飾,來回的運費和乾洗費都由Rent the Runway承擔。
根據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的報道,Rent the Runway一共引入了1億兩千六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但並未公布收入。而最近,一個投資人透露。
Rent the Runway今年的收入接近一個億。 Rent the Runway商業模式的成功吸引了不少國內創業者。在過去兩年中,國內分別出現了一些相同商業模式的創業公司,主要有三家:女神派,有衣和衣二三。市場還在挖掘階段,行業內公司的融資輪次也基本集中在天使輪-A輪之間,衣二三相對更加成熟,2016年4月完成了IDG領投的A+輪1000萬美元的融資。
二.共享美食
美食共享經濟的模式正在起步,最典型的模式就是以C2C為代表的共享廚房模式。
國內從2014年開始,愛大廚、好廚師、燒飯飯等應用軟體已紛紛上線。這種分享模式不在於幫人們解決吃飯或做飯問題,而是營造一種文化交流的平台。
通過這些第三方平台,好手藝的大廚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在閑暇之餘為他人提供高品質的美食,同時,也可以獲得收入。把自己的閑暇和才華分享給他人,創造了意想不到的價值。
與餐廳明確的崗位分工不同,家庭廚房大多人手有限,經常是老兩口一個炒菜、一個送餐,效率自然不能與人員充足、分工明確的餐館相比。
三.共享住房
在房屋分享領域,美國已出現了估值達25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Airbnb。2015年Airbnb的每晚平均住戶超過42萬,已經超過了全球最大的連鎖酒店希爾頓集團。
但在中國,整體還處於跑馬圈地的蠻荒時代,還未產生類似的現象級產品。中國人過去並不習慣將自己的卧室分享給別人,因為他們只有一間卧室。但隨著「分享經濟」之風吹來,加上多年蓋房熱情積累的庫存效應,上述習俗或許也能改變。
受益於中產階級崛起大背景下快速增長的出境游,整個中國在線短租行業將引來巨大的成長空間 放眼中國的房屋分享經濟市場,自2011年來,已經誕生愛日租、游天下、螞蟻短租、途家、住百家等數十家較大的平台。一些是新成立的創業型公司,比如小豬短租;另一些是本土互聯網公司新開拓的子品牌,如搜房旗下的「游天下」和趕集網旗下的「螞蟻短租」。
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字: 89億元,
這是2016年中國在線旅遊分享住宿市場的交易規模,相比2015年,交易額增長80.6%,短租企業如沐春風。 7億人,10年後,中國駕照持有人將達到10億人,而中國汽車的最大保有量只有3億輛,有本無車一族將達到7億人,共享出行市場需求巨大。
2.1萬億元人民幣,這是全球共享經濟到2025年可以達到的產值。 未來,每個人都可能是生產者,同時又是消費者。
共享,真的到來了嗎你想一想,你真正多少次使用過共享的東西共享單車的尷尬就在於當你需要的時候大家都需要,比如早高峰,真正需要的時候共享的東西卻不在了。當你不需要的時候,這單車卻爛大街了共享,呵呵。
從交通工具的共享、房屋的共享、餐飲的共享到服飾的共享,共享模式已經成為人們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其中,交通工具的共享最為普遍,目前共享汽車分為基於空閑座位和基於空車兩種共享模式,其中空閑座位的分享業務有專車、順風車和拼車業務,如Uber、滴滴等公司的業務,空車分享的業務有P2P租車和分時租賃業務,如PP租車、凹凸租車、zipcar、car2go、DriveNow、soda等公司的租賃業務。
什麼是共享經濟?
最近這個詞在整個商業圈非常流行,好像是一顆解決社會主義根本矛盾的救命良藥,更是眾多屌絲翻身做主的革命工具。在中國共享經濟隨著uber的出現像是一下子將大部分愚民的頭腦敲出大大洞來,分別腦洞大開的共享這個共享那個,那麼究竟什麼是所謂的共享經濟呢?共享經濟:百度說:「民眾公平、有償的共享一切社會資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經濟紅利。」但這其實是扯淡的,原始社會以物易物,到終極階段的各盡其能,各取所需。共享經濟看似是一個快速達成這一個終極階段的捷徑,但是事物發展都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拿幾個共享經濟的案例做例子,腦洞開一下看看會是一個什麼情況。airbnb-一個在美國及其他海外市場做的不錯的c2c的短租業務平台,他可以讓業主自主的將自己空閑房屋出租給需要的人,美其名曰(我借給我的朋友住下,不犯法吧)。誠然的確不犯法,這個過程就像我結塊橡皮給的同桌,難道還要簽署什麼租賃協議之類的么。但是跑中國來,就行不通了。業主們會擔心我的房屋遭受損壞誰來賠償,我們電器等物品遺失了怎麼辦,更或者租客利用我的房屋開展違法行為我又如何監管。大部分使用airbnb的人都是無從考證其源頭身份的,他可能來自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這就是共享經濟。
換句話說,共享經濟的出現有點超前了,信息一體化,經濟一體化導致在落後原始的社會及觀念面前突然出現了一個新生事物,顯然他是拔苗助長的。
然後我們再來談談從淘寶純c2c到目前很熱的豬八戒網,都是典型C2C的典範,但是他們不是典型的共享經濟,但也有其影子在,那麼他們的成功(姑且算成功吧,至少淘寶是)一靠強制擔保,二靠評價,但是在中國有一樣東西叫刷評論,所以評價這個東西又變成瞭然並卵的事情,所以至今約束C2C的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辦法。ps:能約束淘寶就不會被老美起訴了。
最後我們談談把共享經濟這一理念帶給中國的先驅Uber。
Uber的出現讓大部分的人一圓計程車司機夢,一台手機一部車,我也部計程車。優秀的忙閑時演算法,優異的用戶體驗,可靠的服務,彷彿這就是一個完美的汽車租用市場的典範(當然還有滴答和pp租車)。很不幸的是他打破了現有的市場格局,但是這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他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如此快速的打破了監管的格局,以至於各國監管層不得不耍無賴,這又是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事情,凡是讓監管層頭疼的都是好事情。
但其實想想延伸下去如果不管理不控制會是一個什麼情況?先拿上海做個典型來看:計程車市場從來不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他是壟斷的,但是並不是說他是一個供需平衡的市場,只是就目前看來在uber沒有出現的時候大部分計程車司機賺得不多,但還不至於餓死,他們已經習慣於這樣的生活了。同樣花了百八十萬的私營計程車司機不僅把他的車作為了營生的工具,更是一種投資,而消費者們則習慣了閑時出門揮手以及忙時雨時的淡定。然後Uber出現了,計程車空置率上升(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計程車司機本身改變其服務的模式比較困難比如下車開門,準備水紙等等,第二是大部分計程車都在40萬公里以上完全不能和普通私家車比,更不用說哪些豪車了。),客戶習慣於手機打車,私營計程車的價值大幅度貶值,這是出於市場的,這樣的情況持續發生下去計程車將會漸漸消亡以至於類似於歐洲部分國家,計程車都要預約。然後計程車服務市場的監管完全靠市場,服務質量靠評論,這是理想的,但是一旦有任何風險情況發生則是災難的,就是誰來兜底的問題。至少目前看來計程車管理公司雖然如此的不作為,但是它在消費者心裡有一個兜底印象在也就是我投訴了有人管。有人說Uber也可以,但是說到底Uber也就是一個平台,他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賠償,但是你與Uber司機發生的交易關係並不屬於uber本身,也就是說Uber本身不予司機發生僱傭關係,那麼如果你造成重大損失了怎麼辦,誰來兜底。這是一個消費者心裡所產生的問題,說簡單了,目前上海所有的計程車第三方責任險都是100萬,但是所有的uber車主是不是呢?我沒有做過調查我不知道。。。但是應該不全是。所以管理機構的存在不只是剝削,他承擔著極大的風險,即使風險發生的概率極低,以及他有轉移風險的能力,但是這些是必須得。Uber在這些問題沒有妥善體系化的解決之前是代替不了監管層的作用的,這是所有目前共享經濟面臨的問題。
因此共享經濟基於現實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但是讓他腳踏實地的為我們所有的人提供福利是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的享受共享經濟帶來的好處,但是寄希望於通過共享經濟獲利或者參與到共享經濟的浪潮中,還是三思而後行。特煩共享這個詞,一蹦出這個詞,就會想到妓院
妓院是多麼悠久的共享經濟形式啊,幾千年了吧
賣單車就是賣單車,拽什麼詞啊
流動性泛濫,各路妖精翻生,無非如此而已個人不覺得共享經濟這個詞概括了Airbnb、Uber的本質。
這個詞浮於表面,對理解問題很有誤導性。
其實,這一類技術和應用的作用是:最大程度利用資源。
這個模式的公司:Airbnb,Uber,Roadie,Tradesy,奧特萊斯,唯品會……
這個世界有太多空置的資源,住房,汽車,衣服,酒店,餐廳,酒館,咖啡館,會場,勞動力,專業技能,資金……
這些資源對一些人來說是閑置,對另一些人來說就非常有用。
現在通過互聯網,尤其是移動端互聯網,讓這些閑置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相關的創業機會非常多。
丨探討移動互聯網O2O、互聯網金融、智能家居問題,我的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在經濟大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大行其道,移動智能終端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器官,我們已經被互聯網的觸角連接成了一個整體,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壁壘正在被一個又一個O2O企業擊破。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裡,中國卻邁入了經濟的新常態,當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呼籲的時候,當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大力發展分享經濟」號召的時刻,我們推開窗去看到的不僅是互聯網大潮下的繁花盛景,更有傳統產業苦苦支撐的悲涼。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這個大變局的時代,變化時刻不在,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那早已習慣於朝九晚五、晨鐘暮鼓的都市人又該如何在這個時代自處?大眾創業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共享經濟正在給每個胸懷創業悸動的人一個開啟自身的鑰匙。
從出租到虛擬共享,從網上到線下實物
在遠古的時代,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交流的匱乏,當你擁有了一個物品的產權之後,那麼來自產品本身的排他性,就會讓你成為了產品的所有者,放在田園牧歌的時代這就是一切。但是在互聯網的大潮下,在社會信用體系的大道上,人類正在從佔有這個古老的價值束縛中被解放出來,任何商品的所有權這無可爭議,但商品的使用權呢?共享經濟正在賦予我們每個人角色轉換的任意門,消費者與所有者之間的邊界正在被模糊。在前互聯網時代,「出租」這個概念已經風行,如果你的家裡有了多餘的住房,出租給他人獲得經濟收益就變得稀鬆平常;如果你有了多餘的資金,借貸給銀行獲得信貸利息也不讓人覺得奇特。但是那個時代的出租僅僅是基於廣泛普遍性的大宗商品,例如資金、房屋等,因為只有這些大宗的商品其經濟收益才能抵消其高昂的交易與信息匹配成本。
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一切都變得與眾不同。早在1978年就已經有了共享經濟的雛形,但是在那個交流匱乏的年代,共享經濟不過是烏托邦式的想像,當互聯網連接世界的時候,邊際成本被迅速拉低,那麼這就不再是夢想。故事的起點源於一個Uber的公司,一個將汽車座位分享給需要的人的創意,在2014年的時候一個融資不過12億美元的小公司,僅僅憑藉這個創意就成功的實現了一年融資超過60億美元,估值達到400億美元的產業巨頭。當然,它在中國還有一個孿生兄弟叫做滴滴打車。這就是共享經濟本輪浪潮的起點,筆者不想去論述Uber或者滴滴們的成功。撥開籠罩在創業神話外的迷霧,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名叫共享經濟的內核,因為共享的理念正是從互聯網的視頻、新聞、博客、小說這一系列的虛擬物品真正的走向了現實,如果說傳統的商品模式讓大家取得了所有權的時候,更造成了大量資源和商品的過剩,因為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多餘的東西,那麼為什麼不能通過共享經濟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利用,實現新一輪的使用價值分配呢?因此,實物共享就此而生。
共享經濟的喚醒與改造
但是實物的共享已經達到了它的終點嗎?非也,共享經濟的核心是提高商品和服務的瞎用價值,當互聯網解決了信息交易與溝通的成本之後,共享經濟平台實現了將個體的閑置資源(床位、汽車、車庫、樂器、廚房用具等)一切的使用權出租的價值,這不僅將節約本已拙荊見肘的資源,但是這僅僅是事情的表象。現代社會的分工模式,讓每個人都被局限於朝九晚五的社會框架中,這是一種牢籠,更是一種阻礙創新的桎梏,而共享經濟的興起,不僅為物品的使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與空間,更為每個人自身的解放提供了可能,讓每個人都能夠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創業者。具體來說:
一是共享經濟重塑了人們的信任體系。共享經濟通過互聯網進一步拓寬了人們可選的空間,使供需雙方能夠通過一個平等的渠道發布自己分享物品或者需求物品的信息,增加了每個人的選擇空間,從而從信息的層面進一步促進了信息的溝通,通過「看不見的手」避免了可能的欺詐與不平等交易,進一步降低的交易成本,從根本上提升了交易質量,實現了雙方的帕累托改進。與此同時,正是共享經濟讓互不熟悉的陌生個體之間進行的交換,從而進一步為雙方共享技能、時間、資本都成為了可能,並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升人們之間的信任度,讓誠信體系被徹底重構。共享經濟串起的是社會隔閡的人際關係,連接的是不同社群的文化紐帶,信息的共享、物品的共享、時間的共享、技能的共享,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讓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發現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可能,從而點亮了創業的明燈,重構了新任的體系。
二是共享經濟變革了人們消費觀。共享經濟的發展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平台,出租或者借用自己的東西給不認識的人,從根本上擴大了這個社會早已淡漠的交際圈,教會了每個人如何通過分享與合作。更讓「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節約經濟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共享經濟改變了傳統產業模式下的大規模生產產能過剩,排浪式消費大量浪費的現狀,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社會供給模式,全新的消費理念。從消費模式的「一次消費終身佔有」轉變為「消費與再利用的有機結合」,在實現個人閑置物品最大化利用效率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結語社會資源提高生活水平,降低交通擁堵,緩解資源矛盾,實現循環經濟的有機統一。
三是共享經濟喚醒了人們的創業潛能。從就業模式上來說,傳統的朝九晚五經濟模式不僅禁錮了人們的人身自由,更壓抑了每個人的創造能力,共享經濟在改變生活的同時更實現了經濟生產中諸多資源稟賦的重新組合、分配、利用,最終改變了自機械化工業大生產以來所根深蒂固的企業僱用模式和勞動者的全職就業範式,共享經濟為每一個擁有創業夢,富有創造力的個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創業可能。你可以選擇在家辦公的SOHO模式,也可選擇集中創業的創造模式,從而使每個社會成員成為自由職業者和兼職創造者的綜合混合體,讓全社會閑置的創造力被全面調動起來,讓每個人的單獨僱傭觀念,轉變為多維發展觀念,打破人們創業的顧慮,使人們可以利用自身的閑暇實現創業的嘗試,乃至最終實現大眾創業的目標。
共享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那麼創業還是夢想嗎?
自2014年,通過政策調控後,人口紅利和市場資源配置重新分配,人們的生活不再是以傳統壟斷大佬所控制的消費渠道為基礎了,國外一批橫衝直撞的「分享」型初具規模的創業公司正在影響中國消費市場。
國外,以Uber和airbnb為代表,打破了機構、資質限制,調動可以利用的閑置生活資源,創造了更多的社會價值。
國內來說,在經過2015年互聯網指數式爆髮式增長,受到「共享經濟」影響,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一批以「拍賣時間」為基礎的經驗資源分享應用,例如在行、大行家、時間拍賣、靠我、會會、8點後等等,此類應用正在緊鑼密鼓的搶佔這片新市場。
各個應用正做的熱鬧,作為旁觀者或是從業者,需要冷靜思考下,這些應用到底是否真的像他的口號一樣的實現的那麼好。就在人們討論為什麼萬能的知乎沒有出現「在行」這類的產品時,沒有人注意到知乎是有解決問題的功能的,經驗和技能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他們就是私人財產而已,根本談不上「共享」。
人們對於知識信息的渴望永遠孜孜不倦
說到獲取知識信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教育。不知何時起,人們開始認同這樣一句話「教育是千億市場,諮詢是百億市場」,所以一批人開始投身教育事業希望在千億市場能分到一杯羹。教育類的產品就開始井噴式出現,從最開始線上視頻、線上指導,到後期O2O平台爆發,一批產品也開始運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吸引消費者。
我們還是要回歸接受知識信息教育的本質,「Education is not a preparation for life but life itself" --John Dewey這句話可以說從理想主義揭示了教育的本質,但是對於國內來說,實用主義的知識更吸引人,可惜的是這些實用主義的知識從哪裡來、是否所有理論知識都能轉化成為實用知識、這些實用知識的「教授」人從哪裡找,恐怕這些也是國內「分享知識」從業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所說的知識共享目的就是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平台以知乎為例,問答形式的規則設計基本可以保證提問者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但是下面的回答者的回答角度都是從自身單一經驗甚至是運氣經驗給出回答的。反觀目前的「知識分享」平台,主打都是經驗分享和技能交流沒人提到解決問題,而且一些平台是以「標籤式」的方法包裝。對用戶而言,最急迫的需求就是解決問題。
人們需要更有溫度的知識,而非冷冰冰的解決方案
和諮詢公司、教育培訓機構、問答型網站等一對多或多對一不同的是,知識共享經濟模式是一對一的服務模式。無論是靠我、8點後一對一的電話/在線溝通,都是在為針對性、私密性的知識服務提供場景;也為建立深度的人際鏈接創造了可能。中國一直是一個「強關係」的人際關係國家,雖然說這種諮詢形式擺脫了某種形式上的「求人找關係」解決問題,但是通過網路線路對話,讓然有強烈的距離感。而通過線下見面的方式實現問題諮詢,把解決問題變成了一場觸摸的到的交流。更重要額是,此時的「行家」不在是高高在上的「強關係」圈子內部,而是充滿溫度的陌生朋友,即完成了信息交換,又實現了經驗可複製並使得共享的邊際成本趨近於0。
碎片化的時間也能共享經驗,解決問題
現在這個社會的進步速度非常快,誰也不想把精力浪費在時間成本上,所以一些短視頻、小段子能夠準確傳到目的的媒介作品也開始出現在人們視野中。這種實現方法解決了空間限制、時間限制而且內容視頻化、精小化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乾貨類的視頻發展最好的只有一家「優米網」,但是只針對創業者的乾貨。目前,馬上進入競爭白熱化的「知識服務」領域的各種產品中,只有一款「大行家」具備線下面對面諮詢和線上行業乾貨視頻兩種實現方法,相比其他同類型的產品「大行家」定位主要是中高端諮詢顧問,放棄了「千億的教育行業」選擇了「百億的諮詢行業」。
知識分享要想做出成績就不能局限於C端客戶
我們說一個產品或是一個行業要取得發展要懂得「貪心」。雖然目前,大行家、在行、靠我等產品都是處於運營摸索狀態,對於一個新的領域每家都是小心翼翼。就知名度來說,在行有果殼扶持是目前比較知名的項目,而其他產品貌似還沒有什麼媒體報道。且大部分產品的目標用戶都是個人也就是C端用戶。
現在人人都在談分享,對於知識分享領域國外已經有相對成熟的服務體系,但是國內目前來說暫時還沒有成型的商業模式出來。且國內外的人際關係條件不同,一味的照搬照抄國外的模式在國內是走不通的。知識共享經濟作為新的行業形態才剛剛起步,對泛商業化也是剛剛開始。
現在的"共享"不過是給"租賃"穿上了一件新衣服,表面上聽起來很「共產」,實際上不過是資本家的新遊戲。
「共享」多好聽,聽起來就符合綠色環保,而且還挺新鮮的,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一片和諧的景象。「租賃」多難聽,聽起來就還充滿了剝削,你得出錢租,他也得出錢租。雖然目前共享經濟是一個風口,但是目前真的做的是共享經濟么?
滴滴已經證明他就是一個線上計程車公司,還是比線下的士公司黑的公司;膜拜、OFO也不過是一群大佬買無數單車,然後出租,無非是出租的頻率和方式變換了(不過確實解決了最後一公里問題);共享充電寶,難道不是另一種類目的出租么?
廣義上講,人人都有多數可以切入共享經濟。你可以給附近上班的人中午提供沙發睡覺,你可以給附近上廁所的人提供衛生間,給需要洗澡的人提供淋浴,你甚至可以給附近的人帶娃,只有你空閑時間,畢竟時間也是一種資源。
與大同主義唯一的不同就是現在是收費模式
我們一直處於共享經濟時代。共享經濟就是弱化物品的「所有權」,強調物品的「使用權」
當人們能深刻理解使用權和擁有權時,共享時代才會真正來臨。
我覺得吧,其實現在的所謂共享經濟充其量就是「短時租賃」,沒有完全體現出「共享」二字,大家現在都喜歡拿共享二字標榜自己的先進理念。只不過前幾年大家愛說的是o2o,電商啊之類的。
感覺很多所謂的「共享」就是給租貿換了一個高大上的說法,而且有些共享雖然帶了了便捷,也帶來了很多隱患……就說杭州的共享單車,雖然確實很方便,但是杭州本來就有公共自行車呀,這個是有專人維護和維修的,而共享單車卻是沒有的,所以共享單車很容易報廢,而帶來巨大的資源浪費……共享單車確實有很多優點,比如隨時隨地就可以借到,但如果公共自行車能夠設立更多的站點,並且把借車還車系統簡化,我覺得是可以取締共享單車的...
Airbnb等企業的擴張好像讓很多人看到了共享經濟的未來,就像之前什麼公司都儘可能扯上互聯網+一樣,現在眾多創業項目都想著共享。自行車共享、汽車共享、房子共享。。。共享永遠不會銷聲匿跡,總有人希望利用自家的汽車或空置的房間掙點錢。但是想要把這些發展成一個商業模式,就必然要形成規模,要服務於大型主流市場,就需要擴充承租或承載能力,而不僅僅是把身邊剛好富餘的東西租出去。
與其說共享經濟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不如說這是一種商業擴張的策略。
以Airbnb為例,剛起步時,它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聚合供求雙方的市場。一方面,只有當房源足夠時,遊客才會去用這個平台;另一方面,只有當客源充足時,屋主才會對出租感興趣。對專業房東而言,把房源從傳統租房市場上撤下,再掛到未經檢驗的新興網站上去,這樣做要冒很大的風險。於是Airbnb把平台開放給有空閑房間的非專業房東。當平台上的房屋數量和房客數量都達到一定程度時,終於獲得了引入專業房東的資本。在美國25個最大的Airbnb地方市場中,近三分之一的營收是由商業房源創造的,這些房東購置房產,目的就是放到Airbnb上出租。真正帶有「共享」性質的資源,其增長潛力是很有限的,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又有多餘房間可租的屋子總共就那麼多。
再舉個P2P借貸的例子。最初的宣傳口號是:讓用戶向另一些用戶直接放貸,取消中間商,這樣大家都省錢。但現在,這些平台上大部分的貸款都來自銀行、對沖基金和其他有錢的機構。對平台來說,建立之初P2P模式是誘人的推銷語,幫助它們迅速籌備資金,但初具規模之後,與掌握大量資金的機構合作能使現金儲備更穩定。
P2P共享是有局限性的,有些領域天生不適合,而有些領域的共享模式做起來之後又很容易受到資本的強有力衝擊,最終丟掉共享經濟的本質。共享經濟會成為一種商業策略,但共享經濟的時代,難以到來。
可參考一篇文章:共享型經濟真有那麼好?現在就連它最早的倡導者也承認問題很大 - - 造就 TALK - 造就_發現創造力
也歡迎關注我們的公號:xingshu100
還是那句話: 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是風過去之後,豬會死的很慘。現在說是「共享經濟」,不如說是「共享泡沫」。等泡沫下去了,誰生誰死,立見分曉。
實際上很多人誤解了共享經濟的本質,把共享理解成分享經營方式,實際上叫做共享經營方式或分享經營模式,本質上是分化經營模式~把具體資品(物品或服務)具有的資生效用分化成不同的資用時段或效用種類,分配給相應的資生需求對象。而真正的共享經濟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全球共同協作思創資財共同分享資財成果,其中貨物共享或分享只是其中之一。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PlayTask這款APP?
※怎麼樣的生活方式是最養生益壽的(簡述即可)?
※如何評價 Google Glass?
※本人是學金融的,明年就要畢業了,非常想進入互聯網行業,我有機會成為產品經理么?我該從哪做起呢?
※電子郵件(Email)的發展方向會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