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政府部門不在同一個地方辦公?
為什麼政府部門不在同一個地方辦公?
公商局在城北,而稅務局在城南,政府在城中,為什麼不把它們集中在同一棟大廈里辦公呢?
按照知乎禮儀,「要問為什麼,先問是不是」。
這個問題可以說非常值得吐槽了,顯然題主根據自己有限的觀測樣本(1個?)對全局情況發生了過擬合。其它回答已經給出了解釋了,總的來說就是既存在在一起辦公的地方,也存在不這樣做的地方。具體的成因跟城市發展、用地調整和政府部門辦公地點的增擴減遷都或多或少有關係。
另外,純粹開個腦洞,也許還有不能方便了暴恐分子一鍋端的安全考量吧。
不過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以前做建築設計時老師提到的一個相反的極端,既在一個地方辦公的同一個部門,卻產生了不在一個地方辦公的效果。
曾經有個地方政府興建政務大樓,找了個「時髦」的建築事務所出設計方案,請了我院一個大佬去評審。顯然,設計是浮誇的,建築語彙是雜亂的,最嚴重的是還有一個獨樹一幟的塔樓。
這個塔樓是怎麼樣的呢?
塔樓大概高度18層,頂上18、17有建築面積,下邊16到12為架空層。
18、17層為市政府一把手和黨政一把手的辦公室,但是劃分是這樣子的:
- 西側一半為市政府一把手的辦公室,複式;
- 東側一半為黨政一把手的辦公室,複式;
- 中間貫通17、18兩層的實體牆劃分;
- 兩個辦公室各有電梯通往其它樓層
所以結果上就是市委書記和市長根本打不著照面,真是牛了。
單看方案本身,這就是個盲目追求造型去迎合一些水平有待提高的地方領導、但是功能流線做得非常拙劣的設計。這類設計在建築行業異常火爆的年月里,也是很容易賣得出去的。容易到什麼程度呢?大概就相當於前些年計算機火爆的時候,會徒手寫個快排就能入職大廠差不多吧。區別是,對於當時的建築行業來說,可能那個快排還寫錯了。
剛好,甲方負責這個項目的人和大佬算是熟人,不然按照大佬的話說:
要不是熟人,我才不扮紅臉,就放任他們鬧笑話又如何呢?
但是想要說服政府放棄一個方案,講設計是不夠的。於是,大佬給我們生動地展示了跟政府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這個方案,且不論設計和施工問題,我們來談談政治影響。市委書記和市長的辦公室下邊架空,這就是「架空領導層」。書記和市長的辦公室被牆隔開,阻礙交流,還一個東邊一個西邊,是要「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你這個設計有意識形態問題啊。
於是乎,果然就沒有建成。
有地方是這麼做的啊,不然哪兒來的政務大樓。
瞎說兩句。
第一、自18大八項規定出台以後,禁止新建樓堂館所,想建也建不了。
第二、多個單位集中在一起了,以前的房子如何處理?是閑置?還是給其他單位?還是出租?想想就頭疼。。。。
第三、其實大家都不想在一起辦公。作為小幹部來說,和市委和市政府在一起辦公老不自在了,上下班時間看著人家,午休時間看著人家,年底發點績效看人家,人家發了我們才敢發。作為部門領導,不喜歡窗帘顏色?不好意思,你說了不算。不喜歡食堂的飯?不好意思,你說了也不算。
從私心上講,除了當地主要領導以外,其他人都不太樂意集中辦公,所以就沒有辦法自下而上的推動這個事情。
主要領導就是有這個心,他要解決許多現實的問題,主要是就資金和老辦公用房的處置。一般來說,老城市新建大規模辦公用房綜合考慮都是不合適,基本上就是把窗口單位集中起來,弄個綜合辦事大廳。個人覺得綜合辦事大廳的模式就挺好,花錢不多,也方便了辦事群眾。
除非是有個大的契機,(例如某幾個單位的房子確實是老舊的用不了了,有什麼爛尾樓需要政府出手)或者領導實在是好大喜功。
槽點太多,一個個說
第一,政府有很多部門組成,有綜合性的也有專業的,有面向群眾的也有不面向群眾的,還有一些是專門負責某個區域的
比如光明區的區政府,就不可能和朝陽區區政府在隔壁,即使在同一個城市。所以第一點的意思就是政府辦公地點要符合辦公方便的需要
第二,政府機關有很多公務員,裡面分了好多部門,人多了,交通通信水電保障等都會產生壓力,一大堆人在一起,需求自然而自然地會帶動附近經濟發展,同時朝九晚五必然會產生大量矛盾,所以第二點,機關選址要考慮到需求的合理釋放,有意無意地製造矛盾都是應該避免的
第三,很多城市在建設新城,新城沒有吸引力怎麼辦,政府機關整體搬遷,附近地價迅速提高。所以並不是沒有政府機關在一起的,關鍵要看有沒有必要,畢竟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做的好是應該的,做的不好要被人民趕下台的作為一個曾經在體制內混過的人來回答一下,只是以我們本地的情況來說,不代表所有。
我們當地曾經是為了方便群眾辦事,修了一棟多功能辦公樓——正面是辦公樓,背面是會議中心和禮堂,側面是便民服務中心。原本是打算把所有部門都搬進去,然後讓各單位在便民服務中心設立行政審批辦事點,這樣來辦事的市民就可以一次性把要辦的手續都辦了。
然而,這只是理想假設,雖然辦公大樓很大,而且是根據各單位在職人員情況調研以後做了分區規劃。但是,他們沒有計算到幾個不可預見的變數——
- 首先是一些老領導或者前任領導,在轉為調研員即將退休或者由「待正職」轉為副職時,多少都會拒絕搬離自己原先獨立的辦公室,這樣一來,一些單位只好再挪出一間辦公室給這樣的領導繼續體驗「大權在握」的感覺。
- 其次是每年都有新招錄的工作人員以及部隊轉業自帶編製的新面孔進來,之前預留的辦公室用不了3年就坐不下了(我們是小單位,一開始只有9個人,3年不到就增加到了18個人,包括4個新招錄的,2個轉業的,2個空降的領導,1個平級調動過來的)。
- 還有就是每年由上而下新增的一些臨時部門,這些部門往往是為解決某個臨時情況設立的(比如某某片區拆遷工作辦公室),人員也是從其他地方調來,但是很多時候事情做完了,辦公室並不會解散。這就需要繼續為他們單獨劃分出辦公區域。
- 獨門獨院獨棟大樓、專門的食堂、門口金光鋥亮的牌匾、漂亮的綠化和花園,自帶的大面積停車位……這些條件怎麼聽都比擠在一棟樓里辦公、每天要為搶車位早起、充其量門口就一塊寫著單位名字的亞克力牌匾的辦公條件好很多。所以一些財大氣粗的部門早早的就遷出了綜合辦公大樓,自己弄塊地來蓋辦公區,然後為了方便傳達指令,把審批場所也搬到了自己的辦公區內。還有些不差錢的單位因為在政策出來後自己蓋不了樓,索性到外面租寫字樓或者獨棟民宅來辦公。
-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單位需要開展各種執法檢查,車輛比較多,統一辦公的大樓停車場根本不夠用。或者是要安裝某些專用設備,辦公大樓不方便安裝,這些單位也都是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區的。
再順便插一句,之前我們單位辦公條件可糟糕了,沒有辦公室可用,最後去想辦法把大樓保潔的雜物室都拿來當辦公室,冬天冷夏天熱,沒有窗子全天開燈。我還尋思著辦公室看來是很緊張了,直到某次去送文件,見識到了大樓內某高層的辦公室,才算是開了眼界,光辦公區面積就有我們全單位辦公室*2的面積大了,裡面還有個獨立的套間可以洗澡、休息(當時是門開著我才得以瞅見),嗯,職位低也是能限制人的想像力的……
在一點五線市級行政機關大院辦公,四套班子都在,兩辦兩棟樓,一棟部委紀委,一棟政府主要部門,住建信訪教育等上訪大戶不在機關大院(你懂的),大院常駐特警但看不見的,政務服務中心並不在大院,常來常往的不可能在大院里。這都已經千把號人了,這麼多人還要後勤。主要是放不下,四十多個部門全整大院里當沒有規定呢
這樣一看,我的城市是不是比較超前,大概兩千年的時候,在當時的城市新區建了一個大行政區。把全市八成左右行政單位全部搬進裡面,一起辦公。
現在好像有XX市xx區行政服務大廳這樣一個多部門綜合服務的機構了吧
其實是有的,詳見香港各政府合署
濟南是不是都在龍奧大廈里…
建議去百度一下濟南的龍奧大廈~
面向公眾的服務窗口在同一個地方辦公即可,各地區都有政務大廳。
更大的可能就是成本問題,組織架構變動導致最初的用地不夠。比如根據上級精神或當地情況組建新部門,這個時候原來的用地無法容納新部門,政府整體新建又沒必要,就單獨建設了。
推薦閱讀:
※怎麼解讀郎咸平所說的「中國債務危機正式爆發」?
※國外政府部門辦公用什麼軟體?
※政府官員為什麼總是說著荒誕不經的話?
※中國政府的組織部是如何提拔官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