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刺刀的難度有多大?

看到有人說,抗戰時期使用大刀是因為製造不出合格的刺刀,56刺刀的是因為做不出強度足夠的普通刺刀,為了提高強度才做成三棱。想問一下製造出二戰時的扁平長刺刀有多難?古代不是已經有長劍,迅捷劍了嗎?


謝邀

難點不在於造出來,在於成批量的造出來,而且還得每把都一樣,至少能裝在槍上而不至於精度不夠卡不住。靠鐵匠拿鐵鎚砸顯然無法滿足軍隊對刺刀的需求。而古代的父子相傳的將作營模式在二戰時早已崩塌,就算靠人力砸,能打造合格刺刀的鐵匠也已經不多,也缺乏培養這樣鐵匠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也沒有這個必要去走倒退路去培養鐵匠。打下天下要啥有啥,現在先湊合用吧。另外關於56刺,雖然天下打下來了,但是大鍊鋼鐵時期土法鍊鋼練出來的都是些神馬玩意,自己有興趣的可以問問長輩。大躍進下又產生大饑荒,飯都吃不飽,然後又是文革。這麼多的運動的前提下,你還指望工人能沉下心造出合格刺刀?


麻煩看一下三菱刺刀的結構,

燒熱了敲出那種形狀,鐵匠會mmp的

做二戰時期扁平長刺刀不難,大批量做難

不是簡單的做出來,重點是要套上去契合度高

而且不是一把兩把,是上萬把,還要考慮到運輸裝配

抗戰時期有這功夫不如找根梭標用著(′?ω?`)


鋼鐵工業能力差,導致鋼材的強度差,做出來的東西又軟又脆。你材料不行,形制又和別人一樣,和別人對砍,你不就斷了嗎。所以只能靠加厚和加粗,才能和別人強度一樣,才能和對面肛。大砍刀主要是為了厚又粗,彌補材料缺陷。想要和別人一樣形狀一樣,性能又一樣,只要材料也恰好和別人一樣就行了。


刺刀的難度在批量和一致兩個詞上。

刺刀的作用只有能套緊在槍上又能及時取下才能發揮,套不緊手持的刺刀不如大刀,套上取不下那不如梭鏢,後兩者都是實際在抗戰時期裝備不好的部隊中大量出現過的。

二戰時期的扁平長刺刀古代照著精工細作做一個容易,批量則是不可能完成的。隔壁日本就有現成的例子,98式將校軍刀早期計劃配裝傳統日本刀條,然而即使以日本的制刀傳統在軍刀報國湊數量的同時質量都慘不忍睹,最後沒法子後期型的98式大都是機加工的鋼條子了。少量的將校用刀尚且如此,何況小兵人手一把的刺刀。


這裡稍微說一下對基礎材料的認識,當時天朝第一技術不行,第二原材料也少,所謂鋼材這樣現代普通爛大街的東西,我國在建國後才真正掌握了現代工業製作鋼材的科學辦法,把成本大大降低下來。

如果真像古代那種滲碳法,抄鋼法,原材料加工和製作成本會高到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的地步,就像陌刀,成本實在是太高了,而且工業化的首要條件的標準化,通用性,模塊化,這些在當時的天朝需要極大的成本和時間才能做到,我們在建國後好長一段時間工業模具也沒有標準化,經常是同一批零件,有些就能用,有些就誤差極大,由於車床模具材料不行,加工精度自然也不行,影響最終出品的因素千千萬萬,別小看這些問題,材料基礎沒有打好,再小的問題你解決不了就是解決不了。

再說一下三棱刺刀,我們由於接受了毛系裝備的影響,而且當時實在是窮的沒辦法,開發新東西根本不可能,也就延續了下來而已,三棱刺刀除了刺就沒啥用了,而軍用刺刀最簡單你也能剪鐵絲網,二戰可是戰壕鐵絲網的時代,三棱刺刀在當時也就能用而已,毛子估計也是一拍腦袋搞的玩意,後來毛子自己不也出了AK74刺刀么,我們在56半也開始改了。


材料好壞倒在其次,主要是手工生產公差大。做出一口能搏殺的刺刀並不難,但做出能正好卡在槍上的刺刀用手工生產是非常困難的,同樣的人力物力還不如生產大刀長矛。


中國當時是號稱萬國造。

各國槍配的刺刀,不一樣。

合格的鋼材沒有。

衝壓流線也沒有。

給幾萬人造幾百種刺刀。

還不如直接搞一種成本最低的大刀給你。。。


推薦閱讀:

Mac Pro (2013) 外殼是由一整塊圓柱形鋁材衝壓成型的嗎?
圖中的義大利玻璃工藝品叫什麼?是怎樣的工藝?
施華洛世奇水晶就是玻璃嗎?
紫砂壺怎麼保養?怎麼保養會更好?
室內水泥牆面的施工工藝具體是怎樣的?

TAG:製造工藝 | 冷兵器 | 短兵格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