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對我們的邏輯深信不疑?
01-05
如果否定邏輯,會有什麼後果?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個我一直以來的疑問。
笛卡爾通過懷疑一切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結論,「我思故我在」這個推論其實隱含的前提應該是整個思考過程的可靠性。如果真的要懷疑一切,那麼是不是也要把這個給懷疑進去呢?我想過一個思想實驗,一個外星人,有神一樣的科技。當人類思考某個命題的時候外星人就干擾人類的思維得出錯誤的結論,所有驗證這個命題的嘗試同樣也會被干擾。那麼所有人似乎都不會發現自己的思考過程其實被改動過。我們能夠懷疑自己的思考過程本身,那麼思考又有什麼基礎呢?如果懷疑思考的可靠性本身,是不是這才是真正什麼都無法得出呢(包括「我思故我在」)?比如說我們認為一段證明是正確的,因為這個證明裡面,所有的推理都是按照公理和其它的定理推論演繹而來,但是如果要懷疑「演繹」本身的可靠性呢?也就是說如果懷疑邏輯本身呢?因為邏輯是演繹的基礎,所以似乎沒有更基礎的東西證明邏輯的可靠,那麼邏輯本身是不是就僅僅是某種公理?那我們所說的理性,是不是都含有「相信邏輯」的前提,也就是說,理性的基礎是信仰邏輯?
要否定邏輯,仍然需要邏輯。
邏輯是對世界運行規律的模擬,是建立在意識和世界的一一對應上的,是基於世界存在的確定性上的。只要世界的確定性存在,意識就可以建立和世界的一一對應關係,邏輯三大定律就成立。世界的確定性和我們的觀察方法相關,和我們意識系統和世界的相互作用相關。
基本可以說,只要世界存在,邏輯就可以建立。我們現在建立的是基於確定性上的邏輯(其實也存在建立非確定性的邏輯體系的可能性)。
絕對真理是不可證明的,至少我這麼認為。邏輯的「正確性」不是絕對真理。這個正確是指「在給定的條件下,邏輯得到的結論與實際相符」。邏輯有很多種,符合這一條件的最具生命力,於是成為主流,乃至於成為「邏輯」本身。
我們驗證一個道理是否正確非常簡單,親手試試就知道了。我們出生不久就知道喝了水就不渴了,下次渴了就知道要喝水。因為它有效,所以我們認為這是對的。如果什麼時候喝了水還是會渴,那我當然會懷疑它的正確性。邏輯也是道理,只不過它是有關道理的道理。我們試了,比渴了喝水那個道理還正確,還有用,連一個例外都沒有遇到過,那我為什麼不相信這是對的呢?我們學東西是拿來用的,只有工具解決不了新問題的時候才會考慮換工具。
邏輯本質與物理定律很像,都是觀察所得結果,但誰都沒法保證今後一定會繼續成立,雖然歷史上沒有失效的先例。類似於三體小說里的農場主比喻。
因為我們是理性的人。
邏輯是先天的,擁有理性的人都擁有邏輯。區別只在於是否能夠正確地運用邏輯。當然對於反對理性的哲學家(大多是存在主義哲學家),他們是很樂於接受「2+2=5」這種事情的。因為除此之外 你沒有任何可以相信的東西
笛卡爾"第一原理":不管我懷疑什麼也好,有一點我是不能懷疑的,那就是"我在懷疑"本身。雖然有點簡單粗暴,但是如果"懷疑一切,包括這句話",必然會陷入自我指涉的泥淖之中,無限死循環,這才是沒有意義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問,邏輯從何而來? 有人說,初生的嬰兒是一張白紙。是否如此「一塵不染」暫且不論,但嬰兒的的確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華生曾有過一段很有名的言論: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在適宜的條件下,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種人。弗洛伊德也有過類似的觀點:一個人的童年決定了他的一生。 一個人在白紙時期接受了怎樣的教育,他就將朝那樣的方向發展。當他接受了一套系統,並通過它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那麼,這套系統就將伴隨他永生。 比如,一個母親反覆地讓嬰兒叫她媽媽,久而久之,嬰兒就會明白,眼前的這個人是媽媽。這時他就把媽媽這個詞和眼前的這個人聯繫的起來。——這就構成了一個最簡單的「邏輯」。 但是,到這裡,我們仍然不能說,邏輯就是這樣產生的,而只能說,這裡可以觀測到初步的邏輯。那麼邏輯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我有兩個猜測—— 一個是,邏輯是先天的。它存在於我們的基因之中,一代代流傳下來,就跟正常男人都有兩隻眼睛一個蛋蛋一樣。 一個是,邏輯是一種後天的反射。它必須通過後天的培養,是從外界強加進來的。
不管是哪一種,它都是或者說幾乎是與生俱來的。詹姆斯在《實用主義》里表達過這麼一個觀點:我們總是傾向於保留原有的經驗,把新的經驗最大限度地融入其中使之不矛盾,而不是取代原有的經驗。邏輯思維一旦建立,就無法被取代,我們無法去體驗沒有邏輯的心理過程——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正如生活在三維世界中的我們無法想像四維一樣。
邏輯亦即思維的規律,同時作為一種工具,它是我們理解世界的基礎。現時的所有科學,我們的文明世界,無不依託於邏輯。所以,一定程度上說,文明即邏輯。甚至可以說,人即邏輯。否定邏輯,亦即否定我們自己。因此,我們對邏輯深信不疑。如果否定人類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會陷入不可知論,像休謨一腳踢翻了沙灘上的房子
康德的純批就是在解釋人的認識如何可能,維護了人類的尊嚴因為我們對邏輯不深信不疑
因為人就是邏輯,所以人不能懷疑邏輯。懷疑邏輯等於自殺。
這就像數學中的1+1=2是整個數學的基礎一樣,邏輯也是我們活著的基礎
個人認為是為了安全感。
我覺得這個問題只是信息是否全面真實的問題,如果信息不真,再完美的推導也有問題。
而邏輯本身有滑坡謬誤、類比不當等錯誤的存在,是偽邏輯,這些都是可以學習完善避免的。同語反覆
例如:樂觀主義者就是樂觀地對待生活的人。循環定義例如:如果把丈夫定義為妻子的愛人,那麼,妻子就是丈夫的愛人。
概念不當並列例如:音樂分為古典音樂、鄉村音樂、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等。偷換概念例如:司馬光說:「我要去看花燈。」司馬光夫人說:「家中這麼多燈,何必去看?」司馬光夫人說:「我要去看遊人。」司馬光說:"家中這麼多人,何必出去看?"轉移論題例如:「我以為中學生沒有必要學習地理。整個國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這個國家的歷史同時學習。我主張可以把歷史課和地理課合併,這樣對學生是方便的。」自相矛盾
例如:「這件事情我沒有問過,只是側面了解一下情況,提點意見,僅供參考。」兩不可例如:「這篇文章的觀點不能說是全面的,也不能說是片面的。」以偏概全這是不正確構造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時出現的邏輯錯誤。循環論證這種錯誤發生在一個論證中,論據的證明需要依賴前提的情況。倒置因果例如:為了加快中國的發展,必須大力發展航天工業。因為在發達國家,航天工業發展很快。
最近常見的邏輯錯誤大概是 某些 愛狗人士認為既然有些人能吃掉「人類最好的朋友」——狗,當然也會吃人。
這種邏輯他們深信不疑,但是在類比思維正常的人看來是呵呵的。我覺得你說的全民思維都被干擾是可能的,可能是因為對某件事 所有人 都不能得知真相,一時間被蒙蔽了這樣的。唔,感覺這樣假設也沒啥意義。
理性的基礎是信仰邏輯,換句話說就是就事論事吧,身處局外,不帶個人感情偏好的思考問題。對於笛卡爾的誤解這裡不說了。邏輯的確是先驗的,你所設想的外星人當然是可能存在的,或者用另外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缸中之腦」。我們確實沒辦法驗證我們所看到的的確是我們以為看到的。邏輯也一樣,我們沒辦法完全確認我們認為的能夠說明無數現象的邏輯究竟是普遍的真理還是一種假象。就像波普爾的說法,永遠不能說天鵝都是白的。但是,在面對這種懷疑時,可以使用一種工具叫做「奧卡姆剃刀」。簡單來說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針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情況:一、邏輯是正確的,因為邏輯能夠很好的跟我們的生活契合。二、雖然邏輯能夠跟我們的生活契合,但卻是另外一種生命費盡心機所製造的假象。上述兩種情況同樣能夠解釋邏輯,但明顯第二種複雜一些也是沒有必要的增加,所以遵循「奧卡姆剃刀」原則。我們相信邏輯是正確的。綜上,邏輯的正確性可以說是一種信仰。
推薦閱讀:
※最近在讀哲學的入門書以及哲學史之類的書。但是感覺讀不懂,很吃力。對於哲學應該抱定怎樣的態度來讀?
※如何理解斯賓諾莎:「觀念的次序和聯繫與事物的次序和聯繫是相同的。 」?
※這個時代還能誕生大哲學家嗎?
TAG:哲學 | 邏輯 | 分析哲學Analyticphilosophy | 邏輯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