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台灣的大學?

如果放棄浙大或者中山大學去台灣的大學(台灣大學)值不值?台灣的第一級大學(台灣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交通大學 台灣科技大學 成功大學 政治大學 陽明大學)在大陸能排什麼檔?


氦氖氬氪氙氡 的答案說得很不錯了,

在這個答案的最底部還有一些我寫的(關於大學入學準備的)乾貨,歡迎閱讀。 ~

我在台灣待了三年,從這幾個方面回答:

學校方面【1.1可考慮的學校方面】【1.2學校對比】

生活方面【2.1校園氛圍】 【2.2生活氛圍】【2.3工作氛圍】【2.4社會氛圍】

交往方面【3.1台灣人】

考生方面【4.1對於高三同學】【4.2對於嚮往台灣的人】

延伸方面【10.1延伸閱讀】

【1.1可考慮的學校方面】=====================

對於我們可以去的大學,去台灣可以考慮的大學

(國立大學名額極少,私立大學有的不錯名額也多)有

S:台大

A:清大.交大.成大.政大.

B:中山.中正.中央.北大.北科大

C:輔仁.淡水.中原.逢甲.東海.銘傳.實踐.義守.東吳.中國文化

D:全都在底端的網頁里,參考看看不要受騙了 :)

【1.2學校對比】=====================

由於沒在大陸大學待過,所以參考 氦氖氬氪氙氡 的答案

台大在清北浙旦上交之後,給我感覺和南大差不多。

成清交政和中上游985接近,華科西交人大中山。

台師台科和中下游985接近,大連理工、重慶大學等等。

其中政大和人大很像,不如人大;

北大和中農一樣,是農學見長,不如中農。

【2.1校園氛圍】=====================

1.1.台灣同學遲到、上課吃早點的人比較多

1.2.台灣同學作息時間多為一點睡覺九點起床

1.3.台灣同學大二之後搬出宿舍,在外租房住的人很多

1.4.台灣同學不會認真學習英語,想出國的比例沒有大陸同學多

1.5.台灣因為就業面廣,沒有職業歧視,薪水差異小,所以很多可能畢業後會投身於大學不相關專業

1.6.台灣一些優秀同學會利用晚上睡覺的時間學習,他們高效率的時間是9pm-5am。通常熬夜過後他們第二天會睡到中午12點起床。周圍有幾位同學在三年中,一周三天熬夜晚上不睡覺編程做模型一直這樣下來。

1.7.台灣一些優秀的同學會把精力用在社團上,大學期間每天跑社團辦活動。有位同學掏錢夜店包場,讓本校同學去參加,我們交入場費他賺回錢。

1.8.台灣同學的實際操作能力總體不錯,但是理論知識沒有大陸同學過硬

2.1.台灣老師比較親切,大家內心上平等,對學生沒有架子脾氣

2.2.台灣老師沒有「為了和學生打成一片而和學生打成一片」的功利思想

2.3.台灣老師多是來自台大或是留美的博士

2.4.如果找老師問問題,台灣老師會態度很誠懇地解答

2.5.學一樣的知識,台灣老師會用比較簡單易懂的話來教,聽起來省力

3.1.台灣人說話比較直白簡單,不裝,閱讀他們寫的文章比較省力 (:P)

3.2.文化差異:概述

由於去台灣讀書的大陸同學大多數讀私立大學,少部分讀國立大學,所以去的那部分人本身就是代表大陸的一部分的家庭的背景(既弱於歐美澳留學生,又強於「想出來但不得」的大陸學生),所以拋開這一個群體的人的社會背景來談文化差異,本身就是在耍流氓....==

文化差異由這幾個方面產生的:歷史&>」非我族類「&>家庭&>家庭期望&>成長環境&>價值觀

3.4.文化差異:「非我族類」思想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思想?是因為國家環境,媒體報導的傾向,一直以來歷史價值觀,以及」對於外國引入的不同思想潮流的我們自己的解讀「 而產生的我們對自己同族或同鄉的人的相互的認同感。這種潛移默化的思想會讓我們在外地更懂得抱團取暖,也會讓我們排斥外人。

3.3.文化差異:家庭背景

大多去台灣的大陸同學家庭家庭條件大都還算不錯,家長工作穩定或是有一些閑錢

而台灣同學的家庭條件體現了他們地區各個收入層次,所以有好的有不好的

而因為家庭背景的不同所以在兩地人交往的時候就會有一些觀念上,認識上的不同

3.6.文化差異:家庭期望(majority)

大陸同學被期待:在高考能考名校、成狀元,工作高薪事業成功,迎娶白富美(別人認可)

台灣同學被期待:學業順利,找一份不有錯薪水的工作,有自己的愛好,有生活情趣(自我認可)

這一點要首先考慮到

3.5.文化差異:成長環境(majority)

台灣同學被教導:簡單直白,意見自由,服從心聲,體會生活...

大陸同學被教導:裝強裝弱,思想一致,勝利第一,努力進取...

3.7.文化差異:價值觀

由家庭背景導致的價值觀的不同,而這其中每個個體也不盡相同。所以會有差異。

總而言之,大陸同學代表的是一個群體的現象,而台灣同學代表著是整個群體的現象。

3.8.文化差異:融入時間

以上這些差異會影響我們融入當地的環境。具體多長時間能適應這種社會環境,因人而異,我個人估計適應時間(對台灣社會不感到奇怪)是四個學期。

【2.2生活氛圍】=====================

1.1.課堂上多是自由發散和輕鬆愉快的討論

1.2.學校很大方,各種設備和圖書館資源以及教室隨便借

1.3.學校各院系之間的聯繫很頻繁,如果想投身研究的話各院系互相之間的資源使用也是很方便

1.4.辦手續方便,大家比較熱情,你的事情做好了大家也替你高興,不會難為你

1.5.校園環境整潔環境優美,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各樓和草坪的配置很和諧,不會有突兀奇怪或者土豪的感覺

2.1.台灣社團種類很多,活動也有很多,能滿足你的興趣愛好

2.2.台灣社團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少一點點

2.3.台灣同學玩社團很認真,部分人花許多時間在上面(每天玩社團超過每天學習時間,因為他們考慮到畢業後也可以通過做這些活動賺錢養家,而不僅僅是學習一條出路)

3.1.飲食與中國南方(浙江省、福建省)的口味習慣類似,飯菜稍甜。

3.2.日常午餐晚餐在學校食堂或者生活圈周圍夜市

3.3.當地飲食的價格(台中市)

學校食堂,夜市的盒飯(便當),便利店便當,關東煮 100-;

小型火鍋,裝修還可以簡餐店,平價牛排,熱炒人均,鐵板燒,麥當勞 100+

中型火鍋,百貨商店簡餐店 200+

輕井澤火鍋,爭先壽司,裝修不錯簡餐店 300+

烤狀猿自助燒烤 ,陶板屋牛排 ,西提牛排 ,藝奇日式料理 500+ ;

王品牛排,三次魚屋龍蝦 1200+;

【2.3工作氛圍】=====================

1.1.你不找同事說話,你的同事不會找你說話

1.2.同事人很好,很體貼身邊的人,自掏腰包請大家吃點心

1.3.早上9am-12am,下午1pm-6pm,在4pm大家會休息一下吃東西、拖地板

1.4.沒人怕領導

【2.4社會氛圍】=====================

【3.1台灣人】=====================

1.1.我可以說很呆萌么 ==

1.2.喜歡日本,喜歡日本旅遊,喜歡學日語,喜歡日本的一切(不知道奇怪的電影算不算)

1.3.真誠,不會撒謊(majority)

1.4.愛憎分明,他們要是討厭你就不會理你,不會兩面三刀曲意逢迎

1.5.比較有公德心,敬老愛幼幫助弱者維護環境做得比較好

1.6.體貼家人,對父母好,對於兄弟姐妹比較有同理心

【10.1延伸閱讀(看不了跟我說)】=====================

1.台灣各大學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A4%A7%E5%B0%88%E9%99%A2%E6%A0%A1%E5%88%97%E8%A1%A8#.E7.B6.9C.E5.90.88.E5.A4.A7.E5.AD.B8.EF.BC.8F.E5.AD.B8.E9.99.A2

2.台灣的各檔次私立學校列表

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資訊網

看看按贊的人多不多,我再決定要不要繼續寫下去~ :)

與這個問題,額外相關的答案=====================

大學新生裝備推薦(濃縮我四年經驗的一張表):

大學新生裝備推薦? - 沙昱的回答


樓上有質疑說為甚麼要以台灣作跳板出國,理由很簡單

1.GPA給得高

我外經貿同學表示,所有科都上90GPA才有4,而我所在的台灣私校,每科都上80就有4了。如果你托福和GRE也在行,美國學校是不會計較GPA是拿什麼標準算的。

2.托福考位好卡

曾在2.28當天看到過3.7當天(還是8?記不清了)的空考位。我去考4月中旬的那場開在桃園的考試,居然還有些許空考位。

3.介紹信中容易出現更多好話而非套話

如下文所說,台灣老師很喜歡學習態度認真的陸生,成績突出一點就會受到重視。很容易跟院長啊主任啊搞好關係。

好了再來說說在台灣上學的其他好處

1.對於像我這樣在大陸被學霸凌虐的渣來說,台灣給了我很好的樹立信心、鹹魚翻身的機會。老師善待努力學習的陸生,時常給予鼓勵,學校也會偶爾通過種種方式照顧下同學,陸生逐漸被視為很重要的競爭力。

2.在社團經歷方面收獲十足。台灣私校學生對待學習馬馬虎虎,對待社團就是另一番態度了。從策劃到執行非常有條理且事無巨細。如果在台灣參與組織社團活動,各方面能力會得到很大提升。

3.開闊眼界和世界觀,學會了包容不同的聲音。而且在針對陸生所設定的各類歧視性政策下,我練就了夾縫求生的能力、培養了勇於維權的精神。

最顯著的問題就是學風浮躁,學術不夠精進。雖然學霸在知名國立大學通過自己的自制力和不懈努力也可以很優秀,但對於我這種稍微有點小聰明卻很懶惰的學酥來說,就不要來了。安逸的寶島很容易使人淪陷於享樂。


===這一兩年有變化,下面很多不適用了,待更(2016.6.4)===

拋開分數談值不值,就跟離開劑量談毒性一樣扯。

除了少數被炒得虛高的私立外,比如輔仁、中國文化什麼的,其它學校的分數絕對比大陸同等學校的分數要低得多。因此,低分上相對好的學校,在目前這個台灣高校招收陸生限制多且民眾掌握信息不對稱的時代,是可以實現的。

【上段作廢】現在台灣學校分數都虛高了

當然,這可能跟樓主沒啥關係,樓主的分數看起來很高,那就對著問題具體說一下好了。

【如果放棄浙大或者中山大學去台灣的大學(台灣大學)值不值?】

放棄浙大不值,放棄中山去台成清交政值。

【台灣的第一級大學(台灣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交通大學 台灣科技大學 成功大學 政治大學 陽明大學)在大陸能排什麼檔?】

台大在清北浙旦上交之後,給我感覺和南大差不多。成清交政和中上游985接近,華科西交人大中山。四中、台師台科和中下游985接近,大連理工、重慶大學等等。其中政大和人大很像,但比不上人大;中興和中農一樣,是農學見長,但比不上中農。陽明類比協和?這倆哪個好就不敢說了。

上述判斷主要靠的是男人的直覺,可隨意質疑~如果樓主只相信量化的內容,可參考QS、泰晤士報、上交學術排名,看世界的就好,沒排上的學校就別看了。

當然,這是在不看專業的前提下。目前台灣頂尖國立高校每年只開放5個名額,除了清華是不分系招生外,其它學校開放的專業都很有限。不過不見得給的都是差專業,比如台大給了一個電機的名額,電機是台大僅次於醫學的理科專業了~此外還有化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獸醫等,台大化學世界35,農學是台大的起家專業,都很不錯。

但陽明大學是以醫學見長,但台灣高校不開放醫學專業,所以就別考慮了。

去台科,我想除了讀設計以外,沒別的理由吧。

台灣高校和大陸高校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教材是英文的,但講課是中文的,能讓你較為平緩地適應英文,將來出國更方便。

此外台灣高校也沒有大陸高校那種黨建團建的氛圍,也不用上政治課,這個挺好的我覺得。

台灣算是留學花費最少的地區了,台灣三年的花費,和HK一年的花費差不多。

就課堂來講,老師講課普遍比大陸好太多,當然我是拿台大和末流985比的。

另外台灣高校的社團做得普遍比大陸要贊,海報設計、T恤設計、展位布景、活動組織等等,都讓我讚不絕口。當然北大的也很好——這些東西跟學生腦子活躍程度有關,而學生腦子活躍程度又與學校好壞有關。

好處說完了,說說弊端吧。弊端主要有兩個,一是畢業後直接工作的話,大陸企業對台灣高校的了解有限,可能不太會好找工作。當然,這種情況隨著人們對台灣的了解增多,會逐漸減弱,但到你畢業的時候還會有多大影響,沒人敢說。

二是,台灣高校普遍太窮了,在台大都有這個感覺。師大教室里的桌椅歲數普遍比我大。

綜上,考慮優劣,在除非你有明確的人生規劃,比如將來要當醫生、警察,或者非要研究航天、武器製造等內容的情況下,在你的分數正好合適(清北不足,中山有餘)的情況下,我覺得來台灣的頂尖高校讀書是一件十分值得的事情。

當然,錄取規則是一個對遼寧以外省份來說不佔優的影響因素。據說錄取是把各省考生的【(高考分數-一本線)/(滿分-一本線)】這個數值進行比較,分高的要。遼寧因為一本分AB段,導致一本高校眾多,一本線很低,上述數值比其它省份要大。所以去年台大招的5個裡面有倆是我大砍省的。而據說我大砍省有個去成功的分更高。


實驗間隙隨便寫的,有空再修訂

我從2011年開始在國立清華大學研就讀研究所。

如果指的是大學部(本科)的話,我個人的建議是不太推薦。

研究所的話就要另寫一篇。

台灣的大學相比大陸肯定還是有不少有點,比如不會有黨委團委輔導員這些鬧人事端,沒有官僚的學生幹部,各種社團活動會讓你的大學生活像偶像劇一樣豐富多彩。另外教學基本採用英文原版教材讓你將來接觸英文paper的時候大概會感覺不那麼棘手。。。但是說實話真正能做到英文授課跟國際化沾邊的也就台清交等幾校而已。。。

現在的分數虛高,以為台灣的大學部一直只開放私校招生,到2014年國立大學才開放每個學校五個名額,而報名人數逐年增加,分數被炒得有點不合理,像今年台大五個爭取名額每個都有上百個備取,而錄取的分數基本跟清華北大相當。

以輔大為例:

2012年報名人數一千出頭,2013翻了一番變成2100+,今年又是翻了一番。。。隨著競爭的壓力的增大,錄取分數也是水漲船高,像提前報志願的北京,台灣學校就像提前批一樣被當成的一道保險,報名人數和錄取分數也特別的高。。。

另一點就是,台灣學生上大學太容易,缺乏危機感。只有台大清大才能找到點世界級學府的感覺。如果是讀的私校,你可能很難在學校里找到能激發你競爭意識的人。換句話說,台灣大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與大陸排名相當學校的學生相比有差距。

像清大(新竹清華)每年都有不少北大清華的學生過來交換,他們的考試成績經常能碾壓同班的台灣同學。。。

還有不能避免的一點就是大陸對台灣學校的認可程度,在台灣讀大學就基本等於你畢業以後回大陸沒多少人脈可研,讀書期間也不一定能找到對未來就業有幫助的實習機會,就連申請台灣的研究所也不一定比大陸985大學畢業的學生有優勢。


為什麼就沒看到哪個答案提到 系所的差別 【非常重要】???!!!

就本科而言的話,如果你是真的打算得到真才實學而不是僅僅為了一個大學文憑,最重要的是了解具體到科系的研究水平、教學水平及模式、課程設置、畢業生去向等等信息。

單純比較學校一個名稱,是毫無意義的。至少就台灣而言,除了台大幾乎樣樣是TOP不用考慮之外,對於其他學校,台灣人的考慮都首先是科系,其次才是學校。

比如,籠統來看(再具體到系也需要你具體發問,自己具體打聽一下了),你學理工科,臺大清大交大都比較好。人文社科則是臺大、臺師大、政大比較好。當然如果你具體到科系(此部分皆略過台大不提,反正台大基本全部TOP,我僅舉其他領先於其他無論國立還是私立的學習),比如法律,則臺大、東吳。英語,輔仁。傳媒類,政大、輔仁、世新。可能出現很多你只看所謂的綜合排名,壓根沒聽說過的私立學校,確是更好的選擇。

然後是針對樓上們回答的幾個反駁意見。

1、台灣的大學生是比較水,因為錄取率太高(但是也見到一些驚才絕艷的……可惜也不太好勾搭)。陸生認真一點基本都完虐台灣人。但是師資絕對不水,相反,台灣的大學師資普遍非常好。如果你是有自制力的人,應該可以在這裡獲取比在大陸讀書更多的資源,因為老師給你的個人輔導力度,會因為你的積極而變得比較大。

2、各個不同學校不同科系給分不一樣。不能籠統概括說是GPA虛高。

當然,台大老師確實親口給我透漏過,國立的GPA普遍會高一些……因為老師們都考量到了國立的同學申請研究所要用到GPA的問題。= =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普遍比私立高,待求證。

3、台灣的本科教育有些類似歐美的模式,不是僅僅以一個期末成績當做你的GPA的。一般大概是5%出席率,30%期中考試or期中報告,30%期末考試or期末報告,30%平時各種作業、個人報告、小組報告。還有5%據我觀察大概是老師根據全系該科目最後學期成績做一些整體微調(比如不微調會掛掉太多人,就可能會整體上調個1~5分)。有的科目平時也有各種段考,週期性大概是一週一次到一月一次不等,也有的老師是每學期隨機抽考2~3次。

……所以你看看,其實拿高GPA也不易啊(反正本校本系是學期成績86~89一般是全系前三,本專業相關的必修課普遍每年大概三分之一的人會被掛科的:)也聽說別的系有名的每年掛掉二分之一人的必修課:))如果這種情況還給我們算成90+才是GPA4.0的話,您怎麼看???還覺得GPA水嗎?)。

尤其是你的報告,個人書面報告,絕對是要個人的new idea啊,別說抄襲了,你就是引用太多已有的學術觀點都不行……老師會跟你說既然前人都分析這麼透徹了這麼多看法了你乾脆別寫這個主題了反正也沒啥新穎的……_(:з」∠)_當然如果是不想好好學的,你假裝不知道前人肯定寫過和你想出來的一樣的觀點,不怎麼看參考文獻(……)就這麼憑空寫了自己的【心得】,老師不會給太高分也可能給你個保過的分。最後可能不會掛科,但是分數絕對不會高。

基本採用英文教材?,這個也分系所吧。不過英文教材或者講義、參考論文還是比較多的,也可能平時用中文講義,到了考試用英文出題(我……並不理解)

4、學風浮躁是真的浮躁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你難以想像的那種。(我是說學生)

然而教授們真是一個比一個沉穩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是說保守。。。

學術界學風是比大陸不知道好哪裡去了。。。就人文社科方面而言(理工不了解,我沒有發言權)

5、我想台灣的校園還是比較自由、開放與包容的。這裡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規定,也更尊重你的個人特質。

6、好像忘了一點,教學模式這方面,台灣的大學選修課的自由度非常非常高。基本上都是天高海闊任你隨便選。比如,你讀醫學的可以選修日語:)讀哲學的選修物理系的課也沒人攔你:)而且選修學分很多。即便是本系的選修課,你甚至也可以自己【客製化】一下,都選修你感興趣的領域的、甚至是喜歡的老師開的課(必修課甚至也可以在兩個不同老師開設的同樣課程中自行挑選一個,一般這兩個老師講課方式、授課內容、研究方法可能都不太一樣)。甚至,你可以【跨校選修】,比如台大、臺科大、臺師大有些學分是互相承認的,你可以跑去別的學校修一些課程,轉換成自己的畢業學分也是沒問題。:)我片面地聽說大陸的大學選課自由度很低;我想就算有些學校同學有一定的選課自由,應該也沒有台灣的大學這麼豐富多彩了。

另外,台灣的大學雙主修、輔修、學程等等資源是非常豐富且普遍的,可以極大地提升自己喔。

最後,自制力弱,千萬千萬千萬別來(畢竟大多數同儕又懶又玩咖還弱渣);自制力強,那你就會享受資源集中帶來的巨大優勢了。因為你的同學根本沒人跟你搶這些資源呀。


我的觀點跟前面幾位正好相反。我就是來唱反調噠 XD

1. 台灣研究所沒什麼好讀的,雞肋。
(此處請忽略各類主觀意願上的選擇:比如,就是不喜歡國外,想到台灣讀;對台灣有很大的憧憬xxx 諸如此類)
a. 本身門檻就高,至少211以上。(原先是985,坑坑噠!)除了前面5所研究所還有一讀的價值,其他性價比太低。
b. 拿台灣研究所做跳板去美帝,為什麼不直接拿台灣的大學做跳板去美帝,或者直接研究生去美帝?曲線救國么?
c. 說句實話,能上台大研究所的我看到的兩個是本科浙大。台大本科vs浙大本科,棄台就浙是什麼想法?
------------我是更新的分割線------------- 今天台灣的研究所申請結果出來了。 台大電機我們學校就有一個 還有一個中央的(不負責傳說台大我們學校有三個)
fb看到淡江上台大的 銘傳上中山的
嗯,其實這些學長姐的高考分數我可以比較負責的說應該都沒有到211的門檻(畢竟第一屆) 歐了~

2015.05

---------------------我又來更新了----------------------

轉眼到了在台灣的最後一年了。 拼過gt、經歷了申請季,有些事情的看法在這一年裡還是發生了變化。所以爬上來改一改,怕萬一、真的、不幸誤導了別人,也是罪過。

對於台灣的研究所,應該這麼看待: 如果是想以後走學術路線,出國念phd、但是本科學校屬於中後段211985、去美帝也沒有top的,其實前五所是個好去處。就像下面那個匿名答主所說的那樣,你翻翻這幾所學校的教師資源真的都很可以。以陸生的努力程度,只要不是政策所限(這個我不確定有沒有,但應該是沒有),甚至拿到好的雙聯項目都是很有希望的。而且老師本身都是美國的學術背景,這五所的名聲也挺好,對於申請phd還是有幫助的。(這個是我的老師跟我說的,他自己就是美國的phd、在美國教了10多年的書。不一定對,還是有一定可靠性的!) 所以,台灣的前五研究所是個通往美帝好的phd的跳板。(感覺台灣盡當跳板了)

別的專業不敢說,但是會計專業真的是... 看看北美的msa項目,自戳雙目,整一個就是aicpa考試的輔助。與其去花大價錢在北美念個一般般的msa,可能去台大念個理論型的會計碩士、噹噹助教、通過教授陶瓷一下未來的潛在老闆,性價比還高些。 而且說不定,當時某個關係比較好的教授後來就成為gmd主席了,嗯!

以上 以及說不定什麼時候想法又變了再來更!所以,我的觀點算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吧!
2016.04.14

----------------------------------------------------------------------------

再更一下?

另一個答主下面有評論說會計是很local的學科,台灣跟大陸的規則相差太大... 可是,我本科的時候我們那小破學校已經是教的是ifrs了,gaap只是順帶提過而已。按照我們審計老師的說法是,其實沒有差那麼多,好好念,一樣的...

03/07/2017

----------------------------------------------------------------------------

2. 台灣本科真的沒什麼好讀的么?!
(此處請忽略幾個分數泡沫化的大學,此類大學在做抉擇時要慎重)
a. 學生沒競爭力,無法激發競爭意識:
台灣學生沒競爭力,其實給了我們很好的可乘之機。(這麼說有點小賤賤...)比如,獎學金、交換生機會、海外實習機會(2個月的海外實習對以後找工作沒幫助?至少履歷上也是挺好看的一筆)、老師的賞識... 雞頭也有雞頭的好!
難道非要競爭才好么?很多事情應該是內驅動力主導,而不是外界競爭力壓迫吧。(在台灣,小確幸很容易有噠!)
b. 不容易找應屆工作
這個確實很是問題。第一屆陸生也才今年畢業,究竟何去何從還得靜觀其變。反正我當時最壞的打算就是——找台企。不過介於我還未畢業,這個還想法還處於「懷孕」階段。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罷了。
不過說到人脈,不敢苟同。撐死了也就是起點低了點而已。況且,人脈這種東西說白了就是相互利用。在大陸畢業,自身沒有利用價值會有人脈?就算是台灣畢業,有實力依然會有人脈的。嗯!我還有台灣人脈呢!棒棒der 私以為不是問題==

針對問題:
個人而言,如果上得了台灣大學,交大、清大的理工科、成功大學、政治大學的文史類,果斷放棄浙大。(問題是,可能壓根就沒開放這些類科系
至於什麼檔次,看你讀什麼科系咯!反正至少985咯

一般建議211以下赴台就讀,分價比相對較高。若衝上了985,就要雙方對比選擇了,而且是慎重的。

來自台灣某所小破私校的寢室
——————————————

以上純屬個人無系統性胡謅,各位看官看完笑笑便好。


這個問題好像提的很老了。可能提問者已經做出選擇了吧。不過近來台灣招生在逐步放開,台大這些學校本科也開始招了,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會有一些陸生感興趣。

我本科華五墊底大學,研究生即將要去台大管理學院讀研究生。但是目前還沒去,9月開學。所以只談談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選擇台大VS浙大/中山,取決於你對大學的態度。

1. 如果你希望大學畢業後立刻就業,非工科建議中山。工科倒是可以考慮浙大。不贊同排名第一的同學說的,浙大就強於台大,中山就弱於台清交成。你要知道,中山大學在廣州,那是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一線城市

去一線城市讀書有什麼好?找工作、實習、投簡歷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浙大么,牛逼確實牛逼。杭州能和廣州比?至於台北,對不起,三限六不,您連實習都找不了..呵呵。

2. 如果你希望大學畢業後,出國讀研深造,走學術路線。

毫無疑問,建議台大。台大目前據說報名都放在提前批,不影響大陸學校的錄取。

雖然我目前還沒在台大上過課,但是我交換在台灣一所並不是很牛逼勉強算是台灣前10的大學,國立中正大學交換過,但是那所很一般的大學,居然遇到的教授一色的英美PHD出身!浙大和中山能做到嗎?顯然不能。導師對你搞學術有多重要?呵呵,問問學姐學長就知道了。

看過台大一些院系的教授名單。哈佛、耶魯、MIT的不算少。即使是政治學系這樣的偏文科專業,居然也是一色的北美TOP20!怎麼能不令人震驚?更別提數學系了==

3. 如果你也沒什麼規劃,家裡也不缺錢,現在也不想考慮工作的問題,走一步看一步,大學期間就想好好體驗一把大學生活。

那要看你的適應能力。

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強---台大。毫無疑問,島上的生活會玩的很high。台灣更是個招文藝青年喜歡的地方。

適應新環境能力弱,那麼台大一定要慎重考慮。因為雖然台灣語言上不存在障礙,但是,畢竟,台灣人和大陸人,其實只是語言相通的「兩個國家的人」而已。這是真話。他們和你感興趣的東西,不在一個點上。如果你適應新環境能力弱,高中期間太習慣傳統的應試教育了,已經高中以前離開家鄉的機會不多,那麼,到了台北你可能會很不適應! 注意,不要拿交換生的案例來分析。交換生據我所知,大部分也是大陸學生和大陸學生呆在一起。大陸學生和台灣同學,不是不能成為好朋友,是確實存在一些溝通障礙。所以如果你社交能力很強,可以去台大。如果你社交能力不強,台大目前一年只招5個本科生,還是不同專業,所以,會不會存在你會很孤獨的現象?(當然,每學期也會有一票的交換生,可能是我多慮了。不過我交換的時候確實很少見到學位生和我們交換生在一起玩,可能交換生都比較閑。)

最後,我建議是,如果想儘可能地降低風險,追求安逸,應該選擇大多數人都選擇的路線。比如本科去浙大中山,交換生或碩士去台大(沒準那時候你就看不上台大了呢~) 但是如果有膽量嘗試不一樣的生活,走不同的路線,倒是也可以試試本科去台大。

前提是,這幾個學校你都考得上。反正據我所知,去年台大對北京招了一個文科專業的同學,專業是哲學,分數線是653。這個分數,在北京,高於復旦、上交、人大、浙大,僅次於清華、北大、港大、港中文。所以,你先要保證能達到這個分數線水平。如果能達到這個水平嘛,呵呵,那我建議你去復旦~

最後夾帶幾句私貨:中山、浙大、台大都是好學校。能去這幾個學校的,就別考慮華五墊底的某個經常被問「××大學是××哪個大學的學校了。 哪怕是去中山、廈大。不信你看看知乎上那個」××大學就讀時一種怎樣的體驗「的問題,該校已經被黑出翔了。

-----------------------------------------------------------------------------------------------

另:關於對台灣研究所,是否要來台灣讀研?

我個人本科南大金融,本來有保研名額,為何放棄保研名額去研究所選擇去台大讀會計了呢?

我把原因列下來供大家參考:

1. 地域原因:不是南京本地人,在南京實在呆膩了,想換個城市。但是又保不到比南大更好的學校(如果回北京大概只能保個北師大、北理工);考研?呵呵噠。我只是覺得20多歲了還要去背馬哲毛概實在挺low的,所以也沒考慮;再加上正好我戶籍在某直轄市屬於開放戶籍之一,抓住機會咯。

2. 經濟原因,沒錢出國/去香港;台灣畢竟是除中國大陸以外花費最少的地方;

3. 學制原因:對香港等一些地區的一年制水碩很看不上(就是個夜校文憑好嘛);台大碩士好歹是兩年制學術性碩士,也能拿著裝裝逼。更何況我需要兩年的時間讓我準備CPA啊! 一年連鳥語都沒適應的就畢業了,根本沒時間準備考證;

4.語言原因:不適應以及不想呆在非國語(普通話)的環境里(英語渣,呵呵噠,就不喜歡在說鳥語的國家生活,來咬我啊~);

5.專業原因: 需要換個專業(金融、保險什麼的實在太特么雞肋了!看看隔壁會計系的同學尤其是男生offer找工作offer拿到手軟,而我投一個五百強的財務崗都要被問「你金融的為何不去銀行」,銀行你妹啊銀行!以為人人都願意去銀行拉存款站櫃檯啊?!);

6.學歷原因:需要一個碩士文憑(實在不想工作三年後再辭職讀什麼MBA,妹的,萬一那時候有女朋友了呢!! 就算攢夠錢了辭職繼續讀書,彼時都已經25了,說不定就有各種意想不到的麻煩事紛至沓來讓我沒時間繼續上學)

7.歷史原因:曾經去台灣交換過,知道在台灣的大體生活是怎樣的。現在再去,輕車熟路,節約信息搜集成本。如果去一個陌生的國家/地區,適應當地的生活還是要花費一些時間的。

8. 性格/規劃原因: 沒有太大的理想(什麼移民、升職、加薪、CEO、白富美呵呵噠)。 在台北這種慵懶安逸的城市也能生活地很好,以及回大陸後一直懷念台灣安逸的生活等。


純學術看待的話 沒有發言權

交換半年的最大感受是 看到了多元化的世界 對更為合理的世界觀的形成有極為有利(至少我認為)的影響


首先要看科系,感覺台灣的非頂尖大學各專業的專業排名與綜合排名幾乎是無聯繫(雖然說各種排名就是個逗逼),比如說設計科系強的很多私立大學綜合排名都不怎麼樣,但是它們的氛圍都不錯(沒在大陸的大學讀過我也無法比較),而且感覺比大陸的同檔次大學容易考。

然後要看高考的省份,同樣的換分方式(坊間傳聞一本的是(你的分-一本分)/(滿分-一本分),二本的不知道)對不同省份非常不公平,現在看來是福建比較賺


不大讚成用硬性數據來衡量選擇學校,值得不值得要看自己的專業、未來的規劃以及對自己的期待。

但在我看來,一定值得。在一個地方學習生活了十八年,是時候去觀察不同思維體制下衍生的人事物,去體會異同,去思去辨。要做到這些,就要走出去,走進去,這些體驗將一生受用(尤其台灣,這麼多年來,本應很熟悉的卻那麼陌生,本應同甘共苦卻早早分道揚鑣)台北是個適合讀書生活的地方,推薦。


我也同意 @陳二毛的說法,不建議本科在台灣就讀。

研究生階段可以選擇台灣的大學,因為台灣的研究所實力還是很強的。

這是最新的亞洲大學排名,前150名(有得分的,其餘為0分的),但是不能單純看排名,僅供參考:

可以看到,大陸的院校進入前150名的有35所,台灣的院校有14所,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的院校不好,因為這份排名榜單的衡量標準不同,因此各所院校的得分不同。

誠如樓主所說,放棄浙大或是中山大學,而去就讀台灣大學,我想首要是看你就讀什麼專業?台大最有名的專業是醫學,醫學實力很強。綜合各門學科,台灣大學在台灣始終保持第一名。

其次,台灣的院校在本科階段與大陸地區不是相差很大,但大陸985院校還是稍稍強於台灣的院校,但是我想說的是,台灣的院校在本科階段比較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研究生階段會重視學術能力。

因此,樓主如果去台灣就讀,本科階段應該在內地打好基礎,尤其是英語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在研究生階段可以去台灣的院校就讀。

但無論如何,樓主一定要先考慮,自己的所學專業,在台灣的哪所院校實力較強。比如,新聞傳播類專業,我一定會建議你去國立政治大學,這所大學的傳媒實力很強,無論是實踐還是學術。這樣研究生階段才能過的充實。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只回答第一個問題,讀本科的話,非!常!不!值!
研究生的話,如果想從事學術或做美帝跳板,還是可以考慮考慮的~


作為在台讀碩士的陸生,匿名反對「不建議本科在台灣就讀。研究生階段可以選擇台灣的大學,因為台灣的研究所實力還是很強的」以及類似的主張。

如果不打算讀博士,讀碩士的地方盡量要是你要工作的地方,你的學校可以在當地給你提供的工作機會和資源是你無法想像的。而目前台灣不給大陸人工作簽證。更不推薦到台灣讀博,因為台灣的博士畢業門檻高,而且學費按照私立學校、又不允許陸生打工(詳見三限六不),性、價都不如去歐美(歐洲多數公立學校不要學費)。本科到台灣讀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對於情商比較低的學生,都是漢族人容易融入台灣學生,在台讀本科對培養情商很有幫助。但如果不打算讀碩士的,即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就不推薦了。

在台灣讀書最大的好處就是機會多。申請時候能上好學校的機會就比在大陸要多,非985申請到台大政大的我都見過,還有我這種本科成績一團糟的;在台灣讀書機會也多,台灣人活的太舒服了,不太在乎機會,組織個前輩經驗分享會,準備好便當都沒人願意報名。順便也可以開一下眼界,看看「民主」社會是不是真的那麼好,這是旅遊一趟做不到的。

最後,別過於迷信排名,比如大文科方面政大可以和台大比肩,但是因為政大沒有工科、國際影響力弱,所以總體排名非常差。


我覺得本科來台灣比研究所值,首先我這樣說是針對高考剛過一本或者差那麼一點的學生,因為台灣的本科費用可以說是海外最便宜的,其次師資,前面有人說台灣老師大多本土的那就真的錯了,台灣可根美國爸爸走的那麼近,當年都是公費派出去留學的,留學的人數飽和甚至超了,比如我所在的學校,雖然只是中等,但是科系老師80%都是留學的,而且都是該專業排世界二十左右的。而大陸呢?特別是老一輩老師大多是本土的,很多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說實在的沒有那麼重視,而且社科會有意識形態的影響。再說學生,拜託,台灣的學生大多數都是自己掙學費自己養自己的,所以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打工,本來學習時間就少,當然台灣人也還愛玩,但是台灣人辦活動動手創意鬼點子倒是比大陸學生多,彼此相互學習還是不錯的。還有以本科為跳板,最差讀研也可以去更好的台灣的大學,如果有追求有錢還可以轉戰其它國家也是比較容易的。

但是讀碩再從大陸211,985來不建議,首先台灣獎學金少,其次211985努力一點申請歐美的更好的大學當然會更好,畢竟台灣對英語的使用程度遠小於Hk和新加坡,而且台灣實在太安逸了,很容易懶散,而且對陸生有限制,不管是就業還是實習都沒有歐美其它國家方便~


講課比較好


樓上有某同學拿城市來建議學校也是醉了。

「你要知道,中山大學在廣州,那是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一線城市!」

「浙大么,牛逼確實牛逼。杭州能和廣州比?」

簡直呵呵噠~

1.且不說杭州與廣州同為副省級城市,就連本身在廣州的網易,也把辦公總部遷往杭州,為何?即使廣州在GDP佔優,我實在看不出這個「一線城市」有足夠的優勢之於杭州可以說服學生放棄浙大而降N個檔次選中山。

而且照你的城市理論,是不是西安交大還不如在北京上海的野雞大學?

2.學校所在城市發達有利於工作實習沒錯,但是工作實習必須在學校所在地嗎?另一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沒有一所985大學,難道就找不到985的實習生嗎?(別告訴我廣深交通很方便,滬杭也是。)要拿工作實習說事,先去查查兩校學生分別拿的offer質量再來吧~

3.C9之中的華五處於長三角,校際交流頻繁,而中山在珠三角獨角自嗨?

4.我一個同學高考分數不夠浙大,就屁顛屁顛報了中山,以為本科四年能去「一線城市」,結果滾去了珠海校區。

so,兩校根本沒可比性,學校不行扯上城市就是耍流氓。


如果是本科,盡量還是打在大陸985高校吧。大學對人思維方式和三觀形成非常重要,在世界觀和思維方式方面,台灣人和我們有著很大的區別,特別是世界觀。當然如果樓主想一條學術生涯到底,來台灣比較容易出國銜接PHD。如果想本科畢業回去工作之類的,我還是建議在985高校鍛煉鍛煉,人情世故方面台灣比較單純。


對照以上那麼多樓的觀點,我真的是要哭死了。我是211末流本科申請上台師大研究所的。但是,你不能據此判斷我的高考成績只能去末流211,我能上什麼大學根本不是我決定的。我的大學除了是個末流211之外,它還是個理工科,我念的是文科,而且四年沒有圖書館(師資,講座,實習我就不說了)。照以上那麼多樓的觀點,台灣的學校得多差啊,我一個理工科末流211的文科生居然申請到了在台北的國立大學,當年還台大政大第一備取呢


我感覺台灣大學水平比較低。。。教授有種感覺像在教高中生的感覺


一句話總結

一流師資 二流學校 三流學生

(順便吐槽一句台灣的大學真是窮)


上面說的都很詳盡了,談一個有趣的地方。

本人在新竹某校讀研究所,發現周圍一起上課的同學有很多外國人,也會有很多外國人進組跟導師做事,平常食堂也能看到很多外國人來吃飯,在生活學習上國際生和本土學生能夠進行充分交流。相較於大陸中等水平的985(清北交復沒經歷過,不知道情況哈哈),台灣的top學校在學生國際化方面做得還是很不錯的。


如果你能進大陸c9就不要去台成清交,c9以下可考慮去台灣讀書。不過台灣的民風要淳樸很多,可以綜合考慮下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北大教授?
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怎麼樣?
大學是在本省讀還是在外省讀?有什麼差異性?
怎麼看待當下重點院校和普通二本院校的設計類專業(景觀/建築/規劃)的差距,怎麼彌補?
在吉林農業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台灣 | 大學教育 | 國立台灣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