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介紹一下「涿鹿之戰」?

最近看先秦時期的歷史,看的很糾結,也很感興趣。

山東和河北東部沿海地區均屬於炎黃時期的九黎族,首領為蚩尤。蚩尤的歷史記載多負面,但是可以看出十分勇猛、善用鐵器。蚩尤和炎帝的神農部落在黃河中下游爭奪河流土地打仗。炎帝輸了以後就去找了聯盟部落首領黃帝。黃帝向蚩尤發動戰爭,這場戰爭打的十分艱難。最後涿鹿之戰蚩尤失敗被殺,黃帝在九黎族境內的泰山封禪。從此山東和河北東部地區也成為華夏。

百度百科有一段寫到「蚩尤『宇於少昊』,說明其發祥地在今山東曲阜」。少昊又是什麼?曲阜有一個少昊陵,稱少昊是黃帝的兒子,五帝之一。黃帝那麼多兒子,為何他能被稱作五帝?也有說少昊是一個族群,那麼是否是九黎族的一支?大墳口文化遺址就在曲阜北邊不遠的泰安。除了少昊氏還有羲和氏在更東邊的日照還有遺存文化。

求詳細。我無法直視炎黃子孫的說法了……以後還是說華夏民族吧……Orz


中國歷史很久遠,但是現存文字比較晚。傳說中的炎黃都是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人物,而現存最早的甲骨文是公元前一兩千年商代的文物。因此,上古時代的歷史更多的是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而這些神話傳說在周代以後才陸續被整理出來,因此混亂得很,錯訛也很多。

《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
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甯居。」

五帝本紀也引用文獻說:「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九黎族有說法就是東夷,被中原文明打敗後,一部分被同化(「黎民」的由來),一部分則退到南方成為三苗,最後演化為苗族、黎族等西南山區少數民族。

而太昊、少昊的身份更加曲折複雜。在不同版本的五帝中,兩者大多都有出場。對於太昊的身份,有說法就是伏羲,但是也有說法是華夏的祖先;而少昊的身份更加離奇,在傳說中他是黃帝的兒子,但是同時也是東夷的首領。傳說中,太昊部落的圖騰是龍,少昊部落的圖騰是鳳凰,分別是日後中國人最重要的兩種圖騰的代表。

在中學的時候,做過一篇閱讀理解(高中語文試卷還是很豐富多彩的),裡面講到了夏商的關係。華夏的華可能是指代華山。夏是在華山以北的一個國家,帶有比較強的部落性質,因此才有被有窮族消滅,少康中興的事情出現。而商則是東夷的一個國家,後來崛起,勢力翻過了中條山,消滅了夏國,成為了新的部落聯盟首領。因此夏和商本質上是兩個不相同的文化代表,一個是龍為圖騰的華夏太昊文明,另一個則是以鳳(就是傳說中的玄鳥)為圖騰的東夷少昊文明。商代六百年的統治,也使得兩個文明融合了,就是後來龍鳳並存的肇始。而商雖然出身東夷,但是也常年與東南方的東夷部落交戰,後來帝辛之所以被周武王偷襲消滅,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商朝的大軍在與東夷交戰的前線,無法及時撤回。

《逸周書·嘗夢》中說「命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越絕書中說「炎帝有天下以傳黃帝,黃帝於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蚩尤和少昊是同時出現了,因此少昊很有可能是對九黎族部落首領的稱呼,而蚩尤有可能是人名。少昊是黃帝的兒子,有可能是說少昊部落集團融入華夏後,崛起奪取了話語權。

那麼回頭來看史記的記錄。炎帝部落本來是部落聯盟的盟主,但是到了黃帝的時代已經沒落了。當時的新秀有黃帝和蚩尤兩支部落,都是擅長征伐的。炎帝部落對於自己的衰落並沒有太深刻的認識,因此有了侵凌諸侯的事情(大概是對諸侯指手畫腳,引起了不滿)。不滿的諸侯依附於黃帝,與炎帝部落進行了戰爭。通過阪泉之戰,黃帝部落戰勝了炎帝部落,成為了新的部落盟主。但是蚩尤對此不予承認,仍然自行其是,於是黃帝部落與蚩尤之間進行了戰爭,涿鹿之戰之後蚩尤戰敗,黃帝部落的盟主地位得以確認。但是,仍然有很多部落不服,因此黃帝部落不得不安撫蚩尤部落,通過任命蚩尤為「戰神」(有可能是繼續分封重用蚩尤部落的意思),各個部落才被震懾不再多事。

也有傳說是蚩尤死後,黃帝肢解了他的屍體,送到各地,因此各地不再反叛。這個也可以有多種解釋,一種是將蚩尤的屍體送到各地,有震懾的意味,和明代「傳首九邊」意味差不多,各地諸侯被嚇阻了,不再反叛;另一種則是將蚩尤的部落拆分成許多小部落,分別遷徙到不同的地方,因此不再有叛亂。


最早對於蚩尤的了解,源於我初三瘋狂迷戀的仙俠小說---樹下野狐的《搜神記》,作者絢麗多彩的文筆和大荒雄奇秀美的故事都讓我欲罷不能~~(暴露年齡了…)後來作者第二部寫文出書的速度遠追不上我青春期的叛逆,棄了…先在此深深吐槽一下!但這書是真心的好看~~~最愛~~

涿(zhuo1)鹿之戰,最早看到這個的時候還想,它和中原逐鹿有沒有什麼毛線的關係,實際上是妥妥的木有。 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寫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的局面。

言歸正傳,話說在5000多年前,在我國的黃河、長江流域一代生活著許多部落。部落通常由若干個較小的村社組成,他們有著共同的語言文化和意識形態,他們幸福快樂的自給自足著~~

傳說以黃帝為首領的部落,最早住在今陝西北部姬水附近,後來沿著洛水南下,東渡黃河,在河北涿鹿附近定居了下來,開始發展畜牧業與農業 。

與黃帝同期的另一個部落首領叫炎帝,當他帶領部落向東發展的時候,碰到一個窮凶極惡的九黎族首領,名字叫蚩尤!(男二號閃亮登場)傳說中蚩尤有81個兄弟,全是猛獸的身體,銅頭鐵額,兇猛無比。蚩尤仗著自己會鑄刀造戟,帶著自己的""斧頭幫』『到處侵擾,鬧得周圍的部落不得安寧。炎帝定居山東後,經常收到蚩尤的騷擾,炎帝幾次起兵反抗,但都不是蚩尤的對手。

炎帝戰敗後,帶著他的部落逃到涿鹿,請求黃帝幫助復仇。黃帝想一想,蚩尤這廝不除,後患無窮啊!就與炎帝聯合起來,並聯絡了其他的部落,召集人馬,在涿鹿郊外與蚩尤展開了一場殊死決戰,就是涿鹿之戰。

蚩尤稱為一代梟雄,自然不甘示弱,老子81個兄弟怕你?!他集結了81個支族,又聯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在人數上佔領優勢,又挾戰勝炎帝之餘威,依仗著精良武器裝備,氣勢洶洶向黃帝撲來…

話說這場大戰打的干戈滿地、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慘不忍睹,雙方難捨難分…(省略戰爭過程一萬字~)

最初蚩尤佔據優勢,就扯高氣揚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後來黃帝反攻殺了個蚩尤措手不及,使蚩尤的軍隊慌不擇路,節節敗退,潰不成軍!蚩尤無心戀戰,向南逃跑。而粗獷驕橫的夸父不承認失敗,向黃帝軍隊殺來。忽然一陣狂風,迷了夸父的眼睛,黃帝大將大鴻自不會放過這等好機會,攔腰砍傷夸父,夸父軍四散逃離。

黃帝身邊的謀臣一再進言,大不可放走蚩尤,最後蚩尤被皇帝擒獲並殺於野外。蚩尤的屍體也被部下們偷偷運走,現在也不確定被葬在了哪裡。

再說點別的。

後來刑天與黃帝大戰,想爭奪帝位。《山海經·海外西經·形天與帝爭神》中記載:「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最後輸給了黃帝,被斬了首,可他屍身不倒,兩乳變成雙目,肚臍變成了嘴巴,繼續舞動兵器戰鬥。

陶淵明就曾在《讀山海經》中寫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讚揚了刑天至死不屈的戰鬥精神。

黃帝和炎帝打敗蚩尤之後,同盟關係破裂,戰於阪泉,即阪泉之戰。最後黃帝勝出,兩部落逐漸融合,成為中華民族的先祖,所以我們把自己稱做炎黃子孫。

高中的時候還學過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從那時候起就有了絲和帛~果然,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厲害的女銀啊~

遠古時代的這些歷史,大部分都變成了傳說。所以真實性有待考證,而且眾說紛紜,史料記載都不盡相同。但如今,我們讀起來卻覺得特別的有意思,那麼的豐富又生動,充滿了奇幻的色彩~


推薦閱讀:

明朝方孝孺是個怎樣的故事?
有哪些「一流人物」的二三流故事?
中國歷史上所謂的聖主、明君、庸君、昏君、暴君是如何界定的?
古代男生女相都是什麼結局?
如何評價李世民與楊廣?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史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