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影視作品裡出現的公司多為廣告公司?
01-05
記得去年看了一部《被偷走的那五年》,男女主角都供職於某廣告公司。忽然靈光一閃,回想好似很多影視作品加廣告,出現的公司都是廣告公司,或出現了「提案」、「創意總監」之類的詞兒。廣告我理解,本身就是廣告公司出品。但那麼多的影視作品,為何都選用了廣告公司,而不是建築公司審計公司科技公司等等?
廣告公司帥哥多,美女多,怪咖多,潮貨多,八卦多,緋聞多,商戰多,無論什麼奇怪的事兒發生在很多人印象中的廣告圈就都不算事兒了。
弄影視圈怕給人對號入座,弄別的圈又多少需要些未必與劇情有關的專業知識容易露怯。廣告圈相對省事兒。
但其實我看過的編廣告圈的事兒,編的沒一個像真的。
我圈比影視作品精彩的多。。
不一定要廣告公司,覺得影視作品廣告公司多只是一個孕婦效應。但是一定是要美女多的公司,
比如為什麼經常拍攝關於公司前台的戲份,因為前台有美女。
美女多了就有話題,女人多了是非多。誰都不想看到一部戲從頭到尾一群建築公司裡面一群屌絲男士在討論施工吧。以下評論僅針對國內商業片。1.在這個「營銷打敗質量,吆喝完爆口碑」的時代,廣告公司本來就陷入一個畸形亢奮發展的境地,一如前幾年地產經濟爆發遍地開花的房地產公司一樣,如今你走在大街小巷,哪能看不到幾個「XX廣告」、「XX傳媒的照片?」人都是有跟風心理的,成立個公司不用花幾個錢,既有逼格又能賺錢,何樂而不為?(我記得我身邊就有熟人抱怨過「XX廣告傳媒簡直就是個皮包公司坑顧客坑員工啊」之後立馬自己花錢註冊一個公司網站搞廣告設計的。)拍電影當然要找身邊比較常見的公司為代表的,什麼時候家政服務公司、代駕公司常見了,電影里就肯定都是「月嫂顧問」之類的詞了。
2.寫作總跟生活有關,你寫的東西一定或多或少受你經歷過的事實的影響。國內商業電影編劇越來越低齡化、低門檻化,很多都是半路甚至起點就出家的,你能指望他們能有多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的從業經歷充其量就是在類似廣告公司傳媒公司之類的地方待過,腦子裡能想起來用來裝逼的職業辭彙無非就是「提案」、「創意總監」等等罷了。
3.廣告業是一個新興行業,能牽扯的工種、社會階層、故事話題比較多,一般投資成本的商業電影敘事範圍比較集中,廣告公司是一個可以引出很多條線的地方,本著節省成本的考慮,把人都安排在這裡無可厚非。4.同意 @徐勃 的觀點,可能題主的生活環境從業環境跟廣告公司交流比較密切,就造成了所謂的」孕婦效應「。說白了就是:胖子看周圍的人多是胖子,孕婦看周圍的人多是孕婦。其他的公司電影里也有,只是被無意中忽略了罷了。寫小說常常比較貼近生活,編劇能力:廣告公司本身業務流程比較簡單,編劇能搞明白,(要是寫成場景在某證券公司或者硬體公司:他們也搞不明白), 你說這電影怎麼搞下去?
受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電影受眾在這一代,如果你拍農村戲,搞廣告公司就扯淡了。
還有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寫其他類型的公司為背景的話寫劇本容易出技術 bug。文化創意產業的東西,娛樂圈的人多少都懂一點。要是換成什麼機械製造行業,寫著寫著要是技術上失實了就挖坑了。編劇寫劇本也得從自己熟悉的東西寫開始,咱們國家的編劇又不是那種能夠橫跨多個領域的 T 型人。
推薦閱讀:
※影視劇里的警察為什麼要穿背背佳?
※羋月為什麼坐在那裡干吼讓義渠君被殺呢?
※如何評價演員土屋太鳳?
※你最喜歡《大明宮詞》里的那些場景?
※影視劇里兩人近距離拔槍相向,然後就能相互制約,誰也不敢開槍的橋段設計是不是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