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詩歌的節奏」?
記得有人說過:了解詩歌的節奏對於詩歌鑒賞和創作都有很大幫助。很想深入了解下詩歌節奏方面的知識。
有種解釋說:詩歌的節奏,就是語言和情緒有呈現規律的起伏變化。但是具體應該如何理解呢?請舉例講解一下,謝謝大家~
複製之前的一個答案中的一部分。
1.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
2.喻指均勻有規律的進程。 3.禮節制度。指有關禮儀的各種規定。(這個意思不在探討範圍內)
--------------------------------------------------------------------------------
我在學習寫作舊體詩詞的過程中,對於節奏的領悟,經歷了一個逐漸清晰的過程。譬如,對於為什麼要有格律這個問題,最初的理解是傳承上的,並沒有感覺到平平仄仄有什麼必要。寫的多了,看得多了,才懂了所謂的平仄,其實就是概念1的實際運用,漢語本身的發音特點,平聲長,仄聲短,語音上出現了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就體現出了節奏感。拿一個五言的句子來安排,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這是兩對最滿足以上所說的有固定規律,按照強弱長短交替出現的範例,所以被抽象出來,這兩個句子就成了近體詩的基石,所謂【律句】。這樣的句子寫出來,是滿足了音樂性的需要的,所以舒服好聽,自永明諸位到唐代的近體詩形成,貫穿著這個規律的明晰。
又如,在近體詩範疇內,我們一開始都知道有這個規律,怎麼寫好一個近體詩呢?要做到:【起承轉合】,譬如:這就是所謂的均勻有規律的進程。通過這種固定的範式,是最容易表達清楚,表達完整而且勻稱的。而如果類似太祖的七律長征,就是一個糟糕的例子:寒雨連江夜入吳,【起】
平明送客楚山孤。【承】洛陽親友如相問,【轉】一片冰心在玉壺。【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很清晰的可以看出,首聯【起手】之後,二三聯都是作為【承接】出現的,是並列敘述的,所列的事件是平行的關係,而無感情上的推進,【更喜】是強硬性的想要推進,但是岷山事和之前四件事還是平行的關係,到了尾聯出句,強行要【合】,於是出現了【三軍過後】這樣生硬的敘述。
所以在近體詩節奏感的角度上講,長征不是一首好詩。而至於新手所寫的只有起手和收束的、沒有轉這一步的、承接過多或虛弱的,都是不能掌握近體詩內部規律的表現。再細緻一點,一聯之內有和與對,兩聯之間有開與闔,這些都是節奏感的體現。(篇幅限制不在這裡拓展開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為什麼中國詩選擇了固定字數的句子,為什麼在詩體內部很多都是跟四這個循環息息相關,等等等等,都是節奏感的好例子。)再拓展開來,在近體詩的套路上演化出的【八股文】,分為了: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八個部分。是一種規定好了節奏感、足夠標準的考試用文體。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梁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鶡弁如雲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龍榆生先生在《詞學十講》中如此說:「從這個詞牌的聲韻安排上來談,它連用了大量的三言短句,一氣驅使,旋折而下,構成了它的「繁音促節」,恰宜表達緊張急迫激昂慷慨的壯烈情緒。賀鑄掌握了這一特點,選用了音色洪亮的「東鍾」韻部,更以平、上、去三聲互協,幾乎句句押韻,增加了它那「繁音促節」的聲容之美,恰與作者所要發抒的奇情壯采相稱,烘托出一種蒼涼鬱勃的不平之鳴。」
你看,還是節奏感的妙用。所以說,中國的詩詞藝術,其實很大一方面是節奏感的美學。節奏當然是詩歌中最重要的要素,它的分辨其實容易,找兩段相同意思的詩歌一比較就清楚了。
王小波說,穆旦先生譯的《青銅騎士》是雍容華貴的英雄體詩,是最好的文字: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
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麼莊嚴,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
相比之下,有一位先生譯的文字卻像是二人轉:
我愛你彼得的營造
我愛你莊嚴的外貌……請隨意感受一下,詩歌節奏的影響就是這麼大。「彼得的營造」,「莊嚴的外貌」,xx的xx這種句式,一個修飾語,一個主語,都很主要,都是實詞,語素上是一加一,沒有輕重緩急,各為五十大板,像是急於出口的、一次就要把話說盡的吐槽,自然不會有沉靜的感覺。
還用說嗎?大海的沉靜,是因為有海浪的喧囂,有漲潮和退潮。局部的海浪打在你的鞋上,你便更能體會到全部的深沉莫測的大海。如果沒有浪花,那隻能是一灘發臭的死水。如果浪花和海水一樣多,那就是尖銳的海嘯。「彼得興建的大城」,「彼得」,「興建的」,兩個語素猶如一浪接上一浪,與「大城」虛實相映,自然平穩沉靜、肅穆整齊。
再看一個例子: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景色豐盛,星星點點,信馬由韁,蜻蜓點水。富足自洽的心態之下,處處都是景物,處處都是欣賞把玩,不需要有什麼特別的解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類似於「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全名詞寫法,勝在全是靜物的構圖,至於彼此間的聯繫,完全留白,全憑讀者想像。
此處一定不能寫成「七八個星在天外,兩三點雨落山前」。為何?原因就是節奏不對:「七八個星」是口語,與「天外」相對,不針鋒,不硬耗,一松對一緊,口語對書面,有諧趣。若是中間多個「在」字,兩邊互相交通,對立就消除了,而且口語太過,近乎打油,只好後面配個「當里個當」,補成一段山東快書了。有人就是這麼乾的,再請感受一下:
二三點露滴如雨,六七個星猶在天。
犬吠竹籬人過語,雞鳴茅店客驚眠。——《自集慶路入正大統途中偶吟》元文宗詞語還在,意境已經消失,雨怎麼滴,星怎麼存在,犬如何吠,雞如何鳴,不再像一幅畫,而是變成旅途中的雞零狗碎,這又近於評書的路子了。
以上是互相比較的情況,如果找不到對象,也可以和自己進行比較。曾經有人問我:寫一首新詩,分行應當怎樣確定?其實只有一句話:隨心之所欲,達心之所想。隨便找一個例子,我昨天寫到的方向的一段詩:
我看到好的雨落到秧田裡
我就讚美;看到石頭無知無識,我就默默流淚——《出神》方向如果用寫散文的方法,把它抻平了,那就是:
我看到好的雨落到秧田裡,我就讚美;
看到石頭無知無識,我就默默流淚少了「石頭」和「無知無識」之間的頓挫感的細節,語句也長了很多,顯得啰嗦,節奏上失去了緊張感。高下立判。本科英語文學,簡單講一下英語格律詩的節奏,以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為例。
以國際音標里的重音符號作為參考,題目中的compare,音標寫作「k?m"pe?」,重音落在單詞的後半部分。根據英語的輕重音,題目可以讀作Shall(輕)I(重)Com(輕)Pare(重)Thee(輕)To(重)A(輕)Sum(重)mer"s(輕)Day(重)。接下來的十三行詩句,每一句都沿用著「輕重輕重輕重輕重輕重」的節奏,這也正是莎士比亞所有十四行詩的行文規律。這種一句五輕重的音部,叫做五步抑揚格(Iambic Pentameter)。
此外,這首詩的另一個特點是韻腳的排列。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全部由三段四行和一對副句組成(4 + 4 + 4 + 2),以 ABAB CDCD EFEF GG 的形式押韻。參照原詩括弧中的標註,第一句結尾的day與第三句的May押韻,第二句的temperate與第四句的date押韻,以此類推。十四行詩要句句押韻,又句句符合語法規則,創作難度非常高。
(但莎士比亞以外,十四行詩也有不同的格式。比如義大利十四行詩就分為兩段,先八後六,韻腳遵循 ABBAABBA CDECDE 的規律,朗讀時的感覺也不同。)舉個例子,顧城的那首名作可以改成
意思還是那個意思。節奏不對,感覺也沒了。黑夜給我黑眼睛
我卻用它找光明
和電影的節奏是同一個東西。
和一場足球/籃球比賽的節奏是同一個東西。
假設一首歌試圖傳達給你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必須是完整的,或者說,哪怕是殘缺的,這個殘缺也是其完整性的一部分。
而所謂的節奏就是將這個完整的東西藉由詩歌進行表達的輕重緩急,從而使人在這個表達的過程中不感到焦慮,也不煩躁或者痛苦,或者焦慮、煩躁、痛苦本身就是節奏的一部分,從而最終將這個完整的東西以最完美的方式展示在讀者面前,就像……
就像一副緩緩展開的畫卷……這就是詩歌的節奏。朱光潛的《詩論》中說「節奏是宇宙中自然現象的一個基本原則。自然現象不能彼此全同,亦不能全異。全同全異不能有節奏,節奏生於同異相隨相續,相錯綜,相呼應。寒暑晝夜的來往,新陳的代謝,雌雄的匹偶,風波的起伏,山川的交錯,數量的乘除消長,以至於玄理方面反正的對稱,歷史方面興亡隆替的循環,都有一個節奏的道理在裡面。藝術返照自然,節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在造型藝術則為濃淡、疏密、陰陽、向背相配稱,在詩、樂、舞諸時間藝術則為高低、長短、疾徐相呼應。」節奏這個詞本身是音樂術語,早期的詩歌是要入樂歌唱的,所以詩歌的語言非常富有音樂的節奏性,這也是詩歌不同於其他文學類型的特點。詩歌節奏強,讀起來才朗朗上口、抑揚頓挫,才有美感。童慶炳在《節奏的力量》里說過:「非詩意的敘述,一旦被賦予節奏,被節奏所包裹所融化,也可以具有某種詩情,變成詩歌。」 比如「如果中午有滿漢全席,誰還稀罕吃食堂」,給它加上節奏:如果中午有滿漢全席,誰還稀罕吃食堂是不是一下子就有詩歌的感覺了!漢語詩歌的節奏是運用時值大體相等的音節的停頓或間歇組成的,一行詩中輕重音、高低音與頓逗搭配,平仄的對應,都是詩歌節奏性的體現。中國詩歌節奏安排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來源於網路):1、四言兩頓每行詩四個字,構成兩個音組(或稱音步)。句式結構「2-2」式。《詩經》中絕大多數的詩屬於這種形式。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適/其家。——《詩經·桃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採薇》
都是兩個字一頓,每行詩兩頓。由於在古漢語中單音詞多,為了使兩字一頓的節奏整齊,便在單音詞上疊字,如「夭夭」、「灼灼」、「依依」、「霏霏」等;或在單音詞後邊加助詞襯墊,如「桃之」的「之」,「往矣」的「矣」等。
四言兩頓的形式在後來的詩歌中被沿用,如曹操的《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在以後詞、曲出現之後,這種詩節形式也還部分地被襲用,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隨著漢語雙音詞增多的趨勢,還由於漢語中有許多成語,成語又主要是四個字,所以「四言兩頓」的詩節形式至今依然具有生命力,在現代詩歌中還被採用或部分被採用。2、五言三頓
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以及大量的五言民歌都屬於這種形式。這種詩節在中國詩中極為普遍。如: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李白《子夜吳歌》
一至四句的「日」、「聲」「盡」、「情」是單音收尾;五、六兩句的「胡虜」、「遠征」是雙音收尾。詞義和音組基本是統一的。3、六言三頓
六言三頓是五言三頓的發展,它是隨著雙音詞的增多之後出現的,在六言詩中五言詩的第三頓已由一個字變成兩個字。六言三頓多由三個雙音詞構成,每個音組兩個字,其形式為「2-2-2」句式。例如: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王維《輞川六言》
七言中的「3-2-2」(即「倒七字句」)和「2-3-2」式,也是六言三頓的基本節奏形式。如:
廣場上/晨鐘/點點, 3-2-2
祖國/在聲聲/召喚。 2-3-2大街上/車流/如織, 3-2-2人民/在滾滾/向前。 2-3-2——流沙河《歸來》4、七言四頓
七言四頓是我國詩歌運用得最普遍的一種詩節形式,如七言古詩、七律、七絕、七言民歌和一些七言新詩都取這種節奏形式。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基本形式與七言四頓相似的還有:
「3-2-3」句式:綠依依/牆高/柳/半遮,
靜悄悄/門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葉/風,昏慘慘/雲際/穿/窗月。——王實甫《西廂記·雁兒落》
頭三字是一頓,後三字讀作兩頓。這種句式除第一個音組由兩個字變成三個字外,基本形式與七言四頓同。
「3-3」句式:東方/白,月兒/落,
車輪/滾滾/地/哆嗦。長鞭/甩碎/空中/霧,一車/糞肥/一車/歌。——《河北民歌》
第一行的兩個三字句,相當於一個七言四頓句。
八言或九言的四頓句,七言四頓的第四個音組一般都已從單音詞變成了雙音詞。如:荊棘/生遍了/她的/田園,
煩悶/佔據了/她的/日夜,在她那/孤孤/單單的/窗前,只有些/喳喳的/麻雀!一日/又傍著/窗兒/發獃,路上/遠遠地/起了/塵埃————馮至《蠶馬》
漢語的語詞總的趨勢是由單音詞向雙音詞或多音節詞演變,原先的七言四頓必然會出現新的變化。5、十言四頓
這種節奏形式在戲曲或曲藝唱詞中使用得多,現代詩歌中也常運用。多為「3-3-4」和「3-3-3」句式。如:
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豈容/日寇/逞/凶狂!——《沙家浜·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以上是從語言的方面來說的,從情緒上來說的話,郭沫若說過:「節奏之於詩是與生俱來的,是先天的,絕不是第二次的、是情緒如何可以美化的工具。情緒在我們的心的現象里是加了時間的成分的感情的延長,它本身具有一種節奏。」這就是說情緒本身也是有節奏的,而詩歌的節奏就相當於人的情感的節奏的外化。《毛詩序》說:「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就如同憤怒的時候,呼吸的節奏變得氣促;舒心的時候,呼吸的節奏就變得舒緩,由情緒而發作出的詩歌自然就隨著這個節奏的起伏而變化了。節奏是詩歌細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張棗《鏡中》:「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這裡的關鍵詞是「南山」。為什麼不用「山」,不用「峨眉山」、「普陀山」?一方面出於意象考慮,另一方面是因為節奏。若用一個字,似乎梅花下落的速度太快;若用三個字,又顯得太慢。所以兩個字正好,那樣的速度才是一種合適的速度。另外這一例子也很明顯地展現了形式的重要性,正是這種節奏構成的聲音形式,成為了這首詩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詩歌的技巧。
這個事太。。。太神秘太美了。這個問題就像,就像「什麼是藝術作品的藝術感」一樣吧。吾輩見到這種問題一般都會把尾巴夾起來,找輛公交坐回家沉默一整天。
節奏是很多東西都有的,我們說比賽的節奏,說電影的敘事節奏,說音樂的節奏。正是有各種各樣節奏的存在,才能使我們去欣賞很多東西,去閱讀。
詩歌的節奏比以上所提到的節奏都要難以發現,或者說難以閱讀。詩歌的節奏分成語言和感情。
先說語言,詩歌的語言有的是晦澀的,有的是帶著很多隱喻,帶著很多意象的。我們小時候學唐詩宋詞的時候就知道詩歌有押韻這一說,比如律詩中,首、頷、頸、尾四聯中的首、頷、尾三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同韻的。再後來,我們知道平仄,粗略地分,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平仄相對,詩歌讀起來更加上口,而不會生硬。
雖然現代詩中,有的寫詩之人開始說不要因韻而限制了詩歌的創作,我真的不想稱他們為詩人。沒有了韻,詩歌怎麼能讀,怎麼能夠讀出節奏感,音韻感。
先看看下面這首詩,歐陽江河的《紙幣,硬幣》。這首詩里用到了很多用韻的手法,比如交叉韻,換韻等等。紙幣,硬幣
1
面部處於重疊的機構,缺少官方特徵。
遠山的有力輪廓湧向一隻鼻子。畫框內秋天以速寫筆觸展開它狂野的肺。烏鴉墜地,像外星人的鞋子,其尺寸適合年輕人外出——他們的全部課程
都由死者講授。誰也無法精確地描述一個身邊的女人的細碎之美,她的住處在書本之外。而我已走上了紙的行程。搬來椅子卻不請朋友坐下。一種
從家族婚姻史瀰漫開來的單身樂趣經受不住鏡子的破碎。A大調蹲魚在刀叉上深深掙扎,我聽到人們讚美魚刺和角閃石,我看到黃金從現款撤回。
靈魂的交易並不複雜。我起身離開餐桌。一個教授的職位從物價上升到雙魚星座,它是航空快件寄來的,經歷了緩慢的牙痛。現在我知道我在官方教科書中
頭髮是灰白的。我舉手發言,但教授還在郵寄的路上。秋天,旅途向西帶著不同政見的波紋和刻度在肺葉中散發,其輻射狀被內心的蜘蛛
保存下來。紙上的旅行,把貧富差異轉變成向左旋轉的輪盤賭:有人用左手去試右手帶來的運氣。硬幣拋向天空。所有這些不切實際的財產最終被看作
表格里的空想。用明月鑄造的貨幣,其能見度未經雕琢。守舊的式樣,我從中清晰地看到了分類的痕迹,以及二元對立的力量。這是誰的過錯:
我將使用可蘭經書上的古奧字句去向銀行職員討公道價格,我將在冷藏櫃里寫作。讀者:講德語的縛魚。理性時代過去了。我至今沒有讀到
老年黑格爾的手稿,他是否摘下眼鏡,焚毀了畢生的圖書館?從一顆冷靜的頭腦產生出來的狂熱頭腦是如此堅定,當他加快思想拍賣的步伐,當他用手套
去換雙手的冰冷骨頭。而我並不相信新世界的一致性幽靈。到處的零星材料被處死,它們拒絕了集體主義的溫情。有兩個腰,或者有一百萬個想法,
卻聽命於一顆廣泛張貼的腦袋,是懶散和懦弱的。一段事先寫下的對話充滿印刷錯誤。書架上的火車站沿著老式樓梯來到天空中的旅程,我懷疑
我是從青年黑格爾搭乘的列車上醒來。可怕的高度:那時大地上並沒有鐵軌和電梯,不然死人中的不朽者將會上升得更快。真正可怕的是:一個人死了還在成長。
那麼多性急的年輕人出現在他的盛名和脫身術中,可疑的地址傳遞到我手上。一封私人來信被賦予了群眾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合法的,因為法律
無力維護死人中的多數人。它也不是可讀的:我讀到的是一份心臟病歷,卻被一個牙科醫生敲掉了牙齒。以書本觀點看待肉體事實的多變,
會從中獲得光亮。但肉體本身是多麼幽暗!即使落日變成一筆金錢直接去痛哭。這一切對文明的進步是一支毫無用處的蠟燭。當淚水像吸毒一樣上升到頭髮,當它執意
上升,而我潛心於年深日久的詩歌教義。從卑微的世俗生活表達智慧的驕傲,得到了時間的肯定:兩者都是骸骼的舞蹈。2
讓阿里可尼斷續的聲音進入秋天。
那不是電腦網路里一隻向下移動的老鼠或統計學的一個稻草人。分界線像兩扇門之間的縫隙在合攏。水和霧從遠處被照亮。磨光的片言隻語的鳥
隱身於刀刃般閃開的波浪線條中,周圍是一些小而輕的擦痕。美貌如果是有靈魂的,那麼,如何解釋衝動?靈魂如果指導著誓言,這就不是她。
她受到責間的忠誠,她狼藉的貞操。我被告知這是但又不是克瑞西達。美並不總是道德的敵人,儘管它缺少道德的壓迫感。現在一個邏各斯
變成兩個邏各斯,圓圈變成了橢圓,而那適合兒童的魔法世界正在消逝。理智丟光了,卻仍然保持騎士的體面。法蘭西人躲進阿爾都塞的活頁腦袋
閱讀憂鬱的《資本論》。英國人為快樂而活著,他們的皇室在長莖玫瑰上搖擺,似乎私生活只是一種擾亂,一種從分割得到讚美的古老等級。猶太人把專業化
看作神經的失敗,他們轉而祈求工具理性,這同樣是危險的。在美國,財富和閑暇患了視覺上的無口才症,風景一片寂靜。絕頂聰明的人對於比別人聰明感到內疚。
在真相中,他們有眼睛但並不睜開,因為他們將重新發現人類事物的烏有,發現其他星球的水已上升到青草的覆蓋。兩腿之間的水,有一個像嘴唇那樣縮小,
像花瓣那樣飛撲的形狀。空間的輕盈是迷人的,當我傾聽那對時間的自相纏繞感到困惑的阿里可尼斷續的聲音。那濕潤的,刺耳的。手術刀像一陣風暴
從子宮刮削而過,使布景懸浮起來,像鯉魚網一樣撒開。但這不是她的面貌,傷心的特洛伊羅思對觀眾說。很快他將從下一代的單一性之夢退出,
因為他們的機器面孔使獨裁者著迷。而我從夢境看到了從前的行刑隊伍,輪子瘋狂地轉動,但不接觸大地。這是隨意插進對話的一個虛幻場面。
她忘記了莎士比亞的台詞,但生活還得繼續下去。為此她嫁給了生前碰上的一個影子。兩個世界的泡沫堆在頭上就像肉體之愛是死者的行為,
是悲劇的和超時間的。黃昏,花園裡,我和她擦肩而過。在舞台上她可能更美,但平庸生活使她不安的美得到了休息。在不照鏡子的面孔中月亮為誰而哭?
特洛伊羅思被捆住的舌頭會不會從北方的雄辯地貌汲取大海的起伏,證實克瑞西達之戀超出了鏡子的範圍?那從牧師身份整理出來的信仰變化
像變化之前那麼可疑,不變的則被推遲,偏離了本地人的南方口音。他們的對話不在阿基米德點上,從來如此。這一切意味著表演的極度殘忍。
某個暫時可以相處的聲音將留下不走,因為最後一個裸體是憂鬱的機器人,他的簡化型頭腦像巨大的漏斗站在漏掉的幸福一邊。我看見水的王國
朝火星遷移。人們坐在霧和波浪上面,總有一個位子是空著的,留給獨裁者坐。那麼,讓阿里可尼斷續的聲音進入秋天。1994.5於華盛頓
我們先看第一、第二小節。第一節,特徵(ㄓㄥ)、課程(ㄎㄥˊ)、行程(ㄎㄥˊ),畫框內(ㄋㄟˋ)、狂野的肺(ㄈㄟˋ),描述(ㄕㄨˋ)、住處(ㄔㄨˋ)。1、5、8句押ㄥ eng,2、3句ㄟ ei,6、7句押ㄨ u。第二節,頭尾的一種、牙痛,2、3句的樂趣、鱒魚,4、5句的讚美、撤回,6、7句的餐桌、星座。
之後的都是如此,不再詳述。我們並不能見到詩人為了湊韻而產生的奇怪的臃腫感,反而,詩作本身還是依舊很流暢。第一節第二三句,畫框內/秋天以速寫筆觸展開它狂野的肺。按照語言結構來說,這才是一句話,但詩人用到了分行,將一個自然長句分成了兩行,第一使得內、肺兩字有韻,第二拆開自然長句,使得詩歌被朗誦的時候有個詩人留下的其本意上的停頓,並非朗誦者因自身換氣而帶來的也許並不是詩人本意的停頓。
這裡也就引起了兩個問題,第一,詩歌朗誦起來還是需要詩人自己來讀最好,第二,就是詩人北島經常提到的,「分行是詩歌的靈魂」。第一點不需贅述,第二點,在一個多月前,和北島參加的一個詩歌研討會,在主辦方準備的一份材料上,因為排版問題,將北島的一首詩的分行誤刪去了所有回車,從而變成了一堆文字的堆疊,北島應道「這對於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這首詩沒了分行,對我來說就完全是另外一首詩,另外一種意思」。由此可見,分行對於詩歌節奏的控制也是很強力的。
感情上的節奏控制,就完全是詩意本身所帶來的了。我覺得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木心的《從前慢》了。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當然,木心的很多詩的整體節奏都很慢,我讀《巴瓏》的時候恨不得一天只讀一首詩。當年的讀書筆記里有這麼一句,感覺讀木心的詩,就像是我在前面走,他的詩往我身上套了一個繩索把我往後拖。我走得越快,勒得越緊。
以上是慢節奏的詩,反之像李白的《蜀道難》,【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我不覺得你拿著讀《從前慢》的語速來讀這個會很合適,反倒是帶著一種偏激昂的語氣,語速偏快一點更適合。
——————20131225 update——————詩歌是用來讀的或者唱的(宋詞、元曲),這種韻律、節奏感都是需要在誦讀中才能更好的體會。當然很多詩歌中的語氣助詞也幫助了這種節奏感的產生,例如 屈原 《離騷》離騷(選段)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陂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楚辭中大量的「兮」,可以使得增加這種抑揚感,【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讀起來就是先crescendo,再calando,從弱到強再到弱的變化,這種上揚後下抑的寫法也能夠增強詩歌的節奏感,快慢有序。
淺嘗輒止,歡迎斧正。邏輯域廣。
空閑寫。
===========
其實我不是很懂這個,但也淺談幾句。
邏輯域,題主你先理解一下這個詞。
什麼是邏輯域,就是在一個限定範圍內,你所進行的思維活動或觀點的表達。
詩歌的魅力有兩點,邏輯域不比尋常,在一定文字數量的限制下,表達意象和情感的字詞越薈煉精短,就是邏輯域越廣,表達的字詞越順序繁冗,就是邏輯域越窄。
這裡的廣、窄不貶義,只是形容詞。
韻律要求,要我說,脫離了韻律(格式且不說),很多詩歌根本不能將那種感情描述出來。比如
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阿監貌似應該是(ē)(jiàn),不過我喜歡念(a)(jian)
這是長恨歌中的兩句,邏輯域就廣中有窄。先寫舊宮色,再說短人情。你若讓那些小說,散文去跳,除了意識流胡亂說幾句,哪個能在十四個字內給你撫出這種味道來:斑駁景襯短人情,凄涼話由舊宮色。你看不用那些格律家的要求,我們就普通話來讀: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讀起來爽啊,這就是韻律。白詩多工。你按照這個來隨便填點東西黃花春落東風老,翠樹蔓牆塵泥掃。隔簾鬢錯華勝斜,門羅青靴裙袍倒。
現下填的幾個字,就算我很多聲紐疊的彆扭,可念起來也不會太寒磣。
這就是律的偉大,若是把聲紐弄好,不那麼亂,那就很爽的。===有點不願意寫了。其實我很想笑那些寫詩說感情的人,感情,感情這個東西是給誰看的?詩歌寫的是情緒好么。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所謂感情,從來都是情緒貼上了事情,給讀者看的,寫詩人的感情?呵呵,從肚腸里搜刮出來東西誰不會?關鍵看你能不能用情緒駕馭它。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現代詩我難懂,自己以為有了情感卻容易被人笑話解讀過多。
就這個從前慢說,若沒有取巧的添字減字,你來看看。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活 說一句/便是一句 清早/上的/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豆漿/小店/冒熱氣 從前/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算慢 一生/只夠/愛一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人家/就/懂了
也不是說原詩不好,我是最討厭那些鍊字功夫沒磨好就不看字詞磨練重要性的人。
最後,再給題主說「詩歌的節奏」,若是慢的,必然是用窄的邏輯域弄出些順序繁冗的詞,加上合話的聲韻,這種節奏,多能讓人細看幾遍感慨幾分,如很多敘事詩。「詩歌的節奏」,若是快的,那邏輯域就一定要廣,不然拖拖拉拉的就跳脫出了詩歌的表達限制,也就少了許多美。我們現在的很多長詩,都是沒有把控好邏輯域弄出來的殘次品。長恨歌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長詩,題主可以看看他是怎麼把控邏輯域的。本文不會回復,且自行評判。詩歌語言的節奏變化參見中國律詩,自己畫一下平仄,研究一下每句之間的平仄對應關係。有相應的口訣,不過我忘啦 !哈哈,不過情緒變化作為詩歌節奏更多的是惠特曼。但是規律性變化不是很準確,因為中國新詩解放格律之後,就沒有那麼多規律啦!一般情況下詩歌的節奏就是詩句語言之間的音節停頓,抑揚頓挫,以及詩句情感的高低收放合理搭配而產生的啦!
不入舞韻怎知節奏!
烏青的白雲的讚美就很有節奏感啊
推薦閱讀:
※柳忠秧的詩怎麼樣?
※詩詞為什麼在滅亡?
※詩歌有什麼魅力?
※有時候會不會突然的想寫一首詩?
※北島的詩難懂嗎?如果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