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中對山本的刻畫?

電影描寫是否太主觀?比如反對太平洋戰爭,儒雅,冷靜求和。另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山本五十六的?


1.八毛錢比這個電影里塑造的要浪一些,畢竟是把藝妓拉到旗艦上的人。然而他老為人比較幽默是真的。

2.為了突出山本提督的溫軟(喂),井上提督因劇情設定和常年開爛船被迫扮演老憤青,然而人家真不是那種人。

3.八毛錢X堀悌吉CP感強烈,一切彷彿回到了十多年前的美好時代--八毛錢赤城艦長,堀陸奧艦長,加上本片沒出現後來也不出名的長門艦長松下薰,三個同期撐起了IJN的門面。一同出海,一起回航。天空中沒有陰雲,大家前途光明。回憶真是殺人殺心,這電影在後中途島時代戛然而止,赤城去了,八毛也去了。保護在錫布延和薩馬島掉過隊的長門從隊尾狂奔到隊首的究竟是護衛壓碼頭的決心還是赤城陸奧的在天之靈呢?

4. 歷史上八毛是被辻政信批鬥了,這電影里不知為何(難道是混進了馬鹿)改成一個NPC。總體上為了體現八毛的忍辱負重。

5.然而一切刻畫走形在本片的山口多聞的畫風面前都是渣渣!飛龍已經不認識這個高富帥多聞丸了。

6. 本片對於八毛定位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突出了他「被命運所困」的特點。他那麼清楚美國的實力,明知開戰之後會如何,然而他沒有辦法。去找堀吃西瓜那一場戲裡,八毛錢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要不然你也來吧,他當然知道被高層擼下來的堀不可能再協助他了,其實不過是在摯(基)友那裡終於可以表達一下自己的心中的苦悶和傷感而已。

6.綜上所述,本片對於八毛錢的刻畫基本可以打80分。然而本片最還原的人物是老苦逼南雲。。。。


看過七八遍了。影片感覺非常有政治傾向性,雖然這一點在戰爭片里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此正義化至少是合理化侵略戰爭的企圖令人感到很不舒服。考慮到日本是個戰敗國,這樣的影片可以拍攝並且上映,本身就很神奇。關於令人不舒服的幾個細節:

1. 「國家贏了,人卻死了。」日俄戰爭和黃海海戰就不評論了,旅順屠城是在進行國防,是在保衛日本神州?柳條湖和盧溝橋也不評論了,強者的利益是正義對吧,南京屠城是為了保護日本國民,正當自衛?好比一夥歹徒殺人越貨之後,坐在屍體上看著自己流血的手指扼腕感懷:「國家贏了,人卻死了。」

2. 山本五十六反覆要求政務參謀在珍珠港開戰前把宣戰文書送至美國政府,結果事實上晚了一小時之後,一群海軍參謀憤慨不已,山本因為豬隊友陷他於不仁不義而懊惱至極。總是說日本人沒有戰略眼光,倒是在小事情小節上認真極了,至少這一段就驗證了這句話。請問你提前一小時宣戰,然後就立刻轟炸珍珠港,這就是正大光明地開戰而不是偷襲了?待敵熟睡,先踢踢他的枕頭叫醒他,再砍下敵人的頭顱,這就是所謂的武士仁義精神?You scumbag, you maggot.

3. 「自從珍珠港開戰以來,超過三百萬日本人喪生。」「到底為什麼讓我們走到這種錯誤的境地,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無以置評。


片中的山本並不反戰,只是頭腦清晰,反對打不過的戰爭

他一心想找美國求和,但是不是因為他愛好和平,而是海軍作為當時的技術性較高的兵種,對後勤的工業依賴度極大,他知道就算偷襲了珍珠港,日本的海軍在美國的工業實力面前也說被碾壓的

對於陸軍對中國的侵略,山本在片中就沒有提現過任何不滿

在對待戰爭的態度刻畫上,還算看得下去,不是一個被綁架上戰車的愛國和平人士

至於其他末枝小節的美化,也就那樣了唄

其實這片子最有趣的是軍國主義下民眾的反應,美國的報復行動億展開,一群天天叫囂戰爭的人突然就感傷起來了,彷彿日本死的是人,其他國家的就不是人了。我不知道這段導演是在表達自己的看法,還算單純的在諷刺當時的這種思想。


怎麼說呢,剛看完,和諸多日本拍的關於太平洋戰爭的電影一樣,給人一種矛盾、糾結、堵得人不知道該說啥的感覺。

對太平洋戰爭和舊日本海軍感興趣的同學應該都明白,山本五十六絕對不是電影中刻畫的那麼完美與高大,太扯。

何況這部片雲集了阿部寬、香川照之等著名影星,想必是大製作吧(等等,特效簡直是五毛差評),就這樣一部有多位著名影星聯袂出演的電影,其戰爭史觀和對歷史人物的刻畫是如此地讓人大跌眼鏡,不得不讓人聯想,現在的日本,是有和平憲法了,是民主化了,是和平了,但是這和對歷史的認識是兩碼事,如今的日本民眾,對那場70多年前,由日本挑起,將亞洲乃至日本自己,拖入深淵的罪惡戰爭,是怎麼看的呢?前幾個答案里,有幾位答主分別列舉了影片里的一些台詞,而正是這些台詞,真是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別的不說,如果山本能活到戰爭結束那一天,那他絕對是會被美國人送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被審判為戰犯的。只是他沒活到那一天罷了。

而戰爭結束70多年後的今天,一個本應該被審判為二戰戰犯級的舊日本海軍將領,卻被日本的電影人拍成了一位形象高大、和藹可親、期盼和平、忠君報國的悲情英雄——我只想知道,美國高層的精英們,你是怎麼想的?那個曾經炸了你們太平洋艦隊、雙手沾滿無數美國海軍年輕兒郎鮮血的戰犯,讓被你們佔領的東亞盟友拍成了悲壯的英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切斯特·尼米茲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元帥、威廉·哈爾西將軍、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將軍...........還有無數犧牲在IJN炮火下的美國海軍英雄們,如果他們泉下有知日本人拍了這麼個電影,會做何感想?

實際上,二戰結束後,直到現在,美國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其對日本軍部與諸多戰犯乃至天皇罪責的清算,遠遠沒有對德國納粹的清算那樣徹底——這也是目前日本民眾在實際上仍然對那場戰爭了解不夠透徹的主要原因。很多人都說德國人對二戰的反思做得好,是因為德國人素質高,在我看來,就是扯淡,你看看德國和日本分別是以怎樣的方式失敗的就明白了:納粹德國的國土是被美國和蘇聯,用強大的地面部隊一寸寸地用坦克履帶啃下來的,並且被分裂成了東德西德兩部分,而且大片的傳統領土被割給了波蘭和蘇聯。而日本呢?只是受到了B-29和兩顆原子彈的轟炸,雖然被炸的很慘,但是再慘,也遠遠沒有德國慘,起碼日本投降之時,本土四島依舊沒有任何盟軍地面部隊士兵的進攻,依然具備全民瘋狂玉碎的戰爭能力、依然在海外佔領有大片殖民地.........再加上戰後被美國單獨佔領和扶持.........只要知道一點就夠了:美國對日本的清算遠遠沒有對德國納粹清算的那樣狠。

最後,這個影片還是有一個比較好的地方的,那就是它的片尾曲,小椋佳演唱的《眥》,這首歌真的挺好聽的,並且如果不和電影本身歪曲的三觀相聯繫的話,歌詞寫得非常棒~值得一聽。


刻畫不準確,日本拍的電影一貫只反思戰敗和所謂受害者形象。

山本五十六是當時日本少有的對戰爭有清醒認識並且很早意識到航空母艦航空兵巨大作用的人。

他怎麼可能反戰!只是因為曾經作為駐美武官對美國實力有清醒認識而反對對美開戰而已。

為此當時被勝利沖昏頭腦的日本人尤其是陸軍把他當作「美奸」,暗殺名單裡面有他,後來躲到軍艦上躲避暗殺。


一副公知嘴臉


這電影居然在香港正式上映了還有粵語廣告噴了,不知道票房多少。

日版BD限定版和普通版的封面都不錯都比港版和台版的好,港版和台辦的封面相當土,還只有1BD+1DVD,比日限少一張盤不知道少了什麼。岩代太郎的配樂本身莫名其妙閨怨氣息濃厚毫無戰爭片的氣概。我倒不是說戰爭題材的音樂就必須威武雄壯,宮川泰給提督的決斷初代做的音樂也是凄涼的但那個是男子漢的凄涼,岩代太郎這個真的是怨婦式的傷感。主題歌也不知所云,電影原聲CD里還沒有,BD特典里才有,特別版BD附帶的DVD還有點意思。

這電影的歷史觀不值得討論,日本怎麼拍你們也一樣不滿意,但是這片里把山本個人吹的也太完美了。

他跟他媳婦關係簡直模範夫妻溫情脈脈,其實山本出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當天他媳婦都沒在家,山本也不在乎,反正小三也在火車上,倆人同車到大阪,第二天才依依不捨的分開一個回東京一個去和歌浦上任。

山本當長官期間很少給媳婦和家裡寫信給情人倒是寫了不少,戰爭期間還帶著情人去遊覽嚴島社,這些其實盡人皆知了,電影里居然完全沒有。

我剛開始還因為田中麗奈要演千代子,結果看完發現齊根就沒千代子這個角色噴了。為死者諱到這個份上,高大全到這個份上真不相信是21世紀的電影。

要戰鬥場面沒戰鬥場面,私生活高大全,海軍次官任內的政治鬥爭語焉不詳,派閥鬥爭想說又不肯說。記者角度是爛了的老橋段軍閥里都有,還比軍閥里更生硬,編劇真的完全失敗毫無亮點。音樂搬去給追尋千利休用都不會太齣戲。

基本一無是處,不過特典盤裡的用自衛隊軍艦實拍然後再後期處理成聯合艦隊的場面有點意思,山本在航母上問兩個飛行員是哪裡人結果一個薩摩一個長州,阿部寬在後邊大笑的場面有點意思。


剛剛看完這部電影,談幾點自己的感受吧...

關於二戰史和舊日本海軍史,本人才剛剛入門。對於片中的很多細節是不是有出入,或者說山本個人的軍事素養以及謀略眼光,我也只能說不甚了了。但既然題主問的是「如何評價電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中對山本的刻畫」,那我就對於它總體的看法來談一談。

先來總結:我很贊成樓上一位李潤萊答主說的,他的答案很有見地。這樣一部電影能在日本出現,就很能說明這個國家的問題了。

這部上映于于2011年聖誕節前兩天的電影,擁有役所廣司(他還因為此片得到了2013年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男主提名)、玉木宏、香川照之、柳葉敏郎這些當下日本一線實力、偶像派演員。具體投入多少億日圓我沒有查到,但作為一部在聖誕檔(日本人很重視西方節日,聖誕節是在日本相當重要的節日,在聖誕前上映的電影相當於國內賀歲片)上映的歷史人物電影,製作團隊肯定是期望通過得到大多數觀影民眾的認同來獲得可觀票房的。可問題就出在這裡,在我這個外行電影+歷史愛好者看來,作為一部大製作,全明星陣容的歷史題材片,要想國內觀眾能接受,起碼基本的歷史觀不能出錯吧。但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影片製作方號稱要還原一個真實的山本五十六,參考上映後日本國內的評價,絕大多數的觀眾以及主流媒體也認同了影片里的山本形象。但我縱觀全片,除了竭盡全力的美化侵略戰爭和戰犯,突出人物的完美以及悲情主義的遭遇,推卸責任給不負責任的媒體和狂熱無知的國民,根本沒有對日本發動戰爭的深刻反省。可就是這麼一部在我們看來滿嘴胡話的電影,居然在日本國內大行其道,圈內圈外一片好評,由此可見當今日本民眾受蒙蔽之深,而日本歷史文化界價值觀扭曲之恐怖,讓人不寒而慄。

影片把山本五十六描述成了一個不願看到戰爭、一心只想保衛國民和平、只因背負軍人服從命令的職責而被迫發起突襲珍珠港等一系列戰役的舊日本帝國海軍將領。片中時刻都沒有停止對他的美化,無論是面對狂熱的報社主編時清晰冷靜的頭腦,還是因反對開戰向軍部和海相抗爭時那堅毅不屈的眼神,亦或是在面對被自己斷指嚇到的小姑娘時和藹可親的態度,以及在得知牧野中尉戰死後絲絲惆悵的真情流露,無時無刻的不在向觀眾告知:這時一個完美的,身不由己的,悲情主義的英雄人物,發生在他身上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可對於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這一時代卻隻字未提。假如你缺乏對整個二戰歷史中亞太戰場的最最基本的了解(現在很多日本國民就是這麼一種情況,令人痛心的是,就連許多我們年輕的國人也是一樣),在影片的渲染之下,你就會不自覺的認同片中塑造的山本和舊日本帝國海軍的正面形象,就會被灌輸「那時的海軍是不想打仗的好人」、「大家走到最後開戰都是被迫的」、「偷襲珍珠港實乃無奈之舉」等等思想,再往深處挖掘,恐怕對於本該被批判的侵略戰爭都會產生無知的同情。可誰都知道,侵略他國本來就是犯罪,是不道德的,製作方極力掩蓋的也是這一點。片中有一鏡頭是描繪山本得知東京被轟炸之後的義憤,對比前面講計劃偷襲珍珠港時山本一再要求確認遞交戰書後再襲擊以及再三叮囑不能傷及珍珠港平民,簡直是完美的人格形象,思想簡單的觀眾看到這裡,很難不認同山本是個有榮譽感的、不願傷及平民的正義軍人。似乎只要拋棄了「不義的侵略」這一大背景,這些戰死的舊軍人都是善良的、值得同情的。就好像不提罪犯的罪行,只一味的講什麼事前被迫、事後極力彌補一樣企圖逃脫制裁一樣無恥;對於山本五十六而言,他就是戰爭犯罪的主謀,根本沒有任何可以洗白的餘地。

片中有一句很值得玩味的台詞:「國家贏了,人卻死了。」就這樣一句話,無不體現導演編劇等主創方想要對觀眾表達的基本思想:「戰爭就算贏了,也會讓國民死去」。這種看似辯證、深刻的思想,猛一聽好像沒錯,好像說「戰爭是以國民的死亡為代價的,這是一把雙刃劍。」但仔細想想,這個只是對它日本自己的國民來說的,因為片中拋棄了對那些侵略戰爭受害者的描述,更別提對戰爭暴行的反思了,簡言之:這就是極端的自私和自我麻痹。套一句最近知乎流行的話,這種看似三觀正的理論實際上骨子裡三觀極歪。請問:那些被侵略和屠戮的國家的國民呢?那些為了捍衛領土和自由而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呢?他們都不是人?對他們犯下的罪行就不必考慮了?這就不是戰爭的後果了?難怪日本現在的二戰紀念活動,動不動就提「戰歿者」、「東京大轟炸」、渲染原子彈對廣島長崎造成的死傷,大打悲情牌,好像大家都是戰爭的犧牲品,都是值得同情的,做這一切就是為了自己當初犯下的罪惡視而不見。似乎戰爭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巨大的滾滾車輪,大家都在被碾壓,右翼的領導層們以「安保、防衛」等借口、實則是一己私利竭力掩飾,根本不想讓普通日本民眾認識到到底是誰發動的戰爭這一現實。日本國內的電影電視以及出版等文化界也為了迎合對歷史無知的國民們,一味的推波助瀾,極盡美化侵略戰爭,編造謊言之能事,實在荒誕至極!

值此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希望大家都帶著清醒的頭腦,去看看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這部電影。也許不能直觀的了解過去的日本軍國主義,但總能從一個側面了解當今的日本社會對於那場七十年前讓整個亞洲人民受盡苦難的戰爭的態度。

那些試圖粉飾和掩蓋歷史並愚弄民眾的人,他們需要反省;而全世界所有熱愛和平和自由的人們,你們需要警惕。。。


還有一部60年代的同名電影 給我的感覺是指揮藝術 戰鬥精神 絕對服從 片中提到常在戰場要我們常備不懈 同時要我們懷有感恩之心。片中不是只描寫山本一人的 細心點就可以發現有好幾個人的特點。 電影的範圍僅限於日本太平洋 而實際上山本是積極主張對中國作戰的 很簡單柿子要揀軟的捏。這樣最有利。


美化是有那麼一點的,但考慮是日本拍的電影,還算比較靠譜,我吐槽我覺得不太合理的地方吧……

山本確切的說不是反對太平洋戰爭,而是反對日美開戰,而且他確確實實是一位反戰派(當然不是為了世界的和平Orz,他清楚已日本的國力不足以打一場長期戰爭),這點電影幾乎沒怎麼說到,而且當時情況嚴重很多,山本都在自己家裡放了機關槍防止自己被暗殺(那會陸軍就是那麼牛)。

山本是個賭棍,這點電影描寫有限。

山本指揮之下打沉了英國的Z艦隊的兩艘戰列艦,居然沒寫 = =,這可是結結實實被飛機打下來的戰列艦,但可惜日本還是沒認識到。

太信任黑島,中途島的一場戰主力的戰列艦和巡洋艦離航母大概有一天的航程,理由居然是為了長官安全

儒雅這個詞我覺得形容山本不太合適,但他可以說是少數的日本將官中能看清楚現實的人


我覺得山本既不是國內描述的戰爭狂人,也不是日本人描述的和平主義者。他是終於舊日本帝國的軍人,他不能選擇和誰開戰,他只能考慮如何打贏。我覺得就這一點,他就是夠格的職業軍人。他也很清楚,偷襲美國珍珠港,日本又失去了太平洋上的和談可能,就他個人的結局而言,只有死。但他可以選著那一種死法。他精於賭博,此類人往往是數學高手,邏輯很強。請我們的國人不要膚淺的去評價他說是賭徒性格,這樣只會讓別人更看不起中國人。


感覺電影刻畫的還不是那麼完全。個人覺得山本五十六在二戰日本中還是一個有些謀略遠見的人,畢竟在美國學習過,知道美國的國力,知道美國恐怖的工業基礎。不像大本營里一群無知的皇道派一樣。然而日本高層實在是太天真,他在高層的命令下又顯得無可奈何。只能提早開始作死,但對於日本來說偷襲珍珠港這個行動還算是成功的了(也是日本海軍的高潮)當然山本依然高估了日本海軍的實力,同時也低估了美國全國動員後的力量,特別是情報能力。

山本五十六就是個賭徒,將日本帝國艦隊全部堵進去了,成了太平洋就是日本的,輸了日本本土基本也就完了。不過這貨也應該先算算贏得概率吧


聽著無罪,聞者足戒,

中國如果任憑民族主義無止盡宣洩、體制如果不能集權防止民意泛濫而對外宣戰。

中國就會變成曾經的日本。


「國家贏了,人卻死了」,呵呵


沒明白,山本大概第二次回家,老婆生病了,一家人吃飯,沒吃餐桌上那條魚。是因為不會做還是什麼原因?


日本是通過美化山本進而塑造日本愛好和平的形象,電影&<軍閥&>中山本還說過"軍人職責是保衛和平",我當時就草了.尼米茲才有資格這麼說你憑什麼?你丫真愛好和平有本事辭職啊


細節基本符合史實,但用了美化手法對史實進行了拼接和裁剪。

作為日本人自己拍的片子,我覺得沒有必要求全責備。

知乎還是太左了。


推薦閱讀:

二戰期間英國境內是怎樣的?
為什麼中國做不出很棒的以二戰抗日為題材的FPS遊戲(國外榮譽勳章/使命召喚的很棒)?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第六集團軍成功突圍的話,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會被殲滅嗎?
為什麼德國貢獻了如此多的知識精英,卻在國家決策上面如此愚蠢,捲入了兩場打不贏的世界大戰?
二戰時期轟炸機機首的玻璃有多牢靠?

TAG:電影 | 日本 | 軍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