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以毒攻毒」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以毒攻毒出自《輟耕錄》,本是醫學用語,指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瘡等因毒而起的疾病,後用於實際生活,只利用某一種有壞處的事物來抵制另一種有壞處的事物

古代文學作品裡,現代「中醫」宣傳也有以毒攻毒(指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瘡等因毒而起的疾病),請問有什麼依據嗎?

利用毒蛇的毒液可以製作解毒血清之類,但這是基於免疫的現代醫學(這一作用和以毒攻毒無關,建議題主刪除。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2205183)

例如文學作品中吃了一種毒劑再吃另一種毒劑就能解毒,或者由於「上火」引發一些身體不適而食用辛辣食品就能夠改善等以毒攻毒的方法有科學依據嗎


已修改。本版本是建立在與Jing、影夜、劉海奇同學的討論後的思考上的,謝謝各位的指導、幫助。偷時間修改是因為yskin同學的指正,謝謝您的指導。(不然我又拖延症發作,不改了。)

現代西醫都有以毒攻毒的例子:

應用阿托品(超過常規劑量,正常狀態下是致死的)搶救有機磷農藥中毒,中毒量(5~10mg)、致死量(80~130mg),搶救時有時用到500mg-1g,這個是毒藥了吧。

有機磷農藥中毒時,過多的有機磷能抑制膽鹼酯酶,導致膽鹼能神經過度激活,進而中毒、死亡。西醫上應用阿托品抑制膽鹼能神經元激動,通過阻斷有機磷起效的途徑起到搶救作用。

但是注意在這裡阿托品並不是解毒劑,並且用藥時是反覆調整、觀察的,必須防止病人出現阿托品中毒(以毒攻毒失敗了)導致死亡。

只要是有藥理作用(毒理作用包含於中)就有副作用,只是平時治療劑量少,在中毒劑量以下,所以沒有中毒。其實如果不限制劑量、限期,連維生素、糖、氨基酸這些人類所需營養物質都可以致人死亡。而有很多以前所謂的毒藥,在治療劑量下又是常常用於治療的:如阿托品、亞甲藍、三氧化二砷(砒霜)等。藥物在現代醫學來說與毒物的區別就在於應用劑量與受葯者的狀態。

幾乎所有藥物超過致死劑量都會導致正常人死亡。但是對於病理狀態下的病人來說,情況卻又不同。病理狀態下有時可以耐受、甚至需要致死劑量的藥物治療。比如上面舉的有機磷農藥中毒應用大劑量阿托品搶救。比如急性左心衰應用較大劑量的嗎啡搶救。比如血液性老鼠藥中毒需要應用大劑量的維生素k搶救。在這些例子里,如果是正常狀態下的人,搶救時所用藥物的劑量即使不致死,也會出現大量的問題。而對於病人來說,卻不但不會出現問題,還是必須的唯一的搶救方法。

中醫藥的「以毒攻毒」俺不是中醫,不懂,但臨床上倒是遇到許多服用中藥導致急性藥物性肝損害、藥物性腎炎、藥酒中毒的患者。也許這跟中醫流派多,用藥少有規範化、劑量化有關吧。也可以看看懂中醫藥的知友怎麼說。

PS:毒蛇的毒液製作解毒血清的機制是:毒液是抗原,在機體內或通過其它科學手段得到針對蛇毒的抗體,通過抗體與抗原結合去除蛇毒的毒性。一般來說蛇毒抗體在治療劑量下最多出現過敏,不算毒藥了。


沒有科學依據。

什麼是毒?怎麼定義?劑量大了,普通人人吃的葯也可以殺人,劑量很小,劇毒的物質也可能不會導致什麼嚴重後果。大部分葯都有LD50的吧,所以,照這麼說,都可以是毒藥,拿來治病就都是以毒攻毒。有意思嗎?

討論一個葯,可以討論它的作用和副作用,看它作用機理是什麼,看它副作用是什麼,研究副作用的機理是什麼。有時候副作用是跟作用機理息息相關的,比如降血壓的葯導致低血壓,降血糖的葯導致低血糖。胰島素也可以殺人,但是,它算毒藥嗎?拿它治糖尿病算以毒攻毒嗎?我覺得以毒攻毒的整個概念就非常的模糊不清,毒到底是什麼意思也說不清,一點幫助也沒有。

謝邀。


很多知友都將「以毒攻毒」當做一個中醫的「方法論」來加以批判,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以毒攻毒的出處是陶宗儀的《輟耕錄》「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 ,隨著蛇毒、蠍毒等毒物的藥效逐漸為傳統醫學所了解,以毒攻毒也就變成一個成語,一直流傳下來。

換言之,「以毒攻毒」一詞是人們對已知的概括,而非指導人們行事的方法論。現在排第一的回答中說 「…以毒攻毒的整個概念就非常的模糊不清……一點幫助也沒有。」 當然啦親,因為這個成語根本就不是為了幫助你的啊= =

時間倉促,有時間再完善。


首先,我反問一句,誰TM 告訴題主,如果上火了就吃辛辣的東西「以毒攻毒」的?拖出去砍了!!你上火了,都說要「清熱解毒」,說要「敗火」,說要吃「涼」的東西。

其次,允許我爆個粗口,TNND直娘賊,文學作品裡的東西也能信?!!那是為了好看啊好看啊!是增加戲劇性啊!!男主角苦練輕功十年居然能「踏雪無痕」,一襲白衣飛來飛去帥呆了吊炸天,你知道那就是個「文學性扯淡」,怎麼到了中藥你就犯糊塗了呢?!!

下面入主題:

先普及古文知識:

以毒攻毒:本指用含有毒性的藥物治療毒瘡等疾病。


出處:【明·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

但是親,看明白了么?這是在說「這貨有毒,特別毒【這裡的毒顯然指在極微小劑量下就能傷人】,但它居然還很牛逼的還能當葯解毒!這說明有些毒藥也可以當救人的,毒性和毒性之間是可以相互緩解抵消的」

我再強調一遍重點:這是告訴我們,有毒性的物質,也可以做葯。因為兩種毒性可以中和。(這裡毒依然同上解)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就好比酸鹼中和。


但是!!但是!!這不是在告訴你「親,你生病了是吧?呦?病的那麼重啊,那一定必須要吃毒性大葯的才行啊,以毒攻毒嘛!」 誰跟你說這種話,拉出去砍了!!

再之後,這個【本意】也逐漸轉變為中醫中「免疫」的思想,而不單單是,一種毒性可以用另一種毒性互相中和。而【毒】本身也變成一個籠統而抽象的詞。

所以題主,你沒有說錯啊,「以毒攻毒」講的就是一個類似免疫的現象啊!就是古代人對這種現象的一種總結啊!題主你自信一點用益達來個亮白牙齒對自己笑一個好嘛?西醫的英文叫 immunity,古文叫「以毒攻毒」,翻譯成現代文都他喵的叫「免疫」!

嘛可以叫以毒攻毒?你被狗咬傷了,這個不好的事兒叫「毒」,怎麼辦?立刻打疫苗對不對?疫苗是啥?

疫苗 :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

看明白了?所以說,疫苗其實也是「不好的東西」,古文里也稱為「毒」。

這就是以毒攻毒啊親!!!

來,咱們看看同樣是狂犬病,中國正宗【以毒攻毒】是怎麼個操作法的:

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還記載了一種叫犬咬人引起的病症。 犬就是瘋狗。人被瘋狗咬了,非常痛苦,病人受不得一點刺激,只要聽見一點聲音,就會抽搐痙攣,甚至聽到倒水的響聲也會抽風,所以有人把瘋狗病又叫做「恐水病」。在古時候,對這種病沒有什麼辦法治療。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辦法。例如我國最古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里就說,治病要用「毒」葯,沒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瘋狗咬人,一定是狗嘴裡有毒物,從傷口侵入人體,使人中了毒。能不能用瘋狗身上的毒物來治這種病呢?他把瘋狗捕來殺死,取出腦子,敷在 犬病人的傷口上。果然有的人沒有再發病,有人雖然發了病,也比較輕些。(發病輕應該是古人知識不足造成的誤解,狂犬病一旦發作死亡率100%,不管輕重都無差異)

看到沒?這實際上就是最粗陋的【疫苗】了。異曲同工啊。(不知道葛洪是誰的自行度娘)

最後,怎麼理解古文說的【毒】?

很多人直接理解為【毒物】,不怪你們,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我手頭上是商務印刷館第四版)里毒的第一個解釋也是這個。最初出處里也是。所以西醫一直在說,不考慮劑量談毒都是耍流氓。從現代文角度來說,他們沒說錯,完全正確。

但實際上,更多的用法里,毒一直以形容詞的形式使用的。而這裡的【毒】是形容詞的名詞用法。如果實在費解,你直接理解為「讓人感覺不好的東西」。這樣就淺顯了吧?這裡的毒不是西醫里的因為定量才能定性的東西。這就是個形容詞,做名詞時不特指。然後,我們可愛的白鬍子前輩們形容詞做名詞使用,只求傳神好記,不求定量嚴謹。

所以樓上的不要爭了好嗎??

古文普及完畢。

現在題主,以毒攻毒=免疫,所以進入西醫領域。一切看Jing 和黃大夫的答案,以他們為準。

PS. 還有,有些人拿毒蛇泡酒【強身健體】的,並非毫無道理。

【資料:蛇酒有祛風活絡、形氣和血、滋陰壯陽、祛濕散寒的等功效。能治療風濕性癱瘓症、中風傷寒、半身不遂、骨節疼痛、口眼歪斜、麻風等癥狀,特別是對風濕性病症的療效尤為顯著。

有很好的強身健體、驅除瘴氣、毒氣的功效,能治療多種疾病。馳名中外的三蛇酒、五蛇酒、蛇膽酒、蛇鞭酒、龜蛇酒等都堪稱是治病祛疾,滋補強身的佳品。.蛇酒含多種人體所需元素,是人體高級滋補品。經常適量飲用,具有治療偏頭痛、腰風、腳風、年久風。】

抱歉剛才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非常抱歉。剛才和Jing 說了一下,對此存疑。蛇酒對人體的藥效來自於蛇毒里的物質,目前只能從現象上來說,的確有效,因為幾百上千年的中國人「試藥」試出來的經驗。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增強免疫力 和對風濕病有明顯療效,(其他療效看看就好,別太當真)但原因存疑。

還是那句話,到了這裡,如有衝突,一切以樓上的兩位醫生為準。

ps ps :忘了文學吧真的!真的!真的!!文學上的【生動,誇張】就是醫學上的【胡說八道】啊!!!

有本書《以毒攻毒中醫藥學》,有興趣看看。如果有問題,再來討論好不好?這樣才比較有價值。

忘了文學作品!忘了武俠小說!!!(一群人拿著文學作品裡的東西吵來吵去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愛?)


題主所引<輟耕錄>中的以毒攻毒大概是九一丹、黑虎丹、化腐生肌散這類以汞等重金屬元素祛除瘡瘍感染促使癒合的方法。哦親,我並不是武俠小說中毒患者,這幾種葯現在還在使用,而且效果很不錯。本來很想藉此機會複習一下中藥藥性並聲討一干以中藥毒性抵制中醫的sb們,但字太多、打著累,罷。況且如果你有興趣瞄一眼西藥說明書中那長長的一串不良反應,你會發現西醫明顯更樂於以毒攻毒。總之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難免有毒副作用的時候,這時請找一個明白人諮詢一下(請勿太信任度娘的話),先確定您沒有被坑,再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吧?


隨口問一句,中醫什麼時候說過以毒攻毒了?是不是教材里的?黑人黑到無聊了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毒」。

中國古代人粗略地把毒分為蛇毒、丹毒、葯毒。。。這些都是不科學的分類法,既不準確又不全面。

現代醫學已經到了分子結構的水平,因此,把毒做了藥理病理分析,分為有機毒和無機毒。動植物的生物毒都屬於有機毒,礦物毒屬於無機毒。

中醫里的以毒攻毒,只是採用了部分微量的生物毒和礦物來作為藥物治療,缺乏藥性和藥量的量化試驗分析,全憑經驗和想像,在現代社會裡實在不足取。


方士路過,本打算不再參與此類話題,但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大體掃了下答案,基本只有 @葛衫 說到了點子上,其他幾位談到了「免疫」問題,勉強算沾邊,不一一@了。

偽中醫粉們,你們趕緊歇菜吧,真是越描越黑……沒讀過、沒讀懂《黃帝內經》就別在這兒瞎比比了,別給中醫抹黑、丟人。

科學衛士和西醫先鋒們,感謝你們啟蒙無知民眾,並用現代醫學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我也看不慣現在的一些所謂中醫,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儘快幫中醫清理門戶。但願能破而後立。 @yskin 你加把勁兒哦~

先說總結論:沒科學依據

個人補充之一:

題目本身不成立,知乎規矩不應該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嗎?

真正的傳統中醫(至少東漢以前),不講「以毒攻毒」。「以毒攻毒」是後世的垃圾們搞出來的。

古代文學作品?呵呵。

個人補充之二:

中醫(姑且這麼叫,各位別摳什麼傳統醫學之類的字眼了啊),自與方士分野之後,每況愈下

我所謂「後世的垃圾」,不是指當下,而是始於東漢張機,即所謂的「醫聖」仲景

自張仲景開始,人們越發遠離了中醫的本質,走上了重視草藥的不歸路。

可以說,是張仲景開啟了中醫以「毒」為主要治病手段的先河。

因此,後世發展出來「以毒攻毒」,以及發展到現在,用科學方法檢測毒性成分來批判中醫,都是有根可循、一脈相承的,屬於後世中醫的自作孽。

很抱歉,抨擊了各位中醫粉心目中的大神。奈何你們不學無術,才會迷失中醫本質。

可能還有AOE抵抗的,我再補一刀吧,除了傷寒派,還有溫病派、火神派、扶陽派、理氣派等等等等,也沒走到正路上。

個人補充之三:

前面有一堆人引用了內經,但是解釋了個亂七八糟啊。

你們那個水準,不用硬著頭皮答題,真的。

實際上,毒即是葯,葯即是毒

《疏五過論》:(以下都是黃帝內經中的章節):

凡此五者,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也。故曰: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藏、六府、雌雄、表裏、刺灸、砭石、毒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治病之道,氣內為寶,循求其理,求之不得,過在表裏。守數據治,無失俞理,能行此術,終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藏菀熟,癰發六府。診病不審,是謂失常,謹守此治,與經相明,上經下經,揆度陰陽,奇恆五中,決以明堂,審於終始,可以橫行。

天、地;陰、陽;四時;經、紀……毒、葯……屬並列關係。

我知道多數人不喜歡中醫,中醫的寒熱虛實等等,我就不在這兒跟各位廢話了,就用@葛衫說的「偏性」一詞吧,我覺得這個詞很棒。

無偏性的就是有偏性的就是

體內陰陽五行不偏的時候,就用不偏的東西調節。偏的時候,就要用偏(其它方向)的來調節。

很可悲的是,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東西,不單單是中草藥,還包括各種植物、動物、無機物等等……都是有偏性的。

換句話說,絕大多數食物(內服)、藥物(內服、外用),都!是!毒!

無論微量、適量、過量,總歸會對人體產生影響,這倒是符合科學理論的。(畫外音:民科們,趕緊拿小本本記下來!)

《五常政大論》:

故曰:補上下者從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熱盛衰而調之。故曰:上取下取,內取外取,以求其過。能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此之謂也。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治溫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溫,熱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補之寫之,久新同法。

帝曰:病在中,而不實不堅,且聚且散,柰何。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無積者求其藏,虛則補之,藥以袪之,食以隨之,行水漬之,和其中外,可使畢已。

帝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

歧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天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樓上某位兄台解釋的真是醉了……十去其六,你以為是治十個死六個?那其實就是在講偏性

偏性旺盛之葯,即為大毒,用它治病,殺敵一千自損四百,可治癒六成疾病而已。

無偏性之葯,即為無毒,用它治病,可治癒九成。

那麼,治來治去,最好情況就是還剩下一成疾病,怎麼辦呢?中醫豈不是治不好病?

沒錯,只會依靠藥物的中醫(自張仲景以來愈演愈烈),就是治不好病,剩下的就是靠患者的自愈能力

個人補充之四:

實際上,到了用藥、用毒的地步,已經是下策了。

《逆順》:

黃帝曰:候其可刺奈何?

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襲者也;與其形之盛者也;與其病之與脈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毀傷,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這段話大家很熟悉了吧?

多數的病,在傳統中醫眼裡根本不叫病,只是陰陽、五行、經絡失衡而已。

只要佐以一些簡單手段,如針、灸、飲、食、作、息等等,便可治未病

至於以上手段的有效性、科學性,在此不作討論,也不接受批評,我就愛修仙,你咬我啊!

個人補充之五:

忘了說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毒藥」了,尤其是爭議最大的硃砂、雄黃等等。

這些東西,偏性極大,就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好幾百的那種大毒。砒霜、嗎啡亦然。

某些病入膏肓之際,不用大毒,可能眼前就是個死;用了,或許能保一命,但後遺症難免。

當然,前提是醫生知道:1、什麼時候該用 2、用多少 3、怎麼用 排名分先後

可惜的是,現在多數中醫,只知道怎麼用(炮製、服法),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癥狀、經絡、時辰)用多少(劑量、品質)

用錯了時間、劑量,無疑是弊大於利的。

鑒於當下中醫普遍較低的水準,我倒是支持《藥典》禁掉這些毒藥。

就說這些吧。

希望大家保重身體,少吃「毒」。


是葯三分毒,中藥沒有副作用

這兩句話是中醫常提的

自己看看是不是有點矛盾啊

自己不去檢測副作用,就是沒有副作用,真是嚴謹的中醫啊

說中醫沒提過自己無副作用的,看過神農本草經么?

知道什麼是上品葯么?

知道上品葯是:「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知道排上品葯第一位的是什麼嗎?丹砂!

知道丹砂的成分是什麼嗎?氧化汞!

知道氧化汞有啥副作用嗎?當然沒有了,不就是有點重金屬么,哈哈。


中醫引以為傲的醫學巨作《黃帝內經》中曾提到過以毒攻毒,當然這本「巨作」也說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大意就是用毒治病時要小心為妙,不然會死人的,恐怕是中醫以此法治死了太多的人吧?最可笑的是,中醫把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法也歸功於中醫,說這是以毒攻毒的典型案例,是中醫開創的先河,我呸,這好像在說槍炮也是中國人發明的一樣(因為我們發明了火藥)。

以毒攻毒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中醫「治病」歷來都是靠看錶象來「診斷」,並不能了解引起表象疾病的病因,比如中醫把口腔的各種炎症一律統稱為上火,而為什麼會上火,中醫給出的答案只有類似什麼身體火氣過旺、吃了帶火的食物等等,開的中藥無非就是什麼清熱解毒去火的功效,我相信具有一點生物學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口腔所謂上火一般情況下就是細菌引起的口腔炎症,當然初期的口腔癌也會導致中醫所謂的上火癥狀(比如潰瘍),如果此時還繼續吃中藥那就是耽誤病情了。再說以毒攻毒,舉個中醫最引以為傲的例子來說明以毒攻毒就是無須有的事,那就是所謂的砒霜可以治療白血病,下面我引用一位醫學博士對於所謂砒霜可以治療白血病的原理的話:砒霜的有效成分是砷,三氧化砷作用於PML-RAR蛋白,抑制APL細胞的生長促進凋零從而起治療作用。而它的毒性機理複雜,主要是因為抑制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和它的治療機理完全不同,中醫對此了解嗎?如果按照中醫的以毒攻毒法,估計直接就把砒霜給人吃了,太可笑了。(雖然這個例子中的治療方法是現代醫學發明的,但我一直搞不明白中醫及中醫粉為何都這麼自豪,他們總說:看,砒霜這麼毒的東西都能治病,說明以毒攻毒是存在的,我再呸)。

最後再舉個例子說說中醫的以毒攻毒確實有效(矛盾嗎?不矛盾,看完便知),中醫治療小兒哭啼有個方法就是給他們吃硃砂,號稱可以清心鎮驚,安神解毒,用於心悸易驚,失眠多夢,癲癇發狂,小兒驚風,事實呢?事實上,硃砂是混合物,含硫化汞、遊離汞、可溶汞,成人一次服5~10g硃砂可引起急性汞中毒,汞中毒是什麼概念大家可自行查詢,嬰兒吃完含硃砂的中藥後會出現輕微神經性中毒,不哭不鬧那是肯定的了,所以中醫通過此表象斷定,硃砂可安神鎮驚,如果把小兒哭鬧當做是一種毒的話,那硃砂確實是做到了以毒攻毒(給嬰兒吃硃砂跟殺人有何區別?)。

總結:不光以毒攻毒是扯蛋,整個中醫就是扯蛋,全世界很多中等及發達國家早就廢除了類似中醫這種傳統醫學而改為大力發展現代醫學以造福本國人民,而只有中國這樣的大國還在大力提倡發展中醫文化來毒害無數無知的國民,看到沒?「大力發展中醫文化」,醫學都變成文化了,可笑不?

說了這麼多可能有人說我故意黑中醫,黑不黑,我想有點獨立思考的人都會明白,跟中醫粉辯論也沒用,所以你說我黑就黑吧,至少希望那些還有些獨立思考能力的還在迷信中醫的人能看清中醫是什麼樣子的就可以了。


沒有科學依據,更準確的說是沒有現代醫學依據,這玩意誕生於源遠流長的歷史上游,頂多只有經驗依據。挖鼻屎,我不知道真正的古代中醫怎麼弄葯的,但是大部分影視作品都很強調中醫配藥的量。這種沒離開計量談毒性,也算一種科學了吧。


題主以及樓上一些朋友完全就理解錯了「以毒攻毒」的意思,第一個毒指的是藥物的偏性,第二個毒指的是毒瘡、瘰癧癭疥等,根本不是中毒的意思,《素問·臟氣法時論》曰:「毒藥攻邪「,「以毒攻毒」簡單說就是用猛藥治頑症。

很想解釋下所謂「是藥三分毒」,所謂」上藥養命,中藥養性,下藥治病「,下藥就是偏性大的」毒藥「,凡藥物都有偏性,無偏性則不能療疾。每種中藥都有其四性五味,溫熱寒涼、辛苦酸甘咸。存在偏性才能夠調和陰陽,祛邪扶正。天生萬物,各有不同,中正平和之藥,如靈芝、甘草、大棗等,也自有其特質,帶著些許偏性。

對自己不了解的領域保持敬畏,不要用自己狹隘的思維去解釋世界,拿科學大棒打人顯得自己很高端?


題目有很強的偏向性(好吧我就不說題目非常流氓了)。

中醫學又不是科學,有沒有科學依據有什麼關係?如果題主是以一個客觀的態度在提問的話,那麼就應該問「以毒攻毒」有沒有中醫理論的依據,或者
「以毒攻毒」有沒有臨床事實依據。

首先中醫學中的毒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廣義的毒,指藥物的偏性,第二個是狹義的毒,指藥物對機體的傷害。因此毒藥也有相對應的兩過概念,一指所有藥物,一指會對機體造成組織傷害或功能障礙的葯。至於「以毒攻毒」中兩個「毒」究竟作何解,目前沒有定論,事實上連這方面的討論都很少。

然後要明確「以毒攻毒」在中醫理論中的地位。以毒攻毒是一個遊離在中醫藥治療理論體系邊緣的理論,在主流治療理論中,幾乎沒有她的身影。她在主流治療理論中的唯一一個出現,是一個功效,這個功效就叫做「攻毒」。但是當代中藥學並沒有對此作更多闡釋,而且這裡的攻毒都是針對熱毒瘡癰,而且以外用為主。事實上在我看來,這個功效實在多餘,說拔膿去腐就可以了。因為以毒攻毒這個說法根本就沒有在理論體系內,只是遇到一些毒藥對瘡癰外用可以去除腐肉,而套上了以毒攻毒這個民間說法,後來就沿用下來而已,將「攻毒」納入功效的條件根本就不成熟,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還未經檢驗,事實上也不成理論的民間說法而已(題目所說的《輟耕錄》就直接是本文人筆記好吧?跟醫學沒有一毛錢關係好吧)。

至於題目說的中了一種毒劑的毒可被另一種毒劑解,這種情況管他中醫西醫多得很好吧?(淚)還有題目說由於「上火」引發一些身體不適而食用辛辣食品就能夠改善……大哥求你告訴我你是聽誰說的(淚),我請求代表全國中醫消滅他(淚)。

還有泡的蛇酒,說藥效來自蛇牙中的蛇毒這個出處在哪裡啊?我以為作為蛋白質的蛇毒應該早失活了啊(囧),更何況最後還要口服。

還有,@影夜同學的以毒攻毒是中醫的「免疫」理論我實在難以理解……

補充一點,雖然知乎上面討論中醫的問題很多,但是……大多還是聊中西醫對比的話題吧?其實沒有誰在這裡就中醫內部的學術分歧進行討論,所以我關於「攻毒」這個功效究竟應不應該納入中藥功效理論體系的闡述大家無視吧……

總而言之,我的看法就是,以毒攻毒是個太粗陋的理論,只有在它出現了進一步的發展之後,才有討論的意義,對這個課題感興趣的童鞋們,歡迎你們對該課題進行研究。


最近在學生理學,課上老師給放了一個視頻,具體鏈接我還得找找,主要內容大概如下:中國某地家庭生了13個孩子,前十二個全都死掉了,第十三個被另一家庭收養。經檢查這是一種血液遺傳病,跟血小板有關,生父生母基因缺陷,生出來的小孩兒百分百患病。經西醫臨床治療,在四個月後各項指標均低於正常值,轉而採用中醫以毒攻毒療法,把各種劇毒的東西入葯,患者血液中各項指標均正常,後續仍需跟進。不過這個讓我對中醫以毒攻毒刮目相看。


中醫歷來有「以毒攻毒」之說,是指某些毒性較大的藥物有著顯著的治療作用。在保證用藥安全的前提下,可用適量的有毒藥物來治療惡瘡腫毒、疥癬、瘰癧癭瘤、癌腫症瘕等病情較重、頑固難愈的疾病。

以抗腫瘤中藥為例,抗腫瘤中藥中有一類藥性峻猛、毒性劇烈,用以治療腫瘤邪毒壅盛的藥物。邪毒瘀結病體是腫瘤病的共同病理特徵。

歷代醫家及民間流傳治療癌症的方葯大多屬於這一類。毒陷邪深,非攻不克,以藥物治之,可直達病所,起到攻堅蝕瘡、破瘀散結、消腫除塊之效。故民間稱此為「以毒攻毒」。


有。中醫的醫理是「五行相剋,陰陽相諧」。中醫用藥的第一目標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患者的身體。

中醫是用藥物刺激患者的身體,令其身體纏身能力去對抗病毒或者產生某種物質去對抗病毒,這是中醫在幾千年來通過「實踐」或「經驗」發展起來後所形成的一種獨有的特徵。

它不像西醫那樣,它的思想是直接作用於靶向目標,它的特點就是快速高效毫無顧忌,不會去考慮患者的身體本身。中醫認為人的身體應該是像太極那樣運動、和諧、相調的。所有就有了「以毒攻毒」的這個說法。

那什麼是「以毒攻毒」呢?中醫中有句名言即「是葯三分毒」,也就是說這個「以毒攻毒」其實可以普遍地認為就是中醫的醫理,它的用藥思想。因為中醫認為只要是葯,它就是有毒的。為什麼?因為中醫認為在用藥的過程中本身就破壞了身體陰陽和諧的規律。所以,我們通常會覺得中醫治病非常慢,不像西醫那樣顯著,這是因為它始終試圖在遵循這個規律。也正是這個原因,才會有人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中醫總是在說「調理」、「養生」,其實中醫更主張「病」治在平時。因為老祖宗們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認識到只要是人,只要是吃五穀雜糧的就避免不了生老病死,這本身就是一個客觀規律,所以要時時注意「治病」即「養生」、「調理」。

總的來說這種觀點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了醫學,已經上升到了一種思想,這是一種來源對自然的客觀認知(當然,還未必完善),結合了道學的思想。

所以,本人非常反感諸如方舟子這些整日聲討中醫,叫囂廢除中醫的所謂「打假鬥士」。因為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個真正的認識,他們骨子裡就是植根於西方的科學思想,已經習慣用「化約論」的邏輯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事物。豈知,中醫進過了幾千年地發展,豈是一個「廢」字就可了得的?


我說一下我的理解,要理解以毒攻毒,首先要理解什麼是毒(大致你不能用現代漢語里的解釋來理解,至少也得看看《說文》或者《康熙字典》),《內經》里說「毒藥攻邪」,這裡的毒藥泛指整個草藥或中藥系統,其所以能攻邪是因為藥物的偏性,例如:大熱,大寒,大涼等。人體生病也是因為身體出現了偏性,所以以一種偏性來糾正另一種偏性就是以毒攻毒的策略。例如,中醫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就是取其偏性治其偏性。而且這個方法要適可而止。是建立在不傷正氣的前提下的。所以《內經》里有這兩段相互印證:「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素問·五常政大論》。這也是為什麼說是葯三分毒的原因(因其偏性)。所以凡是認為中醫沒有毒副作用的基本是不理解中醫的以訛傳訛。而且中醫用藥必須辯證,病一樣不一定治法一樣《內經——異法方宜論》,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不一樣,不明就裡的亂用藥吃出問題只能怪自己愚昧,怨不得別人。

至於科學依據這個現代名詞,你認為有就有,認為沒有就沒有,每個人理解不一樣。


偏性就是毒,偏得小是小毒;偏得大是大毒。你自己生病,是你自己偏了,那就用偏的東西來矯正你身體的偏。基本想法就是這個

比如你寒,可以弄點熱的,小的弄點姜啥的,大的我就不說了。。比如花椒啥的也是熱的吧,這貨記得啥書上寫的是小毒。

如果說人笨也是偏,又說核桃可以補腦,這個是不是以毒攻毒我就不大確定了。


用現代科技思維去理解傳統中醫,就如用農業時代思維去理解現代互聯網。


我覺得布拉德?皮特的最新電影《殭屍世界大戰》很好的詮釋了以毒攻毒這個理念。雖然電影可能只是猜想,但應該也有它的合理之處。

補充:

我爺爺是中醫,我爸爸也是,不過到我這可能要失傳了。因為小時候家教較嚴,父母平時也懶得跟我解釋各種藥物的藥理,所以對中醫認識並不多。

在看了這個問題之後,我去問我爸,他跟我講爺爺已經遇到一位病人,腳拇指爛掉,而且一直要往身體上蔓延,據說是骨髓炎,皮都爛掉了,連最外面的骨頭關節都掉了。然後我爺爺就讓我把去猜一種草藥跟公雞(不是普通的公雞,要那種攻擊性很強的那種,具體我也不太懂,據說這種公雞有毒)一起燉,然後吃掉。結果病真的好了。當然這可能是個例,對不同的人不一定適用。

@Jing 我覺得你的答案帶有點太主觀臆斷了。就劑量問題肯定是根據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症而採用不同的劑量,並無一個確定的數字,你作為一個藥劑師,對這種應該更清楚吧。


推薦閱讀:

如果一個人能夠自圓其說且別人無法反駁,那麼這個人是否就能說自己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
正數的無窮大是負數嗎?
「說曹操曹操到」這一現象有什麼科學依據可以解釋么?
外國在哪些領域只能依靠中國?
為什麼會有「我」這個自我意識?

TAG:科學爭議 | 科學依據 | 醫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