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於你來說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
你待過嗎,你想著離開,還是正準備馬不停蹄的奔往而來
你是南方人?北方人?北京人?不是北京人? 你深處何處又對北京有怎麼樣的感覺? 是愛恨還是五味雜陳?
貼一段自己的舊文吧。
北京北京是一句江湖切口。讀書的人想到馮唐,聽歌的人想到汪峰。而十年前在昌平生活過的人,一個激靈想到的肯定是晚九點後的陽光巷口,凜凜寒風中招攬乘客的黑車司機。
畢業後我住在一個叫做劉家窯東里的地方。一個破舊的八十年代社區。
北京地名里有趣的頗多。上大學的時候總喜歡搜集些稀奇古怪的,聊天時候時不時抖兩個出來,比現在的段子好用。有味兒的,奶子房騷子營菜市口馬圈;有魂兒的,公主墳八王墳索家墳鐵獅子墳;賣東西的,花市米市騾馬市;造東西的,大北窯鐵匠營琉璃廠。畢業以後住到了劉家窯,認認真真百度百科了半天南城的地名。從此之後,逢人便介紹說我住劉家窯,不是窯廠的窯,是窯子的窯。人說喊什麼缺什麼,我覺得這在我身上,不適用。
北京的交通已經糟糕到無可救藥的程度,所以天氣不是很涼的時候,下班後我會早早吃完食堂,插著耳機背著包,從東單一路向南溜達回家。走路的一個好處是不用跟任何人保持同步,這對號稱孤獨患者的人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我量過地圖,這段路六公里,走路大概一個鐘頭。崇內到磁器口是需要全速前進的地段,無論是同仁門前纏著繃帶拄著拐的病號,還是新世界門前三五成群又各自為戰的收卡販子,都讓人對生活心生畏懼。而走到落日餘暉下的永定河畔,會習慣性的駐足三五分鐘,看一看岸邊屏息垂釣的老人,等著下一輛火車從玉蜓橋上高速駛過,數一數車廂一共有幾節。
我喜歡看火車。讀研時候常趿拉著人字拖穿過學校南面的城中村,去四道口的水果市場買幾根便宜香蕉,然後出來靠在道口邊的書報亭,邊剝香蕉邊等火車來。道口的燈由綠轉紅,安全護欄笨笨的落下,警示鐘聲如約響起。偶爾有急性子偷越道口,工作人員便會跑出小屋,指著遠去的矯健身影破口大罵幾句。鐺鐺聲中綠皮火車從北京北站緩緩駛來,速度剛好可以辨認窗邊乘客的相貌,我嚼著香蕉想像著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各式劇情,目送他們離開視線。我並不是一個愛吃水果的人,所以買水果這個借口牽強得很,就好像我現在為了鍛煉身體而走路回家一樣。
我所剩無多的地理知識告訴我,北京緯度相對較高,所以日照時間變化明顯。也就是說,我所謂的下班後永定河畔看落日,一年也沒多少光景,考慮到我變幻莫測的工作強度,眯著眼睛數夕陽下的車廂的機會,更是寥寥無幾。
於是我格外珍惜。
公眾號:bianchibianguang(邊吃邊逛)北京啊,三次進京。零零散散加在一起一倆月的時間。南四環,北四環基本步行走過一遍。第一次去,雖然也算小見過世面,但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小鎮土鱉,還是覺得很多東西看起來很屌,很多東西是第一次接觸。比如第一次坐地鐵。初到北京也許是新奇也好,疲憊也罷,在北京呆的前二十四個小時,內心不斷有一個聲音在重複,我在北京!同時也有很多惶恐,因為我在北京,這十幾年的對北京的片段記憶和擦邊的各種資料也隨時準備著閃現出來。包括很多負面的歷史(翻牆多了綜合症),又開始一言一行謹慎起來。之後因為不是去旅行觀光的,在做一個項目,所以很多時候體驗的北京是比觀光客更進一步的。物價其實還好,來自一個物價同樣很高的旅遊城市,北京的物價比起來只是高一點吧,心理上沒什麼很大的落差。由於不是太土鱉,北京的超市商場什麼的逛起來感覺也就那樣,買不起的咱也不懂什麼文化,什麼牌子的,買的起的在家鄉也見過。公交和地鐵,公交可以跑幾十站甚至上百,票價也要分段刷。地鐵感覺很快很方便,可是見識到上下班高峰期,還有那種地下感覺沒多久,上地面發現已黃昏的感覺。各種失落吧。太大了,太快了,太急了。這樣一座城市,我想很多事都要在出門前想好,然後儘力趕路。最後,我累了,癱坐在磁器口地鐵站的休息座上,觀察著急切的人群。
第二天我起的很早,六點多的地鐵,很多人臉上的倦容,職業女性一臉的憔悴,還有厚厚的粉底。
坐在五萬一平房價的南三環某日租房的馬桶上,我盤算著我可能奮鬥一輩子也掙不來這麼一套房。後面的事就更呵呵了。項目很順利。以至於有機會夜遊北京,從天安門附近的一小區穿王府井,大會堂,正陽門,到前門最後在菜市口打車回南三環。在晚上十點呼家樓步行到凌晨三點的北京站。三里屯,北四環的很多高校,國圖,鳥巢,水立方的那片沒什麼人的好公園。很喜歡,很開眼。我感覺,北京很好,可我不喜歡。也沒什麼想念的。對了,有幸趕上北京12年那場四十年一遇的大暴雨,第二天的天空,超級燦爛!晴的假!藍的過分。暴雨那晚,我住在三十一晚的地下六人間。我在北京住過三十的地下旅社,防空洞改的出租屋,寬敞明亮的日租房,還算豪華的488套間,大多數旅行者選擇的青年旅舍。
我在北京吃了有名的大飯館,還有犄角旮旯吃著舒服的超值小店。我在北京走過了超多街道,記住的不多,印象中超多人在北京過活,北京壓力也不小。深夜的北京街道也沒什麼人,和我去之前想的不一樣。哈哈,原來真是小城市思維,大城市的夜生活有,但是誰沒事在馬路上撒歡。北京夜晚的街道也是那麼安靜清消。三里屯那邊的酒吧街至今難忘,呆了很久。在北京讀的大學。大陸最喜歡的城市就是北京了。因為小時候並不在一個城市長大,現在心裡最把北京當成家鄉。
對一座城市的感覺融合了在這裡的回憶,經過的事情,遇到的人。
多少次從張自忠路一家小酒吧開始聊天兒(有自家種的薄荷,做Mojito是最棒了),然後一路沿著走到鑼鼓巷後海凌晨三點說累了叮叮噹去日昌排隊吃豆豉鳳爪阿。離開北京之後,想想冬天那種灰色的牆,枝枝丫丫的樹,就知道自己有多愛這城市。有種蕭瑟大氣的美感。有一回不怎麼舒暢,正好看《李獻計歷險記》,那種典型的京腔調調,有種什麼都不用說的安慰。
北京人有種蠻不在乎的調調兒,管明天怎麼樣呢,得現在快活。哎,我愛死這點了。
馮唐有一段寫北京的特別貼切,
「黃芪喜歡北京,他能體會到北京真正的好處。我問他是不是覺得北京有一種神奇的腐朽,這樣大的一塊地方,這樣大了這麼久,彷彿陽光之下,沒有太多新鮮的東西,有一顆平常的心就好了。感覺太好、大驚小怪、自作多情,都很容易被人認為是傻逼的。黃芪笑了,說到了北京才知道色空之間只是薄薄的一張紙。數據中,是可以分析出規律的,數據多了,規律就變得非常顯眼,不會統計,不用分析,也能知道。北京腐朽的時間太長了,在裡面待久了,不讀二十四史,心裡也會有濃濃的流逝感,感覺到規律。駱駝祥子和的士司機,綠呢大轎和賓士六百,八大胡同和八大藝術院校,青樓和夜總會,他們之間的區別也只是薄薄的一張紙。沒人很快就會老的,英雄很快就會被忘記的,一眨眼,荒草就已經齊腰高了。我問黃芪信不信,人是有靈魂的。黃芪說,人至少是有人氣的。我想,一把茶壺,茶葉在茶壺裡面泡過一段時間,即使茶水被喝光了,即使茶葉被倒出來了,茶氣還是在的。北京是個大茶壺,太多性情中人像茶葉一樣在北京泡過,即使性情被耗沒了,即使人可能也死掉了,但是人氣還在,彷彿茶氣。鬼是沒有重量的,我想,死人的人氣也不會很沉吧,粉塵污染一樣的,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漂浮在這座城市上空,沒有一時一刻停止過思考。」這是我們愛北京的地方。其實現在想想心情有點複雜的,上回回去,張自忠路那個最愛的酒吧都關了。好些地方沒了,然後空氣越來越差。。唔。
最後再轉一篇吧。東東槍說的好清楚了。
《只恨你無言啞口》
東東槍 | 發表於2013年01月22日 23:50 | 歸類於【碎零零拉扯些肉麻文章】《只恨你無言啞口》文/東東槍北京市東城區的官方微博前些天發布了一系列關於「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啟動」的文字消息,緊接著就有一小撮熱心群眾在後邊回復問「你有大爺么?」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也想知道。2008年春天的某個深夜,我曾在鐘樓與鼓樓之間的那片小廣場閑走了幾遭。那時夜靜人稀,正好胡思亂想,瞧著一左一右兩頭高大的建築立在黑漆漆的夜裡,那麼安靜沉著、樸素莊嚴,就更不自覺地搞出了不少感慨。霎時間,彷彿感覺這鐘樓鼓樓都是前生見過的,如今再見,我瞧它們陌生卻熟悉,它們瞧我熟悉又陌生,雖然無話可說,但這憑這份兒沉默,就分明已經是過命的交情。忽然就又想起史鐵生對地壇的感覺——茫茫的時空中,彷彿是它一直等我今夜到此。那一刻,簡直要含著熱淚唱幾句「原來你也在這裡」才好。於是,那晚,我在鐘樓腳下,沒頭沒尾地想起幾句話來,記在了手機上,那幾句話是「六百年前相見,六百年後相逢。只恨你無言啞口,不能對飲到天明。」
其實我也知道這鐘樓是元朝(約700年前)初建,明朝(約600年前)重建,清乾隆時(約300年前)再次重建的——那為什麼是「六百年」?我哪知道。或許是前生之我600年前曾到此處?我算了算,那大約是大明永樂初年的事,那一年的我是怎樣的面貌,是怎樣的機緣讓我來到這裡?我思想再三,確認是忘了。
但我記得這輩子是怎樣來的——2001年夏天,我參與一個小劇場話劇的演出,演出地點在帽兒衚衕的中央實驗話劇院小劇場,那些天里,每天要坐公交車從我就讀的大學趕到地安門外,鼓樓是必經之地。那段時間,是我第一次與鐘鼓樓那麼親近。還記得某天,公交車從鼓樓東大街向西行進時,一同去演戲的一個上海姑娘瞧著窗外說:我們上海是沒有這種亂糟糟的地方的呀。我聽了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抬頭看看,鼓樓就在那亂糟糟的街道前方安安穩穩地立著,好像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的樣子。我好像還挺盼望鼓樓能開口說句什麼的吧——它見過的世面多啊。可直到車駛過鼓樓,左轉,進入地安門外大街,它也還是一句話都沒說。後來我想,這樣也好。
再後來,就常來常往了。
這些年裡,我一度很喜歡吃鼓樓西側一家涮肉館子。起初是被一位天津老哥帶去的,後來就也常帶自己的朋友去。喜歡他家的鮮羊肉和門釘兒肉餅,好多人生大事都是在那兒守著銅火鍋就著二鍋頭談定的。
還一度常去那小廣場旁的「疆進酒」看各類民謠搖滾演出。看那些或窮或富或帥或丑的歌手在那土坯房裡唱著他們的自己的歌兒,跟著他們一塊兒唱,一塊兒笑,一塊兒碰杯喝啤酒,憋不住了就起身去北邊兒小衚衕里的公共廁所撒尿。
還跟人去過幾次鐘樓旁邊的另一個小酒吧。那酒吧有一屋頂露台,除了蚊子多點兒,哪兒都好。夏天的晚上坐在上頭喝酒,基本上就是坐在鐘樓的腰眼兒旁邊兒了。尤其適合帶外地朋友來,人家可能也沒覺著有什麼不一樣,可自己就覺著特別體面,彷彿是不言而喻地跟人家宣示:瞧見沒有,這是鐘樓,我哥們兒?
還在鼓樓的牆根兒底下喝過幾回酒。每到夏天的晚上,鼓樓的東牆根兒下,也就是著名的姚記炒肝兒那附近,就有燒烤攤兒擺出幾張小桌來。俗話不是說「小臟串兒就酒,越喝越有」么?是不是越喝越有還得留給歷史去證明,但越喝越高興是經得起考驗的。還記得有一次在那牆根兒喝酒,附近有一桌是一滿世界到處閑逛的外國小夥子,另一桌坐著一光膀子的本地老哥,喝著喝著倆人就中文摻英文地聊一塊兒去了,再後來就並成一桌了。我後來常想,在我的人生經驗中,頭一次真真切切地覺得「天下大同」這四個字顯靈,就是那一回了。
鐘樓鼓樓,也不是光北京有。別的地兒的我也見過一些,比方天津的鼓樓。2000年修的吧,嶄新嶄新的,跟塑料的似的。西安的體面多了,高大威嚴,但可能是太威嚴了,老覺著有點兒故作凜然。相比之下,還是北京的這鐘鼓樓更有人間煙火氣,更讓人覺著親近隨和。
不過,可能也太隨和了。何勇唱「鐘鼓樓吸著那塵煙,任你們畫著它的臉」。任人塗抹面目的鐘鼓樓,總是不言不語,手無縛雞之力的鐘鼓樓,難免被日新月異。
關於那則「北京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正式啟動」的新聞,看到」恢復整治「四個字,我的偏見就來作祟,開始作出判斷:這恐怕是個挺操蛋的事兒吧?稍微追究了一下,看了看各路評說——果然是個很操蛋的事兒。
於是第一次覺得「鐘鼓樓吸著那塵煙」其實也是個平靜幸福的姿態。只怕很快,日新月異的鐘鼓樓旁,連那塵煙也沒了如今的樸素滋味。
我不知道「日新月異」四個字是不是一直是個褒義詞。是近幾十年來這四個字才成為人們心中默認的贊語,還是自古以來人們就一直喜歡不斷日新月異的世界?我只知道,以日新月異為美的時代里,仍有些戀舊的人,盼著別都那麼日新月異,別老那麼日新月異才好。
這當然是螳臂當車般的愚昧想法,但近幾年讀到的一些書也讓我相信:以往總被默認為真理的「時代在不斷進步」,或許是個謊言——人類社會不能以簡單的進化論觀點來解釋,時代或許向前,但也可能後退。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所有改變都該被默認為進步。
但不知那啞口無言的鐘鼓二樓,又有怎樣的看法。帝都 + 霧霾? 反正沒去過也沒打算去= =
家。
以前沒出過門的時候,覺得北京怎麼也是首都,必須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後來有機會去工作,想著電視裡面說的住房問題,神馬住魚龍混雜的地下室,我就後怕了。到現在我也還沒去過,想著哪天我要去了必須去滑一次雪。
"If you love him, bring him to New York, it"s heaven. If you hate him, bring him to New York, it"s hell."感覺這句話中的NY換成北京也是適用的
東北人
不知是因為自己真的愛這個地方還是真的比較幸運感覺北漂的生活並沒有傳說中的牛鬼蛇神或許真正的苦難還未來到吧~想起了多年前網上流傳的那篇文章《北京這個地方》很多話能代表奮鬥在北京底層人們的內心:北京是一個三十歲沒結婚都不嫌晚的地方 -北京是一個你在馬路上大吼一聲卻無人理睬的地方 -
在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裡我感到了無限的機遇與無奈。。。
說起北京讓我又想起了《北京的愛情故事》里的石小孟、或許這就是現實、、、
但願每一個在北京工作或北漂的異鄉人,都有一個好的結果、、
無論生活給予了我們什麼樣的生活。都要坦然面對。。。青春無悔。。。
不想留下,不甘離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國際交往中心,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和管理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在地……北京就是讓太多太多這種後綴拖累了。在北京人眼裡,北京不是首都,不是眾矢之的。北京只是家。大早上天安門睡眼惺忪的看升旗,排大隊去吃什麼不三不四的文宇乳酪,那都不是北京人——起碼大多數北京人從來不這麼做。儘管近年來空氣變差、交通變堵、人越來越多、放假越來越高。嘴裡罵著,但我們從來沒打算離開過,因為這兒是家啊!即便前門已經沒了,天橋已經沒了,大柵欄已經沒了,王府井已經沒了,慢慢地北京的老景觀全沒了,但我還是不想離開,因為這兒是家啊!她永遠是記憶中那個北京,鴿子鳴著鴿哨從天空中飛過,搖著蒲扇的光膀子大爺在街邊兒下象棋,帶著紅箍的大媽聊著家長里短兒……
冬儲大白菜味兒、煤煙味兒、小豆冰棍兒味兒,還有夜雨打落的槐花兒香味兒……」
——北島《城門開》
意味著四年全世界最好的生活
意味著不計其數個凌晨四點意味著成長與彷徨意味著失戀與戀愛我太喜歡這裡了。以前不喜歡。但去年秋天回到這裡時,出了南站,聞到了北京秋天特有的那種空氣,我情不自禁打了個冷顫。天不冷,但北京給了我一記thrill。北京像是我最熟悉的愛人,我知道他所有不好,可就在那個瞬間,我想起了他所有的好。夜,火車站下,熙熙攘攘。肩扛編織袋的我望著那高聳入雲的燈火通明,心想要是有一扇為我而亮的窗戶該有多好。
去不了的遠方
南方人在北京上大學。對於我,現在,北京是我想快點離開的地方。不是因為空氣差,房價高,壓根就沒想過這些問題。我只是想家了。。。那麼大的北京,今後屬於我的回憶也只有校園的一畝三分地,一個人騎車路過的風景,兩個人牽手逛街的溫馨。
2013年11月23日,戀愛學巡講會在北京某漢庭酒店開始了。
這是我第二次來北京,我是一個標準的南方人,當我走出火車站的時候,我聽到著無數人操著北方口音在不停聊天著,在我面前有一個大牌子,上面寫著:北京西站。我一出火車站,我只感覺到好冷,一個南方人難免在北方會凍成狗,在這幾天巡講會下來,我發現每個人來參加我巡講的兄弟都很喜歡北京,而我,不然。
我實在無法想像,一個資源只有這麼多的地方,為什麼那麼多人擠破頭的想來這裡。
這到底是為什麼?
我也實在無法理解兩個人吃一頓飯下來大概花了500多塊錢,而他卻說我這個水平在北京是屌絲,我想不通了,一頓飯500多塊錢放在武漢的話,這絕對是富帥級別的,當我問到他為什麼喜歡北京的時候,他說
其實,我也不喜歡北京,只是時間呆久了,我去其他城市,我覺得我的靈魂找不到住所,更何況,這裡是帝都,在城外的人大多想進來,城裡的人大多都不想出去,這樣會讓我覺得熱鬧一點吧。
你要讓我硬說出個什麼喜歡這裡?
我不知道,大概是因為,它的名字叫北京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北京對於我來說是個什麼樣的城市?也許,就像屌絲跟女神一樣的關係吧。只可遠觀,不可褻玩也許你會說,你自己能力不夠,在北京混不下去罷了。
呵呵,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There was no end. 騎了一上午自行車才出六環有感。
我是南方人。 小時候,北京是一個偉大的城市,北京有天安門,北京有長城,北京有中南海,北京有長安街。。。各種覺得北京高大上。小學時候去北京玩了半個月,深深覺得「北京是個大花園,壯觀無比,杭州就是個小盆景」。 後來長大了一點,長三角發展迅速,杭州也不再是小盆景了,再去北京就突然覺得北京好臟,北京話也不好聽,北京除了是首都以外哪點都比不上上海和杭州。於是上大學選擇了南下而非北上。 工作伊始,去北京出差的次數很頻繁,突然愛上了北京烤鴨、西單、三里屯和後海,覺得北京除了環境差以外也是一座非常有底蘊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至那時起偏見全無。可惜換了工作後,去北京少了,至今還終日盤算著啥時候去北京溜溜。
去過一次北京,呆了將近一個禮拜,記得穿著民族服飾從我身旁經過的滑板少年;記得問路回答的東南西北和自己的不辨東西;記得故宮長城的高端大氣上檔次;記得地鐵有人排隊,而地鐵規劃總是很繞;記得北大雨天的煙雨蒙蒙,如此 這些……
我是一南方人。上周,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只是去了短短的三天,對於我來說還好,其實 沒想像中的北方那麼烏煙瘴氣的(ps:我指的是 空氣預報經常的陰霾,經常的沙塵暴什麼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堵車,上下班的時間確實堵的很厲害,跟廣州比起來,廣州還都是幾條主幹道要堵而已。還有一點,就是交通有點不複雜,估計是我初到北京的原因,就三天的經歷 了解的比較少,就地鐵轉線而言,太麻煩了。我挺多朋友是在北京工作的,可在我看來,活得確實很累。工資收入不算差,職位也可以,可是 單純的租房,就得花費近大半的工資了,我想享受生活對他們而言,應該是件挺難的事情吧。
北京人,但對北京卻越來越愛不起來在也沒有兒時記憶中的樣子,太多的人,太多的車,使北京越來越不宜居。北京不再屬於當地人,而屬於有錢人,望而興嘆的房價,搖號無望的汽車,幾十萬的小學贊助費,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只是活著,而不是生活。
推薦閱讀:
※為什麼空房子很多,完全沒人居住,還要不停的蓋房子呢?
※你有哪些能告訴高二男生的忠告?
※IS勢力突然出現在台灣,台灣在不依靠大陸的情況下能否守住台灣?
※在這個寒冷的世界裡,你做過最有溫度的事情是什麼呢?
※陝西羊肉泡饃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