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競翔的預製建築廉價房能否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他的這種新型建築能做商品房或者是廠房之類的嗎?是否具有好的商業前景?

他設計的預製建築房成本比傳統建築便宜,且比活動板房更安全,現在已經用作修建學校了。

華爾街日報原文鏈接:朱競翔:在板房與混凝土建築之間尋找答案

如果無法登陸閱讀,可以看自由建築網站的轉載:朱競翔:在板房與混凝土建築之間尋找答案(組圖)


預製建築又不是啥新東西,問題早就暴露的非常透徹了。

在實驗室狀態下一切都良好,各種優點————blalala,省略一千萬字。但是一到實際施工就撲街了。說白了就是現場無法複製實驗室的各種情況,尤其是在技術工人缺乏,現場管理混亂的欠發達地區。那簡直是撲街的不能再撲街了。這個問題其實並不複雜,把一堆機器零件交給半文盲,只做過最基本上崗安全培訓的工人,現場管理極其混亂,只有簡單工具的工廠里去組裝,也是這麼個撲街的結果。否則要技術工人何用呢????當然非預製建築也是同樣的。

建築是工業化的產品,質量其實和工業化水平息息相關。工業化進程中,某些環節是無法繞過的。任何試圖繞過提高工人素質,提高現場管理水平,這些最基本的工業化要素的舉措,最後都註定是徒勞的。

就如同三哥,試圖繞過基礎設施和第二產業,直接跳到第三產業一樣,註定是掉進深不見底的大坑,然後一直往下掉。

這些整天琢磨繞開這些環節的人,說白了就是無用功。要能繞開,那不等於,工業化有另外一條更輕鬆,更容易的康庄大道可以走了!!!這就不止局限於預製建築,而是可以推廣到整個工業化體系。要是都可以繞開,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管理,反倒效率還更高………………這,不等於徹底否定工業革命以來的所有工業化進程。

當然出於營銷的目的另當別論。

最後在的說下,為什麼很多非常聰明非常能幹的人,會再這個上面犯錯。我個人認為是受西方白左那種居高臨下的慈善憐憫心態的影響。落後地區的人需要的平等的心態,真心實意的幫他們工業化,只有工業化才能改變他們的狀態。這種類似白左跑去搞慈善,以居高臨下悲憐天人,施捨的方式撒一點工業化的麵包渣,什麼適應當地水平能xXX的東西。對當地毫無用處。很快就被會當地的落所淹沒。

當地的問題不明擺嘛————欠發達,非工業化,你們JJYY非要繞那麼大個圈幹嘛。

旁邊有人說我反對裝配式住宅,可能只看了我前面的第一句話「預製建築又不是啥新東西,問題早就暴露的非常透徹了。」後面就沒看了。

在強調一遍,我不是反對裝配式住宅,而是反對去適應低工業化水平。建築師不應該把精力放在「遐想用某種方式適應低工業化水平」這種開歷史倒車的事情上去。

建築師經常自吹是龍頭專業,如果龍頭專業,都整天琢磨這種,適應低工業化水平開歷史倒車的事情,建築工業工業化水平上的去嗎???

勒·柯布西耶 寫《走向新建築》已經100年了,他號召建築師像工程師學習,號召建築向機械學習。很多建築師對此的理解,只是形式上學習,而不是在工業化方式上學習,這是遠遠不夠的。扎哈的建築為什麼是發現了「新的形式」。我覺得更具體的說是發現了「創造新形式的方法」。原來建築師創造新形式,工具是自己的大腦+紙筆。哪怕電腦製圖的普及,3D軟體圖形處理軟體也是紙筆。但是在扎哈手裡不一樣了。演算法邏輯數據結構程序+建築師大腦,才能創造出那些形式,「演算法邏輯數據結構程序」成為建築師思考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機械領域的工程師早就用牛頓力學微積分這些工業化的成果,武裝了自己的頭腦。而建築師的思想工具還停留在前牛頓,甚至前伽利略時代。所以這是工業化在建築設計上的勝利。

旁邊那個遠大的CEO說的很好,只要工業化水平上去了,以製造機械的方式和精度,來建造建築,那麼裝配式建築不是小好,是大大的好。這就是中國建築的發展方向………………向機械工業學習,以製造機械的方式來生產建築。要達到機械工業的工業化水平。

再強調一遍,我不是反對裝配式建築,是反對去適應低工業化。很多建築師,熱衷於跑到落後地區去建房子,比如本問題里的,就是跑到落後地區,建了幾棟裝配式的校舍,然後就開始BALALA………………這不是發展方向好不好。落後地區也是要脫貧,也是要提高工業化水平的,而且這個速度很快,一代人不到就天翻地覆。你搞的這堆玩意,去適應現在的落後地區,發達地區肯定又覺得標準低,而落後地區很快發展了,也很快變成標準低。你這不是和大板房一個命運嘛。天天吹什麼建築是百年大計………………建立在100年不發展之上的大計???所以落後地區的正確發展思路,應該是集中財力,建設一批關鍵節點上超前水平的基礎設施,然後以點帶面擴大。

建築師不要用俯視的優越感以做慈善的心態,去落後地區建房子。中國這幾年富裕了,對落後地區的扶貧投入加大,你做東西要有超前意識,要有發展意識。要向著先進的工業化水平靠攏。某些吹建築要適應半工業化的建築師,幹嘛不自己先適應下半工業化呢???給別人建房子就BB一堆適應半工業化的建築如何好。幹嘛不自己給自己建一個半工業化的房子,然後在這個缺水少電連廁所都沒有,啥標準都是中國50年前的房子里住個十年八年,再來吹呢??你自己都住在工業化的環境里,你的話有多可信呢?

自己在大城市享受著工業化、互聯網的便利,然後對別人吹要適應半工業化…………太白左了吧。太慈善,太悲憐天人了吧…………要不要臉,以為別人是傻子!


用電的弊端徹底暴露了,每年發生多少起電力事故!培訓電工的素質太難了,還是回到煤油燈時代吧!不!煤油燈有火,也不安全,還有那些奸商造假煤油,算了算了,看來還是用螢火蟲最可靠!

根據交管部門統計,每年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那是慘不忍睹啊!提高司機的職業節操和全民操守那是太難了,還是回到馬車時代吧!不!那也不安全,還是我們的轎子最可靠!

現在還有哪個天才有以上想法?請告訴我,我為他發紅包!天下之大,物以稀為貴!

那個宮乘風的答案怎麼能排在第一位?

我作為遠大可建CEO,19天建成57層樓世界紀錄團隊成員,作為世界裝配式、鋼結構、工廠化、節能環保建築的領跑者,作為同樣是挑戰傳統建築業的同行,我本人支持朱競翔先生在新領域的探索,並向你致以問候!對於你的勇氣深表欽佩!

鋼筋混領土技術體系是一百多年前的技術體系了!不說現實存在的諸多問題,就用哲學觀點都能想明白這項古老的技術體系在人類長河中的角色。

電動汽車即將取代燃油汽車、高鐵取代普通列車、LED燈取代普通節能燈、就連自動駕駛取代人工駕駛都不是遙遙無期,這種例子太多太多,所有的技術進步都是瞄準被取代的體系所無法規避的成本高、效能低、高耗能、安全因素等等弊端。即使新的探索在初期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瑕不掩瑜,是大勢所趨!

朱先生的技術體系還有待經過各種工況條件下的嚴格實驗,如果要商業化,除了數據積累、技術完善以外,還有不少路要走,比如要形成關於這方面的國家建造標準和驗收標準,這是很關鍵的一環。

這裡討論的是建築技術及其商業價值,不涉及房價。

預製建築出現的一些問題又能如何?暴露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請那些建築業的古董讀一讀國務院和住建部關於裝配式建築的發展改革綱要,這些紅頭文件就是逐步地革這些落後產能的命!


按他自己的話說,是探討了新的,或者是簡易的,廉價的結構體系的應用。特別在建築技術落後和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如何能建造出由質量的建築。使更多的人能很快的掌握和享受到更好的建築。

我想這是作為研究學者對建築學界的貢獻和推動。當下的中國建築學非常需要類似的研究和實踐,而不是盲目的模仿和複製。

不過我也同時認為,有很多研究本身只是一種研究,他可能具備很好的學術意義但不一定具有現實意義。現實意義包含很多方面內容,其中就包括樓主的商業範疇。我想朱兄的研究,包括他自己不一定會著眼於商業領域,更多是在結構和建造這兩個角度和範疇研究建築可能性。

所以樓主的第一個問題可能會得到否定答案。更多的是學術上的成功。

做商品房或廠房,我看是有可能的。商品房分多種,朱兄的這個可以解決廉價住房或災區住房等的需求(也正是這個研究的出發點之一)。至於廠房,看你需要多大尺度,如果尺度過大,可能需要分支課題研究大跨度結構了,可能超出其解決能力範圍。

但這些研究會隨著新材料新構造和結構技術的出現而動態發展的。將來可能能適應多種建築條件也不一定。所以將來的應用前景得到怎麼樣的拓展也未可知,至少這個研究可以把建築在目前的工業生產或規範安全建造上,保障建築達到一定的品質。


為什麼還有人認為房價和房屋成本有關。


有爭議了,哈哈,一起討論下。

作為建築設計師,朱老師的作品讓人喜歡,我也很喜歡。贊一個。

現在中超的新聞基本上都能門戶頭條,可見足球之熱,比裝配式建築還要熱。可是中國足球的水平?代表中國足球水平的中國國家隊在比賽時,從解說到球迷都能說說中國隊該用什麼戰術。建築設計,我個人認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喜歡的設計。最多就是普通球迷和專業解說或專業教練的區別。我討厭某些解說員在解說比賽時質疑教練的戰術,那句話,你行你怎麼不上。 術業有專攻,羨慕有思想的建築設計師。

建築設計,個人覺得和建築工業化沒有關係,只是建築產業化中的一環,當然,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一環。

建築工業化是可以把建築當做一台設備或者一輛汽車來生產的,工業化生產代表著迅速,廉價,高質量。建築的工業化越早完成,越能提高我們中國人的幸福感,好比我們終於可以實現家庭擁有汽車得夢想一樣。

只是,工業化生產線有時候也不比手工得好,就像好多東西手工的更貴一樣。

裝配式建築的預製。金字塔,如果每塊石頭都是預製好的,然後吊裝安裝成金字塔,那就是世界奇蹟。而,金字塔如果是澆築的,那代表澆築也是一種可以解決問題的好技術。

這麼說可能不好,朋友說,去參觀過遠大也參觀過杭蕭,遠大要比杭蕭有積極向上的感覺。也就是覺得遠大要優秀。

@何勇 今天看了一條關於樂視在美國的新聞。遠大已經是中國的領軍者了,樂視一手好牌,可能是出的太快了吧。

一介草民,只是是裝配式建築的愛好者,妄論,妄論了。


隔壁就工業化的問題說的挺清楚了,裝配式建築現在並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假如說有關部門非要用行政手段以趟地雷的思路去推廣,也許在積累了足夠的失敗的經驗之後,終究會總結出一個較為適合國情的方法,可問題是前面踩了地雷死掉的那群人是不是太冤?一些別有用心的專家和建築師鼓吹裝配式建築誤導民意,忽悠別人去送死,其心可誅。


都是一樣,我也是,都是鍵盤俠。

不管你眼裡的成功與否,朱競翔在做了,到死,可以帶著他自己的建築體系走。而我們呢,帶著手機走


推薦閱讀:

AI+ID出文本對比PPT的優勢是什麼?
古建築的意義是什麼?
如何看待建築工程行業存在的掛靠現象?
設計一座好看的建築,有數學、哲學等領域的規律可循嗎?

TAG:商業模式 | 建築 | 建築設計 | 建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