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的印度流行音樂辨識度很高,而中國流行音樂卻沒有這種強烈的風格特徵?


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但我目前還沒有能力回答。只說說現下有的一點認識:

  1. 我們口口聲聲說的「中國音樂」到底是什麼?所謂「少數民族」音樂算在內麼?算的話,我能找到讓你非常困惑的、無法跟印度音樂區分開來的「中國音樂」;不算的話,那麼我們在說漢人的音樂?漢文化千百年來和異族文化的融混我們暫且不提,今人能聽到的漢樂是哪些?它們能歸納出什麼特徵,比如音階?答案沒有想像中那麼單純的。
  2. 印度音樂是什麼?僅僅取所謂的印度古典音樂,南有卡那提克、北有印度斯坦,已經有極大差異,它們各自內部又因爲地域、族羣、宗教等差異導致門派林立,對音樂的認識和演繹有很大不同。
  3. 我們都知道外國人喜歡開「亞洲人長得都一樣」的笑話,我們也覺得西洋人長的像。這點在對音樂的認識上也是,因爲不夠瞭解,感知才會被籠統、表面的印象所佔據。不記得講沒講過這個故事,曾經有個朋友發來一段音樂叫我聽,說一聽就是那種東歐的風情。我聽了一下告訴她,這是琉球/沖繩民樂。別笑話人家,這種錯誤誰都會有。
  4. 通常聽音樂最容易去抓的幾個特徵:音階、特徵樂器、語言。這些的確很容易讓人產生簡單的判斷。尤其是樂器,聽到西塔琴、撻布拉的聲音會馬上想到「印度音樂」,聽到嗩吶、古琴、琵琶會想到中國音樂。但是實際情況沒那麼簡單。


複雜度。

因為現代印度流行樂部分傳承自「傳統印度音樂」(如果有這種東西的話),現代中國流行樂部分傳承自…「傳統中國音樂」(如果有這種東西的話)。多少花些時間稍作研究就會發現,前者的複雜度,驚人的驚人;後者的複雜度相比之下就低很多。

當然我們不是在討論複雜度高好還是低好,只能說客觀上傳統印度音樂在樂理上就是非常複雜,中國傳統音樂追求的不是樂理上的複雜度。換掉傳統大褂,披上現代洋裝之後,現代音樂在承接來自傳統音樂的饋贈時,基本只能承接到來自樂理方面的,基因。

傳統印度音樂基因複雜到從維基百科粘貼過來都覺得難以下手的程度。

  • 音階

屏幕不夠大,這隻截取了整張表格(http://en.wikipedia.org/wiki/Melakarta#Table_of_Melakarta_ragas )的一半。這個表格是介紹一個八度內的十二個半音構成的 72 種七聲音階的規律。這只是音階方面的滄海一粟… 我得承認我沒有足夠的腦力弄明白這些玩意。但我有足夠的腦力看到一個事實:它很複雜。

  • 節奏

印度音樂的節奏素以複雜著稱,該音樂體系之外的人往往會覺得如入迷魂陣。一個節拍周期是一個長大的單位,長到我們都忘記了前邊已經唱過多少拍。浮雕和繪畫中有許多歌手和舞師的姿勢表明是伴有響聲的,比如鼓掌、用手掌拍大腿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打榧子、用腳跺地等。印度音樂很早就產生了指揮的職責和手勢,是因為印度音樂歌舞集體表演的性質,需要有個指揮。

[…]

印度人對於拍子的重視,來自於他們自古以來的作詩法和有關詩的韻律的觀念。因為在印度,無論是梵語或是地區方言,全部的音節都是適應其時間的長短而被分類的。另一方面,由於印度的詩完全沒有所謂的強弱音節之分,所以他們以時間的長短分配作為節拍分割。印度人對於節奏或有關時間之繼續,有著特殊的敏感。除此之外,印度人對於各種各樣節奏組合的預判能力也很強。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興演奏中,能夠快速正確地判斷大鼓的節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節奏型組成的。這種構成一個基本單元的長大節奏型稱為「塔拉」(tala)他們甚至把各種不同的塔拉節奏型並置在一起演奏,增加複雜性,有精確的數學計算,最後仍會結束在一起。

http://www.hudong.com/wiki/%E5%8D%B0%E5%BA%A6%E9%9F%B3%E4%B9%90

這也只是節奏方面的滄海一粟。

足夠的複雜度能夠產生足夠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足夠在短時間內產生高辨識度。反觀中國音樂,褪掉傳統外皮之後,絕大部分時間只剩下全世界商業音樂都在使用的自然大/小調五聲音階。


首先問主的前提是「現代音樂」,與與中國傳統民樂的五聲調式什麼的條條框框都沒有關係了。

我提供個思路:

1. 對印度的現代音樂我是不了解的,僅有的印象是寶萊塢電影里大量的歌舞元素。現代印度音樂是否大量出產脫離傳統音樂、偏向西方派的音樂作品呢?答案求證。

2. 可以試著從印度音樂的配器、節奏等方面分析。就我自己感覺,印度音樂是不太管和弦進行的,在旋律的婉轉精緻程度上面與我國民歌不相上下,大量使用微分音(小於半音的音)。當然你不能用西方的科學音準來看它。

3. 所謂的「中國風」還是抓住了一些民族音樂元素的,這個見仁見智。我就覺得沒什麼稀奇的。


反對 @大果 菊苣的意見#時隔一年多翻舊賬系列:)#,這與複雜度無關。

的確,越是複雜的音樂涉及的方面越多,自然越容易形成特點。

但是中國的傳統音樂並沒有簡單到連特徵都沒有或者很少的地步。

又:來,再舉一個例子,如下是我用MIDI模擬的巴西南部某個民族的流行歌曲,音質不是很好請見諒:

Fatcherdoby Folk

請問這個曲子很複雜嗎?但是你還是覺得比較有特色對不對?

要是我再在編曲上下點功夫,好好製作一下,主奏樂器換個笛子蕭巴烏三不像大家肯定不知道哪兒出來的一件吹奏樂器;

拍個視頻,視頻里幾個穿著這兒一塊兒布那兒一塊兒布拼起來衣服的人坐在地毯上吹,另外兩個人一人貝斯一人鼓手;

再配幾張拿單反相機照下來又PS過的現場照片,往微博上一發;

然後一堆人就開始在轉發的同時感嘆「哎為什麼巴西Fatcherdoby族的現代流行音樂還能保持如此高度的民族特色,而反觀中國……」?

呵呵,其實Fatcherdoby=非常逗比,根本就不存在這個民族;)之所以你會覺得新,只是因為我用了一個全音階(Whole tone scale)。

而且,它一點也不複雜,我將一首著名的民歌改編成了這首曲子,那首民歌叫《茉莉花》。

所以題主的問題最關鍵的地方在於——

聽眾能感受到的新的音樂元素有多少,各個國家對歐美流行音樂的吸收程度有多少,

而不是這個國家本身的民族音樂具有多高的複雜度,無論調式,無論節奏。

請看如下的加法:

印度流行音樂=印度民族音樂【簡化程度未知】(新)+西方流行音樂的基本範式(舊)

中國流行音樂=中國「簡化版」民族音樂(舊)+西方流行音樂的基本範式(舊)

設新=10,舊等於1,哪個等式讓你感覺更新??感覺更「強烈」?

在我們考量各個國家民族音樂自身有多複雜之前應該搞明白,提出問題的題主並沒有進行這樣的考量,只是憑自己的主觀感覺。

同理,試問日韓流行音樂的民族特色有多少?估計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少!」,但是大家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真的了解日韓傳統音樂的元素,而是因為感覺不到新的音樂元素。

多說兩句,我所謂的中國「簡化版」民族音樂是指,大多數80年代及以後出生的中國人聽到的——

  • 主旋律音樂;
  • 在小學音樂課本上稀少的民歌古代曲目;
  • 網路上所謂的「古風」曲目

對我們了解中國傳統音樂幾乎沒有任何幫助(不是說除了第一點的它們不好),大家以為自己很了解傳統音樂?去翻看一下正規的中國古代音樂史有多少自己不熟悉的辭彙,不熟悉的風格吧。

十年文革造成的文化斷層,我們對西方音樂了解不多,但是相比之下,我們對自己的傳統音樂恐怕了解更少。

中國流行音樂現在正走向多元化的發展,最主流的「華語歌曲」風格相對接近美國的Soul、Country和Rock,這種歌曲的旋律基本上是前面三種音樂的旋律風格+民歌的旋律風格。

改變最大的是節奏,參見 @鄧世擇 的這個我心目中知乎音樂類話題最深入淺出的答案:為什麼會覺得一首歌的旋律很 low?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但是諸如《青花瓷》的副歌在旋律上的律動其實和鳳凰傳奇的歌差不多一個水準,全靠最後一句「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在節奏上救場。但是它沒有那麼楞的鼓點以及編曲,主歌沒有這種旋律上的狀況出現,再加上MV、周董的品牌形象以及歌詞等方面的綜合影響讓你感覺沒那麼土。

雖然是噱頭但是民族特色更濃的「中國風」歌曲並不多,如果市場上充斥著這種風格的歌曲,我想題主也不會提出本題。

Susan說 歌曲

或者這張專輯:

琵琶相 專輯 林海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你說中國人現在能聽到的民族音樂都是「簡化版」,那為什麼還是有一定特色呢?

這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熟悉自己的語言,同樣熟悉自己的音樂語言。

  • 斷層後中國音樂流傳下來的部分不是只有五聲調式,旋律的構成上有不同於其他民族的地方(這個不是很確定,希望以後有時間深究,但是不按照這種旋法寫出來的五聲旋律可以做到「沒有中國味」);
  • 現代中國人學習傳統樂器的數目還是很大,在歌曲中還是可以運用很多進去;
  • 還包括語言。

音色的影響極其大,如果同樣一首中國風的曲目,把幾件樂器換成別的民族樂器,節奏上做點小改動,換個人唱個小語種的語言,還是像開頭那樣錄視頻什麼一塊塊兒的布希么坐在一起吹什麼的,你可能就以為是其他民族的音樂了。

所以果爺的答案如此修改一下比較合適:

在中國流行音樂中最主要的風格里所蘊含的民族音樂元素太少,【複雜度】遠遠不夠。

————————————————————————————

2014.1.25 評論樓

我再把我的觀點簡化一下:

印度流行音樂音樂對於我們來講是「新」,我們看到那樣的曲風是他們唱出來的,所以他們給我們的印象是「那就是印度特色」;

而中國主流流行音樂的風格與我們熟悉的中國民樂區別較大,風格上接近的曲目少,所以我們會認為「沒多少中國特色」。

與兩個民族的音樂各自哪個更複雜無關。

KLEXRAX(作者) 回復 鬥戰勝佛唐伯虎

1.有沒有特色不是就你一個人說了算,就像題主談到的感受我也不這麼認為。我說了的今天中國也有不少「中國風」歌曲具有「中國『簡化版』民族音樂」特色。

倒是見多識廣的閣下上哪兒聽過和我列舉曲目一樣風格的音樂來來來讓我開下眼界。

2.看了你的2、3點覺得真心傷不起。大媽們生來就知道什麼叫印度歌曲?

來來來,你不是要盲聽嘛,那你和你嘴裡天生金耳的「大媽們」來聽一下下面哪些歌曲是印度歌曲,哪些是其他地區的歌曲:

1.MP3

2.MP3

3.MP3

4.MP3

5.MP3

摸著自己的良心說在不藉助任何幫忙下能分清多少吧。

3.原答案寫得這麼清楚都還理解不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實在閱讀能力有限看看評論樓的2樓。


看了看標籤,是聊流行音樂

這裡題到的印度音樂,我不確定能屬於流行樂範疇;

如果算的話,我們也行,隨便來一首維族歌曲,都很有特色;

要是覺得少數民族歌曲無法代表我國的話,那慘了,漢族並不能歌善舞;

當然,印度也有完全國際化歐美化的音樂,根本聽不出是印度的;

個人認為,真正強悍的流行音樂,應該能將世界流行與傳統風格自然糅合,一味的跟風或者單純的保持傳統,都不是非常理想的做法;

在港台歌曲到來前,大陸的流行樂處於半空白狀態。至今,我們都深受港台影響;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港台,他們受日本影響;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日本。。。不過有點不同;

日本成功之處在於同時繼承了歐美和傳統,曲調上有明顯日式特色,唱法上也部分繼承了演歌,並非單純的模仿歐美;

大陸雖然廣受港台影響,但總會覺得顯得膚淺,想直接和歐美接軌。其實我覺得歐美也膚淺,乾脆直接跟牙買加什麼的接軌。不過這樣的話會顯得很不洋氣,畢竟是欠發達地區,大家還是選擇了歐美。雖然很多歌最後弄出來很土氣,但初衷還是洋氣的;

寫著寫著就離題了,以上是瞎扯淡,不負法律責任。


中國的音樂也有一種強烈的辨識感吧,我一聽那幾個和弦,那幾個調式就知道是土的掉渣的抒情方式。總結一下,有以下幾個特點。

1,和弦和調式必須讓人聽著愉悅,否則就不會被接受

2,唱法保守,還沒有樣板戲變化多。

3,曲子速度極慢,歌詞里每個字基本上都要拉長音。

4,必須要有高潮

總之就是一種極其原始,極其落後的音樂表達方式。


中國其實也有辨識度很高的歌曲,就是那些模仿日韓為主的正統音樂圈瞧不起的那一類,網路民歌類型,常被網民推為神曲的那一類。除外就是那些冷門的古風。

舉些例子如 《愛情買賣》《錯錯錯》《寂寞的人唱傷心的歌》《兄弟抱一下》……你能說這些歌不火嗎?

廣場舞大媽最愛的歌,就是另一種中國風,更接地氣的中國風。在KTV,街頭小巷,每個「屌絲」的手機里,傳唱度並不低。也許城市小資不這麼看,但事實上覆蓋率比那些正統流行音樂更高。這些歌曲來自民間,更具樸實生活氣息。

這類歌曲調都很類似,是傳統民歌的流行演繹。簡單而朗朗上口的旋律,嗓音洪亮咬字清晰的聲音。這就是大陸歌曲標誌性特徵。這不似颱風的無病呻吟,韓風的rap快節奏,日風(暫時不知道如何形容)一聽就知道這是大陸歌曲。

這類歌曲國民很多瞧不起,認為土。不否認其中確實很多粗製濫造,歌詞雷人。但我們也聽了很多優秀的歌曲。當然我也想吐槽這兩年,網路歌曲越來越爛越來越嘩眾取眾的現狀。流行歌曲半死不活,網路歌曲也走快餐消費。

其實在東南亞其實中國網路流行歌曲,更受歡迎。在YouTube大陸歌榜的流行歌曲,反而聽眾非常少。越南就翻唱了很多類似《錯錯錯》這樣的歌曲。越南人會定期翻譯字幕,因為越南有很多喜歡中國網路歌曲的聽眾。

大陸歌壇就這麼奇怪,有很多這樣我念的出歌名,卻不知道歌手的好歌。也有很多有名歌手,大眾平時卻很少聽的流行歌曲。

中國大陸歌壇,總體而言起步很晚,包括台灣也不夠成熟,都是一味模仿日韓的半成品。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自身的文化基因被拋棄了,港台音樂都沒有最初的本色。曲風單一而平凡,只失戀悲哀的種種無病呻吟。

但中國畢竟是中國,無論外來文化如何侵染,終究還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這是需要國人更多自信,才能挖掘出的財富。不管是運用各種古樂器古典音樂,還是還是直抒胸懷的民間歌曲,都有著中國自己的風格。

古典音樂屬於高冷范,在古代就是貴族聽的雅詞雅樂,一字一韻,可不能含糊。可不是套上日本的曲子,幾句聽不懂的艱澀文言和漏風焊接的白話就叫古風。以及那半吊子的中國風。除去詞,根本毫無辨識度可言,談何中國風。

個人也比較喜歡日本音樂和印度音樂。兩者確實是本土風格很明顯。流行樂與傳統樂結合的很好。因為喜歡印度電影的緣故,現在聽的較多的就是印度音樂。

早期印度電影的歌曲伢伢咿咿拖很長,連舞蹈都是舊三樣,聽著就煩。但現在不同,往往開頭旋律很印度,整體很國際,舞蹈也是多樣化。

印度歌曲特點是節奏感非常強,轉折很快,由高到低,就像擺動水蛇腰一樣的弧度,旋律高潮點很多,全身荷爾蒙躁動,肢體情不自禁的就想H起來跳舞。


印度音樂的音階和我們常用的1234567不一樣,所以有一定辨識度

唱腔唱法口音

配器可能打擊樂有一些特色,其他可能會有一些本民族樂器

剩下的就是心理因素了。

而中國的流行樂大部分比較跟隨歐美和日韓,配器,唱法,旋律都比較接近。

像東風破,千里之外這些所謂的中國風(西式旋律加中國樂器配器)和

—————廣場舞分割線—————

*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

和老司機帶帶我

這種唱法節奏都很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應該辨識度還是很高吧


樓主的這個問題求證過嗎?

情況一:外國人一聽就知道是中國的。而中國人自己區分不出。

情況二:印度流出的大部分都是有特色的曲風,或你聽的都是,就如如果中國流出的都是中國風如《青花瓷》,最炫民族風如《愛情買賣》,那我相信也一聽就知。


不存在這種情況。首先中國音樂的風格多樣,博大。其次,中國音樂兼收並蓄,任何風格都可以被中國風格融化。新疆的木卡姆,青海的花兒,貴州的夜歌,雲南的飛歌,膠東的秧歌,蒙古的呼麥,東北的二人轉,福建南音,侗族大歌…………哪一個不是中國風格?

歷史上巨多外國的音樂被中國風格融化,什麼琵琶,揚琴不都成了中國樂器。不但如此還把笛子,簫,三弦,箏什麼的輸送到韓國日本,成為他們的國寶。

高雅音樂中,不管印象,表現,偶然,簡約,還是十二音,多調性,拼貼,新浪漫,頻譜,都是中國音樂家的手段與風格選項之一。

流行音樂也這樣。美國的商業音樂也會慢慢被中國音樂融化,不管鄉村,爵士還是波普,布魯斯。不用擔心,最後都是中國的。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調性來理解。


很多民族(特別是像印度,中國這樣有著較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日本姑且算一個吧)都有自己獨特的調式。


這些不同於西方的十二平均律,說通俗點十二平均律就是把一個八度分為十二等分,我們通常唱的1234567中間還夾著五個音,這才構成了完整的十二平均律。這個可以參照鋼琴鍵盤,白鍵就是1234567,黑鍵就是夾在中間的五個音。然後已這十二個音中任一個為根音按照一定的規律都可以往上組成大調音階或者小調音階以及其他更複雜的東西。這些就是構成西方音樂的基石。它的存在使得器樂合奏成為可能,將整個西方音樂體系規範話,可以說它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發明,沒有之一。那麼所謂【調】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風格】。西方音樂的調中大調都會歡快明朗,小調就會比較陰鬱憂傷。比如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自然就是大調創作的了。


第三段說了很多和問題不太沾邊的東西,其實是希望能大概理解什麼叫做調。這很重要,接下來是正題。


先說中國,中國的傳統調式被稱為五聲調式,即是「宮商角徵羽」。要將這些東西硬套入十二平均律,這五個音對應的是「12356」,巧合的是這五個音之間的關係恰好就是鋼琴上每組黑鍵之間的關係。那麼研究這些有什麼用呢?用處老大了!如果你想要寫首中國風的曲子你該怎麼做呢?全曲只用「12356」!做出來一聽,就是中國風!其實五聲調式也體現中華民族的智慧,「47」這兩個音如果放在一起很難聽的,他們的關係被稱為「不協和音程」。同理日本音樂也有他們的民族調式,不過他們有抄襲中國並稍作改動的嫌疑。他們的調式常用的是「13467」,通常聽起來有些憂傷。這個看看有關日本的影視作品都會有直觀感受。比如說「667 667 67176764..... 」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


綜上,其實這些調式就決定了音樂的風格,也就是題主覺得很有識別度的原因。印度當然有它自己的風格,那到底是怎樣的風格,這個內容說起來太複雜,也和這個問題本身關係不大,手機馬字來著,有興趣的話建議題主百度。總之有他的特色,就像日本風的曲子你一聽就知道是日本的。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識別度稍低呢,我覺得有兩方面原因1.從小聽到大,你已經【見怪不怪】了,覺得沒啥特別的,這只是你的心理作用。前段時間在網上學長拿茉莉花之內的中國風曲子和老外們換了很多交響樂總譜,他們都會覺得中國風音樂很有特色,識別度也高。


2.五聲調式缺少的「47」,這種音程關係傳統上西方的作曲家也會盡量避免(搞無調性音樂的人除外。。。),其實我們聽音樂聽的不是彈了或唱了哪個音,聽的是音與音之間的關係,只要我的樂器音域範圍夠,我可以從一個八度里任何一個音開始演奏同一首曲子,沒受過專業訓練你聽起來都會是一樣。因為我在演奏時保證每一個音和下一個音之間的關係不會因為我改變了演奏的第一個音而變。形象點說一根直線上的每一個點都做同樣的移動,那麼最後還是一條直線。而且一般人不太接觸古典音樂的,可能都沒什麼機會聽到這些不協和音程。因此呢,可能在某些時候,只是某些時候,中國風可能確實聽起來和西方音樂差別不大。但整體來說中國風還是很有特色的。


就是這些,第一次答,希望能幫到題主


樂理不同,中東阿拉伯音樂也是。中國和西方很早就開始使用十二平均率,至少明朝就有很系統的理論了,和西方的恰好很接近。更早的中國古樂是五音音階,和西方的七音階差別明顯。 貌似世界上現存音樂裡面印度音樂是最複雜的,其次可能是阿拉伯音樂(近代他們搞出了二十四平均率)

---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一個社會中的文化複雜度、科技發展程度、社會治理程度之間,很可能是沒有正相關性的,所以簡單評判文化的優劣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跑題了-_-)


誰說的?

再德國的某機械展會上, 旁邊的展台是中國展台,放了一天中國流行歌曲。 我同事就問我,為什麼要放這麼舒緩的催眠曲?


中國的嚴肅音樂可是很有繼承中國傳統音樂衣缽的意向的——遺憾的是中國的嚴肅音樂發展走入了一個怪圈,過分追求新奇的技法和效果,而忽略了等待大眾的欣賞眼光——現在的嚴肅音樂絕大多數人是聽不到的,基本上只在學院派的小圈子內,而且即使如此能聽到的人絕大多數不會覺得好聽。

至於流行音樂嘛.....缺乏一種融合的精神....我認為把傳統音樂的一些手段和當前流行的技法挑大眾能接受的形式創作出來並非難事....但是偏偏沒有幾個在這方面能做的很好.......老實說這種「帶有明顯的中國風格並且能輕易被當下人民所接受的流行音樂」我們甚至遠不如日本人做的好,甚至不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做的好......這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順帶一說,雖然我不算是很欣賞周杰倫,但是在如上所說的方面他確實是算做的不錯的。


因為中國多民族、地大物博,多文化,就像地球一樣,你拿一首曲出去,就能讓外星人聽出是來自地球的嗎?哈哈


其實說到現代的流行音樂,其實就是十二平均律的問題。現在世界上使用的大多是西方的十二平均律,我們的耳朵都被「十二平均律化」了,以至於我們聽過去的東西會感覺不習慣。

我們現在的音樂也大多使用的是十二平均律,比較偏傳統的音樂或是偏地域性的東西才更多的使用的是類似於五聲或七聲的傳統調式。可以說我們西化的比較深了。

我們知道現在使用的十二平均律是將一個八度分成十二份,而印度的音階體系是將一個八度分成二十二份,如果是分成二十四份還好,我們聽著還差別不大,但是二十二份聽起來就是每個音都不準,他們的音樂每個音比小二度還小,所以聽起來很有辨識度。這是與語言和聽覺習慣有關的,也與民族性,時代性和人類文化有關。


樓主可以聽聽沂蒙山小調的歌,誰不說俺家鄉好,在希望的田野上,很明顯的中國特色。


周杰倫


樓主要是外國人,只要對中國有所了解,也會一聽就知道是中國音樂。不知道玩過帝國時代二沒,樓主把那麼多民族的音效都聽一下,你自己也能分辨出哪個是中國。


美日歐那些作曲大家偶爾會放入一點二胡或者傳統名段入他們貼有東方標籤的樂譜裡面,類似於食品添加劑。

至於國內的傳統音樂,如果全部都加入一點西北民歌的元素,也許能很容易品出「中國 」味道。


因為印度樂是現代音樂的鳳凰傳奇


推薦閱讀:

綜合看來中國和印度的地緣政治方面哪個更有優勢?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起跑線》?
如何評價印度?印度是否可能超越中國?
如何看待「印俄將首次舉行三軍一體化聯演」?
隨著莫迪上台,印度會成為第二個中國嗎?中國地位是否會受到威脅?

TAG:音樂 | 印度 | 流行音樂 | 華語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