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書做筆記嗎?


做筆記,且量比較大。說一下理科書籍做筆記的方法。到今天,我在電腦上筆記總量821萬字,以unicode字元計,按位元組則是13.4MB的純文本。

做筆記要依據目的來選擇不同的筆記策略。理工科類的書籍做筆記,如果是要長期使用的,我建議分為5個步驟:

1. 瀏覽:簡單的把書翻一遍,主要是仔細看簡介、目錄,每一章的第一段。這樣一本書大概用5-30分鐘就能瀏覽完畢。經過這個階段,你就能基本了解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如果是帶著問題看書就能知道哪些章節能夠解決自己的疑問。同時這個階段也適合買書時選擇自己要的書。

如果是決定了要給這本書做筆記,那麼將書的基本信息,即扉頁附近的信息,包括ISBN等記錄下來。同時目錄也要都抄下來。這樣當以後你想起要用什麼時,至少看著自己筆記上的書的目錄就能基本定位要看哪本書的哪個位置。

如果時間充裕,看一下書的插圖更好。

2. 提問:針對這本書,提出自己的問題,無論是之前準備好的,還是看目錄時發現的。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因為稍後你需要通過閱讀來回答這些問題。帶著問題閱讀效率就會好的多。因為你會對著內容來歸納自己的問題。

3. 劃定範圍:看自己當前的時間,來歸納要看哪些部分,看書未必是按照順序看的,優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看。但注意要歸納好時間段,不是有多少時間就看多少那麼簡單。同時在筆記里做好記好要看的範圍。將要看的章節記錄好看到了哪一頁,哪個位置。這樣即便是以後重新撿起來也能迅速找到之前看的位置。

對我來說,有些較大的書籍,我甚至會遺留超過80個閱讀點,這都是看書目的明確,只看自己關注內容的結果。雖然很多書我都看不完,但是我關注的內容卻以較高的效率看完了。而不是遍歷一本本的書。

4. 閱讀:有了前面3步的規劃,你是帶著目的,帶著問題,有明確的時間段來看了。過程中就不需要太多思考其他內容而可以專心看書了。將重要的內容記錄到筆記中。比如重要的句子,公式,圖表,插圖。我之前嘗試過思維導圖筆記,可惜沒法在電腦上有效的組織。最終還是回到了電腦上的電子筆記,當前用的格式叫reStructuredText,用docutils來編譯到html,用git來管理,託管在ipod touch3上。我的另外一個回答里講解了。

5. 複習:關鍵就看如何將筆記隨身攜帶了,可以隨身攜帶的筆記意味著你可以隨時複習。推薦iOS上的GoodReader,可以利用多種方式將電腦上寫好的筆記同步到GoodReader上。當然我的辦法是jailbreak後用git來同步。這樣當你等車、坐地鐵、大便等等的時候可以隨時拿起手機看看自己做過的筆記,想想最近工作中用到哪些內容就找對應的筆記看看。有複習才能讓自己記住更多。

6. 查閱:因為是電子筆記,所以可以同步到多種設備,並且可以方便的查閱。當自己遇到什麼問題時,迅速的找到對應的筆記就成了問題。我是用git管理的,平時分為多級目錄,按分類可以找到筆記。實在不行也可以用grep搜索。

我是煩各種所謂的雲筆記的,包括印象筆記。他提供的多種格式設置,表面上看能做出好看的筆記,但是操作麻煩,使得人更多的精力耗費在了格式設置上,無意間打斷了思路。有如電腦上的WORD一樣的問題,70%以上的時間耗費在了修正格式上。而rest這一類先做內容,以後自動生成格式則對思維更友好。

最後就是做筆記要養成習慣。電腦上因為打字速度比寫字快,所以也容易記錄較多,而對思路打斷較少。我平時每30分鐘一般能寫1000-4000字的筆記。看具體的內容,數學的就很慢,計算機的很快。平均來說每30分鐘3000字左右。這樣每天半小時,堅持下來一個月就是9萬字,一年108萬字。我平時沒什麼規律,有時候一天看書3-4小時,也有時一周都不看書。總的下來平均一年100萬字上下。當你可以看到這些數字時,對自己的激勵是很強大的。


謝邀。

從來不做。


跟書籍的性質有關:

知識類的,會在有價值的地方做大量筆記以加深記憶和反覆消化,溫故知新;

思維類的,會做思維導圖,以便高屋建瓴,整體性地了解一種新思維;

情節性的,會做筆記把握書籍脈絡,人物關係圖啊故事發展趨勢啊都算是比較好的選擇,尤其是家族類和推理類,關係圖相當有趣;

詩歌散文類的摘抄比較多吧,有種妙語偶得的樂趣。

以上說的均是精讀的書。一本書到手,若不是決定要精讀,先泛讀,像《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言,讀目錄,讀感興趣的篇章,以便決定下一步的閱讀是精度還是泛讀。總體來說,讀書筆記是一種讀後的反饋和思考,筆記做得好,會有不一般的閱讀體驗。

至於純消遣類的閱讀行為,不在此列。


米蘭昆德拉說,寫下來就是為了遺忘。

看到這句後我突然明白從初中開始養成的記筆記的習慣是徒然的

因為我半句都不能複述

我總相信有些話,有些畫面如果能給你帶來共鳴

無論怎樣你都會記得清清楚楚

而那些看的時候沒多大印象的

留在腦海的潛意識裡 有一天回憶起恍然大悟時就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從來不做筆記,看過轉眼就忘記,可是在某個情境下,你讀過的書,書中的情景或者作者的思想就會突然間浮現出來,在我來說這就是讀書的力量。

我很佩服那些過目不忘的人!


上大學以前從來不寫讀書筆記(要交作業除外),上大學開始寫讀書筆記,寫了4、5本筆記本,都是與專業無關的「閑書」。有了電腦以後開始在電腦上寫讀書筆記,主要是用為知筆記這個軟體在寫。從來不直接在書上寫任何筆記,因為我看的書很大一部分是從圖書館借的,現在畢業了也是如此,書價貴啊。以前寫都是很隨意想到什麼寫什麼,後來看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按照這個書中的方法寫讀書筆記了,大致模板如下:

書名:

作者:

譯者:

出版者:

版次:

讀書筆記(開始時間:)

1.是哪類書:

2.主要內容:

3.主要觀點:

4.要問的問題:

5.書的結構:

6.重要的單字:

7.重要的句子:

8.作者的論述:

9.作者對問題的解答:

10.我對作者解答的評論:

部分讀書筆記我複製到我的豆瓣主頁上了:自由民的評論(21)


我覺得在讀書的同時只有思考,才能印象深刻,才能有所收穫,而做筆記就是將思考記錄下來的過程。所以說做筆記還是很有必要的。至於做筆記的方式就因人而異了。

習慣讀完一本書以後寫點什麼,一般就是先梳理一下書的主要內容,然後寫寫感想,算是讀書筆記吧。因為我如果讀完就不再去管的話,很容易就忘掉看過什麼了。

即使你讀完覺得沒有什麼價值的書,或者是泛讀的書,也是可以在讀後總結一下的,記錄下你為什麼覺得它沒有價值也是種思考。對於那些需要精讀的書,則可以一邊讀一邊記,摘錄下觸動你的句子,寫下你的感悟。


不做筆記。上課也不做筆記。


大學讀了200多本,每本都做,就是看完寫個讀後感,簡單寫寫此書給我的感受,有那些打動我的地方。確實,很多看過就忘了,但是,讀書筆記會記下當時的的閱讀感受。另外,每本還好摘抄我喜歡的句子,段落。


有價值的書才會做筆記吧。

在突發靈感的時刻,因書中的某一個句子,腦中閃現過一個念頭……

看到很有共鳴的一段人生哲理,發自肺腑的感嘆之餘,也禁不住想寫下同樣的語句……

這個時候,我會做筆記。

與其說,做筆記是為了更好的理解書中的意思,不如說,做筆記,是為了更好的了解我們的內心。


看書我會做筆記,但一般限於學術研究的書籍或者課本。就我個人的感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屬於自己的筆記系統。因為這個系統就是你對自己所學知識消化的體現。與此同時,你也會對知識有新的感悟和體會。

書籍內容多,雜亂無章,但是考試的時候老師又會冷不丁地從書角挖個點出來考。而且考試的邏輯性又強。我會做Reading notes。我主要用的是Cornel Note的方法,但是具體稍作改動。

左邊那一欄是寫每一張裡面的小標題。注意這些標題會成為學期末複習的提綱。右邊那一欄寫的是小標題下書本作者所表達的觀點或者重要的概念還有各個事件和概念的聯繫和案例。

有時候作者用文字表達會使自己難以理解,我會選擇畫圖,像是這樣:

做note的時候,筆的顏色不要太多。其一是增加了筆記的難度,其二是讓自己很容易混淆。

除此以外,我會使用post-stick記錄一些我在生活中看到相關某個知識點的新的理解或者案例,然後粘在相應的地方。

不單只是文科需要做筆記,理科更需要一個完善的筆記系統。因為這樣才可以達到數學老師經常說的知識的橫縱聯繫。

希望對大家有用!


有共鳴的時候會在留白處寫評論,有時候突然又很想練字的時候可能會拿筆記本抄一段。


如果不是打發時間類的書,我覺得都要做讀書筆記,最好還要寫讀後感,這樣才算真正讀完一本書。


精讀的時候可以做做筆記,幫助思考。


以前沒有這個習慣,後來看專業書籍、聽講座的時候覺得做筆記還是比較有必要的,不過我喜歡做電子筆記,把筆記內容記錄在雲筆記上,看上去比較工整,也比較靈活開放,可以插入圖片之類


這個問題看別人的回答是沒有意義的,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只有一點是明確的:只為著功利的目的做事,也只能收穫功利。


看到有感觸的地方會找一個貼紙,抄下來,貼在日程表上,常常默念著,這本書就算沒白讀了吧


讀書分接收信息和判斷分析信息兩部分。我認為那些過目不忘的人是第二種能力極強的人,他們可以在接收信息的同時完成判斷和分析。但是對於第二種能力普通的人,比如說我,記筆記就很重要了。其重要的點不在於今後可以通過筆記回顧,而在讀書的當時留給你足夠的時間思考,同時,寫字這個動作本身有助於加深記憶。我的觀點僅限於精讀類。


幾乎不做筆記,覺得腦袋沒有適時地轉


會標記 但不會做 筆記,因為一般 會看好幾遍


推薦閱讀:

怎樣去培養一個初一孩子的閱讀習慣?
如何閱讀專業的經典書籍?
什麼年齡段適合讀什麼樣的書?
小孩子閱讀的意義在於什麼?
感覺現在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閱讀文學作品了,碎片式的網路閱讀佔用了大部分時間,請問如何保證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量?

TAG:閱讀習慣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