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代科技和高度組織化的社會使人在精神和肉體上的退化?

在「舊世界」里,人強壯而敏捷,敢作敢為,吃苦耐勞,勇敢無畏。而今電腦和機器人終將統治一切。人類操縱機器,但不需要勇氣和力量,也不需要上述的那些品質。「事實上人已經過時了無用了,」連性愛都可以用科學來代替。組織起來的社會,矯飾的感情,效率效益等等使人失去了自由馳騁的天地。

《廊橋遺夢》中有這樣一句話,市場比任何東西都更能扼殺藝術的激情。大眾市場是按照平均口味設計的,看重的是利潤與訂數,數字就擺在那裡,變得非常束縛人。

每當我參觀中外藝術博物館時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今以後,人類還會創造出如這麼美,這麼精緻的藝術么?主觀上還有這個耐性,客觀上還這樣從容么?


謝邀。

首先問題有點兒偽。

實際上,隨著現代科技發展:

人類膳食平衡越來越好。壽命越來越長。

體育運動各項世界紀錄不斷被破。運動員平均身體素質飆升。

人類思辨能力確切說是在提高的——不信你敢比較一下現代人的知識思考水平和15世紀么?

至於所謂「人強壯而敏捷「不知道何指?

千萬別拿「過去人會騎馬、會耕地、會灑種、會打架」一類話題來。機械發明後,人類的體力活動技能的確有所退步,但營養膳食的平衡補充和醫學的進步,並不會讓人類的身體素質退步多少。

至於「敢作敢為,吃苦耐勞,勇敢無畏 」,丹納先生曾經寫過,北歐人比南歐人能吃苦,是因為他們那裡出產更少(季風區總比非季風區、低緯度總比高緯度出產要豐厚)、感官刺激更少、思想更質樸(於是深邃了……)。實際上中世紀的許多勇敢無畏更多是魯莽(還有些是愚昧……),許多善於吃苦更多是因為沒有選擇。

我知道,我知道。每個時代都會感嘆「過去的黃金時代」。過去的黃金時代最健康,最唯美,最優雅,最知性,大家都崇奉一些古老的藝術,能詩善畫、書法古玩、香茶竹舍、文採風流,那是「慢」的時代,「輕」的時代,昆德拉和卡爾維諾都推崇過那個時代。相比起來,現在太機械啦,太快啦,太現實啦,等等。

可你知道么?20世紀20年代的巴黎紙醉金迷,卻在歌頌19世紀末印象派橫行時期。19世紀中期丹納認為文藝復興才是完美時代。文藝復興時期認為古羅馬才完美。古羅馬認為古希臘才完美。然後就一路回去了……問題是:你回到1515年的佛羅倫薩,願意么?那裡有米開朗琪羅有達芬奇有拉斐爾有布拉曼特喲!

然後你就發現,那時代的人們很是無知,脾氣火爆,動不動給你上刑,人身安全毫無保證,米開朗琪羅是被教皇逼著去畫陵墓的,到處是命案,吃不著辣椒玉米和咖啡,沒有抗生素,人們沒受過成型的體育鍛煉和衛生訓練,醫生都是赤腳大夫只知道給你放血,遍地是垃圾。這個時代有偉大的人物,但只有那幾個——實際上,所有」過往年代的偉大人物「,都只有歷史濃縮的幾個而已。

就像我跟一個比利時畫商討論過的,要再現佛蘭德斯畫派時那樣,在油畫里耐心細緻描繪織物、金屬、光線的畫家,現代的畫家並非沒有那等技巧,但更多是沒那份耐心了。同理,書法、銅版畫、濕壁畫、編竹籃、磨剪刀這些手藝可能會漸次凋零,但這不是一種退化,而是一種替換。成型的技藝大多會被歸納。二人類不是失去了這項技藝,而是失去了施展這種技藝的必要。

我還知道,每個時代都有人認為,只有自然的才是美好純真的,所有訴諸於工具的、電腦的、器物的東西都是不天然的。問題在於,論天然,油畫之於岩壁畫、毛筆書法之於刀刻竹、手槍之於弓弩,都是一種「不自然」。嘗試著欣賞如今的電腦製圖,欣賞手槍製作工藝,欣賞IPAD的工藝設計,不比單純感慨「退化啊」要好嗎?時代總是有得有失,沒法指望每個部分都比過去好。但從大局範圍來講——所謂大局範圍是指別拿過去時代的少數精英和如今的普通凡人比,而是最大限度的從平民比平民——現代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晚輩,對人類的肉體和精神的進步是有益的。


首先,對樓主的問題存疑。現代科技和高度組織化的社會是否真的使人類在精神和肉體上退化了呢?

我並不能完全贊同。

樓主所指的退化,大概可以簡化成從好的變為不好的。但是就整個人類發展進程來說,人類的本性就決定了人類的發展一定是趨利避害的。意即是,人類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一定是會趨向於對自己有好處的,能夠為自身帶來利益的事物。

所以,既然社會發展到現在這個層面,那麼一定是因為這樣對人類最好。這其實是人類自身做出的選擇。

科技發展和高度組織化的社會是否是一種退化,就我個人來說,我認為是否定的。

那麼,我把問題略微轉化,試著回答「為什麼會有人覺得科技發展和社會高度組織化是一種退化」。

在伍迪艾倫新近得獎的電影《午夜巴黎》裡面,他其實回答了這個問題。

宇宙間其實不存在完美,社會生活亦是如此。有錢人,窮人,好看的,平凡的,每個人的生活里都會有各式各樣不一而足的問題。並且,即使你把現在的問題解決了,也永遠都還會有新的問題。

「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這只是童話里才有的故事。

我並不是說生活糟透了。而是說,只要活著就一定會有困難。這是生活的本質,你需要接受它。

面對這種永恆的困境,如果接受無能,那就必然要找一種方式來發泄,來解決。用憤怒抱怨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的,大概就會成為憤青。

而樓主則是另一種人。受過高等教育,有學識,有涵養。不可能通過罵爹罵娘罵政府的方式來發泄這種困境。所以,便傾向於回歸過去。第一,是因為未來無從展望,而過去切切實實地立在那裡。第二,是因為既然回憶都具有選擇性,那麼歷史則更是如此。

對於現實的不滿和失望,以及接受無能,就導致了把所有美好的願景投射到過去。認為過去的某個時代才是真正的黃金年代。更偏激一點的,就會想方設法脫離現在的時代,一個人或者一群人按照「黃金年代」的生活方式來生活。

前陣子的漢服熱和穿越熱,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

因為現在的中國國力不強,生活不算好,所以用漢服以及它背後所代表的「曾經的強盛」來掩蓋自卑。

因為對現實生活感到不如意,所以把自己投射進入穿越故事的主角里,獲得暫時的滿足。

我大膽猜測,樓主可能是這樣兩種人。

第一,讀了很多書,有很多理想抱負,但是面對現實社會不得不低頭的年輕人。

第二,讀過很多書,事業略有成就,但是開始懷疑生活意義的中年人。

這只是玩笑啦。但是,說實在的,即使在樓主認為的「自由社會」,每個人的生活,從生下來到死去,依然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困境,充滿了對社會對時代的不滿啊。

我們能做的,大概只能是接受這種永恆的不完美吧。

另外,樓主說的藝術的問題。我個人是覺得你太高看藝術了。

我一直認為,藝術活動,說穿了,從頭到尾都只是對上帝(或者說造物主,或者說宇宙力量什麼的,視乎你的世界觀而定)的拙劣模仿。不管用畫筆,用文字,用影像或者別的什麼東西,藝術家所做的,從來都是創造世界,創造人物這樣的事情。到了近代,又漸漸地從單純地創造人物外表,世界外觀而向內發展。比如把人類的心理活動形象化,把世界的發展規律形象化,把哲學心理學形象化。等等的。

說到底,也還是在模仿著做上帝。

這是藝術家的工作。

僅此而已。

所以,我一直認為初音未來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每次看到初音演唱會的視頻,心裡都有一種感動得幾乎要哭的感覺。人類的渺小和掙扎,宇宙造物的神奇,全部都因為這個虛擬人物而凝聚心頭。在這個時代,我幾乎把這認為是藝術的極致了。

但是,她又是純商業化的產物。

矛盾嗎?不一定。

看開一點吧,其實我們都很渺小,歷史文化也都不重要。

也許幾百年後的人類在博物館裡看到現在的初音,看到現在的漫畫,甚至看到現在的iphone,都會生出跟樓主一樣的感慨,覺得以前的那個時代真是神奇美好,竟然會有這麼精緻美麗的藝術品,而又為自己的年代擔心呢!


不管是什麼時代,不管物質水平是怎樣的程度。人類心裡都會有約束,它來自於物質上,也來自於心靈上、思想上、精神上。

每個時代都有富人,每個時代都有窮人。你能指望他們在物質的巨大鴻溝下,富人對窮人廣施善恩,窮人不在富人背後罵娘?每個時代都有對世界好奇的人,每個時代都有在思想上遊手好閒的人。你能指望他們在看到奔騰不止的河流時都能有所感悟、賦詩一首?

物質本來就不平均,更不用提及其他了。

除非你讓上帝把每個人造成一模一樣,即使在思想上也是一樣。那麼世界會比現在單調60億倍。

並不是我們退化了,而是這個問題在哪個時代都有。只不過現在我們進步的步子邁的大了一些,更多的人知道我們應該怎麼活,追求怎麼活的更好。這不僅是在物質上的,也是在精神上的。

而那些為逝去的東西如此懷念、如此痛惜的人,正是那部分精神上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我們不能說他們不好,你要知道人有回憶過去的喜好,懷古傷今。他們只不過把最好的東西、最值得記憶的東西提煉出來,供我們集體緬懷。

他們有這種反思,反而是我們進步的希望!


人類的精神退化了?古人有像如今這麼多的好書、好音樂、好電影、好戲劇、好圖片、好風景欣賞嗎?沒有!

人類的肉體退化了?古人有像如今的奧運會運動員那麼強那麼壯嗎?古人有能力上得珠穆朗瑪峰、下得深海、入得廣闊沙漠嗎?古人的平均壽命有像如今這麼長嗎?沒有!


最近看歷史才知道,人都對自己所在時代的過去存在幻想。中國戰國時期一堆思想家描繪西周的美好,拜占庭幻想希臘生活,蒙古人回憶成吉思汗的榮光,印度人還會說起孔雀皇朝的偉大。夠古怪的。


推薦閱讀:

如何讀懂一部哲學書?
長生不老的生命值不值得追求?
為什麼學習哲學,要先看哲學史?
脫離、或者不直接建立在某種存在論和知識論基礎上的道德哲學(倫理學) 究竟有沒有價值?
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那麼自由最大的限制是什麼呢?

TAG:藝術 | 哲學 | 文化 | 科技 | 精神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