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誤判後為什麼不能改判?為什麼不能採用鷹眼幫助裁判做出決定?


足球比賽的複雜性容易導致引入鷹眼後仍舊會產生不公平的問題

比如一個球被門將救出來後趁對手全線壓上的時機立刻發動快攻,可攻方卻認為球已經過線要求暫停比賽申請鷹眼,真的過線了還好,如果事實上球並沒有進的話那防守方絕佳的反擊機會卻沒了。。。。由此影響又可能必須產生一個新的規則,比如暫停比賽申請鷹眼和事實不符合的話對手將獲得一個定位球之類的補償。

可問題經常是一環套一環的,足球運動很有可能就這樣被大幅更改。足球比賽一直是一項連續的運動,皮球一向是在哪裡停止然後在哪裡繼續,當比賽變的支離破碎後很可能導致魅力大減。去年我看過場好像是澳大利亞Rugby的比賽,死球實在太多了,對我一個足球迷來說完全欣賞不了。

所以我認為靠鷹眼回放幫助判罰不適合足球比賽。補充下,還有足球場太大,很的極端情況就連現場攝像機的回放都很難得出讓人心服口服的準確結論。

但是把高科技引進球場的改革在將來是一定會發生的,比如門線感應器之類可以及時反映瞬時情況等技術。不過現在我覺得還不到時候,世界各國的綜合實力相差極大,只有少數強國可以做到這點,而成本一定會轉移在球迷身上,無形中提高了觀看比賽的門檻。還有當現代技術的成本降低,並且顯示出強有力效果的時候,強國很有可能會逐步減少裁判的培養和使用。而弱小聯賽的球員卻仍舊在積弱聯賽培養出的裁判判罰下踢球。FIFA一向致力於普及公平公正,可能導致足壇兩極分化的事他們是不會去做的。

所以現在不引入高科技,還是技術和市場沒有成熟到那個地步。單純一個門線感測器就沒幾個國家能普及的。意甲那窮樣肯定是沒指望,最多英超德甲能做到。

PS

@李佳勝 說的第二條也很重要,相當多的判罰靠機器難以裁決。

大家有看過天空體育的比賽分析嗎,經常一個幾秒鐘的動作ESPN的解說還有嘉賓們要反覆回放多次然後爭論犯規與否和判罰是否合理很長時間,有時候都不一定會得出一致結論。

------------------

補充,FIFA最新決議通過了將在大型賽事引進門線技術,但是德國計劃在13/14賽季試用更便宜的 進球裁判 技術。-----事實上這兩個高科技從05年就開始在世青賽上試用了,始終不夠精確。門線技術需要球在攝像機範圍內保持25%的可見度。

英超引入門線技術,國際足聯大發橫財

25萬磅不是小數目


一:主裁場上判罰即為最終判罰;

二:因為FIFA今年才會組織新的會議討論高科的引入;

三:不論什麼行業,改革都是困難的,因為每一次改革都會有人的利益受到削減。

我是傾向引入高科技術,輔助裁判執法。但並不一定完全依賴高科技術,高科只負責完整記錄下一場比賽的全部過程,絕大部分現場判罰還都以主裁、邊裁為準,但任意一方每場比賽最多有三次質疑機會,其中每半場最多兩次質疑機會。加時賽,有且只有一次機會,90分鐘內的不累積到加時賽階段。


首先:1、足球誤判後可以改判;2、2014年世界盃將引入門線技術,所以這兩個問句不夠準確。

關於誤判後改判的情況:裁判判罰後,再沒有重新開球之前是可以改判的,這種情況雖不多,但也不少,例如主裁判了球門球,根據邊裁或第四官員提示改判為點球這種情況並不鮮見;還有比賽結束後裁判出現重大誤判而重賽的,這種情況極少,例如06年世界盃預選賽烏茲別克1:0巴林,主裁漏判一個明顯的點球,烏茲別克向亞足聯投訴,亞足聯裁定重賽,結果重賽打成1:1,還有比這更杯具的嗎?改判沒有彰顯公平,反而顯示出亞足聯的顢頇。

重新開球後才發現之前是誤判,這時候顯然是沒辦法改判的,因為那將會使情況異常複雜,足球的一大特徵就是進球少,進球是一瞬間的事,但進球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所有事件的積累,即使是看似無關痛癢的小細節改變,那之後所發生的所有情節將缺乏基礎。典型的例子如10年世界盃決賽西班牙絕殺荷蘭的那一球,引起荷蘭的極大不滿,因為在這波攻勢前他們有一個角球被判給西班牙球門球,象角球誤判成球門球,或者反之在足球場上是挺尋常的,所以當時荷蘭並沒有多大反應,但誰能想到西班牙就靠這波進攻絕殺了,西班牙顯然是誤判的獲利方,但問題是這中間還是經過了相對複雜的情節的,如果這個可以改判,那所有的誤判之後發生的事情都得推倒重來,顯然是不可能的。

改判要極其慎重:假如說第四、第五裁判通過錄像來提醒主裁誤判了,可以改判,這裡面也存在著很複雜的情況,就是對同一個行為,不同裁判在規則範圍內是允許有一定裁量尺度的,而判定權應完全歸屬於主裁,有些情況是主裁沒看到所以沒有判罰,而有些情況屬於主裁看到了但他是按照自己的尺度行事,如果說由其他人直接通知主裁改判顯然影響到主裁的權威,如果是主裁跑到場邊去看回放再判罰會影響比賽正常進行,不現實。

另如果引進錄像回放輔助判罰,如果碰上主裁發現自己誤判,但當時又無法補救,會影響到他的心態,在後面的比賽可能會找平衡,而找平衡實際上只會讓判罰越來越糟。

引進門線技術(鷹眼)後可以解決」幽靈球「的問題,其他誤判牽涉的較多,爭議還會繼續。


足球不是回合制運動。

錢什麼的都是第二位原因


在比賽時間內,裁判有權做出任何決定,終場哨後,結果不可更改。

高科技引進球場的討論,從有電視轉播始,就一直在進行和實驗,但裁判的最終裁決權是紅線,裁判在比賽時間內的權威必須保障。像類似NBA的錄像回放在場邊是一直就有的,第四官員可以看到,國際足聯禁止與場內大屏幕連接,主要是怕引起利益受損一方球迷的騷亂,畢竟球迷的大規模騷亂是年年度能看到的,安全原因是要首要考慮的。還有以此為生的博彩的利益也是巨大的,結果不能輕易變更。

改革從技術上講,不難。但對世界第一運動的任何改變都會引起極大的關注,以及球迷是否接受。這項充滿魅力的運動一百多年來的規則沒有什麼大的變動,但她運轉的很好。


在學校上裁判課看過一個紀錄片名字好像就叫裁判,是法語的。講了從08年到10年許多重要比賽的幕後,從歐洲杯到世界盃,公開了許多賽前賽後甚至是場上裁判互相交流的錄音。

說了這麼多廢話正式回答問題,首先從技術角度不存在任何做不到和不適合足球。之所以不用高科技可能用紀錄片里fifa裁判委在英德大戰那個門縣冤案之後的回答最合適:

足球不只是場上22名隊員的競爭,同樣也是對裁判員的考驗,我們將裁判視作和隊員一樣的人,球員會有失誤,裁判也會有,也只有在這樣的犯錯與改進過程中,人的能力才會增長。這才是競技體育的真諦。

ps:這也是足球為何是第一運動的原因吧!


我的提議是,增加兩名裁判負責看門線和禁區,以增加疑似進球和點球判罰的準確性;要麼碰到疑似進球或者點球的判罰,必須停下來看回放。別的沒什麼


澄清一個誤區,門線鷹眼系統的應用是在裁判作出判罰之前。流程如下:

爭議球出現-&>鷹眼系統作出判斷此球進/沒進-&>該結果(簡單的進/沒進的提示,而非視頻)被傳送到裁判的設備(手錶)從而告知裁判-&>裁判作出判罰。

需要強調的是:

1. 根據FIFA目前的技術標準,「鷹眼系統作出判斷」的時間必須在爭議球發生之後1秒以內。也可以理解成,只要有進球發生,鷹眼系統會在1秒內探測到並將此結果傳送給裁判。

2. 鷹眼系統傳送給裁判的只是一個進/沒進的提示,最終作出判罰的仍然是裁判。因此,「採用不採用鷹眼」和「誤判後能否改判」完全是兩個毫不相干的問題。

3. 根據FIFA目前的規定,鷹眼系統的球進/沒進的判斷,只能傳送給裁判。如果嚴格按此規定執行的話,觀眾是根本沒機會看到所謂「鷹眼慢鏡頭回放」的。再加上第1條提到的「1秒鐘」的技術要求,可以說,採用門線鷹眼系統,觀賽球迷不會感受到任何影響。(其實影響還是有的,唯一的變化就是:比賽更公平了。)

另外,反對

過多的引入科技最終會殺死比賽本身。因為高科技能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解析比賽,然後甚至實時的送達你的面前,這樣,應用各種轉播技術之後,觀眾在電視機前甚至能比現場獲得更好的收視體驗!那還有誰會花錢買票去購買更差的體驗呢。

現場看球完全不是為了看得更清楚、實時聽到更詳細的解析!電視轉播現在已經非常詳盡了,慢鏡頭、回放、解說,應有盡有,而且打開電腦就能看,時差已經可以忽略不計,比現場看球不知道要舒服多少。但是球場里的球迷變少了嗎?完全沒有吧。

現場看球就是支持球隊,感受氣氛,親歷歷史。這三點,電視轉播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


「誤判後不能改判」,不準確,重新開球之前可以改判。


不同意所謂足球的魅力在此的說法, 足球的魅力就在於足球本身。 誤判不過是給人茶餘飯後多一點談資而已,難道說法律的魅力在於冤案?從操作上來說,用鷹眼技術判斷進球出界甚至越位都完全可能,但是國際足聯這個貪腐窩頑固地拒絕現代技術,就是因為這樣會減少人為操縱比賽的機會,當技術觸碰了官僚的利益空間,技術就是死路一條(我沒影射什麼啊)。誰也沒聽說過有網球裁判吹黑哨的,因此引入鷹眼不會對網球裁判有任何壞處,而足球就不一樣。

吐槽一個:假如越位了機器嘀嘀嘀的叫,手球了機器嘀嘀嘀的叫,沒碰著就倒機器滴滴滴的叫,這讓XX情何以堪啊。

------

歐洲杯小組賽後更新,看來不引進鷹眼真是對的,要不然英格蘭的門線懸案系列故事就這麼戛然而止,小報記者們會多失望啊。而且加兩個底線裁判還可以降低歐洲的失業率,真是功德無量。


把上面的都撤掉把。英超已經開始鷹眼時代了。

阿森納VS維拉的比賽中....

0.8S把結果傳到裁判的手錶上。

我去看比賽了~我槍有點懸啊,維拉這身體~


美式足球場上,你可以經常看到這麼一幕。

裁判暫停比賽,到場邊看錄像,然後跑到場中間,用麥克風向全場宣布:

「Holding, on the offense, 10-yard penalty, first down".

場上沒人會犯困,比賽的流暢性也沒有被影響。不說犯規與否,但是,鷹眼起碼可以運用到兩個地方:

1. 球過沒過門線(蘭帕德,世界盃)

2. 進球之後,再判斷之前的傳球是否越位(類似於美式足球中的黃旗,扔了再說)


2015年11月17日,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40強比賽,中國香港VS中國,第77分鐘于大寶的射門,球已經進了又被守門員撈出來——11月17日世界盃預選賽中國對香港77分鐘于大寶進球被吹視頻gif動圖。比賽結果0:0,中國隊徹底失去出線希望。

——————————————————————————————————

看完這場比賽沉澱了兩天後,我在知乎上搜了一下足球誤判的相關問題,在這裡寫點自己的想法:

從技術角度上說,現在已經很成熟的「鷹眼系統「也好,「進球裁判」技術也好,其他更優秀的技術也好——爭議球發生之後1秒以內就可以將「是否已經進球」的結果傳遞到主裁邊裁和第四官員的可穿戴設備上——比如球越過門框的一瞬間,四個人佩戴的智能手錶會震動,然後主裁來決定球是否進了。

要實現類似設想,技術上有任何難度嗎?只是門框跟足球內部以及智能手錶三者之間,通過無線信號的發射器感應器聯接起來的簡單技術而已。然而長期以來各種為不能改規則洗地的觀點一直很有市場——什麼誤判也是足球比賽的魅力之一啊,什麼比賽是個連續的過程不要停下來等著看錄像啊,什麼如果比賽結束改判了對當時的有利方不公平啊,都是些腦殘理由。說白了就是沒有真正徹底下決心去改變罷了。

你要說國際足聯都是些不願意改革的死硬頑固派吧,還真是不能這麼說他們,這些年足球的各種規則確實嘗試著做出了一些調整,也實驗了一些高科技的運用。但你要說他們一直為足球比賽更加公平而努力吧,那我只能說真TM扯蛋——于大寶那球明明就是進了,怎麼比賽結果還是0:0。

競技比賽失去了公平,再怎麼洗地也沒有說服力——都2015年了,正式國際比賽還有這種重大BUG,真不知道這是誰的恥辱。


看了@陳玖齡 的答案,本來寫了以下文字作為評論發布的,由於評論的排版問題沒法看,於是另外發一個回答來說好了。還望討教。

個人覺得 @陳玖齡 的這個答案從立意上說是值得同意的,但表述上比較牽強:

1、「所以有人說是為了操縱比賽這種陰謀論其實是好笑的,公正性是任何一項比賽的生命,沒有誰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的。」

————這句表述我覺得比較奇怪,對於「裁判能操縱比賽」這一點樓主所謂的「陰謀論」,真的只是陰謀論那麼簡單嗎?遠的不說,單說國內早前金哨陸俊實為黑哨的案件,不正是一個典型的裁判操縱比賽的案例嗎?

公正性的確是比賽的生命,可是樓主所舉出的那些制約裁判誤判的措施,全都只是針對裁判本人及其職業生涯的處罰措施而已,根本無法能從根本上保證比賽本身的公正性,也就無法保證這條比賽的「生命線」,難道這樣還能名正言順稱「沒有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

打個最基本的比方,如果我是賭球集團,我需要A隊贏掉B隊,然後我想讓這場比賽的裁判幫忙,裁判只需決定是否接受以一大筆的黑哨報酬來換取自己日後的職業裁判生涯就可以了,只要他接受,比賽的公正性就完蛋。即使裁判被罰而不能繼續當裁判又如何?這一個人的決定就影響了兩支球隊乃至兩隊球迷的命運和喜怒哀樂,是不是挺苦笑的一件事呢。

2、關於以高科技確認球場犯規判罰。

對於樓主所舉例子的那種場景,我也的確完全贊成無需用上所謂高科技回放手段去確認判罰。但其實那種場景加入科技回放本身就是很不必要的,現在呼聲最高引入高科技回放的,其實大部分都只是集中在門線疑案、禁區內點球判罰等等的場景下。

一旦出現那種場景時,即使不引入回放判罰,按目前足壇」流行的做法「,也會有一大幫被罰球隊方的球員衝上去跟裁判理論甚至跟對手干架,比賽時間就會在這時被嚴重影響(相信這點看過球的廣大球迷都會認同吧?)。那麼在這種場景下難道大家寧願只是動口又動手那樣粗野地」討論「,也不願意使用明明白白的一個回放鏡頭去解決疑問嗎?我相信使用後者方式來解決的話,能節省下的時間絕對比前者那種吵鬧要更多,而且切實地保證了公平——這點屬於比賽的生命。

因此樓主以先前的那個場中犯規場景來舉例說明」引入高科技判罰手段會大大影響比賽流暢性「這點我認為其實是片面而不具備代表性的。真正要討論是否引入這些判罰手段的場景還應該是爭議最多的門線疑案和禁區犯規疑案。不然,這種人為判罰因素過多的比賽,還是逃不掉」可能「成為利益集團通過操縱裁判而影響比賽結果的大電影。


詹俊有句話放這裡挺合適。"足球是世界上下注金額最大的體育運動。"

現在你明白了吧。


關於鷹眼問題,大家都提供了「沒必要」的觀點,我只是搬個新聞過來。

http://sports.xinmin.cn/2012/07/07/15425847.html

搜索一下「足球」「鷹眼」就有一大堆信息,基本都表達了「這是將來的趨勢」這一觀點。

足球進入「鷹眼」時代(圖)

2012-07-07 09:56 來源:寶安日報 作者:綜合

  進球裁判 即足球晶元門線技術,需要對比賽用球和球門柱進行晶元的安裝。一旦皮球觸及門線,電腦將顯示皮球過線的程度,並將結果告知主裁判。 鷹眼 在球門附件不同角度安置6個攝像機,同時對球門進行監控。一旦有皮球飛進球門,電腦將及時精確計算,確定球是否越過門線,並第一時間通過耳機傳給主裁判。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昨日全票通過決議,首次允許在足球比賽中使用「鷹眼」(Hawk-Eye)與「進球裁判」(Goalref)兩項技術來裁定進球是否有效。出席理事會會議的英格蘭足協秘書長霍恩說:「這是足球運動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天。」

  布拉特:準確率99%

  國際足聯(FIFA)昨晨宣布,將在今年12月日本世俱杯比賽中引進球門線技術,並準備在明年聯合會杯賽以及2014年巴西世界盃賽中也使用球門線技術。英超委員會表示,將與開發兩項技術的公司接洽,儘快在英超賽場引進球門線技術。據悉,球場安裝一套球門線技術需要25萬美元。

  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說:「球門線技術將99%確保裁判的相關裁決正確無誤。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百分之百正確,不過在過去,我們甚至沒有球門線技術。在此我想說:"謝謝你,蘭帕德。"布拉特感謝這位英格蘭球員,是因為兩年前他在南非世界盃英格蘭對陣德國隊的比賽中,打入一球遭誤判。這使得布拉特從反對球門線技術轉而支持球門線技術,而許多教練、球員、媒體也一直呼籲引進球門線技術。

  擁有126年歷史的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以全票通過了此項決議。

  同時批准增加門線裁判

  「鷹眼」技術來自一家英國公司,「進球裁判」技術來自一家丹麥-德國合作機構。前者通過在球門附近架設6台攝像機拍攝影像來判斷球是否整體越過了門線;後者通過在球內安裝感測器進行判別。

  國際足球理事會在批准球門線技術的同時,也批准了足球比賽增加門線裁判,每場比賽的裁判總數從3名增至5名。門線裁判是反對球門線技術的歐足聯主席普拉蒂尼倡導的。3年多來,國際足壇1000多場比賽進行了門線裁判的試驗。然而在上月歐錦賽烏克蘭與英格蘭一戰中,烏克蘭球員一個進球遭誤判,當時近在咫尺的匈牙利門線裁判對進球毫無反應。

  國際足球理事會批准球門線技術和增設門線裁判,並非強制在足球比賽中必須使用球門線技術或門線裁判。國際足球理事會同時強調,球門線技術對於是否進球的判斷不會顯示在球場大屏幕上。

  當天的會議還通過另一項決議,同意試行在女足比賽中允許球員佩戴頭巾。

  (綜合)

  作者:綜合來源綜合)


黑哨和外圍本身就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勝利不僅是運動員的努力,更應該感謝大量默默無聞的場下團隊。


三十年前,俺還是個小屁孩,和小夥伴們在只有泥沒有草的破球場上廝殺著。

球進了!!耶~~~!!!!

沒進!!你丫越位了!!

沒越!

越了!!

陳小寶你說!到底有越沒越?

雙方為了個疑似的越位進球吵了起來。放學沒事情做被抓過來當裁判的陳小寶當場傻眼了----這個俺不知道啊,沒看清啊!!

三十年後的今天,歐洲冠軍聯賽八強戰第二回合,皇馬大戰拜仁。一等一的國際大賽,萬千球迷矚目的豪門大戰,現場八萬多球迷座無虛席的宏偉的綠草如茵的伯納烏球場。沒想到歷史又重演了!三十年前在俺那個破泥球場上發生的事竟然又發生了!-----又是疑似越位進球,而且竟然還不只一個。而且,更糟糕的是,三十年前盡忠職守的陳小寶沒看清的時候,他真的不敢亂下判決。三十年後的今天,歐冠的職業裁判們在同樣沒看清的時候,在不做任何舉動的同時事實上就已經做出了判決,而且還是錯誤的判決。

全世界的電視重播一遍又一遍大嘴巴大嘴巴地 扇著現場裁判的臉。

圖下方露出的那顆龜頭應該就是那位邊裁了。俺這麼說沒有不敬的意思,主要是想向1993的星爺唐伯虎致敬:

叉腰C羅:我上等威風,顯現一身虎膽。

吃瓜球迷:你下流賤格,露出半個龜頭

比賽結束之後,球隊炸鍋了,球員炸鍋了,媒體炸鍋了,網路炸鍋了,球迷也炸鍋了。大家吵成一團,就好像三十年前俺們那些小屁孩吵成一團一樣。

三十年了,這個世界難道一點進步也沒有?

當然不是了!三十年前,所謂的行動電話剛剛進入中國,能把一大黑粗的水壺掛在臉上招搖過市,那才是真正的土豪----哦不,當時土豪這詞還沒發明呢,人那叫萬元戶。而今天,即使最屌絲的屌絲,也人手一部能夠上網能夠罵街能夠看到這場比賽尤其能夠看到現場重播一遍又一遍大嘴巴扇那邊裁的智能手機。三十年前,中國還在糧票時代。而今天的中國,都差不多要告別鈔票時代了。您現在去超市還帶錢包嗎?錢包里還裝錢嗎?或者,你現在還去超市嗎?北京煙袋斜街的張大媽,穿著睡褲哈喇著口水到街口去買個燒餅,都已經是微信支付了。

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講的是什麼,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活體識別、人像比對、設備指紋、自動駕駛、虛擬現實、3D列印、納米技術、萬物共聯、智能硬體、深度神經網路。

但怎麼我感覺,足球這個操蛋的遊戲,卻一點進步也沒有?仍然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水壺時代、糧票時代。

IFAB(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在座這幫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平均年齡有沒有超過二十萬歲?怎麼我感覺和下面這群人沒什麼分別?至少我能肯定,這幫穿西裝的山頂洞人,沒有一個懂得用微信去買燒餅。

足球,本就是一種偶然性極其之大的競技遊戲,因為唯一決定勝負的就是進球。而進球對於足球,是一種如此稀少、珍貴、重大而具決定意義的game changer,怎麼可以不謹而慎之,珍而重之,三思而後定呢?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我相信IFAB只要願意爬出山洞,隨便找一家IT巨頭談談,比如說GOOGLE好了,都能夠至少找到100種方法確保比賽達至真正的FAIR PLAY(公平競賽),將人為錯判率降至可忽略程度。需要我再講念一遍這些潮詞給你聽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活體識別、人像比對、設備指紋、自動駕駛、虛擬現實、3D列印、納米技術、萬物共聯、智能硬體、深度神經網路。

圍棋變化號稱多過宇宙原子數目,而AlphaGo連圍棋都征服了,足球界這幫糙哥想出來的遊戲規矩會難得了它?俺不相信。

事實上,正正因為決定球賽勝負的只有進球。一場足球比賽進球數是如此稀少而罕有----這種情況用科學的語言去說,就是該事件只有一個決定性因素,並且這因素出現的次數極低。這就使得這事情變得其實相當單純,容易處理了。

其實也不用去動用那啥深度神經網路,事實上根本不需要什麼高科技,只需要在每次進球之後,立馬在球場大屏幕上播出慢動作重播,讓現場裁判、球員、教練和觀眾都能清楚看到進球經過,最後由裁判判定這球是否合法有效,這樣就可以有效杜絕重大錯判和不公事件發生。

當然,為了有效幫助大家做判斷,技術團隊可以划出指引性圖示,比如說在出球那一刻劃線標識出進攻方和防守方的相對位置。這也不是什麼高深技術,全世界直播足球的電視台都能夠即時做到,完全沒有技術難度的。

足球賽事現在的情況是,看電視直播的觀眾可以即使看到各種多角度慢動作畫面重播和圖解分析,而現場的裁判、球員、教練、觀眾們都看不到,這就造成了一種極其詭異的資訊不對等。全世界電視前吃瓜的觀眾對比賽的真實情況掌握的準確程度遠遠超過現場的所有人,包括場上裁判。吃瓜的觀眾享有所謂上帝的視角,而現場裁判有如局中人一般,只窺一斑,而不知全貌。這就很諷刺了,因為吃瓜觀眾對於賽事沒有一分錢影響,再明察秋毫也沒個卵用,只能在自家沙發上摔啤酒罐干著急,到網路上去破口大罵狂吐槽。相反經常蒙在鼓裡的裁判對賽事卻有決定勝負之生殺大權。您說這荒謬不?

所以這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就是,讓現場的所有stakeholder(持份者、利益相關者,這詞蠻高大上的,近年來很流行,據說人北上廣深的都懂,用著歡著呢,所以您要懂得用經常用)包括裁判、球員、教練、觀眾,都能和全世界的吃瓜觀眾一樣,得到足夠的資訊,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而俺這個只是個比較簡單粗暴也很low-tech的解決辦法,以現今的科技能力,有太多的方法可以細化、優化這個方案。《失控》作者Kevin Kelly很喜歡預測未來。俺這兒也預測一下,您覺得20年後的足球比賽,還需要有人來做裁判嗎?不會有的。

知乎上有人問為何足球界這麼排斥運用科技輔助判決?有個人說這樣會使裁判的前景發展造成大量損失,最終導致大量裁判失業。這個說法簡直讓俺出離憤怒了,全世界的司機都準備要失業或轉行了,憑什麼就得保證你們裁判充分就業?而且,更可惡的是,你們絕大多數根本就有另一份職業。裁判這份工作,只是兼職而已。當然,您猜到了,那個答題者,本身就是一個裁判。

那為何足球界這麼排斥運用科技輔助判決呢?連弄個鷹眼都吞吞吐吐不情不願的。撇開所有的陰謀論,俺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IFAB這幫山頂洞人史前生物,對於科技本身有一種天然的恐懼和抗拒。你拿打火機打火給他們看會把他們給嚇壞了,用相機開閃光燈對他們拍照,他們可能會把你抓起來吃了,因為你攝取了他們的靈魂。

是的,經常聽到這種說法,說誤判使得足球更富爭議,更有魅力。沒有了誤判,足球就失去了靈魂。這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的說法,追求公平、公正、公義是我們人類的終極追求,公平競爭、技術較量是體育比賽的根本所在。誤判,剝削了選手的努力和能力,錯誤地解讀事實,是一種不公義的行為。

如果說誤判使得足球更好,那我們是不是也要同意,強姦有助成長,而謀殺促進環保呢?


頂多是判斷下進球與否,申訴?看回放?那一場比賽能看一整天。

而且足球比賽的犯規判罰越來越看你動作的目的了。有時候你沒碰到對方,但是沖對方身體而去的,這種情況也是犯規。手球身體衝撞到底犯不犯規?這不是錄像的問題,是裁判主觀判斷的問題!

為何足球不能引入某些高科技?或者說很難引入。第一,足球現在很好大家也再看,還看的很高興。第二,引入了大家是什麼反映?可能支持可能反對,風險太大,弄不好足球大好市場會很受傷。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傻子才去呢。至於操縱比賽,信的人就沒必要看比賽了,被操縱你還看毛啊?


當了很多年的球迷,自己也踢球玩,說說自己的看法。。。

第一,足球現在不如籃球吸引小孩,最大的原因就是足球很多時候節奏慢,讓人提不起興趣。一場比賽90分鐘,每次球出界都等個好幾分鐘來看鷹眼的畫面,不都困死了。他會大大影響整個比賽的流暢性。

第二,每個提過球的人都知道,很多犯規與否不是機器可以做出的判斷。比如說,你現在帶球像我奔來,我在前面嚇唬了一下你,但是沒跟你有身體接觸,這到底算不算犯規呢?機器能不能做出判斷呢?

最後,可能也有少部分操縱比賽結果的人在刻意迴避這些吧。


推薦閱讀:

足球為什麼沒有回半場違例?
做足球節目編導是什麼體驗?
倫敦奧運會男足比賽中,有哪些世界級球星參加比賽?
中國教育和中國足球,那個更有希望?
上屆 2012 年歐洲杯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TAG:足球 | 門線技術G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