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門戶網站手機版首頁的新聞,基本上都一樣的,這是為什麼呢?

不要告訴我是默契,或者是對新聞的把握度相似。肯定是有參考的,不然不可能天天都相似。那最早是哪個門戶先放某條新聞到首頁的?然後其他門戶跟進的?


一、來源:商業門戶都沒有新聞自采權(新聞嚴格,體育娛樂等較松), 門戶的新聞頻道幾乎沒有什麼原創報道, 大家的新聞來源都是那些中央報紙、官辦網媒和地方都市報,是一樣的。

這就是說,幾大新聞門戶連通訊社都算不上,只能被叫做新聞超市。超市不是工廠,並不從事生產,大家都是從一個大市場里挑選採購產品,再稍作加工,分門別類放到自家超市裡出售,這是門戶內容同質化最根本的原因。

二、定位:除了來源的限制,幾大門戶無一例外,全都定位在大型新聞超市上,並沒有動力窄化自己的市場去「往精了做」,原因很簡單,不挑不撿什麼都做,才能最大程度上去覆蓋最廣泛的用戶群。

門戶不做煙酒商店或者熟食商店,定位就是大而全的超市,什麼都做,用戶群才最大。(也正是因為什麼都做不精,才給那些更專業的垂直網站分走了不少用戶。)所以你會發現無論去新浪騰訊,或者搜狐網易,都能一次性滿足你的大多需求,超市可不就應該是一樣的么。

三、人員:超市員工雖然需要專業能力,但總歸不是生產者,更多的工作是尋找、篩選、分類、推薦等等操作性的,所以比起經驗和判斷力,更迫切卻是體力、耐力,幾個門戶的新聞團隊的主力無論年齡還是職齡都不太高,而且流動量大,以至於「趁年輕做門戶干幾年就跑路」成為了門戶新聞編輯的一種常態。

流動性導致的另一個問題是,新浪的去了搜狐,搜狐的去了網易,網易的去了鳳凰,鳳凰的又去了新浪,儘管大家最後都去了騰訊,但我的意思你也明白了,來回都是那一撥兒人玩來玩去。

四、立場: 儘管門戶網媒人常常自詡「偏右偏左,或者不偏不倚」,但在內容上要想呈現出來很難,限制太多、成本太高,並且主觀上也沒什麼動力,所以幾大門戶的新聞編輯,雖然私下裡看,主流新聞觀似乎很不同,但做出來的內容卻不會差太多。

就算是有追求的門戶想要做出有態度的差異化的內容,也往往也是走原創策劃的路,比如騰訊的今日話題,網易的另一面,搜狐和新浪也有一些,這些內容算是超市自產,運營起來成本高,風險大,產出少,但算是門戶在差異化方面做出的一點點努力了。(有趣的是,即便是這點兒差異化的內容,無論是形式上,或者內容上,居然也相去不遠。)

五、感覺:由以上能得出,幾個門戶的推薦的內容雖然稍有區別,但總得來說應該是一回事,所以真正的問題來了:為什麼用戶總是一廂情願地會有一種新浪很死板,騰訊很低端,網易更勇敢,鳳凰非主流的錯覺呢?

就像老羅說的,每一件事情的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新浪作為老大所以在審核方面會讓用戶的痛感更強,就有一些人開始傳,網易因為做了幾個漂亮的策劃,就有一些人開始傳,鳳凰乍一看似乎和鳳凰衛視有什麼牽連,就有一些人開始傳。一傳十,十傳百,結果大家就相信老大比較高,老二比較黑,老三比較胖。

儘管我不能否認老大老二老三的特徵差異確實存在,但是拜託,他們是多胞胎,高一分,黑一點,胖一兩,還不是一個球樣么?

以上,給號稱只看新浪、搜狐、網易、鳳凰等任何一家門戶的粉絲。


多年上課玩手機上門戶的經驗,個人感覺新浪的消息一般最新、但閹割的嚴重,網易、騰訊較敢爆料,特別是網易,評論中人才輩出。。


很明顯所謂4大門戶wap站的結構和3G門戶首頁就很不一樣。這就是做web和做wap的區別。4大門戶wap的內容運營人員,都是web的人,且幾乎沒有KPI,所以當然都是雷同的,無創新的。。。


因為就那點玩意

能報的讓你報

不能報的你想報也報不了

所以基本上看的都是那點新聞

而且語氣論調都是一致的


因為你們在同一個世界。因為大多數人對信息的需求趨同。因為背後的BOSS都是天朝。


當年在某新聞網站當編輯時 會收到通知的 什麼新聞放頭條 什麼新聞以新華社為準 什麼新聞不報 等等。。。


推薦閱讀:

現在的 95 後、00 後都是怎樣用手機的?
一個 App 是怎樣誕生的?
如何看待豌豆莢團隊的「輕芒雜誌」?
AR 增強現實技術在移動端有比較成熟或者比較創意/創新的應用嗎?
如何看待滴滴開始做在線租車?

TAG:移動互聯網 | 騰訊網 | 搜狐網 | 新浪網 | 網易門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