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建築師是包豪斯建築系出身的?代表作是什麼?


包豪斯的三位校長,格羅皮烏斯,漢斯梅耶,密斯·凡德羅,除了中間那位不了解,另兩位和柯布西耶一起在柏林事務所師從彼得·貝倫斯。

格羅皮烏斯的經典作品應當屬包豪斯校舍,格氏將校舍按功能化整為零,再按各部分功能需求和相互關係確定其位置和體型,可以看成是標準化零件的拆分,代表著包豪斯從表現主義像構成主義的轉變。

密斯·凡德羅的的經典作品更多,其對玻璃的迷戀(同時也是因為鋼鐵的發展),使他創作了諸如1921年的玻璃摩天樓,對抽象構成主義的感覺,使他創作了極具流動空間的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同時對「上帝存在於細部中的執著」使他創作了舉世聞名的范斯沃斯住宅,柏林國家美術館(在我看來它是絕對水平,迴廊式的帕特農神廟),這裡不贅述他的其它設計理念了。

密斯?凡?德羅在格羅庇烏斯70壽辰上說:包豪斯是一種理念。所以,事實上包豪斯並不只是建築師的場所,像保羅克利(包豪斯的仲裁者),康定斯基(《論藝術的精神》,藝術標準的建立者),約翰伊登,彼得漢斯,蒙德里安都是很好的畫家,工藝家,攝影師,還有像早期的畫家法寧格,雕塑家馬爾克思等等。

他們的經典作品諸如一些室內設計,如桌椅,還有像LAMY 2000 型 鋼筆,風格派的圖畫,如1928年的紅黃藍構圖,日本桂離宮局部,都有包豪斯的影子,

最終在短暫的政權交替的年代裡僅僅存在了十四年,每年只有十幾位教師、註冊學生不足百人。是要堅定而清晰的理念還是要矛盾而模糊的實驗?這個問題恐怕是包豪斯最終沒有解決好的,同樣的理解包豪斯各方面的矛盾也是理解包豪斯的很好方面。


總的來說正經的包豪斯學院在那段時間裡面沒聽說過培養出了很厲害的建築師,反而是兩任院長本身很猛。但是包豪斯的精神確實影響了一代人,同濟這邊許多老師都深受當時包豪斯的影響,可想而知當時的運動中心歐洲咯。


兩戰期間德國的包豪斯(1919-1933)創立初期的名稱就是「國立建築學院」(des Staatliches Bauhaus),第一任校長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將德語的bau(建築)與haus(房屋)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這個現代設計教育的代名詞——包豪斯。

但早期學校中專業都以印刷、金屬、傢具、織造等等與生活相關的實用類方向為主,直到1927年在德紹時期才成立建築系,由漢那士·梅耶(Hannes Meyer)擔任系主任(也是第二任校長1928年),只是這位瑞士人過於左派的行動和迥異的辦學方針導致2年後下台,第三任校長建築師密司·凡·得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任期已然是包豪斯的沒落時期了,直到1933年學校徹底關閉時建築系不過存在了5、6年時間而已。

納粹上台之後包豪斯的大部分教師與學生都離開德國,格羅佩斯和凡德羅去了美國,前者去了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後者去了芝加哥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梅耶校長去了蘇聯(後來去了墨西哥)教書,包豪斯理念已經全球開花,現代主義國際主義的建築師們都多多少少可以稱之為包豪斯的學生。

包豪斯建築系存在時間雖然不長(其實學校也沒多長時間),但是實用主義的理念讓很多學生橫跨多個設計領域,直系畢業最出名的建築師應該是馬歇爾·布魯耶(Marcel Breuer),出生在匈牙利的布魯耶是包豪斯最早期的學生,1925年起成為母校的教師,是最早一批理論技術兼備的包豪斯合格畢業生教師(早期包豪斯是藝術與技術教授的雙軌教師制)。

包豪斯第一次設計展覽會上的傢具都是布魯耶的作品,有著荷蘭風格派的特色和日後新即物主義的特點:冷,極簡,機械。他在第二任校長梅耶期間因為理念不合離開學校,後來與格羅佩斯一起去了哈佛大學,兩人形成了長期的夥伴關係,在教育和建築領域極大影響了美國設計界。保羅·魯道夫(不是物理的那個)Paul Rudolph, 艾略特·諾耶斯Eliot Noyes,貝聿銘 I.M. Pei,烏爾里奇·弗蘭森 Ulrich Franzen, 約翰·強森John Johansen, 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這些建築界的明星們可以說都是包豪斯的間接學生。

馬歇爾·布勞耶在美國之後有惠特尼博物館和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等作品。可以看布魯耶的網站Breuer.Main

在設計領域最為熟知的應該還是他在包豪斯時期設計的瓦西里鋼管椅Wassily Chair,世界上最早量產的鋼管椅,是他從自行車彎曲的鋼管獲得的靈感,為了紀念老師康定斯基的啟蒙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據說康定斯基也做了鋼管椅的方案,布魯耶則把兩者的設計模型都做出來了。這把經典椅子一直在生產,1968年以後由Knoll繼續製造。

其他作品

包豪斯晚期還有一位我喜歡的畢業生是瑞士人馬克斯比爾(Max Bill),早年是銀匠學徒,1924-27年在學校學習,27年以後回到蘇黎世開始從事設計工作,涉及建築、產品、雕塑、平面、字體等多個設計領域,是瑞士設計風格的推動者之一,40年代後在蘇黎世教學,1953年與奧托·艾舍(Otl Aicher)和英格·艾舍·紹爾(Inge Aicher Scholl)共同創立烏爾姆造型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lm),被認為是包豪斯重要的教育後繼系統,雖然1968年解散,但因為其強調從技術方面培養設計師與其對系統設計(system design)的推崇,使烏爾姆造型學院成為戰後德國最重要的設計學院。

他在MOMA的頁面 MoMA | The Collection

我個人則最喜歡馬克斯比爾在5-60年代為德表品牌榮漢斯(Junghans)設計的時鐘與腕錶,後來榮漢斯重推MaxBill系列,也是我的第一款腕錶,極愛。

其他從包豪斯畢業的學生還有

安妮·艾爾伯斯(AnniAlbers)——紡織品設計師。起先在包豪斯學習編織,後在包豪斯執教。後來她和丈夫約瑟夫·艾爾伯斯一起去了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黑山學院,在那裡任教16年。她的紡織設計承襲了她的老師保羅·克利的畫作風格。

約瑟夫·艾爾伯斯(JosefAlbers)——畫家。他最聞名遐邇的成就是一系列色彩研究,叫做「向正方形致敬」。他先在包豪斯就讀,後成為教師。1933年後,他在黑山學院執教。他在那裡的同伴有約翰·凱奇、摩斯?康寧漢、羅伯特·勞森伯格和巴克明斯特·富勒。他作為耶魯設計系主任結束了職業生涯。

赫伯特·拜爾(HerbertBayer)——平面設計師。曾在包豪斯學習繪畫,後成立包豪斯印刷廣告工作室。主要成就是非襯線字體,他稱之為「通用字體」。從1938年開始,他在美國做平面設計師。

-------------------------------------------------------------

資料來自網路,維基百科和《包豪斯理想》一書


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嚴重跑題,說的都是包豪斯請來的教師的情況。包豪斯畢業出來的建築師,這個是個很好的課題啊,還沒有聽人提及從包豪斯畢業出來的建築師的情況。在這裡做個推斷。

包豪斯正式開設建築學已經是1927年了,距1919年正式掛牌公立包豪斯已經八年,距1925年從魏瑪搬家到德紹兩年,距格羅皮烏斯1928年離開包豪斯去英國然後去美國就剩一年,距1933年包豪斯在柏林關閉還有六年。也就是說,包豪斯建築教學只進行了五六年,第一位建築學負責人是1927年來到包豪斯1928年格羅皮烏斯走後成為包豪斯第二任校長的漢斯邁耶,由於他的極左,終於在1930年被迫辭職,然後校長由密斯凡德羅接任直到最後包豪斯關閉。也就是說,實際上是漢斯邁耶和密斯凡德羅兩人先後在處理包豪斯建築學教學,漢斯邁耶極左,將政治引入教育,他辭職後包豪斯學生還出現了騷亂導致學校被迫停課六周,平息了騷亂驅逐了主要鬧事學生後的密斯凡德羅還得面對納粹後來還得被迫讓學校搬家到柏林。這麼鬧法兒,想搞好建築學教學,我認為很難。不過建築學學生今後的發展還是很值得研究的。


印象最深的是密斯凡德羅,現代建築大師之一,後來輾轉到美國,代表作是美國伊利諾工學院建築設計系館。老師介紹的時候最多提到的就是他對於鋼材料的運用,精緻無比。貌似還有句名言:與其標新立異,不如精益求精。


推薦閱讀: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 包豪斯Bauha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