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來北京?

身邊的很多人,很多朋友都有著一個北京夢,這是為什麼?你們當初來北京的初衷是什麼,現在實現了么?


豆瓣上看過的幾個帖子,可以總結這個問題

1.我是」神經病「,但是發現北京竟然有人和我有一樣的想法。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你懷揣著不切實際的夢想,妄圖做一個自由的人,恐怕會被周圍人拍死。但是來到北京,在中關村的geek圈裡,在後海在三里屯總能找到一群和你一樣的傻逼,為夢想努力著,這種歸屬感很重要。

2.不是我想留,只是我回不去了。在北京讀很多年書,後來留下來工作,但是沒有幸福感,沒有生存感。可是回到家鄉,沒有合適的工作,融不進當地的圈子。所以不是我不走,只是我回不去了。。某友鄰說

其他想到就補充


秋天,夜晚8,9點,繞著故宮慢慢開一圈,開著車窗,你可以聞到北京的氣息,可以看到金水河的波光粼粼,可以看到角樓的微光,可以順著紅牆往裡眺望,想像古時的一切,一直繞到長安街,你又能看到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變遷。感受一下,你瞬間不想走了,可能因為我是北京人吧。

北京的正宗的烤鴨店門口等位時是可以下象棋的

後海的酒吧里是可以吹著「海風」聽民謠的

琉璃廠後邊的衚衕是保留著的,那裡聽到北京大爺的胡侃,可以看到老書生穿著大褂坐在衚衕口

牛街的涮肉店裡冬天升起騰騰溫氣

作為一個南城姑娘,這些時候總想,如果時光不走多好,一切還是那麼寧靜

有些人眼裡北京的「亂」很多時候是及其主觀的,混不好,自然不舒服。北京空氣差,為什麼?由於河北的廠子有廢氣排不出去,由於周圍的農村燒麥桔。北京堵車,只是因為車多,中國哪裡不堵車?我去過很多城市後發現,北京的路是最直最清晰的,司機已經是最守秩序的了。

我懷念2008年以前籌備奧運的北京,那時候沒車,天藍,整個城市是向上的,所有人是快樂的,齊心的。

你在晚上見過藍色的水立方嗎?記住北京的澄澈吧。


人不會無緣無故往一個地方集中。

人競相往一個地方走,必定有資源,有利益。

形而上叫理想、夢想,形而下叫資源、利益,取得優勢資源的可能。

要了解中國經濟,首先必須要明白的一點是:政策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巨大,無可替代。北京最大的資源產出就是政策。依附於政策資源之上,還有商業,文化,教育,醫療。

北京房價高的原因在於:人口非線性增長。人口非線性增長的根本原因:資源集中,人口競相湧入。

中國地區與地區之間房價相差懸殊,根本原因在於:

資源集中程度。資源集中程度。資源集中程度。

啥都沒有寸草不生的地方你會去嗎?不會。有資源有機會的地方才吸引人。

一個城市所佔的資源,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① 政治資源

② 商業資源

③ 教育醫療資源

④ 人力智力資源

北上廣深的房價之所以高,因為它們集中了中國最優質的政治資源,中國最優質的商業資源,中國最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中國最優質的人力智力資源。

貴州某鄉鎮的房價之所以低,因為它沒有優質的政治資源,沒有優質的商業資源,沒有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沒有優質的人力智力資源。

或者說,房價按照資源集中度逐次分布,在沒有政治資源,沒有商業資源,沒有教育醫療資源,沒有人力智力資源的地區,比如廣大西部偏遠山村,房價只會越來越低;而在資源集中度高的地區,人口凈流入,房價會競價升高。

補充數據:北京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0萬人,上海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0~70萬。


碰巧有個有趣的工作,硬著頭皮來。


因為很多人自認為很聰明,很努力。其實很懶惰,很愚蠢。我北京開公司的朋友們,特別喜歡外地人,便宜,好領導,不會輕易跳槽,工作還賣力。

在很多人說他為了夢想,為了這為了那,我想說,你的夢想是什麼?你真的了解么?你有足夠的能力么?你對北京,對你的工作,對你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么?為什麼別人能成功,絕對不是偶然,也絕對不是說你也能行。舉個簡單例子,一個本科畢業生,到北京找工作,一個月3k,租房子,吃飯,坐地鐵,消費,一個月還能剩多少?工作十年,混上初級管理層。這十年,你的生活質量如何?財產積蓄多少?個人能力又提高了多少?。沒房沒車沒存款,更重要的是,為這個城市奉獻這麼多,這個城市並不承認你,這是多麼悲哀和沒有尊嚴的事情?

我的很多朋友說北京的資源非常豐富去北京是為了學習,可是你真正能接觸到的資源又有多少?那些高官巨富們是在北京,他們見過你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是在北京你進去學習過嗎?國際大公司國內大企業是在北京,你又知道,才有多少大企業誕生之初是在北京呢?沒有一定的能力和知識儲備你去了什麼也不是。

北京是夢逐的天堂但同時也是耽誤你青春的地獄,一個人最正確的是應該能夠全面的認識自己你有多大的能耐你有多少本事你才能做多少事情。

最後想跟那些普通大學畢業的,沒上過大學的以及兜里揣著幾萬塊錢或者身上背著一把破吉他,就想在北京闖出一片天地的朋友們說一句,北京很大你很渺小,你很出色但這裡全部都是出色的人,你有夢想,但是當夢想養活不了你的時候,你應該先養活夢想。


我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都待過,發現城市氣質確實很不一樣。同樣是大城市裡激烈的競爭和嚴峻的壓力,上海吸引有能力的人定居下來,不得意的人只能鬱郁返鄉,軟硬體完備,但海派文化包容能力不夠。北京則更容易給外地人一種強烈的北漂的感覺,讓年輕人在飄泊無定中更加頭腦發熱,憑空增加追夢的激情,再不濟創業失敗了你還可以抄把吉他在地鐵口歌唱理想,沒準一樣能成名上春晚。加上高校全國最集中,知識性高科技創業氛圍更濃。相比起來深圳外來人口比例更高,城市更年輕更務實,但也少了歷史和文化底蘊,少了包裝和理念。

另外,選擇城市與自己家鄉也有關係,東北華北的年輕人多去北京闖蕩,華東片的去上海比較多,華南西南的往往匯聚在廣州和深圳。其實,現在內陸二三線城市機會越來越多。。。


因為你可以看到她不同角度的美。

她可以很現代,也可以很古典;

可以很開放,也可以很保守;

可以很熱情,也可以很冷艷;

可以很精緻,也可以很粗糙;

可以很唯美,也可以很中庸;

... ...

總之每一面都美。

當你提到上海或者廣州或者蘇州或者西安或者成都你能很快說出其特點,而提到北京呢,感覺就是說不出來的感覺。


以下

偶爾我也有一顆文藝的心

隨手閑談

有沒有一段時間,你晦暗的日子突然有了光。總是會有。

有沒有一個人的出現,又離開,你會覺得自己小世界,失去一切顏色。總是會有。

有沒有一個男人,汲著智慧和他的氣息而來,怯而退卻。總是會有。

北京,中國的首都。這其實並不是我所想選擇的城市。我一直嚮往的都是江蘇浙江那樣的城市,我喜歡用肆意,慵懶這樣的詞去形容這城市,我喜歡且希望生活在這樣的城市。

來到這裡,北京,完全是陰差陽錯。不過我還是來了,不論是基於巧合,或是基於命運,我都來了。

可漸漸的,我喜歡上了北京。我發現這裡有那麼多的是和我想像中不一樣。我的身,我的心,都會主動地去汲取這城市給我灌輸的靈氣,使之充沛我的身心。

我喜歡北京。

若你要問我喜歡北京的什麼?我一定會告訴你,我喜歡的是北京的全部,我喜歡北京的一切。若你要問我最最喜歡北京的什麼?我也會告訴你我最最喜歡的是北京的地鐵。

我喜歡每天早晨六點起來匆匆湧進奔波的人群,我喜歡地鐵在進站前那一刻車燈打在牆壁上的光,我喜歡地鐵呼嘯而過的風揚起我的長髮,我喜歡觀察和我同一班地鐵的人群,看他或她細微的表情,有人帶著剛來到這城市的懵懂,有人閉眼微瞌臉上還殘留著一絲疲倦,有人不經意蹭到你的衣角,有人興奮的眼睛裡全是光芒……

大家帶著彼此之間的一點陌生,亦或靠近,亦或疏遠,保持著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

但這裡的人兒都是年輕的,都是鮮活的,我彷彿覺得一個又一個的人兒在我腦海中變成一群群一個個不足十歲的稚兒,他們在我的面前手拉著手,唱著歌兒,轉著圈兒……

我看著一個又一個的人的臉在我眼前飄來散去,我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我猜想著他們身上的故事,每天短短四十分鐘的旅途,都讓我能收到這樣的、那樣的小欣慰、小開心、小激動。

就是這樣的北京地鐵,是我喜歡的。


大者恆大。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城市將越來愈大,因為人們聚居帶來了繁榮和便利的生活,這種繁榮和便利進一步促進的其他人的到來,其他人的到來導致進一步的繁榮和便利,從而形成一個正反饋。日本東京一個城市就佔了全日本人口的25%,北京作為中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才佔了全國人口的2.5%,連東京的10/1都沒有。北京面積16000平方公里,按照洛杉磯5000人/平方公里的密度,最終發展成8000~1億人的超級都市圈不是沒有可能。


講述一個經歷吧。

上高中的時候,來北京的感受是,大城市,嗯,增長見識,有清華北大,那是高中時期唯一的目標了,加上遊客的心態,所以覺得一切都是新鮮的,所以喜歡北京。

上大學的時候,死黨們都去了北京上大學,所以我會在寒暑假來北京參加個什麼班兒的,其實是為了狐朋狗黨一起過在家裡不會有的日子,還是遊客的心態,感覺北京人民還是挺熱情的,所以那時候是喜歡北京的。

然後到了工作的時候,作為一個南方人本來沒想來北京,但是IT這行招聘也就來了,畢竟北京才有最好的IT業環境,剛來那會兒還是很熱愛北京的,因為這裡寄託著美好的回憶也有實現夢想的憧憬,那時候是喜歡北京的。

可是後來陸陸續續,各種政策下來,不讓買車不讓買房,任何的事兒似乎都跟戶口掛上了鉤似地,然後不再是一個遊客的心態,每天面對的不僅僅是工作的壓力,還有各種各樣的壓力,日子不再是每天吃喝玩樂,而是要去擠公交換地鐵,然後住在偏遠的地方每天走高速公路去上班= =,這個時候是鬱悶的,會想為什麼要呆在這兒。一般這時候,既得利益者會站出來,你可以滾回家的,當然家裡其實生活也已經突飛猛進了,沒比北京消費低,反倒清閑,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沒必要待在這。

可是,對我而言,如果要實現一個所謂的理想,那只有北京可以,因為只有北京有這樣的資源,哪兒都是你所需要的人,哪怕是上海深圳都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不管喜不喜歡都還得留在這裡,即便每天還是被計程車司機拒載著。

貌似跑題了,其實很多人在北京並不一定是有多喜歡北京,而是一個群體,因為互相需要,所以誰也走不開,如果哪天把這些人通通搬到另一個地方,也許並不會因為城市發生多大的改變,歸結到底還是國家發展不均衡,大城市資源集中,導致大家都往裡涌,沒辦法只能限制資源,搞得大家開始階級鬥爭,不過這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搞定的吧。

所以不管喜不喜歡,還是得繼續留在北京,或許哪天你成功了,可以去其他地方發展發展業務,比如現在很多企業開始在成都、廈門、武漢、杭州等做研發中心,慢慢地大家選擇多了,那就是真心喜歡了,對誰都好。而北京還是好的,希望重新喜歡它吧。


干IT的,除了北京很少能找到活干,特別是比較靠譜的公司


為什麼你要代表大家呢,我周邊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北平也沒意向會去那裡玩什麼的


這是一個典型的正反饋效應的例子。來的人多了,形成了環境,就會讓更多的人來。又叫做馬太效應。


1.北京等大城市的機會相對公平。一線城市拼得是IQ,二線城市拼的是EQ。

2.年輕就應該闖蕩,吃點苦,這是從小爸媽對我的教育。相比舒服與安逸,我更憧憬冒險與刺激。

3.為了享受大城市帶來的莫須有的優越感。


北京是個多元化的城市,你想到的東西幾乎都能找得到~


因為北京的豐富性和無限的可能性。

對於「豐富性」,馮唐在《擇一城而終老》有如下表述:

「一個城市的豐富程度,有4個衡量角度。

第一是時間,時間上的豐富是指建築的歷史跨度。同一個城市裡,方圓十幾里,有六世達賴幾百年前坐看美女如雲的酒館,有昨天才為青藏線建成的火車站和洗手間。

第二是空間,空間的豐富是指建築的多態性。一個城市,形式上,古今中外,不要全部大屋頂建築,外牆上貼石膏花瓶,也不要全是後現代極簡主義,一門一窗一牆。功能上,不要全是食街水煮魚,也不要全是天上人間洗浴桑拿。

第三是時間上空間的集中度,要有細密的城市路網,讓人能在最短的時間到達最豐富的空間,寄情人卡、買豬頭肉,走路十幾分鐘或者最多騎車半個小時內全都解決。

第四是人,人的豐富是指五胡雜處,萬邦來朝,清華理科生和地鐵歌手、劉胡蘭和劉亦菲、劉翔和劉羅鍋,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綜合這四點,他覺得北京是最適合的城市。我也如此覺得。

也許這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吧。

對我而言,還有一點:因為我從小把北京=北平。冬天會下雪,降落在城南舊事里那種老衚衕。還有最好的大學,在這樣的一個城市,才能「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微斯人,吾誰與歸?」

所以心中有種叫做「理想主義」的火焰把我推向這個城市。


不純粹是為了夢想,有夢想不一定要在北京。

有一段時間,天天打四惠河上過,是一條破破的橋。上面蹲著很多人,在他們的面前,放著一張塗鴉,寫滿了自己的技能。又彷彿看到了孫少平,再次回到了平凡的世界。

每一天,在一號線,在比肩的人群中,看著每一個人同樣的表情,一直在想,為了什麼了,在這裡。有時候能想明白,有時候又不明白。

來北京,對於很多人,就是為了找一條活路,「活路」。

或許是無路可走,或許是別無選擇。

北漂的人很多,而北拼的人不那麼多。


北京啊,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找到同類。


我覺得得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接受的課本內容有關吧

天安門,故宮,長城,毛主席,首都……,到後來的北京奧運……


一開始是為了夢想,漸漸的夢想走遠了,生活在這個城市成為了習慣。


推薦閱讀:

一個人去北京衚衕和有特色的地方步行一天,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路線?
北京各區縣的口音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一些人覺得北京話好聽?
北京政變為何要將清室逐出紫禁城?
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北京籍考生,放在別的省是否也能考上?

TAG:北京 | 北上廣 | 北漂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