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的知識以後真的沒用嗎?
作為一個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醫學知識更新太快,課本上的很多都是已經淘汰了的,經常聽說我們大學學的東西以後都沒用,那還有必要努力學習么?
越是高精尖的知識,越是處於探索中的理論,越容易有錯誤。
有錯誤就會被指出並改正。
而基礎知識,經歷了千錘百鍊以後,錯漏已經非常少了。
更新換代?
沒錯,今天我們可能以為通過抑制某受體活性可以降低腫瘤侵襲性,明天大家就發現這是扯淡,其實跟這個受體毛線關係都沒有。
今天我們覺得手術切口應該怎樣怎樣設計最合理,明天就有人說你們這群彩筆亂開刀,看我的新手術方法比你們厲害多了。
可是,題主,您到這個地步了嗎?
您還在學基礎知識呢,幾乎不太容易更新換代的知識。
想什麼呢?解剖都不知道,就直接看文獻?看得懂嗎?看懂又怎麼樣?
上了臨床侃侃而談某教授新提出手術設計,然後拿起刀子對著大血管就是一刀?
啊?那裡還有血管?
切斷神經了?什麼神經?這裡居然有神經?
當然,也會有落伍的知識。
比如我口腔,修復學的教材面臨CAD/CAM的嚴峻挑戰,我們都覺得十年內可能整個教材都要全部淘汰。
然而,題主,您敢不學嗎?您敢說您的修復就靠3D列印,脫離所有的印模技術了?
技術很成熟是一回事,推廣又是另一回事了。
從本科到執醫考試,再到職稱考試,都充斥著落伍的知識。
有的修復方法落後時代30年還在考呢。
因為,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
題主,你不知道你未來的工作環境。
多學點知識總沒錯。哪怕是應試,你也得學。
魯迅又TM表達了什麼思想,和你當醫生有個毛線關係,但你敢不學語文嗎?
題主是醫學相關專業的,不知具體,也許我跑題了。
如果是生物類的,那更加有用了。你讀研讀博的時候會後悔本科沒好好學習的。
除非你轉行。
醫學大學主要是給你基礎醫學教育(解剖,病理,分子生物學等)和告訴你臨床思維方式(診斷學,內外婦兒傳等),告訴你從醫的學習方式,對以後的從醫生涯影響深遠,一個醫學大家必然不會只局限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然他局限的思維會限制開創性思維,這就像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覺得沒有用,很多不用就忘了,但是正式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淬鍊了你的思維方式甚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像我們的成長,因為你現在長大了,不吃奶粉了,不喝母乳了,現在吃飯啃肉喝酒,但是不能說你以前的奶白喝了不是,如果你真這麼認為,你媽媽我想一定要打你屁屁的,教過你的老師估計考慮是不要把你逐出師門了。
大學學的東西,其他學科不知道,計算機系,學有四種東西:
當然,為了先預防噴子,要提一下,就算是學個種花種菜,也是能提高情趣,所謂有用沒用都是相對的,我們只講針對以後從業IT,要是你想去中南海,那黨課還算最有用的了。
1,沒用的廢物 - 各種文科除了語言以外的東西
2,訓練思維能力的東西 - 各種基礎數學,基礎物理,這是用來訓練思維能力的,你不可以用題海戰術來學習,即使你畢業後忘記如何做傅立葉變化,你也要了解這個世界的構成是積分式,而不是算數加和
3, 程序員職業生涯基礎 - 各種基礎理論,圖論,組成,資料庫原理等等,這些是可以死背,或者用題海記住的,這些死背出來的東西,在今後會隨著你實際接觸到的內容而漸漸釋放出他的香味。反正你現在比死背,靠理解也是空中樓閣
4,技術 - 這是實際能立即做出東西來的東西,大部分情況下是編程語言,還帶有一些其他知識,比如網路,伺服器等等,現在我們詬病大學學習脫離社會實際,其實主要是這一塊學習的不多,這隻能靠你自己從網路上獲取了。
我記得高中物理課本里有一個腳手架的故事。說得是隨著當代物理學的發展,牛頓定律、磁感線等經典理論已經被取代或顛覆了。但是作為物理初學者,你不學牛頓定律你理解不了力學,你不學磁感線你理解不了電磁場。沒有哪國中學物理就從光速不變原理出發推導狹義相對論來學習運動學和力學的,或者從波粒二象性出發學習電磁學的。回到醫學,生理、生化是由物理、化學、生物知識推導總結出的規律,隨著發展,數值會不斷精確,但基本原理是不變的。控制變數的條件下,微動脈收縮血壓會升高,這是流體力學的知識和結論,100年前是這樣,100年後還是這樣。先學會書本上的,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修正、添加新知識,這就是華羅庚先生說過的看書要「由薄變厚」,等知識融會貫通之後,就會「由厚變薄」。老知識不愛學,新知識(最新的paper、英文原版教材)又啃不動,那不是好高騖遠么。好歹掌握其中之一才有資格評判優劣。初高中物理都不會的人去捧相對論貶低牛頓力學,只能說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是學醫的,但是我所在的計算機專業同樣是公認更新很快的領域。舉個例子,就說我自己目前在搞的前端,光ES標準就一年一個樣,就更別說,各種框架的不斷出新了。
大學裡的很多課程真的是確確實實落後於科研前線,甚至是連應用前線都能把一些課程遠遠甩開好多的。
首先,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原因有很多:比如說,教材以及教學體系的更新顯然是比某一項技術的更新要更加費時費力的,現實角度來講,你已經用這本教材開了這門課,剛開完,技術更新了,你仍然得繼續用這教材講下去,總不能中途易書吧。再比如說,大學的老師一般是搞科研,而且研究領域一般是比較專一的,這也就導致了很大一部分老師不太容易有精力去關注整個大學通識課程的發展前沿。最後一點,也是我想重點說明的,所以,單獨放到下面幾段來說。
那就是關於大學教育的理解。我個人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本身就不是培養你對最前沿技術的掌握有多深。那應該是你以後選擇去搞科研,或者選擇去公司就業以後,需要去培養的實際能力(前者為理論前沿,後者為應用前沿)。
那麼,大學教育的意義在哪裡?
我認為,意義在於在一個人在進入其專業領域之前,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並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可能很多人都說,這太理想化,太天真。其實不然,這非但不虛,而且是一個人在接受完大學教育後,應該獲得的相當重要的一筆財富。這種素質包括但不限於(因為,我一個人的想法畢竟會比較有限):自學能力、理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數學思想(尤其對於理工科學生而言)、基礎數學知識(這是很多理工科學生將來發展的潛力)、基本英文能力(對於閱讀文獻及專業英文著作意義非凡)以及對專業領域的整體理解和把握(這點尤為重要)。
關於,最後一點,即對專業領域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我再多說幾句。你可能覺得這一門課程所介紹的技術或者科學理論已經落後了,可是這門課程在整個專業領域框架里所產生的意義以及所處的結構位置,基本是不會變的。就像前端技術不斷變化,可是前端這個技術方向存在的意義和地位短期內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而你對於這一方面(哪怕是落後的技術)的學習,就會加深對其存在意義的理解。而大學課程里的通識性理解,我覺得是至關重要的。不管是對你將來就業或者研究方向的選擇,還是將來新技術學習過程中的理解,都是意義非凡的,這還只是表面上的意義,其潛在意義應該會有更多。
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我的個人意見就不言自明了,努力是絕對沒錯的。如若你覺得在大學課程以外,還有更多精力,完全可以自己去接觸學習那些新技術嘛。
作為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非專業領域的問題中,此妄下以上建議,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海涵或加以糾正。知識更新換代確實很快,但是醫學院學的基本等於小學的識字、四則運算之類的知識,是醫學入門的基礎。如果不好好學,以後看文獻都看不懂,上臨床聽查房也聽不懂,那還有什麼途徑能學習最新的知識?別多想了,好好背書吧。
本科基礎知識都學不會的人,怎麼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高數的意義
線性代數的意義
工程製圖的意義
概率論的意義
工程熱力學的意義
流體力學的意義
傳熱學的意義
。。。。。。
都在本科畢業一兩年的讀研中得到顯現,你說有用沒用。
確實存在一些不限專業,不限能力,人人都可以申請,待遇還不錯的工作,可排隊排到校門外,都未必排的上。
對於這個問題……你要看學科和專業。
計算機學院學的東西絕大多數已經過時了、沒用了。
你看看,這都什麼年代了,
《計算機基礎》還講WINDOWS 7 + Office 2010,
《計算機編程基礎》還用譚浩強的《C語言編程》當作教材,這門課講C語言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目前主流計算機語言的語法和語句都與C語言多少有些關係,但是你教材可以用符合新規範的C語言嗎?教材里的例題可以少點野指針嗎?
《單片機結構及原理》還講8086單片機,
《操作系統原理》放著普及的Windows系統和開源的Linux不講,卻要講古老的MS-DOS,
偏偏《演算法基礎》和《數據結構》是用C語言的語法描述的,你大一沒學好C語言,大二大三很難熬。
明明《概率與統計》在計算機科學中起的作用不大,遠不如《離散數學》,但是《概率與統計》卻佔了很大的本科教學課時比重,而將《離散數學》納入考研計算機專業全國統考的提議,一直未能得到教育部批准。
《計算機網路》講TCP/IP網路結構,但是拜託你講一講IPv6的理論可以嗎?講一講建網布線的實操不行嗎?
《計算機安全》尚未從《計算機網路》中獨立出來,如今安全形式這麼嚴峻,但是國內計算機網路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普遍較差,落後的本科教育肯定要背鍋。
計算機學院開設的課程,一般不包括互聯網開發和移動開發,可能有些學校會開《JavaScript語言編程》,但是一般不會開《Android平台Java語言編程》或者《Xcode開發》。然而現在互聯網開發和移動開發是熱門行業,只會JavaScript,不懂React和PHP都沒法應聘前端。
我們青島大學計算機學院想出一個高招:找了兩個曾在全國比賽中獲獎並且拿到名企實習機會的學生,給大家講《Android開發》和《iOS開發》,額外收費,40元一堂課。話說青島軟體園就在青島大學隔壁,下了班接著來學校講個課,兩頭賺錢,這兩位同學的待遇真不錯呢。
然而,醫學院學的大多數東西不過時,還有用,尤其是在工作當中。
醫學五年本科,四年上課,學的都是醫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名詞。
舉個例子:神經衝動的胞內傳導、神經衝動的胞間傳導(突觸、神經肌接頭),肌肉的收縮(神經-肌肉收縮耦聯),是《生理學》一開篇就講的內容。
這些內容學不好,《藥理學》裡面有機磷中毒的機制、解毒方法、搶救方法,《內科學》裡面有機磷中毒的診斷標準,你就理解不了。
要是送來一個有機磷中毒的病號,那你就治不了唄。
解剖生理、藥理病理、生化免疫、內外婦兒、微生物、寄生蟲……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你學不好,以後看不了病,開不了葯,讀不了片,查不了房,下不了刀,縫不了線,老師問你答不上來,跟同行交流一頭霧水。
所以,你要多了解本專業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行業發展,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知識框架,同時為了考研或求職的目的,多了解本行業前沿的信息、流行的技術,提升自己的技能。——無論你是學醫,還是學計算機。
——
利益相關:中學信息學競賽參賽者(然而並沒獲獎5555555),大學改行學醫,如今博士畢業,順便搞搞MS Office培訓和VBA宏開發。
沒懂問醫學的標籤卻有計算機科學,,,
我是學計算機的,我就說我個人的經歷!大學四年覺得太他媽傻逼了,教科書的教材都是很多年得了,我們還在學資料庫的外鍵學範式的時候,學校外面都已經因為這個爭吵不斷了!然後大四,果斷把所有教科書賣了!
然而隨著工作(依然從事計算機行業),我發現雖然技術更新快,雖然實踐很重要,但是所有我看到的學到的,都離不開我大學裡學到的基礎知識,甚至我依然能夠想起這個知識點在書的那一部分哪一面!畢業工作第二年,我又跑回去,老老實實把專業書都買回來了,尤其是老書,計算機網路啊,資料庫啊,數據結構啊,演算法啊什麼的!絕對比市面上大部分的書要好!
理論_實踐-再到理論,我都打算再回學校去把自己的理論再深造一下,我也很慶幸,雖然我是學渣,但是我沒有把我大學裡學的東西還給老師!有些知識短時間內不會過時
我讀大學時,教計算機的老王說過:「大學四年,最重要的是學會自學。」
大學四年,除了課上教的,我自己也搗騰了很多東西,到現在基本也忘得差不多了。
學過的東西雖然忘了,但自學能力保留下來了。
IT 行業里,技術的更新換代非常快。
但我敢說,即使突然有一天,我目前為止學過的計算機知識體系全部被淘汰,一種完全新興的知識體系被建立起來,我也不會害怕。因為我知道,以我的自學能力,能很快接受並掌握新的東西。
所以從結論上說,大學學的知識,很遺憾,大部分用不到。
但是,如果在大學時期,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那將會終生受益。
看專業。
我經常糾結為什麼本科時沒有報數學系,多學點數學知識。
現在覺得自己本科時的數學訓練簡直約等於零,根本支撐不了任何理論方向的進一步學習。
我大學時是學飛行的。大三時開始飛小飛機,就有點後悔大一大二的專業課沒有多學點、沒有學紮實點。民用航空發展也就這麼多年,技術發展說快也快,但是說慢也慢,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們連飛機到底怎麼飛起來的都沒搞清楚呢,但是飛機也照樣在天上飛得好好的。現在的運輸航空這麼安全,全靠前輩和先烈們給我們一點點積攢知識,看得到的,是天上的飛機摔到地上的殘骸,看不到的,是口口相傳的經驗和教訓。而民用航空業許許多多的教材和知識結構的更新,也完完全全是民航業科技一點點進步和發展的映照,並且大部分未來的技術發展也會在教材里完完全全地體現,畢竟這是一個進步很保守但穩健的行業。至少在我們這個行業,大學學的知識太有用了,完全受用一輩子,唯一的遺憾,就是有些東西,可能真的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深刻地理解了。
知識永遠不過時。
多大用沒有多大用,不過能讓你遇到專業相關問題的時候,知道要在網上搜索什麼關鍵詞。
更新再快你沒有基礎也白搭所以好好學習打好基礎吧
誰告訴你的,誤人子弟。
純屬扯淡。不是僅是醫學。我們電子行業電路原理圖,嵌入式的c語言,信號與系統,數字圖像處理哪個不是大學交的?等你以後想用了你都恨大學交的少了
題主又在胡扯八道了,醫學教科書上很多理論還是有用的,那是成千上萬的人臨床積累,當然理論也在深入發展,人進化了幾百萬年,難道這幾年進化的用教科書都難以適用了嗎?硬膜外麻醉快一百年了,現在依舊實用。難道人類進化的不一樣了?
對於計算機來說,大學課程是基礎課,學好以後上手項目會快很對,對計算機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基礎很重要
推薦閱讀:
※認真學習幾個小時是什麼樣的體驗?
※怎樣在學習工作中保持持久的精力旺盛?
※初三,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努力?
※概率論如何才能學好?
※CS專業書籍(科學與技術類)應該怎樣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