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哪些跟內地不一樣的民俗?
我在網上查到香港的打小人和黃大仙區的問卜挺有特色的,除此外香港還有什麼民俗?
我每次去香港都是購物,還有就是高樓大廈,感覺沒什麼意思。我想了解下香港這個城市還有香港人。
香港民間習俗的最大特色,是中西合壁,同時亦是保留多很多華南的傳統習俗。
西方節日
中西合壁,就是香港很多西方的節日習俗,也被普遍接受起來,如復活節食復活蛋丶聖誕節擺聖誕樹等等,都是來沿自英國等西方國家。
至於非宗教的西方節日,有情人節丶萬聖節丶父親節丶母親節等等,近年已經成為商人促銷的借口。
傳統節日
雖然香港是一個小地方,但是有些節慶是區域特有的,例如筲箕灣有譚公誕丶大坑和薄扶林有舞火龍丶大角咀有廟會丶九龍城候王誕等等,以下是華人廟宇委員會列出的傳統節日:
圍村文化
圍村文化最突出的是「圍頭話」,如電影《我愛扭紋柴》中周潤發與黃秋生大講圍頭話。
還有「添丁點燈」,即是於元宵期間燃點花燈,由過去一年曾添丁者進行儀式,意即到祠堂向祖先稟告,並祈求保佑這個新成員,同時也是要族人承認新添男丁的地位,保證他將來能享受族內各種權利。
還有就是「盆菜」以及「九缽」,盆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還有一種圍村宴客食品叫「九鉢」,即是俗稱的「九大簋」,分用九個碗或缽盛起不同餸菜,有雞丶鴨丶門蟮及陳皮鴨湯。
蜑家文化
開埠之前香港是個漁港,例如筲箕灣丶香港仔丶青衣丶大埔均是漁村,到戰後香港仍然有大量水上居民,俗稱「旦家」。很多漁村都有天后廟,信奉媽祖。
蜑家人有一種漁歌文化,叫「鹹水歌」,是一種對歌酬答的習俗,主要用獨唱丶隨編隨唱丶對唱等形式歌法。
蜑家人有祭祖的傳統,但他們大多不用神主牌代表祖靈,而是用木製的人像。這是由於古代蜑家人教育水平較低,文盲甚多,因此多不設神主牌。在親人逝世後,蜑家人會請靈媒與剛逝世的親人通靈,親人會描述他所喜的造型,然後家屬就會請工匠依照描述製作偶像,完成後會放在船頭的神龕供奉。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香港】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香港】
房地產相關的專欄:賞心悅目的家
投資理財相關的專欄:投資自己最好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香港郊野公園體系為何不申請世界遺產?
脫苦海:有哪些關於香港的冷知識?
脫苦海:我想知道香港一般說方向是以東西南北來分的嗎?
脫苦海:為什麼現在香港的文化產業變得沒落?
脫苦海:香港有哪些有亮點、有特色的菜市場?
香港對於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慶祝和繼承會更加的有特點和有紀念意義,例如春節,中秋節等,只有親身體會才感覺到到。
說是我們民俗,,但本來都是從大陸帶下來的
你不說,我根本沒想過上面原來沒有打小人比較大眾周知的:
1,沙田車公廟2,大坑舞火龍3,長洲搶包山4,元朗屏山盤菜5,大埔林村許願樹6,長洲大平清醮7,鬼節的盂蘭勝會8,端午節的大澳龍舟9,打小人
若說沒有記錄的習俗習慣,或者是(我想應該)有差異的事:
1,新年時候會有很老婆婆出來賣碌柚葉洗澡,用來洗掉去年的「髒」,不過現代家庭已經很少這樣做了。
老婆婆賣的主要都是些自製自產的食物食材,一些砵仔糕什麼,你見到可以買來嘗個鮮2,香港新年的紅包是見熟人就會發的,保安,菜市場的人,下屬,鄰居etc。所以我們一封紅包只有20-50塊orz。
3,如果你見誰家門口放了一柱大白蠟燭,那麼代表那家有人去世了,點蠟燭是給逝者點燈引路,告訴他家在這。
4,鬼節 七月初一至十五,晚上8-10時左右,人便會在街上「燒衣」給孤魂野鬼。店舖燒是求財,有人是燒給家人,有人是為布施,有人是求平安。
5,香港人習慣喚 地藏王菩薩 為鬼王,盡管不太對,但同時也算是對。
6,香港人過節,是不一定是當天過,可能會提早,也可能會選擇延遲,反正會在那個月份進行。
7,中秋節我們喜歡用月餅盒子中玩「煲蠟」(在裡面瘋狂點蠟燭,事實上具火災危險性(這個國內好像沒聽過有)然後,我們沒有孔明燈
8,每年都有很多寺、廟能提供市民化太歲的服務,儘管我可以告訴你,太歲其實是風水的名詞,根本人是沒有犯太歲這種東西的。
9,因為曾經是英殖,偏重西方節日,也沒有改回來。比方聖誕節(3-12天),復活節(1-14天),國慶節、勞動節等只有一天,學生沒有冬假。
10,其實香港有很多村子,他們是英殖前就在的原居民。他們主要分佈在新界依山的地方,特別是鄧氏一族,他們十分重視各種儀式傳統,像是太公分豬肉,嫁娶,下葬墳墓宗祠etc。
……唔,目前想不到了,也許你還可以去馬場?哈哈
應該還有一個,九龍寨城公園那裡是香港歷史上的一部分,現在成了紀念公園,裡面還有當年寨城的模型。但如果是想了解真實的它,你必須翻牆到youtube看,因為大陸寫的描述都比較偏離了事實。
首先慣例,謝邀,對於去香港我也是跟題主一樣,只是購物消費或者看看風景什麼的,很少去了解其他這種東西。。想了解香港這個地方,您可以直接交交香港本地的朋友,有些還是很親和的或許他們會告訴你。
謝邀!
題主似乎對香港的傳統,習俗,歷史頗有興趣,題主如有興趣可去看看這幾個地方,是了解香港的好去處。
1,香港歷史博物館
位於紅磡,紅磡地鐵站出來不到十分鐘路程。緊挨著香港科學館。周三門票免費,平常門票也就二十港幣左右,非常親民。
裡面展示了香港的過去傳統習俗的很多東西,以及歷史演化,是近距離了解香港的最佳去處。這是展館一角:
2,香港文化博物館
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距離沙田地鐵站十分鐘左右距離,距離車公廟地鐵站六七分鐘距離。緊挨著城門河。門票免費。有很多不同的展館,可以了解香港文化,歷史,藝術等等。最近金庸館在展覽金庸作品展,喜歡的話可以去看看。還有李小龍展館。
3,香港文物探知館
文物探知館位於九龍公園內,尖沙咀地鐵站A口出來就是。門票免費。主要展館有兩個,一個是展示了香港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一個展示了香港的建築發展歷史,以及獨特的建築。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4,景賢里
原名禧廬,是一座有80年歷史的嶺南大宅,是散建於港島山邊的歷史豪宅之一。景賢里是以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建造、糅合優秀的中西式建築特色的罕有例子。這種中西結合的風格,令該建築物在香港成為一幢罕見、出色的建築藝術品。 景賢里約建於一九三七年,首任業主為岑李寶麟女士。大宅由厘份則師樓設計。大宅具有標誌著香港歷史發展的重要性。2008年1月25日,香港政府宣布將其列為法定古迹。
說句實話,我還真的很難去講一些有關民俗的東西,因為畢竟自己能接觸到的圈子和自己願意去接觸的圈子以及自己想要去了解和關心的問題是有限。但是想著民俗應該存在於一些漁村或者是偏僻的街道上吧,在銅鑼灣,旺角,尖沙咀這些地方應該也很難感受得到。
香港能玩的還是很多的,也絕不只是只有高樓大廈和購物。但因為個人比較喜歡自然的事物,我的眼界也會受限於此。之前寫了一篇遊記,分享給大家香港旅遊-寫給小年輕兒們和熱愛生活的你
題主所說的打小人和文卜其實是廣東民俗,並非香港獨有,只不過大陸曾有破除迷信運動,沒有香港保留得那麼完整。個人認為每年佛誕在長洲舉行的「太平清醮」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民俗。
例行謝邀。
題主真的對香港很感興趣啊,最近都邀了我三個問題了~
我們學校香港科大有一個華南研究中心,最近幾年最大的項目就是跟香港政府合作的整理、記錄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的成果都在這個網站上可以查詢到,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英文、繁體、簡體三語網站。包括大坑舞火龍,端午賽龍舟,長洲太平清醮,盂蘭勝會,黃大仙信俗等等接近五百項,有介紹有圖片有視頻。非常有趣,題主可以看一看。
店鋪門口燒香,可能是因為地方太小了。其它民俗在珠三角都有,明顯的嶺南文化,港獨個毛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一些香港年輕人排斥學習普通話?在香港說普通話真的會受到歧視么?
※為何這裡出現了一個類似國界線的東西?台灣和澳門並沒有啊?
※香港和上海的夜景,誰更好看一點?
※如何取得香港身份證?
※為什麼香港會有三家貨幣發行銀行,有三種不同的紙幣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