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印度人口實際上已經超越中國這一事實?

印度壓力大嗎?


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到的不是什麼人口紅利,什麼經濟潛力,什麼希望無窮

我想到的是復活節島,和社會內卷化

近代現代的發展,本質上不外乎是資源利用的增加,科技的發展是可利用資源的種類的增加,殖民地的擴展和全球化的資源供給不外乎是資源數量的增加。長期停滯在農業自然經濟,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停留在土地、農作物,社會就會產生內卷化,停滯甚至倒退,就像中國明清時代一樣。如果再加上自然環境的破壞,就更為可怕,可能就像復活節島發生的事情一樣。

印度的資源並不像中國那麼豐富——中國改開初期,大慶石油的出口立了很大的功勞,國土面積也是印度3倍左右,更有龐大的煤炭、水力等資源;而印度能進口的資源也並不廉價,尤其在中國這個大戶已經把商品價格抬得如此高的情況下。

印度的科技和工業化也不夠,也就是說資源利用的種類、效率提升也是很慢的。當然,這一點是有可能改善的,但是,誰知道印度什麼時候能發揮出來潛力呢?

社會發展還會嚴重依賴於國際形勢的安定,誰又知道國際局勢還能安定多久呢,烏克蘭、敘利亞這樣的國家以前也覺得挺好的,一轉眼就成什麼了,說實話我覺得印度作為一個國家,頗為脆弱。

當然,篤定印度不行,成了印度版本的崩潰論了,也許印度也和中國一樣能破除所有崩潰論呢。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

1960年,中國人口:6.67億,GDP:597.16億美元

印度人口:4.5億,GDP:365.36億美元

1980年:中國人口:9.81億,GDP:1911.5億美元

印度人口:6.97億,GDP:1838.4億美元

2016年:中國人口:13.79億,GDP:11.2萬億美元

印度人口:13.24億,GDP:2.26萬億美元

嗯,印度人口從當年只佔中國人口的60-70%,到現在幾乎超越中國。而GDP居然從當年的不相伯仲,落到不足中國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說,兩國人口規模在接近,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卻在拉大。

我知道中國現在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令人擔憂,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將長期困擾中國的長遠發展。但這樣的人口增長成績對印度顯然也不是什麼喜訊,相反恐怕更足以讓印度的憂心程度遠甚於中國。就現在這個經濟水平和這個超限度的人口規模,印度是否真正能夠擺脫馬爾薩斯人口陷阱(Malthusian trap)都難說。換句話說,先不管印度有多大能耐把這麼大的人口規模轉化為人口紅利,未來印度能否養得活那麼多人口都是問題。

另外再補充三組數據:

1.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數據:2014年,中國的穀物產量為5.57億噸。印度為2.95億噸。而其他主要農產品產量比如蔬菜,瓜果,牛羊肉的產量基本上中國都是碾壓印度。從這個狀況可以推想印度人均熱量攝取是個什麼水平。可悲的是,印度相當部分的人口居然還處在飢餓狀態。

2.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數據:2015年,中國的總識字率為96.4%,兩性識字率差異為3%。印度的總識字率為72.1%,兩性識字率差異居然高達18.1%!這還未考慮印度國內數量龐大的地方語言。

3.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的數據:2016年,印度的飢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為28.6。全球排名第97,只略高於朝鮮,次於馬里,幾內亞,納米比亞和寮國。屬於處於嚴重飢餓狀態的國家。

當然,不排除在未來印度有逆襲的可能,但就當下這個時間點而言,我看不出印度有什麼可為這個人口規模而樂觀的理由。

這就好比什麼呢,你說是一個膝下兒女不多的富家翁,一個家徒四壁但周圍全是嗷嗷待哺的孩子的貧農。哪個會更容易憂慮?

之前印度北方邦一家大型公立醫院因為斷氧,居然在72小時內造成61名新生兒死亡。印度的醫療水平的堪憂程度,可見一斑。嬰幼兒死亡率的數據我就不擺了,那個印度的成績更難看。

你說這樣一種營養,醫療和教育水平的人口,如何有效的轉化為人口紅利?如何保證這種規模的人口不變成經濟發展的巨大負擔?


我記得張宏傑在其著作《飢餓的盛世》里是這麼對比大英帝國和清朝的

把裡面的大英帝國換成現在的中國,把清朝換成現在的印度,可真是毫無違和感


人口超也沒用,有的人真的是連數據都不會看了。

還有人說印度GDP因此超中國,滅美國的,服了。

我舉個例子。

拿數據來算算。

假設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長維持在平均4%

而印度經濟增長維持在7%

中國在2016年是74萬億人民幣,那麼2037年中國的GDP就是162萬億人民幣,如果屆時匯率不變,這些錢大概相當於15871950億印度盧比。

印度去年是113萬億盧比(自稱),那麼2037年的印度就是437萬億盧比,如果屆時匯率不變,這些錢大改相當於44萬億人民幣——這大概是中國2010年的水準。

雖然兩國經濟差從五分之一拉近到了七分之二左右。

但絕對經濟差從60萬億人民幣拉開到了118萬億人民幣——幾乎是兩倍。

加上印度僅有10%左右GDP的財政收入水平。

兩國政府經濟能力相差更加懸殊

而且我這還是給印度開了掛的。

看明白了么?你知道中國10萬億人民幣左右的時候是哪一年么?

是2000年,2000年到2010年,翻四倍中國只用了10年。

而印度如果以7%的增長率走,翻四倍就得20年以上。

事實上呢。

未來20年內中國平均經濟增長肯定不止4%——事實上目前來看今年基本上和去年持平,按這個速度即使接下來每年掉0.1~0.2,平均下來20年後應該也有4%~5%。

未來20年內印度不可能維持在7%——今年上半年印度勉強過6,估計今年整體過6就已經很懸了。

無論你說中國經濟有多少問題,有多少破事,有多少毛病。

我只有一句話。

印度更爛。

是的,就算和印度比爛,我也比你強多了。

為什麼要先談經濟問題?

因為經濟是決定一切的基礎啊。

沒有錢意味著基建搞不了,義務教育推不開,社會衛生沒辦法解決,因為搞不了基建和周邊國家做不了生意,為了保證利益只能執行高壓政策,又得把大量資金用在軍備上——給各位一個新聞,印度未來5年要27萬億軍費。

印媒:印度未來5年軍費預算高達27萬億盧比

這是什麼概念呢?

簡單地說,這些錢大概等於4200億美元,平均每年840億美元,以印度政府23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來算,大概需要每年財政收入的36%。

各位可能不懂這個概念。

我簡單的說,中國在2016年財政支出是18萬億,大頭是教育(這個最高,是中國軍費的3倍),社會保障(中國軍費的2倍多),社區(軍費的2倍),醫療,農林水。

也就是說中國其實是擠壓軍費用在國內建設的,中國軍費只佔到了財政指出的6%,一般要到15%左右就比較合適了,中國只是佔了個體量大的便宜而已。

如果印度將每年36%的財政用在軍費上。

恭喜莫迪,過兩年就該納粹化了吧?

為什麼要搞基建,搞教育呢?

因為有素質的人口才是勞動力啊。

為什麼要有勞動力呢?

沒有勞動力你哪門子來的經濟啊?

印度現在是一個惡性循環,我敢跟你保證,如果不是沒人負得起這個責任,莫迪老仙巴不得印度只有7億人——除了印度斯坦族以外的都可以去死了。

印度現在除了最根源的種姓問題以外。

最大一個問題就是人口實在是太多了。

多就算了,一個比一個能生,還TM懶。

跟喪屍一樣,只知道吃,創造不了價值——印度本質上是一個農業國,而不是一個工業國。

想工業化希望不大——旁邊有世界第一工業國中國,人家比你有效勞動力多,技術先進,政黨執行力強,人勤快。

沒得玩,沒得玩。


印度——一個遍地餓莩的國家。

就算印度人口超過中國,它也還是十幾億可憐的餓莩而已。

15億的餓莩是餓殍,16億的餓殍也是餓殍。

印度最貧窮的八個邦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貧困之中,人數多達4.21億,比非洲最貧窮的26個國家的總人口之和還要多。

它唯一能比我中國強的就是低人權優勢,印度人的人權太低了,所以怎麼折騰這十幾億餓莩,絕大多數印度人都不會有什麼大動作,就像廢鈔。

這群低人權的餓莩只會默念「濕婆神至上」,然後一直默默忍著忍著。

除此之外印度再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

印度的GHI(全球飢餓指數)在1996年得分是22.6,到了2001年,有上升至24.2,印度政府經過11年的努力,2012年有降低到22.9,終於接近1996年的水平,然而2016年,又變成28.8,和北朝鮮相差不遠。(指數越低,飢餓人數越少)

在印度,43.5%的5歲以下孩子體重不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顯示,5歲以下印度孩子,發育不良比例佔58%。

15歲至49歲的印度孕婦超過一半患貧血症。

2014年數據是印度五歲以下兒童死亡佔全世界五分之一。當年全世界數量630萬。

而這個餓莩國度,這個國家卻成為世界糧食出口大國,出口量超過年產量的10%。

2016年印度糧食產量有望創下歷史最高水平_糧油國際資訊_中國糧油信息網

2.701除以13.24=0.203

印度政府經過70多年的努力,人均糧食203公斤,終於接近我國三年天災的最低標準,明年或者後年也許就超過了。

印度這個國家,

把十幾億的餓殍束縛在農田裡,

把農民餓著肚子種出的糧食拿到國際上賣,

再把賣糧食的錢拿去買武器,

每年餓死那麼多孩子,

而我們還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嘲笑他們。

這就是印度——一個餓殍遍地的國家


我覺得還要再等幾年,看看印度能否享受到人口紅利,看看中國是否深陷老齡化泥潭,然後才能對計劃生育政策做一個階段性的判斷。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回答印度的,總有幾個印度讚美者,出發點就是印度人口多,發展潛力大,是下一個中國,不能笑少年窮之類的。這些人真是光看表面數據,對印度內在認識不清。

我就說說我對印度人口的觀點。印度人口並沒有超過中國,提問者也沒有明顯證據說明印度人口實際超過中國。當然印度人口超過中國只是時間問題,那麼假設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會發生什麼呢?其實大的變化幾乎沒有,無非是印度移民越來越多的輸送到全世界其他地方,內部越加混亂。

大量人口不能給印度帶來什麼特別大的紅利,因為這些人口大部分都是文盲或者說不能成為現代化的勞動者。所謂的人口紅利,在印度卻成為人口負擔。他們被各種封建宗教落後思想控制著,而這種思想是極其不適合現代資本的小農經濟,代表者就是印度的英雄甘地,他推廣土布運動——也就是穿印度手工作坊的土布,拒絕西方工業。廣大農村,依靠傳統的村社制度,頑強得抵抗現代化,而這個村社制度加上印度種姓制度,是印度勞動力低效僵硬的根基。加上印度勞動法,大量保護勞工權益,導致外資僱傭勞動力成本不低,使得印度小作坊遍地開花,因為微型企業,勞動法不管,超過一定人數的企業才會有很多限制。而適合印度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因為這些限制,經常有罷工等,加之電力水源不穩定交通不便,造成生產成本不低。

婦女地位低下,很多不能出來工作,這也限制了大量女性勞動力。當然代孕工廠這種並不能成為大的產業。


工業社會看有效人口,無效人口再多也沒有意義。

無效變有效需要革命和教育。


美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雖然即將到來的「印度盛年」期會持續數十年,但是勢在崛起的亞洲經濟體不止印度一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也擁有相對年輕的人口,表明他們也將經歷類似的快速增長。不過印度的崛起也並非鐵定:

如果沒有正確的框架推動並維持增長,那麼新增勞動力人口便會大量失業,由此成為社會動蕩的溫床。

印度民主排長隊買小米手機(圖源@小象麥麥官方微博)

連接印度第二大城市新德里和第一大城市孟買的火車平均時速不到50公里,在老舊的鐵皮車廂里,記者鄰座的幾位印度乘客都在低頭把玩著各自的手機。出於好奇心,記者向他們問起手機的牌子,得到的結果分別是聯想、OPPO、Vivo等清一色中國品牌。

綜合媒體11月13日報道,中國手機製造商們在短短的兩年內,迅速佔領了印度市場。今年第三季度,印度手機市場剛剛超過美國,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而中國手機品牌佔據了印度市場超過50%的份額,其中小米、OPPO、Vivo、聯想分別排在銷售量的第2到第5名。小米甚至極有可能在未來的第四季度,掀翻三星的領先位置,坐上印度手機市場的第一把交椅。

與中國品牌高歌猛進相對應的是印度本土品牌的全線潰敗。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印度本地廠商所佔市場份額從兩年前的54%下降到了現在的20%左右。

中國製造的產品不僅在手機領域擠壓了印度本土企業,而且在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太陽能光板、玩具、日用品等多個行業都全面超越了印度本土廠商。《印度教徒報》(The Hindu)曾發表題為《印度諸神,中國製造》的文章,揭示在印度教的重大節日(比如「點燈節」)期間,市場上銷售的宗教性產品,諸如神像、燈具、熏香、煙花等,幾乎都是產自中國。

據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報道,2016年,中印雙邊貿易額將近720億美元,其中印度進口中國產品超過613億美元,而出口產品則只有102億美元,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511億美元。

有觀察家認為,這樣的貿易逆差局面源於印度製造業的全面落後。美國媒體《石英》(Quartz)總結了《印度諸神中國製造的7大原因》,指出印度製造業在生產規模、工人的生產率、勞工法、交通、電力、官僚體系、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都無法與中國企業直接抗衡。

另一些人認為,即使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印度製造業都未必能夠享受到「人口紅利」的優勢。 與中國相比,印度缺乏技術熟練型工人,人力資源普遍教育程度不高。對照中國製造業正在大規模進行自動化、用機器人代替工人的事實,一旦中國製造業實現全面升級,那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將更不具備優勢。

中國手機電池龍頭企業欣旺達公司在新德里郊區的「諾伊達(Noida)工業園區」投資建廠,8個月內就完成了註冊、稅務、招聘、設備運輸和安裝等步驟,並於今年10月正式投產,可謂「中國速度」在印度的經典展示。「欣旺達電子印度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解舜棟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印度員工年輕人比較多,勞動力池大,但熟練程度太差了,跟中國工人沒法比。在印度,我們需要1到2個月的時間,培訓出一個可用的工人,相當於國內5到6天培訓出來的工人的技術水平。

解舜棟介紹說:「印度工人成本大約每個月1,500元人民幣(1人民幣約合0.150666 美元),包括工資、保險、中介費等等,相當於中國工人成本的1/3到1/4。但是,我們國內部門目前為OPPO、Vivo等客戶供應電池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是70%左右,一旦實現全部自動化,印度的勞動力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原文:抵制中國貨 印度打響第二次經濟獨立戰爭

就單說電力一項吧,在工業與信息社會的現在,沒電,這些人能夠多少轉化成有效勞動力?

根據世界銀行報告(State of Electricity Access Report),2014年全球通電人口比例達到85.5%,尚有10.6億無電人口,印度一國就有2.7億人。 印度政府智庫NITIAayog數據顯示,目前(2017年)印度仍有約3.04億人無法用上電,電力的不完善嚴重製約了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以及製造業)的發展。

從中國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看:在2012年年底時,中國就僅僅只有273萬人沒有用上電了。2015年年底,隨著青海最後3.98萬無電人口實現通電,中國全面解決了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此外,和中國不同,印度的無電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北部和東北部地區。據媒體報道,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以東約250公里一個名為Fateh Nagla的村莊,村裡的一個電水泵上接了電線,人們每天下午要在這裡排隊為各自的手機充滿電。由於沒有電力供應,距離孟買240公里的一個農場里的一間泥屋只能靠街燈來實現照明。這在印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有分析認為,用電成本成最大障礙。世界銀行在2010年曾表示,印度的電力短缺使其GDP損失了約7%,當時印度的能源供應缺口幾乎達到了15%。不過,印度政府則在去年11月表示,能源供應缺口已縮小至不足1%,不過,這一所謂「缺口」只將已經通電的客戶納入統計。

此外,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2015年關於印度的報告中稱:人們不繳納電費,因為他們沒有支付能力,也因為他們沒有得到高質量的電力供應。這種惡性循環會持續下去。

一領域發展落後百年 印度超越中國是夢幻

前些年我們國家幾十萬人口沒通電卻會被質問:為什麼中國仍然有 20 多萬人沒有供電?

2014年,莫迪(Narendra Modi)因為承諾實現印度「電力戶戶通」而勝選,然而最新數據表明,莫迪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數據顯示,目前印度仍有約3.04億人無法用上電。

2017年,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公布了一項1,632億盧比(1盧比0.015美元,摺合165.48億人民幣)的計劃,讓所有印度家庭得到電力供應。

9月25日,莫迪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將幫助貧困家庭免費通電,政府正在努力為大約3,000個未通電的村莊提供電力。印度電力部長辛格(R.K.Singh)也表示,印度將在明年年底前實現「戶戶通」。

印度竟還有3億人沒用上電 莫迪放大招

先不說印度政府能不能掏出這些錢,166億人民幣,只有印度才敢誇下海口,能讓印度所有家庭得到電力供應。

國家電網公司公布2015年4202億元電網建設投資計劃,與2014年的3385億元相比,今年的投資金額同比增幅高達24%。這些錢將花到什麼地方?

戶戶通電保民生

1月6日是農曆小寒,四川甘孜州理塘縣呷窪鄉小學三年級學生丁真曲措晚上放學回到家,打開電暖器和檯燈開始做作業。像丁真曲措一樣,甘孜州有4.58萬戶18.86萬無電人口在這個冬季第一次享受到通電後的光明和溫暖。

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解決了10個「孤網」運行、38個縣域電網與主網聯繫薄弱問題;完成336萬戶「低電壓」治理,21萬戶、87萬無電人口實現了通電。用上電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更優質的電力。除了無電人口通電,解決好服務群眾用電「最後一公里」,還包括解決交費難、精簡服務流程、低電壓治理等方面。

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將繼續向著這一方向穩步邁進。按照規劃,該公司今年將完成30個重點城市市區、30個非重點城市核心區配電網建設改造。年內解決505萬戶「低電壓」和21個縣域電網與主網聯繫薄弱問題;完成4.5萬戶、18.8萬無電人口通電任務,全面實現大電網範圍內「戶戶通電」。

用上電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更優質的電力。除了無電人口通電,解決好服務群眾用電「最後一公里」,還包括解決交費難、精簡服務流程、低電壓治理等方面。

國家電網:4200億元電網投資怎麼用

『井井通電』、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和村村通動力電,投資1423.6億元,2016年啟動,2017年完成。

這項工程覆蓋國網經營區內26個省、區、市,除西藏外全部實現村村通動力電。從覆蓋面和影響力來說,堪稱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扶貧工程。

「村村通動力電」工程竣工 7.8萬自然村提前通上「動力電」

5年來,我國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年年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中,2012年完成3693億元,同比增長0.2%;

2013年完3894億元,同比增長5.44%;

2014年突破4000億元,達4118億元;

2015年完成4603億元,增速首次達到兩位數;

2016年首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426億元,增速大漲至16.9%。

電網:支起民族復興脊樑_中國電力新聞網

更作死的是,印度準備禁止經驗豐富、成本較低的中國企業在電力領域的投資與合作。

印度政府正在擬定一項新議案,將儘快禁止中國企業在印度電力領域的投資與合作。

印度《經濟時報》5月22日刊文稱,印度政府正在擬定一項新議案,將儘快禁止中國企業在印度電力領域,尤其是輸變電行業的投資與合作

一名印度電力部門高級官員表示,官方正式備忘錄預計一個月內出台。議案致力於改變中印輸變電行業不對等的開放程度,將限制中國相關企業在印度輸變電領域的投資與合作,而且範圍將逐漸擴展到發電及配電領域。

該官員還表示,新的「對等」原則將影響正在投資印度輸電行業的中國企業。出於安全考慮,中國並不允許對電網的海外投資,然而印度卻允許這一領域接受100%的海外投資。

印度國內電力裝備行業已經越來越警惕中企介入,特別是在電力設備監視監控以及數據採集(SCADA)方面。印度企業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技術力量的依賴度很高,像泰米爾納德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等地電力相關企業長期依靠外國資本及技術支持。

對此,《環球時報》報道稱,一名從上世紀90年代起即在印度從事電力裝備進出口的中國企業代表對此表示,印度此類呼聲以往就有,主要目的是保護本土企業,如今只是在中印關係冷淡期老調重彈。但其實,真想完全禁止中印兩國電力投資合作是不現實的,印度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印度電力依賴中國 政府將緊急叫停中企投資


沒什麼,沒什麼

這是印度的壓力啊

這是印度的壓力啊

這是印度的壓力啊

因為其實人分幾種

一種創造財富,一種消耗財富

為什麼我們國家必須讓9年義務

國家統計局: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全覆蓋_新聞_騰訊網

而且國家在這要求非常高,投入非常大

因為只有投入教育

這些人口才會變成工業人口,進入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這樣才是國家資源

而你不進行教育

這些人口不會成為資源,

他們無法成為工業人口

也無法進入第三產業

最後對社會沒有太大作用

我們來看印度文盲率

一分鐘讀懂所謂的「印度崛起」:8億人是文盲-新聞頻道-和訊網

印度的教育現狀如何?

很明顯印度大量的文盲

05年印度一半人口小學5年紀沒有讀完

10年,聯合國給出的數據,大概最少40%的人小學5年紀沒有讀完

這些人根本無法適應目前的全球工業化

反而會是負擔

你得養活他們

但他們除了耕田做不了什麼

工業資源等其實消耗

對於一個國家是很重的負擔

對於一個國家是很重的負擔

對於一個國家是很重的負擔

人口只有轉化人才優勢才是資源

現在中國目前中國增長大力抓教育

基礎教育的原因就是如此

因為這些人連初中都沒讀完

最後很可能一輩子都是國家負擔

他們無法進入工廠,無法進入其他行業

只能在最低端徘徊

甚至低學歷,文盲產生犯罪率會很高

危害到社會運行

目前不知道印度教育數據

但很明顯應該水平很低

而且莫迪上台

基本沒有什麼財力支持教育

印度中央財政收入很少

現在加上軍事投入等

其實基礎建設非常缺乏

從印度頻繁嬰兒死亡就可以看出來

故其實這部分人口

不是好處

對印度真心未來是負擔

印度需要大量糧食養活他們

他們沒有什麼作用

種地?現在都機械化了,成本低

而種地確是這些人唯一的可能

他們去工廠打不了工,沒文化

更別說進入服務業了

中國在92年大量人去沿海打工

因為這些人本身是最起碼知道字的

多少讀了小學的(我去過工廠在10年的時候,裡面甚至30多歲,40多歲的是高中生,中專生等,大學生也許多)

這些人才能打工

你連小學都沒讀完

工廠都基本不要理

服務業你要菜單,算賬啊

不會

什麼都不能做

只能種地

沒用的

這樣人口對國家反而是浪費資源

不會增加國力的

還得國家來養

無所謂

中國現在要求人口先是精英

而且多

這才有利國家

否則都是負擔

為什麼中國手機佔領印度

他不能工業化啊

沒人啊(部分原因)

怎麼辦?

沒有學歷,特別是文盲的人

記住了,

其實對國家資源不是好處,反而是消耗

100個人也比不了一個會操作各種機械的人,來種田

中國對老一輩50多歲這些人,甚至60歲的人,現在頭都有些大

特別是50多歲,文化水平基本不高

但退休啊

不到時候

國家花錢去養,中國沒多少錢

有技能的人才是一個國家資源

而學會技能必須最起碼基礎教育要會

這是印度多了無數張嘴

不是好處

反而是麻煩


這涉及到「人」的定義。

在我看來,全世界「人」口數量排名,美國第一,中國第二,日本第三。印度大約十名開外吧。


在回答這個題之前,我想先搬運一下我的這個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611794/answer/223138899

兩張圖說明一切~

印度人均GDP及其世界排名:

印度人口:

人口瘋狂增長對於印度而言當然不是好事,且不說由於糧食維穩等等問題可能帶來的馬爾薩斯陷阱,光是分流掉的GDP增長就已經十分成問題了。因為他們中的很多沒有文化與勞動技能,所以在自動化工業與人工智慧高度發展的今天,他們的存在非但不能成為國家紅利,反而會成為負擔,甚至於拖垮經濟。


能參與工業化生產的人口才是人口紅利,反之只能平白消耗社會中的資源。能參與更高端的工業生產的人口越多,人口紅利也就越大——農民工比種自己家幾十畝地的農民要強,低端碼農比農民工要強,高級些的碼農和科研狗比低端碼農要強。

然而印度...就它那個文盲率,連農民工都爆不出來多少,談什麼人口紅利...


實際以印度的耕地面積和光照雨水條件,如果再加上中國的農業技術,養活20億人問題應該不大,但這只是最低限度的養活,人口問題帶來的一系列附帶問題會嚴重拖累印度的發展,印度不到300萬的國土面積,雖然資源相對豐富,但平均到個人是極其匱乏的,所以印度想要達到中國現在的發展水平,我覺得有幾個問題要解決:

一,教育問題,教育是國家復興的基礎,教育跟不上,談復興和發展那就是天方夜譚,印度現在幾億人還是文盲,再這樣增加人口,整個教育體系會淪為上層社會的工具,這樣會加速階級矛盾,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拖累經濟發展!

二,土地所有制制度,印度如此好的耕地條件,不管人均還是總產量遠低於中國,一方面中國勤奮加科學提升了產量,一方面印度的土地制度不利於大規模的科學化,機械化生產,所以這次莫迪改革有部分就是土地改革,不改革土地所有制,印度人口所帶來問題將無限放大,一旦遇到災年,印度的農業太過於脆弱了!

三,性別比失衡,印度和中國同樣面臨著男多女少的問題,我們現在也同樣頭疼,奈何我們由於政治體制原因,可以通過經濟行政等手段慢慢糾正失衡,更重要的是中國有這個實力,中國現在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還是能承受的起新增人口,經濟手段比如生女兒獎勵現金,包教育費用,生活費等福利,行政手段包括,非法手段墮胎打掉女孩判刑,生男孩一律沒有福利,印度這方面很難做到,印度民主體制導致不會像我們這樣強有力的執行能力,而印度對強姦的縱容會更加激化矛盾!

四,據網上所能看到的資料,印度的女性地位很低,參與社會化大分工的很少,不像我們,現在男女地位已經幾乎完全平等,女性參與社會化大分工的比例遠高於印度,如果印度不提高女性人口的社會地位,讓更多的女性參與社會化大分工,縱然印度的人口是中國的兩倍,但也許參與社會化大分工的人口是一樣的,所謂的人口紅利,其實並不存在,中國是兩個人養5個,印度得過於脆弱的社會體系使得生存更加艱難,加上人口素質帶來的效率問題,技術革命差距帶來的生產效率差距,所謂中印之間的人口紅利差距,個人覺得被嚴重誇大了,要說對中國的影響,那就是必須阻止或者破壞印度進行上述在土地,教育,金融,女性地位,工業化的改革,如果一個擁有15億甚至更多人口的印度過上類似中國現在的生活標準,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高素質的年輕產業工人,那對中國的發展衝擊是非常大的,蛋糕就這麼點大,他多了,我們就少了,一個窮人過窮苦日子慣了也就習慣了,但一個生活條件不錯的人一下子過食不飽腹的生活往往對精神打擊是致命的。

我們都不是聖人,我們無法做到割肉喂鷹,大自然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


印度將會成為一片非常魔幻的土地,有點會好奇印度將會發生多麼有意思的事情。

我喜歡年輕人


十幾億人口如果搞出全國大饑荒 也很可怕


人口數量,中國印度孰一孰二,需要兩個國家的準確統計。現在,印度是不是超越了中國,還不一定。

人口多了,會如何呢?得看是吃飯的多了,還是幹活的多了。換句話說,現代世界個人的受教育程度與對社會貢獻的程度是相關的。中國的人多,但 因為中國的義務教育的存在,中國的人口是社會發展的新鮮血液。幾十年前,中國進行計劃生育,原因在於社會資源的不夠。

今天,印度人口比肩中國。但印度的教育能不能跟上,人民的生活水平能不能跟上呢?據看到的信息看,印度還不行。那麼人口過多,會給印度的發展速度造成阻力。


人口紅利的社會已經很難存在了。

從全球200個國家來分析:

人口不增加的國家,GDP在增加的國家仍然很多。

人口增加的國家,GDP沒有增長的國家也有很多。

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簡單歸於人口紅利。如果這樣說,那印度現在就是世界工廠,最有潛力的發展中國家,但事實不是。

印度人口多,而且,人口會成為巨大的負擔,從而向我國輸出威脅。

這才是我們需要警惕的。

人需要的基本資源,空氣,能源,食物和水。

空氣是免費的。

能源可以交易來獲得,而且未來能夠多樣化,相信也不用為印度擔心。

印度耕地面積比我們還大,但現在食物產量僅是我們40%的樣子,這是耕作水平低,以後可以改善,也不用替他們著急。

但是,水卻是最關鍵的。

雖然海水可以有淡化工程,且不論未來成本即使和普通水一樣,但海水淡化需要一系列的處理,這註定了,未來50年的海水談化科技發展,恐怕也很難規模化滿足數十億人的生活所需要。因為人可是不僅只要喝水,而且還需要淡水去種植作物,工業化也需要大量的淡化。

可能有的人會認為印度現在每年還有洪水泛濫,不存在缺水問題。那隻能說太簡單了。洪水很難儲存。發洪水相反需要放出大量的水,水庫也不起作用了。就像我們長江,發洪水的時候,三峽也要放水。缺水的時候,我老家洞庭湖,都要幹了。

目前印度水資源很多源頭起源於中國西藏, 這也是因為中國西藏地勢原因。中國已經修建水壩,並且有一個將水引入新疆的計劃。這項計劃已經影響了流入印度河流的水量。印度已經叫囂中國威脅論了。站在印度的角度,印度未來發展賴以為系的水資源竟然是由中國控制,而中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是印度的一個競爭對手。

印度僅恆河,就為印度提供了5億人口的飲用和生活用水。但印度人卻不珍惜,污染嚴重,這也是嚴重兒童死亡率超高的原因之一: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4%。

中國因為擁有青藏,雲貴兩大高原。

在青藏高原,我們有長江,黃河的源頭。如果我們當時沒有解放西藏,今天的中國也會想辦法入侵西藏,保住我們生命的水源。正因為我們和西藏一體,因此我們才有三峽,南水北調這樣的大工程。

在雲貴高原,我們也建立大壩,控制了多條流往中南半島的河流。好在中南半島的國家和我們基本和平,關係不錯。因此大家相安無事。如果有事,大家還會覺得我們不會讓河流改道嗎?

而印度之所以入侵西藏,也正是基於此國家安全戰略。必須保住生命之水。

但那又如何呢。我們已經控制了這些地區,誰叫我們祖先有謀略,在歷史浪潮中,已經為中國未來的發展謀划了道路。


後話:

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缺水的嚴重。聯合國早在1970年就開始研究這個問題。連美國這樣強大的國家,都有部分地區出現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下沉。日本也有同樣問題。中國北方更是嚴重。這也是國家為什麼花這麼多錢,南水北調。

想想發達國家都在為這個問題頭痛。印度如此龐大的人群,如果僅僅是農業國家,可能這些水資源還夠。如果印度還想成為世界工廠,那未來僅僅是水資源的問題就要傷透印度政府。而我們西藏,恰恰是只需要守住此地,以不變應萬變,就能給印度致命一擊。


印度正確的路子應該是在人口趕超中國以前全面超過中國,至少要在教育跟基礎建設以及衛生等重要方面。

現在的狀況完全就是本末倒置,這個時候印度人口超過中國不說後患無窮,光是治理成本又一次幾何級數上升,也夠「議會代表制民主」的印度受了。


對中國來說,總之都不是什麼好事。

//至於評論區希望印度亂起來的人,你們應該問問TG願不願同樣是鄰國、有核彈但體量小得多的朝鮮亂起來?

1. 如果印度因人口或其他問題玩完:

人多的印度的生產力發展趕不上人口增加,到達生物學上的K值是很可能的,陷入類似馬爾薩斯的陷阱,出現類似埃及、葉門那樣的動亂,造成的危害將是世界性的,

比如印度是糧食出口大國,動亂造成減產不僅導致印度的饑荒,也會非常影響世界糧價,對於中國這個糧食自給率不足90%的國家很有影響;

十多億人的國家動亂產生的難民數量會很美,即使有地理阻隔,目前的例子是目前的羅興亞人,可以從南亞次大陸竄到緬甸,在當地已經很成問題了,而且謠傳已經定局緬甸的某鄰國;

再考慮到印度兩億多並增速高於平均水平的知乎教徒,除了印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控制得住他們,這對於鄰國中國不是什麼好事。

2. 如果印度發展起來:

如果人多的印度維持目前穩步發展(快於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勢頭,跳出上述的陷阱,對中國可能壞處更大。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會陷入與印度的同質競爭,到時候中國就是目前韓國的命運:韓國低端產業早已轉移到中國,非頂端的製造業也受到中國的激烈競爭,並出現頹勢。不管印度再廢,以這個讓人畏懼的體量,未來對中國的競爭也是很強烈的。

而且,經濟發展帶來的印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是個關鍵的問題,

首先,這意味著廣闊的市場,正如這十幾年的中國,驅使很多企業落戶印度實現對經濟的正反饋,到時候恐怕印度會取代中國成為最大的消費市場(鑒於老齡化的中國);

另外,考慮到目前印度人每天攝入的卡路里數值處於較低水平(略高於朝鮮),讓印度人吃得更好恐怕會把印度過早拉成糧食凈進口國,隨人口增長而膨脹的糧食需求與從糧食出口大國到進口大國的劇變疊加,會發生什麼就很明顯了,這僅僅是糧食,印度對能源、礦產等等需求隨經濟發展的增加,將會成為世界的災難,尤其對於資源同樣不富餘的中國。

另外,印度這個國家,在自己落後中國至少十多年的時候就敢侵略中國(或者說是蠶食中印邊境),正如17世紀覬覦外東北的沙俄;一個增強的印度,會做出什麼,參考19世紀60年代革新之後的沙俄……

大概,我們只能寄希望於科技上的革命性突破了,同時突破人口問題(老齡化和人口過剩)和能源問題……


平常看待,這又不是什麼質變節點,人多力量大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再說,人多人少要看是否適應當地當前生產力和生產結構。目前印度的受教育人口太少了,工業社會有效人口的補充也不樂觀。

對印度來說現在這個數字的人口很有可能是負擔和累贅,甚至是隱患,當然前提是把印度視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代的印度流行音樂辨識度很高,而中國流行音樂卻沒有這種強烈的風格特徵?
綜合看來中國和印度的地緣政治方面哪個更有優勢?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起跑線》?
如何評價印度?印度是否可能超越中國?
如何看待「印俄將首次舉行三軍一體化聯演」?

TAG: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