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系勢力全球擴張中,英法美等國,都更在乎現實利益多過領土,為何唯獨俄羅斯這個國家對領土擴張如此執念?


你去把阿拉斯加買了,看看老美報價多少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全球第一領土大國,鼎盛時期國家總面積高達2200萬平方公里,現在經過蘇聯分裂,依然有1700萬平方公里之多。

俄羅斯能坐擁這份龐大家業,與其對北亞、中亞的積極開拓密不可分。正是憑著數百年內對亞洲(包括中國北部邊緣板塊)的堅持不懈的蠶食,俄羅斯從昔日蝸居東歐平原的一個弱小公國,一躍發展成雄踞亞歐大陸北部中央的超級大國。

不過,回顧往事,有一個頗為費解之處: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歐洲列強大肆瓜分世界,不過在這個擴張過程中,大家的方式選擇卻有很大區別,絕大多數歐洲國家,無論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還是之後的英法,乃至於後來居上的德國,它們的擴張,大多以殖民為主。雖然它們也搶到了大批殖民地,但在統治手上上,它們多採用宗主國——殖民地的間接管理方式,允許這些海外領地保留相當的政治乃至文化自主權,並未納入直轄管理,也並不太注重消化吸收。

但俄羅斯就不一樣。俄羅斯的擴張之路,是直截了當的吞併,直接納入自家版圖。

俄羅斯為什麼跟大家不一樣?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與被征服領土間的地緣關係相對緊密。歐洲列強在擴張方向的選擇上,大多都是將目標定在歐洲以外的新大陸和亞洲與非洲。

這種選擇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英法葡西荷等西方國家,大都地處西歐,毗鄰大西洋,航海技術和海上輻射力都比較強,可以以海為路,相對便捷的把自身影響力延伸到地球上的絕大部分角落;另一方面,亞洲、非洲。美洲均地域遼闊,可開發潛質也較好,能夠從中謀取更大收益。

但俄羅斯就不同了,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區——東歐平原開發較晚,而且氣候環境相對惡劣,故而俄羅斯在發家之初,實力比西歐列強要遜色不少;而且東歐平原與大西洋地緣距離較為疏離較遠,兩條主要海上通道——波羅的海、黑海,又因地緣格局所限,咽喉要津被控於歐洲其他強國之手——這對俄羅斯海外拓展的能力構成了明顯限制,所以只能把目光投降相對貧瘠的北亞。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俄羅斯反而獲得了直接拓土開疆的契機。雖說北亞含金量明顯不如新大陸和亞非兩大洲,但由於它與東歐平原緊密相連,隨著俄羅斯影響力的強勢擴張,北亞、以及中亞,便很自然的跟東歐構築成相對穩固緊密的地緣整體。

這西方列強無論如何都辦不到的。雖然西方列強的海外殖民地可開發利用程度遠在俄羅斯亞洲領土之上,價值上;但大洋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它們與歐洲本部的聯繫與交流。雖說科技的發展,使得人類征服海洋的能力不斷提高,但再怎麼著也無法徹底消除海洋的天然地緣阻斷功能。地緣關係的疏離,斷絕了列強本部跟海外領地融合為有機整體的可能,所以只能採用殖民這種羈縻式手法予以統治。

不過,話又說回來,倘若單單是地緣上的自然拓展延伸,尚不足以造就俄羅斯之龐大體量。畢竟北亞、中亞之於東歐平原還是太遠了些,而且氣候環境又十分複雜,這都會對東歐地緣影響力的滲透構成制約,之前幾千年時光里,北亞一直為無主之地,沒有任何一股文明勢力能夠對它有效控制,地緣關係的疏離就是主要原因。

但俄羅斯打破了這個歷史規律,實現了對北亞以及中亞的強勢佔領。

俄羅斯為什麼能做到?

這要拜工業文明所賜。俄羅斯崛起擴張時,人類社會正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靠著工業文明之力,俄羅斯不僅能夠實現對亞洲游牧勢力的有效壓制,而且可以利用工業化的交通工具和設施,將本部的影響力,更深入的向北亞與中亞投射——這都是農耕條件下所不具備的。正是工業時代的到來,為俄羅斯提供了這種可能。

而除了工業的加持,北亞的超級苦寒,也有助於俄羅斯對它的直接佔領。

一般而言,各國在拓土開疆時,都希望佔領那些可開發價值較高的地區——畢竟這些地方才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獲得更好的收益。

但問題是,板塊可開發價值高,意味著其自身地緣實力也相應的相對強大。作為外部勢力,入侵者即便可以憑著一時之強力獲得勝利,但隨著這些板塊開發水平的提高,地緣潛力逐漸釋放,屆時本土地緣勢力,當然不會接受自家頭上再多一個遠在萬里之外的主子,更不願意自己的利益被外人剝奪——直白點說,被征服地區因為自身的強大,以及與本部地緣關係的疏離,會滋生分離主義情緒,並且本部還真不一定壓制的了。這種情況發展到一定程度,其結果常常就是本部被迫放棄海外殖民地的控制。

這一節,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本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可北美新大陸的地緣潛力,比大不列顛島高了不知多少層級;而且二者之間又隔著大西洋。以前北美開發程度低,英國倒還能壓制的住;可等到北美地緣實力逐漸釋放,其就不願再受大洋彼岸的英國管制,也慢慢具備了擺脫英國宗主的實力;最終爆發獨立戰爭,英國無奈之下,只好放棄,允許美國獨立。

但北亞不同,雖然北亞,尤其是其中東部,跟俄羅斯東歐本部的地緣距離也超級遙遠,但北亞的自然環境也著實太差勁了些,這就造成兩個後果——第一,北亞完全不可能孕育出稍微像樣點的本土地緣勢力;第二,缺乏其他文明板塊的輻射和吸納,北亞甚至連人類起碼的生產生活條件都不具備。基於此,北亞不僅不能憑一己之力擺脫俄羅斯,甚至連滋生分離主義的慾望都天然的高度受限。

而且北亞、中亞的地緣格局,也有利於俄羅斯對它們的順利吸納。俄羅斯開拓亞洲領土期間,有能力破壞它開拓大業的強勢周邊勢力主要有二——西亞的奧斯曼土耳其,以及東亞的大清帝國。如果中土兩國當時足夠強勢,那不僅俄羅斯的開拓成果會大打折扣,就算僥倖得到的領土,也有很大可能基於博弈需要,不得不放棄以建立戰略緩衝區,或者被迫採取羈縻之法間接控制。

但是,近代的清朝和奧斯曼土耳其,雖然都是世界一流地緣大國,但當時卻深陷農耕泥沼不能自拔,淪為西方人口中的亞洲兩大病夫,別說阻擊俄羅斯了,就連它們兩家自己的邊緣領土,都被俄羅斯奪取了一大片,故而壓根無法對俄羅斯構成威脅;使得俄羅斯可以放心大膽的將北亞、西亞收入囊中,並對新附領土消化吸收。

而到20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徹底崩潰,土耳其也從此降格為普通二流國家。至於中國,雖說保住了世界級大國的老底,並於20世紀末重回正軌,但此時的俄羅斯氣勢已成,對亞洲領土的佔有也是生米煮成熟飯,所以中國也無可奈何。

工業文明的加持,北亞地緣潛力的先天不足,以及周邊其它強勢地緣勢力的階段性中衰,這三大原因,讓俄羅斯在開拓亞洲領土期間,享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只不過,要攬瓷器活,也得有金剛鑽。相對於1000多萬平方千米的廣袤亞洲疆土,俄羅斯東歐核心區的體量著實稍顯單薄,而且區位上,其還身處國土最西端,不利於對亞洲領土——尤其是遠東這種極遠板塊的影響與輻射。這種格局下,俄羅斯要確保對龐大領土的有效控制,除了依仗本部硬實力的強大外,也需要在社會結構層面做一番設計,以適應自身之特殊國情。

那麼,俄羅斯採用了哪些新穎的社會結構設計?這些設計最後對俄羅斯的國家維持,發揮了哪些特別的作用?對俄羅斯文明又造成了哪些影響?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下一節中,雲石君繼續為您分析。

註: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13章——俄羅斯之第8部分。喜歡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的朋友,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原創文章。


又一次自問自答。。。


你不能寫文章嗎?為什麼老是自問自答呢~


個人感覺俄羅斯不是對領土過分狂熱而是對出海口過分狂熱。其它大部分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並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如果連出海口都沒有是沒法跟英法一樣追求物質利益的


因為問題不成立

英是島國,她的領土至少應該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法倒是想擴大領土,不是被英國、普魯士、沙俄給揍回去了嗎?

美獨立十三州,其他都是充話費送的不成?還有阿拉斯加,。


俄羅斯俄羅斯俄羅斯還是俄羅斯


推薦閱讀:

哥德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如果要大概了解中世紀史,比如十字軍東征,英法百年戰爭,推薦幾本書吧?
如何看待加泰獨立對歐洲或是歐盟的影響?是否能對歐洲的一體化造成衝擊?
塞爾維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經濟條件允許的話,你會移民嗎?為什麼?

TAG:俄羅斯 | 歐洲 | 歐洲歷史 | 蘇聯 | 東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