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區縣的口音有什麼區別?

北京辣么大,每區每縣的口音也是不一樣的


城區里大致的規律是,北硬南滑,西正東雜。

郭德綱以前有個段子,讓崇禎用南城音在朝中說事,笑點就在於違和感爆棚的南城口音,滑吞音嚴重,俚語口語詞夾帶嚴重,有種市井的感覺。

北城的口音相比南城比較硬一些,吞音較少,每個字之間發音比較獨立。相聲使用的口音可以基本歸類為北城口音。大家有時間可以聽聽溥儀在東京審判時的證詞,雖然用詞甚至句式與現在有一些差別,但口音是差不多的。

城區西部,海淀地區的口音是最為接近普通話的。東部自古多商貿來往,從京杭大運河到現在的cbd。相比於學術,官僚機關扎堆的西部更為隨意,口音也比較雜一些。


修改,經@Philip 提醒,我又查了一下,11012x應改為1102xx更合適。感謝。

————————下面是原答案————————

身份證上11010x的大多說京片子;身份證上11011x和11012x的說話偏河北(偶有天津),很多俚語通用但11010x的卻不一定能聽懂,反之亦然。就我所在的房山而言,開口母音前一般會有ng的鼻音。。比如,我餓(nge)了。


平谷的口音是陰平陽平工整的對調。

普通話「牆上有槍」

在平谷話里的發音是「槍上有牆」

此外,有一些特別的方言,比如

「老爺兒」指 太陽

「黑介」指 晚上

「擦黑兒」指 快到晚上的時候

「嬌黃」指 黃的很難看

「嬌綠」指 綠的很好看

「山藥」指 土豆

「毛山藥」指 山藥

「褂子」指 薄外套

等。。方言都是建立在陰平陽平對調基礎上的,我是93年的,對於很多方言辭彙都是聽得懂,但是口語中已經不說了,這些詞老人用的比較多。但是口音方面,非常規律的陰平陽平對調還是保留的。

另外搬運一下答主@精神病院畢業生的答案里的一段「熱水的熱讀作ruò,餓肚子的餓讀作nè,棉襖的襖讀作nǎo」這些變化平谷話里也都有。

我這麼大的平穀人一般都可以在普通話和平谷話之間任意切換。所以不提的話,很難從一個人的口音聽出是不是平穀人來。具體會用普通話還是平谷話有時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和說話對象關係很大,對話的人說普通話的話,平谷口音就很難出口,反之亦然。我上學時,仍有很多老師是平谷口音授課的。以男老師為主,女老師多半普通話,初中語文老師是個當時40歲左右的男老師,語文老師呀各位,只有朗讀課文時說普通話,解讀課文那平谷話標準的,嘖嘖。

從感覺上來說,平谷口音是非常生硬、哏直、難聽的,又吵又粗魯,聽起來像吵架。非常不適合說情話(我是不是為自己的單身找到了個好理由呀!)。具體有多難聽,可以參見評論區,心疼那個女神,也心疼聽女神說平谷話的小夥伴(笑)。。一件趣事,當年初中的女班長有個神技,憑藉過人的智慧,她很早就覺得平谷話難聽,感受到了其對形象的影響,所以從小學不知道幾年級開始,她就堅持在同學、部分老師、家人全說平谷口音的大環境中只說普通話,此舉在大家剛和她認識時被理解為「裝x」。但是女神還是女神,大家很快忘記最初印象,感受到了她是多好的一個人,後來她還是好多人追,我也還是和她做了十幾年的好友,且沒人追(哭)(扯遠了)。。。

我今年高三的表妹在口音方面和我無異,現在在市區上學,也是自由切換口音的。今年小學六年級的侄女就已經口音不重了,其實她的父母,我的表哥表嫂平時基本都是平谷話,帶她的我姑姑就更不用說了,可能是受學校里的影響比較大。而上小學一年級的外甥,基本從會說話就沒有過平谷音吧,他的父母和他說話,就已經是普通話了,我和他說話。。也會被拐成普通話。。。囧

口音其實是種和鄉愁關聯的東西。平谷口音其實相當土,相當難聽,尤其不適合說情話(當然我也並沒有聽過,不管是啥話說的)但是聽起來就是很親切,852路和918路公交的售票員基本都是平穀人,上車聽到報站就很親切。尤其是852路,東直門排隊時候周圍就全是平谷口音了,站在隊里,感覺就已經回了家。不過呢,鄉愁也有撒錯的時候,因為平谷口音是和唐山口音非常像的,我現在在市區上班,租房住。某次在小區超市聽到兩個姑娘用相當親切的口音聊天,我就腆著上去搭訕了,結果人家是唐山的。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就是因為口音的類似,唐山和平谷之間也拴上了特別的紐帶,這根帶子上,拴著的還有天津的薊縣。:)

平谷全區範圍內的口音基本統一,但是馬坊鎮是個異類。馬坊鎮在平谷西南,和河北三河接近。口音和平谷其他地方的口音不同,普遍的說法是「舌頭打彎」但是大眾描述自己無法形容的口音都說「舌頭打彎」所以這個形容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有了解馬坊口音的夥伴可以幫忙補充一下,我是在是不太了解。

說罷平谷話,再簡單說一下順義話和延慶話吧。這兩個都是我高中時期在順義讀書接觸到的,同學大部分都是順義當地的,也接觸了幾個延慶人。但總的來說認識都很淺薄,很可能說錯,請見諒。

先說順義話。順義最東邊,和平谷接壤的張鎮說話和平谷基本一致,略過不談。其他地區的口音普遍非常淡,可以算是兒化音沒那麼明顯的北京話。而且以潮白河為界,潮白河以西會和潮白河以東略有不同。一些方言詞「飯盔兒」指「飯盒」這類,河東會說,河西就不會,兩邊的過年習俗之類也略有不同,我知道的就不是很清楚了。因為口音很淡,所以很多順義人都覺得自己說的是標準的普通話或者北京話(真的非常非常接近了)但其實並不是。。順義話的口語中也會有偶爾陽平變陰平的時候,因為這種情況實在比較少,所以很容易被忽略,順義人在市區說話時也不會刻意改正,所以一般順義話和普通話之間是沒人會做區分的,也確實沒什麼影響。。。

前邊提到過,平穀人說普通話時候是聽不出口音的。但是在我有限的認識里,延慶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延慶口音是很明顯的。高中同學裡有三個延慶人,一個女孩兒,一對男孩兒雙胞胎,說話能明顯的感覺出不同,可能是因為距離遠吧,和普通話、平谷話都很不一樣!而且不只是口音方面,用詞也會不一樣。比如說「襖」指「外套」而且不專指厚外套,校服上衣他們也會叫「襖」這個說法在北京方言、平谷方言中都是不存在的。不太能具體的描述延慶口音聽起來是什麼樣子,也有點土,但是沒平谷話那麼土、那麼生硬,反而有一種蜿蜒曲轉的感覺。我是沒聽出來有沒有什麼和平谷話一樣的變化規律的,也許是有的,至是我不知道。另外,我有點懷疑延慶話和普通話會不會是不兼容的,因為同學三年,明顯的感覺出了三個延慶同學口音變淡,而且他們和家裡打電話的時候並不會和平穀人一樣切換口音,也是三年里逐漸趨於普通話的。。。

我認識的這三個同學家都是不是延慶縣城的,具體是哪裡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延慶面積不小,內部有沒有口音的不一致我就不清楚了,我的全部了解只來自這三個同學。。

突然想起還有個同學是昌平的,說的也算是不帶兒化音的北京話吧。。和大學同學裡的海淀人一樣,不提。。。

只從距離上來說的話,懷柔、密雲說不定也都有自己的方言,不過我都沒接觸過。

以上


北京各區縣主要分兩大類:京師片和懷承片。

不過平谷和延慶比較特別,口音有點像唐山和天津。

懷承片主要是懷柔,密雲,順義,昌平地區。基本發音和京師片差不多。主要是幾個讀音有著自己的特色比如:熱水的熱讀作ruò,餓肚子的餓讀作nè,棉襖的襖讀作nǎo,哥哥讀作格格(gége)對!就是還珠格格那個發音!

不過懷承片現在說的人越來越少了,我接觸到的只有在歲數大或者農村裡才能聽到。

而北京其他地區雖然都劃規京師片,不過在我接觸當中還是有些差別。具體東南西北城的區別也有人給出比較詳細的解答,就不再多說。只是大興和房山比較有意思,聽起來稍微有點土,但是接觸的少只能聽出些許差別,希望評論里能幫我解惑。


上圖這個字念「涮兒」,是獨存在我延慶方言中的一個字,意思為「什麼」,例如:你干涮兒呢?即是:你幹什麼呢?如同這個獨樹一幟的「涮兒」一樣,延慶方言也是非常獨特的,個人認為這種獨特主要體現在發音的收音方式、重音分布、與表意詞的特殊性上。

發音的收音方式,我認為這是讓延慶話區別於北京其他區語言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認真去分析就會發現,延慶話對於單字的讀音基本上是遵從於普通話的,字音的變異比較少(很多變異的字音也是遵從於北京語言環境的,比如「這」讀作「zhei」,「那」讀作「nei」),一些獨特的表意詞在城區和年青一代的語言中也較少運用,但即使如此,延慶話還是跟其他區的語言不一樣,這就是收音方式的作用,也是延慶話「明明是普通話可聽起來又不像普通話」的原因,所以前面有人說延慶同學在上了幾年學之後口音就變化了,確實是挺容易的。延慶語言字音收音偏下偏沉,比如:媽,普通話收在「ā」上,延慶話收在「à」上,但並非讀「mà」,而是類似於讀「媽à」(天吶大家能體會這種非常細微的下滑趨勢么),「聽」,普通話收在「ing」上,延慶話收在「eng」上,類似於說「聽eng」。這種差別確實非常細微,但是當語言整體都體現出這種趨勢時,給人的感覺就會迥乎不同。而跟被老舍先生形容為「清脆快當」的京片子相比,差別便更是大了。

重音分布上來說,有人說延慶語言更強調去音,也就是第四聲,這一點與天津話有某種程度上的類似,也是延慶話被認為與天津話很像的原因。我對這一點體會不深,細細想來可能恰恰是上面提到的收音偏沉給人們帶來了這種強調去聲的感覺。但是延慶話確實重音與輕音收放得比較「激烈」,比如:「延慶」讀作「yán~qing」,「延」重讀,且略有拉長趨勢,「慶」則幾乎是氣流音;「那廂」讀作「nà~xiang」,這裡「廂」同樣是氣流音,並且因為過於輕,聽起來發音更像是「xing」。

表意詞的獨特性不想展開來說了,一個「涮兒」還不夠么~

以上都是個人的一些拙見,還請多多批評指正,其實別說北京了,就光是延慶話也分了好幾種(度娘說是六種),有時候說起話來,也是聽不大懂的,我所熟悉的只延慶南部川區語言,妄自分析一下,止增笑耳。

最後,獻上延慶美景。這個即將迎來2019世園會和2022年冬奧會的小城,歡迎大家來看看~


因本人80後,所以不知道90後是否還有這樣的差異:

110102的我,小時候自己和周圍小夥伴在說「看不見」的時候(見jian是四聲)

大學後其他區的同學和朋友就多起來了,發現110104一般說「看不見」(jian是二聲)


平谷方言,通常把一聲語調,變成二聲語調。比如電視機,平谷方言「電視急」


到了平谷,就好像到了天津


北京二環之外都是河北划過來的,說河北方言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些人覺得北京話好聽?
北京政變為何要將清室逐出紫禁城?
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北京籍考生,放在別的省是否也能考上?
互聯網人,離開北京想去南方,最好的選擇是哪裡?
北京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築?

TAG:北京 | 北京生活 | 北京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