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對文化(藝術)從業者的偏見的原因有哪些?

大家常說演戲的就是戲子,我爺爺說學音樂就是要飯的,學藝術就是文化成績不好的。

有些音樂學院裡面的老師其實自己也覺得音樂沒什麼用,我一個曲式分析的老師,我說像你們家的小孩子從小就由大學教授來教,以後可能能成為鋼琴家吧。(羨慕的語氣)她說我並不打算我的孩子從事音樂,最好做一些有用的職業。我繼續問哪些職業是有用的?她說像金融,建築什麼的。

這些社會上對人們對學藝術的偏見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國外對藝術從業者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人們價值觀單一,缺乏寬容度。當然就會瞧不起這個行業瞧不起那個行業的。

都拿錢來衡量成功,沒錢的就屬於盧瑟;

拿功名衡量成功,沒權的就屬於盧瑟;

拿學問衡量成功,沒文化的屬於盧瑟;

拿快樂衡量成功,不開心的酒屬於盧瑟;

……

其實,拿哪一點來衡量都有問題,因為你只是活在自己的價值觀里。

別人是否瞧得起自己無所謂,自己要瞧得起自己。

謝邀。


偏見源於無知。

且討論偏見本身就沒有意義,

因為信息不對等是雙向的。


跟傳統有關吧,我國自古沒有嚴肅地去欣賞表演的文化,去戲院是聊天喝茶順便看戲的。現在也不重視藝術教育。

另外當前國產影視總體水平之劣有目共睹,這種情況下還賺那麼多錢顯然讓人生氣。踏踏實實的科學家很窮,但踏踏實實的演員、踏踏實實的藝術家也很窮。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英國某天文台科學家發文反對當局為此天文台的科學家漲工資,理由是如果漲了工資以後,來這裡工作的就不是熱愛科學研究的人了。我沒有考證過這條新聞的真實性,故暫且擱置吧。但有一個現象是全世界一致的,就是理工科比文科更容易找到工作且工資更高。有一個其他答案里說到馬斯洛需求,仔細想想覺得有道理,人們總得溫飽後才思淫慾吧。

前段時間有個老頭罵王馬離婚事件,說你們憑什麼掙那麼多錢掙那麼多名,奧運運動員們那麼辛苦卻得不到那麼多的聲名。至於那些奮鬥在科學界的研究者們就更甚了。這樣的觀點看上去有些道理,卻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這樣的現象不是現在才有,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一件事情反覆發生就一定有其內在邏輯。演員服務的是範圍最大的大眾,成為他們的談資,娛樂他們的生活,是人們生活中最直接接觸到的事情,顯然更有親和力,也更能得到名利。而科學家的工作往往不面對普通大眾,不進入大眾視野。自然就會被忽略。這裡說的兩個現象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性質不同。從長遠來看,演員能名垂青史的幾乎沒有,能留下來的只有科學家,藝術家,音樂家,政治家這些能影響人類歷史進程和能塑造人格的人。一個博短名,一個博大名。至於大多數音樂家藝術家都活的苦逼,那是因為這些行業本身就是高淘汰率,金字塔頂端的永遠就只有幾個。這樣一來,認為音樂無用藝術無用的論調就自然在大多數不得志的從業者中找到共鳴。


簡單地說就是兩點

不會尊重人

不會換位思考,共情能力弱


親戚:你讀設計專業的嗎?

我:算是吧(機械設計也叫「設計」吧……)

親戚:哦……

我:為什麼這麼問?

親戚:看你扎辮子,覺得你是學藝術的……

我:……


截圖裡的內容完全就是無腦噴子的style,不用理會。

藝術生學習不好,這是實情,文化專業都不錯的有,但不是大多數。

這是必然的,因為我們需要練習,而且是從小花時間練習,所以學習是放在第二位的;加上前些年各大高校紛紛開設藝術類專業,招生量大了,確實有很多人因為文化課不好就跑去考藝術了,但是這種考生連文化課都學不好,很多又長到很大才開始練習專業,能考到好學校的沒幾個。人們很少看到我們在專業上下的功夫,更容易看到我們學習成績差,所以藝術生都很low就對了。

你爺爺還說學音樂就是要飯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很懂啊(?_?),學音樂出去真的會找不到工作啊,熱門樂器還好,冷門樂器真的可以考慮一下要飯了(誤)。

學音樂沒用?是啊,工作都找不到,可不是沒用嗎?可是什麼是有用?為什麼要有用?倘若你學音樂是為了賺很多錢,那麼它很可能沒用,飯都吃不飽,還是轉行好;如果你學音樂是為了娛己、自我提升,那它就是有用的,所以有錢人里喜歡藝術的更多。然而我才不管它有沒有用,我只關心它好不好玩(攤手)。


1.傳統文化糟粕遺留

古代職業偏見,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優伶和跳大神的 剃頭的 乞丐 甚至娼妓一樣被稱為下九流

2.非專業貶低

對藝術專業不熟,認為「容易」

畫畫的,鋼琴的,大提琴的,攝影的,

也都是藝術從業者

但是偏見最多的還是演員吧

因為畫畫樂器攝影這些聽起來就是需要「技術」的

自己不會畫,不會彈,就更容易覺得會的人高大上

而演員,雖然也都知道專業性要求也很高

但是「普遍」認知里,又覺得大部分演員「沒演技」

「沒演技」「不專業」漸漸就演變成「啥也不是」「隨便一個都比ta演的好」「還不如我」

漸漸就覺得自己比那些演員高一等

殊不知讓他們上的話

他們可能連走位都走不明白

分分鐘出鏡

3.價值回報高

不能說那些人全是仇富吧

但是的確,有些人一輩子累死累活賺的就是不如人家一部的片酬

有的人,過於崇尚正統,認為演員社會價值相對較低

有的人,純粹吊絲心態,憑什麼他賺那麼多

不過說實話,前兩天看某公眾號八卦說某87年生炒作新聞比戲多的女星身家已經過億,我第一反應也是有點覺得,演藝圈果然很牛掰啊

4.臭魚老鼠屎的存在

像上條說的炒作新聞比戲多的

還有若干演技尷尬出天際的

只靠臉,還不專業不敬業的

以及各種傳說中只靠後台,專業不行,還得全組圍ta轉的

種種的吧

壞消息永遠比好消息傳的快

負面新聞永遠比正面新聞播得廣

花邊八卦永遠比慈善新聞讓人記得久

於是臭魚和老鼠屎好像就代表了整個群體

5.國內從事藝術行業,尤其演員類的人,7成語數外化生物等方面文化程度不高

7成只是個概數,意思就是,我純粹想當然隨便說說…

可估計依然會有人認為,7成哪夠?9成吧!

其實不止對演員,是對所有特長生的偏見

如果說某人是985學校的

會贏得很多人或讚許或佩服的目光

但如果後面跟一句藝術生或體育特長生

我身邊,尤其是年紀稍長的人

會立刻認為 呵呵還985呢…

定體問,中或輸啊!

有多少家長看見孩子對藝術體育方面有興趣且有天分

就以必須好好學習不能不務正業為由立刻打壓

又有多少家長雖然孩子對藝術體育方面完全沒興趣沒天分

就為了高考走個藝術類能去個更好的高校里的藝術專業 哪怕這個高校是純理工類 藝術專業剛開一年 也逼著孩子去學

同時也的確有很多人,

考的分數很低只因為藝術類就去了個不錯的學校

某些演員過低的高考分更是逢嘲必提的黑點

而走普通高考的人,

也容易覺得藝術類好像比自己高考輕鬆,

容易覺得自己苦讀多年應該得到更好的。

所以當人知道喻恩泰的博士學位會頓生好感

所以當人知道李亞鵬高考500多分會驚訝我去真的啊

前同事,就曾以很不好的語氣評價某面臨高考的童星

「天天這麼招搖,我看她到時候能考幾分,看她考不上怎麼辦」

可其實那個童星學習正經很不錯,後來高考也的確考了不少分

前同事的偏見,就是基於對藝術類考生的普遍認知

6.過於或者說只看見演員光鮮,忽略其他

往好聽了說,只看見人前顯貴,看不見人後受罪

往難聽了說,光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

古龍說了,人人都愛傳誦秦歌挨了好幾百刀沒死還能復仇,沒人說他在地上爬著出去,半夜疼得打滾叫救命

最後,

希望能有規定,控制演員片酬佔全片投資費用的百分比

另外,針對題主圖裡的純吊絲噴子的感嘆號噴法

個人認為:

說的好像人家拍戲賺的錢都是科學家的科研基金似的。

說的好像隨便什麼人隨便演一下都能賺到百萬酬勞似的。

眼紅就憑自己能力賺去。

看不慣可以不看,沒人看自然沒市場。

要是還覺得科學家錢少可憐可以去捐錢。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環境導致的,藝術在帝都和魔都地位都不錯的,至於娛樂圈的戲子,本身就是迎合市場的純商品,和藝術家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你老師只是個體,我老師是非常喜歡音樂的。


張譯關注之後大家就都改視奸不回答了么233沒有熱鬧看那就自己上了。_(:з」∠)_

1.過去的從藝者被笑為「戲子」或「要飯的」是因為過去從藝者的社會地位低下,而且他們在除藝術以外的諸多方面確實多不如當今社會的從藝者,這並不是可以相互比較的。這也不是誰的錯,只能說是生不逢時。至於當今社會,就算有人自稱戲子,那也是自謙,敢這樣自謙的人物大眾只有跪舔的份。到了現在還扯著戲子這樣的辭彙對整個從藝者群體不放的,如果你年紀不算大的話,還是回舊社會混吧。

2.說藝術生文化課成績不行的。客觀而言,這樣的說法真沒什麼不對的。我曾經就讀的高中也是省重點,每一年級專門有一個美術班。高一學生的教室都在「美術樓」,那樓上還有一牌子,清華生源基地(大概就是這樣,說他們美術生的)。然而也沒看見幾個美術生考上清華。去年上了熱搜的某童星,她碾壓眾藝術生的文化課成績拿出來比,也是被人碾壓的份。然而人家就是考第一了啊,牛啊!非要扯著藝術生的文化課成績,不如談談理科生的文科素養或者文科生的理科思維。反正都是耍流氓,有什麼不一樣的。

3.說學藝術無用的。以短期來看,學藝術確實並不能對國家建設社會進步有什麼明顯的益處,這可不意味著藝術無用啊。大家不覺得這樣的「無用論」耳熟么。讀書無用論,大學無用論,文科無用論,理科無用論,如今輪到藝術無用論了?!那這樣算的話,完全可以將所有學科都拉出來,管它熱門冷門一起躺槍好了。以前我反駁人家的讀書無用論的時候,說「不是讀書沒用,是我沒用」。這話可以換湯不換藥直接安在這個問題上。前幾天在知乎上看見有人把娘娘微博一事形容為「自己跪著才能辦的事情,人家躺著辦完了,所以你跳腳」(大概是這個意思,記不住原答主,不@了)。還有,作為一個不怎麼合格的學生,我也碰到過許多不合格的老師,但她們沒有一個人向自己的學生鼓吹無用論的。這不是為人師長該乾的事。正能量什麼的,要做到不容易,說出來鼓勵人總還是能做到的。

大眾(或者更多的集中在老一輩?!)的固有思想是,金飯碗鐵飯碗,唯有讀書高……當今社會成功的從藝者算是打破這種思維而獲得金錢地位的存在,再加上身為公眾人物,避免不了被人評論。我以前也覺得,相比之下,許多從藝者的回報是高於付出的(當時我的相比之下是拿屠呦呦這類大牛或者軍人這類極為正能量職業作比的)。後來我年紀大了想開了,與其一直做憤青或者林妹妹,不如多讀書。全都不如讀書。

私以為,藝術最可貴之處不在於當下,在於傳承。

ps今天噴藝術無用的,可能就是明天藝術為國爭光時鼓掌最狠的。

pps.全文都有插入微博的兩手一伸頭一歪和白眼狼這兩個emoji的慾望。_(:з」∠)_


重點難道不應該是改變現有的工資體系,提升科學家和高科技人才的福利待遇和工資待遇嗎…………


和你說的貌似有關,其實無關。

不是輕視藝術從業者,而是輕視人,重視資源和權力而已。

為什麼會這樣哪?那就要從根源談起了。

真正背後的原因是人沒有權力。

幾百年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之前,就是傳說中的黑暗的中世紀,恐怕還不如我們中國。那個時代我們中國人早就在自己生產的作品上(比如茶壺)印上自己的名字了。帶著人名的茶壺,帶著人名的硯台,帶著人名的各種產品,很久以前就像香奈兒范思哲一樣,靠著人的品味定義了東西的檔次。這只是重視人文的土壤。後來元明清三代關於人文和人權的重視起起伏伏。可以這麼說,當政府權力大的時候民眾的權力就少,資源就少,就不輕視藝術,因為這個時候藝術從業者是甲方的玩物。你讓大家怎麼尊重一個玩物。這比尊重一條京巴還難。

想大眾尊重藝術,只有一種開頭。那就是權力所有者開始像幾百年前的歐洲貴族那樣崇拜伏爾泰。


因為大家看到分子里一些一般般的幸運兒過的春風得意,忽略了龐大的分母里很多其實很有才卻混的很慘的人。。。


其實這個問題從表面的接受教育的程度高低(文憑上的變化)是沒什麼關係的,這裡混合著中國傳統的文化,尤其是大多數文人對於從藝者的偏見。

但如果細說,其實文人對其他行業的人都是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我一直覺得不要把人分等級,尤其不要拿職業分等級,如果非要分的話,可以從個人素質修養上劃分人群。

無論哪個群體,自己給自己信心,每一行都有偏見,不過加之從藝本就是曝光率大的行業,所以聽到的不好的聲音會更多一些,有些事自己知道怎麼樣就好,自己過得明白,就難得糊塗了。

本想舉個栗子,想想不太好,就放棄了,說話顛三倒四的毛病還是沒改,第一次回答,就這樣吧。


大概是那句老話 戲子無義?

偏見僅限於是 從事表演性質的藝術從業者 吧

你看看誰對彈鋼琴拉提琴的有偏見,不都覺得高大上?

偏見總是源於無知,盲目崇拜也是。


個人的愚見是,現在中國社會嚴重混淆了「演員」和「明星」的概念。包括很多考藝校的孩子抱著的態度都是,呀,我學習不好,長得還挺好看的,不如去考個藝術類學校好咯。而不是我喜歡且熱愛演員這個工作,我想要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達到一個優秀演員的標準。這也是演員隊伍里混進那些只想靠臉出名的人的主要原因。

我們看到的所謂那些隨隨便便就可以圈錢的應該都是「明星」,有很多踏踏實實的演員都是不被關注的,在娛樂圈裡經常被稱為「大器晚成」的,甚至工資就是普通上班族的水平或者不如我們。即使演員掙得比上班族高我也覺得無可厚非的原因是,他們投入的心血以及工作強度要高於那些上班族。同樣地,很多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如果他們有能力和人脈,他們也能將自己的智力成果轉化為財富。

只想說,現在粉絲的錢太好圈了,有錢又有閑的人太多了。即使「戲子」的蔑稱有其歷史淵源,也是對演員群體的不尊重稱呼。但據我所知,我的很多長輩看到一些老藝術家出現在電視上的時候,願意用「藝術家」來稱呼他們,也願意不吝讚美之詞的誇獎他們,而不會用「戲子」這樣的蔑稱。


一切服務行業都被人看不起,

我有錢我就能捧你,

我不想看見你,

你可能都沒飯吃,

觀眾是衣食父母的行業,

從來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你是來取悅我的

我憑什麼看得起你;

演員這個行業的人,

還真得感謝GCD,

要不然

要不然你們現在還是

有錢人捧的戲子;

GCD對演藝進行了各種改革,

還把演員提升到藝術家的地步,

隨著資本的日益擴大,

藝術行業被資本捧來捧去,

註定是沒有尊嚴的,


現在社會重新定義了偏見:

你沒錢時候處處都對你有偏見


我覺得現在的偏見已經很少了,畢竟實業已經不行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鳥人》,《爆裂鼓手》這類電影?
圍棋的中心內容是什麼?
景德鎮瓷和醴陵瓷哪種更好?為什麼?
藝術對當代社會的意義?
如果遊戲可以稱為藝術,該如何鑒賞?

TAG:藝術 | 古典音樂 | 影視 | 舞蹈 | 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