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用車一般都不裝尾翼?

尾翼不是能讓汽車風流更好通過,使汽車更穩定的嗎?那為什麼一般新車都沒有安裝呢?是為了節省成本嗎?


先說說這個尾翼。其實這個技術最開始是來源於航空工業。但是這個東西在飛機上叫做擾流板(Spoiler),對民航客機相對了解一點,所以先弔書袋一下:

注意還分為飛行擾流板和地面擾流板

那麼,飛機上有這個玩意兒有啥用?

飛行擾流板:這個很小,一般飛機上單側有四到五片,主要在空中飛行時用於輔助副翼進行橫側操縱,在飛行過程中當需要微調轉向的時候,單側的擾流板也會打開,另外還可以增加飛機阻力,達到使飛機減速或增大下降率的目的。

地面擾流板:在飛機著陸接地後與飛行擾流板一起打開,起到減小機翼升力以增加剎車效率,同時也增加了空氣阻力,有利於飛機減速。地面擾流板的面積和張開度較大,僅限於地面制動中使用,基本作用是通過破壞機翼上翼面繞流從而減小90%升力提高作用於機輪上的正壓力而增強剎車效果,並增大氣動阻力,也可用於改善飛機在滑跑時的方向控制能力。

再說說汽車上的這貨。其實嚴格來分,汽車上的尾翼和擾流板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但是功能是差不多的,擾流板一般與車身連為一體,甚至是車身造型的一部分,獨立在車身,用支架連接的是尾翼。

這個是擾流板:

和車身連在一起

保時捷911可自動升降的擾流板

奧迪擾流板與車身連為一體

這個是尾翼

很顯然,這個汽車尾部的擾流板,其實就是參考了飛機上的地面擾流板,尾翼的話,原理也是一樣的。

接下來說說這個東西的作用。先上風洞試驗的圖,簡單直白。圖片來源:測量與測試世界 帶你走進汽車風洞實驗室,侵刪。

沒打開擾流板

打開擾流板

可以看到打開擾流板之後,「改善」氣動布局,將車頂衝下來的氣流形成一個向下的壓力,增加抓地力,提高高速行駛穩定性,尤其是高速過彎道和漂移的時候降低側翻風險。當然,增加這個代價是明顯的,一方面汽車輪胎受到的壓力加大,自然油耗也會相應地上升,另外,風阻係數也會增加,車輛行進過程中,風阻與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家用風阻係數一般都在0.3~0.4之間,賓士新S級的風阻係數是0.24,這可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值,神乎其神的GTR,風阻也是0.26,而且很多時候改進0.01都是十分困難的。有可能汽車造型設計師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如何降低風阻的造型,被你加一個擾流板之後就全抵消了。

大家想買個家用車,節油是很大一方面,一聽說一個車百公里油耗都上20L了,還有購買的想法嗎?F1的賽車速度飆得高不差油錢,猜猜看F1有多少?0.6~1.3,擾流板功不可沒啊(可是這麼大風阻係數,為嘛還能飆這麼快呢?因為迎風面積小啊)。

行駛速度較高的汽車,如高級轎車和跑車,一般都裝有擾流板。或許這就是很多人去加裝擾流板的動機。但是啊但是,不是裝了擾流板的車就瞬間華麗變身為高級轎車或者跑車了。而且,似乎歐洲很多車都忌用尾翼,但是日系車似乎有將這個作為賣點的習慣。

對於每天在市區車速都尼瑪飆不過60碼,如果還裝這個的話,更大的作用是美化外觀而不是改善動力特性,隨意的改動更加容易破壞汽車原來的空氣動力學表現,如果裝上之後還特別難看,那就完美了……

但是,在節油和氣動布局的表現上,也不是完全對立的,例如在保時捷的Panamera中,就給出了非常驚艷的解決方案:

低速行駛收起尾翼,需要飈車的時候升起來,不過這種車應該不需要考慮油耗吧。

最後,友情提醒一下任性的土豪們,如果非要在尾部加擾流板,前面的連接板(前擾流板)最好也加上。有些品牌的車型,所謂的運動套裝,其實就是增加的這一套東西。


阻力大,油耗會大,不跑賽道沒啥意義。跑賽道的話本來就轉向不足的車加了尾翼轉向不足更嚴重,一樣沒用。


首先你得理解,尾翼的作用是在車輛高速行駛的時候因」阻力「而產生」下壓力「,從而使汽車/賽車/跑車在高速行駛或者高速過彎的時候產生更多的下壓力,以吸附地面也就是俗稱的」底盤穩「,原因是因為汽車/賽車/跑車在高速行駛的時候因為地盤的風流動會產生氣壓,形成一個向上的力,也就是俗稱的」地盤飄"。至於為何家用車不裝尾翼,家用車完全可以裝,只是一個有沒有必要的問題,因為阻力產生多餘的油耗和動力損失對於家用車是不划算的,而家用車的行駛速度大部分情況根本也不需要"下壓力「,借用鍵盤車神一句話」你看我的XXX,開到180地盤都穩的和什麼一樣",其實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現在的車輛空動設計和地盤行走系統已經很不錯了,完全滿足你正常的高速行駛,給你以"地盤穩「的感覺,當然一個設計的好經過風動測試的尾翼在這樣的情況下肯定能讓車輛底盤更」穩一些「,但是畢竟家用車。


丑,還費油,好不容易優化的一點油耗裝上這玩意全沒了還啃老本,噪音還大,弄不好還共振,對於家用車來說這就是一純事逼。反正我是看到大街上自己加裝尾翼的車都是投出一副同情的眼光


因為家用車啊,不飆車,不跑賽道。

為什麼需要尾翼來增加車子高速行駛的穩定性???????


寶馬奧迪自帶尾翼,那個突起就是。


論壇上看過有人前驅車問為啥裝了這個感覺跑高速飄…我覺得是這個起作用了…

還有人裝了前鏟以後前杠和前翼子板之間縫隙被拉大,我也覺得是起作用了…

改裝是個系統的工程…不是看別人有的都弄上就好…


增加下壓力而讓輪胎更加不容易打滑。

後驅就算了,馬路上一票前驅不過200匹的家用車也裝,一個不小心就推頭推出去了,命都不要了么?


引用拓海他爸的話:

加那麼大個尾翼,難道能飛起來么?


所謂汽車尾翼在原理上是通過空氣動力學為汽車尾部提供足夠的下壓力,來把汽車固定在路上,不讓汽車甩尾或者高速發飄。但一般僅限於賽車和特殊的車輛,在路上偶見的幾萬十幾萬的車上的都是自己加裝的。通過空氣動力學原理我們可以知道,汽車速度越快,下壓力也越大,但是用來克服下壓力的做功也越多,這樣的車會更費油,一般民用車不需要很快的速度所以沒必要加裝。現在也有少部分豪華品牌的性能車也加裝了尾翼,但一般都是伸縮的,比如奧迪A7和保時捷的怕哪摸哪,在超過120公里每小時的時候會自動升出,但好多人裝逼停車的時候也是升著的!


速度七十邁,心情是,自由自在。

不好意思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七十邁都開不到。


大部分家用車的原裝尾翼都是為了裝飾。。。。。


除了好看 家用車用得著尾翼么


家用車大多都是前驅的,四驅的和像寶馬那樣的後驅車還是比較少的,尾翼的作用在於在車子運動起來的時候,由於尾翼是上平下凸,造成尾翼上方空氣流速小於下方,產生向下的壓力,增強後輪對地摩擦力,但是對於前驅車,後輪不是驅動輪,後輪摩擦力增大用處不大,要說優點,剎車時間會縮短(可以參考一下布加迪威龍與飛機剎車原理),但是弊端是大大的,本來車就在輕量化了,又加了尾翼,增強對地壓力,油耗增大是必須的,而且車運動起來,大尾翼產生的壓力相當可觀,如果汽車未經過增強,可能會對後輪懸掛和減震包造成損傷,至於小尾翼,可以起到裝飾的作用吧,前驅車如果增加運動學套件的話一般都是在前保險杠下面增加擾流板翼子板啥的


爆改五菱宏光算不算


那玩意主要是提高高速穩定性但是對成本,油耗,輪胎壽命都有影響,你的車開不到那個速度,加了弊大於利。


家用車主要是家用,講究省心省油。

加裝尾翼後,容易導致油耗升高,與家用理念背道而馳。

2004款307就有尾翼 就是尾部很小的一個角 瀏覽器不好上圖


不要說得太複雜,我不敢想像自己開著裝著尾翼的車去買菜……


知乎提問真是一年不如一年……還要給我發推送……真是侮辱智商……


首先這裡有個很簡單的物理常識,初中學過的,流速越快壓強越小,速度等於距離除以時間,所以你車頂和車底是有一個壓強差的,車跑的越快這個力量越大,到了一個界限值你車下的壓強就會把車往上托,這個時候擾流板就起到了把車子壓下來提供下壓抓地力的作用。我記得以前兒時看discovery探索頻道有一個動力特區說的這個界限值大概在時速160km


推薦閱讀:

後驅車有沒有限滑差速器是否影響起步性能?
AMG改裝的賓士到底強在哪裡?
汽車氙氣大燈與普通鹵素大燈的優缺點,改裝的話什麼品牌比較好?透鏡 安定器 燈泡。?
有哪些汽車配件能夠提升駕駛樂趣?
豐田86/BRZ/FRS應該怎麼改?

TAG:汽車 | 汽車設計 | 汽車改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