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社交是什麼意思?

最近在威鋒網看到一款社交軟體「閱兔」提出了IP社交的的概念,我想請問IP是什麼?什麼又是IP社交?謝謝~


IP 這個詞兒,在 2015 年之前,我聞所未聞。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說電腦的 IP 地址,沒想到,它指的是「知識產權」。更沒想到的是,這個「知識產權」的用法居然是中國人的首創。據說現在日本動畫公司的老闆、美國電影公司的老闆,都是來中國現學的這個詞兒。原因無他,這個詞現在在中國太值錢了。

IP
到底是什麼呢?雖然不少人自認為清楚 IP
這個詞語到底是什麼,但是解釋完之後,馬上就會有業內人士跳出來說「其實它還有別的含義啊」……然後另外一個自稱業內人士的人又要重新對它做闡釋。最後大
家只能嘆口氣,默認 IP 這個詞可以用來表達很多豐富的內容。可見,如果真有準確的表達和通行的解釋,那也就沒必要用這個彆扭的英文縮寫了。


所以還這麼用著,就是因為表達不清楚,但是人人心裡又都知道。 IP
這個詞,只是借用而已。其實這樣的語言現象是大量存在著的。美國聯邦法院的大法官斯圖爾特曾說:「我不知道色情的標準,但是你讓我看一眼我就知道它是不是
色情的。」《百年孤獨》里也有一句名言:「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

出了怪詞,就一定是因為「世界新生伊始」,有些現象用舊詞已經無法表述了。


以,
O2O、互聯網+、互聯網思維、互娛、生態化反、自媒體、社群電商、微商、魅力人格體,這些詞之所以流行,不是因為有人在玩概念,而是新世界在召喚概念。
只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人們只能用一些不那麼準確的詞來說明這些概念。到目前為止, IP 仍沒有一個明確的公認定義。闌夕曾說:「判斷一個內容是不是
IP,只看一個標準:它能否憑自身的吸引力,掙脫單一平台的束縛,在多個平台上獲得流量,進行分發。」

那為什麼一個故事、一個形象,能夠跳脫一部劇本、一個遊戲,變成多平台分發的內容,甚至可以變成商業的入口呢?

因為它已經「幻化人形」了。白娘子據說修行了1000 年,蛇妖之身可以隨時化作人形,在人間自由行走,這就叫IP。而白娘子身邊的丫鬟小青,據說只修行了500 年,雖然可以幻化人形,但是一不小心就要退轉,這就尚未成為IP。

我自己認為,IP 實質上是新人格,是在社會公共空間中,突然多出來的這麼一個新角色、新玩家,他和很多人彷彿是老友,但實際上又未必真實存在。


個清代,最成功的兩個IP
也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了,其知名度遠超過真實存在的林則徐和恭親王。最尷尬的是四爺胤禛,要不是一次次地被反覆戲說,恐怕也出不了這麼大的名兒。假人變成
IP 可以成名,真人不變IP 反而沒戲。2015 年的IP 生意本身就很火爆,而從長遠來看,仍會是未來商業的一個重要變數。


在最火的IP 是什麼?以前我覺得應該是得了雨果獎、又要被拍成中國好多年沒拍過的科幻大電影的《三體》。但是,劉慈欣從這個IP
版權里賺到了多少錢呢?據說很少。其實《鬼吹燈》也是這樣,天下霸唱並沒賺到幾個錢。《三體》改編權是2009 年賣的,《鬼吹燈》是2007
年賣的。兩個超級IP,都是賣不逢時。


了2015 年,IP 的價格翻了10 倍不止。在2013
年之前,網路小說的版權堆在一起,沒人買,幾十萬就能買一個所謂的大「IP」。而現在呢?舉幾個例子:2011
年,樂視網買一部《甄嬛傳》,才花2000萬元(但這在當時已經是破紀錄的數字了,樂視2011年全年的版權採買計劃也就8000 萬元)。


據說2013 年最貴的小說IP
是辰東的《完美世界》的全版權,賣到了近4000萬元。郭敬明的一些知名度並不高的作品影視版權都開價2500萬元,且不講價。連帶編劇價格也水漲船高,
只寫過兩部片子的20 多歲的年輕編劇,就已經敢開價80 萬元一個劇本了,而且還不是本人寫的,只是最後自己會「看一眼,把道關」。


華誼兄弟的王中磊說,排名前100 的網路小說IP,早已被瓜分一空。2015—2016年,計劃開拍或播出的由網路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超過30
部。現在每家稍具規模的影視公司,都囤著幾十個IP,優質IP
基本被搶光了。原作者也紛紛加入投資出品的行列,《盜墓筆記》的作者南派三叔,已經成立了一家名為南派投資的公司,其重點是IP 孵化運營。IP
這詞兒火了,你要談內容產業就沒法迴避它。拍電影也不叫拍電影了,都叫「IP 開發」。

2015
年票房過億的國產電影,一半以上都是由這種IP
改編的。電視劇的情形也差不多,《花千骨》《盜墓筆記》《琅琊榜》輪番上陣,現象級電視劇幾乎都是這樣改編而來的。隨著這種IP
熱潮,頂級寫手的年收入正在向億元大關挺進。2015 年,政策放開生二胎了。但是快要來到人間的,未必都是活人。

下面這張清單上的名字,大家現在未必熟悉,但是也許很快就要熟悉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誅仙》《幻城》《擇天記》《海上牧雲記》《怒江之戰》《翻譯官》《東宮》……有人說IP 瘋了,影視圈把IP 當春藥嗑,熱過頭了。

但我說不是。事實上,我們要和IP 共生共眠了。IP 不僅會越來越火,而且它還會從內容產業這個狹窄地帶走出來,進一步影響其他商業領域。

我有三點理由:

人人都要存在感

這是一個人人都是學渣,人人也都是學霸,同時人人都在尋找存在感的時代。下面給大家看幾道題,是我從網上流傳的三組題庫里挑選出來的:

遊戲《無主之地》系列中,帥哥傑克的面具下隱藏著?B(正確答案,下同)A. 外星人臉B. 秘藏標識C. 一模一樣的臉D. 魔女的標識。

北斗之薩樣指的是哪位日本聲優?A A. 後藤邑子B. 後藤紗里緒C. 佐藤利奈D. 新井里美。

2015 年獲得「這本小說真厲害」第一名的小說中,黑長直女主角頭髮上扎了幾個蝴蝶結?C A. 0 個B. 1 個C. 2 個D. 3 個。

我們常說的炮姐,她喜歡的人的絕招是?D A. 懷中抱妹殺B. 無產光輝指C. 種族滅絕拳D. 友情破顏拳。

《笑傲江湖》中,令狐沖、任盈盈、任我行、向問天變成了四個雪人,岳靈珊和林平之過來在雪人身上寫了哪八個字?答案:海枯石爛,兩情不渝。

《天龍八部》中,諸保昆的卧底身份暴露,是因為使出青城派暗器青峰釘時,被王語嫣稱為蓬萊派的什麼?答案:天王補心針。

這些你能答出來嗎?如果有些題答不出來,那在這個題目的維度上,你就算是一個學渣了。但是,按照以前上學的常識,能回答對這種問題的,才是學渣啊。


互聯網上這種題目到處都是,而且圍繞著這些問題,還形成了新的社區。在每個社區內,都有自己的學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這個世界
已經不再像一座金字塔——有高下之分,而且越高就越窄;這個世界已經是一盆仙人球,表面積越來越大,只要找出任何一個點,扎出表面,就都能成為一根傲然迎
風的刺。如果非要有成績單,那每個人都是學霸,換個角度,每個人又都是學渣。這就是IP 熱的時代背景。


可能會說,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我不看電視劇、電影,不玩遊戲,不讀網路小說。那麼,請你放心,有人會看的,而且不再需要所有的人都看。在我小的時候,幾
乎人人都看過《霍元甲》;20 世紀90 年代初那會兒,《渴望》也幾乎人人都看過。直到現在還有人常把「90
後」這樣的字眼兒掛在嘴邊,真的有什麼90
後嗎?在那十年里出生的中國人,早就碎成一地,形成無數個亞文化、小族群。別說看的電視劇、動漫,追的明星不一樣,就是同在一個網吧里,打DOTA
的和打英雄聯盟的也未必能尿到一個壺裡。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一個IP 的背後只要有一小撮人追隨,在商業上就足以開花結果。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人人都想要刷出自己的存在感。英雄的標準正在泛化,雷鋒雖然只有一個,但大俠卻很多,比如仙俠、太空俠、煎餅俠,無數待生之俠還在路上,奔襲而來。

2人人都要「社交貨幣」

20 世紀80 年代,人們談戀愛時,愛談的是世界名著、哲學、人生和理想。


敏洪曾說過這樣一件往事:當年他從農村來到城裡讀大學的時候,發現同學們都在談論《第三帝國的興亡》。可他沒讀過,插不上嘴。然後他就跑到圖書館猛讀一
遍,回到宿舍假裝淡定地說:「來,我們聊聊《第三帝國的興亡》吧。」結果同學們卻更為淡定地說:「我們現在聊別的了。」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所
謂無益之事,之所以是有益的,就是因為它能凝結人們的共同想像,對內能呼應我們作為社交動物的基因本質,對外能達成更大規模的社會協作。

《人類簡史》這本書里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我們人類有一支已經滅絕的表親,叫尼安德特人,他們和我們「智人」這一支有什麼區別呢?

比如說,尼安德特人會說:「走!到林子里去抓兔子。」而智人會說:「走!到林子里去找仙女。」表面上看,兔子比仙女更正確也更實用,但正是這種胡說八道的想像力,讓人類結成了更大的協作體。仙女就是最早的IP。


玩遊戲的人,無法理解《魔獸世界》《英雄聯盟》在年輕人社會中的真實作用。他們因遊戲而結群、相識、戰鬥、哭笑、戀愛、結婚,享受勝利的滋味。《遊戲改變
世界》這本書曾提到,玩家在《魔獸世界》這個遊戲里已經花去了593
萬年,這相當於人類這個物種演化至今的總時長。雖然這個世界的壯麗景色只存在於伺服器中,但是它對真實世界的影響卻已經遠超外界的想像。

3也是更重要的理由,商業交易的世界將會洞開第三個入口

這才是本書談論IP 這個現象的原因。它不是一個商業的局部現象,而是一個即將構成全局性影響的現象。

回顧過往,商業交易的入口一共有三代:

第一代,是流量。就是把東西放到你的面前,擺攤設點,沿街叫賣,酒旗招展,廣告傳播。古已如此,無分線上線下。在線上,京東其實也是一個「流量型」的商業。

第二代,是價格。用低價格來吸引顧客,這也是一個古已有之的現象,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個入口被搜索技術進一步撕開。

第三代,是人格。過去我們管它叫「品牌」,即用長期的時間、海量的品牌費用,堆積出來的「人格化標識」。可口可樂、阿迪達斯,它們都不是活人,但就像一個人一樣生活在我們周邊,像釘子一樣扎在我們的腦子裡,它們有性格,有價值觀,有譜系。這些品牌就是工業時代的IP。

為什麼用這麼高成本的笨辦法呢?因為在那個時代沒有更好的辦法,當時的傳播成本就是這麼高。迪士尼是今天IP 的先聲,但是在那個時代,迪士尼也並不是一個成本很低的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解決了成本問題。不僅傳播成本更低,試錯成本也很低。一個網路文學網站可能號稱自己有幾百萬部作品,但其實大部分都「太監」了,就是「下面沒有
了」的半截作品。互聯網的用戶互動機制可以很快地篩選出高質量的IP,迅速讓它從一個念頭變成一個龐然大物。如果我們把IP
看成人類社會的新物種、新玩家的話,互聯網就是讓它們迅速孵化生成、長大的孵化器。


果切換一個視角,從IP
本身來看這個問題,其實它們並不是人類的創造物、想像物,它們本身就是真實的存在,人類僅僅是投喂它們的飼養員,甚至是奴僕罷了,它們很快就會有自己的獨
立意志。一個IP 的粉絲,和LV、愛馬仕的粉絲截然不同。消費一款LV
的包包,僅止於此。而一部小說的粉絲,會為這部小說投票,為劇情發展操碎了心,為改編劇搖旗吶喊,甚至還會和原作者吵架。


絲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比如陸川導演的電影《鬼吹燈》,很多粉絲就不認可。我說:「拍得挺好看的呀!」有個《鬼吹燈》的粉絲對我嗤之以鼻:「切!你又
沒看過原書,你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為啥要噴它。胡八一是個什麼樣的人你知道嗎?趙又廷演的根本不像胡八一啊!」比如金庸對他的幾部重要作品做了修訂,稱為
「世紀新修版」,添加了一些情節,讓之前被人質疑沒說圓的部分變得合理。


是,這個修改幾乎完全不被金庸的讀者們認可。IP
是你創造的不假,但是創造結束後基本也就跟你沒什麼關係了,你是親媽也沒用。我們寧可接受一個有缺陷的版本,因為那是跟我們共同成長的記憶和形象定格,要
改?沒門!當年托爾斯泰把安娜·
卡列妮娜給寫死了,最後她卧軌自殺,很多粉絲就不幹了:「你為什麼把她寫死了?」托爾斯泰講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也不想讓她死,但她自己非要死。」

IP 長大了會幹什麼?在它的第一個階段,我們能夠看到的僅僅是電影票房、廣告、遊戲改編權這些最簡單的商業變現方式。未來,它將是真實世界的商業入口,前途不可限量。我們要想看清楚它,還得和另一個現象對照著來才看得清楚。那就是人作為賦靈的IP,對商業產生的影響。

我們來看羅永浩。他的公司並不大,而且現在仍前程未卜,但是談到2015 年的商業,卻不能忽略這個人。2014 年,他還是一個笑話,第一代鎚子手機基本上是失敗的。2015 年,他憑藉堅果品牌,在手機這個江湖裡站住了腳跟,終於是牌桌上的一員了。

為什麼今天一定要談到他?顯然不是因為他的手機做得有多好,賣得有多少,公司估值有多高,而是因為,他就是一個IP。理解了「羅永浩現象」,你才能對自己所處行當里未來幾年要出現的事情見怪不怪。

在羅永浩身上我可以看到三個東西:

1「新物種」的價值

羅永浩剛宣布要開始做手機時,就有一位行業大佬跟我說,他很擔心羅永浩的存在。

不是因為羅永浩在手機行當里是個天才,也不是因為他口才好、會營銷,而是因為這樣的人物實在太稀缺了。一旦他大旗一豎,很多產業鏈資源都會集中過去。

而且,即使羅永浩本人沒有整合產業鏈資源的本事,但是只要他會判斷、能容人,行業內的高人也會輔佐他成事的。

2「產業鏈」的變遷


會進步不是單線條推進。放眼整個社會產業鏈,你會發現,在所有眼花繚亂表象的下面,有一個叫「科技民主化」的趨勢正在同步進展中。獵豹的傅盛跟我講過這樣
一個例子:小米在出第一代手機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很狗血的問題,即手機反覆重啟,以至於產生大量的售後、客服和吐槽問題。而原因其實特別簡單——小米當時采
用了比較先進的晶元,一旦手機和電池的觸點出現一點氧化現象,就會導致電壓不穩,那個嬌貴的先進晶元就會重啟。

怎麼
解決這個問題呢?找個紙片把電池壓緊一點就可以了。這個例子說明,前些年的手機產業鏈仍然比較落後,如果不是熟知各種竅門的內行,形形色色的小陷阱都可能
會致闖入者於死地。但是,手機產業鏈正在飛速進化中。過去幾年,因為小米的闖入,手機產業鏈逐漸放下高貴的身段,適應了小批次、弱品牌、剛入行的玩家。這
是技術民主化過程中的一個局部景觀。


實上,這也是一個全球性的、遍布所有產業鏈的總趨勢。典型的例子就是InvenSense
公司。也許你對這家公司的名字感覺陌生,但它的產品無處不在,無論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任天堂遊戲機、無人機還是VR(虛擬現實)等消費類電子產品,都
在使用它的感測器和演算法。InvenSense 最早服務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就是我們熟知的NASA。InvenSense
的產品是國家級別的技術,絕對高大上。但是,作為一家商業公司,僅僅為航天部門一個客戶服務也就註定了它無法成為一家大公司。

堅壁的瓦解來自於一個名叫Nosh 的NASA 前僱員,他同時也是一個知名黑客。從NASA 離職後,Nosh 從外部黑掉了InvenSense 晶元,並將部分演算法開源到了互聯網上。曾經高精尖的感測器晶元演算法一下子成了人人可看、人人可用的大路貨。


快,InvenSense 發現技術宅們發展並豐富了代碼,而且被公開的部分已無可挽回,於是InvenSense
索性轉型成為一家開源公司,自己把技術開放了。開放後的InvenSense
趕上了智能手機、智能硬體的發展浪潮,他們的技術被迅速運用在各種設備中。開放不但沒有損害InvenSense,反而使它從一家小公司迅速成長為感測器
領域的巨無霸。


今,InvenSense 在《福布斯》的科技新貴排行榜中名列第八,2015 年收入規模將超過20 億美元。2015
年還有一個熟悉的面孔闖入了硬體領域,那就是汪峰。2015 年10 月20 日,汪峰發布FIIL 耳機,3 款耳機在一周時間內就實現了銷售100
萬副的預定量。汪峰好像也沒有像羅永浩那樣歷盡挫折。難道汪峰在這方面更有天分?也許耳機比手機更簡單?我想,最終的決定性因素是「今時已不同往日」。

汪峰在2015 年起家,而羅永浩在2012 年起家,整合產業鏈的難度已經今非昔比,雖然前後相隔不過三年的時間。總之,面對未來,我們可以自信地說,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很輕鬆地小批量定製價格。

總之,面對未來,我們可以自信地說,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很輕鬆地小批量定製價格、質量都靠譜的手機。如此一來,羅永浩們的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放大,虛擬IP 和實體IP,將成為產業鏈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3「新入口」的洞開

人類商業交易最核心的因素是「稀缺性」。有句話戲謔地說:「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而是和你的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稀缺性產生在哪裡,哪裡就將出現交易入口。

比如,買到東西的方便性稀缺,於是「流量」就成了主要入口。樓下就
一家油鹽店,我不會跑到五公里之外打醬油。比如,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稀缺,於是「價格」就成了主要入口。價格敏感影響交易決策,差不多的東西,一定撿便宜的
買。有錢誰買地攤貨?但這兩個入口的稀缺性都被削弱了:互聯網的出現讓交易變得簡便易得;經濟成長即將在中國製造一個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中產階級。

新的交易入口將在哪裡洞開呢?還是得找「稀缺性」。於是,IP 就登場了。這裡通常會有一個誤解,以為IP 只是解決了注意力問題,拿到的只是用戶的時間,所以本質上還是「流量」。


實不然。你可以想像一下羅永浩推薦時尚男裝的效果——那將是災難性的。這是一個全新的現象,必須從新角度才能解釋清楚:IP
登上商業舞台之後,最重要的改變是——人類將重回「萬物有靈」的時代。試想,在工業時代沒有降臨之前,人類周遭的一切都是有靈的。不僅是迷信和宗教意義上
的「有靈」,而且是交易過程中的「有靈」。

我只從我信任的人那裡買東西,豆腐得是村口豆腐西施家的,肉得是鎮上張屠戶的。在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知名產品,都是人格化的。

著名的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由成都市北郊萬福橋一家名為「陳興盛飯鋪」的小飯店老闆娘陳劉氏所創,因為陳劉氏臉上有麻點,人稱陳麻婆;

小腸陳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以經營老北京風味鹵煮小腸而著名,鹵煮小腸源自一道御膳「蘇造肉」,後傳入民間經改進演變為鹵煮小腸;

李連貴熏肉大餅是1908 年由河北灤縣柳庄人李廣忠(乳名連貴)在梨樹縣始創,現在是吉林省四平市著名傳統風味之一;

馬家燒麥是瀋陽市特殊風味的回民小吃,清嘉慶元年(1796 年)馬春在瀋陽做燒麥生意,他手推獨輪車,在熱鬧的街道邊包邊賣,可謂瀋陽「燒麥」的始祖。

還有桂發祥麻花(范桂才和范桂林創立)、羊頭馬(北京人馬玉昆創立)、乳酪魏(北京人魏鴻臣創立)、爆肚宛(山東人宛升源創立)、李記白水羊頭(李自成的後代李慶芝創立),直到現在的楊國福麻辣燙和楊銘宇黃燜雞米飯,都帶著人名的影子。

很多世界著名品牌,其實也都是源於一個人格。但是,工業社會降臨之後,它就像一個大烘乾箱,把所有那些潮乎乎、濕答答、說不清道不明的人際關係全部烘乾了。


和世界的關係,不再是人和人的關係,而變成了人和物、人和制度、人和機構的關係。一個城市裡的人再也弄不清楚到底是誰在給自己做豆腐殺豬了。原先緊密的社
交關係,讓位給了法律、契約、三令五申、執法大隊來維護交易秩序。在互聯網時代,稀缺性又被重新定位,那個「萬物有靈」的時代再次回來了。人和人的關係活
潑潑地浮現出來,未來的一切交易又都將還原成「社交」的本來面目。

正如同賈雷德· 戴蒙德在《昨日之前的世界》中所說:「現代社會的市場交易,買賣雙方互不相識,不會以建立關係為目的。而在傳統的小型社群里,買賣雙方的關係是持續的,交易的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藉由交易建立的友好關係。」

現在,這個傳統小型社群的交易景象將會回歸,但是方式更複雜。當代社會的社交不見得那麼溫情脈脈,甚至「溫情脈脈」都已不是什麼好詞。它是人性的叢林,人性的一切側面都在其中纖毫畢現。既有謙讓、討好、合群,也有炫耀、攀比、歧視。所有這些都將在未來交易中呈現。


為了支持羅永浩,買了一個鎚子手機。這筆交易成就了一次正向的「社交」。但我買iPhone6s
時則要特意挑一款玫瑰金的顏色,因為只有這個顏色能讓周邊人知道,我用的是最新的蘋果手機。像這樣的「社交」就未必那麼說得出口了。社交作為一種交易動
機,會緩慢而堅定地擴展到一切品種、一切領域。這個時候,IP 就會洞開成為一個巨大的交易入口。除了能和身邊的人,以及這些大家都知道的IP
社交之外,你還能和誰去社交呢?

讓我們回到羅永浩,他作為一個大IP,也在不斷進化。

最早,他是一個在課堂上說段子的英語老師,後來做了牛博網,和方舟子吵架,砸了西門子冰箱,個性鮮明,知名度漸高,他成了一個「IP」。之後,他宣布做手機,剛開始並不成功。

一開始他曾說:「我不會做屏幕大於3. 5 寸的手機;如果價格低於2500 元,我是你孫子,在整個產品周期內我們會一直堅持這個價格;我不會做飢餓營銷。」這些他都反悔了。

2015 年,羅永浩向雷軍道歉說:「我原來說錯了。」甚至還因此有了一個外號叫「公孫永浩」。但那又如何?有人看到的是「打臉」,我看到的是一個商人的成熟。總有人會過來說:「老闆,這件事情上個星期你還是那樣想的,這個星期你怎麼又改主意了?」


雲的回答是:「這說明你的老闆進步了。」產業鏈、IP
本身都在進化,把這個進化方向推到極限就是——任何現在看似高科技的東西,未來都將變成流水線上的標準品,而且是產能過剩的標準品。任何IP,不管是真實
的肉身明星,還是一個幻想中的大俠,都可以隨時「認養」一個標準品,然後把它變成有強烈識別性和稀缺性的「非標品」。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對未來產業格局的
影響會有多大。

再讓我們看一眼剛才談到的三個交易入口:第一,流量;第二,價格;第三,IP。


大家講一件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丟人事,或許能夠更好地解釋清楚這些新入口。眾所周知,每天早上我的微信公眾號會發一段時長60
秒的語音,然後提示一個關鍵詞,用戶回復這個關鍵詞會得到一段圖文頁面。說白了,羅輯思維的所有商業意圖,都是通過這個圖文頁面來實現的,比如每周五推一
本新書。


一天,我突然慾火中燒:「能不能每周五不發語音,直接推送圖文頁面呢?」因為每天聽語音的用戶很多,但是回復關鍵詞的只有十分之一。如果這麼干,意味著當
天圖文頁面會直接推送到500 多萬用戶面前,流量會增大10
倍。那個周五,我們為這個「陰謀」做了大量的準備,客服、備貨、庫房、物流,各部門都嚴陣以待,生怕瘋狂撲來的單子會把我們淹沒。


果呢?神馬也沒有發生。平時賣多少,那天也是賣多少。奇怪!流量明明增大了10
倍啊!回頭一想,也就釋然了。人家用戶平時連關鍵詞都懶得回復一下,要麼對你沒興趣,要麼對你不信任,要麼不想支持你,難道你把圖文消息推到人家鼻子跟
前,人家就搭理你了?就掏腰包了?從「未來一切交易都是社交」的角度來看,這個結果特別正常。

這說明什麼?說明因IP、社交帶來的交易,是一種全新的交易類型,是正在洞開的新的交易入口。其中的規律迥異於此前的「流量」和「價格」兩大入口。這個現象值得所有創業者深思。

我認為,還有第四個交易入口也在打開過程中,那就是「知識」。羅輯思維自認為正在艱難地探索這個入口,作為一個懸念留在這裡。

也許,在2016 年的跨年演講會上,我會把羅輯思維在這個入口上積累的實驗、經驗和教訓拿來和大家分享。

我們這一代創業者,面對兩個時代性的機會:一個是互聯網科技大爆發,一個是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我們通常把後一個機會理解為簡單的「消費升級」,大家願意買更貴的東西了。

但是我想說,商品不會簡單地變貴,也不是簡單地變得更好。所有的溢價都要有一個全新的理由。如果你不理解IP,不自己成長為IP,不擁有一些IP,也不會利用這些IP,那麼你就會和這一撥機會擦肩而過!

以上內容來自--《羅胖告訴你:IP到底是什麼》--歡迎點贊和關注


先說謝邀。

IP,我覺得很難有個定義,大概就是「火熱的點子」或者「能吸引大量人關注的事物或者事件」。這裡說的「點子」事物「」事件「都是很廣義的,可能是一個具體的事件,可能是一部小說,一個遊戲,一個人,一段歷史等等。但這些事物都應該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長期存在,不一定一直是焦點,但一定可以長期存在或者反覆提起。以上是我個人對IP的一點見識。很粗淺,求輕噴~~

這也不能怪我,這詞是新發明的,據說除了中國風投圈的人,沒幾個能弄懂的。

如果你接受以上的定義,那麼IP社交就很好解釋了,就是基於這種「點子或者事物」,進行的社交活動,比如XX小說的交流群,圍繞xx點子進行的很多商業活動。

為什麼是IP社交呢?因為如果不懂某個IP,你就沒法和這個圈的人交流。

看了上面兩位答友的答案,很受啟發,IP社交有點古代的圖騰或者宗教的感覺,大家因為認同某個共同的事物,並圍繞這個事物展開交流。

嗯,就是這樣。


最近的一些時間,在網路上,媒體上也經常,看到的相關於IP的描述內容,結合我日常的思考,談談我的理解:

IP經濟是社群經濟、具有共同愛好的粉絲經濟,共同價值觀的價值認同經濟,一種想像共同體經濟。

IP本身就是一群人的想像共同體,用某一群人的共同價值觀來變現的方式。

這種價值觀,想像共同體,可以依賴社群、互聯網的互動平台進行鞏固、加強和發展。

互聯網實現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自由,使得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已有的傾向和愛好,自由地沒有信息渠道限制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和觀念認同,並進行無障礙地消費。它基於現在如火如荼發展的互聯網的互動平台、移動消費、在線消費。

IP經濟就是基於特定的一群人、特定的想像共同體,以及共同愛好、偏好、價值觀,以互聯網平台、互聯網工具 發展傳播 以及 消費的經濟模式。

」IP社交「光看名稱,我的理解是:

IP社交大概指的就是,以既有的觀念認同感,或創建觀念認同感,來籠絡吸引一群人,依靠不斷發展這種對事物的價值觀和偏愛方式,來創建發展社群、社交網路。具體什麼樣,就看他想怎麼弄了。

這種觀念認同可以最終落實到很多具體的實物產品上,用以盈利。


謝邀。既然提到了我們的產品,我就藉此機會為大家普及一下何為IP以及何為IP社交。

首先,IP全稱為「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文直譯為「知識產權」或是「智慧財富」。但其實它的含義遠遠不止於此, @闌夕 先生的總結是:IP能憑自身的吸引力,掙脫單一平台的束縛,在多個平台上獲得流量,進行分發。簡單的說,IP就是一個能讓一群人圍繞其樹立共同價值觀並因此產生溝通的事物,像 @王恩澤 先生說的那樣,IP可以是一本書如《鬼吹燈》,可以是一部電視劇如《花千骨》,還可以是一個遊戲如「魔獸世界」。

那麼,IP又和社交有何聯繫呢?如 @羅振宇 先生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上說的那樣,其實IP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社交貨幣」,你因為讀《鬼吹燈》和新認識的大學同學聊得像老友一般火熱,你因為玩「魔獸世界」在那個虛擬世界裡結識了同甘共苦的朋友或是你儂我儂的另一半。反之,如果你沒有看過《花千骨》,當同事們對於白子畫和花千骨的師徒戀操碎了心得時候,你卻只能跟個局外人一樣在旁邊備受冷落。這些都是IP作為社交貨幣的例子。

最後再說說我們的產品為何首先提出了「IP社交」的概念。現在的社交軟體五花八門,但是我們除了每天在朋友圈裡看別人曬吃曬穿曬美顏,當我們真正想要請朋友幫忙時,卻發現我們對通訊錄里的大部分人並沒有太多了解——小張也許除了是律師外還能陪你夜跑;小王也許除了是個醫生之外還能教你唱歌,這些都是他們的自身的IP。即使社交行業已成為一片紅海,卻仍然沒有一款軟體能讓我們精確而全面地了解他人的IP,也沒有很好的途徑能讓自己的IP傳播出去,連當今社交貨幣的流通都不順暢,我們的社交自然也就談不上有效。

以上。


IP是指知識產權。而IP社交相對來說就要狹義的多了。其實就算是指一群有共同愛好共同喜好的社交群體。例如:」林心如粉絲會「這就是一個所謂的IP社交。 說白了就是前幾年」網路社區「在現在IP比較火的時候一個新的說法。


大概就是盜墓筆記貼吧


推薦閱讀:

App 的發音應如 A-P-P 還是 /?p/?
非計算機專業想做互聯網產品類的工作,需要怎麼做?
00 後都用什麼手機 App 聊天?
對比web產品經理,移動互聯網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不一樣的技能?有哪此培訓機會可以幫助演練?

TAG:移動互聯網 | 社交網路 | 計算機網路 | 羅輯思維網路節目 | 羅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