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紐約的三角內衣廠的火災對美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而中國各種事故頻發卻沒有什麼改變?
孤陋寡聞,不得不百度才知道這個事件:
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1911年3月25日,美國紐約市華盛頓廣場三角內衣工廠高樓發生火災,導致141人死亡。這場發生在人們的眼前,被眾多紐約人目擊的大火喚醒了紐約的良心,也震動了全美國,並且引發了後來一連串社會改革。
說實話對美國歷史了解不多,但是上次去芝加哥的時候同學告訴我芝加哥歷史上發生了一次大火
芝加哥大火(火災)「一場大火燒了幾天幾夜,把市區8平方千米的地區統統燒毀,傷亡慘重」
「據官方統計,這次大火使10萬人無家可歸,300人喪命,死傷牲畜不計其數,間接損失更無法估算」
「奇怪的是,就在同一天,威斯康星州也發生了一場火龍捲災難,傷亡與損失都遠遠高於芝加哥大火,然而由於與芝加哥大火發生在同一天之故,它竟然被人們忽視了!」
為什麼在40年之前的大火沒有得到美國人的重視,沒有促成任何改革,而1911年的工廠著火就會喚醒紐約人的良心呢,震動了全美國呢?
因為是紐約啊。
相比之下,芝加哥當時就是聯合太平洋鐵路和中央太平洋鐵路的一個中轉站, 幾十萬人口,三分之一的人無家可歸,那又怎麼樣?
相反,1911年的紐約城市圈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000萬,死亡141人的事故當然是重大事故。
我個人以我自己齷齪的思想來看,大概就是紐約是華爾街所在地,他們對國會的影響,要遠大於在伊利諾伊種玉米的那幫人。
相同的,量變引起質變,國家層面的變革,你自己知道嗎?變化很多。譬如中國煤炭事故百萬人死亡率,2001年是5.07,2008年是1.182,2015年降到0.157。不過這樣巨大的進步很容易被傾向於「報憂不報喜」的媒體與讀者所漠視。更不要提這一成績主要是上屆政府堅定推進「煤炭行業重組」政策的結果,在許多推崇「寧要私人資本的草、不要國有經濟的苗」、「死人事小、國有事大」的「專家」和「媒體人」眼裡,這不但不是「功」,反而是極大的「罪」。
這是個邏輯問題。不是每個重大事件都會導致社會產生巨大影響。也不是每個重大事件都不會沒有結果。中國一樣有孫志剛這樣的例子。美國也有各種火災過了也就過了的例子。
重點是災害事件和社會變化兩件事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謝邀
美國每年被槍打死的人有3萬(數據來源奧巴馬親口承認和時代周刊公布),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讓美國全面禁槍。我們可以找一個酒駕入刑之前發生的酒後駕駛導致嚴重傷亡的事件,然後說這個事件催生了中國酒駕入刑的實現,誰能說有必然關係,誰能說沒鳥關係。
因為死的人沒有選票。
謝邀。
首先,某些事件要想對社會帶來巨大影響,推到國家或者社會的巨大變更,更多是因為改時間發生在特定的時間,特定地點等等,與其發生在哪個國家沒有必然聯繫,就美國而言,同類的事故應該發生不止一次,但恰好只有這次成為推動變革的歷史事件。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一個國家對待這種事件的態度,會對該事件是否給社會帶來巨大影響,起到一定的決定作用;比如某些國家的人善於反思,有的國家善於遺忘。另外,針對問題的後半句,我僅說四個字——「中國特色」。在@in zq答案下面說了些目前存在的問題,現在開個答案,再說說題主的問題,改變有沒有,有,習總已經三番五次說過一定要抓好安全工作,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從上到下,安全生產的壓力越來越大了。現在好的就不說了,在政部門的各種工作報告裡面好的說得太多。來說說目前存在的幾個問題,供大家探討。
先寫結論,近幾年相比十年前安全生產形式有很多好轉,但是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或者說是是沒有辦法解決。為什麼呢?1、政府部門、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僥倖心理嚴重。現在在政府部門裡面的業務科室幹部目前年齡大多數在40-50歲左右(50歲以上的在單位基本不做業務工作,打打雜什麼的,除了大的那幾個領導,但是大領導一般也不很專業,副手才要求專業,一把手一般都是聽匯副手的彙報後自己再綜合利弊做出決策)多數是當年各種中專、師範、電大畢業的,專業性本來就不怎麼樣,去到企業只能對一般隱患進行排查,比如電氣設備啊,人員的勞保用品防護啊這些,對整個施工場地安全隱患發現的不完全,特殊一點的不常見隱患根本就發現不了,像深圳這次,地方部門知不知道土山的存在?肯定知道,但是對土山的這個風險把握估計是不足的,沒有預計到土山塌方下來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如果當地的監管部門意識到這個事,那我估計這個企業早就叫停了,早就叫他們整改了。企業管理人員呢,一般都是追求利益的,為了利益最大化,寧願在危險邊緣遊走,同樣一個隱患,別的地方出事故了,他也覺得無所謂,因為人嘛,都是存在僥倖心理的。這種情況在越有錢級別越高的企業里越少,像幾大電力集團、中石油、中石化、中鐵他們自己做得都比較好,很少出現這種情況。普通國企其次,最嚴重的一般都是國內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這種情況比較多,僥倖心理很嚴重。2、部分基層管理人員對安全生產認識不足,不能堅定立場,不能堅持工作原則,受惠於企業的小恩小惠,請吃請喝,往往容易「高抬貴手」放別人一馬。殊不知在放別人一馬的時候卻是在給自己挖了一個坑。現在來看,至少至少有點瀆職的情況存在,比如檢查出來的隱患為了盡自己的職責,避免除了事故有麻煩往往都是對企業出具責令限期整改指令,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限期企業整改後沒有在規定期限內去複查,任由企業自己項整改就整改,不想整改就拖著,監管不閉環。3、基礎建設薄弱,有的基層鄉、鎮分管安全的一個副鄉長、再加一個安監站站長,最多再有2個工作人員,這兩個工作人員中要有1人負責寫資料,完善各種彙報,精神,報表,再有1人和站長負責檢查、巡查,這是情況好點的,要是最近有個什麼活動,人全部抽走拿去突擊干其他事去了,原來的抽去支援計劃生育,現在呢各種創XX辦。安監站只有一個光桿司令的時候多得很,1個人要做三四個人的工作,壓力可想而知,而最基層的人往往業務素養專業知識都要相對低一些,(高抬貴手的時候會更多一些,不能堅持原則的時候會更嚴重一些,對請吃請喝的誘惑抵抗力會更小一些)有能力的人呢都會想盡辦法調到環境更好條件更好的的上級部門去,基層更本留不住人。4、頂層設計、上面來的各種政策往往越到下級越難落實。例如,2015年提的五級五覆蓋,五落實五到位,要求安全生產落實到村一級,我覺得這種要求對於農村的支書村長們,要求還是高了點,很多工作都是流於形式,根本都不能落實到位。他能給你開個會做個記錄就不錯了,還希望他能出個什麼制度規範村裡的企業管理。這些個政策啊,目前來看還是有那麼點點和不符合實際。還比如現在要求事故隱患日報制,我都不想吐槽這個了,想出這個的領導都懂不懂基層工作啊,在基層干過沒?這個隱患日報表從基層鄉鎮、部門開始上報到區縣級,區縣級統計之後上報地市級,地市統計上報省、直轄市級,層層上報,咋一看挺好啊,沒問題,每天都有數據呢,實時掌握情況,但是呢,實際操作就是省級單位要求市級單位每天5點前上報,市級單位要求區縣級單位每天下午3點前上報,區縣級單位只有要求鄉鎮、部門每天上午11點前上報,鄉鎮、部門工作人員早上11點就算是出去檢查了,也來不及回來給你統計數據吧,況且這個報表在上報時還要求主要負責及分管負責人簽字蓋章發傳真。那麼就是鄉鎮、部門的人員每天上午11點前必須將今天的隱患排查情況統計好後交科室、站股負責人簽字,再找副局長、副鄉鎮長簽字並加蓋公章後發送至縣級,縣區級同樣做好對全縣區所有的數據進行統計後經局長簽字再去找分管安全副縣長簽字後報地市級。以此類推,市裡要副市長簽字。你要知道,副市長、副區長、副縣長、副局長那個時候在不在辦公室。好吧你說不在可以代簽,就算代簽嘛,這也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鄉鎮、部門的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30分,11點的時候才上班2個半小時,遠點的企業2個半小時恐怕開車都還沒開到吧。。。。。5、安全監管考核考查重材料輕現場。多數工作只要有紙質的東西就行,就代表工作做了,資料越多,代表工作做得越好。例如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要求每年都要進行演練。但是呢,很多時候去檢查,只要看人家有自己的預案就行了,矇混過關吧,要求別這麼高,過得去就得了。一到真正的出了事故,哪個預案就是廢紙一堆。什麼用都沒有,因為估計那個預案只有編製的人才熟悉,其他人員一概不清楚。說編製都是好的了,多數都是網上下一個改一改,就是自己的。有的時候我們去檢查,很多單位改都沒改完全,預案里還寫得有其他單位的名稱。我想解決這一切的問題,只能靠時間了,這些工作都是技術的積澱,人才的積澱,慢慢來吧,任重道遠,切勿好大喜功!
以上內容僅供交流學習探討用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轉發!!!推薦閱讀:
※如果你所搭乘的航班,下一秒就會墜機,你會怎麼做?
※山體滑坡/垮塌可以預防嗎?
※中國鐵路事故頻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無人駕駛汽車事故責任該怎麼劃分?
※造成余旭跳傘失敗的僚機信息為什麼沒有披露?愛國主義教育不應該成為麻木人心 放棄追責的工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