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人的蘇聯情結越來越重,南斯拉夫情結卻幾乎消失?
別了,南斯拉夫--張維為的博客--鳳凰網博客
尋找列寧格勒:衛國戰爭勝利日里的聖彼得堡近幾年,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和黑山等國旅遊在國內日趨火熱,我的南斯拉夫情結被重新燃起。但令我不解的是,凡是去前南斯拉夫地區旅遊的,很少有人會從達爾馬提亞前往塔拉河谷大橋和鐵托墓等帶有鮮明南斯拉夫特徵的地方(或許和交通不便也有關係);但凡去了莫斯塔爾和薩拉熱窩的,也不免會給予克族和穆族同情,更多的反而是對塞族的不滿。提及南斯拉夫,他們臉上更多的是一種陌生感,全無提及蘇聯時那種故友重逢的親切感。然而在國內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南斯拉夫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也點燃了改革開放的星星之火。不少南斯拉夫的影視作品,隨同東德和日本的大量輸入國內,讓無數國人驚嘆於社會主義自治制度帶來的經濟繁榮與發展。1990年世界盃和1992年歐洲杯,或許是出於社會主義情結,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了南斯拉夫隊和貝爾格萊德紅星隊身上。北約空襲南聯盟之後,儘管受制於國際局勢,中南兩國從政府到民間第一次徹底消除了隔閡,為鏖戰中的南聯盟人民送去了精神上的支持。然而談及那段歷史,不少對蘇聯解體扼腕嘆息的人,卻並不在意南斯拉夫的解體。昔日被新聞媒體塑造成英雄的「前南三奇」,入獄後反而為千夫所指,鮮有國人再予同情憐憫之心。這一現象的形成,是否跟毛澤東時代對「南修」的批判,改革開放後中南兩國交流的局限性,以及社會對南斯拉夫解體的原因缺乏統一和正確的認識有關?
2015年9月3日,塞爾維亞儀仗隊緩緩走過天安門廣場,藍色的軍服一如既往,南斯拉夫人民軍卻永遠成為了歷史……說點題外話,前南斯拉夫地區在我看來,是中國面向歐洲的採光效果最好的一扇窗口(曾幾何時,一開窗就能跟義大利打個照面),尤其是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國。但鑒於錯綜複雜的政治局勢,我覺得中國政府有必要在塞爾維亞與北約以及鄰國與塞爾維亞的關係問題上亮明底線,在塞爾維亞立場親西方時予以告誡(防止金吉奇之流上台),在塞爾維亞受到鄰國威脅時予以保護,同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匈塞鐵路」等合作項目開展的同時,秘密向塞爾維亞轉移部分軍事技術(畢竟南聯邦人民軍的實力曾位居歐洲前列,尤其是空軍,為了維持巴爾幹各國武裝力量的均勢,我認為有必要這樣做)。這不僅有助於遏制北約和歐盟的戰略擴張,還有利於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更重要的,是在歐洲的腳踝上套上一條鐵鏈,迫使歐盟改變日趨親美的外交政策。
和中國比較,蘇聯體量大,南斯拉夫體量太小。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多數家當,若去懷念蘇聯,至少還有一個影子可以寄託,儘管今天的俄羅斯都未必配得上給蘇聯提鞋。
再看看南斯拉夫,被炸成了碎片,而且還在被炸碎中,任何一塊碎片都太小,不能反映全貌。碎片中大一些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都不能承載對過去南斯拉夫的寄託,早已時過境遷,恍若隔世。中國人現在估計也就是在足球場上可以回味一下南斯拉夫了。
如果看領導模式,今天的波黑可能更像八十年代的南斯拉夫。跟蘇聯是社會主義感情
跟南斯拉夫是喜歡他們的思想開放和經濟發達到了80年代中國融入西方陣營,不說美國吧,光日本就在所有方面完爆南斯拉夫了。南斯拉夫電影主要流行於70年代(瓦爾特就是72年的片),到了80年代國內已經是被鬼子一統江湖的狀態,記得南斯拉夫電影台詞的哪怕是50後都不多了,但是70後都知道走吧一直向前走別往兩邊看融化在那片藍天里,南斯拉夫的影響力已經完全被洗掉了。現在的國人,紅的會懷念蘇聯,白的會直接精日精美,南斯拉夫當年的獨立現在反而成了最大的劣勢。
當年中國上層對塞爾維亞的同情是從反分裂立場上發出的,而民間其實是因為反美造成的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可以說是赤裸裸的利害關係,WTO後中國的經濟走強,從受壓到四面出擊,天天出入上流社會,對窮親戚自然也就冷落了很多,恐怕中國都不高興讓別人知道自己還有這麼一個窮親戚。
現在就是這麼個情況,中塞雙方不會太冷,但再熱起來已經沒有任何可能。
老海報一張《馬里奧保衛蘑菇王國》,作者Astor Alexander我想問蘇聯情結越來越重只是你自己的感覺吧?
南斯拉夫拍的那些抗德神劇算是抗日神劇的鼻祖,打不完子彈的衝鋒槍,一炸半個排德軍的手榴彈,一人打二三十人的游擊隊,要有這本事那德國鬼子一個月就得跪
南斯拉夫被炸成地攤碎片了,俄羅斯還在活蹦亂跳。
人類社會,強者為尊。
莎氏有言曰:all is well ends well蘇聯情節越來越嚴重?這是你自己臆想的吧。
南斯拉夫當年的影響力也沒多大 除了信社會主義的同時還開放邊境實行市場經濟以外沒什麼特別的 生活水平連西歐的平均水平都趕不上 軍事實力在那個劍拔弩張的年代也不值一提,到解體都還裝備著中國進口的殲6 也就糊弄一下當時和非洲水平差不多的中國吧不過國人對南斯拉夫的評價確實要比對蘇聯和霍查 齊奧塞斯庫好,但遠遠談不上有什麼情節
請把國人換成題主自己或者你們圈子裡面的人。我,我周圍的人以及社交網路的人沒有一個人對蘇俄有好感。
為何國人的蘇聯情結越來越重,南斯拉夫情結卻幾乎消失?
答:蘇聯情節越來越重?題主你確定不是意淫嗎?二戰結束時趁機把外蒙古從中國永久割裂,並將中國東北和新疆變成蘇聯獨佔的利益範圍(《閻明復回憶錄》,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卷第472-474、483頁,第2卷第647-648頁)。
二戰初蘇聯在遠東大規模清洗華人,送進集中營,迫害致死,遭難者達20-30萬人(馬員生:《旅蘇記事》,北京,群眾出版社,1984年;「莫斯科展覽揭紅色恐怖」,VOA,2014年11月1日)。
蘇軍1945年8月進入滿洲後對平民的各種暴行,包括強暴婦女,以至於老百姓罵他們比日軍還壞。蘇聯大量拆卸東北的工業設備運回國,價值達9億美元,由此造成的破壞則高於此價值10倍,在當時是天文數字的巨額財產,引起中國各界抗議(迪.海茵茨希:《中蘇走向聯盟的艱難歷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第147-148、178-179頁)。
為什麼到最後一天俄羅斯才加入亞投行? - wuweilxl 的回答
講南斯拉夫情節,那就要講不結盟運動。
不結盟運動
尼赫魯、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提出的符合印度國家利益的不結盟思想,或運動,並不是中立政策,而是宣傳和平,假如戰爭開始,不結盟國家還是要選擇一方交戰國作為自己的盟友。(很有可能是美國。笑)其實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都是兩大陣營尖銳對決的緩衝地區。
尤其以阿富汗為代表。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阿富汗發現大哥印度連屁都沒有放一個。
埃及。
印尼。這就是牆頭草的下場。下圖為欲哭無淚的南斯拉夫。
最後作為牆頭草的印度,因為有中美共同的盟友巴基斯坦庇護,從而可恥的逃過一劫。
我們可以設想,中美建交以後,中國和印度爆發邊境戰爭,最後的結果會怎麼樣?
文化、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的背後都是政治利益。中國人對蘇聯可不會懷念的,去懷念蘇聯的遠東裝甲洪流?
越來越重???
不知道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事實上我認為隨著蘇聯支援中國那一代的人的逝去,以及他們的子女也變老,對蘇聯的情感會漸漸變淡的。你說的這些我都沒察覺到,倒是裝逼情結多了很多。
朝鮮,阿爾巴尼亞,古巴,柬埔寨情節都出來了嗎
應該只有你才有蘇聯情結吧
我怎麼覺得是德美日韓四國情結越來越重
其中德國情結過了最火的那幾年,現在已經是軍迷為主了。
日韓和美國情結一直穩步上升。
這個美國情結我能理解,畢竟這年頭留學移民的越來越多,說不定在你理解的美分黨人家就是美帝人或是美帝人的親屬。
這個精韓精日的越來越多就有點不大理解了一個四十年代就帶頭搞現代修正主義的國家有什麼好懷念的?
推薦閱讀:
※究竟誰才是蘇聯掘墓人, 中國媒體最近聲援戈爾巴喬夫和赫魯曉夫的意義?
※蘇聯解體後,獨聯體為什麼大多是民主政體?
※怎樣評價蘇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表現?
※蘇聯和中國為什麼要搞輸出革命?
※如何評價米格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