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產品經理,你在 2015 年都有哪些進步、收穫與成長?
本問題已收錄到知乎圓桌- 2015 年度盤點
----比如從換了新領域,對新的行業有新的認知; 比如掌握了新的工作方法,有新的心得; 比如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更近精準、分析思路更清晰; 比如從做功能到做產品,再到獨立負責一條業務線; 再比如離開大公司,去做自己喜歡的項目或加入創業團隊,有不得不說的經驗與思考;……
很多人說做產品是為了成長, 互聯網行業很迷人的一點就是可以切身的感受到今年的自己和去年的自己很不一樣了。 產品經理都來聊聊,在2015那些難忘的經歷,以及自己的進步、成長與收穫吧≧?≦ 為即將過去的2015做個總結,為未來的自己提供可學習的經驗,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呢~相關問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968455作為產品經理,你在 2016 年都有哪些進步、收穫與成長?
無意中刷到了這個問題。
突然想起了2015這麼快就過去了~是啊,時間就是這麼的狡詐,就這樣悄悄的就過去了。
關於感悟。
- 1,產品經理最好的能力並不是偏執,或者邏輯思維清晰什麼的。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溝通能力和預判能力才是產品經理最需要的。前者是驅動產品實現,後者是驅動產品往著正確的方向跑,兩種能力組合起來就是「讓正確的事情相繼的發生」。
- 2,如果你不是做產品總監,或者不是CEO,你做的產品很大可能主動權在別人手上。就是說,你所做的一切只是讓別人的想法實現下來,這個想法可能是老闆,可能是經理,也可能是總監。產品的方向和命運並不掌握在你手上,可能老闆一句話,拍腦袋一個方向,倔強的把產品往著死里發展,你也只能默默嘆息。
- 3,參加線下產品活動的很多一部分人都是在產品領域裡雲里霧裡的產品經理,有初創公司的CEO,也有剛轉行想做產品的,也有一部分懷著一個改變世界的想法的人。創業活動雖好,但是要擺正心態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不要被虛假的創業繁榮所欺騙,要知道自己才是最值錢的,與其天天吹牛逼不如直接踏實做好一件事情。當你變牛逼後,自然會吸引到牛逼的人和你一起。
- 4,產品經理真的是團隊的潤滑油,連接著幾大部門的協調工作,然而帶來的卻是每個維度的壓力,這份壓力會比單獨一個職位的壓力都要來得大。
關於成長。
- 1,重新做回了產品經理,從早年的產品經理,到做了兩年程序,到今年重新回到了產品崗去看待團隊,整個公司的架構和流程都瞬間清晰了,無論是產品迭代,市場分析,還是項目協同,都沒有多大問題。
- 2,終於從帶幾個人變成了管理者,嘗試重新打造了整個團隊的同時,也嘗試去從管理的角度去重新設計團隊流程問題,提高了團隊的效率。
- 3,重新梳理了產品的思路和思考問題的角度,讓思考問題變得更加的清晰,期間完善和補全自己的產品論。
- 4,提高了溝通能力和演講能力,至少現在在演講場合或者公共場合都能夠鎮定自若的去把控整個場面,不至於以前那樣容易怯場。
- 5,有機會借工作之便,去學習和吸取大量知識,什麼都有,感覺每天自己都收穫滿滿的。
- 6,從創業公司里學到的大量經驗竟然在大公司里派上用場了,把經驗拿出來用並解決問題感覺棒棒噠。
感恩現在的團隊,每天上班都是一個很愉悅的過程。
經常和各大部門撕逼,練就了一身好口才。經常研究各大數據分析,不停的去找缺口。經常被公司的人調侃說什麼時候開脫口秀。其實想想還是挺有意思的。關於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的藍海早就過去了,這是切身感受。
從2009年開始觀望移動互聯網的起風,到2012年投身於移動互聯網的浪潮。短短几年,從觀望者到產品再到程序,到今年的再次回到產品這個位置,看到的事情基本上翻了幾番。當初移動社交缺乏時,開荒成為了首要的任務。哪有這麼多用戶體驗,大家都一窩蜂的去到處嘗試,正如大而全的QQ都感受到了危機感,紛紛往著一個未知的移動端方向去到處亂撞。這個時候湧現出來的產品,豌豆莢,微信,陌陌,支付寶錢包等等,都是這種開荒的條件下自成一派,並活下來了。第二批出來的,是在開荒後剩下的垂直細分領域,大概是2013末開始,大家開始感受到了巨頭成型後的壓力,紛紛往著垂直領域裡找市場。雖然說垂直細分的產品向來都有,但是爆發期卻在2013後開始。再之,還有垂直細分電商,垂直細分社交,各種要麼靠燒錢的產品,要麼垂直細分得像牙籤那麼細,都得扎堆進去做。都懷著一顆平台的夢,去做細分的事。總而言之,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如果你說真的想玩出什麼好玩的東西的話,我只能說難了。真的很難。你說產品設計吧,各種優秀的設計風格,你可能親自想破腦瓜幾天幾夜都不如直接參考別人的風格,然後模仿一個出來來得好。
你說人機交互吧,經過大量的產品已經培養出一大堆交互的規則和用戶習慣了。下拉刷新?確定按鈕左還是右?彈窗好還是HUD?過於奇葩的交互可能還會帶來更多的用戶學習成本。
你說產品定位吧,各種細分垂直領域扎堆,就怕一磚頭下去都砸中一大片,你覺得別人做得不夠好吧,換了你重新開始設計產品後發現,其實事情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總而言之,現在做產品經理,一點都不好玩。
然而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做產品的還是得活下去吧?產品經理的未來在哪裡?
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
產品經理就是一個寫需求文檔的人,天天圍繞著開發和設計,運營,老闆這幾大塊到處跑,然後閉門造車的人?產品經理就是一個什麼都懂,但很難用量化來形容的職業。產品助理,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產品總監,然後盡頭只能創業?到處都充滿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味道,產品經理只是一個大家都做不好事情然後都可以轉型的職業而已,並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可言?產品經理的最終目的是,做到讓整個團隊不再需要產品經理,大家都知道應該怎樣做,都知道怎麼走?說個有趣的案例。
圈外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圈內卻找不到幾個好產品經理。
然而好的產品經理,各大小公司爭相挖角,極度稀缺。這極度稀缺的程度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理論完全是相違背。在產品圈中,大家都似乎陷入了三個死循環。1)做產品時,在研發和運營和老闆和設計之間跑來跑去,像個夾心餅乾那樣煎熬的把產品打磨出來,每天不停的重複著這些破事。2)產品經理就是思維類的工作,天天看書聽講座講產品思維看資料到處忽悠就可以得到了不錯的待遇和職稱。3)喬布斯是產品經理,改變世界是我們產品經理的使命,所以我要做的是改變世界運籌帷幄制定大方向,而不是做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然而如果是天天都在往著設計,研發,運營和老闆這幾方面去跑,你能有時間好好想產品做需求么?你要做的是如何解決阻礙你做產品的問題,解決完團隊問題後才到產品問題,這就是找問題背後邏輯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你一味著為了做產品經理而做,很容易會因為過多的追求表面的名利而失去了創業的初心,這也是我見過最多的產品經理自欺欺人的故事,去參加各種活動,到處勾搭人,然後發個朋友圈,玩了一個下午的手機。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只靠著吹牛逼或者零碎的知識體系去支撐你去做產品,這和紙上談兵有什麼區別?數不勝數的例子。
最後陷入了,要麼閉門造車陷入死胡同,要麼天天吹噓然而卻做不出什麼產品出來。剩下的悶聲做事,不停的把事情放在宏觀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的人,在不停的踩坑途中懂得了越來越多繞開坑的技巧。
做到了泥地踢著拖鞋都跑得比狗還快的技能。這才是做產品最基本的能力,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產品更像是一種思維,一種做事的思維方式。
那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把問題具象化,然後針對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不是創造,也不是改變。而是重新設計。在我的眼中,產品的盡頭,就是能隨時使用產品思維去解決身邊所有的問題。
你可以利用這種思維去做投資人,因為你知道投資的產品的問題和創業者的水平,市場的需求。你也可以利用這種思維去做分析家,因為天下道理大都相通,用戶思維和社群思維分析可以讓你很便捷的去抓取用戶心裡所想的背後邏輯。
你也可以利用這種思維去創業,做企業家。因為你要設計團隊,設計公司流程,通過優化和設計解決所有在創業中遇到的問題。你也可以利用這種思維去做商人,買賣公司掌握資金的流動,去創造更高的價值。你也可以利用這種思維去做產品經理,設計一個產品去解決一些需求和痛點。在這其中,沒有絕對的抄襲,也沒有閉門造車,更沒有嘴邊的互聯網思維。
因為這些都在你的思維理論上有無數的經驗和答案。這就是產品的盡頭,成為一個生活設計師。發散產品思維去重新設計生活中的所有疑問,從而解決生活遇到的所有問題。這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一個在產品路上前行的產品汪,路上同行,不會孤獨,歡迎勾搭。一點微小的工作:
做廣告過濾,做到把俄羅斯的移動網頁廣告網路公司關係摸了個門清,現在是UC在俄羅斯的一大賣點繼續搞美股期權,股災跌去80%,但到上周又賺回來了沒有完成的目標:
拿到微軟的MVP建一個職能健全的團隊成長:
確認了後面要走的路還是全功能團隊的全責產品經理,偏項目經理的工作逐漸減少。-交互、邏輯、文檔、商業意識這些都不是現在需要提升的東西。-必須掌控資源,資源必須是100%投入。共享且需要pk的資源沒有意義。確認需要增強對外的總結
-一年沒怎麼寫知乎,事實證明顧慮毫無意義-影響力是長期職業能力的重要一環實踐的體悟:
年初基本明確了一個觀點:單個Idea是沒有對錯的, 不管是戰略決策還是產品風格。重點是整個體系的自洽,或者是按傳統說法的執行力。一個產品可以做複雜也可以做簡潔,做簡潔的要有做簡潔的團隊、人才、設計、組織架構,做複雜的也要有對應的配套思想和資源,最終兩者都會成功,不存在簡潔比複雜優秀的情況。就像馬雲說京東傳統行業,劉強東說淘寶假貨必死,最終兩者都上市了。加上這一年不太順利的過程,我確定我需要尋求一個符合需求和風格的團隊,來從小到大做事情;最次也需要有專屬的團隊配置。
資源可以少,可以職能不全,可以大家PK方向和需求;但不能接受和其他業務共享資源,PK完只做核心優先順序;前者是一個成長的團隊,後者是甲方和外包。另外對於能力的思考:
Idea比賽、內部創新比賽等,我不認同是試錯或創新,也不能提升能力(口頭說服力不在我能力矩陣中)。因為是先腦暴-再PK-後安排資源,這樣爭到的寶貴資源我只會用在有把握的地方,比如保守穩定的功能。一定是先腦暴,然後拿現有資源去試,試完了拿結果來和別的pk是否要繼續,這才是試錯,才能提升能力。這個過程中核心環節就是先有資源,然後才有提升,不管是團隊還是個人能力。所以我說其他能力我暫時不想提升了,先要有資源,然後提升管理能力將資源建設成團隊,然後才有其他的可能。
其他收穫:撿到一隻貓,收拾乾淨了,似乎還不錯15年有這麼幾點感受:
關於團隊的1、永遠做自己相信對的事,除非被說服2、有錯即認,知錯即改,改得快比什麼都重要。一開始誰都做不到完全看準方向。3、每個人做好自己的職責,就是最好的團隊關於做產品的1、俯下身去理解用戶,才能做出對的事兒2、對用戶誠實,扎紮實實的為用戶創造價值3、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對的方向,對自己也收穫最大說起來都是清湯寡水,作為道理簡直不用說似的
只不過,15年這一年,自己嚴格的照著這幾個道理做了下來結果還是很欣慰的舉幾個例子吧:
case17月時,加入了銀客網半年時間裡,面試了不知道多少人,組成了現在的團隊而這是我們在拉勾上,面試者給我們的評價:這個結果只是我們的每個面試官,約定做到:1、不管面試通過與否,當場告知——別讓人等結果2、發現對方的問題,當場指出,同時給出改進建議。讓應聘者能有所收穫3、如果錄用,當天發Offer說起來很簡單,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很多公司經常給面試者的回復是「回家等結果」,明明可以當場決策的,而顯然,當場決策的面試體驗更好於是,我們就照著我們認為對的做了,現在發現,成果不錯case2
我覺得,產出效果最好的團隊,一定是自我反思、發現錯誤立刻改正的。當然前提是溝通要夠坦誠,不能害怕被指出錯誤於是也照著做了最早第一次在組內開分享會時,同學們客客氣氣1個月後,分享會上,已經有人直接跟另一個人說:「你這樣能靠譜嗎?」「我覺得你理解有問題。」說的人和聽的人都可以做到不介意,繼續探討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做得快,改得也快我們最近有一個遊戲,讓新同學感覺一下自己在銀客幹了多久了,再看一下實際的入職時間一個入職才6個工作日的同學,感覺幹了至少倆月一個入職一個月的同學,感覺至少幹了半年就是因為我們修正快速,帶來的巨大信息量那位一個月的同學,在一個月里經歷了6次定位調整。每次調整, 前幾天的工作就白做了。但是這位同學說:「感覺越調越對,越調越接近成功。」而我們也是同樣:
——堅持讓每個同學參與決策,有人拍板,但決策環節全部涉及的成員都參加,了解全貌、有發言機會。——堅持不妥協,自己相信對的,就做下去,除非被說服。而當我們一次次互相實現說服時,發現大家在對市場了解的深度上同時越來越深了,溝通成本越來越小。形成了真正的信任和默契case3
每個人俯下身,去一線做調研怎麼做呢?出去跑業務,在調研期間不許白天在公司出現,晚上回來討論、寫調研報告對用戶的訪談,也是二手材料在我們這條業務線的範圍內,真正的一手材料,是我們實際跟隨一個用戶一整天,看他都在幹什麼,記下來,第二天再反過來問他的原因很耗費時間,但因此,我們對「用戶訪談」搜集上來的信息,才有了全面的解毒角度後來這個產品線上線了,數據超出預期而同學們也在這麼跑了一個循環之後,收穫了巨大的成長case4
年初時,加入三節課做講師,周六開課,培訓「從0到1做產品」最後發現,講課效果一次次提升,靠的也是笨方法:——每回課程結束,看反饋,改PPT——同學們喜歡案例,那麼自己的案例庫要不斷豐富,強迫自己每次更換20%的案例,讓重複聽的同學也能不斷有新收穫——老老實實解答同學們的問題,耐心點評每一次的課堂作業——點評時要誠實,不知道就說不知道,看到問題直接指出一次次用心做下來,不僅僅同學們滿意發現自己的成長,可能比任何一個同學都更加巨大從沒像現在這樣,清晰的認識什麼是「正確的做法」也從沒這樣,感覺到自己體系的建立、方法的貫通。積累了遠超此前5年經驗的案例素材。我後來想了想,自己也只是想把每一次的課講好而已這一年,總結下來
就是把此前有時會和人說的:「你說的對,但是」在15年,徹底改成了:「你說的對,我們干吧!」這麼改下來
感覺收穫最大的,也許就是一句話:「成功沒有捷徑,只有認清什麼是對的,然後堅持努力」越來越覺得,一步一個腳印是最酷的不過也有副作用,本來28歲的時候,自己特平和
現在眼看31,反而脾氣越來越大所幸:每次為什麼發脾氣,都和對方解釋充分,所以也沒得罪人上面說的,都是實話最後打個小廣告:1、【銀客網】在招產品經理,我們的團隊辛苦,但是每個人都在高速成長2、三節課是目前為止,口碑最好的產品經理培訓機構,沒有之一。我們是免費的,我們在實打實的講好每一門課。傳遞我們相信正確的產品方法。歡迎各位產品同學來玩兒 報名鏈接:http://www.sanjieke.com/都在講經驗,我來說說教訓吧。
今年從大公司出來了,加入創業團隊,花了7個月做死一個項目,現在在另一個新坑裡趕一個產品要在年底上線。下面講講在這兩個項目里遇到的坑:1.互聯網加的項目里,和傳統方成員合作的方式。必須要有足夠話語權的人去協調這兩方的工作。2.核心員工 比如產品 開發 設計,寧缺毋濫,否則溝通成本和士氣會拖垮團隊。3.小團隊里,產品還是得兼顧項目管理的,必要時得有經理的許可權。4.和非互聯網出身的老闆的溝通技巧不能太直接,管理想一步到位迭代意識差的老闆需求要多花心思。5.小團隊,關於需求管理和開發設計團隊傳達以及管理方面,要一開始就把流程定下來。什麼能改,什麼不能改。6.對於刷存在感的員工如何處理。7.需求撕b的時候要勇於拍板,背鍋。8.搞清老闆忽悠投資人的真正商業模式,有些時候太隱晦不好說,但你必須搞懂才能設計好產品架構。就先這些,其他的坑再補,關鍵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溝通 產品架構 帶團隊 商業模式洞悉能力。謝謝題主的好問題,讓我有機會回顧一下自己的2015年,以及碎碎念一下自己的心聲。
先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穫:1、完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轉變,從一個純粹的『產品設計師』轉變為一個真正的產品經理。2、又很幸運二級跳的從一個執行者完成了管理者的轉變。3、創業公司經歷讓我做的更多。4、從一個純互聯網人,投入到更為垂直細分的領域,產品思維從線上開始延伸到線下。5、認識到更多。無奈也好,挫敗也擺。都是成長的經歷。一、從『產品設計』到『產品經理』
回顧在百度的一年,有點的慢熱的自己,花了小半年時間去解決好團隊融合等一系列事件。在春節後,終於取得了自己leader以及技術團隊包括其leader、測試團隊、商務運營同學的充分信任。開始和團隊小夥伴們一起開始推動項目進程。從年初的年度版本計劃制定,到後面按照計劃的每三周一迭代,從需求產出到研發到測試階段,到最後的運營推嚮應用市場,甚至包括和合作方的討價還價以及對接。自己都全程參與。沒有PMO角色的我們,還得把控著項目進度。區別於在LBE階段可能自己僅僅局限於輸出需求,做做交互原型。在百度的這段階段更像是一個創業公司氛圍。我們整個項目組,一個PM,十幾RD,四個QA,在一個特殊的氛圍內自給自足,一起推動著百度ROOT SDK、授權管理/超級ROOT大師、以及xx業務向前發展。曾經性格有點內斂的自己,也開始學會了去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學會了如何去跟團隊小夥伴們打氣。在一個偏技術取向的產品線里,自己也一點一點的取得信任。一點點的獲得話語權。當然,在百度的這段經歷也是個人成長的最快的一段時間。特殊的氛圍,也一步步的促進著自己不斷進度。自己作為PM角色完全推動著項目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自己個人也開始掌握自己的方法論,開始注重數據,開始思考產品線中遠期發展。七月由於種種原因,自己選擇了離開百度。現在想想還是很感謝這段經歷的,遇上了個好領導,遇上了一群很好的的小夥伴們。總之,感謝你們的信任。二、從『執行者』到『管理者』
從百度離職後,自己來到了更為垂直細分的互聯網家裝,選擇了一家初創公司。之所以選擇這個領域,話也很長,也有點小情懷因素在裡面。在這家公司,完成了從執行者到管理者的轉變,自己開始負責這家公司的產品、運營、電商三個方向的事物。自己也和自己的小夥伴與服務部門、供應鏈部門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線下產品的定義。也和市場同學和京東的同學一起完成了京東家裝的發布,我們在奶茶館像發布手機一樣發布了家裝產品。我們和京東同學一起在京東家裝節上搞了互聯網家裝,雙11互聯網家裝。在這段沒日沒夜的日子裡。大家都目標驅動,過程中也犯過錯。也因為各種原因經歷過小夥伴離職,在送別的過程中有委屈,有祝福,也有遺憾。自己開始體會到以前從來沒有的體驗。創業不易,難以言表。三、嘗試更多
創業公司的好處就在於,你可以是很多角色。這半年來,自己做過產品,也做過電商運營,談過供應商,也做過銷售員。哪裡需要就去填補那裡。以前內向的自己好像變得越來越能說。好壞與否不知道,自己在努力變好吧。四、產品從線上到線下
跟曾經的領導溝通我正在做什麼的時候,她給我一句""你就不能做點正兒八經的移動互聯網的事啊""。是的,這半年以來好像一直偏離正兒八經的移動互聯網,告別了上架下架發布灰度,日活月活等曾經念念不忘的詞。開始很『接地氣』的去研究抹灰刮膩子做防水,坑距是多少,腰線波打線是什麼樣的,浴室櫃寬度多數,櫥櫃要用什麼樣的板材。開始去研究怎麼去做成品保護,去研究怎麼解決工人師傅普通話不好導致無法與業主溝通的問題。去研究怎麼解決防水問題。去研究怎麼解決環保問題。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後還怎麼降低成本的問題。在過去的這段日子裡。每次累的不行的時候,總是在想放棄,還是去做那正兒八經的移動互聯網吧。業主也不領情,實在不想伺候這幫爺了。(真實情況,家裝就是極低頻高服務時間的服務,傳統家裝公司做到五六十分,你努力做到八九十分,用戶業主還是會因為剩下的這些十分不滿意還大發雷霆。)可每次又還是第二天早早的繼續。繼續琢磨怎麼提高材料員的工作效率。拋去高大上的互聯網+的概念,我們現在所做的簡簡單單用願景來說就是想提供更好的服務。不細講,在互聯網家裝還未塵埃落定之前。另,還請各位有裝修需求的知友們,給互聯網家裝一個機會去了解一下,相比傳統小店,真的好太多,我們也真正的在做事情,抱著敬畏之心,我們也並非一群互聯網人在重現發明創造,而是和真正的家裝行業骨灰專家們一起在改進這事。(當然,在大浪還未淘沙的今天,還是有很多打著互聯網旗號的家裝品牌,並無任何經歷背景,甚至也無施工資質,就開始所謂的互聯網創業,這些就需要消費者去偽存真了)。五、認識更多
之前跟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當你去越深入的去做一個垂直領域的時候,才會發現產品經理的無奈挫敗感。這時候你才能深刻認識到原來與程序猿同學撕逼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你會發現自己的渺小,你會發現所謂的改變世界真真的就像改變世界那麼困難。這個世界除了互聯網,還有很多很多真真實實的人,他們不是你日報中的一個數據,他們同樣鮮活。他們也有很多渴望,他們也有很多想法。他們同樣也苛求改變這糟糕的世界。
只是他們顧忌更多。
現在的這幫企業家們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在九十年代這股浪潮中毅然逐浪起家。現在卻在下一股浪潮前,踟躕前行。只有經歷過這些,你才認識到所有人的需求,用戶的需求,投資人的需求,員工的需求,創業者的需求。
才能認識到不是一個idea就能去去創造一個企業。以及你才能深刻去了解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在改變世界,改變一點也是不錯的。才能真正去認識到創業這會事,去真正的敬畏創業。以上,是我2015年的一些產品體會以及收穫。希望來年收穫更多。2015年,是我即將離開校園邁入社會的過渡年,可謂收穫良多。
年初的時候定稿了作品集,為後續找工作、接活做好準備;
四月的時候參加實習生招聘,順利得到一份不錯的實習,奠定了後來的轉型和職業規劃;
完成了一份獨立的產品設計外包工作,產品上線 App Store:https://itunes.apple.com/cn/app/coding-2015-yun-duan-kai-fa/id1013704594?mt=8
秋天找到了一份中意的工作,正式轉型做交互設計師;
社會化多媒體方面,微信公眾號寫了超過一百篇原創文章,粉絲不多,剛剛超過五千。知乎粉絲接近八千,想要上知乎日報的願望沒有實現;
2016將正式進入職場,希望本身就晚出道的我能夠有快速的成長。就在剛剛,我在知乎產品經理領域的回答累計贊同數破萬了。
你知道在知乎現在雞湯段子稱霸的年代(我花了兩個月就在情感領域破萬了,慚愧...),想通過勉強還算是乾貨的答案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對我來說,2015 年遇到了太多事情,也在產品上有了更多感悟。
這些答案,就承載的是我這一年的經歷。
創業公司產品經理怎麼做? - 劉飛的回答
我往常接觸到的書本或者大家的經驗,往往都是成熟公司的產品工作流程。真正開始創業後,用這樣的思路做產品簡直是舉步維艱。磕磕絆絆的上半年,踏過的坑,都在這個答案里了。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或產品負責人會可能忽視哪些實際上很重要的小事? - 劉飛的回答
說實話,以前在鎚子科技做產品,因為產品特點的緣故,一些產品上的決策並不會影響很大。但後來在嘟嘟美甲完全不一樣了,產品上走錯一步,公司就要承擔巨大的損失。這種如履薄冰的感覺,讓我對小事開始在意。產品經理如何入門,沒人帶的情況下如何學習? - 劉飛的回答
在產品經理的進修之路上,很少能接觸到牛人。一方面是我一直在創業或者小公司,另一方面是產品經理這個領域本就是很新的。還是要感謝 @劉炯 能作為啟蒙老師對我的幫助。為什麼做產品的人都很喜歡思考「場景」? - 劉飛的回答
場景化的思考真的是需要『悟』的,很多時候看到結論能一下搞明白,但真正做判斷、設計功能時就死活做不出來。做了兩年半的產品,才逐步意識到場景化思考的精髓。微信 6.3.5 版本引導頁想表達什麼? - 劉飛的回答
作為微信重度用戶,深知微信所倡導的意義。微信是我最敬佩、最尊重的產品之一,因為它足夠『節制』,不像微博一樣滿腦子都是賺錢,還足夠『智慧』,不像知乎豆瓣一樣在文藝高逼格之路上求索,做出來好用、有價值的產品的同時,還做到了『不作惡』。對原創者的保護,和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國內的互聯網產品,無出其右。做一名做過程序員的產品經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劉飛的回答
程序員和產品經理的世仇故事很多人都在講了,我也是從『我一定要從邏輯上打敗你』的單純心態,在這一年慢慢轉變成了『我們要解決問題爭取雙贏』的高手境界。作為一個產品經理,要做的產品和老闆的想法不一樣,你會怎麼做? - 劉飛的回答
如果說跟程序員的糾結排第一,那跟老闆之間的糾結肯定是第二。所幸我遇到的老闆們都很靠譜,能夠講道理。這三個字特別難得,這一年裡我遇到的做黃了的團隊,十有八九就是老闆不懂行。在大公司和小公司做產品經理有哪些異同點? - 劉飛的回答
面試產品經理需要注意什麼? - 劉飛的回答這兩條是最近開始在新的公司工作,對大公司的產品工作流程很有感觸,分享給大家的。新的開始,應該會有更多感悟。另外,這一年作為產品經理,在『在行』給 50 多位產品新人提供了幫助,既貢獻了正能量,也提升了自己的段位。
在豆瓣閱讀寫了 15 篇專欄文章,大部分是知乎寫過的答案:最好的時代 - Luffy
這些就是我這一年的進步和收穫。內部創業
在騰訊算是內部創業,從一個做千萬級億級的產品變成屁都沒有從零開始的負責人,做自己從來沒做過的海外市場。結果沒花多少錢沒用公司名號也沒抱大腿,找准切入點,細細打磨產品設計,接觸世界各地的用戶,一點一點長到快百萬的日活,很開心。看好一個方向就堅持
13 年那會兒和幾個朋友業餘做過一個跑步的項目,沒有堅持下來,今年看著當時的想法被一一實現了,笑。互聯網的聰明人越來越多,任何一件事都會被分析出無數優點和缺點,沒有完美的項目。所以看好一個方向就努力大膽做出來吧,把「這個 idea 我早就想過了」的話噎在肚子里,用產品說話是最好的證明。做簡單的事情經歷過一個技術和產品邏輯上很完美的需求,項目想方設法要憋大招比對手做得更高級,推出後用戶受眾不大,也沒有產生廣泛的傳播。複雜的東西大多是是一群聰明人在辦公室悶頭自high,好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往往是簡單直接甚至有點的 low 的。嘛,謝邀。作為自我總結,先說收穫:
1. 最直接的,跳槽兩次,工資漲了;
2. 體驗到了大公司的正規流程和強大的技術支持給產品帶來的便利之處;3. 能在創業公司負責一個APP項目上線,很累,很爽;4. 知道了一些北京租房行業內幕,並沒有什麼用;再說感受:
關於找工作:
1. 找工作的時候沒想找熟人找內推,面試依然碰上了很多一度人脈或者二度人脈,拒絕offer時糾結萬分,北京很大,貴圈很小;2. 在找工作時會盡量選擇自己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項目,社區,搜索,O2O等等,感受就是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值得學習,在創業公司沒有一個人比你更懂的時候可以自己硬著頭皮上,總好過自己也是那個什麼也不懂的人好是吧;3. 節操是判斷一個項目是否值得加入的重要因素;一家在產品發展過程中不斷作惡的公司,很難保證對自己的員工不作惡;我不judge,也不加入。4. 所有招「程序員安慰師」的公司都不用考慮了;5. 創業是合伙人的創業;關於職業發展:
隨著我從一個拚命想做產品而不知從何入門的新人,到現在算是被人才市場認可的產品經理,我卻對這個職業感到越來越悲觀。
「產品經理最好的時代,即將,甚至,已經過去了。」
互聯網經歷了早期個人站長時代的技術導向,到後來強調產品形態功能的產品導向,再到現在的資本導向。看北京近一年新起的項目,在O2O和P2P領域扎堆,越來越多雷同的產品出現,貼錢拉用戶,貼錢拉商家,然後破產,併購,或者找人接盤,典型的資本玩法,沒有驚喜。這是一個行業發展到成熟穩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不是說互聯網行業會衰落,只是產品經理的工作越來越不好玩。我的一個很帥的同事Aray有個觀點,「產品形態的創新已經終結」。目前大部分肉眼可見的新的需求,都可以用當前已有產品形態加上少量補丁解決。
當然你可以說,產品經理不只是關注產品形態,還可以負責業務模式、數據分析、搶佔市場等等。由此可見,產品經理做到一定地步後地位尷尬,份內的事有限,開始轉向管理層了。——這也不是壞事,只是現象。
當然了,我仍然歡迎喜歡互聯網的人加入這個行業,因為這可能是國內社會效率最高的行業了。
知乎幾乎每天都有人提問,作為應屆生/非互聯網/程序員等等身份,怎麼做產品經理。無論他們是嚮往傳說中的高薪,還是為了改變世界,還是想做一份有意思的工作,就像三年前的我。我依然會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
因為我仍然記得,當初想做產品經理時,面對嘲笑和否定,內心的忐忑、軟弱、孤獨和堅持。
=========
更新2:當事人 @ArayS 來解釋為什麼說「產品形態的創新已經終結」,原文見評論第106條;(不愛瞎BB的產品經理一般都比較靠譜,推薦關注)ArayS
關於「產品形態的創新已經終結」以及產品經理應不應該關注產品形態,我要補充:首先,還是旗幟鮮明的說:「已經終結了」。在現在的互聯網軟硬體環境中,說完全終結太絕對,也許可能還有,但肯定鳳毛菱角。就像宣布自然界一個物種滅絕了,並不是說真的死的一隻不剩。我的認知里,最後一個完整的產品形態*體系創新*是 quora,也就是現在知乎這個體系;最後一個產品形態*功能創新*是彈幕(閱後即焚也許更晚)。產品經理這個工種會越來越專業化,而不是創意為主,拼點子的職位(大多數人以為是,但很早就不是了)。這一點很像程序員,大多數程序員是不做創新的(別摳字眼啊!),而是怎麼在努力把現有的工具用到最好。所以,產品經理還是得關注產品形態。關注的應該是已有各類獨立形態以及不同形態互相搭配時的特性。在實際工作中,面對不同需求,選取合適的形態去解決實現。產品經理的成長,應該像頂尖的西餐學校培訓廚師(博古斯、斐杭迪),培養廚師對各類食材特性的認知,不同的處理方式能有什麼特別的風味。而不是像新東方那樣教菜譜(類似現在流行的 PM 培訓班)。-----說完了,有點兒不清不楚,但看得懂的自然懂。
=========
更新1:
1. 很多人來問北京租房建議,我了解的更多的是中介行業規則,對租房者來說,有用的只有:貴是肯定的,每年還會漲;再貴也別想著省錢,品牌中介只是貴了點,小中介和二房東坑你沒商量,低於市場價太多的房子別考慮了;2. 所謂的想做pm,哪怕是為了薪水我也不judge,但想當pm又什麼也不做又抱怨找不到工作,甚至私信都懶得多說幾句,回了長篇大論以後懶得說句謝謝的,就是你的不對了。自助者天助,請讓我知道你值得幫助。謝邀
2015年的收穫如下
完善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確立了自己的管理風格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節奏更多的通過handle人而不是handle事兒來解決問題學了點企業管理的皮毛找准未來的方向2015年的遺憾如下
母親查出重病和ex分了提醒大家工作在外無論多麼順利,都千萬千萬不要忽視家人健康,無論你在工作中取得多少成績,一旦後方出事兒,一切都只是個屁。。。。工作經歷過銷售,商務BD,分公司管理,數據處理分析,網站運營,直到去年想換工作時認真對待了自己的職業規劃,了解了很多方向結合自己的性格和綜合因素,決定做產品;後來面試一家300多人的虛擬交易平台的產品經理崗位並且通過了,可能由於崗位原因,也可能來自個人的經歷,這兩年也變的越來越沉穩成熟,不斷的學習成為了我堅持的習慣。
那收穫最大的這一年,崗位的歷練的確對我的迅速成長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先講產品經歷結果吧:1.獨立把混亂的產品管理線沉澱了一定規則後良好運轉;2.獨立把一個概念從0到做出一代web產品到二代套殼產品到三代桌面客戶端產品到現在的app,開發是敏捷模式,每次也都無論時間壓縮到什麼程度按時完成項目(當然裡面博弈就多了最小mvp形式減功能,非最核心功能方案二替代方案一,加班等等)。產品是相對比較難的交易平台模式,既要有商戶又要有用戶;崗位沒有明確職責但既做產品設計也承擔整體工作分配和項目的推進管理,非標準互聯網公司都可能不會有什麼交互設計師,運營崗實際也只是業務崗,不懂得運營,那承擔的事情則更多,真正兒是個萬精油啊- -,無論如何帶出了一支有較高戰鬥能力的小團隊,氛圍很融洽,都是帶著同一目標在積極獨立主動的做事;再講收穫:1.獨立負責一個項目無論從人的管理,項目的管理,如何調動積極性,如何讓氛圍積極融洽上面都有了一定理論知識沉澱和實際運作的心得和體會(這些都很寶貴);2.區分清楚ceo和產品經理所需具備的素養和職能的區別,對於兩者需要掌握的知識體系,都會從面入手,以點規劃著持續研究和學習3.通過接觸和學習,對於只有大學時候只學不懂用的幾乎忘光了的全國二級C證書在手的我,帶著主動性研究了解了互聯網技術框架(推薦李智慧的書),代碼實現思想,一些基礎資料庫管理及SQL,前端技術的演變和分割思想等,計算機網路原理,更多從思想和歷史淵源方面系統的了解互聯網和計算機4.每天關注喜歡的產品或技術人的博客(月光博客、異次元軟體世界),科技媒體(36氪、極客公園等),大量的關於小眾有趣的app,桌面實用工具的收集,經濟學,創業,人物,甚至笑話,設計網站,等各個領域接觸5.在這一年我變的更愛思考,更願意去接觸自然去熱愛生活,不斷通過所謂的產品思維和互聯網思維去思考著我所接觸的一切,這很美妙...6.現在做任何事都帶著主人翁意識去按照自己的思考體系研究規劃產出...數據去驗證7.哲理,人性這些真正決定一些結果的東西,不能說我完全沒有,但總歸在為有一天我能掌握也在不斷積累,畢竟我應該有一定的悟性和慧根的...(從做飯上來就能做的棒棒噠是不是能體現)8.對於16年已經有了自己在工作,創業積累,感情,學習,研究上有了自己的清晰的規劃學到的很多,最大的感悟是家人生病後我知道我需要更快的成長更快的掙錢能給到家人更好的生活,同時我熱愛創造性的產品崗位,為用戶喜歡使用你的東西而內心欣喜狂熱,成為一個獨立有思想有魅力的人這樣管理應該會相對更簡單一點;
以上短時間編輯來的 想到什麼便說什麼了 沒去好好整理~ 只為自己簡單的這一年分
1、從無到有第一個百萬日活產品Get2、做對事情選對方向比努力重要的多,努力是0,方向是13、專業評級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雖然沒什麼卵用,但得到其他PM的認可也是有意義的4、對產品這份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回過頭去看三年前,如見童稚
2015年,作為某著名地產公司HRM跟老東家辭職,開始自己做一個關於選擇的網站,屬於小打小鬧(www.進退.com)。
由於只有我一個人,所以什麼都得干,其中關鍵的一個工作就是產品經理。教訓:
1、千萬不要把產品當孩子。總有人說,把產品當成自己的孩子,當時聽的時候覺得有道理,要對自己的產品像孩子一樣對待,充滿了愛,後來發現,千萬不要,有太多的人把產品當孩子,抱著一起死。其實產品就是產品,如發現路子不對,立馬換項目或者換思路,這個社會,只有不斷變化才能生存下來。2、千萬不要迷信「第一理論」。
有多少人聽過一句話「誰都直到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不知道第二個是誰!」(曾經深以為然的舉手!!!),但是,大家仔細想一想哈,你知道的偉大的項目,真的都是「第一個」么?騰訊QQ是第一個即時通訊軟體么?淘寶是第一個電商么?百度是第一個搜索引擎么?那麼反過來說,你現在看到的第一個舉起大旗的項目現在怎麼樣了呢?具體就不點名了。
過度燒錢圈地這個理論細想就知道站不住腳,用戶可以被燒錢燒進來,但是使用服務後到底是不是滿意,才是最關鍵的,作為產品經理,我的領悟是:靜下心來,好好做服務或者做產品,比一位的燒錢沖數據要好。再不濟,用錢做足營銷也是好的。暫時只能想起這兩個,以後想起會再補充的。----------------------------12月27日補充-----------------------------------3、用戶不愛你是常態,愛你是非常態,不要過度消費用戶的愛和情懷。現在的創業者和產品經理都喜歡強調情懷,錯了么?沒錯。但是一件事物的體驗往往是一時的,想要長久的用戶支持卻完全不能用情懷來誆人。如果大家抱著很大的情懷來支持一件事,那麼期望也很特別高,一旦產品方的產品低於用戶的期望,那麼結果就是用戶的大量非理性流失,口碑也會一瞬間跌入谷底。你有沒有花半個小時排隊等挂號,然後三分鐘被趕出來么?哪怕對方是神醫,一分鐘就治好了你的病,你真的很滿意么?----------------------------2016年1月6日補充-----------------------------------4、不要用技術趨勢來開發產品,而是為產品挑選合適的技術。 之前我做了一個網站叫「進退網」,附鏈接:http://www.xn--t73awc.com/,(個人作品,幫助人做選擇的)很多人嘲笑我,都覺得,移動互聯的時代就要做APP,做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每個產品的應用場景是不同的,我當然可以做成APP的模式,但是經過長期的思索,依然做成了一個網站,為什麼?因為用戶群體大多是80後或70後,而基於一件具體事情,想要闡述自己的觀點需要大量的文章或配圖,這些功能在APP上,哪怕只是閱讀都有困難。你能想像在手機上敲成千上萬字條理清晰、數據生動的分析文章么? 先想自己的產品的目的是什麼,而後再想用戶如何使用方便,最後的考慮才是技術,而不是相反。正式入坑成了產品狗,第一個作品搜狐汽車APP上線
講講作為新人產品邁過的幾個坑:
1.剛開始想需求做方案往往不全面想想剛來公司某個需求要接入第三方的SDK,自己在沒詳盡了解的情況下就盲目的出圖,最終結果就是改改改,真是對不起開發同學...半年過去了,現在做需求也在逐步考慮得越來越周全,考慮可行性方案的時候從數據層面到功能結構再到界面再到可運營性,有了完整的考量後才會提出。2.新人的溝通往往不到位在剛來的時候去對接溝通的時候,往往溝通前沒多想就去了,經常導致獲得的信息不足不準確然後重複溝通導致效率低。如今每次溝通,都會明確溝通目的,要輸出哪些信息,要獲得哪些信息分別在心裡列出來做準備,一次溝通到位。還有,永遠不要完全相信他人給出的信息,永遠不要,重要的數據信息要通過其他渠道再確認一遍!能看後台數據就直接看後台數據信息!能自己調介面看就自己調介面!3.學會從技術角度看用戶體驗新人產品最容易糾結於界面的元素形態文案blabla的注重用戶體驗,這只是一方面。技術指標對用戶體驗的影響很容易被產品同學忽略,例如錯誤率、介面響應速度、介面吞吐量,穩定且響應快是好的用戶體驗的提前。4/5/6/7...容在想想2016來了,與大家共勉~2015,新的起點,新的開始。2015,自己正式轉崗為產品經理,是的,一個從兩年程序員轉化過來的產品經理,不論是在思考方式,還是在產品經驗上,都成長和收穫了很多。先從自己的經歷說起吧。畢業後以研發身份進入公司,開始做數據分析及展現的相關工作,主要負責收集客戶端上報上來的數據,然後對數據進行針對性分析,把關鍵的數據指標展現給leader和PM們。不得不說,做研發確實很鍛煉邏輯思維能力,要掌握整個流程,包括數據如何採集,對臟數據如何清洗,如何寫定時腳本把有用的數據導過來,以什麼樣的方式在資料庫存儲,怎樣提高查詢檢索效率,如何展現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發現自己對如何讓數據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越來越感興趣,也越來越關心這些數據背後代表的意義,後來發現自己的觀察及總結還能給PM及leader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還是蠻有成就感的。繼而開始關心產品的事情,買產品相關書籍,瀏覽產品網站,並試著分析競品,然後結合自己能得到的數據,在2014年底,寫了一份相關產品的報告給總監,同時也表明了自己想做產品的意願,因為平時的一些表現和正好有項目機會,在2015年正式轉崗為產品經理。經過前期的需求分析及競品分析,第一個產品終於立項了,開始團隊只有五個人,兩個App前台研發,兩個後台研發,通過版本的不斷迭代,用戶數不斷增長,日活也不斷提高,並帶來了一定收入,於是,從五個人的項目變成了十個人的team,新加入的UI設計師讓界面有了很大提升。輕量級的team,雙周迭代的開發節奏,每天都開站立會來總結復盤,效率還是很高的,不到半年時間,已經擁有了100w用戶,日活也達到了6w。後來因為部門方向調整,轉做基礎平台,產品移交給了其他team,還是有很多不舍和惋惜的。接著的項目團隊規模是三四十人,產品用戶量也將近達到了億級。這樣的產品,每次的迭代都很關鍵,產品功能細節改動太大很容易引起用戶反彈,一個功能的好壞也很容易的反應在數據上,用戶體驗及產品迭代固然重要,但是在大公司,還是一個擁有這麼多流量的茶品,和其他部門的需求協調也很關鍵,深深感受到了沒有第一個產品那麼靈活,對需求的優先順序一定要有個排序。現在來看,確實趟過了一些坑,也學到了很多,每天看到有這麼多用戶使用還是很開心的,未來也會有很多坑和驚喜等著我。再說一下自己的收穫吧。第一,思維方式的轉變。不再是程序員那種嚴密的邏輯思考方式,1就是1,0就是0,而是要多換位思考,多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有些問題我可能永遠不會遇到,可是用戶確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用戶場景和使用習慣都有很大不同,多和用戶聊天,多用數據說話。第二,提前規劃需求優先順序和做排期。做程序員,只要完成自己的功能模塊就好,可是,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明顯要「操心」很多,你要提前做排期,開需求評估會,哪個功能先做哪個功能可以稍微放在後面,然後盯著每個模塊的進度,確保版本到deadline能發出來。因為到deadline還發不出來,你才是最著急的那個人。第三,方向一定要對,細節可以慢慢優化。一個產品,如果開始大方向就是錯的,那麼真的很難做起來。然而,方向對了以後,細節可以慢慢優化,畢竟還有版本迭代,還有後台數據支撐,還有用戶的反饋,這些都足以確保以後優化。第四,找好產品的差異化定位。在開始做競品分析的時候,就要想清楚,公司、團隊、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可以在哪些方面吸引留住用戶,一味的抄襲和模仿競品是很悲劇的一件事情,競品也在迭代,這樣你就永遠處於追趕的地位。拿我們第一個產品而言,因為team人本來就少,那麼就主打輕量,不論是在軟體包大小,還是體驗速度上,都要做到輕、小、快,再結合公司的優勢,尋找突破口。第五,人際關係方面。接觸面越來也廣,認識的人越來越多。這一年,和公司各個部門的人接觸,認識了很多很優秀也很有意思的人;在知乎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上發表文章和回答,認識了一些行業里的大牛小牛;自己又是一個愛玩的人,攀岩爬山跑馬拉松。在這些過程中,邀請他們體驗自己的產品和探討一些想法,本來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做產品,包括生活,就是體驗其中的美好,同時找到不完美的體驗然後努力改變它。先寫這麼多吧,也算是對自己近期的一個總結,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老闆需求講不清,幾個項目同時上;需求規劃全莫得,我開腦洞來補齊。原型文檔都我來,結果他們都不看...UI設計渣的一筆,我開PS來改進。前端實現不如意,講完還是我來擼。後端數據綁定上,內容樣式又亂改!老闆說來看DEMO,你這玩意咋這樣?不是說好高大上,為何出來這丑B?卧槽,這鍋不好背,匿了
應屆小白一個,先上三套圖......原型圖:一年前的原型-----&>半年前的原型-----&>最近的原型一年前半年前最近的思維導圖 一年前的-----&>半年前的------&>最近的一年前的:半年前的:最近的:文檔相關的描述圖形:一年前:半年前:最近的經歷:最早的接觸產品的時候,我和我哥說:"哥,讓我當公司的產品策劃吧「。然後嘩啦啦的和他說了我對公司一款電子雜誌的見解。聽我說完,他問了我一句:「公司的電子雜誌是要去賣個誰的?」........沒接觸產品之前,總覺得產品也好,策劃也罷,不就是一大堆胡思亂想之後的一個創意,簡單的很。慢慢接觸之後,發現產品並不簡單,在這說說我今年的概括把,我的產品第一年。先說說今年在校園的一次創業嘗試,第一次希望自己能主控一個產品。那天等外賣,等了很久沒來,然後腦子一熱「我其實可以幫學生送外賣的」,然後就幹了。列印調研問卷,學校外面的餐鋪一家家的去問他們的意見,之後根據他們的意見整理出送餐的業務模式,然後做出一個大概的送餐app功能模型,之後拿著功能模型在學校找我的合作夥伴,運營的,送餐的,開發的。商量妥當之後,又去了一趟那些餐鋪,把我的合作夥伴、送餐的人員和app的功能模型作為談判的資源,敲定了10家餐鋪,談好了配送價格。這個過程並不好受。去餐鋪談判的時候,很多眼神都讓你不知所措,「你在逗我把,孩子,我憑什麼要相信你」,「我憑什麼要付給你更多的錢」......時間倉促,找到的合作夥伴並沒有我預料的那種對產品、對創業的熱衷。一起努力的時候,在你奮不顧身的時候,身先士卒,大喊一句「沖呀」,然後他們來一句「嗯,沖,陪你一塊玩玩」,恩,就是這種感覺。導致我那時候心裡總在默默的埋怨,「我靠,這什麼毛隊友。」但是後面仔細想了像,這樣的狀況其實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在與我,我忽略了我團隊成員的情感,作為一個leader,我並不合格,因為我並沒有做到將我對團隊的熱情與產品的熱衷分享給他們,感染他們,將他們對團隊的熱情給帶動起來。.....一個沒有對產品熱衷的團隊,一個準備的太倉促,太即興的團隊,加上我幾乎為0的執行力與管理能力,讓這樣一次嘗試艱難的支撐了一段時間,之後失敗了。很難受,但也收穫了很多,認識自己的執行力與管理能力的不足,認識到了一個產品運營下去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認識到了團隊情感的重要性.......向那些被我坑過的合作夥伴道個歉,和那支持我的餐鋪道個歉,是我的問題,讓你們白忙活了。想出一個創意很容易,誰都能想,但是把一個創意細化成方案、把方案轉換為文檔、把文檔轉換為實施內容的過程,並不是誰都能做。在上班的時候,發現一開始想出了的方案、做出來的文檔過了一段時間後,只剩下我一個看得懂了,還是只懂了一半,自己做的東西,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意識到了我做出來的文檔、方案邏輯性太差,沒有一個合理的思考過程。發現這樣的問題後,逼著自己看一些邏輯組織的書,簡單的邏輯論,君主論,烏合之眾,馬斯洛的集錦......邏輯能力慢慢的培養起來,想出來的東西、寫出來的文檔可讀性也慢慢增強,至少來說,不像以前那樣亂糟糟的的毫無條理性。再就是在團隊溝通的問題。我發現對於一些複雜的業務功能點,很多情況下做不到無歧義的描述,能讓團隊的人員能達成一個共同的理解。出了軟體的設計方案,然後開會,我表達的是(我以為我表達的是)這樣的一個功能點是通過a的方式展現給用戶的,恩,團隊里的成員都表示明白,理解了。下一次開會,出了界面效果,交互的做出來了B的效果........開發看了,果斷反駁,「這功能不是這樣設計的......」,恩,看來還是有人知我心的。「是通過c的方式實現的」,囧........這樣的問題讓我意識到了在一個產品團隊,不同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上,得出來的結論可能會出現很大的不同,這樣的不同必須由我這樣的角色去盡量避免,避免不了的要去中和,去解決。這樣的一個解決過程,需要有很好的團隊協調,溝通能力。很明顯,我沒有多少這種能力。於是我開始注意自己平時的語言表達,注重團隊開發時的有效溝通,讓自己穿插在團隊之間,朝著讓自己變成團隊紐帶的方向努力.....這樣的努力讓我有的團隊協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至少能勉勉強強能給團隊做了根繩子。繼續做下去,發現雖然是計算機出身,但是對開發的知識還是知之甚少,接到一個產品任務的時候,不知道哪些功能點是有難點的,是會耽誤開發周期的。無法結合公司的開發能力,對自己提出的產品功能結構做出一個正確的開發周期、產品質量的預估是很多PM的短板。雖然這個答案其他人可以告訴我,但是這個問題如果我可以自己解決,不更好?所以在臨畢業的這段時間裡,開始調整位置,做一個後台開發的實習生,從0開始,希望讓自己積累更多開發相關的知識,希望這段時間能帶給我新的收穫。感悟產品並不是一個胡思亂想之後的創意的產物。創意無數,實現不多。產品更應該做的是傾聽,去實現。各行各業的老手能想到的創意,肯定不會比我差,去傾聽他們的聲音,挖掘他們想表達卻表達不出來的,想做卻不知道怎麼做的。再結合自己的歸納能力,調研分析能力,將這樣的挖掘打上一個可行與否的標籤。然後通過我的創意和邏輯組織能力整理豐富這些可行性高的內容,利用自己的經驗,將這些內容轉換為具體的產品功能。通過文檔將這樣一個功能設計描述下來。利用我的項目控制、協調能力,和我的同伴一起將這樣的東西變為現實。之後的運營了解的只是皮毛,我就不能說了.............產品/策劃和我再把我今年對產品的認識分享給大家,感覺寫一些東西的時候,還是學生氣太重-。-一個產品、一場晚會、一次促銷,都可以歸結為一次創意策劃。它們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就是一次創意策劃的實現過程。
學習相關知識、觀察生活角落的各種要素(創意意識積累)-捉住了腦中一閃而過的創意(創意捕捉)-根據創意整理出創意策劃內容(內容策劃)-回歸到現實生活中考慮創意策劃內容的可行性(可行性調查)-推斷策劃方案的可行性,更改策劃內容使其可行性推斷評分能夠達到最大值(可行性推斷修正)-細化方案,與同伴們一起而努力,讓方案變成現實內容。(內容實施)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能欣喜的看到我的創意逐漸發芽、成長,慢慢趨向於它成熟的形態。當然,在這個過程,我肯定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挫折,有時候,這些挫折與困難甚至會讓我對自己的創意初衷也產生了質疑,這是一件讓人非常難受的事。但是,只要可行性推斷沒有把我的策劃內容堵死,沒有告訴我我是在做無用功,我都會堅持完成我的創意策劃,去正視我所看到的每一個問題,通過我的努力與儲備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讓這些解決了的問題都能成為我創意策劃的養分。
一個好的創意策劃依靠的是知識、創意要素、可行性推斷經驗的積累。
我希望我能通過對相關知識的不斷學習、對生活細節的不斷觀察與對可行性推斷經驗的不斷積累,讓我的創意策劃能力能不斷增長,從而讓我的創意策劃收穫讓我更加欣喜的結果。
最後感謝鼓勵我成長的人,感謝逼著我成長的人。大家加油,新的一年裡,希望大家能做的更好,遇到更好的人............新的一年,決定換個城市,換個工作,希望杭州能帶給我機遇,希望在新的城市自己的重度拖延症能痊癒—.—新的一年,大家加油--介紹幾本對我思考的方式有很大提升的書。簡單的邏輯學:比較好啃,介紹了邏輯學最基本的知識。烏合之眾:很有意思的一本大眾心理學研究,人聚在一塊後,個人特徵慢慢的會被群體特徵同化。動機與人格:目前正在啃,就是那個5層需求金字塔的出處,不懂是翻譯,還是原文就很晦澀的原因,看得很糾結~……個人感覺看邏輯相關的書籍的時候,涉及到歸納,推理論證的內容。可以利用書里既定的前提,嘗試著做出與原文不一致的論證過程,對思考很有幫助~~深刻了解到了不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理解了商業產品體系和用戶產品體系搭建的不同方法。1. 商業產品體系的思維是一個自上到下的過程,商業的運作方式是像一個軍隊一樣工作,目標就是收入的提升,每個部門和升級都是為了主目標的而奮鬥,是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的。例如,收入拆解成用戶數乘以ARPU,拆解成PV*CTR*ACP,每個工作都對收入有貢獻,有影響。2. 用戶產品體系的思維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用戶的運作方式像一個球隊一樣工作,目標就是用戶體驗的提升,這裡很難用一個數字去完成,例如UV,很難將一個團隊的工作和UV這個目標直接鏈接在一起,所以用戶產品就和一個球隊一樣,各司其職,守門員並不對進球負責,但是為了勝利而負責,所以,用戶產品應該規定每個過程的目標,並且讓大家像團隊一樣工作。
謝邀。可能要做成一個產品了。
推薦閱讀:
※怎麼樣才能做好餐飲?
※中國會開放馬彩么?賽馬在中國的前景如何?
※怎麼看拉勾網商業副總裁文雙的離職信?
※2016 年營銷大環境是什麼樣的?如何應對?
※為什麼只有少數人會去堅持自己的夢想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