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你們覺得智能可穿戴目前面是不是太窄了?除了運動計步就是體征監測,沒解決什麼實際問題的感覺啊。?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可穿戴產品都不是剛需產品,沒解決什麼實際問題,大部分都是運動計步,體征監測類的,沒有真正意義上跟生物醫藥結合起來。


其實某廠已經在研究一種智能手環準備,快的話就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使用,平常的功能與現在的智能手環相同,動作檢測,睡眠監測,心率監測,帶屏幕可以看時間,通知震動,超出範圍震動,鬧鐘等等等等~~~

但有一個特殊的功能:作為你的身份ID識別,這個手環在摘下來的時候沒有有效的身份信息,必須戴在胳膊上,才能作為你本人的身份ID識別,並且由於檢測模塊與人體相關(或許是血液,或許是生物電流),所以也能顯示人體的健康信息,有無服用激素等。

若是做到ID識別功能,那麼可用武之地就大了,可以集成你的身份證,駕駛證,社保等一切信息,上飛機坐火車手腕掃一下就能通過,購物支付也只要刷一下手腕就能扣去綁定銀行卡的錢款。

我覺得這才是智能穿戴設備的未來,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健康監測產品,而是人類的一個電子器官。


是的,一切剛需都是自認為的剛需。

比如,你說手機是剛需?可之前我們也不認為呀。

就像現在對穿戴的態度一樣。


幾乎都還是「更快的馬車」,而不是「哇!汽車!」

不過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是漸進式的量變到質變,極少跨越式的突變。

最後,不知道要問什麼,我實在編不下去了,別邀了。。。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一個「明確」的問題

即你覺得怎麼樣才算是實際

對我來說,如果有個可攜溫度計,濕度計,或者其他的攜帶型醫療設備與手機連接,照顧我媽會方便太多,當然了,誠如前面回答中所說,醫療行業總是相對滯後,那麼消費領域把智能應用的影響擴大化其實沒有什麼不對的,其實你覺得瓶頸在於「想不出有什麼用」,但實際上的瓶頸在於能耗和電池電量的矛盾,很多功能你想不到,是因為現在的可穿戴設備沒有那麼好的性能和巡航能力讓你去想而已,如果手錶電池夠強大,AR技術已經足以做到「讓你用投影手勢操控手機」了,那麼實際上你能在手機上做的,都能在手錶上做,包括任意改變手錶的主題,也就是一鍵換裝,傳統手錶想一鍵換裝怎麼也要拆下來換鏈子。又包括看電影,屏幕不夠大,裝個微投就行了,甚至相關的創新公司已經有了投影手錶的眾籌,然而現在的問題就是電池不給力。

舉幾個栗子

sony FES眾籌企劃第一彈 fes watch

這是一鍵換裝,但只是初始形式,它很酷,但可能有些人覺得沒什麼用,但是酷有什麼不對呢,並且它的酷傳達的是一種理念,一種新技術下的可能性方向,也就是——我們現在可以做這些,將來我們就可以做更多的這些。

關於投影,這仍然只是初始形態,畢竟費電少,但是還是上面說的,這說明,我們人類的消費技術水平,已經能做,並將做更多。

Cicret投影安卓手環

而這個就算是很可用的主流形態了,隨著技術的發展,你有可能扔掉你那部雖然已經成了你的電子延伸器官卻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好用地成為你的器官的大屏手機

未來我們身上看上去好像是首飾的東西可能是這樣的

(樂園追放)

也可能是這樣的

(殼中少女-壓縮)

甚至可能是這樣的

(大聖歸來)

不不不,我不是說未來我們要帶著手錶開高達掄金箍棒,不過其實也差不多不是么?

至於什麼才算是路子寬

一塊機械手錶除了看時間什麼都不能幹,而且最複雜最貴的表款在功能性上也沒有兩三千的多功能電子手錶做得好,但機械錶的13格就是高,路子就是寬,勞力士一年幾百萬的銷量,仍然有人拿它當蠍子屎供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市場,並且市場心態主流由於中國的經濟變革,原來被培育出的政治分野思維方式變成了經濟的,這就催生了優越感消費,說到底,正在推進高端消費的是有錢有閑的外圍消費群體,即我們說土豪(注意是土豪,而不是有點錢願意玩兒新科技的極客們,實際上我們關注極客,但極客往往不代表主流市場所能夠牽引的技術方向),或者說所謂的人傻錢多。當然傻這種明顯的攻擊性不符合知乎討論道德基準,我說的也不是這個意思,其實未必傻,只是不了解而已,就像不了解的有錢人想買個好鞋就阿迪耐克,想買好手機就蘋果三星,而了解「錢」而不是這方面技術的有錢人,會往輕奢,甚至小眾奢侈品的方向走,而不是技術主導產品的方向,他們都在默默地以資本的形式推動某個產業的發展,說到底,在一般性的土豪中間,這個市場窗口是可以營造的,只要讓他們覺得,好,快買,就行了。

也就是說

實際效用的追求是沒有休止符的

而路子是否寬要看對位營銷


還是有解決很多實際問題的, 你看最最簡單的溫度計為例,幾十塊錢的溫度計點一下手機上顯示溫度,知道給小孩測試溫度是多痛苦的事嗎? 比如手環,很多辦公環境就是需要調靜音,但不想漏掉電話,帶個手環完美解決。鬧鐘,帶個手環即使在十多人的寢室,鬧鐘也不影響他人並且效果良好。

至於醫療設備,先慢慢等吧,以為為例,誰叫我去做醫療的「智能」類設備,我一般不怎麼考慮,想想那種跑個市場還得打通各種關係回扣,那種慢死人的節奏,還是消費電子這種出刀見血的感覺好。醫療的市場總會慢消費電子一個節拍的。

另外 VR AR 這類東西和穿戴式手環類的東西結合也是個很有想像空間的市場。目前正在從事這類工作。


題主的疑問不但在穿戴設備上有,並且在所有電子信息類設備上也都存在。信息數碼類產品是現今人類社會中少有的既不缺錢,也不缺技術、關注、熱點和期待的產業。因此產品迭代速度極高,同質化嚴重。木桶原理在這塊市場中的解釋是這樣的:如果水從你那塊板子上流走了,那麼就代表這塊板該報廢了。

如果在其它行業,某個新技術出現後可能要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徹底普及,大部分使用者可能根本不會知道新技術的趨勢。可是信息數碼產品搞出什麼動靜都會引來爭相效仿,一瞬間大家都會知道風向的變化,進而調整自己的位置。因此如果我們把其它行業的不同廠商的技術高度模擬成山峰,其面貌一定是奇峰迭起的。可是在IT行業,其面貌卻像是一個丘陵遍布的高原,反而感覺不出哪有出彩的地方。

也正因為如此,IT行業的大多數企業所做的事情就是擺脫自己的短板地位,奮力追趕長板高度。所有企業的眼睛都盯著更高的峰頂,反而忘記了天空的存在。當一個企業搞出了智能手環,所有人都會爬到這個創意的高度上舒一口氣,自以為又熬過了一關。可是消費者到底需不需要這種東西?世界的發展方向就真的如此嗎?

反而鮮有人考慮了。

信息數碼產品可以打著時尚的幌子引導消費者,技術衝鋒後產生的慣性也可以因此而被部分吸收。可是如果你跑偏太遠,依然免不了曲高和寡的厄運。

智能手環、可穿戴設備只是信息化社會大潮中的一枚小小浪花,浪花也許會挺立潮頭,但其涌動的方向不可能脫離潮水的動向。我們在開發任何產品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潮水的流向,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怎麼打出浪花上。成年人的工作應當是決定潮流江川的走向,小孩子才會滿足於打水花玩兒。

因此「可穿戴設備是否應當專註於對身體的監測功能」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功能在信息化社會建設的大背景下將具備怎樣的地位?它的上下游又有哪些環節與之銜接?

單獨的一個監控心跳的功能並不重要,我們隨便哪個人用時鐘加手指都可以知道自己的心跳。重要的是心跳這跳信息是否可以成為一條有價值的信息?我們隨手看一眼自己心跳的數字有什麼用?P用沒有!大多數人的心臟都是健康的,平時也沒有大幅度的運動,看這個數字根本多此一舉。但如果是心臟病人呢?如果是運動員呢?如果病人的手環在其尚未自覺時便發現了心梗隱患,如果運動員的手環省卻了教練30%的時間,這樣的功能就會具備截然不同的價值。

而這種價值的載體卻不可能僅僅是一個手環,更應該是國家應急醫療體系的建設,應當是科學訓練流程的商業化外包,而這些隱藏內容的研究建設遠比開發一款手環要困難的多。而且這裡面的很多工作根本與IT產業無關,IT狗們再怎麼著急也沒有辦法。尤其醫療體系這種國家壟斷項目,想讓他們跟上IT產業的步伐真比登天還難。

因此題主看到的只是穿戴設備的雷同,卻看不到千萬廠商在幕後的嘔心瀝血(或慢條斯理)。儘管他們中的很多人還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成果和穿戴設備有關,但在將來的某個節點上,這些工作都有可能銜接為一體,於瞬息之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

如果IT產業是腿,那麼部分傳統產業和政府部門就是蛋。當腿的動作邁大了,總會有一堆蛋綴在後面扯來扯去。穿戴設備這一步邁的有點太大,蛋已經被扯沒了,故此題主看這些玩意兒沒有卵(用)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你有什麼實際問題要解決?能提出合理的問題就有東西可以做,就這麼簡單。當然如果實際問題是缺錢想趁著潮流撈一筆投資也是個可以解決的問題,而且也是大部分做可穿戴的人的實際做法。


心率,步數,一般還是用於日常娛樂目的。

娛樂嘛,必然會變來變去,要不夜店幹嘛要一段時間重新裝修一次。

血壓是我們想做的,學術界也算有比較成熟的理論支持。

可是也缺感測器啊,一群博士又花了兩年的時間做出來了一個。

柔性的,不用發光,不用壓力, 無線感測動脈信息。

好玩兒吧?來陪我加班啊!北京五道口!

我們起了個名字,叫『量量』智能血壓手錶,一個造幾千套就不再生產的工程師情懷產品。

馬上眾籌上線了,幾十個小時沒睡覺了!

測了一下,血壓明顯高了。


因為感測器技術水平限制啊,很多構想的功能根本沒法實現,只能做做計步,心率檢測之類的,而且連這都還記不精確呢。

要是有天再來一次這個領域的技術大突破,自然就會有很多新功能應運而生。


目前最大的問題應該如何搭建雲端伺服器的問題,如果搭建的雲端伺服器不但能儲存通過手機APP上傳智能手錶採集的數據,還能具體科學地分析,然後再反饋到使用者,那就不只是生物醫藥的運用了。。大數據···


現在主要的可穿戴設備已經可以記錄下很多人體運動情況及心率等體征,但是運用這些數據為用戶提供服務及內容的軟體發展還不夠,可能是因為現階段很難通過大數據的方式為用戶提供這類服務,用半人工方式成本和效率上又不合適。總的來說,可穿戴設備發展前景還是很看好的,尤其是蘋果微軟等業界大佬入局後,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羽毛球有很多記錄反饋揮拍軌跡的,以此類推只要是有球拍/棒的都可以實類似功能。


樓主覺得這種怎麼樣?

我猜市場一定很好,各位女士會紛紛給老公買一個。


記錄人的體征,它們就是感測器。

感測器和網路相連,就是互聯網在現實世界的延伸。

大量的個人數據意味著更多的解決方案。


醫院以後出自己的穿戴設備 有事直接通知醫院


思路的確還可以再拓展,衣服褲子也可以變成「可穿戴設備」啊,面相特定人群,服裝費加熱、製冷功能也大有市場。我們就在加熱方向。


推薦閱讀:

TAG:智能可穿戴 | 智能設備 | 攜帶型設備 | 可穿戴智能設備 | AndroidW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