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理工類設計和藝術類設計,在設計本質上有哪些共通之處與區別所在?


同意蘇同學的回答,補充一點薄見。

從題主的問題描述看,主要是針對報志願吧?如果只是針對報志願,我的建議有兩點:

1,在學校間選擇的話,(僅針對工業設計系)學校的綜合排名可以作為重點考慮,不需要僅僅考慮專業排名。

2,如果面臨工科側重和藝術側重的抉擇,以你本人的實際背景為主。也就是說,如果你是藝考的學生,那去一個藝術學院的,如果幾乎沒有藝術功底,可能工程背景的學院更適合你。

關於工業設計的大概念和大道理我就不多解釋了,其他答案和網路上都有很詳細的介紹。我不才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工業設計系,剛好是一個設立於工科學院的工業設計系(我們系好像當年是全國唯一一個把工業設計放在計算機學院的學校,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後來到加州來讀研,又是一個設立於藝術學院的設計系。現在在矽谷就業,身邊有一寫大牛設計師同事,有的是工科背景,有的是藝術背景。

1# 不贊同所有歸納為「理工類設計趨於構造,藝術類注重外形」的結論。工業設計這個專業本身學習的就是「外形和構造的結合」的學問。如圖是我n年前一群台灣的學長姐帶我做的一個工業設計的案例,既有外形,也有結構。

完全「趨於構造」忽視外形的有一個專業叫工業設計工程,是一個專門學習工業製作、模具、生產等等解決工業設計當中或之後大部分構造問題的專業,還有一個叫機械設計。基本上到這個步驟,就不是畫畫圖建建模可以解決的問題了,大部分要很紮實的工程功底,尺寸、強度、各種關節和材料的銜接、具體生產工藝和難度甚至成本等都要考慮。這裡隨機引用一個國外某呼吸過濾器品牌網站上的圖片:

(地址:http://charlwood.com.au/personal-oxygen-device/)

反過來,也沒有完全不注重構造的設計,那叫雕塑。所以,我理解的工業設計,必須要學習一部分工業設計工程的基礎知識,少量機械設計知識,然後學習視覺的表達,簡單的說就是一些「藝術」的東西,訓練關於「美」的感覺和表達「美」的能力(比如使用一些軟體製圖等),然後在一些實際的案例中去把兩者結合起來,並在各種限制條件和權衡中學習找一個平衡和解決方案

2# 以上論述了傳統的工業設計的學習,也就是學習工業設計本身。那麼非傳統的工業設計的學習,會摻入許多近年在國內外都很熱門的設計類型的學習,如各類科技方向的拓展:信息產品設計,人機交互設計,概念設計;還有一些其他方向的拓展學習:如服務設計等。應該來說,浙江大學本科的工程背景的工業設計對我的影響是最大的。除了像傳統的工業設計系一樣,學習工業設計的知識技能,我們系還有大量往科技方向和概念方向的延伸,例如讓我們學習前沿的ARDUINO開發,接觸IT行業熱門的「界面交互設計」等高大上概念,鼓勵我們參加國際前沿的概念設計比賽等。一個我年輕的時候和系裡同學合作的基於ARDUINO和NEUROSKY腦電感測器的恐龍尾巴項目的連接:http://leaschy.portfoliobox.io/waggingdinosaur 這個項目甚至都不能稱作「工業設計「,更類似DIY或者MAKER這種項目。但是我們的本科生活的許多部分就是這樣的設計。 這些延伸我不知道國內其他工業設計系會不會有,但是我們系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這些前沿熱門的領域;同時,這些非傳統的訓練塑造了我們獨特的眼界和知識結構,使我們在技能層面和其他工業設計學生區分開來,在觀念上有了和國際接軌的可能

3# 我並沒有因此否定傳統工業設計學習的重要性。工業設計就是工業設計,其他設計學習得再多也無法替代工業設計的學習本身。必須承認的是我們系的傳統工業設計學習是相對薄弱的,特別是如果真的在「產品設計」領域就業的話。我在台灣科技大學交流的半年間,學習了台灣最強的傳統工業設計的一些皮毛,感慨很多。

首先,作為非藝術背景的學生(我高中學習的是理科,考的是物理化學生物,沒有學習過畫畫,所有的美術功底來自於大一突擊上畫室以及系裡開的手繪課程),在設計的初期,需要大量快速精確地輸出造型和概念,這對於手繪能力欠缺的學生是很有挑戰的。我當時採取的就是笨鳥先飛的辦法,熬夜,磨,別人一小時能畫10個概念,我10小時畫1個,不斷調整,紙張上的鉛筆稿花了磨薄了就掃描一張列印出來繼續。總的來說是很痛苦的,畫的東西往往還不一定好看。

然後,產品設計還有一項基本功就是製作實物模型,這又是一項苦力工作,雖然不要求藝術背景,但是如果你不學,就是不會,在實際業界的工作中就是少了一點競爭力。學起來費錢(學校要投資建模型房、買各類機械、噴漆環境等)又費力(我遇上一個頂級的老師,要求精確到1mm,可以折磨你到想死)。

最後,實際生產的塑料模型結構、生產工藝等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你即使不是專家,也要基本都懂,否則你設計的東西就永遠只能停留在概念階段,或者需要其他人來幫你調整設計。這樣就很危險,一旦核心競爭力失去,一個工業設計師就很容易變成「只注重造型」的藝術家。

4# 作了以上比較,回到題主關注的問題:該去哪個學校呢?我不知道題主的具體實力和興趣。但是總的來說,

1)我覺得學校的實力對工業設計系的實力影響很大的原因如同2#中所述,每個學校具體開設的課程以及課程之外的學習氛圍、興趣小組、實習和出國交流機會等等等等都是很不一樣的,不僅要考慮「我想學設計」,還要考慮「我想學什麼樣的設計」。去問問看具體那個學校的學生平時都在忙什麼。

2)其次,工程方向和藝術方向的選擇,真的真的真的,不要強扭。如果你理科優勢過於明顯,那麼可能工業設計工程更適合你,如果你藝術優勢明顯,硬要你去學太多工程上的東西會很痛苦,那就學藝術設計或者美術學院的工業設計什麼的。只有如果你是能夠拿下大部分高中數理化的學習,但是對理工科學習不感興趣,並且有一定感性的、人文藝術方面細胞的學生,可以考慮綜合性學校的工業設計。

3)不管將來再哪裡學設計,不論學習之後想在哪個領域就業,都不要忘記:藝術和技術的結合永遠是最屌的,要麼做藝術生中最懂技術的,要麼做工程師中最有藝術細胞的,不然就不要學設計,還不如藝術和技術選一個學。


從問題的描述上來看,這其實不是職業劃分或專業定義的問題,題主關心的也許是高中生在報考院校時所面對的選擇。我想從一個工業設計師的職業素養來簡單說說,這問題其實非常好解決。

按慣例,先給兩個觀點:

1、不論什麼學科背景,設計歸根結底都是發掘問題並解決它,沒有任何區別;

2、選擇理工類與藝術類是切入點不同,但實際面對的問題的一樣的。

我們說做一個設計,首先得了解客戶出於什麼原因開發這款產品,理解他們公司和產品的理念,清楚他們在不同領域內能力的長短,還有所處行業本身的特點,這樣的前提明確了,那麼在概念發散和收攏的過程里,自然就有了清晰的評判標準,提案的時候也就不會被客戶問得啞口無言。我們回答不上客戶的問題時,並不是客戶故意要刁難,而是作為設計師要反問自己,除了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圖以外,我們還應該關注什麼?

一個產品的設計方案並不是一張好看的效果圖,而是客戶需要什麼樣的解決方案來面對目前或未來的問題,從顯而易見的色彩、形狀、材質,到不易被人關注的結構、生產和運營,這些因素剝離了哪一個都不能構成一個好產品。工業設計師在這樣的工作環境當中,面對這些多元化的場景,可以是純工科么?可以是純藝術類么?

不行。

我們常說設計是一門交叉學科,這就意味著,作為一個設計師,你必須得什麼都懂一點,能夠和工程師聊聊結構、工藝,和市場聊聊運營,和客戶聊聊品牌規劃,和人力聊聊團隊管理。當然,我不是說設計師得精通這些,而是當你與你的團隊、客戶一起工作時,不會話不投機、面面相覷,你能聽懂他們在說什麼,也能用設計師的語言給到他們專業的反饋。

所以,專業劃分在哪個學院,那應該是大學去關心的事情,而你要做的只是關注自己原本就擅長的部分,以此為切入點:

如果你是擅長數理化等自然學科,在理性思維上比其他同學強,那就果斷做個工科生,然後有意識地去修補自己藝術人文的短板;

如果你擅長文史和繪畫,喜歡與人溝通,對事物的感知力比較強,那就考個藝術類的唄。只要別因此無視理工類的知識就行,有空的時候還是得有意識地去補補。

以自己擅長的事情考取一個學習氛圍好的學校,在對應專業里加強自己原本就比別人強的事情,同時主動修補自己的不足,這才是一個立志於成為優秀設計師的人應該做的事情。學校帶進門,修行靠個人,門戶界限這種事兒還是別親自操心了。


非常熱愛工業設計,雖然至今沒有從事過專業對口的工作,但是我認為自己非常幸運學習了這個專業。

從大一的時候,我就明白了工業設計是一門屠龍之術,但並不妨礙我深深喜歡上了這個專業。

我是理工類專業的工業設計,大一開始學習繪畫相關技能,但是到了大三依然還在努力學習電子技術、材料、力學等各種理工類課程,同時也沒拉下各類設計、藝術的專業課,總的說來收穫很多,雖然學得比較雜,也比較累(不過貌似比很多其他專業也不算什麼),但是當畢業的時候,會為了自己的專業而驕傲,特別是我們班還在學校最人流如織的教學樓中庭辦了個畢業設計展。

說回兩種方向。

其實不論是藝術出身還是理工出身,要想走到一定高度,一定都是殊途同歸的,必須成為一個全面的選手,因為只有外觀沒有功能性和實現性那頂多算學生作業,只有功能性沒有外觀美感那也不可能獲得市場認可。

而對於藝術類和理工類出身的差異那一定是明顯的,藝術類的學生肯定更偏向於創意性的外觀,更注重從視覺上吸引觀眾,理工類在前期草稿階段就會自然排除無法實現的方案,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

接下來

我想說點容易引發撕逼的話

其實藝術類和理工類的工業設計,有一些類似華山派的劍宗和氣宗。

藝術類表達技巧更好,所以在前期更容易迅速抓住眼球。

理工類考慮更為全面,所以在後期實質性的突破會更大。

個人感受,藝術天分肯定是需要的,但是既然叫工業設計,就是為工業生產服務的,遠遠沒有到藝術天分會限制設計表達的程度。但不可否認,藝術類的設計在概念化引導和未來發展方向探索上會更有優勢。


我就是工業設計的,以前我們學校這個專業在機械學院,後來到了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範疇很大,主要看學校對這個專業偏重哪一方面,像我們現在機械學院有機械設計,而工業設計就是針對產品


理工類方便評職稱


都是服務行業,都是靠腦子吃飯,都是時尚的產物。

理工可能更重機能,藝術向的更重感官。個人意見。另外藝術設計更酷點,只是看起來。


主要工業設計這個行業比較奇葩

介於藝術與理科之間

類似介於感性和理性的結合一樣

工業設計可以理解為是產品設計

不是設計一個外觀,而且要考慮可實現性

不止要畫畫,還要學機械原理

雖然對於出來工作可能沒什麼卵用

但是到研究生階段對於設計研究方法的切入又需要理性的邏輯思考分析能力

相對需要比較謹慎去思考的一種設計行業吧

但是不管理科或者藝術科,去師資厲害的學校比較重要,普通大學招幾個剛畢業的研究生就來教工業設計比比皆是,在廣東,廣美廣工等大學,還有廣輕工這些學校對於工業設計還是比較厲害的,從畢業生的實力就能看出,在大學期間是有做過外部大型項目的經驗的。對於一個技能性比較強的專業,實踐還是很重要的


這麼說吧,藝術設計:你有一個牛掰炫酷炸天的創意設計,但最後很可能會被理工設計的那幫理工男給無情的咔嚓掉,因為它完全可能只是你一時的yy,無法成為現實,可能是不合理!

工科:你有一個嗯…裡面眩酷炸天的設計,但它的外觀大概會被藝術設計的傢伙鄙視,

但現在我要說得是現在這兩個專業很多時候是交叉進行的,也就是兩者都會涉及對方的專業,並不是相互獨立的,畢竟現在要求高了,要好看,更要實用合理

最後加一句,設計是很理性的!

當然,請不要完全對座,只是稍微誇大兩者的區別


小憤青來給個給你個回答

首先瀏覽了下別的答友的見解(我沒細看),總結為:外觀固然重要但你得懂生產,中庸之道在於缺啥補啥

先說說我個人經歷,我踏社會時,公司的結構工程就對我說:你做外觀要懂結構、懂生產,畫得再好看做不出來有什麼用呢。外觀的前輩沒什麼特別表示,讓我把技能先練好,平時幫他們出工藝圖,死磕一段時間下來有,發現一般公司操作的工藝來來去去就那些。當然,這是手機行業,很多東西都很成熟的。

後來跳了家綜合產品設計公司,接到的案子好多都是市場空白的。設計從內到外一直要協調,關鍵是,供應商也不是很成熟的,畢了狗了。這確實存在很多理科方面的東西。因為,我大學前算是理科比較尖的,長期的競賽訓練使我邏輯思維比較強。所以沒那麼吃力,大部分生產要點,結構一說我就明白了,還經常能跟他。當時經驗不豐富,之前手機又是做二維外觀,三維形態相對弱。當時惡補這塊,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有幾個設計師:

羅斯拉古魯夫、斯塔克、深澤直人、柴田文江、DieterRams、 Marc Newson、……他們作品中,用形態表達出來的意境情感、每個人獨特的表達理念、形態背後嚴謹的數理邏輯,這些讓我深深著迷。

這段時間,我差不多確定了我未來對職業的研究方向,以形態表達為核心、文化、需求、品牌定位、營銷手段去設計器物,工藝、生產、材料這些我都跟別人溝通,當然,一個成熟的設計師在項目中也是要考慮這些的。

所以,理科還是藝術的在我這不是中庸協調,我不否定一方但我更迷戀對形態的嘗試,風格使然。

下面是偏見

一、工業設計一向好多宏觀的定義 ,各類學科都要學,說多了累……我這隻有三點:形式、形態、色彩

二、有一種設計思維叫項目管理思想(強調產業鏈這類人),這個理念我個人最源頭是追到柳冠中老師那,對這我持批判立場

三、我喜歡的音樂風格:朋克、迷幻、無浪潮、爵士(自己體會)

四、抱歉,我沒有特體面的作品支撐我的觀點,貼一張我對形態與光影嘗試的玩物


選學校。國內好的設計院校,清華,央美,交大,同濟,江南,魯美,廣美,國美,武漢理工,北理工,湖大


說一個笑話,我小學開始學素描,一直喜歡畫畫,接觸到的課裡面會有後來學的一些關於設計的東西,但是我又擅長理科,大學是工科的工業設計,你說我是藝術出生還是工科出生??首先,我是一個工科的工業設計,然而我要站出來,推翻那些說「工科的更注重內部結構,藝術更注重外表」的人,關注外表還是關注內在結構,都看人,我就不是非常關注內在結構,我們專業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在外表上下功夫。

還有樓上說的「設置在理工科院的工業設計師資力量和資金都比不上設置在藝術學院的,理工科類的大學不重視工業設計」,這個也絕對是錯的,具體例子我不想在這裡舉。

最後,每個人對工業設計的理解不同,過早的給題主定義工業設計反而會限制今後的發展。我花了三年時間知道了我想學的工業設計是什麼樣的。不僅僅是產品外觀,還是產品背後的存在的意義。人機交互,不僅僅是要滿足人們現有的需求,也要滿足人們沒想到的需求。

總結一句話就是,設計是個很主觀的東西,掌握相關技能是一定要的,(非常廣泛的技能)還要能理解人心,在人與物直接建立橋樑。選學校盡量往好的學校選,往發達地區選,多跟人交流,不要陷在工科與藝術的沼澤里。


一個你找不到女朋友,一個你可以找女朋友也可以找男朋友。


以下是我2013年4月在豆瓣上,與一位即將離開這個行業的同仁交流的。

————————————時光機分割線,以下是2013年4月————————————————

先來說說我是如何走到這條路上的吧。我出生在北方一個工人家庭,父親以前是紡織廠的機械修理工,後來無線電技術進入中國,父親也是國內第一代研究無線電的人。企業倒閉後,父親就自己開了個收音機修理部養家糊口,後來又有了電視機,彩電,以及後來的各種家電。儘管業務範圍擴大了,父親的修理部卻日漸衰敗,因為隨著電子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從電子管、晶體管時代走來的父親,已經對集成電路力不從心了,後來就轉行修理汽車電器。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從小我就接觸了各種各樣的家電產品,也喜歡把它們畫出來,然後再自己想像,把不同產品的優點集合到一起,對於電視機內的每一個部件,更是了如指掌。

當然,那時還沒有工業設計的概念,我的理想是像父親一樣從事電子技術,我以為家電僅僅是他們研發出來的。

對於美術,我不敢說有天賦,但卻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卻一直在對照書本自學,小學時學過國畫、工筆;初中時自學素描。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美術班是個燒錢的地方,家裡的經濟條件有限,不能坑爹。

認識工業設計,居然和北京奧運有關。那年正值高考,無意中看了一個關於奧運祥雲火炬設計團隊的訪談節目,我立刻茅塞頓開,這不正是我想做的工作嗎?因此,影響我走上這條路的是姚映佳,現在他已是聯想的副總裁了。

填報志願時可想而知,所有的專業都是工業設計,因為我的目標明確。還有,我的父親很開明,儘管他不看好這個從來也沒聽說過的名詞,但也絕不干涉,尊重我的選擇。

由於我英語成績很爛,加上對應試教育天生的反感,我只考上了專科,不,是高職,只相當於專科。就這樣歪打誤撞走進了對我影響巨大的母校。那時專科中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不多,而且理工類的好像就這一所。入學之後我才發現,這可能是全國最早開設的工業設計專業了。之所以業內無人知曉,是因為創辦時中國還沒有工業設計這個詞,因此就自己取個名字,叫計算機與產品開發專業,在柳冠中等人引入工業設計後才逐漸改名叫工業設計,我入學時,我們的教研室還保留著工程技術教研室的牌子。聽一位老師說,那時我們是全國最早開設solidedge軟體教學的,如今都玩UG了,而且還從國外引進了為數不多的快速成型機,就是現在炒作很熱的3D印表機。

我的老師們更都是極品,有在企業主持整車研發的高工,有輕工業研究所的研究員,也有自己經營裝修公司的藝術設計碩士。由於受學制限制,課程設置一定是有問題的,一些藝術理論方面的內容過於浮皮潦草,所以那時我經常去圖書館給自己加課,讀完了幾種版本的工業設計史、設計心理學。其他的問題就是目前工業設計教育共有的問題了,比如工程材料教材中大部分講的還是鋼的熱處理,對新材料、新的表面加工技術涉及很少。

不到兩年半的時間下來,我們就要出門實習了,我們全班24個同學大部分選擇了做室內設計,還有一部分選擇了製造業,其他的根本就不相關了。我那時想,我學了那麼多如果不學以致用,那不是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嗎?因此我推掉了幾位老師給我介紹的工作,有報社美編、培訓中心的CAD老師、某大型代工廠的儲備幹部。自己找工作,一個專科生還沒畢業證,只能硬拼。最終一家做大型顯示屏的小公司收留了我。說實話這工作更像是景觀造型設計,還有那麼幾分公共設施的基因,做吧。就這樣,從繪圖員干起,一個月後就轉正為設計師,閑暇時間比較多,老闆不會讓你閑著,因此把企業網站、HR、招投標的工作都給了我,專為我設了個頭銜,叫企劃經理。再後來由於公司搬遷了,正好缺我一個辦公室,老闆乾脆在他的辦公室里給我找個位置,頭銜又改了,董事長助理。這老闆對我太夠意思了,其實他整天出差跑項目,也沒什麼需要助理的,大辦公室成我一個人的了。居安思危,不能這麼下去,這是要走上邪路了。加上與其他部門發生的不愉快(家族企業,你懂的)讓我下定了離職的決心。我離開之後,公司再也沒招過設計師,所有的業務都外包了,也剝離了一些自家親戚佔據的資產,如今發展的還不錯。我在這個公司呆了6個月。

一個高校創辦的設計中心,是我第二個單位,這裡號稱東北首家工業設計服務平台,董事長是該校工業設計系主任,設計總監是另一211高校工業設計系副主任,這個總監是個掛名的甩手總監,只是偶爾來一次做些指導,水平也就一般,學油畫出身。我所在的團隊還不是真正的工業設計團隊,而是工業多媒體團隊,做的是機械動畫,有時也參與工業設計的項目。儘管學術氛圍很濃,但問題層出不窮,最突出的就是官僚主義作風,一周有兩天時間在接待高層領導,兩天時間在開會培訓,只有一天在工作。因此本來就少的項目還要被一拖再拖,最長達半年之久。再者是運作模式比較臟,主要依靠套取國家的扶持資金,所以要在公司中設立大量的掛名顧問,任職的自然是掌握扶持資金分配權的人。因此我再也不相信靠國家扶持能改變行業現狀了。

一年後我再次離職,這時我才感覺自己算是一個合格的工業設計師了。再次求職,也經歷了各種奇葩公司。那時物聯網概念興起,遇到過一個專門炒作概念的公司,呆了幾天,遇到一個至今我也沒能解決的棘手問題,就是螺旋管節能燈兩末端的折管機構,據說東芝、飛利浦等大廠商也是靠人工折彎的。雖然這個問題不在我的工作範疇之內,我也積極思考了好長時間。

知名日企的面試我也參加過,面試官很像矢野浩二,翻譯官也很像,日本人問我,你做設計都考慮哪些因素?我夸夸其談,自以為答得很好。可日本人一句話就把我震住了,「你考慮安全問題了嗎?」我知道,無論我怎樣狡辯,都無力回天了。從此之後,安全這個因素就在我的職業生涯上打了一個烙印。

還有一個我呆過一個月的廣告公司,本來是去做工業多媒體項目,可卻一直沒有。富二代的小老闆一身偽文藝氣息;做平面的90後小姑娘御姐范卻還整天嬌滴滴;做後期的大姐愛玩深沉,人還不錯;執行總監要麼不見人,見人一定在玩夢幻西遊。在這裡做了一個旅遊紀念幣的銷售終端,類似於不太智能的ATM;還做了一個GUI項目,第一次跟IT人打交道,鬱悶啊。

後來父親的一個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船廠,就是造航母那個,有軍方背景。不過我去是設計遊艇,去參觀一圈就離開了,那是個拼關係、拼編製、拼錢的地方,我什麼讀沒有,拼不起。

再後來就到了我現在供職的公司,跨越安防、儀器儀錶、計量產品等多個領域,以防爆產品為主,造型加結構我全權負責,直接受主管研發的副總領導,管理寬鬆人性。來公司前幾個月,都在看國家標準,因為產品是要送檢的,產品上每個標識幾米之內肉眼要清晰可見都有明確規定,安防儀器,自然是安全至上。好在,研發周期長,我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充電,充滿電還可以充值。充值,說白了就是接私活,有同行朋友介紹的,也有自己聯繫的,基本都是自己擅長的工控儀錶、機床裝備、大型工程機械、偶爾也做些消費電子。

先來說說我是如何走到這條路上的吧。我出生在北方一個工人家庭,父親以前是紡織廠的機械修理工,後來無線電技術進入中國,父親也是國內第一代研究無線電的人。企業倒閉後,父親就自己開了個收音機修理部養家糊口,後來又有了電視機,彩電,以及後來的各種家電。儘管業務範圍擴大了,父親的修理部卻日漸衰敗,因為隨著電子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從電子管、晶體管時代走來的父親,已經對集成電路力不從心了,後來就轉行修理汽車電器。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從小我就接觸了各種各樣的家電產品,也喜歡把它們畫出來,然後再自己想像,把不同產品的優點集合到一起,對於電視機內的每一個部件,更是了如指掌。

當然,那時還沒有工業設計的概念,我的理想是像父親一樣從事電子技術,我以為家電僅僅是他們研發出來的。

對於美術,我不敢說有天賦,但卻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卻一直在對照書本自學,小學時學過國畫、工筆;初中時自學素描。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美術班是個燒錢的地方,家裡的經濟條件有限,不能坑爹。

認識工業設計,居然和北京奧運有關。那年正值高考,無意中看了一個關於奧運祥雲火炬設計團隊的訪談節目,我立刻茅塞頓開,這不正是我想做的工作嗎?因此,影響我走上這條路的是姚映佳,現在他已是聯想的副總裁了。

填報志願時可想而知,所有的專業都是工業設計,因為我的目標明確。還有,我的父親很開明,儘管他不看好這個從來也沒聽說過的名詞,但也絕不干涉,尊重我的選擇。

由於我英語成績很爛,加上對應試教育天生的反感,我只考上了專科,不,是高職,只相當於專科。就這樣歪打誤撞走進了對我影響巨大的母校。那時專科中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不多,而且理工類的好像就這一所。入學之後我才發現,這可能是全國最早開設的工業設計專業了。之所以業內無人知曉,是因為創辦時中國還沒有工業設計這個詞,因此就自己取個名字,叫計算機與產品開發專業,在柳冠中等人引入工業設計後才逐漸改名叫工業設計,我入學時,我們的教研室還保留著工程技術教研室的牌子。聽一位老師說,那時我們是全國最早開設solidedge軟體教學的,如今都玩UG了,而且還從國外引進了為數不多的快速成型機,就是現在炒作很熱的3D印表機。

我的老師們更都是極品,有在企業主持整車研發的高工,有輕工業研究所的研究員,也有自己經營裝修公司的藝術設計碩士。由於受學制限制,課程設置一定是有問題的,一些藝術理論方面的內容過於浮皮潦草,所以那時我經常去圖書館給自己加課,讀完了幾種版本的工業設計史、設計心理學。其他的問題就是目前工業設計教育共有的問題了,比如工程材料教材中大部分講的還是鋼的熱處理,對新材料、新的表面加工技術涉及很少。

不到兩年半的時間下來,我們就要出門實習了,我們全班24個同學大部分選擇了做室內設計,還有一部分選擇了製造業,其他的根本就不相關了。我那時想,我學了那麼多如果不學以致用,那不是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嗎?因此我推掉了幾位老師給我介紹的工作,有報社美編、培訓中心的CAD老師、某大型代工廠的儲備幹部。自己找工作,一個專科生還沒畢業證,只能硬拼。最終一家做大型顯示屏的小公司收留了我。說實話這工作更像是景觀造型設計,還有那麼幾分公共設施的基因,做吧。就這樣,從繪圖員干起,一個月後就轉正為設計師,閑暇時間比較多,老闆不會讓你閑著,因此把企業網站、HR、招投標的工作都給了我,專為我設了個頭銜,叫企劃經理。再後來由於公司搬遷了,正好缺我一個辦公室,老闆乾脆在他的辦公室里給我找個位置,頭銜又改了,董事長助理。這老闆對我太夠意思了,其實他整天出差跑項目,也沒什麼需要助理的,大辦公室成我一個人的了。居安思危,不能這麼下去,這是要走上邪路了。加上與其他部門發生的不愉快(家族企業,你懂的)讓我下定了離職的決心。

一個高校創辦的設計中心,是我第二個單位,這裡號稱東北首家工業設計服務平台,董事長是該校工業設計系主任,設計總監是另一211高校工業設計系副主任,這個總監是個掛名的甩手總監,只是偶爾來一次做些指導,水平也就一般,學油畫出身。我所在的團隊還不是真正的工業設計團隊,而是工業多媒體團隊,做的是機械動畫,有時也參與工業設計的項目。儘管學術氛圍很濃,但問題層出不窮,最突出的就是官僚主義作風,一周有兩天時間在接待高層領導,兩天時間在開會培訓,只有一天在工作。因此本來就少的項目還要被一拖再拖,最長達半年之久。再者是運作模式比較臟,主要依靠套取國家的扶持資金,所以要在公司中設立大量的掛名顧問,任職的自然是掌握扶持資金分配權的人。因此我再也不相信靠國家扶持能改變行業現狀了。

一年後我再次離職,這時我才感覺自己算是一個合格的工業設計師了。再次求職,也經歷了各種奇葩公司。那時物聯網概念興起,遇到過一個專門炒作概念的公司,呆了幾天,遇到一個至今我也沒能解決的棘手問題,就是螺旋管節能燈兩末端的折管機構,據說東芝、飛利浦等大廠商也是靠人工折彎的。雖然這個問題不在我的工作範疇之內,我也積極思考了好長時間。

知名日企的面試我也參加過,面試官很像矢野浩二,翻譯官也很像,日本人問我,你做設計都考慮哪些因素?我夸夸其談,自以為答得很好。可日本人一句話就把我震住了,「你考慮安全問題了嗎?」我知道,無論我怎樣狡辯,都無力回天了。從此之後,安全這個因素就在我的職業生涯上打了一個烙印。

還有一個我呆過一個月的廣告公司,本來是去做工業多媒體項目,可卻一直沒有。富二代的小老闆一身偽文藝氣息;做平面的90後小姑娘御姐范卻還整天嬌滴滴;做後期的大姐愛玩深沉,人還不錯;執行總監要麼不見人,見人一定在玩夢幻西遊。在這裡做了一個旅遊紀念幣的銷售終端,類似於不太智能的ATM;還做了一個GUI項目,第一次跟IT人打交道,鬱悶啊。

後來父親的一個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船廠,不過我去是設計遊艇,去參觀一圈就離開了,那是個拼關係、拼編製、拼錢的地方,我什麼讀沒有,拼不起。

再後來就到了我現在供職的公司,跨越安防、儀器儀錶、計量產品等多個領域,以防爆產品為主,造型加結構我全權負責,直接受主管研發的副總領導,管理寬鬆人性。來公司前幾個月,都在看國家標準,因為產品是要送檢的,產品上每個標識幾米之內肉眼要清晰可見都有明確規定,安防儀器,自然是安全至上。好在,研發周期長,我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充電,充滿電還可以充值。充值,說白了就是接私活,有同行朋友介紹的,也有自己聯繫的,基本都是自己擅長的工控儀錶、機床裝備、大型工程機械、偶爾也做些消費電子。

未來的路還是要直走,但要厚積薄發,穩步向前,一是跳槽去做總監,二是自己做工作室,最終還是要創辦自己的設計公司的。

————————————————時光機,以下事情發生在2014年2月—————————

我辭職了,去一家專門做工業設計服務的小公司做設計部長,那時候全公司才12個人,設計師中我最年長,其他的都是剛出校門的毛頭小子,根本什麼也不懂,包括那個總監,他也是剛出校門,因為跟老闆時間長了,而且長得好,像劉易陽那樣,的確有總監氣質,可是這小子很謙虛,對我也是畢恭畢敬,我們相處的也都很好。來這裡的目的,我一是要從新熟悉一下設計服務的行業,二是要積累一部分客戶資源,因此就像自己的公司一樣,也做出了一些貢獻,親自談成了一些項目,報價也是創公司建成以來前所未有的。

————————————————時光機,2014年9月——————————————

公司賺了些錢,開始擴張,換了很大的辦公場地,招聘了更多的設計師,銷售人員;

訂單量下滑,老闆準備自主研發一些東西,讓我主導,任命我為產品經理,又讓我跑偏了,可是也無妨,正好拓展一下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

此時智能硬體很火,我切入了這個方向,原型做得差不多了,需要協調供應鏈了,涉及到錢,老闆控制了我這部分許可權,交給了一個他更信任的胖子協調,並又註冊了一個電子開發公司,胖子任總經理,但什麼都不懂,遲遲拿不出東西,錯過了眾籌的最佳時機;

後來又搞了很多奇葩東西,又註冊了醫療公司,準備做遠程醫療的東西,投入了很多人力財力,找融資,被人家呵呵了,找政府資金扶持,人家來看看點點頭說不錯,就沒有下文了;

(這個老闆以前是某縣人壽保險公司總經理,因為喝酒喝壞了大病一場就提前退休了,從此不敢沾酒,相信風水,相信養生)

————————————————時光機,2015年8月——————————————

公司開始拖欠工資,明顯入不敷出,我辭職了,籌備註冊自己的設計公司

————————————————時光機,2015年9月19日——————————————

我拿到了公司執照,開始忙活經營,通過這幾年建立的朋友關係(我不想把這叫做人脈,因為本身我們也不是因為利益才認識的,都是因為彼此身上都有值得佩服的地方,聊天也聊得來),我接了一些項目,忙得過來就自己做,忙不過來就找以前的同事中,水平我認可的,我把產品堆疊做完發給他們,他們做完把效果圖和模型發給我,我就做結構了,給他們的好處還是可觀的,大約每天500,當然了他們是業餘時間做,實際就是四五個小時,多多少少我也不在意了,不差的太離譜就行;

當年我的那些同學,只有我上鋪的兄弟自己在老家的縣級市做了一家裝修公司,其他人徹底離開了設計二字;

我當年的總監,那個211的副主任,早我幾年來我的城市註冊了設計公司,如今是我唯一的競爭對手;

—————————————————————————————————————————

言歸正傳吧,我是真正的理工類出身,而且是高職生,工程技術功底練得很不錯,對美學認知也算可以,手繪渲染這些基本功似乎差很多,但也能達到不掛科的水平;大部分人都說理論知識沒用,而我剛畢業時認為自己最缺乏,因此工作後一直在補,每遇到同行,都問問你們學過什麼課程,沒學過的就自己了解下,感覺特別有用的就買書讀沒去百度文庫下課件看。

但從我這坎坷經歷可以看出,無論什麼出身,學校里那些東西都是不夠的,需要自學的很多,都學了,也就無所謂選擇什麼學校什麼類的工業設計專業了。


本人在美國上的工業設計研究生,本科也是工業設計(藝術類)在國內。以前在國內的時候覺得設計就應該是藝術生,因為在審美上我沒辦法理解理工科的工業設計學生的品味。後來在美國上學的時候,周圍的同學們全部都是本科各種專業的,其中有國內知名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理工科)的同學,了解之後才發現理工類的工業設計更加的具有理性的設計思路和一套專業的設計思維,他們可以不靠手繪,所有設計展示可以通過建模完成。同藝術類的工設學生來說可能在想法上不會那麼的有創造性但是相對的也更加嚴謹有條理。


工業設計是一條艱苦並相對孤獨的道路(成材率低,且看過太多的人中途而廢),需要對實體產品有極大的熱忱。捫心自問是否做好準備,這是我覺得比選藝術或理工更重要100倍的事。(比如你知道?ux薪水普遍會比id約高1·5倍)

不過樓主這麼問,極大可能是不是藝術生(我也不是),不過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真想干工業設計,不管你理工還是藝術,入門只有手繪,因為造型永遠是工設的本質。許多參與回答的同學,從答案中可以看出來,八成沒有做過一件下線的工業產品。而talent工業設計師99%指的是造型能力出眾,也是你第一個老闆最看重你的部分。當然一流的工業設計師肯定精通為生產設計(design for manufacture)並深諳設計哲學(design thinking),但手繪造型能力決定了你的下限,這也是很多理工科人為什麼最後沒能成為工業設計師的原因。

——一個在白紙或白板上畫不出自信線條的人有可能是設計師,但肯定不是工業設計師。

---

最後我也說個履歷裝個13,本人讀了國內本科和兩個美國的碩士學位,學了8年工業設計,分別在理工科的和藝術的學校都就讀過,也都是那些所謂top school(國內人最喜歡top school,但你真入行會發現,那些很優秀甚至天賦異凜的人往往不論出身),並在兩所ID設計諮詢公司,兩所上市公司企業文化的設計部,分別做過實習、全職,現在供職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公司。我之所以這麼說,因為同樣這麼走過來卻歷經彎路的人很難沒有這種同理心,而且一路走來聽到的誤導太多,所以真心想讓題主看到我的回答 。以上。


還是不要黑自己學校了。

我們設在藝術學院,我是大理科生。

然而並沒有學任何描述中的力學、材料學。。。

作為一個工科學位的專業,我們也許是唯一不學數學的那群人。。。

anyway,這是一個尚在混沌中的起步專業,有些時候課程隨意的難以置信,沒有重點;產品、汽車、交互、攝影、視覺。。。你能想到的跟設計和美學相關的課程都有可能看到,一些老師會跟你炫耀他的全球旅行史,講述設計能夠改變世界;如果你只按照老師的安排做展示,畢業之後你可能只能去找成天加班的修圖來做。。。能學到什麼,向什麼方向深入全都要靠你自己。

God bless you.


理工類設計趨於構造,藝術類注重外形


工業設計往往要結合工作原理結構特性來優化,藝術設計更傾向於平面以及信息的交流。


看到前面的回答都那麼複雜、早已畢業多年的設計師來用大白話直觀的回答這個問題。

  • 先講藝術類

首先,藝術類設計專業是需要畫畫才能上大學的。屬於藝術類特招生。

在大一的基礎課程中需要學習和鞏固很多在高中的畫畫課程,比如結構素描、造型基礎、水粉色彩課程、尤其側重都是造型能力。當然、美術高考都已經篩選過的啦。所以我們的手繪功底都是很好的。

藝術類設計,分為藝術設計系、工業設計系。藝術設計系裡面又分為:廣告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網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設計。工業設計系分為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等。他們的共通之處都屬於要符合相應的設計原理,以及藝術設計的三大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這都是現代藝術設計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美院里,這類專業屬於專門的設計學院、實際上這些專業又會更加的細分,比我剛才舉例的有更多。

(這個是比較綜合的「三大構成」配圖)

舉個工業設計方面的例子(大家都能看懂、直觀),上個世紀包豪斯設計的產品,都是傑出的經典之作。至今在市場上一直有賣,生活中都一直在用。極簡化的設計語言和設計美學到現在都讓設計師都奉為圭臬。

你們看到的宜家傢具、MUJI的產品,還有這個北歐性冷淡風、日式性冷淡風、loft的傢具、裝修風格。他們都是根據包豪斯的延續和模仿創新來的(是老祖宗。)

  • 理工類設計的真實例子

在大二的時候認識了幾個學工業設計的同學、他們是(理工類)的工業設計專業、更側重於結構、材料、受力什麼的。比如設計一個產品、具體的數值都要經過嚴格測驗的。他們學的課程也和我們藝術類的不一樣。他們除了要學我們的素描色彩速寫、藝術史、藝術概論設計概論等基礎課程之外,還要學高數、物理方面的、結構力學、人體工程學、甚至數控之類的專業課程等。

在畢業設計方面尤其有更多直觀體現,輸出實際設計作品、能精準看到他們對於材料、造型、模型、工藝的理解以及創意表現、設計語言理念等。並且在大三開始的專業課裡面就會去學、動手去做。從一開始的簡單的製作一些木質的小產品裝飾品到三維建模、3D列印做實際的產品。

我在大學裡見過最牛逼的是那種,交通工程學院和工業設計理工科和材料工程學院的同學合作的,一起設計製作的方程式賽車,在2011年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中,拿了全國第六名。

在我畢業後,這個賽車一直都有延續,到現在每年都有新車出現。


看看我們專業……藝術學院有環境藝術設計,林學院有風景園林,工程學院有景觀建築設計,而我們專業被排在園藝學院!!!雖然現在被調回了林學院,感覺還是怪怪的。無數次被問是不是藝術生,文科生,然而我們是學了三年植物,各種生物化學的理科生!!!並且拿到是農學學位!!!但其實應該是工科學位才對的好么,所以這個專業劃分,哎,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推薦閱讀:

緊湊型衛生間要怎麼設計裝修?
C語言大型項目中那些結構體是如何定下來,操作系統里有些結構體特別複雜,好多指針指向鏈表,他們如何設計?
你當初為什麼選擇做設計師?
網站頁面設計怎麼平衡簡潔和複雜的關係?
Illustrator 怎麼做這樣的圖?

TAG:工業設計 | 設計 | 設計師 | 設計行業 | 藝術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