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去行政化後中國的大學教育現狀就能改善?


是否一去行政化,中國的大學教育現狀就能改善?這事情沒那麼簡單的,其中的影響因素太多。打個比方,一個己經抽煙抽了幾十年的人,戒煙了,身體就一定會好?須知戒煙只是身體康復的一個手段,往往還需要其他的治療措施配套。另外,人要因為抽煙得了肺癌,就算戒煙了,能否活命還真是難說。


我將分三個方面來說一說我的感受。

第一,高校和高校老師的角度。

在我看來,沒幾個大學把教書育人放在第一。看看大學的功能並不僅僅是教學,更重要的是科研。一個老師往往只管上課,而上課的結果並不重要,課上的好與壞根本無法考量,也不會對老師造成什麼影響。不如,如何評價老師的教學質量?看考試分數嗎?一門課的考試分數是衡量不了老師的教學水平的。同時一個班級往往會有幾十個老師輪流去教不同的課程,教學質量的把關根本落實不到每一個老師身上。同時,由於很難對老師教學質量進行考核,即使是學校主管教學質量的部門也很難去採取辦法提高教學質量。

站在老師的角度,科研成果,論文,項目更加重要。這些成果無論對國家還是對學校還是對老師,都是立桿見影,看得見摸得著的。這種投入產出是十分鮮明直接的。反觀教學工作,教育的質量並不能直接使自己直接受益,動力不足。對於學校,收益也並不大,並不直接。學校教育質量的反饋機制太長,並且由於信息的高度不對稱。教學質量甚至對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第二,社會對大學教育的認識。

目前,大學教育不再是以學術科研為目的,更多的是為了就業。對於絕大多數人,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上大學的目的並不是對大學的知識是真愛。大學從某種角度上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大學生往往只是為了拿個文憑,找個好工作。真心想搞學術的有幾個。即使是哪些讀博甚至留校的人也未必是對學術有真愛。在這種氛圍下,大雪教育的重要性降低了。學校也就更沒有動力提升教育水平了。

三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

回顧你上大學前的十二年,你不懈的學習。努力的學習。其目的是上個好大學,也就是你上大學只是為了上大學。許多學生在報志願是甚至不知道這些專業是幹什麼的。自己只是直觀的,想當然的想了想這專業是幹什麼的,至於到底喜不喜歡這個專業,呵呵。可想而知,真真進入大學以後,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在學習。如果大學教育要求變嚴了,不少學生估計該罵了,老子就是來那個文憑,你他媽搞這麼難,還讓不讓我活!

綜上,從總體上來說,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還是社會,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視教學質量。並沒有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

更重要的是,現在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專業人才。一百個人裡面能出幾個在所在領域有學術造詣,對這一行是真愛的學生就夠了。看看哪些大學畢業生,有多少最後從事了專業對口的技術性工作的?

然而,真真正正對所學知識感興趣的人,是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自己的。你可以自己把基礎知識學透,你可以自己去找老師,自己早日參與科研。沒準,這就是一百人裡面的那個痴迷於科研的人。


一定能改善,在這個問題上反對一切打太極的,中庸的回答。

高等教育五成以上問題來源於行政化,這是鉗制中國高等教育咽喉的問題,不過去行政化也就說說而已,你要讓學校裡面沒團委黨委書記,呵呵。

——————————————————————————————————————

一大早起來再補充兩句,說個不好聽的,你去看(2010-2020教育改革中長期規劃綱要)裡面居然政府自己透露點意思要自己去行政化,然後後面跟的是什麼東西?發展高校多種籌資渠道。等於現在政府眼裡去行政化就是老子沒錢了你自己出去找錢,然後怎麼找呢?他又明文反對高等教育產業化。當時看到這個「備受稱讚」的綱要的時候我真心是凌亂的。

跟行政化掛鉤的東西多了去了,除了學校的行政等級跟政府要不要撥款以外,最噁心的就是學校領導體制,所謂的「書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我真的是醉了,槽點太多,而且居然還得到了學界的認同,然後學校的行政是那群人在做?行政人員、校長這些人怎麼任命?老師科研題目怎麼來的?總之就是,大學的每一個方面都受到了這些蠅營狗苟的東西的影響,這還不包括春節時候大教育部長說的那些東西,這也是為什麼說你要真去了行政化高等教育情況一定能改善。

最後補充一句,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國家不準產業化——高校沒辦法自己搞到太多錢,所以還是依靠政府撥款——別人都給錢了你要去行政化?!

所以,說這個命題不存在我覺得是對的


去行政化總歸是把雙刃劍,總不能拿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不如我們在更大的範圍內去行政化?


推薦閱讀:

中國教育是對是錯?
中國目前的教育製為什麼不改革?
教育的改革是否就意味著十二年義務教育不會實現了?
中美教育的根本差距是什麼?
中國教育最需要什麼?

TAG:大學 | 大學教育 | 教育改革 | 去行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