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古時候中國的皇族大門上有9*9=81個金色的點?類似紫禁城午門?


古代建築的板門是由若干塊木板縱向拼接而成的,並在背面以多道木方將其橫向聯結,這些木方在北宋《營造法式》中稱為「楅」,清代官式建築稱為「穿帶」。每道「楅」(「穿帶」)以釘加固,正面裝飾有大致呈半圓狀的釘帽,這在《營造法式》中稱為「木浮漚」,「浮漚」就是水面氣泡的意思,是個很形象的比喻,明清官式建築中徑稱其為「門釘」。板門背面有幾道「楅」(「穿帶」),正面就見有幾行「木浮漚」(門釘),即題主所看到古代大門上的「點」。

下面來看圖,這是根據北宋《營造法式》相關記載繪製的板門示意圖(出自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徐伯安繪),左扇門表示背面,右扇門表示正面,從背面可以看到這個示意圖畫的是以七道「楅」(「穿帶」)在外部將若干拼接好了的縱向木板進行橫向聯結(為了醒目,我給「楅」加上了紅色陰影),而對應的正面部分就釘有七行「木浮漚」(門釘)。《營造法式》中還規定,板門視其高度,「楅」(「穿帶」)數為五、七、九、十一、十三不等。

這是北京天壇祈年門的「實榻大門」(明清官式板門一種)背面,可以看到每扇各用了九道橫向的「楅」(「穿帶」)來鎖合住縱向拼接的木板(原有的縱向拼接縫已被地仗層和油飾遮掩),那麼在和「楅」(「穿帶」)對應的門正面就會有九行門釘。明清官式建築實榻門一般最多裝「穿帶」九道。

故宮太和門,門板正面門釘九行,說明背面有九道「穿帶」。

板門歷史的發展中,門釘的使用範圍和數量逐漸走向制度化、程式化,最後成了建築上區別等級尊卑的標識之一, 詳見@張悅 的回答,不贅述。另:也有學者認為門釘的最早雛形是早期文獻中的「杙」,戰爭時裝在城門門板上的若干枚「杙」可方便塗抹較厚泥層,以防火攻。


實際上皇族大門開始使用九排九路門釘大致是起始於明朝,明代是我國漢家古禮遵循較多的年代,在門釘的使用上已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定,現存於世的北京紫禁城宮殿建築群昭示我們, 皇家宮殿使用門釘是每扇門9路, 每路9顆, 共計81顆( 9 的倍數) 的格式。「九」在中國古代數字中被認為是最大的陽數,「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是天子的禮儀。因此,皇家建築多用九五之制來表示皇權。門釘採用9這個陽數表示皇權的最大, 至善至美。

在封建等級森嚴的社會裡,建築上的大門能不能使用門釘,使用門釘多少,門釘的圓徑大小、間距遠近,都有著嚴格的使用規定。門釘按使用者等級的高下,分為九路、七路、五路做法。皇家宮殿使用九路,等級最高。《漢書》曰:「自上而下, 降殺以兩,禮也」,意思就是用以「2」為公差的 9、7、5 這樣的數字來表達禮制的等級。清代在門釘使用上的明確規定,正是依據了中國傳統的禮儀制度而定, 從而賦予了門釘使用的禮序內涵, 成為封建等級標誌的信息載體。

然而故宮也並不是所有的門都用九排九路門釘的,最著名的是東華門的縱九橫八七十二顆門釘,對其的解釋也是五花八門,有說是因為皇帝靈柩走此門,有說是因為月盈則缺的哲理的,似乎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故宮東華門的72顆門釘

除卻皇家宮苑外,明朝還規定, 親王府第大門也可以使用門釘。據《大明會典》載王府制度:「按祖訓云:凡諸王宮室並依已定格式起蓋,不許犯分。洪武四年定親王府制, ……四門, ……正門以紅漆金塗銅釘……」,皇家宗族王府按規定可以使用門釘,不違制度。而公侯府第則規定門用金漆及獸面擺錫環,一品、二品官門用綠油獸面擺錫環,三品至五品官門用黑油擺錫環,六品至九品官門只許用黑門鐵環,公侯乃至九品官,皆不許使用門釘,由此明確門釘在明代建築使用上的禮儀制度。

到了清代,隨著文獻的增多,我們了解到它對門釘有著更詳盡的、嚴格的使用規定。清代的皇家建築承襲明代的規制, 而王府規制則與明代有差別,清順治九年規定:親王府制, 每門金釘六十有三,即每扇為9路,每路為7顆,每扇共計63顆門釘。世子府制,正門金釘減親王七分之二,即每扇為9路,每路為5顆,每扇共計45顆門釘。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鎮國公府、輔國公府制,正門金釘均與世子府制同,即也為每扇為9路, 每路為5顆,每扇共計45顆門釘。

而明清之前,門釘的規制更是經歷了一個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的過程。門釘在發展初期並沒有什麽嚴格的使用規定,,初期使用幾路幾顆門釘並不固定,多隨門的拼裝而變化,路數、顆數奇偶均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建禮制上的需求滲透到建築上的每一個角落, 建築中處處都帶有了神秘的皇權神授意識,門釘也開始具有了封建禮制需求的象徵意義。

北魏、北齊、北周時期,通過考古和文獻可知,是目前已知的門釘出現的最早時間。門釘的路數、顆數並未有固定格式。

唐代, 門的形式在敦煌壁畫中表現得很清楚,下有門砧,門限,上有門額,左右有立頰,額上施雞棲木,用兩枚門簪,門板上施有門釘和鋪首銜環。北魏、隋、唐時期門釘使用多為5路5顆的形式。

宋代,稱門釘為「浮樞」、「浮漚」。《春秋運斗樞》:「北斗有七星, 天子有七政也」,宋代無論宮殿、陵寢,都已使用門釘,城門、宮門上的門釘多是7路7顆的形式。

遼、金、元少數民族, 作為區域或全國性的統治政權,在宮殿建築的規格、形式上, 也大多遵循漢族的建築思想及技術,但在門釘的使用上卻又不拘於古制,遼代的薊縣獨樂寺山門和金代的山西五台佛光寺的配殿文殊殿,門釘每路均為 6 顆,門釘採用陽數,顯出與漢族陰陽意識上的不同。


紫禁城四座門以及各宮院的硃紅色大門上,都有顯著的閃著金光的門釘,這些門丁有建築上的實用意義,門丁實際上是釘子的釘帽,同時具有明顯的裝飾作用,在皇宮建造中,門釘數目還與皇權的象徵建立了聯繫,最高等級的門釘是九行九列


推薦閱讀:

工程造價專科的就業高嗎?
為什麼歐洲的建築柱子可以那麼高?建築挑高無夾層,原理是什麼?
美國那麼多淺埋隧道是如何建設的?
一級建造師考試要如何複習?複習一般需要多久時間?
建築師設計錯落有致的立面磚牆時是如何控制立面的?

TAG:建築 | 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