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為何能在西羅馬滅亡後存在近一千年?


又見神論。

搞清楚一點:羅馬在君一屌一之後就不再指原來那個小拉丁城邦,以及這個小城邦延展出來的殖民帝國。「羅馬」一詞指代的是整個基督教化、政治上羅馬化的地中海。希臘早就成為了這個概念的一部分,而且最為堅固的一部分之一。要是不信,請自己去看塞薩洛尼基敕令,蟹蟹。

還有糾結於語言的,我需不需要提醒你羅馬帝國本身就有兩種官方語言?

東羅馬帝國不是什麼「希臘化的羅馬帝國」,也不是什麼「拜占庭帝國」,而是「羅馬帝國化的希臘」。搞清楚,請。

另外什麼「他是希臘主流文化下的東方式東正教帝國,與西歐國家本質上完全不同」。誰告訴你東正教就不是羅馬了?東正教是完完全全的羅馬,是從羅馬帝國教會之中長出來的一支。如果你說東正教不是羅馬,你羅馬天主教也不能算羅馬。

「東方式東正教帝國」,在說這句話之前,先把De Administrando Imperio讀一遍,你就知道你的這個指控有多麼的無稽。政治上面,東帝國直接繼承的是君士坦丁傳下來的那一套羅馬帝國行政體系,而這一套體系同時也被用於早早就被罷黜的西部帝國政府。你要說東羅馬帝國不是羅馬,你乾脆說君士坦丁之後無羅馬算了,什麼尼波斯、奧古斯圖盧斯,都不是什麼羅馬皇帝,丟人的。

附一篇文章:知乎專欄

---------------------------------------------------------------------------------------------------------------------------------

但是,在歷史研究上,把東帝國視為中世紀希臘,是沒有一點問題的。這一點和東帝國的作為一個「羅馬國家」的地位也是絲毫沒有衝突。


反對這個題目下面所有說拜占庭不是羅馬的答主。

首先君士坦丁大帝改革之際就已經把首都定在了他所建成的nova roma也就是君士坦丁堡,中央政府也位於東部,後來斯提里克欠餉,阿拉里克討薪的時候也是先去找的君堡政府。所以從源頭上來講東部帝國就是羅馬,東西分治之後的西部還會請求東部派遣皇帝來治理西部。這個關係大家大約能夠明白。

其次有些人所說的東部帝國希臘化這個概念其實不是一個有意義的概念。因為羅馬文明本身就是深受希臘文明影響的。另外,在西部拉丁語是通用語,在東部,希臘語是通用語。而東帝國的政權結構也長期是君士坦丁和迪奧多西確立的地方軍政分離,城市自治,中央文官政府掌控全局的體制。到了後面由於外部原因地方上逐漸軍政合一那也不能叫做希臘化啊23333333。所以說東帝國希臘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而後面有人講到正教化因而不是羅馬,我覺得有這種想法就已經失去了溝通的基礎。還有一位說查士丁尼法典從未實施的,我也不知道他造這個謠的目的是為何。

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非常複雜,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可以看看這個回答。像這種問題與其來知乎提問不如自己多看書。

東羅馬帝國是不是希臘文明的延續?它為什麼能夠立國長達上千年之久? - s77碩士生的回答 - 知乎


這個問題之前也看到一個類似的,當時我的答案是建議大家去看書,並貼上了應該看的書,現在也依然如此,因為只有看書和經過合理的思考才能有正確的結論。

以下的之前的答案,詳細的可以看答案了推薦的書。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600500/answer/126434717


東羅馬建立了一套完善而穩定的文官官僚制度來管理國家,並且巧妙地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軍政分離,這在很大程度上維護了帝國的穩定,避免了惡性分裂與內戰。制度上的優越性是東羅馬能夠存活上千年的主要原因。在帝國中晚期,這套官僚體系被嚴重破壞,地方勢力不斷膨脹,惡性的內鬥,內亂,政變乃至內戰不斷發生,周圍的強敵趁虛而入,最終使東羅馬走向滅亡。這進一步顯示了前期和中期帝國的那套官僚體系的重要性。

東羅馬的地理位置對帝國的延續起到了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從正面的意義上講,東羅馬控制了絲綢之路中的重要節點,商業發達,使它變得非常富裕,有能力維持一支數量龐大而裝備精良的軍隊,並且能夠維持它那套複雜的官僚體系,保持了它對周邊國家的相對優勢。同時,龐大的財富也使東羅馬有能力利用金錢對周邊敵人進行收買,分化,瓦解,挑唆等各種手段,給予了東羅馬巨大的外交優勢。

從負面意義上說,東羅馬是一個亞洲通往歐洲的橋樑,佔據著重要的交通要道,強敵環伺。長期以來,東羅馬一直處在兩線,甚至三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在查士丁尼再征服時,查士丁尼就得一邊在西線向汪達爾和東哥特發動進攻,一邊要在東線應對薩珊波斯的進攻。在602~628年的羅馬-波斯戰爭中,福卡斯和希拉克略面對的情況依然沒有好轉,東線有波斯人的猛攻,西線有阿瓦爾,斯拉夫聯軍的猛攻,阿瓦爾可汗一度圍攻君士坦丁堡,蹂躪希臘地區,這也是這場戰爭曠日持久,嚴重消耗拜占庭國力的原因之一。東羅馬在馬其頓王朝時代再度崛起,依然遇到了兩線作戰的問題。西線要對付保加利亞人,這些敵人還相當纏手;東線則要發動對敘利亞的反攻。兩線作戰分散了帝國的力量,使得它對敘利亞的再征服一直不順利,佔領的地區也總是迅速地丟失。到了阿萊克修斯時代,他面臨的情況更加嚴重,西線有諾曼人企圖攻打希臘,北線有佩切涅格人試圖入侵保加利亞,東線的羅姆蘇丹國磨刀霍霍準備拿下君士坦丁堡。如果不是他那出色的外交手段和不錯的軍事手段,巧妙地各個擊破了各路敵人,或許東羅馬的滅亡就得提前300年。多面受敵使得東羅馬長期處於一個比較危險的戰略形式,如果帝國本身強大,則還能壓制各路敵人。如果帝國衰落,則不可避免地引來瓜分和圍攻。

綜上所述,東羅馬的地理位置締造了它數百年的輝煌,但也正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使它一旦衰落後就異常危險,最終滅亡。


有錢而被滅的帝國多了去了。因為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

理應當是人的因素,在東羅馬應當有一個好的體制,不斷學習與提高。而西羅馬帝國天天在玩群P。


東羅不是羅馬?

滑天下之大稽

無論羅馬正統還是基督正統都在君堡

4世紀後只是帝國西部被蠻子攻陷,麻煩搞清楚。

蠻子頭領被異端基督冊封為羅馬人的皇帝,要多搞笑有多搞笑,皇帝被教權壓制也好意思叫羅馬皇帝?

查理曼好歹來自高盧,奧托的神羅?

問過條頓堡森林那4個軍團2萬個人頭的意見沒有?

回到正題。

不要拿今天代舊日。東羅的地皮是羅馬帝國最好的地皮,希臘富的流油,安納托利亞是徵兵重地,西部除了義大利本體其他要多破有多破,高盧可能好點,但也好不了哪裡,凱撒是搶的,正常哪有這麼多錢。

而且在綠教崛起之前,薩珊和安息對帝國而言都不是大問題。


剛寫完拜占庭史的期中作業,正好話題相近,可以談一下西羅馬為什麼「滅亡」。

在狄奧多西一世於395年將帝國劃分給兩個兒子繼承時,時人並沒有認為帝國發生了分裂。羅馬帝國仍然只有一個,皇帝雖然可以有多個,但他們處於共治的狀態,皇帝們經常聯合發布詔令,進行軍事合作,官員們可以在不同皇帝治下調任,甚至可以在另一方發生繼承危機的情況下指派皇帝,因為羅馬皇帝正統性的來源之一便是其他皇帝的認可。可見羅馬和君士坦丁堡的聯繫遠比兩個獨立國家緊密得多。此時東西兩部分均面臨著相似的重大危機:年幼無能的皇帝、來自邊境外的異族入侵、桀驁不馴的軍隊和蠻族同盟軍。而在476年西羅馬末帝被廢黜時(或480年尼波斯皇帝被殺時),從宏觀上看永久分裂的局面已經形成。東羅馬從蠻族入侵中倖存下來,而西羅馬的中央權力已經瓦解,全面走向地方化、軍閥化。隨著一連串的軍事災難,西部宮廷失去了對西部省份的統有,從中央政府變成名義上臣服東部皇帝的義大利地方政權。在其他地區,之前服從於西羅馬宮廷的地方政權已經被蠻族軍事貴族主導的統治機構取代,然而這並非意味著西部地區失去了羅馬的文化和傳統。相反,新來的蠻族統治者是相對羅馬化的,他們試圖維持羅馬的傳統,並且得到東部皇帝的承認。儘管由於經濟困難而日漸萎縮,但羅馬的官僚和稅收系統依舊維持運轉,羅馬法律和貨幣仍然通行於整個西部世界。總體而言,西部地區的「淪陷」對平民和中小貴族的影響遠遠低於對皇帝們的影響,人們失去了一個中央政府和保衛它的軍隊,除此之外並未發生很多改變。因此,中央政府及其軍隊的瓦解是這段時期最顯著的變化,接下來我們將討論這些變化的原因。

一、尾大不掉的蠻族「盟軍」

軍隊在羅馬帝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它起到保衛和平、驅動經濟消費、仲裁皇位繼承等作用,是羅馬國家的基石。後期羅馬社會尚武之風消退,士兵徵募困難。而蠻族仍然處於一種軍事化組織的社會,兵源充足,士兵作戰能力出色且訓練費用低廉,被羅馬人大量招募。但在4世紀中的絕大多數時間,帝國並沒有將整個蠻族部落編入帝國軍隊,而是讓蠻族以個人身份加入羅馬軍隊。分散的蠻族軍人很快被羅馬同化,與普通羅馬將領無異。

然而從4世紀後期開始連續不斷的軍事危機改變了這一局面。378年亞得里亞堡之戰東羅馬損失三分之二野戰兵力,無力驅逐哥特人,被迫求和。此後哥特人首次作為獨立軍事力量存在於帝國境內。與羅馬化的汪達爾將領斯提里科不同,哥特將領阿拉里克桀驁不馴,將自己部族的利益放在羅馬利益之上,其部眾只忠誠於他本人。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很快阿拉里克便發動內戰,西羅馬在應對阿拉里克和其他蠻族入侵中耗盡了原本便十分虛弱的軍事力量。西羅馬與406年撤出不列顛和萊茵河守軍便是兵力缺乏的證明。至408年,西部帝國在義大利和高盧僅有20000人的兵力來應對各種入侵,這完全不夠用。帝國被迫採用「以夷制夷」的策略,與日耳曼和匈人部落結盟以對付敵人。與4世紀的情況完全不同,羅馬之劫後西羅馬的蠻族將領通常兼任其軍事化的部落的首領,處於半獨立的狀態。羅馬政府只能通過外交手段影響同盟者。蠻族同盟者時而通過索要報酬,時而通過入侵的方式攫取羅馬的土地並自己實施統治。稅源的喪失引發了惡性循環,羅馬更加缺乏財力去徵募士兵保衛領土,最終丟失了所有西部省份。

二、無險可守的地理位置

相比於西部,東部在戰略上處於一種較為安全的地位。從內部環境看,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扼守通往小亞細亞的通路,保護埃及、敘利亞和小亞細亞等富裕的行省免受北方敵人的入侵,從而保證了財政收入和人力供應。而且君堡易守難攻,時人缺乏攻下君士坦丁堡的攻城手段。而西羅馬防守的邊境線從不列顛延伸到多瑙河,除了阿爾卑斯山之外無天險可守,一旦邊境被突破,則腹地門戶大開。從外部環境上看,東部面臨的敵人主要是東方的薩珊波斯和北方的匈人,薩珊波斯建國已逾百年,建國初期的大規模擴張趨勢已經停止,自身又並非軍事化組織的社會,同時還面臨著馬茲達克運動和嚈噠人的壓力,對羅馬不能構成致命威脅;匈人雖然軍事力量強大,但作為游牧部落更傾向於洗劫財貨,並不久居。而已進入農耕社會的日耳曼人對於土地有強烈的渴求,他們對西羅馬領土的侵蝕是永久性的。

三、不可調和的軍政嫌隙

在公元3至4世紀,羅馬皇帝與軍隊的聯繫非常緊密,幾乎所有統治穩定的皇帝都是出色的軍事指揮官。君士坦丁大帝在繼位之後強化皇位的神聖性,著手建立血親繼承製並取得一定成功。狄奧多西一世繼續削弱軍隊對政治的影響力,將東帝國野戰軍的指揮權一分為五,並留兩支野戰軍保衛首都,各野戰軍將領相互制衡以防一家獨大,從而改變軍隊與文官政府的力量對比。但迪奧多西的這項改革由於他擔任西部皇帝的時間過短而沒有在西部實施。他的兩個繼任者霍諾留和阿卡迪烏斯都不具備軍事能力,這對於面臨重大軍事危機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缺陷。但因為東部沒有面臨很大的邊防壓力,軍隊影響力並不很大,所以君士坦丁堡宮廷足以控制被分權的將軍。君堡城防的堅固也使宮廷不懼怕某一軍事將領的威脅。但在西部,出於軍事需要,迪奧多西將軍隊最高指揮權授予了斯提里科,軍事強人的出現暫時穩定了局勢,但這不可避免地使西羅馬重回3世紀的老路,即軍事統帥同時掌握政治權力,架空了拉文那的皇帝。軍事權力和政治權力、名義上的最高權力和實際上的最高權力產生了劇烈衝突,斯提里科的地位既惡化了與君士坦丁堡的關係(因為他損害了王朝利益),也引發了其他軍事將領的嫉恨(因為他的統治不具合法性)。除了君士坦提烏斯三世的短暫統治,西羅馬自395年至455年沒有出現過任何軍人皇帝,軍政權力的長期衝突導致無休止的內耗,羅馬皇帝的權威首先被軍事領袖侵蝕,隨著軍隊蠻族化繼而被蠻族將領侵蝕。帝國迅速軍閥化和割據化。等到457年軍人皇帝馬約里安即位之時局勢已不可收拾,他收復領土和加強皇權的努力損害了蠻族軍事統帥里奇梅爾的權力,繼而遇刺。此後西部皇帝不過是義大利軍事獨裁者的傀儡。

四、以鄰為壑的東部友邦

由於人口眾多、地理安全、政局穩定,東帝國有足夠實力自保,但君士坦丁堡宮廷在5世紀中持一種孤立主義甚至以鄰為壑的外交政策。迪奧多西死後西部攝政斯提里科試圖取得阿卡迪烏斯的監護權,他的個人野心不可避免地與迪奧多西家族的利益發生衝突。395-408年之間東西帝國關係十分冷淡。然而此後君士坦丁堡政府對於西部的幫助也十分有限。在西哥特人、汪達爾人和匈人威脅西部安全的時候,東帝國沒有組織有效的軍事行動救援西部。相反,在霍諾留死後,非迪奧多西家族的約翰稱帝的時候,東帝國迅速擁立年幼的瓦倫提尼安三世為帝並派出軍隊消滅了約翰,此舉符合王朝利益但卻十分無助於緩解西部的軍政衝突,而且這場內戰進一步削弱了西部的防衛力量。至468年東西帝國才開始進行聯合作戰,意圖收復迦太基,但實際上西部中央政權此時已經名存實亡。

東帝國的孤立主義政策使西帝國不能指望來自東部的支援,被迫大量使用蠻族同盟軍應付軍事壓力,最終落入蠻族軍閥的控制。因此對於西部中央政府的傾覆,君士坦丁堡政府亦要負一定責任。


首先,羅馬分裂後東羅馬所佔據的區域是當時經濟富庶農業發達的地區,如敘利亞,埃及,小亞細亞等。繁榮的經濟使得東羅馬在面對蠻族入侵時能夠組織起更有效的抵抗,如果軍事抵抗失利還能用金錢收買蠻族讓他們退兵或者轉攻其他地區。倒霉的西羅馬就被這禍水西引之計整的七葷八素最後倒台。

其次,拜占庭處於東西貿易路線的關鍵節點上,長期壟斷絲綢之路和地中海貿易圈,這點使得帝國在喪失埃及和敘利亞的農業區以後依舊能通過發達的商業貿易穩定立國。

再次,拜占庭自立國以來外患不斷,長期的對外戰爭鍛煉了帝國的軍事能力,創辦專業的軍官學校使得帝國的軍隊素質一直很高,軍區制等軍事改革措施也很靠譜,保證了帝國長期保持軍事強大,強大的海軍保證了帝國海外貿易的強勢地位。

最後,君士坦丁堡變態級別的防禦能力。這在後期帝國領土萎縮並被分割成一個個孤立的城市的形勢下發揮了巨大作用,奧斯曼人很早就從陸上各個方向完成了對君堡的合圍,可是拜占庭依舊延續了近一個世紀才被滅亡,火藥和巨型攻城火炮的出現最後摧垮了君堡的城牆。

以上,原因肯定還有很多,我就總結這些我覺得最重要的吧。

P.S 東羅馬後面已經不是羅馬了,它是希臘主流文化下的東方式東正教帝國,與西歐國家本質上完全不同。


西羅馬真的就滅亡了嗎?從「帝國」的角度來看,的確分崩離析。但是從「羅馬」的角度來看,義大利地區雖屢遭征服,但一直未被外族有效統治,以城邦的形式高度羅馬化。高盧、伊比利亞、日耳曼尼亞、北非雖然喪失殆盡,但這些地區對於羅馬來說更多是殖民地式的存在,從來沒有有效同化過。而蠻族稱帝無不「上洛」羅馬城,自己搞的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什麼帝國。直到近代加里波第起義依然能打著羅馬的旗號而一呼百應。所以羅馬,他一直都在。


文明五美麗新世界,有個戰役,叫羅馬的崩潰,調高難度,選東西羅馬各玩一次,你什麼都明白了。。。。


拜占庭帝國,皇家都換了不知道多少茬了,歷經12朝,只是國家的名字還叫羅馬而已。


他雖然存在了一千年又,但是他卻為什麼沒有東晉南宋那樣的地位,在尤其是中國歷史學家的眼裡


推薦閱讀:

俾斯麥和威廉一世的私人關係如何?
地主和貴族是怎樣佔有土地(或財富)並剝削人民的?
誰來比較一下日本和歐洲中古戰爭的規模?
法國在哪些領域勝過德國?
為什麼我們現在提倡貴族精神?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羅馬帝國 | 拜占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