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盟校,尤其是哈佛大學的招生政策真的歧視亞裔學生嗎?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國內媒體及留學論壇等里,都在沸沸揚揚地熱炒關於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一些常青藤盟校,亞裔學生的申請成功率比其他族裔的學生要低很多;而且被錄取的亞裔學生的平均SAT成績要求,要比其他族裔學生門檻高几十甚至上百分;亞裔學生佔比近幾年甚至不增反降。這和西海岸的UCLA,伯克利,加州理工等名校的情況大相徑庭。而且哈佛大學為了這個原因還被一些亞裔學生組織和華人團體告上了法庭。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是哈佛等名校在有意歧視亞裔學生嗎?


打個廣告先,針對DIY申請的同學,推薦一下ApplySquare的免費申請工具,有網頁版,也有iOS,Android版本。具體介紹可以點這裡:強烈推薦一個DIY留學申請的APP: applysquare - a2 Mia姐 - 知乎專欄。

進入正題:

首先必須明確的一個事實是,無論是哈佛大學還是美國其他大學,均不存在對亞裔學生人格上的主觀歧視。

不少討論這個問題的文章(甚至包括紐約時報的一篇反響頗廣的文章)都會把這個問題和將近一個世紀前常青藤盟校中,執行了近20年的反猶太人政策聯繫起來。但在上個世紀初,美國本土白人的反猶主義非常盛行,公開的種族歧視言行到處都是。而現在美國的輿論環境下,基本沒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就種族問題說政治不正確的話。

極少數幾個被爆出來的冒失鬼則下場都很慘,比如下面兩位:

悉尼大學辱華教授辭職 曾涉發表種族歧視言論(圖)

大學女生髮種族歧視言論網路上瘋傳 遭學校退學處分

但問題里說的這些情況,確實基本都是事實。

哈佛的亞裔學生比例,從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5%左右上升到1993年的20%,隨後又開始下跌至2011年的17.2%並保持穩定,其他的常春藤大學也類似。

雖然美國大學不會明確地規定哪個族裔的錄取分數是多少,但想要被這些美國名校錄取,亞裔學生往往需要比其他族裔的學生獲得更高的SAT分數。

1997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托馬斯?埃斯彭謝德教授分析,在同等分數段下(例如1200-1399分),亞裔學生的申請通過率(最終錄取人數/申請人數)都是所有族裔中最低的;亞裔學生若要在申請通過率上與其他族裔學生平起平坐,其SAT成績(1600分滿分)需要高出白人140分,高出拉丁裔美國人270分,高出黑人450分。

2011年,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也指出,普通亞裔學生若要進入密歇根大學(公立),其SAT成績要比白人高50分,比拉丁裔美國人高140分,以及比黑人高240分。

就這些現狀,有一種解釋是:美國大學招生過程不只看SAT分數,還會全面考量運動能力、遺留地位(家人是否讀過該校)、申請信或推薦信的質量等。也就是說,申請這些名校的亞裔學生,雖然SAT分數遠超其他族裔學生,但其他方面的素質卻過於同質化,缺乏創造性或領導力等抽象的品質,未必就符合學校的其他招生要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幾乎從來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上述說法的真實性,針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超過10萬名申請者的研究發現,種族和課外成就之間並無顯著的相關性。

事實上,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猶太人在幾代人的時間裡一直被污衊為缺乏創造力,貪婪,一心追求名利的夏洛克(不是卷福,而是《威尼斯商人》里那個貪婪的猶太商人)式的人物。這種反猶主義的無端攻擊,直到二戰之後才漸漸絕跡。而亞裔,尤其是華人雖然在收入和受教育等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卻在在美國不少人眼中缺乏個性的印象,似乎和當時猶太人面臨的情況並無二致。

真正把優秀的亞裔學生擋在常青藤之外的,並不是學校當局或某些人的主觀種族歧視,而是過時了的《平權法案》帶來的後果。換句話說,華裔學生受到了明顯的「事實歧視」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例子能夠證明,向黑人與拉丁裔傾斜的「平權法案」,才是亞裔學生利益受損的罪魁禍首。

身為公立大學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於1997年廢除「平權法案」,不制定招生配額,而是實行「種族中立」原則,申請的學生屬於哪個族裔對於錄取結果不再有影響。在1989年,申請UC Berkeley的亞裔學生通過率剛超過30%,遠低於所有族裔的平均通過率45%;到了2012年,申請該校亞裔學生的通過率下降到20%左右,但是卻高於所有族裔的通過率(接近16%)。儘管最近十幾年,由於適齡人口增加、申請人數增加,所有族裔學生的申請通過率都在下降,但在沒有實行「平權法案」的UC Berkeley,亞裔學生卻比所有族裔更容易被錄取,申請成功率更高。

與之類似,完全憑本事入學的加州理工學院,亞裔學生比例從1990年的20%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接近40%。這兩所學校的亞裔學生的增長比例,和最近三十年加州亞裔人口比例加倍的增長幅度基本相似。

正因為如此,當2014年年初,西班牙裔加州參議員艾德.赫南德茲(Ed Hernandez)提出的加州第五修憲案(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5,簡稱SCA5,該議案認為目前加州大學系統中的亞裔學生比例過高,要求重新恢復20年前被取消的《平權法案》的效力,限制亞裔學生入學比例,提高非裔和拉美裔的入學率。)在加州參議會獲得通過後,加州各大亞裔團體,包括華裔,日本裔,韓裔,印度裔等為了保衛自己孩子的受教育權利,罕見地發出了一致的強烈反對呼聲,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和政治力量,震動了美國政壇。最終逼迫加州眾議會議長John Pere宣布,在眾議會不討論的情況下已將SCA5提案退回參議會,年內將不會對SCA5提案進行表決。

「平權法案」除了損害亞裔和白人,對想要幫助的黑人,拉丁裔實際上也並沒有什麼好處,有時還可能有害。表面上美國大學中黑人比例在上升,但那些水平本來達不到要求,只是因為政策傾斜才進入大學學習的黑人學生很多跟不上課程,並不能完成學業。雖然大學的入口向他們敞開了,但出口的要求卻仍然超出了他們的水平。

根據美國教育部的統計,亞裔大學生畢業率最高,2005年入學的有近7成在6年內本科畢業,非洲裔大學生的畢業率在各族裔中最低,只有三成能夠畢業。(6年內總體平均畢業率為56%)。這七成不能畢業的大學肄業生,並沒有從《平權法案》帶來的受教育權利中得到什麼好處,反而浪費了數以億計的金錢和無法彌補的寶貴時間。無法通過律師資格考試的黑人法律系學生比例,要比白人學生的比例多4倍。以致於奧巴馬政府前幾年不得不出台特別措施,減少大學的畢業學分要求,來讓更多學生能夠正常畢業。《平權法案》對非洲裔美國人帶來的,是一種典型的「反向歧視」。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哈佛實際上僅僅是整體問題的一個縮影,同樣的情況也程度不同地體現在絕大多數美國大學的招生過程中。不消除「損人不利己」的《平權法案》的惡劣影響,在美亞洲裔的受教育權利就不會得到公平的保證,對於美國社會的整體利益也會導致明顯的損失。


Harvard每年錄取50個左右華人,純大陸背景平均是9個。

上個月和一個剛辭職的Harvard的AO聊天,他說 還是有bias存在的(原話翻譯)

其實這個也不能說這個就是unfair,因為美國的學校沒有責任和義務對國際生那麼好。

就像中國高考一樣,北京和上海的高考難度和山東河南相比,這個也是bias。


我本科班裡,五個北京的,兩個河南的,兩個西藏的。你覺得我們學校歧視誰??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美國大學的錄取講究多元化(diversity),包括階層的diversity,地域的diversity,學區的diversity,興趣的diversity,想學專業的diversity等等。這樣就會有很多種不同的排列組合,大學從每一種組合中收一定數量的學生。

比如說,今年某常青藤大學計劃在芝加哥南部(黑人扎堆的低收入區,犯罪率很高,高中能畢業就很不錯了)的公立高中招收一名學生。學校翻看所有來自這個區域的大學申請,最高分申請者舊SAT 2050,沒有學過AP(學校不提供),gpa是學校第一名,essay寫了自己在貧困中成長並意識到讀書是唯一出路。這個學生被錄取了。

這個常青藤大學同時計劃在波士頓某排名很靠前的公立高中招收三位對數學感興趣的亞裔學生。大學翻看符合要求的申請,發現所有人SAT都超過2300,gpa都是學校top 5%,都考過至少5門AP。最後大學招了三位在國際數學競賽或者research中獲過獎的亞裔。

於是,就有人說,那個黑小孩SAT 2050就被錄取了,我家小孩SAT2300+卻沒有被錄取。


我感覺你還是看看美世教育副總裁怎麼說的吧:

視頻封面美世副總裁解讀哈佛教育招生報告(上)視頻


推薦閱讀:

美國到底安不安全?
斯蒂文斯理工學院到底怎麼樣?
在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加州理工學院 (Caltech)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27歲大齡單身女青年想去美國讀博,是瘋了嗎?

TAG:留學 | 留學生 | 留學申請 | 歧視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