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譚維維《烏蘭巴托的夜》?

看《我是歌手》,突圍賽最喜歡譚維維的《烏蘭巴托的夜》。可為什麼微博上刷評論的都是罵?


發現有人說的歌詞問題,我試著去解析一下.

烏蘭巴托之夜有著分明的段落感,解析起來不是什麼難事.

"你走了,那麼多年;

你還在,我的身邊.

那一天,你微笑的臉,

如今閉上眼,

我還能看得見"

這一段是譚維維自己寫的歌詞.因為我最早聽的降央卓瑪翻唱的版本,所以我在好奇她唱的是啥.現在知道了,這一段奠定了感情基調,毫不乖張地把原唱的民謠作品剝離開來.下面就是她宣洩感情的小世界了.

"穿過曠野的風,你慢些走,

我用沉默告訴你,我醉了酒.

烏蘭巴托的夜,那麼靜.那麼靜.

連風都聽不到.聽不到.

飄向天邊的雲,你慢些走.

我用奔跑告訴你,我不回頭.

烏蘭巴托的夜,那麼靜,那麼靜,

連雲都不知道.不知道."

這一段譚維維正兒八經地唱了一段,她似乎是在回憶往事,感傷逝去,哀告曠野之風慢些走,懇求天邊的雲別讓她回頭,可烏蘭巴托漆黑的夜吞沒了一切,什麼都不剩下,聽不到風,看不見雲,在這漆黑的幕布下,好像有什麼在涌動.

"嘿,你在,

你在這世界,

每個角落存在「

從雲奔跑的小女孩跑累了,悲傷與憤怒佔據了她幼小的心靈,她開始一遍遍地朝烏蘭巴托寂靜的夜空呼喚,一遍遍地呼喚,喊到缺氧,喊到幻聽,喊到聲音無處不在,喊到一切都好像一張長滿鬍子的臉.

"嘿,你在,

你穿過風,穿過雲,

穿過一切,回來——"

她驚喜地發現,似乎在那冥冥薄霧中,一聲異與往常的應答變得越來越清晰,穿過了雲,穿過了風,他近在眼前,她繼續呼喚,兩股聲音在無數真空氣旋中高速旋轉,即將碰到一起,即將要回來——

"杭蓋:烏蘭巴托的夜,那麼靜,那麼靜,

譚:連風都聽不到,聽不到.

杭蓋:烏蘭巴托的夜,那麼靜.那麼靜,

譚:連雲都不知道.不知道."

神來之筆,杭蓋的男聲一出現,這種超越了生離死別,陰陽兩隔的對話變得柔軟不已,這一段的情感在前後是孤立的,整首歌最柔軟的地方.而令人唏噓的是,這一段的衝突也是最強烈的,蒙語和漢語交織卻不達,男聲的神秘,女聲的輕柔,把這種距離感拉到了最大,他們懷念彼此,他們思念彼此,他們撫摸彼此,卻言不達意,字不勝匱,相互傾訴卻不能得到對方,他們已經被拉開了一整段的距離.就在我以為這種溫情脈脈是這首歌的最高點了,譚維維啪啪打了我的臉.

"我們的世界:改變了什麼?

我們的世界:期待著什麼?

我們的世界:剩下些什麼?

我們的世界,只剩下荒漠——"

這一段歌詞可以說是譚維維在這首歌里加的最難懂的歌詞了.狂放的怒音,強烈地嘶磨換聲點,唱著汪峰小憤青時期這樣大而空的歌詞,她到底想表達什麼?我不敢下一個定論,但我可以試著去揣摩.她與父親進行深度的靈魂對話後,不僅僅停留在了思念的層面上,這種隔閡與思念使她開始思考,她與父親的世界究竟為什麼有著如此大的隔閡?這與她從前的叛逆,狂放不羈對家庭的傷害又改變了什麼,期待著什麼;而她空而無物的等待,日復一日的追思又能剩下些什麼?

只有一片光禿禿的荒漠,無用的荒漠,她和父親的肉體相見只有一片荒漠.

如何改變這悲涼的處境?

那麼就讓我們在精神上走到一起去吧——

結合譚維維的那一段VCR,她終於開始體會到了父親的生活.

"譚:藏腔

杭蓋:呼麥"

於是她終於和父親實現了精神上的交融,在藏族元素的相互比肩上,她和父親站到了一起.

"停頓"

日子又重新歸於平靜,只是偶爾有一天,她再一次想起當年的父親.

「穿過曠野的風,你慢些走

唱歌的人不時掉眼淚.」

於是她站在台上,落下了眼淚.

不明白這種隔閡為何物的人,可以去看看幾個小時候被人販子帶走的孩子重歸父母時候的案例.維繫他們的,僅僅是蒼老的思念.


剛好,中午閑下來聽了這一集我歌,作為一個男生,竟然生生流下了眼淚。

我不是那麼容易被打動的人,但是這一首烏蘭巴托的夜,硬是讓我不忍心聽完,彷彿台上的那位女歌手,她的每一嗓子,都不會經過你的耳膜,直接深入你的心,讓你淚眼模糊。

我想如果是在現場,我能和那位女歌手一起,來到烏蘭巴托,在靜謐的草原上跪下,雙手合十,向天上的人問句好。

可惜我只能帶著耳機默默的流淚,聽到最後我甚至想摘下耳機關掉網頁捂住耳朵,因為心受不了。

但是我做不到。

因為它有一種魔力,能夠把你的身軀捆住,讓你抬頭忘天,淚眼之中彷彿又見那個人,你還能與他交流,聽他絮絮的訴說,聽他嚴苛的教導。

這位女歌手叫譚維維,我在第三季之前根本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但是我決定以後關注她,因為她的歌,擊中了我的心,讓我在一剎那覺得,一切都是幻影。


關於改編,讓我這個新疆人想起了刀郎。

當年,刀郎把他改的新疆歌唱遍了全國,但我們新疆人卻毫不領情,斥責這個四川娃娃把好好的歌改得亂七八糟。

我想,當年我和我的那些老鄉們,就跟今天一部分黑譚的人一樣,因為被之前的版本觸動過了心靈、產生過了共鳴,所以在情感上無法接納後來者。

而今,我這個被譚維維改編的《烏拉巴托的夜》感動得淚流滿面的中年人,在收拾起滿桌子的紙巾(別想歪了!)後,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當初對刀郎的埋怨。

與心靈的共鳴,原唱和改編,他們都做到了。

那麼,我們當初所糾結的、所維護的,今天看來,又有何價值,有何意義?

我真的是在維護原作的純潔性么?

不,我只是在維護我自己的價值觀不至於被更強大的震撼所崩塌。

所以說,問題並不出在譚維維或者刀郎身上。

我希望我可以學會包容和欣賞更多的東西、尤其是我不熟悉的東西。

那樣,我就會得到更多與心共鳴的機會。

在此,代表我自己,感謝譚維維,和刀郎。


光就這首歌演繹來說,完全沒得黑,本場最佳不為過。黑她的人完全本末倒置,只關注她那個噁心的經紀人就黑,只關注開場前的宣傳片就黑,只關注她突圍了而古巨基陳潔儀等等沒突圍而黑。那些鍵盤俠耳朵里根本聽不進音樂。


其實我一直都不喜歡「走心」這個詞,或許帶有點作為理科生的偏執吧,唱歌這件事情不是玄學,是有方法有規律可循的,哪怕是天賦好、祖師爺賞飯吃,如果沒有系統的學習,終究也是空。所以我評價現場音樂的標準中感情是排在 表現、創新、特色 之後的。

但是聽了譚維維的這首《烏蘭巴托的夜》突然產生了動搖。維維的演唱非常的有畫面感,彷彿閉上眼你就能看見一片無垠的草原和漫天的銀河,一個少女在草原上深情地呼喚一個思念的人。而且從表現上來說,基本上沒有大問題。有高音,但給人的感覺並非是為了炫技,一切出現的合情合理。自然能夠打動人。

一個在技術上沒有大問題,一個在表現上沒有太脫離一般民眾欣賞水平的演出,如果加上了演唱者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幾乎快要溢出的情感,怎麼能不讓人感動?怎麼可以不讓人為其叫好?


同意前面的本季最佳。雖然我主觀上是粉李健的。

網上的黑譚的無非是她打了感情牌。沒有從她唱功上或者是這首歌的表達上挑刺就說明這首歌的確不錯。說實在的這個舞台有誰沒打感情牌,古巨基的父親。孫楠的女兒。Alin的爸爸媽媽。韓紅的奶奶。還有第一季羽泉的燭光里的媽媽。其實唱歌無所謂打感情牌。歌曲本就是表達感情的媒介。一首作品的演繹本就需要歌手有類似感情的經歷。我覺得這沒什麼能被大家詬病的。

我相信經歷過親人逝世的人,都很能體會譚這首歌里表達的情感,反正我是哭了。


聽了韓紅、譚維維在我歌上的幾首民族歌曲,更喜歡譚的演繹,並且由路人轉粉。

烏蘭巴托之夜。藏歌手法唱蒙歌,樂隊的呼麥和長調,再加上馬頭琴,民族味兒十足又有點宗教意味的空靈和神聖。

要煽情,民族元素的加入讓意境更加悠遠;正如樓上所說的穿過風穿過雲穿過一切回來的這種感覺;

唱民族,對父親的懷念又有了情感的升華。

總體而言,就是意境+感情。所以雖然譚維維也跟以前一樣飆高音了,而且後面的編曲也加了搖滾,但卻讓人感到沉靜,能夠把心沉靜下來地去感受。

最後綜合的感覺就是:共鳴。很強烈的共鳴。

往日時光。這首歌的感情不會像烏蘭巴托這樣讓人沉浸得很深,因為「往日時光」這個命題往往是有過一定歲月的人所能感悟到的,而這種感悟不會有太深的情感,反而就像這首歌的旋律這樣平淡但又有點回首的蒼涼。感覺適合靜靜地聽不大適合現場表演演唱。

但譚維維加入了蘇聯音樂的改編和美聲唱法。美聲歌唱是一種具有金屬色彩的、富於共鳴的音質,剛柔兼備但以柔為主。這首平淡的往日時光加入美聲顯得很有歌劇感覺,而且使得高潮部分跌宕磅礴但還是很柔美。給我的感覺是,回憶起往日時光就像在看歌劇。

韓紅的莫尼山。韓大大的唱功確實很厲害,但是這首歌聽下來,只有高亢的感覺,而少了悠遠和沉靜。

這首歌原唱是額爾古納樂隊,可以去聽一下,原作更加悠遠,好像能看到蒙古草原和高山的蒼涼。

這支樂隊也唱了很有名的《鴻雁》,也很好聽。

最後想了下,為啥覺得譚維維的幾次表演很贊。

去年從內蒙古旅遊回來,聽了一些內蒙樂隊的歌曲。但是雖然歌手演唱的時候感情飽滿,但還是難以與我們產生情感共鳴,因為我們很難理解到他們對家鄉的土地、高山、草原的情感。

情感共鳴,我覺得前提是「情感交集」。大多數人的情感是小氣的,基於個體的。情情愛愛的大眾情歌很多人願意傳頌;透著一些人生哲理的歌曲也一般容易被喜好;再深遠一些的民族本土文化、或者含著一些晦澀難懂的哲學意味、或者空靈又神聖的信仰,不要說很難流傳,就連安靜地聆聽產生共鳴也許都很難。

譚維維在我歌上的幾次改編(實際上在她的專輯裡已經有了),技術上各類音樂類型的融合,把民族歌曲唱出新味道;而情感上,以民族樂表達個體情感(比如往日時光所表達的懷念、烏蘭巴托表達的對已逝父親的感情),更易於大眾產生情感上的交集與共鳴。

更重要的是,幾種改編效果的嘗試,都體現了她音樂知識的涵養、以及對音樂的思考和態度。The One唱的情歌,雖然技巧和感情上都很贊,但我想他是大眾情歌的舞台競技版,大家同樣將記得聽海.張惠妹版,聽海.張學友版,都給出很高的評價。可是康定情歌搖滾版、往日時光蘇聯美聲版、烏蘭巴托藏歌演繹,在音樂競技舞台上,把民族音樂唱出強烈情感共鳴的,卻是譚維維。


是珍品,是「我是歌手」這檔節目里能稱得上「藝術品」的的幾首歌曲之一。

自從金志文在做了兩首歌穿插搭配之後,這種手法突然變得十分流行,各種現場演藝都在用。搭得好的能讓人眼睛一亮,但多數的還是不協調的各種混搭、各種拍腦門、各種紅配綠。李健在這季很多作品都用了這個手法。

這一季里,孫楠的插在是很典型的紅配綠;去年裡蔡健雅把插在算是拍腦門;李健的插在可謂巧妙;而譚維維的插在里就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了。

但是但是,與的不著痕迹比起來,還是略顯遜色。

有許多版本,我們聽到的基本都是改變過的。譚維維的這一首立意在追憶其父,一句「唉,你在」的招呼,一聲「我們的世界改變了什麼」的詰問,最後的眼淚,都與原作的蒼茫和無奈結合得很

好,而且毫無生澀之感。加上流暢的編曲,配上譚維維的唱功和飽滿的情緒,是反覆聽也找不到什麼瑕疵的作品。


只能說,這首歌的演繹像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完美的不像話。什麼杭蓋樂隊,炫酷的高音,親情牌,最佳編曲,賈樟柯的詞都成了很自然的一部分。TWW的現場演唱不像在唱歌,而是在歌唱,在朝聖,得體的舉止裝扮也十分打動人。

微博的熱評里,耳帝摳情懷,摳內涵,梁歡摳編排,摳機能。時常有分歧的兩人都給了這首歌一致的讚賞。

耳帝:[cp]譚維維《烏蘭巴托之夜》,真棒!這是一個成功的表演,最精彩的是那點「時空對話」,杭蓋的異域神秘感與遙遠意象都加大了對話的距離感,雙語的反差更是有著相互訴求而不得的蒼涼感——「連風都聽不到,聽不到;連雨都不知道,不知道」,最後一段也提升了內容,從思念曲上升到了哲思的層面,點贊!

梁歡:沒想到這季我最喜歡的編曲來自譚維維,本來還以為會是韓紅或者胡彥斌。雖然從功能設置上來說,譚維維跟第一季的黃綺珊相同,但譚維維的上限要

高得多。這真是一次動人的表演。

關於招黑,只能說有得必有失,譚維維性格一貫桀驁不馴,直來直往,有人喜歡自然也有人討厭。

縱觀她第三季的表現,最被觀眾肯定的四首歌《燈塔》、《康定情歌與溜溜調》《烏蘭巴托的夜》及《魚鳥之戀》均不是主流情歌,吸粉效果不佳。

到了第三季,巨肺高音遭人詬病,儘管一直缺位女DIVA,譚維維出現的時機並不討喜。舞台全是是功成名就或是人氣爆棚的流行歌手,每一期下來被腦殘粉們與其他歌手比來比去,你自己再厲害,也擋不住別人的腦殘粉噴你吧。


因為喜歡它的人都閉上嘴在好好聽。

不喜歡煽情,對高音不感冒,對譚維維談不上了解。但這首歌真是絕壁的好。非常情緒化,卻又不矯情。

聽後我真他媽想把我自己裝上腦電圖儀,看看我在聽每個聲音、每一段時,頭顱之內 腦電波是怎樣的洶湧澎湃。


我第一遍聽這首歌的時候彷彿一下子被拉回了遠古草原,我彷彿看到最早最早的第一個有意識的人類,在寂靜的黑夜奔跑在曠野中呼喊。這呼喊跨越百十萬年依然存在。

我嘗試用我稚嫩的音樂鑒賞能力作出一點賞析,看到的不要拍磚。此段重點在歌詞:歌曲前五句歌詞表明在追思某人,心情開始沉重,背景有男聲和聲,我把這和聲理解成歌者的情感在醞釀階段聽到的環境聲音。接著一段較長時間的停頓,和聲消失了,從「穿過曠野的風,你慢些走」這裡,歌者開始陷入情感。「我用沉默告訴你,我醉了酒」這句歌詞一下子給人一種血脈噴張的感覺,表明此刻我的感情再不有一絲掩飾抑制,要統統唱給你聽。接下來這句舒緩沙啞的「烏蘭巴托的夜」有醉酒的感覺,有苦澀的感覺,醉過苦酒的人都體會過。下一句出現了「奔跑「一詞,這是一種情緒宣洩的表現。直到此處已出現了兩次「烏蘭巴托的夜,那麼靜,那麼靜」,這個夜與靜太好了,不斷地重複再重複,把環境的靜和心裡情感的澎湃絕然地反襯。這個反襯有什麼作用呢?待會我再講。接下來再一段男聲和音,此段和音營造氣氛,直接把曲調推向第一個小高潮。「嘿,你在...回來」此段已是歌者情感強烈的訴求。接著是這首歌曲最大的亮點之一——出現了第三段男聲和音。這段男聲和音是在歌者撕心裂肺地喊過之後的回聲。這聲音低回而溫柔,彷彿來自天堂,撫慰著歌者的心。因為這首歌譚維維意指明確,你可以理解為追思之人的回聲。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上天對人的撫慰,或者也可以理解為一個長者平靜地旁白。接下來是四句高潮——「我們的世界改變了什麼?我們的世界期待著什麼?我們的世界剩下些什麼?我們的世界只剩下荒漠!」此四句唱哭了很多人,四句結尾處出現的一種新的樂器音(我不知是什麼)恰到好處。以我個人的觀點是我第一次在音樂里聽到了人對世界的疑問作為作為一種強烈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是人的情感與客觀冰冷世界的矛盾,情感越是強烈,矛盾越是突出。我認為是升華了。可是「烏蘭巴托的夜,那麼靜,那麼靜」,我撕心裂肺,「風都聽不到,雲都不知道」。最後我不問天了,我只求「穿過曠野的風,你慢些走「,這首歌太詩意了,「風」和「雲」的意象反覆出現,它指代一種無形的情緒,一種切實的回憶,歌者被包圍在其中;亦是一種傾訴的對象,因為這首歌有與天地對話的感覺;同樣曠野的風,亦可以是「時間」,它吹散了一切美麗,而「唱歌的人,不時掉眼淚」。

最後高潮處,譚維維雙手合住拿著麥,哼出的兩句帶有宗教意味的高音。就是我此文開頭的呼喊。此處的高音和《青藏高原》或是《天路》最後的高音都絕然不同,它是情緒到最高潮處的呼喊。然而,在這首歌里我聽到更多的是靜。這大概就是動極而靜吧。哼著「烏蘭巴托的夜,那麼靜,那麼靜」。我的心裡一片寧靜。

《烏拉巴托的夜》本是首蒙古音樂,曲調適宜抒情,關於作曲方面我不是音樂專業的,沒有辦法賞析,此歌我下午才聽,聽了有7遍了,但是還沒有特意聽曲子,以後再發拙見。

關於譚維維的演唱,作為一個普通聽眾,我覺得太好聽了。很多音和詞帶入了情感,我能寫出上段的賞析全賴譚維維的演繹。一個歌者所要達到的效果不就是讓聽眾感受到曲子和詞所訴說的情感么?同時也是一次再創造,歌聲中添加了表現的元素。同樣的主題,不同的人演繹出不同的情形,這就是歌手的魅力吧。她完美地完成了這件藝術品的最後一環。看過現場版的人都知道譚維維的舞台表現滿分。我已經很久沒有遇到如此真情的歌曲及舞台表現了。我是先聽到《如果有來生》然後才慕名聽到這首歌。這兩首歌之後我已經喜歡譚維維這個歌手了。


4.6修改

不分析別的,看一次哭一次,真的。

中間杭蓋與維維對唱的四句,兩種語言的隔空對話,看起來那麼近,其實卻隔著那麼那麼遙遠的距離,彷彿兩者再也沒有辦法重聚、相知。特別無力又無奈的蒼涼感。

每一句都是情。可以想見維維在台上得多麼克制,才能把這首歌唱完。謝謝。

「當你找到一種方式去把它化解了,可能你就柔軟,就會真正做回自己。」

看視頻看到這一句就哭了。

當然跟歌曲沒關係啦~~~

路轉粉。雖說很喜歡之前張靚穎之前或成功或失敗的各種有趣改編,看到譚維維來踢館了已經可以預料到張靚穎的離開。但是,走到現在不得不承認,至少在這個舞台上,譚維維的演出比靚穎要成功(我是涼粉),因為維維的幾首歌完全對她改觀。

回到《烏蘭巴托的夜》。個人並不買李健這期的帳,流行的痕迹太重,最喜歡的還是《陀螺》和《當你老了》。維維這次也有飆高音,但完全沒有以前那樣的炫技感。對原曲並不熟悉,但給我的感覺是忠於原曲情感並有所升華。跟杭蓋樂隊伴唱的那段感人肺腑。後面的情感格局氛圍馬上變得宏大,無論是歌詞還是編曲。

我覺得是非常完整、濃重、誠摯的表演。不斷單曲循環了。真的。

這場反而不太喜歡胡彥斌的改編,用力太猛走了歪路的感覺。

光論個人喜好,接著就是李榮浩的《小芳》了吧,改編有點意思。

我本來最喜歡的是斌斌基仔靚穎好嗎(╯-_-)╯╧╧


前半段的聲音被李健附身了,尾音漂亮細膩。仔細品味每一句歌詞,一句穿過風穿過雲穿過一切回來簡直就像招魂,還很有畫面感,還有我們的世界只剩下荒漠又很搖滾,最後一句唱歌的人不時掉眼淚,簡單的歌詞將這種哀放大到極致,整首歌都充滿了哲學意味。本人淚腺發達,看vcr的時候已然開始掉眼淚,佩服她能夠唱下來還完成的這麼好,林志炫說最好的狀態就是唱到最後才有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應該就是她的感覺吧。而我,在默默哭了很久以後已經不由自主抽噎了。這歌不能聽太多。


個人感覺,這歌就目前而言,無論從編排演唱還是演奏,都是這一季質量最高,情感表達最濃的歌了。

至於故意辱罵譚維維,網上一堆人說有黑幕,完事還捧古巨基,還各種安慰張靚穎。不能不說,無利不起早了。這幫「差評師」也真蠻拼的。

現實卻是,一堆人路人轉粉,粉轉腦殘粉了。

譚維維唱的好不好,用耳朵聽就行了,不用敲鍵盤。


我很喜歡李健,但是這一期李健一開口我就代入了羅志祥的《灰色空間》,不怪李健,怪《灰色空間》當年太爛大街。

在我心裡的第一名是譚維維的《烏蘭巴托的夜》,當時真的聽到眼角泛紅,幾欲落淚。我相信有親人離世的朋友們應該比我感觸更深。

譚維維上一次感動我是《往日時光》,但是遠遠沒有這一次來得震撼,前段吟唱配上杭蓋樂隊的長調和呼麥,層次分明,把人帶到了草原上,「嘿,你在」這一聲感覺直呼到天堂之上,搜尋父親的靈魂,感情澎湃的呼喊之後又馬上轉入了感情細膩的男女、漢蒙雙語對唱,彷彿天堂的父親傳來的回應,但是兩種語言的差異給人一種不同空間的悲傷感,再轉到帶有一絲憤怒的質問「我們的世界改變了什麼」,呼麥又增加了宗教的神秘感和宿命感,整個感情層層遞進,又急轉直下,可以稱得上跌宕起伏、蕩氣迴腸。在編曲上繁複、和聲上層次分明、感情上千迴百轉又真摯動人,一首歌里裝入了許多內容,值得一遍一遍細細品味。


看到我是歌手,綵排的時候,譚維維哭出聲來,我的眼淚也下來了。那種感覺真的是真的,相信很多有過思念遠去的親人的人都能感受到。

其實她的這首比李健的假如愛有天意要感情更飽滿豐富,能直擊人的心底。如果我在現場,一定也會泣不成聲,比任何一個觀眾都哭的稀里嘩啦。尤其杭蓋樂隊的那兩句伴唱唱的讓我愛上蒙古族這個天生會歌唱,有鷹的廣闊和草原寬厚的純樸感情的民族。

寫這個短答案的時候,耳機這首歌無限循環中。


譚維維真的是我見過少數的敢於傳承音樂文化遺產的歌手。以前韓紅是我覺得很深入人心的歌手,而譚維維就是第二個韓紅。《烏蘭巴托的夜》也好,《給你一點顏色》也好,都是我聽過最感人的歌曲,她勇於把快要消失的音樂文化傳下來,進行了改編,每句歌詞都是有意義的。簡單而直接,不需要太複雜的言語就能深深的刺痛人們的心。人們可以說她改編的不夠好,沒有原唱好,也可以說她抄襲了路樹軍的歌詞。但是沒有她,就沒有那麼多人知道原來還有這麼棒的歌曲和文化。她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有才華的,不是最有人氣的,不是最有技巧的,但是她最讓人佩服。她在華語音樂界這麼多年,我第一首聽的歌曲就是《給你一點顏色》。是她告訴了我這個世界該被救贖了,這個世界快要枯萎了,人類該停止自私的行為了。否則If we burn,you burn with us。(如果世界毀滅了,人類也一樣葬身火海。)[摘抄自:飢餓遊戲3經典語句]。她很低調,不浮誇,不做作,她的歌曲改編的都是具有意義性的。聽了她的歌曲你會感受到你不知道的悲傷,你會知道一些你沒體驗過但是卻感同身受的事情。《烏蘭巴托的夜》原唱很好很好無人能及但是他的悲傷情境不一定每個人都體驗得到,因為太廣太悲傷,你只感受得到悲傷但是你不知道悲傷在哪些地方。可是譚維維改編的稍微範圍小一點,也許她放了個人感情經歷在裡面,但每個人都有父親,所以每個人都感受得到。不僅僅感受到了失去親人或者想念親人的悲傷,你知道你哭的意義在哪裡。你聽到歌詞的那一瞬間想到了誰而不是覺得這首歌真的很悲傷而已。我沒有說原唱不好,請網友不要自行猜測或者進行言語攻擊。美拍上有個小動畫不知道你們看沒看過,石頭人的故事。石頭人因為放錯了大石頭差點導致山腳下的人們都死於大石頭下,雖然死了一小部分但是它停下了大石頭保護了剩下的人。可是人類在進行攻擊,石頭人很氣憤,他們恩將仇報。石頭人把手中的石頭撒開,城堡被壓成了灰。這個故事講述的一個道理在於,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為了顧全大局,犧牲是有必要的,如果我們都計較糾結在那一點犧牲上,沒有大局可言。如果我們都計較在進行文化傳承的這些人怎麼怎麼不好,日後誰人敢傳承文化遺產?抄襲的確有錯,及時彌補,但是她的作品好不好,聽過的人都知道。這就是大局,可惜首場視頻被刪的清空,多少人沒來得及聽就沒了。多少人聽了還意猶未盡,沒了。多少人聽了以後發現再也聽不到了,憤怒遺憾。這就是大局,我說的對嗎?她的確道歉了,也掉粉了,也給補償了。事後路樹軍先生答應了合作,那之前的意義在哪裡?如果他說我就是不合作了,我要我的作品只屬於我的,這個作品消失的意義就存在了。可是她得到的懲罰已經得到了,路樹軍詩人也眾所皆知了,他也得到補償金了,關中古歌也紅火了,觀眾的咒罵聲也聽見了,沒有署名的視頻也刪了。換來的是一個好的作品沒了。老腔已經不能再存在太久了,他們老了,該享晚年了,沒有傳承人怎麼辦啊。華陰老腔從以前紅火的時候,有誰跟他們合作傳承文化並且紅火的眾人皆知的作品,沒有啊。現在的別說80後了,90後都不知道華陰是誰,路樹軍是誰,關中古歌是什麼。可是現在90後以及00後知道譚維維,才知道了華陰,知道了路樹軍,知道了還有渭南這個地方,知道了關中古歌原來是首民謠。我的觀點僅僅只是個人觀點,不同意我的可以反駁我但請注意語言不要惡意攻擊。可是我覺得我說的沒什麼錯啊。作品就像是作家的孩子一樣,這個我懂。就好比一個窮人家生下一個孩子,賣菜的時候不小心走散了,被一個有錢人家撿走了。後來窮人家發現自己孩子在富人家生活並且開開心心的,不用過苦日子。身為母親,你是要選擇讓孩子幸福還是讓自己幸福?不就是這麼回事嗎?不是說不該計較而是每個人都這麼計較的話,這個世界還要不要傳承歷史文化啊。還有很多武術功夫,在幾十年前還存在少林寺,武當派,峨眉派這些功夫可是不外傳不外傳,就沒了。到現在沒有傳人,不可惜不遺憾嗎?他永遠只出現在了影視作品裡,而影視作品是不能傳承太久的。終究成為了歷史。這就是他們選擇了自己幸福,這是自私。不外傳久不見了,誰都看不到了,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以後都聽不到民歌了怎麼辦?都是什麼電子音樂,嘻哈音樂,金屬音樂,搖滾音樂,日韓風格。太遺憾了,我身為95後,我覺得快要變成遺產的文化應該被傳承!!!應該!!!你們太自私了!!!就算再好的作品你帶進棺材裡,也不會芳名永留。


被n次感動的人來答~

其實第三季我是歌手我是基本上全程看完了。當時喜歡很多人的歌,比在音樂庫亂淘自己喜愛的歌效率高多了~

最近再聽,感覺這簡直就是神作啊~心目中2015年最愛歌曲~現場視頻已經看了不下5遍了~震撼心靈~

業餘聽歌愛好者,一點都不懂樂理。遇到各種低級錯誤還望指正~

貼圖說事~

一開始,出場,和觀眾示意

台下a-lin美美的大紅唇(有些走題別在意)

起歌前、這張好美~風韻萬千

OK,開始

風鈴聲伴著清澈的歌聲讓人眼前都是畫面感

長調的這位胡日查,是杭蓋成員之一,伴唱太棒。每次都給我一種在草原中奔跑身邊呼嘯而過的風聲的感覺

開始進入譚維維的獨唱。「我不回頭」那個大顫音太好聽~

中間的過渡部分讓我的眼前一片萬馬奔騰的景象

高潮部分來了

「嘿,你在」這句據說是譚維維思念父親

接下來就是我認為最好聽的地方——一段男女對唱

對,就是這位杭蓋成員、那兩句「烏蘭巴托的夜、那麼靜那麼靜」(好像還是蒙古語)讓人心醉。好像是呼麥(一種蒙古族人的唱法?)和鋼琴、空靈的女聲簡直是完美融合。

接下來就是尾聲了。「我們的世界改變了什麼?我們的世界期待著什麼?我們的世界剩下些什麼?我們的世界只剩下荒漠」頗有些哲理味道。高音轟炸,讓歌的情緒推向頂峰。

最後的各種伴唱和諧而不紊亂。譚維維是拿出了她的民族唱法來了幾句吧。太棒

最後,萬物歸一,一段獨白、風鈴和漸緩的風聲,歌曲終了。

「唱歌的人不時掉眼淚」

我想情到深處,歌者和聽眾的感情都是一樣的。

最後感謝2015年給我太多感動的@譚維維


我不是她的粉,之前每次都不太喜歡她的歌,但是這首是唱的真好,沒幾秒我就被感染哭了而且每聽一次就哭一次。畫面感非常強,彷彿聽著歌就把你帶到遼闊無邊的草原的夜,風穿過,星星閃爍,聽她訴說無聲的思念。情緒很飽滿,這應該是她用情最深的一次演唱,雖然我還沒有轉粉,但我承認這是一首質量上乘的歌,本來還以為她會拿第一的~


蒙古族的歌曲真的很神奇,那樣豪邁的民族南征北戰,蒼狼和白鹿的後代們卻能創作出那麼纏綿悠長的歌曲,比如長調,比如馬頭琴,彷彿眼睛一閉就回到草原上,風拂過青草額吉在夕陽中等你回家。第一次聽《烏蘭巴托的夜》是趙鵬的版本,他用低沉的嗓音告訴你「驕傲的母親目光深遠,溫柔的她那話語纏綿」,分分鐘眼淚就想掉下來,那是一種對故鄉深沉而本能的愛。

這次聽譚維維的版本,雖然開頭一開始有點困惑,為什麼旋律和歌詞都不一樣了,不過不妨礙到後來我淚流滿面。譚清亮的嗓音表現力很強,高潮長調吟唱顫音處一浪一浪和著呼麥叫人淚奔,安靜地與伴唱吉他手對唱時又欲說還休,似月圓之夜依偎在母親懷中的呢喃,讓人尤其最後那句——唱歌的人不時掉眼淚,哽咽得都快發不出聲了。我們喜歡這樣的歌,我們喜歡這樣有感情的吟唱。

要說聽這首歌想到了什麼,我看到了我自己在曠野的路上走著,不回頭不回頭,前方的故鄉似一片海市蜃樓越走越遠,觸不可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健的《陀螺》?
如何評價李健的《塵緣》?
如何看待《我是歌手》第三季的陣容?
如何評價李健的《當你老了》?
如何評價李健參加《我是歌手》及其表現?

TAG:歌曲 | 我是歌手第三季 | 譚維維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