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哪個學科是現在每個人都有必要學習的?

(⊙v⊙)大家回答好多,我覺得可以總結一下答案了。大致瀏覽了一下,大家都比較贊同的學科有以下幾種:

1.邏輯學-讓自己說話、思考問題都更加客觀與辨證

2.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防被騙提高IQ做理性決斷的家居旅行必備

3.心理學-懂自己,懂別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4.語文文學-學習閱讀理解,明白別人在說什麼。學習表達,讓別人明白自己在說什麼。

5.經濟學-看起來大家更多地是倡導學習經濟學的思考方法,而不僅僅是經濟學本身

6.信息檢索-能讓我們在信息時代海量數據中挖掘到自己想要的、準確的知識

7.醫療衛生/生理衛生-學會一點常識,避免因為無知給自己帶來的錯誤與悔恨

8.法學-基本的得略懂,不至於稀里糊塗地當法盲

9.編程-好多人提到這個,但是說實話我不太明白原因...難道因為這裡是知乎嗎= =||

10.英語-可以擁有更廣闊的視野

11.物理-讓我們認識世界

12.哲學-時刻保持思考

13.體育-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學習以上學科的基礎

看完答案,題主頓覺,我大天朝九年義務制教育還是挺業界良心的...

問題補充:

大家回答問題的時候補充一下原因唄...我覺得有些不是很好理解呀。比如編程- -

以上是學科,我準備總結下通過學習而獲得的能力,讓目標更準確。

1.思維方式的轉換:幾門語言(母語,英語,數學以及編程語言)人思考時腦海里的那個「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 心理學

2.正確的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3.妥善處理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自己與世界關係的能力。

4.健康的生活的能力。涉及健身,營養和醫學的領域。

歡迎補充以及修改。


謝邀。

邏輯

(中學語文級別的)閱讀理解。

這兩門學科,足以讓知乎的攻擊性評論和爭吵減少一半。


數學,特別是概率統計


生理衛生。女生請一定注意避孕。

我是認真的。


微觀經濟學。

至少要明白沉沒成本是排除在總成本之外的。

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來都來了」。

————————————————

沒想到一個非專業的回答竟得到了不少贊,承蒙厚愛,不勝感激。


邏輯學


每一門學科都有存在的價值,學好了都有用,沒學過但要用的時候都可能會犯錯。

但如果每個人都有必要學,它就不是學科而是常識了。

——

主題無關答案有關,想學邏輯的也許應該了解下:

單方論證(one-sided argument)或隱瞞證據(suppressed evidence),是一種非形式謬誤,是只提出支持論點的理由,而忽略不談反對的理由。

例:只談論一個學科的優點和帶來的好處,不考慮學習成本和學習成功率。

心理學家謬誤(psychologist"s fallacy),是指某人在分析一個行為時,默認他的個人感覺具有普遍性,這是一種以偏概全,屬非形式謬誤。簡單而常見的例子是:「我這樣,其他人一定也這樣。」

例:我覺得某知識很重要,以及(在我的生活工作環境下)這個知識很重要,所以這個知識對所有人都很重要。


教育學實在是太廣了,那就家庭教育學。

大部分人以後都是要做父母養育小孩子的,可是很多人總覺得我能生我就會養,現在的年輕父母總是依賴於上一輩人養孩子的經驗,孩子姥姥說初乳不好母親就把初乳擠掉。從來沒給孩子做過撫觸的也大有人在。看別人家小孩有學步車立馬給自己小孩買一個從來不想想學步車有什麼壞處。親戚做的千層底兒小布鞋直接往孩子腳上套從不在乎對足弓的傷害。

孩子再長大點就更隨心所欲了,零花錢隨便給,電腦電視往夠了看,做錯了事當著別人面破口大罵,爸爸打了一巴掌媽媽立馬哄半天,考了好成績往死了誇,多貴的東西都給你買。從小到大沒給孩子買過繪本,沒時間講故事,從不注重高質量的陪伴。小時候看漫畫打遊戲你不管,長大了網癮玄幻入了迷打架鬥毆逃課厭學你哭天抹淚抱怨自己怎麼攤上這種倒霉孩子。如果你養他的時候從沒認真學習反思自己的方法一切糊弄著來,憑什麼要求他以後長成你期望的樣子。

我最討厭的是,每次你試圖從專業上給他們一些科學的建議時,他們會不屑一顧的說,可是我媽就是這麼養我的,你看我這不是挺好的嘛,她總之是生養過好幾個孩子了,是過來人,你看你,還是個學生。


初中的數學,物理,化學,地理。

如果人人都能認真對待這幾門課,現在的各種謠言就傳不起來了。


基本的用藥知識,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吃點小葯。不要相信朋友圈那些綠豆治癌症的謠言。

如何學?也很簡單。

1.去大學借一本藥學概論,我們藥學專業的大一的必修課,最好是案例版的(我專業方向為中藥,所以當時學的是中醫藥學概論案例版,不知道醫藥有沒有),了解下基本的藥物知識,通讀後。大概藥物是啥就有個概念。

@李文思一個回答上:藥學入門有什麼書可以推薦? 上面她的回答挺好,雖然推薦的書只看過《只有醫生知道》和《藥物發現》兩本(學渣看書少哎)

假如有興趣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和能力挑著看。

2.良心推薦丁香園出品的兩本書

88塊,配合丁香園的微信一起擴展閱讀學習,基本上家庭用藥方面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當然假如你常混跡於丁香園論壇的話,可以總丁當去兌換。

3.樹立正確的看病用藥觀念,這比吃啥都有用。有毛病的時候看醫生,對醫生態度好一點。


微觀經濟學,理解經濟行為

概率統計,理解數據

財務會計,理解錢


傳播學。

這是我覺得最有用的學科。


信息檢索,學會自己快速搜尋想要的東西,而且可使知乎上重疊或者相似問題將減少不少。

唯物辯證法或者邏輯學,學會如何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討論問題,可使知乎攻擊性評論,站隊評論,摳字眼評論等減少一半。


物理。

看到不少回答提到物理的理由是「幫助你認識世界」,話說得沒錯,但簡單一句話撂在這,顯得大而空——而且我以為這個理由並不能說明【基礎物理】的必要性。

我試著結合自己的理解給出一些接地氣點的解釋吧,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利益相關:物理系本科生,所以只談普物。

首先針對問題:現在每個人都有必要去學習的學科是啥?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這個問題是想問「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素養/知識是什麼」。

畢竟「學科」的範圍太廣,而且「學習」的定義也太模糊——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什麼程度算「學習」?如何界定「學習」的廣度?如果說完成了某個學科(譬如物理)的本科課程算「學習」,那麼一個理科的高中畢業生算不算學習過「物理」?

桃喵喵說的好,這世上90%的爭論就是名詞之爭。我在回答開頭提出這點質疑,只是想讓我的回答儘可能避免誤會和爭議。

那麼,我的回答是物理,並且僅限於【基礎物理】——即【中學物理+大學普物中的部分課程】。

中學物理不用多說,簡單的牛頓力學介紹+基礎電磁學(不考慮競賽內容)+熱學(部分省份有)+(民科性質的)相對論介紹。

掌握了這部分內容知識,至少可以讓你避開大部分的常識性錯誤——比如各類明顯違背牛頓定律的永動機模型……

就算是高中程度的物理知識,掌握得好的話,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幫不少忙——比如搬東西如何省力之類的,以及解釋類似「人為什麼不能舉起自己」的小問題。

至於為什麼要提到【大學普物中的部分課程】呢?

這點我必須先說明,我不確定這部分觀點是否偏頗,畢竟我所在的大學哪怕是商科和人文學科的同學也必須完成大學物理的學習,可能會存在一定「屁股決定腦袋」的成分——其實這點在校內也是諸多爭議的。

大學普物的標準配置一般是:牛頓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基礎量子力學介紹(我是按照我校的大物課程說的,這些課程是針對非物理類院系開設的必修課程,如有出入歡迎指正),其中牛頓力學部分和高中物理重合度很高,算是高級科普。

為什麼我認為這些課程知識是必備的?理由如下:

1.學習物理繞不開的是數學

(牛頓力學/電磁學-微積分,熱學-概率論/統計,光學/原子物理/量子力學-哲♂學【霧】,以及基本的邏輯)

雖然說把數學踢出高考顯得很腦殘,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對於大部分人的生活來說【大而全的高等數學】學習是沒有必要的,學習普物繞不開(大部分)微積分+(一點點)線性代數+(極少數)概率統計,掌握了這些數學知識,其實也就夠用了——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數字分析、股票的漲停、輔導小孩寫作業等等等等,更重要的是少交不少智商稅(虛假廣告宣傳/傳銷等)。

不過主題是物理,這部分就不細談了。

2.基本的建模分析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哪怕理論再怎麼天花亂墜,沒有實驗驗證的物理學就像一盤沙,風一吹就散了。而在日常學習中,解題也好課題也罷,無非就是一個【建模-分析】的過程。

一個不算太懈怠的物理學習者,面對一個新問題,套模型-分析-修改模型-深入分析-得出結論,這應當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不得不說這個技能對於【學習】這個母板塊幫助很大,尤其是在跨界學習中。

至於建模分析能力具體有多重要,這就不需要我啰嗦了吧。

3.思維模式

這點我想了好久不知道怎麼說合適,因為我並沒有形成一個很系統的認知——況且我也不好說【物理思維】是好是壞。至於物理思維是什麼?我一個本科生(弱渣)不敢大放厥詞。不過好在這次談論的是普物,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姑妄聽之吧。

首先,理性思維。這個不解釋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其次,批判性思維。萬物皆理,格物致知。分析問題,抓住主要矛盾,猶如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這是很excited的事情。

然後,……,我想不出來了,待補充吧。

4.磨性子,煉智商

物理很難,就算是普物部分也談不上太簡單。既然是硬骨頭,多啃啃總能磨磨牙,牙口好了吃別的也省力。

至於煉智商就純屬戲談。其實在任何一個領域長時間深入學習,都會使人變得更聰明,親測有效。

以上四點,都是從很實用乃至是功利的角度談論物理,並沒有談論具體的物理知識有什麼用——其實你問我人文學院的學量子力學有什麼用?我也不知道。但我覺得,對於專業需要而言,大部分知識本身是沒用的,但更重要的是【學習過程】中的收穫,無論是思維模式的改變還是分析能力的提升,總是不差的。

至於玄學或者哲♂學角度,我想就輪不到我發言了。

【私貨部分】

雖然一直吐槽學物理死得早,但平心而論我以為如果一個人沒有迫切的生存需要(如本科畢業後即刻工作掙錢養家娶POI),那麼我還是比較推薦他在本科期間選擇數學物理等理科專業的。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好玩就夠了:-)

以上。


哲學。


歷史,


英語,學了之後感覺視角更寬闊了。


數學,學會數學裡面討論問題的方法,你會發現很多以往吵得不可開交的事情,根本沒有討論的意義。


幾何。應該還是很多人長大之後需要接觸裝修的吧,至少要會算面積。


我覺得應該是法律,不是律師那種學習,只有知道一個事情才有可能遵守,而且也能有監督作用,什麼時候有問題的時候互撂狠話從我弄死你變成我告死你,算是第一階段成果


如果是實用主義,記得從小就聽過一句話「讀懂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真正」能讓人在人生道路上更樂觀,更積極向上去做的。

【數理化】這種比較理性的定量的可衡量的東西是比較無力的。

舉個實際例子,

【傳銷】這個東西,大家都聽過吧,媒體也報道了很多,真正接觸的人應該是少數。

旁邊有個朋友就被傳銷組織拉進去過,,,然後,,反正最後是出來了。

他告訴我,當時傳銷的一切誘惑都是攻擊人性的弱點(錢權利誘,自尊打擊等)。

他說最終自己能得以逃脫,還是返璞歸真到人的思想,那就是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

這些是什麼樣的取向,基本能決定你對事或物的態度。

這就是有些東西是隱形的力量,你不能明確它的價值在哪,一時半會可能難以領悟,但它很重要。

這就是思想的魅力吧,

而鍛煉思想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看點文學類的書籍,例如很多世界名著就很不錯,經過歷史的洗禮,持續得到後人認同的。

一定要定義個必要學習的學科,覺得這個學科應該是長期被忽視,但真的很重要:【語文】

或者叫【文學】可能更好,因為它更廣義。


推薦閱讀:

年輕人究竟是該選擇在大城市奮鬥,還是回到家鄉小城市工作?
擁有一台vr眼鏡是怎麼的體驗?
如何優雅地吃西餐?
除了法律上的界定,還有什麼辦法證明自己是中國人?
怎樣能享受生活的樂趣?

TAG:學習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