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美食推薦?
大同人回答一記!
首推刀削麵啊!
作為在北京上學的學生,感覺一個學期不回家最難過的事情之一就是吃不到家鄉的刀削麵了!好多山西學生在北京都很少吃面=_=【就是這麼傲嬌】跑題了。。大同削麵的特點是油而不膩,醇香綿厚。正宗削麵的吃法應該是一碗面,加上一顆雞蛋【或者丸子,或者豆腐乾,最好是廣靈豆腐乾】,一碗麵湯,一碟泡菜,如果還有一盤老醋花生米簡直太棒了!
而且我覺得削麵調味一定要依自己口味添加適量山西老陳醋,辣椒,香菜,味精……
推薦幾個牌子吧。大同人都知道大同比較著名的幾個削麵品牌,我個人感覺,如果想吃快餐類,快速,乾淨的削麵,東方削麵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想像本地人一樣感受街頭削麵的魅力,就在老城區的大街小巷找類似南關削麵,二板削麵,七中削麵等各類傳統名牌【以上兩種分類,是央視二一檔美食節目來同拍攝時的思路,確實不錯,傳統與發展創新並重。】另外還有老柴削麵等也都很不錯。
【手機碼字好累=_=占坑晚上回來更有關鳳臨閣燒麥,永和美食城和其它民間美食部分。】
~~~~~~~~~~~~~~~~~~一條分割線~~~~~~~~~~~~~~~~~~~~~~~~~~~~~~~~~~~~~~
之前看到這個問題是有好好打算回答一下的,畢竟大同美食種類豐富,特點鮮明。作為自古以來的邊塞重鎮,關內關外文化的衝擊為大同的美食發展帶來了很多契機。高熱量,味美肉多是一大特徵。畢竟不論是邊關打仗還是抵禦嚴寒,以莜麵,羊肉等為首的食物都非常受大家歡迎。
然而畢竟已經在外求學,回家的時候少,沒有機會系統的為大家做調研,系統的總結大同美食,上面只大概說了下最出名的削麵的情況,諸如莜麵系列(莜麵旺旺,莜麵魚魚兒,莜麵洞洞),糕面系列(炸油糕,菜餡兒豆餡兒,黃糕),渾源涼粉兒,應縣羊雜,懷仁糖干爐,苦蕎涼粉,苦蕎茶,司令部街的兔頭,等等各種當地著名小吃,民間美味我都沒法一一詳細宣傳啦,所以,大家有相關問題或是想要,正在大同旅遊的,歡迎來評論區提問或者直接私信我~我會知無不言的~
最後,歡迎大家來大同旅遊~這麼一座有文化,有歷史,有北嶽,有石窟,有名寺的古城怎麼能不成為你小長假旅行的選擇呢??!!對於不了解的地方,很多人往往會將其標籤化,比如內蒙古就是騎馬出行、住蒙古包;山西就是煤老闆和刀削麵。標籤化是懶人理解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把富饒簡化。
人生還是要多走路,才能越來越容易放棄曾經的不可一世,而愈加謙卑。
去大同是因為吃貨之間傳銷式的默契,一行5個人在一個大同土著的帶領下來到這個印象中可吃度似乎並不算高的城市。周五的下午5:00之後,驅車從北京京藏高速,直奔擁堵的八達嶺,中途路過有名的官廳水庫、張家口地區,直到進入山西大同境內。
大同位於狹長山西的最北端,與河北張家口和內蒙古烏蘭察布接壤,形成一個規矩的三角形,這裡就是曾經的察哈爾省。地理區劃雖然已經改變,改變不了這個區域相似的方言和飲食。所以,在大同吃到燜面、燒麥和黃米涼糕這類內蒙西部常見的美食時,也就無需意外了。當看到大同的月餅和內蒙古最有名的豐鎮月餅幾乎一模一樣時,也覺得理所當然了。
我們到達大同,已經是深夜10:00,5個多小時的車程,讓人腰酸難耐,然而當看到大同的美食時,一切都是值得的。
炸串
當深夜來臨,最性感的不是濃妝艷抹的美女,而是翻滾著油脂的燒烤。
而到了大同,燒烤變炸烤。也就是說,串串不再是烤串,而是炸串,尤其是炸羊肉串,5塊錢10串,好吃又實惠。
羊肉炸串,還有炸豆皮、炸豆乾
烤羊肉串帶給人的是一種煙火氣息,是孜然辣椒香料和羊肉炙烤後的交融;大同的炸羊肉串是將羊肉串在長長的竹籤一端,放進鍋里直接炸,大概一分鐘左右就可以炸熟,再撒上一些炒過的香芝麻。
除了羊肉外,炸串也會炸豆皮、本地特色的豆腐乾等,炸制過程簡單,所以點炸串的話,上菜會巨快。
庫老四和帥府街的庫記都是炸烤特色店,都是清真的
一把炸串上桌,一路的疲憊盡散,炸羊肉串鬆鬆嫩嫩軟軟,一次幹掉50串很輕鬆。
北京羊大爺涮肉將羊肉串放到涮鍋里涮,讓人覺得新奇,而大同炸串則顛覆了我對燒烤了認識。
大同兔頭
大同胖來來還未滷製的兔頭
據說四川人一年要吃掉3億個兔頭。當大同土著說要帶我們去吃兔頭,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兒驚訝。
但是深刻理解了大同以後,就會發現,兔頭不是四川成都的專屬,它也屬於大同。
帥府路堪稱大同的兔頭一條街,因為在這條街上,除了有名炸串、羊雜,最多的就是兔頭,大同最有名的兔頭店胖來來就在這條街上。
右邊是滷製兔頭的鍋底,左邊是羊蹄
事實上,還真的有「大同兔頭」的說法,大同人吃兔頭也是有傳統、有淵源的,儘管這淵源不為所知,但吃兔頭的習慣是根深蒂固的。
光頭張的兔頭,比胖來來的更入味香辣
和四川的麻辣兔頭不同,大同的兔頭是用八角辣椒蔥姜等香料熬燜而來,香辣難忘,有一絲五香的氣息,濃濃的北方口味。
人頭涌動的胖來來已然成為大同兔頭界的頭牌,實際上,經過我們一致鑒定,胖來來的兔頭賣得太快,滷製的時間短,鹵料不夠入味兒,更推薦康樂街電建醫院的光頭張兔頭。
削麵
削麵是大同美食最為外界所知的一種。在眾多的削麵館子,大同土著選擇了迎澤街的東方削麵。
排隊等面
上午將近10:00,東方削麵里依然在排隊等面。美式快餐店式的裝修風格,似乎宣告了這個品牌在努力標準化,走出大同。多少讓人覺得少了老店的韻味。
左邊是牛肉,右邊是豬肉,上面是本地的特色鹵豆腐乾,很硬
一碗削麵端上來,顏值頗高,牛肉、羊肉、豬肉的臊子任選,湯汁清亮,實際上豬肉是最香的。吸一口面,麵條勁道,最主要的是滑,這種感覺很神奇。
除了東方削麵,大同最有名的削麵店是二板削麵、老柴削麵和七中削麵,各有各的粉絲。
什錦火鍋
按照本次行程全程策劃大同土著唐琳女士的介紹,大同的什錦火鍋是一道年菜,過年吃的菜。
大同什錦火鍋
繁花似錦的銅鍋端上來,就會懂得了為什麼叫年菜,跟通遼的蒙古火鍋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沒有蔬菜大棚、交通不便的時代,北方冬季漫長、食材匱乏,所以冬季吃暖和的火鍋是非常好的選擇,火鍋里的菜品大多都是高熱量的肉類,如丸子五花肉,輔以一些可長期保存的干豆角等乾貨。
拍攝於老大同飯莊
什錦火鍋,在於各種菜式之豐富。尋常百姓人家,過年吃一頓這樣的火鍋,也有著很好的寓意。大同的什錦火鍋,除了常見的肉丸、五花肉、方肉,添加了本地特色的燒肉,還有海參、魷魚、蝦等海鮮。
羊雜湯
大同有大量的回民,又靠近內蒙古,有好吃的羊雜湯似乎也不奇怪。特別之處在於這裡羊雜湯用材、用料之豐盛。
帥府街羊雜,擠滿了人
在大同的帥府街羊雜,普通一碗羊雜粉僅僅6塊錢,但是一碗純羊雜就是25塊錢。
大多數回民都選擇6元的羊雜粉,粉又彈又爽,勁道得很。
但是當一碗純羊雜擺在你面前,就懂得這25元有多值——滿滿一碗羊雜,滿是肥肥的羊腸、羊肝、羊肺等等,已經熬至軟爛,香辣濃重的湯汁只是點綴,紅油也沒法喝。這一碗羊雜很是咸,但很香,當地人羊雜配餅和饅頭吃。
本地另一家有名的羊雜叫「賀老人羊雜」。
涼粉
印象中,涼粉在北方的小鄉鎮比較常見,似乎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大同市區就有很多以涼粉為主打的小店,因為大同下屬的渾源縣特色美食就是涼粉,據說小媳婦涼粉是渾源涼粉的代表店。很難想像,一碗涼粉有幾多利潤能在市區撐起一家館子。
大同涼粉喜放大量的本地辣椒油,這種辣椒只香不辣,尤其是辣椒籽香味更重。此外,還有本地特色的豆乾;很明顯,最上面放了一層味精。
這是一道涼粉皮,晶瑩透亮
我們去的是玉蘭涼粉。點了一碗涼粉皮,坐在路邊吃。
攪拌後辣椒香氣濃重,涼粉皮滑而涼爽
大概像大同的削麵一樣,本地人愛吃涼粉,吃的頻率高,所以滿大街「涼粉」的招牌也不奇怪。當我們坐在路邊吃涼粉的時候,來來往往的人都忍不住盯著我們碗里的涼粉看上幾眼,有的人甚至忍不住說「我也想吃一碗」。
大同月餅
大同靠近內蒙古最有名的月餅產地——豐鎮(烏蘭察布縣級市)。豐鎮的月餅簡單,沒有餡兒,就是一個充滿了糖、蜂蜜和油的餅狀物。而大同月餅與此接近,不同之處可能在於大同產胡麻油,大同月餅也加入胡麻油,這種簡單的月餅非常傳統,據說是最古老的月餅。
黑糖蜂蜜口味的月餅
大同最有名的月餅是馬兵月餅,回民經營的清真老店,除了傳統的黑糖蜂蜜、紅糖蜂蜜,現在還有玫瑰味的,2塊5一個,一個就能吃飽。
我們中午去的時候店家正在收拾東西關門,我們買完東西之後,這個大同最有名的月餅糕點店就在這個周末的中午關門了,我稍感意外。
燒麥
早就聽說過內蒙西部的燒麥,很多人在呼市吃過以後對我盛讚好吃。我在北京吃過最好的燒麥是在金寶街,那家餐廳印象深刻,叫「羊大仙」,餡兒一定是上好的羊肉混合蔥花,咬開就蹦出香氣。
老大同飯莊的百花燒麥
老大同飯莊的菜顏值很高,一道什錦火鍋、一道百花燒麥,餐桌布雪白,看到一桌的美味,實在賞心悅目。遺憾這一道百花燒麥,顏值夠,功力還不夠。
滴溜
滴溜源自距離大同不遠的應縣,這種神奇的美食看上去完全不知道是用什麼東西製作,黃瑩瑩的小圓砣,吃起來非常柔嫩,名字也透著幾分可愛。
和大同的涼粉一樣,搭配滴溜的也是豆腐乾、辣椒油,有的會放一些蓮花豆。但是口感完全不一樣,這就是主食的魅力——滴溜用的是玉米面製作。
關於粗糧
大同有很多粗糧特色的館子,我們選擇了紫泥369粗糧季。
黃米涼糕,不要拿西貝的來比,十分之一都不到。黃米粘性很強,上面是玫瑰醬。
沙棘雪梨,沙棘的酸配上雪梨的甜,這種搭配堪稱完美。
小燒肉,據說先炸後蒸,反反覆復,燒肉已經完全酥軟,絲毫不膩。
過油肉是山西特色菜,據說大同所有的館子都有這道菜,22塊錢超大一盤。
三款粗糧,在大同點粗糧都不會錯。
最後,猜猜這道像黑暗料理一樣的菜,是什麼?
在大同,我看到熟悉的面孔就是京城的金簋小山城,門可羅雀,幾乎沒有人去吃。其他一切都是新鮮的,唯一不足之處在於沒有吃夠削麵的爽滑、沒有吃夠香辣的兔頭,沒有喝夠沙棘汁,沒有好好乾掉100串炸羊肉串,沒有吃掉一碗涼粉……
我反對暴飲暴食,我反對吃東西貪多求大,我最反對的是透支食慾,可時間太短,不到兩天。能吃掉的,就這麼多。
作為麵食狂熱者的大同人,東方、二板、七中、東關、老柴絕對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及時沒吃過,它們的大名也是如雷貫耳。今天我就來推薦幾家
白面類:KIKI:去瓦罐訪油潑面,原來大西街、現在得大富翁背後晨光後邊那條巷子里有家油潑面
傳奇麵館的面的味道是一點都不膩的,吃起來比較利口的,天天吃都不膩呢,主要是削麵和壓豆面,環境特別衛生,寬敞明亮乾淨的舒適環境,吃飯舒服的很呢、還有免費的無線網東信國際附近的朋友可以過去嘗嘗哦,位置就在東信國際西門南側哦,傳奇麵館,店裡有個標語請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奇,搞笑,
豆面類:
西口的豆面超級不錯,老何在福康里那邊,在馬路南側 ,西口在一職中對面的巷子里新開里往南沒過振華南街那個崗樓那有個趙三壓豆面不賴。可以去來一碗兒童公園北門有一家壓豆面不錯呀,小夫妻倆開的,康樂市場出來,往東走幾步。礦務局網吧一條街新東方,素的抿豆面!絕對流連忘返!別問我為什麼都是面,因為大同人一天啥也不做就吃面,自從來了南方面都吃不起了,還是想念我大山西的刀削麵。真實無濾鏡,價格便宜,味道濃香。東方削麵,你,值得擁有。233333333
刀削麵
簡介
山西是麵食之鄉,麵食種類繁多,其中以刀削麵最為有名,可謂「麵食之王」,它有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等特點,與北京炸醬麵、河南燴面、湖北熱乾麵、四川擔擔麵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麵食。刀削麵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麵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大同的刀削麵,可稱「麵食王中王」。大同刀削麵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嘗之後,都讚不絕口。一些本地遊子,在回到家鄉之後,都要先趕去削麵店,去吃一碗刀削麵,來解日夜思念之情。
莜麵栲栳栳
簡介
「莜麵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區尤其是忻州地區的一種麵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條編成,形狀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條編製成的一種上下粗細一致的圓框,形狀象斗,是農家專門用來打水或裝東西的一種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在河北省張家口的張北縣,尚義縣,沽源縣,康保縣,崇禮縣,承德市的豐寧,圍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卓資縣、豐鎮市及察哈爾右翼中旗、錫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雲縣、陽高縣也比較被大家所歡迎。
歷史文化
莜麵栲栳栳,在內蒙古地區也叫莜麵窩窩,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區民間的家常美食,作為雜糧小吃在飯店酒樓大受歡迎。其製法、名稱來歷,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間相傳,唐國公李淵被貶太原留守,攜家眷途經靈空山古剎盤谷寺,老方丈特製了這種莜麵食品以款待。李淵問:「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稱,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盛物器具(《辭海》)。唐寅有詩云:「琵琶寫語番成怨,栲栳量金買斷春。」看來當時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籠屜作答了。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當住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路過靜樂縣,看莜麥初收,便把莜麵栲栳栳製法傳給當地。再後來這種民間麵食傳遍了晉、陝、蒙、冀、魯等地,成為北方山區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相傳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這種麵食犒勞三軍,一舉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勞一詞流變而來。此是民間傳說,但莜麵栲栳栳在山西民間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確實還有犒勞親朋貴賓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莜麵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徵。每逢老人壽誕、小孩滿月或逢節待客,多以此進餐。山區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謂夫妻白頭到老。年終歲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運亨通。美食習俗多來源於地方物產與歷史傳承。大同廣為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四十里莜麵,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麥麵餓斷腰。」說的是人們吃了莜麵,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蕎麥麵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這裡的人們對莜麵特別鍾愛,奉為至寶。莜麵窩窩、莜麵魚魚成為天鎮獨特的風味食品。山西北部高寒地區,盛產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從民謠「雁北三件寶,莜麥、山藥、大皮襖」就可見一二。過去艱苦的自然條件鍛煉了山區人們雜糧細做的本領,新媳婦在婆家第一次上鍋,要先在莜麵上露一手;而新女婿春節登門也要吃上十種花樣的莜麵飯。莜麵栲栳栳,就是這種莜麵飯的一種,因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也稱其為「莜麵窩窩」。其製法關鍵有三:一是沸水和面,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
做法
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將莜麵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然後像蒸饅頭一樣蒸熟,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靈丘黃燒餅
簡介
靈丘黃燒餅,是山西省靈丘縣的特色小吃,由於其色澤金黃,味道可口,廣受青睞。靈丘黃燒餅,源於清期中葉,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形狀美觀、香甜酥脆、可口味美、油多不膩,日久存放,不變質味。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大同,黃燒餅作為特產招待了貴賓。黃燒餅遠觀色澤金黃,薄如銅鏡,端到眼前,一股香味撲鼻而來,讓人肚裡的饞蟲蠢蠢欲動,忍不住伸手去拿。這時從拿餅的動作就能看出,這個人有沒有吃「黃燒餅」的經驗。沒經驗的人像拿書一樣,平著拿餅,剛準備張嘴去咬,「嘩」,餅從中間一分為二,一半餅掉下,摔得四分五裂,「黃燒餅」太酥脆了,連自身的重量都難以承受。有經驗的人用一隻手將餅豎起來,拿到嘴邊,輕輕一咬,另一隻手放在嘴下接著紛紛落下的碎屑。餅到嘴裡,輕輕咀嚼,餅就化在嘴裡,胡麻油和芝麻混合的奇特香味充滿口腔,待到整個餅吃完,用舌尖在嘴裡轉一圈,仍留有餘香。 吃餅時最好配上一碗「炒米稀飯」,用火將小米炒至深黃散發出小米的香味,再用少量植物油和米攪拌,然後下到鍋里熬成稀飯。「黃燒餅」搭配「炒米稀飯」不但餅的香味更加濃烈,而且易於消化吸收,是年老體弱的人和坐月子的婦女的理想補品。
歷史文化
以前的黃燒餅,因工藝簡單,產量很少,以及交通不便等方面的原因,除當地銷售外,只有廣靈、蔚縣、淶源、渾源、大同、太原略有銷售。新中國成立後,靈丘縣政府很重視黃燒餅的生產。1956年公私合營後,有關部門把原來生產這一食品的支貴德、宋秉元、白光成、李孝等人組織起來,成立了糕點加工廠,並改變傳統的小吊爐燒烤設備,建制能批量生產的、又能充分利用火源地循環土爐,採取先進位作工藝,使黃燒餅的生產由原來每年幾千公斤,發展到1966年的1萬公斤。它不僅供應市場需要,還登上大雅之堂。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理蓬皮杜防問大同期間,黃燒餅作為雁北風味招待貴賓。隨著京原鐵路的建成,靈丘的黃燒餅銷路也越來越遠。在省內,每逢佳節,探親訪友,也把它當作饋贈佳品。
蕎麥圪坨
簡介
蕎面圪坨,以蕎面為料,羊肉湯或羊雜湯為輔的一種特色小吃。大同很適合種植蕎麥。蕎麥經過加工磨製,成為蕎面。蕎面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病患者的佳肴,它對治療這兩種病症,有很好的療效。蕎面的吃法很多,有擀麵條、壓烙、烙餅、捏圪坨。其中以捏圪坨為最講究,捏圪坨又名捏貓耳朵。煮熟以後,澆以雞蛋、豆腐皮、金針、木耳的素滷汁或者澆以羊肉臊子、豬肉臊子葷滷汁,蘸而食之,味香可口,別具一格。
做法
將蕎面加水和好,用拳頭將面揣活,略省片刻。(1)懶吃:擀成兩公分厚的面片,切成小指頭大小的方丁丁,逐個用大拇指向立腳點推動成圪坨狀,入鍋煮熟後澆上羊肉臊子湯,再加上調料即成堅軟潤滑,湯鮮味美的地方風味美食。(2)精吃:取雞蛋大小麵糰,精揉成拇指粗面棍兒,手揪小指蛋蛋兒大小,於笸籮,簸箕,草帽檐等木(一般以柳木/嫁柳/竹)編上,鋪一薄層墊面,用大拇指搓麵糰兒成圪坨。下鍋煮,麵湯中可略加食鹽,讓圪坨更加筋道。九成熟時,撈至羊湯中,煮熟,如此圪坨更能吸收羊湯的味道。可在湯中,加炸土豆條,放些許菠菜或油菜,芫荽,如此,則色味俱佳。圪坨中有一味調料萬不可缺,就是辣椒。出鍋後,以個人口味,可以加醋,辣椒。
應州牛腰
簡介
應州牛腰,山西應縣漢族特色小吃,屬於麵食。是一種起源於清代中期的應縣美食,其色如咖啡,鬆軟甜潤。相傳在清代中期,應縣城內有個叫於義的飯店掌柜把白面和糖稀和起來,捏成小餅,放入炸麻花的油鍋里炸制,撈出一吃,味道甜潤,越嚼越香,而且顏色很象煮熟的牛腰,應州牛腰因此得名。
歷史文化
應縣在唐五代以後一度成為北方的經濟、軍事重鎮,遼金時期屬西京道,經濟十分繁榮。後幾經戰亂,逐年荒涼凋敝。但到清代中期,這裡經濟又有了起色。當時應縣是北方省區佛教徒到佛教聖地五台山朝聖的必經之地,且過往遊客、商人甚多。起初當地有麻花、黃糕、麵餅幾樣食品,飯館生意十分清淡。當時應縣城內有個叫於義的飯店掌柜,因生意不景氣,非常著急。一天他做麵餅時,由於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面和糖稀和起來,做成了麵糰,但和起來,無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試著捏成小餅放入炸麻花的油鍋里炸制,撈出一吃,味道甜潤,越嚼越香,而且顏色很象煮熟的牛腰。於是他試著又做成牛腰形狀,一起炸好,端給客人們品嘗,立刻受到人們的好評。從此於義就專門做起了這種食品,他的飯鋪也就因此興旺起來,其技藝也代代相傳至今。1900年農曆8月,應州知府得知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住在懷仁城裡,特地把牛腰貢給他們品嘗,受到好評,慈禧還真以為是牛腰呢!民國初年,製作牛腰得技藝又傳到於自林先生手裡,內蒙、河北、太原客人到了應縣。至今仍然以一嘗應縣牛腰為快。
做法
麵粉10千克,紅糖稀7千克,雞蛋20個,芝麻油4千克,食鹼適量。1.先用100克麵粉加少許糖稀和成酵面。剩餘的麵粉與糖稀及對好鹼的酵面和成麵糰。2.150克麵糰搓成香柱粗細的條,再另取麵糰揉成直徑5-7厘米長的條。然後細麵條順粗麵條按好,再切成4厘米寬的小段。切好後,面段刀口朝上,用手指在有細麵條處按成凹形,然後用手掌托壓一下,即成牛腰狀。3.鍋內加芝麻油燒熱,把火壓小,待油溫稍降,放人牛腰坯,慢火炸至金紅色即成。
苦蕎涼粉
簡介
苦蕎涼粉,為靈丘風味小吃,吃起來滑潤爽口,略苦,具有特色,久負盛名。苦蕎涼粉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醫收記載「蕎麥可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泄瀉。」現在的苦蕎涼粉,不僅限於家庭食用了,已經登入市場,街頭擺攤設點的很多,走街串巷的流動叫賣聲也不絕於耳。而且,大型的飯館、招待所里都有苦蕎涼粉上桌,以特色佳品招待貴客。苦蕎涼粉有降火清熱的功效,民間每遇疲勞難受或感冒發燒時都習慣於吃些涼粉,人們稱苦蕎涼粉為「四環素」。經科學家研究,苦蕎確實營養豐富,並有消炎敗火的醫藥功效。苦蕎涼粉呈黃綠色,吃起來筋叨、滑潤、爽口、略苦,別具風味,一年四季都可食之。
做法
苦蕎面涼粉的製作過程是,先把面放在盆里,然後倒入水,邊倒水邊攪動,攪至半稠半稀的糊狀為宜。第二步是,在鍋里燒開水後(水的多少因面而定),將已搪好的麵糊慢慢往開水鍋里倒,邊倒邊攪,鍋底的火不應停,但注意不能太大,以免焦糊,全部倒完,全部滾開成熟。然後用木勺或木拐踩攪,直至全部踩勻筋道。第三步是,用勺子舀到碗或盤子里晾冷後倒出來,成為一個個涼粉坨羅兒。另一種晾涼的辦法是將滾熟的涼粉糊塗抹在盆幫上,待冷卻後劃成小塊,一片兒一片兒地欠下來。食用時用刀切碎,澆上備好的佐料齊全的鹽水,就可美美地入口了。
大同的美食,真的很棒,莜麵村的莜麵真的不錯 ,還有外婆橋的,柳港園那邊的飯店挺多的
瓦罐面!對於曾經在舊一中讀書的孩子!那是記憶中不可磨滅的美食。隨著畢業後一中搬家的同時,瓦罐面也搬到了大富翁背後的巷子里了。經常和老公兩個人開車去大富翁,就為了先在天下魷魚來它幾十根魷魚串,打包著衝進瓦罐面的店就著瓦罐面一起吃。
到粗糧館吃一頓基本上就可以吃到所有大同特色
看到大家都推薦刀削麵,我就不多說了,大同本土美食,油糕、涼粉、兔頭、羊拐彎、羊雜、莜麵、豆腐粉、太多了!!!想想都流口水,誰吃誰知道
粉羊雜
推薦閱讀:
※大同美食有什麼特點?
※大同煤雕怎麼樣,是怎麼製作的?
※大同轟動一時的萬達商場掌摑事件之外,劉鑫江歌事件的背後,人性該怎樣呈現?
※詩仙李白為何在大同懸空寺提下錯別字?
TAG: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