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美的謊言是什麼?


當然是王寶釧受到的薛平貴的愛情。

前幾年火過一首《身騎白馬》,講述的是王寶釧的苦守愛情,但卻是一段美到可以傳唱百年的愛情謊言——

王寶釧,唐宰相王允的女兒,不顧父母之言,下嫁貧困的薛平貴為妻。被父母趕出家門,薛平貴入伍後,王寶釧獨自一人在寒窯中苦度18年。

18年來,王寶釧貧病困頓,挖光了周圍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貴歷盡風險,屢遭垂涎王寶釧美色的魏虎暗算,同時也屢闖難關,戰功赫赫。

【後來,薛平貴娶了西涼國公主玳瓚,當上了西涼國的國主。】

18年後歸來,與王寶釧寒窯相會,封王寶釧為正宮皇后,結局圓滿。

結局真的這麼完美么?

當然不

【王寶釧和丈夫重逢後,僅僅過了18天榮華富貴的日子,就死掉了。死因不詳……】

有人說是因為心力枯竭,且最後的心愿已了,撒手人寰。

你們怎麼看呢?


「畫堂春」

清?納蘭容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葯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鳳求凰」

西漢?司馬相如

其一: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有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其二: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烏棲曲」

南北朝?徐陵

綉帳羅帷隱燈燭,一夜千年猶不足。唯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

「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

宋?柳永

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兩同心」(二之一·大石調)

嫩臉修蛾,淡勻輕掃。最愛學、宮體梳妝,偏能做、文人談笑。綺筵前。舞燕歌雲,別有輕妙。

飲散玉爐煙裊。洞房悄悄。錦帳里、低語偏濃,銀燭下、細看俱好。那人人,昨夜分明,許伊偕老。

柳永的這類詞實在是太太太多了。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唐?顧敻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香閣掩,眉斂,月將沉。

爭忍不相尋?怨孤衾。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魚玄機

第一個謊言:李益:「平生志願,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夫人何發此言。請以素縑,著之盟約。」——《霍小玉傳》

(結局:李益終於負言,紅燈綠酒,華宅美眷,山盟海誓盡成昨日;霍小玉「擲杯於地」,覆水難收,含恨而逝。)

第二個謊言:李甲:「倘得玉成,決不有負。」——《警世通言》

(結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第三個謊言:張生:「不為當年,終有所蔽。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爾其謂我何?"——《鶯鶯傳》

(結局:張生:「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而作者元稹,又何曾不是一邊「曾經滄海」,一邊「別後相思」?人生最大的諷刺,偏是濫情裝作痴情。)

第四個腦洞:「 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列仙傳》

(腦洞向:雖然一向對劉向這個整天研究陰陽五行的傢伙沒什麼好感,但蕭史乘龍確實是一個很美的故事。

所謂「簫韶九成,鳳皇來儀。」估計也跟這個故事有關。

然而讓我們本著科學探究的精神腦洞一下,秦穆公的這位「乘龍快婿」真如傳說中那麼美好嗎?

嬴弄玉畢竟是位公主,「姿容絕世,聰明無雙」,而且故事中的描述,秦穆公也十分寵愛甚至可以說是溺愛這位女兒。這樣一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主,怎麼會嫁給一個籍籍無名的華山隱士了呢?

故事中說是弄玉夢見了蕭史,天知道這兩人是不是夜半偷偷私會,然後編個瞎話來騙自己的父王。畢竟,弄玉每天在鳳樓上吹笙,又有隻嫁精通音律者的傳聞,蕭史這傢伙怕不是仗著自己會吹簫,半夜來誘拐未成年少女了。

弄玉畢竟是位公主,沒見過多少男人,蕭史瞎說一通可能她就信了。

至於為什麼蕭史可以接近鳳樓。古代人往往只記姓氏,文天祥「在齊太史簡」中的「齊太史」指的是三個史官,並不是某個人叫「齊太史」,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懷疑,「蕭史」並不是名字,而是指這個姓蕭的是一個史官呢?秦穆公時期,識字且精通音律,必然是富貴人家,最不濟也得是達官貴人的門客,蕭史是一個史官也說得過去。

而且史官往往需要收集情報,所以相對其他人更容易接近弄玉公主,也更容易騙取信任。

兩人暗通款曲,弄玉小丫頭又是懷春的年紀,直到最後非卿不嫁了,秦穆公就算最後知道這蕭史不是什麼隱士,只是自己手下的一個小官也沒辦法。他對自己女兒極盡溺愛,只能咽下苦果,還得費心思給自己這位好女婿編個體面的身份——華山隱士就不錯,雖然是個布衣,但至少沾點仙氣不是?

但要說秦穆公有多待見這位女婿,卻也不見得。如果真的看重他的話,給他找點正經事做做也是可以的吧?然而兩人結婚後卻只是整天吹簫,分明就是讓他安靜地呆在那哄公主歡心就夠了。

至於後來兩人辟五穀,餐風飲露,乘龍鳳而去,我估計,兩人莫不是私奔到華山,最後雙雙餓死了吧?)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蘇武《留別妻》

「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

「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

——《史記》

記得高中學《蘇武傳》那篇時,看到李陵對蘇武勸降,言說「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雖然不知是李陵單純為了了卻蘇武念頭說的假話還是確是事實,但是想想蘇武出使前寫給妻子的那句「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便覺凄涼心酸,而後來才知道文章後還有蘇武說自己「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可笑又諷刺。

所謂誓言。

————————————————————————

其實這些事情想來,丈夫出征在外多年未回無音信,妻子無所依託再嫁他人,不過情理之中。

而蘇武持節在塞外多年孤苦一人,有可以心安可以依靠的伴侶並續有一子也屬情理。

但是當透過冰冷的歷史,拂去那些積久的灰塵,再看看這些當初的誓言和後來的結果分外令人唏噓感慨而已。

————————————————

評論里好多人提出一些問題。

等我期末以後再做解釋(一周一學期emmmm)。

本來我就隨意一答,結果沒想到得到這麼多人的意見和建議。

受教。多謝。

1.漢代律法規定婦人為寡當另嫁。

此事不知,而後我再去查資料了解。

2.此詩不是蘇武所寫。

此詩有爭議說是他人假託蘇武的身份所寫。

3.不要把對人性的要求太高。以及相關意思。

4.蘇武有胡妻並生子和得知妻子改嫁時間前後問題。

5.其他問題再做整理。

以上。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看到有舉咱耆卿和少游的,忍不住說兩句題外話。

讀柳秦各名家情詞時請不要自我意識過剩地代入諸如【鍾情於一人】之類的情境好么..

同理,讀二晏歐周等人的同類作品時也不要有這種想法,雖然你把人家的句子拿來表達一下自己類似的感受是沒問題的,不過這不代表人家要和你有相同的立場對吧...你這兒要是同時對好幾位異性都抱有傳達不到的感情那至少也是無法認清自己的內心,但是人家是可以【泛愛】的啊。

雖然咱啊知道這群人寫出來的句子有時候就是這麼有迷惑性。

但是人家也真的沒有說自己就是要為一個人寫啊...

而且...耆卿風流這是個公認的事實,他自己和他身邊的歌妓都很清楚的啊,怎麼就謊言了..人家也沒指名道姓地說我的詞真的就只是為一個人所寫,這在古代很正常吧..

因為自我想像與實際情境不符合造成的心理落差感可不是因為欺騙帶來的感受喲。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 ...... ]

以上種種,寫得很好對吧,句子很美對吧,很打動人對吧,這不就夠了么。

寫下這些句子的情種們,真的沒想過未來某一天自己的句子要對專情的人的心情負責啊...

所以真的談不上謊言吧...

最後,如果因為這些句子指向對象並不專一而感到膈應的,覺得耆卿太風流少游太多情小晏太天真XX與XX與XX太表裡不一大渣男,覺得士人對歌妓的情感太偏向於色欲而無真物的話,

那就去讀白石吧。

兩宋詞壇,專情又達到那個藝術高度的,估摸著也就這麼一位了。

哦,標準放寬一點的話,夢窗也行。不過夢窗詞比較難懂,造語也比較晦澀,不太適合冒著粉紅泡泡與酸甜氣息經歷青春戀愛劇的大家拿來裝文藝...

——————————

覺得 [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 太狡猾,

那就讀 [念唯有,夜來皓月,照伊自睡] 好啦;

覺得 [別來怎表相思。有分香帕子,合數松兒] 太甜膩,

那就讀 [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 嘍;

覺得 [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太艷麗,

那就換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嘛;

覺得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太油嘴滑舌,

那就看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好了;

覺得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可能是四個人中的一個,

那就讀 [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唄。

總之呢,古代戀情詞,大多數都是文士寫給歌妓的,因此還原一下具體寫作背景,八成都是今天填篇詞追懷一下鶯鶯,明天就換成謝娘了,正常操作正常操作。

——————————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中學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心裡覺得天下大同離自己也不遠,現在覺得越來越遠了。

趁著大學之前,多相信一點世界的美好吧,對我來說,大學幾乎是個是世界觀價值觀打碎重組的階段,有些東西不趕在大學前信,就永遠不會信了。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得民心者得天下。

儒家給中國人講述了一個美麗的童話,只要統治者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會感恩戴德,擁護國家擁護政府擁護君主。

其實,事實恰恰相反,一個政府對老百姓越好,老百姓越罵他。對老百姓特別不好,老百姓就都擁護他。所謂「升米恩,斗米仇」,正常的人性里是不存在「感恩」的,他會把你日常對待他的方式定義為「正常」。所以,越是對他好,他對你的要求就越高,越不滿意。對他越不好,他越覺得你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坐穩奴隸的日子」很好。

什麼人真的會得天下呢?只有那些有極高組織動員能力的人,能最大限度汲取民間資源財富的人,才能得天下。動員效率越高就越能夠支持戰爭,才能耗得起。

動員能力和你對老百姓好不好沒關係,和老百姓的反抗能力有關係,最大限度壓制人民,瓦解諸如宗族宗教一類民間組織形式,使得老百姓都變成一盤散沙式的個人,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機制,就能得天下。商鞅說得好「國強民弱,國弱民強,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秦之所以滅亡,不在於他對老百姓多殘暴,在於他沒有徹底瓦解山東舊貴族的勢力。

~~~~~~~~~~~~~~~~~~~~~~~~~~~~~~~~~~~

本來說寫著玩的,沒想到引發大討論,評論區有人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可見這個童話的影響有多大。

關於反抗和弱民先上個圖

從示意圖中可以看到,一般來說隨著統治者越來越殘暴,反抗的意志是先下降,到達一個拐點後再上升的。有些人只看到拐點的後半部,就有了儒家的美麗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

那麼,拐點的位置如何確定,和什麼有關呢?應該說和民間組織有關,傳統上宗教幫會宗族都對為反抗提供組織基礎,一個造反的人必須是在組織中的人。

我們都以為在暴政的統治下,只要有一個人登高一呼,發表一個煽動性演講,大家就會熱血沸騰,然後不要命的一擁而上,打倒統治者。其實這些都是一廂情願的幻覺。真實的情況是,你在那裡演講,然後身邊的人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你,接著來一幫警察把你拖出去槍斃了。

試著把自己代入當時的情景,你會聽到一個人演講,然後想都不想就衝上去嗎?最起碼看看周圍人反應吧,這個哪怕人再傻也應該懂得道理。所有人都看別人的反應,就不會有人造反。但是如果事先說好就不一定了,一人演講之後,自己人肯定會跟上,從而裹挾一些吃瓜群眾,造反就成功了。

因此,這個拐點的位置,就是由民間的組織是否豐富決定,民間組織越豐富,拐點位置越靠←,民間組織越少,拐點位置越靠→

所以,所謂的「弱民」,就是想辦法解體民間的各種組織形式,包括宗族、宗教、幫會、商會等等。這樣,拐點就會無限向右移動,紅色對勾最後會無限趨近於一條斜向下的直線,此時越殘暴,社會越安定。做為統治者,關鍵並不是對老百姓好,而是一方面「弱民」,一方面保證暴政不要越過拐點,玩得好就長治久安,玩的不好就四面楚歌。但是無論好不好,都和得民心沒有任何關係。

~~~~~~~~~~~~~

統一回答一下:

1,認為「得民心」≠「對人民好」的人,你們的理解方式是沒問題的,但是我是針對「儒家童話」,也就是傳統儒家對這句話的理解方式,所以咱們不在一個頻道。

2,拿陳勝吳廣起義說事的,這兩位是秦王朝邊境守軍的軍官,軍隊組織是現成的,所以可以造反。其他起義,或者是宗教組織,或者是宗族組織,或者是靠軍隊組織。

3,把「民」強行解釋為統治階級的。這類人特別逗,一上來先說我是嘩眾取眾,「怎麼能把民,理解為老百姓呢」?我就說一句,你們查查詞典,民的意思是不是老百姓?

這幫人一般都會說「儒家說的民指的是地主」,因為古人說「不與民爭利」就是不和地主掙利益。古代所謂「民意」,都是地主的意思。所以儒家說到民,就是地主的意思。

您用屁股想想,很多人都認為政府是為資本家服務的,議會裡討論的民意,實際上就是資本家的意思,那麼是不是說我們現在漢語里「民」就是資本家的意思?因為在「民營企業」,「國進民退」這些詞語中「民」都是指資本家,所以漢語里的「民」就是指資本家了?

因為實際政治中,有人打著「為人民服務」的旗號,為資本家服務,所以提出這個口號的毛主席,當時的意思,就是共產黨要為資本家服務嗎?如果不是,憑什麼儒家當初提出口號時,所說的民就是指地主呢?

自古以來,民都是與官互為反義詞的。只要不是官,不再體制內,身上沒有功名的都叫民,不論你有沒有錢,有沒有土地。有錢的平民古代有專門的名詞,比如「富民」,「豪民」,「富戶」。有土地的平民,可以叫「田主」,「素封」。有功名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都叫「士大夫」,或者「士」,這些人不叫民。上大堂見父母官,如果你有功名,一般口稱「學生」,「生員」(而不是草民),不用下跪。

實際上,概念本身,實際運作,詞語的使用情景,三者之間是非常微妙的關係。實際運作是這樣,但概念在使用的時候,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忽視其中的關係,強行把「民」和「士紳地主」等同起來,這才是嘩眾取寵,博取眼球。


南園遺愛,故劍情深

(題中的干要是最美的謊言,回答所寫也許有點牽強,但是,覺得主人公的身份特殊,說話不能太過於直白,其也應該算是其對諸卿大臣一種謊言,也更是一種對舊人想愛卻不可直接表述的另類謊言吧)

這個典故講的是漢宣帝劉詢與他的結髮妻子恭哀皇后許平君的故事。

劉詢是漢武帝的重孫,當初因太子「謀反案」被牽連(後來證實是被冤枉),流落民間,19歲時,因朝無主,被大將軍霍光迎立為皇帝。

他當時雖貴為人皇,但是,朝中無他根基,整個朝政被霍光把持,還被要求,要娶霍光的女兒為皇后。

有天,劉詢下了一道很奇怪的聖旨,說,在我貧微之時,我特別喜愛一把寶劍,現在我是十分的想念它啊,眾位愛卿能想辦法幫我把它找回來嗎?

大臣們也不傻,仔細揣測皇上的用意後,方明白,這當今聖上是想他的結髮妻子啊。於是,聯合上奏要求立許平君為皇后。

貧賤不相離,富貴亦相知,這封聖旨,也被稱為歷史上最浪漫的聖旨,雖已君臨天下,但是,並沒有忘記自己的糟糠之妻,也正是劉詢的這份執著感情,才有了後來歷史上著名的許皇后。

是劉詢成就了許平君,還是許平君改變了劉詢,我想,這兩人本就是一體,是彼此的給予,互相的陪伴,方成一段帝王佳人的美談。

看到這個典故,其實,心裡是很感慨的,一代帝王劉詢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只是一個重兒女情長的人嗎?也許,一部紀錄片上的解說詞,能給我們一些答覆。

「也許是年少輕狂,輕歌走馬的遊學生活,也許,是初為天子,謹小慎微的困苦經歷,也許,是一展宏圖,橫掃天下的萬丈豪情,也許,是文昌武德,舉國歡騰的盛世景象,他的文韜武略不輸任何西漢賢君,他的重情重義,讓天下人為之動容,他從民間走來,引領國家進入全新的時代,那是一個四方賓服,海內大定的時代,那是一個政治清明,國富民強的時代,那是一個百姓富足,文化昌明的時代,那是屬於劉詢的時代,也是西漢最好的時代。

如此厲害的一個人物,卻能在主掌天下時,都不忘記結髮妻子。實屬難得,自古寡人多薄情,可是,他卻是個例外。

似乎也讓我明白,天子也好,庶民也罷,真正對感情負責的人,他是不會隨自己身份的變化,而出現變故的。

故劍情深……


看了上面有一個回答是詩經.氓。想到一個故事,真假不可辨,最初好像是咸陽宮這本書上看到的。背景是先秦時代。

女人和男人天造地設,夫妻恩愛,然而有一天男人的仇家尋上門來,一群人追打男人至河邊,把奄奄一息的男人扔下了河。

女人沒有找到男人的屍體。傷心至極,也未改嫁,一個人靠著回憶過了一生。

直到垂垂老矣的一天,遇到當年追殺她男人的所謂仇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其實是男人厭倦了她,想離開,但怕女方家勢大討不了好,所以找了人策划了這齣戲。

讀到這段的時候,當時才十幾歲的我感到遍體生寒,支撐一個女人活下去的愛情,不過是別人眼中笑話,一個輕佻的男人就能輕易毀掉一個女人的一生。

唉。


老爺,這錢秋天我就還


吾入關, 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吏民, 封府庫, 而待將軍。 所以遣將守關者,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日夜望將軍至, 豈敢反乎!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將軍戰河北, 臣戰河南,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得復見將軍於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將軍與臣有郤。

嗯,對比一下項羽死後劉邦不準別人稱他為項羽,只准叫項籍,劉邦這個時候放低姿態捧項羽、敘戰友情的話還真是非常動聽呢。劉邦都想當皇帝了,肯定已經想著怎麼幹掉項羽了,只是兵力實在不強、有性命之憂才放低姿態的。應該算謊言吧╮(╯▽╰)╭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得民心者得天下。

真相是「得天下者得民心」,先(強)娶回家再慢慢培養感情嘛,誰有功夫陪你戀愛啊,反正人都是會變的,一代不成兩代三代。看看清初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時的舉國喪痛,再看看辛亥革命時剪大辮子時的如喪考妣,都是我大漢子民,確實讓人感慨萬千。某些時候屠刀可比說教有用多了,簡單粗暴但就是管用,先給一巴掌再給一甜棗,比先給一甜棗再給一巴掌管用的多,人之初,性本「賤」啊。

絕大多數帝王將相,尤其是開國的,骨子裡信奉的是「得天下者得民心」,但表面上還得宣揚「得民心者得天下」,二者不矛盾,開國皇帝尤其是異族的,都是先考慮得天下(坐江山)再考慮得民心(保江山)。

還有民心是什麼?你以為是社會最底層的廣大無產者的心,不,是士紳階層地主階級讀書人的心。


1。《淮南子》我去拔個橘子樹給你,你在這裡不要動。。。

2.《逍遙遊》北歐有蛤,蛤之大,一鍋裝不下。。。

3.《韓非子》君有雞在東莞,不治則恐深,在天上人間,在鄭州一號。。。 著人索扁鵲,帶閃現。。。

4.《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零,有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

5.歸有光:庭有枇杷樹,單身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6.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江浙滬之外不包郵

7.巜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滿街單身狗。

8.《論語》三人行,必有燈炮也。

9.《史記》太史公曰:完美~!


天子犯法與庶人同罪。


大概是我的問題,我滿腦子都是雍正對年羹堯:「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和劉邦對韓信的三不殺……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推薦閱讀:

中國從遠古至今的傳說中有哪些神獸?
古代武將真的武藝高過現代人嗎?假如把李小龍放在古代大概是什麼水平?
如果唐朝人穿越到了你的身邊,你該如何跟他解釋這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古代有哪些神人?各領域的都可以。
漢唐對西域的主權如何體現?為什麼國外所制很多地圖都不把其列為中國領土

TAG:歷史 | 文學 | 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古代文學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