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vs基地?

基地看到8,懶得看了,覺得構想不錯,情節太拖,三體一氣呵成看完,還有意猶未盡之感。不知大家對這兩部小說有何評價?


知乎上最可怕的就是態度之爭,價值觀不同的兩撥人憋著不吐髒字互相陰陽怪氣地冷嘲熱諷。

這些小說寫出來是為了讓人看的,不是讓人比來比去的。

都是極為優秀的科幻,都有自己極為出色的地方,都不是披著科幻皮的玄幻,A說三體好,B說基地好,其實只是審美觀不同,但總有一些人強迫別人把審美觀變得和自己一樣,於是就給對方雞蛋裡挑骨頭避重就輕採取各類辯論技巧猛噴,結果只能是讓很多不錯的用戶離開知乎或者淪落為噴子。

最煩這類問題。回答這類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不理睬。


這兩個人的作品,國內出版了的我都買了。想當初畢業發了工資後去書店收齊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帝國-基地全套時真是激動。特別喜歡阿西莫夫,尤其是他的《眾神自己》,初看時驚呼為神作。

阿西莫夫的這三個系列(其實是一個系列,文中很多地方有巧妙的呼應),在我看來格局有點小。雖然他描述的也是橫跨十萬光年的銀河系帝國的事,但剝開銀河帝國的外衣,內在的東西還是地球的事情,正如他本人接受採訪時提到的,銀河帝國的創意來源就是地球上的羅馬帝國。所以這其實是一篇描述人與人的鬥爭關係的小說。但是,雖然格局略小,但作者描述的很多對人族社會發展的構想是很值得品味的。

三體系列知乎的網友多半看過,就不多說了。

所以,機-帝-基系列是偏向社會科學方面的科幻,三體系列是偏向自然科學方面的科幻,二者難分高下。硬要分一個高下,我願意投票給三體系列。理由是:

我們之所以閱讀科幻小說,是為了在科幻小說中尋找科學和幻想的力量帶給我們的驚喜和感動,而並非為了尋找從其他類型文學中也能收穫的東西。

一般認為,文學的核心是塑造人物。但是,這隻適用於主流文學。對於包括科幻小說在內的類型文學,我們就需要考慮其他的評判標準。假如我們閱讀科幻小說的目的就是尋找對人性的闡釋、對社會的反思……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去買《人民文學》、《收穫》呢?科幻小說既然獨立於主流文學,那就應當有其獨立的理由,迎合主流文學的結果,是兩邊不討好。(當然,也有兩邊都占齊的傑作橫空出世,但那畢竟太過罕見。)

所以我認為,三體比基地略勝一籌。


陽泉電視台記者:當初為什麼想寫科幻?

劉某人:看得多了,就想寫了

劉某人有個臭毛病,說話潛台詞太多,

所以上面那句大概就是指「看得不爽,只好自己動手咯!"


阿西莫夫之於劉慈欣恰如肖邦之於周杰倫。

5月25補充:我個人更喜歡三體,但目前看來,基地(以及太空奧德賽、銀河系漫遊指南……)更偉大。

評論中不少同學聊了半天,始終還是基於「我喜不喜歡」和「是否符合我的閱讀習慣」而掩埋本題的初衷,這不公正。

然後是對題主說的:基地系列真沒有8部那麼多,也許你是讀岔氣了。


三體 VS 基地?

LOL VS DotA2?

OS X VS Windows?

AI VS CorelDRAW?

AcFun VS bilibili?

AKG VS 鐵三角?

A卡 VS N卡?

Emacs VS Vim?RAR VS Zip?

PS VS XBOX?

EXO VS TFBoys?

iOS VS Android?

KDE VS GNOME?

Java VS C++?

C羅 VS 梅西?

PC VS 主機?

知乎 VS Quora?

足球 VS 籃球?

魅族 VS 小米?

科比 VS 詹姆斯?

捷達 VS 桑塔納?

三星 VS 蘋果?

尼康 VS 佳能?

網易 VS 蝦米?

聯盟 VS 部落?

索尼 VS 任天堂?

郎朗 VS 李雲迪?

韓寒 VS 郭敬明?

趙雷 VS 宋冬野?

陳奕迅 VS 周杰倫?

古詩 VS 現代詩?

中醫 VS 西醫?

轉基因 VS 非轉基因?

基督教 VS 伊斯蘭教?

吃狗 VS 護狗?

日系 VS 德系?

黑人 VS 白人?

男人 VS 女人?

文科 VS 理科?

東馬 VS 雪菜?

漢語 VS 英語?

簡體 VS 繁體?

漢朝 VS 羅馬?

英劇 VS 美劇?

粵語 VS 普通話?

南方 VS 北方?

蘇南 VS 蘇北?

農村 VS 城市?

甜黨 VS 咸黨?

可口 VS 百事?

國產 VS 進口?

中國 VS 外國?

諸君,你們真是喜歡戰爭。


我是抱著基地強過三體幾條街的心態去看的。看了很多人說劉慈欣在阿西莫夫面前是多麼不堪,我以為基地是地球史上第一科幻。

但是,我一直堅持著,掙扎著逼自己看下去,但是每次都昏昏欲睡,不得不停下。我以為進度百分比就算跑得再慢,也有跑完的一天,但是就是看不完。

我不評論基地好壞,它裡面也許包含了很高深的哲理,但是和三體比,看基地很像在看政治書,而三體是歷史書。

單從故事情節精彩程度上看,基地真的不如三體扣人心弦。三體裡面有很多看到就停不下的章節,即使第二天還要上班,也看到半夜三點,故事告一段落了才去睡覺。而基地,呵呵,可以催眠。

其次,很多人說三體是偽硬科幻,甚至說大劉完全不懂科學,只會用科學術語堆積。但基地,我看了一半了,實在沒看出哪硬了,下面?哦,我是說心靈歷史學?還是連核能都只有少數人擁有的時代能從星系這頭躍遷到那頭?

雖然是受寫作年代限制,但確實不精彩。名聲是巨響,但我還是覺得故事不如三體,硬度不如三體。


看基地的感覺是:這也算科幻?把心靈史學換個名字就成了玄幻。

看三體的感覺是:這才是科幻!也許宇宙就是一個黑暗森林。


兩者都很喜歡

基地系列為統計物理中的大N極限,universality等提供了一個生動的詮釋。。。。

基地側重的是用個人的命運描繪銀河的演化,給人一種讀史書的感覺

三體總體上中規中矩,不過不乏亮點

樓上說基地玄幻的。。。。三體就夠玄幻了好嗎= =


基地三部曲簡直就是神。再連上機器人和帝國系列,無敵了。故事講得真叫好。我看完這一堆的時候別說三體,連球狀閃電還沒出呢。

還在國內的時候科幻世界基本每本都買,也是看著大劉,何夕,王晉康這幫人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大劉想像力豐富,設定上也能跟得上科技潮流,但是講故事的能力差點。他自己也說他的小說講的不是『人』的故事,是『宏』歷史。

但是小說若想給人共鳴,還是要講『人』的故事。所以三體看著爽則爽矣,但講的不是『人』的事情,沒啥代入感,跟我讀代碼一個感覺。尤其『黑暗森林』啥的社會學法則有些蹩腳,不好。


基地8什麼鬼??


你們啊,送你們兩句話:

一句是葉公好龍。

說基地多軟啊,你去讀讀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與拉瑪相會》,技術細節翔實豐富,絕對夠硬,但我保證你們沒耐性看下去。

還有一句是,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教你們一個好,別拿大劉跟阿西莫夫比,跟凡爾納比。凡爾納那些小說,什麼《海底兩萬里》,《地心遊記》,《八十天環遊地球》,場景小(地球),技術低,簡直被三體,球形閃電秒殺啊。而且凡爾納的粉絲數量戰鬥力絕對沒你們強,乾死他們沒懸念。

但是呢?人家是里程碑。就占早生一百年這便宜,哪兒說理去!


占坑,看完基地以後來答


1. 基地系列,8本你只會覺得嫌少,整個銀河帝國的歷史前後呼應,波瀾壯闊。機.丹尼爾.奧利瓦 ( R. Daneel Olivaw )貫穿在兩萬年的歷史區間,來往自由。

2. 三體系列,再增加8本的話,那就是標準典型網路小說了。

3. 確實很難讓盜墓筆記的愛好者喜歡三國演義。 這是林肯公園和汪峰之間的對比,真是委屈大劉的粉絲了,好好去欣賞我的滑板鞋吧。

4. 基地系列可以反覆翻閱,過了十年依然可以捧起來追憶。三體,您要是大了5歲之後還能津津有味再看一遍的話,真是童真啊。


科幻看得比較多,所以基地(準確的說是銀河帝國系列)和三體都看過。

個人很討厭不同作品比較誰好誰壞,所以就分別談談這兩個系列作品的特點吧。

先說三體,三體的優點與缺點知乎上已經談論過很多了,沒必要再說了。三體更多描述的是人心的複雜。無論是葉文潔的對人類的背叛,eto的存在,三體社會的變遷,黑森林理論,章北海的出逃,還是程心的軟弱,韋德的前進……全部都反應了各式各樣的性格與心理在這個宇宙舞台上的博弈。雖然大家都認為三體是硬科幻,但是我覺得三體重要的無可替代的元素都不是科技。

而銀行帝國不同,心理史學和機器人三定律在構成故事中是主導作用的。基地的誕生是源於心理史學,各種情節的發展都好像盡在謝頓的掌控之中。而心理史學的局限性便引出了騾。之後再是如何維持,便是第二基地。而機器人系列幾乎所有情節都是由機器人三定律的矛盾與衝突來推動。後來寫了基地邊緣和基地與地球,這是阿西莫夫後來再次考慮後決定把心理史學和機器人三定律結合便有了蓋亞這個星球。當然那種心靈感應的超能力也在故事裡極為重要。

無疑後來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銀河帝國的影響。當然早期作品裡的人物塑造是很蒼白的。不過基地前奏和邁向基地人物塑造就很成功。

由於小說的順序並非寫作順序,所以也許有的「鋪墊」其實是之後為了銜接而寫的,最典型的就是機器人丹尼爾這個形象,在最初的基地裡面根本沒有他,後來阿西莫夫決定為了把基地和機器人系列結合起來就給基地寫了4本,機器人系列寫了2本。

銀河帝國8應該是我機器人,那個是短片集,直接看鋼穴也可以,鋼穴還是很不錯的,看看說不定你又被吸引了。


地基是阿西莫夫依照羅馬帝國衰亡史寫的 劇情節奏構思就我現在看也不能說過時,

把基地的八本以及機器人三部曲(帝國發展史那本太早了沒看到)整個劇情串起來,從謝頓能空手毆流氓,泡機器人妹子,搞學術到去世後帝國毀滅端點星,再到螺叛亂兩個基地撕逼,再後來到崔維茲帶著蓋亞妹子飛回月球見到三萬歲老不死的丹尼爾。厚厚十多本書完全鋪開的畫卷讓人看來基地就是阿西莫夫披著科幻的外衣寫一部歷史傳記。(基地第一部基本是王侯將相列傳,讀史記的感覺有沒有)

三體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多多少少有歐美科幻的致敬和模仿。但你說時間尺度拉長(冬眠吧)給人的跨度感是沒法和基地相比的

你非要比?你把70年代的經典老爺車和現在的跑車比速度比裝潢,有意思么。

別特么提程心,第三部完全被噁心到了,大劉想什麼呢 一個濃濃的王工程師的酸臭味


求求您們放過三體…


兩套書都看了很多遍,先接觸的基地系列(其實不止是基地,而是從機器人到帝國再到基地的龐大故事線),兩套書都給了我非常好的閱讀體驗。對於基地系列,我個人特別希望阿西莫夫能再多寫幾部,人類到底是走上了科技昌明的第一基地路線,還是掌握了人類心智力量和心理史學的第二基地路線,還是擁有群體智能的蓋亞星系路線?機器人丹尼爾瓦里奧最終的結局如何?對於三體系列,面壁計劃、智子、水滴等設定真是令人拍案叫絕,經常看個通宵,第二天紅著眼,去上班,但對於第三部後半本一下子把時間尺度拉大開始討論哲學的部分,就不怎麼喜歡的起來。但兩部作品都偉大,這就是我對這兩個系列的感受。


三體與基地水準相當,大劉與阿西莫夫尚有不小差距。


我也是這個情況,三體是一口氣看完的,基地感覺好長不過挺好看,跟一樓的 @薛夫一樣,我也是劉慈欣的腦殘粉,看著真是高潮迭起,覺得三體可以在世界科幻文學史上佔有一席尊貴之地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哪本書更好看這種問題——你喜歡就好。


阿西莫夫的寫作風格是三巨頭時代推理小說風格(和卡爾、奎因對比一下),但個人覺得他寫這種風格更適合中短篇,不適合長篇。

所以我覺得基地系列本篇和機器人系列短篇是銀河帝國系列裡最好的。

而到了基地後傳(基地邊緣、基地與地球)這種風格就比較難受了——一方面他想要重新推翻第二基地,只好找出了蓋亞這個大外掛;另一方面大外掛的出現導致之前那種推理模式開始玩不下去了,只能全程嘴炮來推進劇情……

三體要是放在70年前肯定能比基地評價更高,可是現在是2015年,不是1945年。


推薦閱讀:

三體中,為什麼程心和雲天明沒有在一起?
小說《三體》里,外星人用的將三維世界跌向二維世界的二向箔,在原理上最有可能怎麼實現?
為什麼沒有中國式科幻小說(例如《三體》)被改編成電影?
想問下《三體》讀者,整個三維宇宙會全部跌落向那片二向箔么?
三體中物理規律在時空中分布不均勻的結論和量子力學不是很相似嗎?為什麼說物理學不存在了呢?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 三體書籍 | 基地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