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海島,為什麼台灣比海南發達那麼多?
亞洲在二戰結束後也只有四個小龍題主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他們都有幾個很鮮明的特點,共產黨沒有極大的政治勢力,亞洲乃美蘇冷戰時期的熱戰場,題主應該知道吧。 單一民族,荷蘭人一直發展不起來台灣跟台灣有大量原住民有關。 日本人來了後就,反正日本人殺原住民每次都是幾千幾千這樣殺的,所以原住民一直是國民黨鐵票, 四小龍都有深水港。
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四個地方二戰後都沒有爆發過大型內亂。 亞洲二戰後歷史相當血腥慘烈,美蘇兩國為了散播各自主義在這個被他們視為野蠻落後之地建立自己的勢力,然後坐視亞洲各國內鬥。 加上各國本身有各自民族問題,二戰後沒有內亂的也非常可悲的只有亞洲四小龍。
題主知道柬埔寨嗎,那個曾經在李光耀口中有著優良深水港,人民安居樂業的亞洲花園,知道新加坡本來是以誰為範本嗎,就是柬埔寨呀。 二戰後四小龍的成功的後面是一個個自相殘殺的亞洲國家,這段歷史黑暗而血腥,這是一段很慘烈的過程呀。
這是一段慘烈的歷史,李光耀,朴正熙,蔣經國這三個人能夠得到這個三個地方人民的巨大尊敬絕對不是偶然的。 因為這三個地方的人們,都能很清楚的看到亞洲各國人民的慘狀,他們清楚自己的幸運。
我一直記得李光耀在1967年對柬埔寨的評價
李光耀的原話
Lee Kuan Yew, the first Prime Minister of Singapore visited Cambodia in April 1967 at the invitation of Prince Norodom Sihanouk. Cruising along the capital"s elegant boulevards in a Mercedes convertible, Lee turned to his host and said, "I hope, one day, my city will look like this".
Up to the late 1960s, Cambodia was the shining star of Indo-China, a confluence of intellectuals, traders, artists and bourgeois who lived, played and worked there. Phnom Penh was the jewel of Asia then.
四小龍成功的時代不是一個喜劇,它是一個非常慘的慘劇,發展不是必然的,可怕的失敗是隨處可見的海南島開發得晚。
正經回答就不扯什麼天時地利人和了,如果只能回答一個原因的話那就是——航道。
自古以來,各種交通運輸的節點上陸續誕生了數不清的人煙輻輳之地,揚州,洛陽,泉州,新加坡,鄭州,石家莊等等。當然其中漕運,鐵路運輸以及海運的運量各不相同。
台灣位於東北亞航道的交匯點,日本,韓國,大陸浙江以北的航道大都交匯於此。在大陸的深水港口發展出來以前,香港和台北高雄的港口幾乎就是遠洋深水巨輪的運力駛入長江的唯一選擇——不要和我談黃浦江有多深。
而長江又是國內航運的大動脈,所以雖然從地圖上看起來運輸節點放在上海最合算,但港口資質極大限制了它區位優勢的發揮。
比如說鄭州,能在區域中心的位置上穩定下來並壓制住開封洛陽等歷史悠久的中心城市,京廣和隴海兩條鐵路線至關重要。而遠洋比鐵路運輸的運量還要高一個量級,它對於城市發展的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在航運節點城市上發展起製造業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產業資本只關心一個事情——盈利,在其它綜合稟賦差不多的情況下,成本就是唯一決勝因素。可以試想一下在航運節點上的成本和在航運末梢上的成本差距要用多麼巨大的人力成本來抵消。
而海南,就算放在全國的版圖中都是航運末梢,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海南是什麼時候真正納入全國鐵路網的——2002年12月5日才有火車輪渡跨越不到三十公里的瓊州海峽進入海南,這種運量可想而知。在這樣物資缺乏,物流不便的島嶼上開展建設和製造業,人力成本再低又有什麼用。
這也是為什麼清末開始日本就在蠶食琉球台灣,因為航運節點價值極大,作為近代工業國不可能不搶。而海南,日本是直到武漢廣州淪陷後的戰略僵持期才想起它的。
當然,基建狂魔開始發飆後,港深不再成為瓶頸,東海大陸架才開始成為遠洋巨輪可以自由通行所在。這種情況下,港口,才是我們理解中的港口。海南島一直在建國際旅遊島,但是感覺一直都搞得不咋樣,估計是海南政府太爛。
瀉藥1,台灣在日佔時候底子就好。2,空一格 總統又拉了大量的資金和人才過去。3,一個是作為某大國的邊緣地帶發展的,一個是作為一個「國家」發展的。就像你同時學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肯定沒有人家光學歷史的人歷史學的好。4,台灣先做日本兒子,又甘心當美國孫子,改開後又趕上大陸的春風當上了大陸的爹,人家可一直都是天之驕子,跟大陸這個天天干美帝懟蘇修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到哪不是人哄著,也就這幾年慘點,在互聯網上被帶節奏,自嘲亞細亞孤兒。
台灣島面積近3.6萬平方公里,海南島面積3.4萬平方公里。因此,這兩個島的面積相差不大。然而,台灣與海南的人口數量卻相差很大,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差很大。
其一,人口對比。1945年台灣光復時人口約600萬,當時海南島人口約200萬,台灣人口相當于海南人口的三倍。到2000年,台灣人口2228萬,海南人口787萬,台灣人口仍然相當于海南人口的三倍左右。由於台灣與海南的面積相差不大,因此台灣人口密度也相當于海南人口密度的三倍。
其二,地理環境對比。台灣島除西岸一帶為平原外,其餘佔全島2/3的地區都是高山峻岭。海南島中間高四周低,平原和台地佔海南島面積的一半以上。海南島比台灣島的地形稍微低平一些,台灣島的山比海南島的山更高,台灣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海南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而且台灣的地震更頻繁。
其三,耕地面積對比。海南省耕地面積為77萬公頃,台灣耕地面積約88萬公頃。台灣耕地總面積稍多於海南,但海南的人均耕地相當於台灣的兩倍。 其四,礦產資源對比。台灣的礦產資源比較缺乏,產量不能自給,目前有90%以上的礦產資源必須依賴進口,特別是鐵、煤、石油等資源尤為缺乏。而海南島是中國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種相對配套的省份之一,其中,石綠鐵礦、鈦礦和鋯英石儲量居全國首位。
從上面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海南島的整體自然條件稍微優於台灣島,或至少不比台灣島更差。而台灣島人口密度相當于海南島的三倍,因此,台灣島的人均自然資源也比海南島少得多。那麼,按照計劃生育理論,海南島應該比台灣島的經濟發展得更快,海南人均GDP應該高於台灣才對。事實如何呢?
1949年,國民黨敗退到台灣,當時台灣人口劇增,物價飛漲,工農業生產幾乎停頓,而軍事性開支卻占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眾生活困難,經濟瀕臨崩潰。而海南島在1950年解放時,也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60年之後的2010年,海南人均GDP約3500美元,而台灣人均GDP近2萬美元。
當然,台灣人均GDP比海南高,有多種複雜的因素。有人說台灣之所以能實現經濟起飛,是因為蔣介石當年從大陸帶走了大量黃金。然而,韓國當年沒有從北朝鮮帶走黃金,後來也與台灣一樣實現了經濟起飛。我認為,發展經濟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經濟政策,而不是靠實行計劃生育。
最後看看台灣和海南的人口政策:海南實行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甚至,為了防止超生,海南還實行多部門「圍堵」超生的措施,如果沒有計劃生育證,《營運服務資格證》就不能通過年審。海南省民政廳在《海南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中還明確規定「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個人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儘管海南的人口密度只相當於台灣的三分之一,然而,海南仍然浪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來防止「超生」,而台灣卻大力鼓勵生育。海南與台灣人口政策的巨大反差,以及人均GDP的巨大差別,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引用的是2013年上傳的文章)
台灣鼓勵本民族人民生育的措施(引自聯合早報)
台灣綜合學者和民間團體的意見,2008年制定了《人口政策白皮書》,擬定21項政策建議和125項措施鼓勵生育。
人口學者、長庚大學陳寬政教授在回復聯合早報的電郵訪問時指出,「需要集中力量,打擊要點。」他認為最有效的措施是補助第三胎生育與養育。例如津貼第三胎每個月每人台幣一萬元(約450新元)至10歲為止。如果台灣有8萬個第三胎,第一年的經費津貼達台幣96億元(12萬元x8萬嬰兒=96億元,約4億3300萬新元)。孩子到了十歲,整筆費用就是台幣960億元(約43億3000萬新元)。
GDP總量:
1991年台灣1873.14億美元 海南22.64億美元 中國大陸4091.73億美元。
2012年台灣4958.45億美元 海南452.32億美元。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6%B5%B7%E5%8D%97%E7%9C%81%E5%9C%B0%E5%8C%BA%E7%94%9F%E4%BA%A7%E6%80%BB%E5%80%BC兩蔣的苦心經營和邊遠海島的長期放養有著天壤之別
你把全中國大部分的黃金白銀外匯和一半人才搞到海南島試試?
如果當年常凱申去的海南,你就不會問出這種問題了。
而且拿走了全中國大部分的黃金白銀和人才,才發展成那樣,才是謎。底子好。
謝邀
台灣拿走了大陸多少黃金?海南有嗎?台灣是往一個「國家」的方向發展的 海南是往不拖後腿方向發展的
作為海南人來答一發,沒有考證,全是小時候聽的故事的印象
海南土著在黃道婆來時才學會了織布這一技能
在蘇軾被貶來時才開始大面積(其實也沒多大,就儋州邊邊上那一塊)識字,開始完全脫離原始社會
就問你發展晚不晚?!
別說蘇軾離開後海南又回歸放養狀態
本地沒有任何優勢和特殊資源
比如說陸上絲綢之路肯定開不了,海上絲綢之路也輪不到你,海南的確是很難開出大量乃至優良的港口
天災多,每年固定來一兩個颱風,維修都要好多錢,明朝時發生地震,還把海口北部一個村落全部震陷入到海底去了
更別說清以前基本還都是荒郊,山上都是樹
別說什麼熱帶資源,其實也只能將就著熱帶,瓜果還不如當時新疆的甜且水多(其實現在我覺得也不如)
幾千年來(清末以前)幾乎沒有被侵佔的痕迹,估計也是沒有被侵佔的慾望(?_?)
看看人家隔壁台灣,先是這個,後是那個的抗日戰爭感覺海南也是還未開始就已結束
唯一有過被侵略的痕迹的就是海口現在的騎樓(?_?)
總之就是一塊誰都不想要的破地再說說颱風吧。
在三亞的海上觀音修建以前,真的是每逢颱風季就會死一大堆人。到現在全島斷電都不是稀奇事,海里的魚都能游到市中心的大馬路上來而颱風這種東西,說來就來,以前又沒有預報,就算現在有預報也很難來得及回去,別以為捕魚很方便(?_?)得到南海去才有的,以前就那種小破船,呵
至於颱風的威力,參考鑒真有一次東渡日本結果遭遇颱風被吹到海南萬寧來(?_?)
覺得現在能找到旅遊和房地產這條出路也是蠻不容易的╮(﹀_﹀)╭
順便一說,別忘了我們也是「邊疆」台灣地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搞資本主義,而海南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改革開放,你說為什麼海南沒有台灣發達,顯而易見
台灣比海南南海起步早了很多
航道什麼的都是次要嘚,主要嘚就是起步時間段嘚問題,台灣和海南起步時間段一樣,那麼一定是海南比台灣來嘚發達看地理位置就知道了
因為海南淪陷了
1.荷蘭盤踞時期台灣是作為農作物生產地而存在的,可以間接證明其生產力得到提升
2.19世紀大量移民在台灣進行農業種植,中葉作為港口有部分外匯收入3.中法戰爭後楊銘的洋務運動推動台灣進入了現代化4.日本佔領期間推行的日式教育以及各方面的工業推進直接地提高了台灣的生產能力總結:被侵略的期間被迫提高了生產力能力基礎,經濟社會在被壓迫的同時獲得了能力上的提升
海南靠著旅遊業吃了太久,沒有改革和試錯的動力。先匿名。政河蟹治背景和文化背景,以及優秀的地理條件。1.蔣委員長「舉國」遷台(注意我打了引號,並非承認台灣為國,如有不適,輕噴),隨行的經濟學家、銀行家不在少數,資金和資源尚算豐富;2.台灣原住民「親」漢而懼荷、日,當然台奸也是有的,且看當今執政黨;3.深水港,航線成熟、暢通,且地質環境相對穩定,有地震/颱風但較之日本還算穩定;4.國際影響,永遠在大天朝對立面,故而國際陣營多有扶持,國際市場甚至更歡迎台省;5.二戰結束直至冷戰結束,確定短期不會反攻大陸,大陸也不會武力奪取,東南亞各國國體亟待復甦,即便天朝改革開放,仍需考慮姓資姓社問題,而台省可以肆無忌憚的發展經濟;6.大陸的扶持,政治層面和國際格局打壓,經濟扶持,二者兼而有之,且看馬英九在位時,台省經濟幾近崩潰,大陸多次赴台在水果、液晶等領域大肆採購,以變向支持。然而馬下台後更名蔡英九
這你要考慮歷史的進程了
甲午中日戰爭過後,鬼子殖民台灣,多少建立了工業,學校之類。
1949年常凱申被趕到台灣去,帶走了多少生產力以及知識分子,海南呢?
我再問你這麼一個問題:
同樣是一個省,為什麼廣東省,內鬥省,山東省,浙江省的GDP不知道比台灣省高到哪裡去了?
沒什麼意義,一個省的發展,要靠自我奮鬥來實現。台灣跟著蔣出去被獨立開來 經濟發展起來了 地理位置也很好 教育跟上了 自然而然發展是愈發的好 如果蔣當時逃到海南 那麼結局肯定是不一樣的了
推薦閱讀:
※土地制度是高房價的根源嗎?
※對比民國時期處於巔峰時期的上海和同時期歐洲的巴黎,倫敦等的發達程度?
※看漲期權空頭與看跌期權多頭的區別?
※如何看待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6.7%?
※如果中國人民銀行給中國14億老百姓每人發個1000萬,對中國和世界各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