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在戰敗的時候為什麼切腹自殺?切腹到底有多疼?

為什麼非得切腹自殺而不是別的方式?切腹能疼到什麼程度?


1.為什麼切腹?

這個問題有幾個點要講,即

A.自害的意義,這包括現實和精神兩個方面。

現實層面,戰敗後自害能避免被俘、受拷打、忍受人恥笑、被主家懲罰等。

精神層面,在面臨失敗時,用自害能表明立場堅定,或作為極端的自我懲罰,或體面地結束生命。

總的來說可以是一種覺悟也可以是一種絕望。

B.日本武士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形式,包括為什麼剖開腹部,展現痛苦是不是其目的。

為什麼剖開腹部?古代日本人認為靈魂在人的腹中,而不是在心臟或頭部。因此剖開腹部可以認為是將靈魂展現出來的行為。往往以此表明心志。如戰敗切腹,向上蒼和主家表明自己已經儘力,展現靈魂的清白。或失戀切腹,向對方表明自己的愛意之真。或殉主切腹,表明一心追隨,釋放靈魂到主家的身邊去。

因此切腹的根本在於展現靈魂的功能,而不在於伴隨的痛苦。

鋸掉大腿、拔指甲也可以產生極大的痛苦,痛苦最初是切腹的伴生物而不是其功能和目的。但之後在一些案例中出現了表現痛苦為目的的情況,但這在中世時期(鎌倉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比較少見。

2.切腹有多疼?

切腹是一種主動行為,且致死緩慢,這導致疼痛烈度高,儲蓄時間長。

在盛期,武士的切腹是有定式與技巧的。比如一字腹,十字腹;控制切入深度,避免刺破腸道流出消化道內的東西;切入深度過深還會造成脫力休克,無法完成橫切;切完後,如有介錯,則向前伏低,伸長頭頸,方便介錯人下刀;如無人介錯,有刺喉,有割頸動脈,或含刀撲地;

這些都是為1.妥善打開腹部;2.完成後快速解決自我;這兩點服務的。

進入江戶時代,切腹的情況大大減少,出現了實際上是斬首2.0版的扇子腹。真實的切腹實踐大量減少,明治廢刀以後,切腹這一行為基本處於荒廢,其過程理解和技巧也大大退化,如三島由紀夫的介錯失敗是其典型。

總結:

1.切腹的根本意義展現靈魂。功能是表明心志。

2.自殺的功能由介錯等切腹後的補充行為完成。

3.痛苦是伴生物不是其最初目的。不排除個案。


剖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鎌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剖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剖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統治相對平穩,因殉死而剖腹,和作為刑罰的「詰腹」,逐漸佔了主流。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現在普遍認為,古代許多的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有的剖腹儀式是允許介錯人在旁邊的。剖腹自殺者穿著莊重服裝,用來剖腹的刀或劍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別的布料墊著。武士會作死亡的心理準備,例如寫作稱為辭世之句的詩歌。待他和身旁的介錯人助手準備好,剖腹者會揭開身穿的和服,拿起刀劍,捅進自己腹部。剖腹者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讓其腸臟溢出。切出第二刀之時,介錯人進行抱首,即揮刀向剖腹者的脖子斬下,但不完全斬斷,讓頭和脖子仍有一絲牽連。由於這一刀要非常精確,介錯人一般是劍術高手。剖腹者會和介錯人預先同意何時徹底完成斬首。

還有就是沒「介錯人」在旁幫忙的剖腹。這些原因比較複雜,除了為主報仇,切腹而死外,有引咎切腹的;有尸諫切腹的;有戰敗不屈切腹的,有有志不遂、生不如死而切腹的等等。這類切腹者多數採用下列幾種方式:其一,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橫切一刀;再從下至上,直切一刀,成為十字形,達到心臟為度。其二,腹部橫切一刀,立即回刀割斷自己的咽喉。其三,腹部橫切一刀後,立即用刀向心窩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切腹者明知這樣死法肉體上很痛苦,但必須始終忍住痛苦不出一聲,積極達到目的。

他們臨死時要保持清楚明晰的意志,按照儀式一一做去。第一,要使屍體不傾斜,只許向前俯伏。如仰面朝天,便算失儀。第二,腹上刀痕不許皺摺。第三,雙膝須合攏,如鬆開了,就表示不夠修養。最後對於自殺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當,不能任其散亂

此外,古代日本武士之間的美少年之戀很流行,伴侶切腹殉情被認為是勇敢而浪漫的歸宿。

日本式剖腹自殺的英文:a happy dispatch.

日文:切腹自殺(せっぷくじさつ)。


切腹又名割腹、剖腹,是日本古代獨有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並非古已有之,最早的記載是在永祚元年(989年),傳說大盜藤原義在被捕前,用刀將自己的腹部割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拋向搜捕他的官軍。

切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鎌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切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切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德川家康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秩序相對平穩,因殉死而切腹,和作為刑罰的「詰腹」,這兩種方式逐漸佔據主流。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選擇切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現在普遍認為:古代許多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寄宿於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切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切腹最常用的工具是脅差,即長約一尺的短刀。武士在從容切腹的時候,都會脫卸鎧甲,身著代表死志的白衣,然後跪坐在整潔的布毯或毛毯上,解開衣襟,露出肚腹,再將脅差插入腹中。切腹有多種形式,最常見的是「一字形腹」,即用右手執脅差深刺入左側肋骨下,然後刀刃稍微上翻,一字狀橫拉到右側腹。還有所謂「二字形腹」和「三字形腹」,則是在一字形腹的傷口上方或下方,再橫拉一刀或兩刀。最罕見的是「十字形腹」,即在一字形腹的基礎上,不拔出脅差,而直接將其抽回到靠近臍部處,先向臍下豁開,再從臍下向咽喉方向上劃。

武士切腹,有很多經驗和技巧。首先,為了表現自己的英勇氣概,切腹的時候不能閉上眼睛;其次,身體傾倒的方嚮應該是正前方,因此整個切腹過程中,膝蓋要併攏,身體要略微前傾,並且為了保證向前伏倒,如果袖子夠長的話,可以壓在雙腿底下。脅差上一般也都裹以吸水性強的白紙,以免鮮血污穢了屍體。

然而割開腹部並不一定會死,更不會立刻就死,據說如果切腹不得法,人要長達七十二小時後才會斷氣。因此武士在完成整個切腹過程後,會將脅差從腹腔內拔出,然後直刺心臟。為了防止切腹後即脫力,沒有能力再刺心臟,一般情況下都會配一名「介錯」,在武士完成切腹動作後,從後揮刀斬斷其頭。介錯的技術要求很高,首先,必須在武士切腹後前傾的一瞬間出刀,其次,雖說一刀斷頭,卻不能全斷,要在咽喉部位留下一點皮肉相連,以免頭顱滾遠。切腹是非常痛苦並且很講究技巧的自殺方式,因此非武士階層一般都沒有切腹的資格。而女性、兒童自殺,一般是以脅差自刺咽喉,也不會採用甚至不被允許採用切腹的方式。至於近代的日本法西斯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用的竟然是長長的軍刀,那實在是太不專業,也太可笑了……

——赤軍《宛如夢幻》


痛得要死好嗎?真的超痛!

我為什麼知道呢?因為有一次我腿上長了一個癤腫,膿頭有綠豆大小,走路的時候很痛,我也懶得去找外科醫生了,就拿了把手術刀自己切排。挑開膿頭的時候不痛,然後我看到旁邊的組織還是有點腫,按照教科書說法,切排要作十字切,範圍大於癤腫,不過人家那是有麻醉的。我仗著自己皮實(當年學中醫給自己腿上足三里做針灸燙了兩個大水泡我會到處說咩?),也懶得去找利多卡因,就一咬牙,往旁邊組織拉了一刀。

我去,還沒切開一毫米,一陣劇痛啊,我眼睛裡全是眼淚,沒法忍。我當時能忍住沒有嚎叫出來就算不錯了!就算周圍沒人,也不能失態大叫是不?痛的我當時有點頭昏眼花的感覺,然後我立馬放棄了。利索的把膿頭擠出來,把膿液排乾淨,消好毒,當時猶豫了一下要不要擺引流,回想了一下剛才的痛苦,麻溜的放棄了,再說創面很小,膿腔一壓就閉上了,沒必要。

這就是我給自己的小膿腫做切排的過程。

什麼,你問我,如果把一把利刃插進自己肚子,切開皮膚、腹肌、腹膜,進入腹膜腔,還要往旁邊拉開幾寸,有些變態要抽出來再切兩刀一共三刀,或者抽出來豎著再切一刀,腸管流出來,由於沒傷到大血管,急切死不了,苦苦掙扎幾個小時,最後死於瀰漫性腹膜炎、疼痛性休克,等等,是什麼感覺?

對不起,我又開始眼冒金星、頭昏眼花了,我要去躺一會兒!


前一個問題能回答一個晚上,我就說說後一個吧,切腹不會直接死,"完美"的切腹要快准狠,可以在肚子上開一個十字以顯藝術性(口胡),然後腸子出來了務必塞回去,放心這步動作不大不會太痛,你就想像戰爭電影中鋸腿的場景吧,怎麼樣,痛感差不多的作為一個沒切過腹的我不會騙你的(口胡),然後務必請一個人來介錯,要不然你會陷入死不了,失血過多頭暈但又昏不倒,嗯,就像上課時想睡老師又在盯著你那樣的感覺(笑),對了,介錯人力氣一定要大,要不然砍頭是要來好幾次的(笑)。如果我說的不對請告訴我真實體檢(笑)。


@滕騰


因為其深受武士道精神影響,而「武士道精神」要追溯到一本江戶時代中期的書—《葉隱》,又稱《葉隱聞書》。

「葉隱」在日文中指樹木的樹蔭,暗喻在不為人所見的地方為主君「捨身奉公」之意。全書十一卷,一千二百多節,是關於武士的心性修養、處世之道的集大成經典文本,是武家的「論語」。《葉隱》的核心內容是關於武士應如何面對死亡的闡述—人何以在緊要關頭果斷、決絕、毫不留戀地選擇死。對通常人對生命的執著,武士道持否定態度,認為只有死是真誠的,其他功名利祿都是夢幻一場。當一個人捨棄名利,以「死身」義勇奉公時,就可以看到這世間的真實。「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於生死兩難之際,要當機立斷,首先選擇死。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覺悟而勇往直前。」

未完待續


你們千萬不要@滕騰


推薦閱讀:

《劍豪生死斗》怎樣正確評價?
想學習武士道精神,有哪些書值得推薦?
モノノフ 和 サムライ 有哪些區別?
為什麼在日本沒有形成雙刃劍的劍文化?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武士道 | 日本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