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後對中國影響最深遠的政策是什麼?
01-05
張五常在《中國的經濟制度》提出了「縣際競爭」這個模型。
這不是一個政策,而是一系列政策的集合。
至少在前30年,這個模型確實是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個原因。
只是,張五常沒有能夠預言(或者有意規避),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去後,此模型的弊端,已經積重難返……我能說是計劃生育政策么?!1982年2月9日 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全面實施。要求實行和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大力提倡晚婚晚育。
大學擴招,教育產業化。
大學擴招
1、農民工流動,城鎮化改造。開啟了擺脫農耕文明,踏入工業文明的偉大征程;2、接入互聯網,迎來思想的巨變,塑造新的一代。
恢復大學招生考試、大學擴招,從此改革就再也不可能徹底回頭。
鬆綁個人自由,不在完全限制民眾自願自發的各種交換行為,
兩少一寬
既然說影響深遠,那麼就不能隻影響到現在和過去,而且能長期影響未來,並且影響力不會隨時間衰退。
那麼,我認為是 村級選舉
村級海選制度是1998年11月4日第9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5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以後確立。
因為這個制度真正在民眾心中播下了民主的種子,在種子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有各種問題,比如賄選暗箱操作等等,但是種子還是會生根發芽成長,這個成長是不可逆轉的。
民主不會靠某場運動就從天而降,而是靠一點一滴不斷積累,尤其是從基層組織開始積累,在每個人心中紮根。村級選舉就是這種積累,選舉告訴每個人,你手中的選票是有意義的,無論這種意義是選出自己期待的領導,還是換取賄選的一袋大米,它是有價值的,並且這個價值會逐漸增加,即使是賄選下次怎麼也得給兩袋大米了。如果這個國家沒有崩潰,沒有再次動亂,那麼這個根植在基層民眾心中的這粒種子終究會長成參天大樹,這是一個影響長達百年的政策。89後政治體制改革擱置,所以可以拋開這個方面。 對社會的影響,不外乎效率與公平,後者在前三十年的分量很輕,可以不論。 對於競爭的政策,最重要的一點是放開准入限制,發放入場門票,從個體戶,鄉鎮企業,一直到股份有限公司,從倒賣商品,開工廠,開放重工業,金融業等,在這個時間跨度上的一系列開放政策可以算一條; 第二條,在對外交流中,以市場換技術的指導下(雖然市場丟了,技術沒根本性進步),給予外資的政策優惠合集,這些集中體現在了加入wto的談判上;
第三條,三十年中後期,中央財政充裕後,確立了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房地產,汽車,鋼鐵等),以城鎮化,工業化作為口號,進行的重點發展傾斜政策。
第四條,當然不能少了計劃生育政策,雖然裡面充滿了血淋淋的邪惡氣息,但的確讓中國變的沒那麼擁擠。 第五條,想起來再寫。。第一個特區選了深圳而不是上海浦東。
分稅制改革不僅導致了大量的地方財政收入收歸中央,導致地方財政漸漸演變為土地財政,推動了各地地王的出現與房價的高漲;也導了90年代中後期地方的各項亂收費,導致對政府的民怨。不僅如此,分稅制改革還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縣際競爭」,挫傷地方發展積極性,使中央不得不推行唯GDP決定官員升遷的政策,導致了環境、制度、市場、人倫、社會等一系列問題。
沒人提國企改制嗎?
分稅制
對經濟、科技、財政、社會不同領域都有不同的重要政策,哪個更重要不好比較
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作用決不可忽視
家庭聯產承包—農民積極性調動,產量增加—大量剩餘勞動力開始像二產和三產轉移—城鎮化進程和製造業發展加速—依靠人口紅利獲得了20多年的迅速增長雖然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種種問題,但與取得的成果是不可否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它所推動的生產力大發展是中國成功的根本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帶來的人口紅利直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中國三十年即有西方百年的成功,這其中原因也包括中國的後發優勢
房地產
其實要分為改革,與開放。農村最好的時代是八十年代到九五。我爺爺到死攢了四千快錢,大都是在那十年攢的,僅僅是種樹。八十年代末那次事件是中國的一個分野,是國內矛盾的總爆發。倒爺(官商),腦體倒掛……。不平等,讓人憤怒。那些有背景的人發財,個體戶用勤勞致富。但其他人只能拿死工資。令人驚奇的是,我們政府雖然在政治上變保守了,但經濟上卻開放了。這要感謝鄧,是他用南巡來說服了保守派。九十年代的開放。資本家的時代來臨。但國有企業計劃經濟已跟不上時代。這才有了大下崗。更重要的是,朱把經濟權力下放,經濟增長成為官員升遷的重要指標。於是有了拆遷促增長。
教育醫療產業化,國稅地稅分離應該也算一個。
出口替代,徹底使中國淪為西方國家輕工業生產基地
推薦閱讀:
※三座大山中的帝國主義是誰推翻的?
※為什麼教科書上牛逼的科學家大多都是物理學家?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為何宋齊梁陳的皇陵都沒有?
※歷史上有沒有什麼人或事讓人感到不可或缺,真正影響了歷史?
※有哪些觀念是大眾認為正確或習以為常,但其實錯誤的?